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巍 王印华 张书皓 陈允恩 李靖阳 李丽娜 庞 楠/华北理工大学心理学院
一、前言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将军民融合发展为一项国家战略,更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军民融合。十九大报告还将军民融合发展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多项战略统一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体系。在新时代,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而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还可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二、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必要性
(一)军民融合理念是国家探索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成果
长期以来,“军”“民”之间的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如何在稳定“军”“民”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军”“民”协同发展,形成“军”“民”的强大合力,进而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直是国家领导集团在不断探索的问题。所以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陆续经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所倡导的“军民两用”的思想;经历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团所倡导的“军民结合”的思想;经历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团所倡导的“寓军于民”思想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团所倡导的“军民融合思想”。虽然不同时期的“军”“民”思想有所不同,但是从思想整体来看,依然推动了“军”“民”之间的相互融合。在国家危难存亡之际,正是因为“军”“民”之间的相互结合,才形成了强大合力,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在改革开放之际,国家的发展重点是经济,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比国防建设的重要性相对更高,也正因此,与时代相符的“军民结合”和“寓军于民”出现了,总之,军民融合的理念是国家不断探索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而出现的重要成果。[1]
(二)军民融合理念是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的一项重要决策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发展转型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要实现民族复兴必然要实现国家的发展,改变以往国家的落后状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国家复兴和国家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制约因素,为了从容应对这些因素,解决这些难题,国家必须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就曾经指出,要将军民融合发展成为一项国家战略,而这项战略会影响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军民融合也将成为促进国家兴盛和军队强大的重要举措。在新时代,军民融合的战略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因为通过军民融合,可以拓展我国国防事业的后勤市场,让中国民营企业进入军工行业,这样一来,军用产品和技术市场、军工资本市场、军工人才市场都会得到拓展,有利于提升国家战争能力和国防实力。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军民融合,国家的经济结构也会因此发生变化,对于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来说,是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由此可见,军民融合也是实现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三)军民融合理念是国家面对国际环境、稳定国家局势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何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稳定住自身国际位置极其重要。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国内安全隐患、国际安全隐患、现实安全威胁、潜在安全威胁、军事安全威胁、其他安全威胁等多种威胁相互交织的环境之下,为了从容应对这些复杂的安全威胁,我国必须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理念。现如今,要实现防御功能的复合型发展,而为了实现防御功能的复合型发展,坚定地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也是国家面对国际环境、稳定国家局势的重要举措。[2]
三、新时代军民融合面对的主要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军民融合战略的坚持,使得我国军民融合的发展取得了极其丰富的成果,但是和军民融合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终极目标相比较,仍然存在极大的差距从军民融合的实际情况来看,军民融合依然存在基本认识欠缺、思想观念落伍、管理体制欠缺、等多种问题,通过归纳,主要是体质性问题、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问题三方面。
(一)体制性问题是制约军民融合的根本性问题
体制性问题是制约军民深度融合的根本性问题。从军民融合的整体状况来看,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军民之间缺乏完善的联结机制,由于联结机制的缺乏,导致“军”“民”一直处于分离状态。第二个问题在于,虽然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但是“军”“民”一直缺乏真正融合,所以导致“军”“民”之间都一直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导致“军”“民”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统筹。第三个问题就在存在于军民融合的内部,由于军民融合比较浅显,所以导致军民融合各领域、各环节之间无法做到协调统一,各领域之间的融合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整合。第四个问题在于融合体制的缺乏,因为“军”“民”始终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融合体制的欠缺下,就会导致“军”“民”之间存在不顺畅的问题,比如缺位、越位等问题,都是因为体制不完善而产生的。[3]
(二)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内容是,随着时代和国际形势的发展,我国的国家安全需求和国家发展需求日益扩大,但是与此同时,军民融合战略下中低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和高端技术产品供给能力的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匹配问题。而且这种结构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为随着军民融合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网络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技术的需求越来愈高,但是技术部门的供给能力却十分有限,所以导致军民融合的步伐遭到了严重制约。尤其是在国防安全方面,随着国际局势的日益变化,军队对于武器装备的升级也有着更高的需求。
四、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发展创新实践路径
(一)强化党的统一领导
军民融合是一项有利于人民、军队和国家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所以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也是一条必由之路。所以,要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必须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为此,必须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强化党对军民融合的领导和引导。首先,要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重要战略,纳入国家战略体系当中,并且为其制定全局的规划和政策。其次,还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尤其是在落实到各地之后,要充分发挥当地各级党组织对军民融合的领导和推动作用,集中当地各部门、各行业的领导力量,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促进当地军民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坚持党统一领导的基础上,一定要形成中央与地方、党组织与军队、军队与政府、军队与人民等各方面之间的融会贯通,保证相关政策的高效实施。[5]
(二)完善国家顶层设计
完善国家顶层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全局战略规划,二是完善军民融合机制,三是加强法治保障。从全局战略规划来看,要在国家层面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国家产业和民营产业、军队装备需求和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等关系进行有效处理,并且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军队与人民之间的关系,针对各种矛盾和关系构建完整的规划。其次在机制方面,要对军民融合的内部组织结构进行完善健全,然后再根据相应的组织结构明确相应的职责,除此之外还有军地关系等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体制问题。为此,国家要全面完善国家以及地方的军地协调机制,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军民合作战略中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在保障制度方面,国家要积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运用法律思维来对各部门进行引导,将法律制度贯彻到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6]
(三)注重改革创新实践
推动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还要注重改革创新的实践,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存在的障碍问题。改革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改革创新,更是体制、制度和政策上的改革创新。首先在技术方面,国家要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解决从国外引进高新技术的问题,解决军队武器装备供不应求的局面。其次在体制和制度方面,国家要拥有与时俱进的理念,推动军民融合的现代化发展,并且为军民融合注入新时代的理念。尤其是要在新时代的引导下,对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从而保证军民融合的时代性特征。[7]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军民融合的理念也要不断发生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军民融合体制的深度融合和发展。在新时代,虽然军民融合依然受体制性问题、结构性矛盾和制度性问题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只要坚持党的领导,并且不断完善国家顶层设计,贯彻改革创新理念,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就会实现。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