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亲吻地中海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学界·原创版 热度: 8820
喻朝洪

  入乡要随“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中国人出国门在外也是一样好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然是要好好的招待一番,那是中国人几千年留传下来的美德。但在阿尔及利亚的巴特拉省的阿拉伯人就不是这样的了,我们承建的阿国巴特拉省1000套住宅小区的工程,招聘了当地的一些工人,有的工人已在工地上干了两年多了,对中国人也比较熟悉了,中国人也照样对他们也比较熟悉了,大家在工地上也经常有些小的“礼尚往来”。有一次工地上听到阿拉伯人反映有一名叫卡门的司机,他家的老婆病了,还有四个小孩在家没人照顾,生活也比较困难。工地上的党组织还组织了中国工人,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阿拉伯兄弟——卡门家捐款,当时捐助了五万多当地币,解决了一下他家当时的困难。阿拉伯工人到工地时,经常会与中国工人拥抱、握手、打招呼,不是喊:“呼牙”(兄弟)就是叫:“阿米”(朋友),或者是比划,伸出大拇指(你好),或者伸出右手五指并拢比划一下,然后手指伸开捂往胸口自摸一下子(也是表示友好的意思),卡门也以这种方式向中国工人表示感谢。

  有一天,几个工友相约,到卡门家里去串串门,他们在平时也是十分友好的,也知道卡门家的一些情况,就是想去他的家里了解一下,亲眼看看阿拉伯人的家庭住宅、房间的布置、父母亲、老婆、孩子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先打了电话问卡门是不是在家进行预约,卡门说:在家里。工友们在街上买了水果、点心、小玩具等物品提着,到了卡门的家门口,卡门出来迎接,大家非常热情地用阿国的礼节拥抱、贴脸、自摸(各自用右手抚摸自己的胸口处)。卡门独自一人,在家门口非常热情地接过东西,然后放在家门的后面之后,就用身体斜靠在门框上,双手抱在胸前,然后和工友们聊天,神聊一阵后,工友们想到他屋子里去坐一会,看看他的家里面的布局和摆设是个什么样子,卡门好像是不明白工友们的意思,还是照样斜靠在门口上,比划着与工友们交流。有的工友就直接地指指屋里,口里说“秀糊,秀糊”(进去看看的意思),卡门就像是一尊门神一样,把持在家门口。几个工友也不敢冒然地冲进屋里去。就这样在卡门家的门口外,被“卡在了门外”干聊了一阵(连一口水都没喝着)后,几个工友悻悻然地回到工地,满肚子的不高兴。

  我们的几个工友不知道阿拉伯民族,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民族,他们视自己的家庭、老婆们、孩子们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隐私,是不能给别人看的。所以,在阿尔及利亚内陆省的一些街上,看到的那些结了婚的女人们,不但要把头巾盖在头上,而且还要用黑纱巾或者是那种绣花布巾(我们戏称为“牛嘴笼”)把眼睛以下的部位脸、嘴、脖子都要捂住,不让人看见她们的真实面目,只能看到眼睛露在纱布巾的一条缝隙里闪烁。还有的号称“纯穆斯林”的阿尔及利亚人,那些女人们上街时,整个是几层黑纱布,把身体全部裹起来,身体上没有一处地方会露在外面,连眼睛都是用黑纱布覃住,手、脚也不会露出半点在外面。当然她们在纱布里是会看到外面的人,外面的人就看不到她们是啥样子了。

  到‘个地方要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要随乡入“俗”,不能以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看待别的民族。比如上面所说,如果在中国,能有几个外国朋友到你家里来坐坐,那是很有面子的事,何况还有礼品,那真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家里的人都会全体动员,热情地招待他们。但在阿拉伯国家或者是其它有的国家可能就不行了,不但不会招待你,连他家的门都不可以进去。不但是我们这些“老外”不能进入他们的屋子,就连他们阿拉伯自己熟悉的人,经常在一起工作的人,都不能随随便便地进入别人的家里去,经常看到那些阿拉伯人,手里端着一小杯咖啡,一个在门口里,一个在门口外,两个人你整一口,我整一口地喝着咖啡,聊上三、四个小时也不嫌累,也都不进屋去,这就是这里的风俗。还要记住:在没有得到外国朋友邀请的情况下,不得去串门,更不能单独去串门,以免发生误会。

  男人们的大裤裆

  当我们的车从东边的突尼斯边境——特百沙向西南方向的拉哥渥特省方向行驶大约480多公里的地方,要经过一个省城,那就是阿国的内陆省——格哈哈(音译)。那天正好是星期五,下午4点多钟经过城市里面,城市里的道路比较狭窄,又加上做祷告的人们刚结束,街上人流像潮水一样,涌向四面八方,我们的车随着人流、车流慢慢地向前爬行。

  从车窗向外望去,这里的老阿们与其它地方有些不同,这里比较有民族特色的是;男人们不管是老、巾、青、少,从教堂里出来的人,有一大部分人的头上,都戴白帽,那种白帽是比较小的,有的就像是小碟子一样扣在头上,其作用看来是既不挡风沙,又不能保暖,纯粹是为了起一个装饰作用,或者说是某一个组织的特殊性标记。还有部分人穿的裤子都是大裤裆,有的裤裆都掉到小腿肚子下面了,走起路来就像那种手动鼓风器一样,把路旁边的沙土都吹了干净。而他们的上身穿的都比较算是紧身衣了,这样看上去就有点滑稽,更有些令人快乐的是,那些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在大街上人群里穿行,他们的那大裤裆被风鼓动起来,就像地中海里面的橡皮艇一样,我想这就是民族特色。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想这样的裤子穿起来,感觉一定很爽,尤其是在气候条件比较闷热的地方,那种特大,又特肥的裤子穿在身上,对下身的散热是绝对的,肯定是不会像当年的解放军战士,钻猫耳洞时那样“烧裆”。一是这裤子里面空间大,活动是自由的;二是这裤子穿在身上走起路来,就是那前后两大片布,更能起到扇风的作用。也不像穿牛仔裤那样紧迫,把屁股沟子勒得紧紧的,里面不但不散热,穿了一天下来,那腰部腿部都是勒起的痕迹。

  看到老阿们穿的那样的裤子,也勾起我的好奇心,叫司机在街上转了几个圈子,想买条那样的裤子来试试,结果是星期五,很多商店都不开门,老阿们都去做祷告去了(在阿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在做礼拜祷告的时间,也就是星期五下午12点到4点,是不允许开门的,到那时开了门做生意,是会被信徒们把商店打、砸坏的)。我告诉司机石娃子,以后经过这里,想法给我买一条老阿那样的裤子,在回国以后穿,那也是很拽的,既然“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那么在中国穿上它,也算是“求世界之大同”,让阿拉比文化在中国去流行不是也很好吗?

  我拿出照像机来准备拍摄几张,以存纪念,但看到那些从教堂里出来的人满面的虔诚,还沉浸在经文之中,意识和精神还在与伟大的真主进行交流,我也不忍心打扰他们内心的那份宁静和安祥。同时也耽心自己,一个“外国人”在那里卡卡地乱照一通,闪光灯的强光刺眼,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骚动,带来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可能还会引发外交事件。像这样比较封闭的内陆省的人们,信教的人们思想上都比较保守,行为上可能都会有些偏激,为了不惊扰他们,只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虽然有些个遗憾,但也不能给自己、单位、国家带来麻烦。

  出城之后在加油站,大家下车来活动一下酸胀、麻木的身体,也给车加满油,灌满水,还有300多公里路要走过去,那里也是人烟稀少之地,不可马虎。正当我们要上车之时,一个开大货车的当地人,头戴白帽、上穿蓝色汗衫,下穿大裤子,脚蹬一双拖鞋的中年汉子下车来加油。机会来了,我急忙拿出照像机,卡地拍了一张。遗憾的是只拍到背影,但当地人穿的那种大裤裆是全部拍了下来,你看那人穿的那裤子,那裤裆掉得煞是好看,那裤纹的皱折线像尼亚加拉大瀑布,飞流直下,另有一种阿国风情,潇洒奔放个性张扬。如果下次还要经过那个格哈哈省,有时间的话,一定要下车来,与老阿们交流一下,一起照个像,留个影,买条裤子。

  卡塔尔机场印象记

  前几次出国到阿尔及利亚,都是经过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来回都是晚上,能见度比较差,除了一片灯光外,看不到什么东西,印象不深。后来改为走卡塔尔首都——多哈国际机场,这条线路,基本上是白天,对卡塔尔就有点印象。

  卡塔尔国,位于波斯湾的西海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世界上著名的“半岛电台”就设在卡塔尔,卡塔尔南北长160多公里,东西宽约58分里左右,在地图上看卡塔尔国,就像是一颗珍珠,生长在波斯湾海岸的边上,它与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相邻,北面与波斯湾对岸的伊拉克和科威特隔海相望,卡塔尔境内多平原与沙漠,属热带沙漠性气候,炎热干燥,但沿海一带就比较潮湿,四季不很明显,是一个依靠年油、天燃气出口赚取外汇的很富裕的国家。

  卡塔尔首都——多哈,是波斯湾著名的港口城市,它原是一个以打渔、捞虾为主的小城镇,随着卡塔尔石油、天燃气工业的发展,一跃成为繁荣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卡塔尔机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小。一是候机楼小,其面积不大,只有一层半楼作为候机大厅,人多的时候就显得有点嘈杂。二是商场小,买东西的地方都集中在一楼大厅的半边处,飞机到了的时候,有客人来购物,就显得有点拥挤了。今年七月份回国时,我们几个到商场买了点东西,交钱的时候都要排长队,等了将近一个小时,后来商场的一个像领班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所购的物品还比较多,还比较值钱,就安排我们到另一收款处交款,免除了还要排队之苦。三是餐厅小,就是二楼上有一个角落的位置,设有一个餐厅,并且只卖冷饮和洋快餐,我们几个去的时候,也是“人声鼎沸”,坐满了人,还是等了一阵才找到位置坐下。洋快餐的特点是“先买票,后消费”,照样是排队买票,排队凭票供应。坐下来吃的时候,你还得快点,因为又有几个黑娃娃、黑妹子(由老师带队出来旅游的,黑非国家的,十多岁的学生娃娃)站在你的桌子旁边,等你的坐位了。四是洗手间小,我们下飞机后,进洗手间时,里面的人也是在排队等候,还看到一个非洲猛男子在旁边,一手捂着裆部,一边抖动着身子打转转,很急迫的样子,这时想起有一句话可以形容,那真是有点“活人让尿憋死”的样子。

  卡塔尔机场给人的第二印象是乱。由于卡塔尔机场没有设置旅客直接上下飞机的专用通道廊桥,旅客上下飞机,都是通过大巴车,从候机楼到飞机停机坪之间来回接送,就显得比较乱了。有旅客上下飞机专用廊桥的机场,就显得比较简单和方便,而且比较有秩序。卡塔尔没有上下飞机的廊桥,检票之后,在上飞机时,要到一楼一个比较小的候机厅等大巴车,里面乱作一团,人挤人,打个转身都困难,有小孩子的哭声,大人的叫喊声,还有阿拉比人身上发出的狐臭,真TMD难闻,有点像国内赶火车的味道,但它没有国内火车站候车大厅那样宽敞和明亮。大巴车来了,上车后要开好几分钟才到停机坪,下车后再爬上飞机的弦梯进入飞机舱内找坐位。下飞机也是一样要倒腾几次才能到候机楼,很不方便。身强力壮的汉子还好点,看到那些老人和妇女们就有点吃力了,他(她)们拖着行李、抱着孩子,步履艰难的样子真的让人有点大发恻隐之心啊。

  卡塔尔机场的第三个印象是荒凉。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绿色植物很少,在机场的停机坪水泥地旁的空地上,很少看到绿色的草皮,可能是由于缺水,而且气温又高的原因吧,看到的大都是一些黄沙,在比较大一点的空地上,看到的就是风刮过之后,形成的一片片连接不断地像鱼鳞一样的沙浪,沙子里的云母片在太阳底下发出亮闪闪的光芒,机场上就像一个大的火锅,热浪翻腾。在候机楼里面就好得多了,有中央空调,感觉比较凉爽,也看到部分绿色的植物,有的是真正鲜活的植物,刚浇过水;有的就是些假东西,用塑料薄膜或者布料染上颜料做的,哄人眼睛的花花绿绿的假植物。

  卡塔尔属伊斯兰国家,在机场内有一个比较封闭的不太大的厅,是专门为信仰穆斯林教的人们用来做祷告的,那里面铺设有地毯,柜子里有《古兰经》,方便出门在外的穆斯林做祷告的。我看到有的穆斯林在迷茫着眼在做功课,有的穆斯林躺在墙角边上也在“倒觉”。

  卡塔尔机场严禁携带含酒精饮料和猪肉制成品入境,入境时,大、小包及随身物品,都要经过x光机检查。发现违禁物品,一律没收,并且对携带违禁品者,处以罚款或者拘留审查。由于是伊斯兰国家,是一个严厉遣责妇女露出皮肤的社会文化和宗教氛围,在公共场合,女士不得穿无袖衫、超短裙、透明衣服。男士也不得穿着背心、短裤,着装要整齐、大方,不然会遭到警察的训示。

  机场外的出租车,都很牛B,大部分是奔驰和宝马还有林肯之类,虽是名车,但看上去,品味都不太高。就有点像暴发户一样,虽然穿在身上的都是名牌西服,但衣服上的商标都没有扯掉,穿的裤子也比较挺刮,但就是裤脚边上挽起来两道,露出的袜子后跟上有两个破洞。有些出租车司机穿的是,具有阿拉伯风情的白大袍子,头上顶有白色或方格子的红白相间的头巾,还有两个橡皮圈子压在头上,好象是怕风把那头巾吹跑了,大部分司机满脸络腮胡子,并且留的很长,呵呵,有的像本拉登的样子,有的就像阿凡提的模样,还有的整个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脸谱的翻版,并且大部分人穿的都是拖鞋。就这些服务人员就是给他们弄架飞机开,也就那个样子了。有的说:这是具有阿拉伯民族风格的味道,但我认为,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卡塔尔国家首都多哈的国际机场,任何服务,也应该与国际接轨才好。一张特殊的传票

  中建阿经理部总经理接到一张法院的传票,莫明其妙的有点懵了,心想这个阿拉伯人是不是有点“多管闲事”了。原来是阿国当地的一个公民,看到中国工人起早摸黑不停地的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个小时以上,有时晚上还在加班。严重地违犯当地法律,为中国工人打抱不平,起诉中国公司的总经理违法。

  中国工人包括中国公司大部分管理人员,在阿国工作时,每天的工作时间大都是在十多个小时以上。这作为大多数中国公司(包括中铁、中地、中石油、中石化、华为等)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中国工人和管理人员大多也接受这个存在的事实。也想在这个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中,多干活多挣钱。因为大

  部分中国工人的护照和入境签证时间,都是在一年半到两年的这个时间内。如果不利用好这个时间挣钱,回国后就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再说出国来,不就是为了多挣点钱?要养家糊口,多干点活也没什么啊。

  但阿拉伯人就不是这样,他们的伊斯兰教就是教导人们:人的一生是否能发财,能否过上好的生活,完全在于是否对“真主”的忠诚,干活不干活,都没有多大的关系,只要一天做好五次祷告就行。所以养成了比较懒散,不大干活的恶习。就像去年在我们一个工地上,有一个阿拉伯工人状告我单位,扣发了他的工资,不服气将我们告上当地劳动监察局,我去阿国当地劳动监察局应诉时,当地劳动监察局的一名官员讲:我们阿国的工人,只要到了你们的工地,那怕是坐着抽烟、吹牛、看风景,你们也得支付工资。我KAO,他们就是这德性,没办法啊,吸取教训,以后只有尽量地少用那些技术水平差、偷懒取巧而“维权”意识很强的阿拉伯工人了。

  最近阿国还出台了一部法律规定: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0小时,每小时的最低工资不得少于xxxx弟纳尔,这样一来,我们真的有点用不起当地的工人了,因为还要交当地工人的各种保险金,加起来他们的工资,不会低于中国工人的收入,但他们干活比中国工人少多了。

  但我们不能与阿拉伯当地的人相比较了,他们的福利、待遇、各种保险比较健全,每个人都有最低的生活保障金,吃饭是没有问题的了,当然要想吃好点,还得通过努力工作,多挣钱才行。作为在阿国的中国公司来说,每天的工作时间是太长了点,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像国内比较普普通通的洗头、桑拿、卡拉OK、酒吧都没有,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这样也是在超负荷的运转,也是一种大的透支,长时间下去也是不行的,通过这超“特殊的官司”,也是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应该适当的减少一点工作时间?增加点娱乐时间?以保证出国人员身、心健康,更好地工作。

  参观教堂

  阿尔及利亚是穆斯林教的国度,据有关方面统计:信穆斯林教的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还听说阿尔及利亚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不管你是在阿国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人的地方,你一睁眼睛,看到的人绝大部分是穆斯林。

  有穆斯林就有教堂,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最好的房子,最高大的建筑,装潢最好的楼堂,最具有地标性的建筑物,那就是阿国的教堂了。阿国的教堂是很有特色的,一般的占地都是四方形,远处看房顶的正中间,都是有一个巨大的圆顶,圆顶的上面就是穆斯林的标志,一根粗铁杆顶端上支楞着半个月亮。有的是铸铁做的,那铁杆上就铸有几个圆形的铁球,项端照样是半个月亮,意为:众星伴月。教堂的正面或者是一侧,就有一个或者是两个很高的塔式建筑物,那就是宣礼塔。以前没有广播电器的时代,穆斯林教的教头就站在高高的宣礼塔上,召唤穆斯林教徒们:“时间到了,赶快来做祷告吧。”“安拉至大,安拉至大。”现在的宣礼塔上,都放置着几个高音喇叭(这也是与时俱进),每到做祷告的时间,就放喇叭,召唤穆斯林教徒。喇叭声过后,你会看到穆斯林的信徒们,从四方八面赶到教堂去做祷告。

  近看穆斯林教堂,正面一般都是半圆形的拱门,好一点的教堂,墙面都是具有穆斯林风格的雕刻,有的大门也是用黄铜刻上穆斯林风格的花纹再包边,显得高雅而华贵。进入穆斯林教堂必须脱帽、脱鞋、脱袜、光脚板走进去。教堂内都铺地毯,并且有专人进行清扫和管理,不用担心会有不卫生的现象和臭气熏染的味道。穆斯林教有严格的规定:在进行祷告之前,必须要净身,就是把身体打整干净,净身分大净和小净,大净就是把大、小便拉干净,再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再喷点香水在身上,再上教堂。小净就是洗脸、洗手、洗脚,然后再进教堂。

  教堂内非常干净、整洁,给人一种非常清爽的感觉。位于教堂的四周的墙边上都置有书架,书架的格子上面摆放有精装或简装的《古兰经》,进入教堂的穆斯林可以自由的取拿,然后翻看和阅读(一般都是默读或小声念叨、不能影响到别人),尽管有时人很多,但还是很安静。教堂内还设有水桶和杯子,如果你口渴了,还可以喝水。教堂内划分了男人和女人的空间,在进教堂之后,就看不到女人了,女人做祷告的地方都是封闭起来了的,她们一进入教堂内就好像是隐身深闺了,就连她最亲密无间的男人也得回避,可能是为了在做祷告时,用心专一吧。

  我有幸参观过几个比较大的(省、市一级的)教堂,尤其是以阿国的康斯坦丁省(有的译为:郡士坦丁堡)大教堂为最,它是非洲的第三大教堂。据介绍,修建该教堂就花了27年的时间,那巨大的两座宣礼塔直插云霄(估计有180米左右),屋顶那白色巨大的圆形顶子,在几十公里外都能看得见。教堂里面的装潢更是考究,阿拉伯文化尽显其中。大厅堂内,几十根巨大的圆柱支撑起楼房,巨形的穹顶正中,挂着一束晶莹璀璨的水晶大吊灯,大厅中朝向穆斯林圣城——麦加的方向,有一座讲坛,那就是每个礼拜五由大教主或者是穆斯林中威望很高的人在那里讲《古兰经》。进入教堂之内,就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对人的心灵是一个震撼,在那展现出阿拉伯穆斯林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整体效果的大厅里,在那巧夺天工的雕梁画栋面前,你真的才体会出个人的渺小以及对神的敬仰,或许只有在这无比静穆空间之内,才能做到对神的真正的虔诚。

  责任编辑:赵燕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