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有钥匙,但不在上帝的手里。诗人灵慧,是寻找和使用钥匙的人。只是生活过于喧嚣杂芜,心性若被杂念填充得枝枝叉叉,与灵感情投意合的灵性易于丢失,静空无尘的禅悟空间就真的空空如也。
所以痴迷于写作的诗人会让心性追随有静气的定力,把浮光掠影的虚幻沉淀下来。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情感找一处厚积薄发的酵池。让懂事的灵感把降尊纡贵视为接地气。自觉接纳日常生活中积累、发酵出来的普通情愫、心念和感受。然后在某种特定状态下别具一格地脱颖而出。给诗歌写作一种我行我素的篡改力。读完诗集《枕边情书》似乎能从字里行间找到这么一种左冲右突的行走轨迹。凭直觉判断,诗人建国应该是一个态度认真,对生活细嚼慢咽的人,所以他品尝到了反刍生活细节的味道。以这种味道入诗,就耐读,耐品,耐人回味。很多诗句和高深背道而驰,透出朴实、哲思、睿智、和被理智打磨后的一种有掣制力的灵性。是内敛被想象力锻造后的有节制迸发,堪称温柔的致命,直击人心。
当我跟随诗句进入建国的内心,发现他是一个有故事,有情趣,有内心反叛,又重情重义的人。我一直认为,无论是诗言志,还是诗言情。凭藉的资本,一定是诗人的思想深度和情感的真挚。这既是想象力对共鸣度精心揣摩的向导,也是自我把持力不为冒充人性的情欲摧眉折腰的精神钢构。他诗性人生的独白让我相信,大凡重情重义之人,都是有忍耐和牺牲精神的。还是通过诗句做证据揭示一个诗人的内心本质吧:
“芦花一夜白了头,风是压抑的哭声。”
“我们饮尽快乐和忧伤之后,把空空的杯底亮给对方看。”
“二月下了太多的雨,河道里落满了悲伤。”
“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伤口,我是你新的伤口。”
“春天百花盛开,是大地的受难日”
“年把真相指给我们看,全世界都团圆了,我们不在一起”
是不是感觉到一种自抑,克制,担待和忍耐?
爱是真情和肉欲都会营造的陷阱,欲念是每个人的情感的怂恿者,所以当局的人进或退都是选择,这容易使人在迷茫和清醒的纠葛中徘徊。比如:
“今晚我想知道,没有你会怎样,
一个人的生活还有意义吗?”
“如果你是一个为情所困的人,
会看到鸟儿飞上飞下,像一声声叹息。”
所以自控是需要定力的,自控作为无外科行为的自剖或斩断。等于在无麻醉条件下任由一种疼痛啃噬自己哀感顽艳的幸福和情欲。尽管诗人一时的勇敢或懦弱是始作俑者,但迫于世俗和现实的境况,要为比爱更重要的爱退避三舍。守定干涸,把一颗自求风干的心晾晒在不见沙砾的自设的戈壁上。祈求自灭的情感近于痴。
反过来,动物般放纵人性,很容易堕落成被情欲支配的信马由缰。我喜,我乐,我刺激的挥霍私欲,真挚的情感就会和无情无义情欲勾搭成奸。相反,能给喜出望外的情欲打上铆钉,就等于给流淌成一条大河的情感安上了刹车。读罢诗集,感觉建国是在自我精神世界里御驾亲征。本该有所专制和任性的他,给自己的性情勒了一根让任性无法游刃有余的缰绳。
这其实是诗人压制的内心情感的自我博弈,有时越压制证明情感越强烈。
“在一个小小的修道室沉思,数一数自己的心跳。”
“今晚没有月亮,所以不要远方,不要想远方的人。”
“我把春天寄给你之后,留给自己的就只有冰天雪地了。”
“对立面已经形成,挣扎或缠绵将归于平静,像青苔和大地讲和。”
这不仅是自我压抑,也是自我对过错的理智谴责,这就是境界。只有读懂了诗人甘愿做出的牺牲,才知道他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美好的句子。才知道为了爱不是口号,他甘愿为爱过的人竖起一道墙,把自己隔离在没有铸城的城外。他甘愿在心里为爱过的人永远留出一座空房子,让品尝过滋味的疼和痛成为忏悔的守护神。
美的绽放很多时候来自于痛点,当真情实感钟情于一个人,幸福会孤光独照。但时光行走的次序和情感被情愫锁定的次序不会相濡以沫。于是就有了选择的背逆。当人要为一种道德和秩序的自省负责,并亲自用自己已经伸出的期盼拥抱的双手,把连筋带骨的相依相许武断地撕裂或拽开。血滴腥红,怕人看见,只能让它在悲痛中转化成痛心疾首的泪滴。这时的泪最重,每一滴都能把沉重砸出一个坑。悲苦的人让本体自我折磨,自陷于深坑底部,自责,自省,忏悔。让灵魂脱胎换骨,洗心革面。
所以不要简单地说悲愤出诗人,悲愤的出口总对着客观主体。建国是反其道而行之,时常把不懂得韬光养晦的矛头指向自己。我只能说他把打击自己作为了一种砥砺心性的内修。看看他在“至暗时刻”里写出的诗句:
“今晚诗人已无力飞翔,
他那双翅膀已经融化。
今晚他将在黑暗的大地上行走,
每一步都是一小节苦难”
此时此刻诗人的痛绝对比常人重,否则不可能有后面的句子。
“你的泪打湿了我的手臂,
你有多少眼泪,
我的身体就有多少窟窿。”
可以想象,这泪有多大的冲击力量。我不知道诗人有多大的过错,但我可以想到这种过错是因为爱,洗心向善的改过更是为了爱。他所承受的痛,其实是要为所爱的人讨回一种补偿。但他要爱到海枯石烂的人毕竟是知己而不是自己。这就叫揭开血痂为犯痴的爱去痛,痛到无法忘记。这即是忘我才可能生发的真情,为纪念真情写下的诗句就一定具有核力量。阅读的眼睛不管有无泪水,都会让一种惊诧直抵自己大脑皮层。可以叫阅读兴奋,也可以叫阅读共鸣。
依此解读诗歌艺术的感染力,情感的真挚就和品格的质地有了关联。珠联璧合的聚点应该是艺术审美想从骨髓里粹选的一种真。真,可以让不同形态的美在自造或他造的疼痛反映中实现为解脱而挣扎的自我破茧。于是审美出世的姿态定然多姿多彩,各形各色:有的沉迷于意境,有的显现于画面,有的潜心于语言别有用心的陌生。但咬破共鸣的本源力量一定是诗人的诗句里的真情实感。建国的《枕边情书》里有太多能够咬疼读者思维的、用情感点石成金诗句。尽管诗人试图用内敛和矜持掩藏其锥心刺骨的力道,我还是能从中读出“道是无情还有情”的牺牲和隐退气度,这更让人从一种反省后的自我扼杀中看到一种为爱牺牲的高尚。这种高尚相对于肉长的人心,真个是无坚不摧。
写诗的至高境界应该是诗人的灵性和读者的共鸣在不约而同处无意幽会。是一种灵心慧识的共同奔赴。共鸣是雅的说法,俗一点说就是一见钟情。但凡作者和读者对眼的诗和句子。一定是灵感点化过的经典。比如:
“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在每一朵花里看到你。”
“三月在二月的肚子里行走”
“伸出手拉进一片雪花,像拉着一个虚无的朋友。”
“我们把家安在梦里,梦里没有断桥。”
“思念总比身体更早抵达,身体总走在思想前面”
灵感的点化是有魔性的,笨拙和通灵分道扬镳所咬定的比喻、情境、画面和意向抵达到惊心动魄的极致,语言组合就具有了聪明性。此时大智无巧。大拙藏慧。常常出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好句子。
用什么方式只是写作手法的选择,诗的力量在于揭示,而最酣畅淋漓的揭示在于情感的真实。情感可以让没有七情六欲的汉字学会眉目传情。但情感的有效表达需要物象的艺术化,这就要借助想象力。建国是一个活在想象中的人,也是一个能够凭借想象激活灵感的高手。这就给他的诗歌增加了灵性。想象力不仅需要生活的底蕴,还需要胆略和智慧。能想到“石头是失去翅膀的鸟。”就能想到“鸟是长出翅膀的石头。”但要想到“石头是老年的鸟,鸟是年轻的石头”,制造想象力的灵感就要学会脑筋急转弯。所以就灵感的青睐度而言,建国是一个手里握有钥匙的人,否则很难在绑架灵感,或者被灵感绑架的维度里左右逢源。也就很难在一年内围绕一个爱的主题辗转反侧,写出这么多相别诗溅泪,情痴泪惊心的诗句。
由此可见,诗人能用想象力点亮思维,孤光独照的灵感就会别开生面地跳出来,有电弧一般的曝力,无以抗拒的共鸣感会直接标榜出诗人对情感进行引爆的能力。尽管诗人文静,不懂得抠动扳机。但意境,画面,情愫,都会成为子弹,读者的直觉和感觉会瞬间被诗句击中。诗就有了力量,可以让阅读者在潜心阅读的孤寂中触电般生发出一种情感的贯通。但电磁般的弹射,一定来自于作者掏心掏肺的真情实感。这种激活,使非物理性的灵感于零基点瞬间鹞式弹跳。
我尤其偏爱这类诗句:
“你的泪水打湿了一个夜晚。”
“两颗心之间只有两层皮距离,即使拥抱也很遥远。”
“想到你时一只小船会驶来,载我过河。”
“把你拉进屋里或者梦中,说了很多话也许一句话也没说。”
可以说这些都是诗人想要藏到时空以外另一个抽屉里的秘密。
当然我更惊叹于诗人出语的意外,也可以叫语言的陌生性。能让阅读者的眼睛和思维触及一种别开生面的想象、意境和画面。比如:
“不是每滴水都能流入大海,更多的水变成泪流进心里。”
“你的脸色过于苍白,像夹在书页里面的一朵干花。”
“疼是存在的必要证据吗?”
“一张纸的厚度也是界线,我看到的正面是你的背面。”
“故事里装着我们的一段时间,时间将会长成一个传说。”
读这样的句子,思维和审美意识都会进入无节制的亢奋。会有一种妒忌。怎么出来!但最终还是为诗句的美所臣服。所以要说:能够写出“这一天戴着面具,跳一种失传已久的舞蹈”,是诗人对生活的拟人化描写,但写出:“屋檐儿挂满了凌霄花,草地上格桑花,喧嚣教堂里终身时隐时现”的诗句,就要有敢于让时空折叠才能跳跃的思维。因为这本是花开有本,各表一枝的景致。一处在江南,一处在高原,一处则在异域它邦。但因为作者静静的凝视,东方和西方的景致都被窗帘内的世界锁定为秘密。“躲在生活皱纹里的一天”,就可以根据不同的身份去打扮。诗人不肯暴露自己时,可以烟笼寒水月笼纱地应付你。但景致随人心性时,就可以信手拈来。灵感居然奢侈,“仿佛是偷来的”。所以许多诗句不仅夺人眼神,而且是艺术审美最具权威的诠释。
更多的时候,诗人是直言不讳的,比如:
“今晚我要想一个人。”
“金字塔的纪念碑是权力的任性,
流金淌银的一天是财富的傲慢,
神在天堂的门槛扶墙而立,
含笑看人间这一幕小小的戏剧。”
特别是涉及到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艺术苍白,诗人把直白的意见说的非常白话:
“今晚没有月亮,
工业社会的天空没有星星,
城市没有萤火虫制造的浪漫。”
此刻,无地自容的雾霾,如果有自知之明,应该在天体中寻找黑洞,马上钻进去。
诗集共有六部分,诗人一直在用第一人称言说,把主观对客观的感知细嚼慢咽后,在不同的心境下反刍,回味。然后把如泣如诉的情感雕刻成诗句。我能感觉其情感的内敛,含蓄和矜持。在飞速发展的时空中,存在被主观意志和技能变着法儿提速。此时内敛、含蓄和矜持是心理自控的刹车。让情感平静,有价值的内心存储才可以演变为不动声色的讲述。讲述其实是记忆凭借思维口若悬河。就特定的情感表达而言,记忆是站在爱的“抱柱信”旁,锱铢必较般梳理,然后潺潺流水般讲述。此刻的真情实感一定被一段痴情雕刻过。那种刻骨铭心的忧伤是爱和痛的同衾共枕,曾有的海誓山盟,绝不是虚幻的“千里共婵娟”。作为有切肤之痛的言说,尽管千方百计把泪转换成唯美的诗句,读诗的人还是把诗句解读成泪。也算是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所以有人说:“枕头要常晒,因为里面装满了辛酸的泪和发霉的梦。”其实把内心的美和丑展露出来就是阳光心态。《枕边情书》里的讲述,其实是多愁善感的情感借一个自省灵魂,晾晒出来的语句。
诗稿落定,还是凭空打坐。然后徘徊,于走红和淹没边际承接时间的打磨。好诗往往是幸运的,总碰到心为艺术睁眼。他们认为不追求市场价值的诗最昂贵。是无价的有价。
为情感捐躯的汉字一但被诗人崇尚的灵感搁在直抵人心刀尖上,想象力就进化为喷口,跟随悟性冲锋陷阵的诗句就变得心有灵犀、天姿聪慧,诗句的非力学杀伤不披挂盔甲,也不借丈八长矛去心的疆域攻城略地。但脱颖的诗性无比纯粹,借助诗人的情感去人性的命门上寻找撞击,强大的共鸣必然一击即中。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