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葛兰西与安德森领导权思想之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3485
■张 瑾/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一、思想来源不同

(一)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体性与主体能动性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视对社会历史与意识形态的研究,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首要原则不是经济基础性,而是历史的总体性,由此,人的主体性原则也被凸显出来。意大利共产党人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他在《狱中札记》一书中提出了“自下而上”的文化领导权思想。这一思想反对了第二国际所宣称的教条的“经济决定论”,强调了阶级主体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资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所使用的工具不是别的,正是通过市民社会的基层组织来对无产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渗透,从而达到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英国马克思主义者安德森看出了葛兰西思想当中这种对意识形态的过渡强调,从而试图回归经典马克思思想的唯物史观结构中去。

(二)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性与社会整体性

安德森是英国新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更是一位温和的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针对汤普森突出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以及社会历史的动态流变这一观点,安德森引入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理论。这一观点认为社会结构是由经济、政治、理论和意识形态等的实践构成的,整体具有逻辑上的优先必要性,各个实践因素要放在整体的关系网中才可以被理解,这样就突出了在社会结构中的整体性关联。这种强调“整体”的结构主义能够弥补英国一直以来重经验而轻理性的不足。安德森看到了他们二者各执一端的局限性,并认为除了历史主体的能动性以外,系统科学的理论构建对于历史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他说 :“ 整个英国传统——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学派,而且包括许多其他非马克思主义学派——在许多领域都是非常经验主义的。在英国,需要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美学理论,而且需要更为政治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理论。”

  葛兰西作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杰出人物之一,因而在他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当中更多的是对“经济决定论”的矫正,是在东欧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欧意大利革命失败而做出的探索性尝试。而安德森则深受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影响,更多强调社会结构对于社会主体的优先地位,因而形成了他温和的结构主义的思想特征。

二、本质特征不同

(一)文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权力模式

葛兰西深受列宁革命的领导权思想的影响,也认为在国家内阶级之间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领导权思想——既包括统治者从被统治者那里获得同意,也包括统治者强迫部署执行他们的统治。但与俄国不同的是,“这种剥削性秩序能够确保被支配者的道德认同,从而实现他们自己的统治。”(1)在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当中,市民社会与国家是“里与外”的关系,“国家仅仅是一条外部的壕沟,其背后是强大的堡垒和工事”;(2)资产阶级抓住了市民社会这样的公共文化场地(报刊、学校、媒体、娱乐组织等),因而来对无产阶级群众进行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在葛兰西看来,意大利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权力的直接途径并非像俄国一样通过暴力革命的政治途径,而是通过充分发挥资产阶级主体能动性,利用文化软实力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从而牢固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力。

(二)“整体性”的领导权是一种多元动态关联的权力模式

与葛兰西不同,安德森在《葛兰西的自相矛盾》一书中揭示了葛兰西关于市民社会与国家的三重矛盾,并最终得出结论。国家和市民社会都具有政治与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同时它们二者所持有的两重权力是相辅相成的,对于阶级在行使国家权力时共同发挥促进作用。安德森在厘清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权力关系后,提出了他自己对西欧资产阶级权力结构的本质说明和对东西欧权力结构的类型差异的思考框架。由此,安德森在深入考察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后得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权力理论——结构主义思维范式下的领导权理论。当今世界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多重领域的霸权世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前者是指一种纯粹的经济结构,后者是指一种多元动态关联的复杂的社会结构。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从多维的角度来进行的。这种领导权思想是一种在整体性思维范式下的资产阶级的领导权。“权力本身是多中心的,它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诸层面和要素之中,这些层面和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和作用而形成了一种整体的权力结构模式。”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当中,每一个要素或权力实践在其具体有效性上都是积极的,经济基础不再具有一种极强的决定性,上层建筑也充分了发挥了自身的积极能动性。

三、实现路径不同

(一)文化阵地的逐步占领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详细考察了意大利本土国情之后,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内部堡垒,而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外部壕沟。无产阶级要想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而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就应该采取“阵地战”,宣传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信条,逐步攻克公共文化场所进而夺取政治权力。葛兰西理解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过程为以下几个步骤:(1)获得“自愿同意”,即通过公共文化领域宣扬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信条,获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同意和支持;(2)达成“集体意志”。即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等人民群众达成“意见一致”;(3)培育有机知识分子。即无产阶级革命信条的传播者与组织者。通过政党、学校等机构来培育有机知识分子,与此同时改造和同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中低层知识分子共同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4)实施“阵地战”策略。即是无产阶级逐步攻克资产阶级的统治堡垒。对一些社会基层文化机构,如学校、教会、新闻媒体等进行逐步占领。这一“阵地战”并非俄国革命中采取的“运动战”,是“块状式”的夺取,而非大规模的炮轰。因而,葛兰西无产积极领导权的实现是一种理性化的缓慢的渗透过程。

(二)整体展开的革命夺取

安德森对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道路主要是以政治革命为主导,与此同时,展开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控制和经济生产资料的夺取。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权力获取方式是一种经济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军事战略基地等多方面、全领域的夺取。安德森作为激进的新左派知识分子,虽然深受英国本土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的影响,但是却主张回归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当中,并且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社会走上社会主义社会必然通过激进的政治革命才能顺利走上马克思所畅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场革命就是震撼人心的政治变革的一个插曲,时间紧迫、目标明确,当旧的国家机器被粉碎、新的国家机器初具规模的时候,它有一个限定的结尾。”因此,首先从政治角度来说,无产阶级只有夺取资产阶级手中的政治权力才能推翻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说,资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首先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产阶级掌握着大量的生产资料,通过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赚取大量的资本。“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当今世界,虽然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阶级分化日益淡化,中间阶层愈来愈多,但是资本家掌握着世界绝大部分的资产。因此无产阶级只有摆脱资本剥削,掌握经济主动权,夺回生产资料才能保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基础。最后,从文化角度来说,无产阶级不仅要在革命前取得资产阶级文化阵地,更要在夺取政权之后宣扬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因此,安德森无产阶级领导权力的夺取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多方展开的领域内获得胜利,最终仍旧通过暴力革命粉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