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证。因此,在进行实践研究过程,要结合区域文化发展实际,有针对性的制定更加高效的发展模式,以此才能促使区域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二、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
(一)集约式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针对区域文化产业规划整合,应主要参考当地的经济形式和发展规律等因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行业优势等资源发展和创新文化产业,可有效发挥其引导性的优势作用,成为推动当地经济水平提升的重要支柱性行业。文化产业主要以集约形式逐步形成和发展,对于产业整体的布局与筹划方式,既可以是超越地域限制的组合,也可以是行业间的横向联合,集约方式不仅可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与信息共享,还能有效提高产业本身的发展速度,从单一的产业模块形成链条式发展,规模的扩大带动行业经济产出。集约发展可跨行业联合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以更为尖端的技术支持文化产业汇聚高水平的成果,以此提高产业在技术和效能方面的开拓性发展。(二)制造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此类型的产业发展主要聚焦于文化实物。通过带有地域文化色彩的实物传播,构建当地的特色化文化产业。带有地区特色的文化建构形式不仅可以是文字符号,也可以是真实的物品,从多种行业入手打造纪念品、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用品都能够传递相应的内涵,实现地区思想和历史精髓的展示和传播。其中对于文化用品的设计、制造以及传播条线具有较大的利用空间。将传统而久远的文化传承融于富有现代化气息的物品中,以先进的技术、思维理念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再诠释,将呈现出别样的艺术形式,从而形成地区富有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品牌。例如当前较有开发价值的民间艺术和制作工艺,其资源丰富、设计灵感巧妙,加之现代化的艺术理念和制作技术等支持,在经济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经营空间。流入市场后,需对线上经营渠道进行规范管理,统一商品质量,形成特色化的形式和文化品牌。但需要注意的是,制造实物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资源,因此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成本,需精细计算并预测后开展。(三)资源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此类发展模式需依托特色化的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历史传承背景,在多种行业同时开发有效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整体性和特色化的文化形式。对当地文化资源的科学利用,可以形成较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并渗透于与文化相关的各类第三产业当中,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优质产业。地区传统的文化资源是较为难得的瑰宝,如果加入适当的现代化元素,便可以更为新颖的形式,受到当代民众的接受和认可,从而产生大范围的开发价值。此外,旅游业一直是承载着地方区域文明的主要产业,基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构建专属的文化传播途径,优化旅游线路的布局,更能推动地方文化传播,提升经济产能。第三,以节庆为着眼点,大力开发与之相关的美食、游览活动,可有效提升文化的感染力。第四,相关管理机构也需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地方行业代表形成协同效应,相关部门主要从政策的实施、宏观维护地方公共资源、财务等方面进行统筹管理,行业代表则在相关部门的调控下主要发挥行业执行优势,最大限度利用和发挥资源价值,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在双方的协作下,努力提升地方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逐步实现具有地域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三、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途径
(一)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地区产业发展应主要依托行业相关政策法规,对产业及相关各类资源实行有序调配,根据地域的具体发展需求调节资源的使用程度,促进产业经营的高效管理。相关部门应从态度和作风等方面为产业经营企业打造良好的经营氛围,尽最大努力减少项目报批的流程和要求,并虚心借鉴管理先进地区的优秀经验,为企业经营和项目实施提供快捷通道。企业得以在繁琐的行政程序上解脱出来,便能够以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体的产业形式创新、技术提升和市场调节经营当中,为地区整体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作用。此外,相关部门应在产业项目的准入标准方面适当进行调节,对于作用不大的程序和要求尽量简化,同时做好企业的财务和人员管理与安置工作。同时应在财务税收、技术认定、参股配股等方面基于企业适当的政策倾斜,通过相关部门的调控作用扶持行业较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快速进入市场,推动整体的产业发展,同时对地方文化实行有效的品牌与产权保护措施,使文化产业经营合规、有序进行。(二)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单一条线的独立行为,而需联合其他相关行业共同作用,这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产业优势,形成经济价值。蕴含独特创意的文化产业与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关联关系,因此需结合不同行业的特征和优势,将其融入到文化整体的布局和发展规划中,使之最终形成联动合力。文化产业与旅游、服饰、影视、新闻等产业具有密切的关联,因此行业管理人员需有效加强各行业之间的互通互溶关系,积极创造和开发相关产品,拓展经营市场,并联合物流、资源与人才等资源进行有效支持和补充,最终形成较为规范和有序的营商环境。每个地区在建设过程中都会形成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不同地区的开发也有时间顺序,因此呈现出的建设效果亦不相同。对此,可着力提升新建区域的优势,并同步改善老旧区域的设施建设,最大限度拓展文化产业的外延。具体可开展主题展览、休闲娱乐等文娱活动,将创新的理念和实施途径融入具体项目中,打造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文化产业属于地方的软实力,以文化为切入点,撬动整个地域实体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是当前较有可行性的措施,再迎合国家总体的文化发展战略,增强地区局部的适应性,进而提升整体的文化传播效果。(三)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文化旅游产业
1、体验式旅游当前,经济水平的提升带动了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于情感和体验方面的诉求也越来越多,从这一层面上看,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更需迎合市场“体验式”的倾向,着力打造能够满足游客精神享受的旅游产品,以此实现我国旅游产业的功能转变。在全球迪士尼乐园的成功经验之后,我国旅游业更应在满足游客精神体验方面下足功夫,从激发游客感官、情绪深入到思想层面的活动,将旅游文化提升到更为高远的层面。旅游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地域文化的有力根基,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科技化创新改革,多媒体、VR 等科学技术的大量参与,促使游览者满足情感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深入到更深层面的思考。此外,还可借助自然地理优势和特征开展感官刺激类的游戏活动,注重创建人性化的服务模式,将旅游产业定义为提供身心愉悦,并引发精神思索的文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从单纯的休闲到赋予文化内涵,实现产业本身的质变。
2、个性化服务
旅游业在提供服务前,首先需掌握必要的信息,要对服务对象的喜好倾向建立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点打造服务模式,建立服务体系。此外,在网络大数据的支持下,旅游业可根据本地独有的人文及自然环境特点,为来访游览者打造更为适合的游览路径,针对不同的情感需求提供服务内容,以此提高游览者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最后,综合提升地区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从游览者的角度出发建立更为完善和舒适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以更专业的服务能力为游览者进行旅行导航,在每个游览环节提供恰当的服务,这不仅是旅游行业的进步,更是城市品牌的树立,游览者将基于服务内容和水平形成一定的印象,从而反向影响到对整个地区和城市的综合评价结果。
四、结语
结合以上分析,研究了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区域产业文化发展,要重视结合工作实践,不断进行创新,从而才能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希望通过实践研究,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