一、前言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的边界在哪里,世界的边界就在哪里,阅读则是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行为将伴随和影响孩子的成长乃至一生,因此开展正确少儿阅读指导至为重要。作为家长、教师和少儿教育者,我们要掌握阅读指导的内在规律和正确方法,培养少儿阅读的兴趣是前提,养成阅读习惯是基础,掌握阅读方法是关键,提升阅读能力是目的。二、少儿阅读兴趣的培养
儿童的身心发育尚未健全,意志力、自控能力较差,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才不会觉得阅读枯燥乏味,才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因此,在开展阅读指导时,要重视对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一)去书店和图书馆感受阅读的氛围
家长应该多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带孩子去书店和图书馆感受一下阅读的氛围,看看这里有哪些好玩的好看的书,别的小朋友又是怎么阅读的,从而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进而引发他们阅读的动机,这是将孩子拉进阅读世界的重要一步。(二)孩子自主选择图书,看什么自己做主
要让孩子对书籍产生兴趣,并爱上阅读,家长应摒弃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概念,把图书的选择权还给孩子,孩子看什么由自己做主,家长只做宏观上的引导,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可能对书感兴趣,并慢慢爱上阅读。相反,如果完全由家长为孩子挑选自己心目中认为的好书,并强制其进行阅读,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远离图书、厌恶阅读。(三)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
孩子是成人的一面镜子。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家长就应该带头,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长首先要自己热爱阅读,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父母自己不看书,把业余时间都贡献给了电视或手机,却要求孩子看书阅读,这就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其次要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给孩子一个有趣、轻松、自在的阅读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孩子打造一个专门的供儿童阅读空间,配以卡通的书架、漂亮的地毯、舒适的沙发,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快乐而惬意的事情。如有条件,可在每周末设立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捧起书本共同阅读,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书香家庭。(四)加强亲子共读,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阅读时需要家长的陪伴,特别是婴幼儿。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朗读、讲解,也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知识问答等方式来进行亲子共读。孩子在阅读的同时,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而图书正是加深亲情的重要纽带,从而激发孩子在阅读中的幸福感。(五)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成功
让孩子在阅读行为中产生成就感也是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故事,讲给自己或者小伙伴们听,孩子在讲解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故事的印象,还会收获到同伴们的赞美、羡慕的眼光,从而产生满满的自信和成就感,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同时,家长也可以不时的向孩子们请教“不懂”的问题,让孩子真正觉得书里真的有“宝贝”,通过一次次的成功体验来提升阅读兴趣。(六)换位思考,不要增加阅读的压力
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读一本书就要写读后感或读书笔记,试想一下,如果你自己每看一部电视剧或电影,都要写一篇评论并交由他人审核,写的不好打回去重写,你还有追剧看电影的兴趣吗?孩子读书同样如此,不要增加孩子的阅读压力,让其享受阅读过程的美好,读后感可以写,但要有选择,比如阅读经典世界名著,可以适当写一篇读后感以加深理解;如果仅仅读一本休闲儿童文学,就犯不着如此较真了。三、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习惯养成重在坚持,不间断。21 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 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一)从“杂书”出发
卡通、漫画、笑话、故事等书籍被部分家长和老师称之为“杂书”或“闲书”,归入禁读或限读目录。其实,我们可以利用好这些“杂书”,作为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入口,因为这些读物十分符合中低年级孩子心智发展水平,孩子们阅读时的兴趣和积极性都很高,家长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在保持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逐渐拓宽孩子阅读面,有利于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二)引导制订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儿阅读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目的,没有计划,拿起什么就看什么,阅读效果不理想,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来说,阅读计划的制定以6 个月时间为宜,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家长加以引导,阅读计划应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阅读反思三部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阅读计划完成后要对阅读作品、笔记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可以约束自己进行阅读,而且可以培养形成良好读书习惯。(三)帮助孩子落实阅读计划
制订阅读计划要参考孩子的意见,但鉴于许多孩子自制力不强,家长要适时进行督促、检查,尽量排除手机、电视、游戏等容易干扰阅读的元素,督促其定时定量完成阅读计划。在孩子出现走神、厌读、不耐烦等心理时,家长万勿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加以训斥,否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也容易让孩子把阅读和压力、痛苦等负面感受联系起来,必要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阅读,帮助、陪伴其完成阅读计划。(四)在阅读过程中注入激励机制
采用适当、及时的奖励可以调动孩子的阅读积极性。奖励可以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因人而异,例如美食、玩具、动物园、游乐园、海洋馆等;此外,孩子们和成人一样也期待被他人认可、鼓励和表扬,恰当的精神奖励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和积极性,例如一本孩子渴望已久的漫画书、一部精彩的动画电影、一次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等。激励机制的重点,是在孩子完成阅读任务后,家长要及时兑现事先承诺过的奖励,才有起到应有的效果。一般来说,家长应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四、少儿阅读方法的掌握
(一)选择适合的图书
全国580 多家出版社每年出版纸质图书近50 万种,其中少儿读物超4万种,在面对如些多的图书时我们必须要学会取舍的方法,一是采用科学的方法选取适合孩子的大书单,例如选择各类获奖作品,有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冰心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国际安徒生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等;或是选择专业权威阅读机构推荐,如全国中小学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推荐书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专业少儿出版社推荐书目等;再是网络销售排行,如当当网、京东、亚马逊、天猫的图书销售排行榜;还可以选择一些知名儿童作家的作品,国内推荐曹文轩、秦文君、郑渊洁、杨红樱、伍美珍、沈石溪、梅子涵等大家的作品。二是采用分级阅读理念选择适合孩子的小书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图书,0-3 岁婴儿阶段,选择绘本和幼儿画册;4-6 岁幼儿阶段,选择有一定文字的故事书和认知类图书;7-8岁小学低年级阶段,选择篇幅短小的寓言、成语和童话故事,或是介绍自然界、动物界的儿童读物等;9-12 岁小学中高年级,选择篇幅较长的故事书、科幻类、探险类、军事武器、校园文学、百科知识、名著改编等;13-15 岁初中时期,选择通俗文学、纪实文学、校园文学、名著等。
(二)采取正确的阅读方式
阅读方法因人而异,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当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就会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眼到:目光集中在书上,速度均匀的浏览文字,不东张西望;口到:认真默读或有感情朗读均可,但不能指读;心到:读书最重要便是心,用心去读,才会对内容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手到:动手记下书中的重点, 对好词好名做做批注,在有共鸣的文字旁写上自己的体会;脑到:勤于思考,对书中的内容多提几个为什么,可以复述、概括甚至评价阅读内容。五、少儿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带着目的和问题去阅读
阅读时一目十行,漫无边际,没有目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在开始阅读前,我们要带着问题,阅读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做到注意力集中。此外,读完文章之后,我们可以自己转换角色,假设如果我是作者,这本书应该怎么写,如何开头、如何对话、如何引发矛盾,如何收尾等。(二)通过思维导图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再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在原来的思维图上扩展或重新制作思维图,发散对象可以是词汇,也可以是相关知识点,还可以是故事情节,思维导图直观、条理清晰,不仅可以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促进观察力、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孩子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