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加快建设西部对外交往中心”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下,为落实成都市关于“高水平办好成都大学”的发展要求,成都大学在不断深入推进“国际化”战略过程中,也持续拓展师资队伍建设的“国际化”必由之路。在这样背景下,成都大学教师与国外、境外高校和机构之间的交流也不断扩大。2016年成都市出台了《关于支持我市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务实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通知》,对高校教师因公出国(境)对外进行学术交流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我校教师因公出国(境)人数呈井喷式增长。为保障我校外事交流的有序高效,成都大学建立了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核联动机制,对因公出国(境)任务进行区别管理、分项审核。二、成都大学因公出国(境)基本情况
(一)因公出国(境)定义
因公出国(境)指各级政府、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派出相关人员,并全额或部分资助,持有外交护照、公务护照及公务普通护照从事一系列公务活动。[1]一般指执行90天以内的短期或临时出国(境)任务,超过90天的可持因私证照进行长期交流。[2]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中国公民因公出国(境)必须持有公务类护照,执行相应公务活动,不然不予以受理。[3](二)成都大学因公出国(境)执行情况
近年来,随着成都大学国际化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我校教师执行因公出国(境)任务的人数飞速增长。成都大学鼓励各二级学院和部门根据发展需要自组教育合作访问团组或教师学术交流团组至海外进行交流。除各二级学院和部门自组团组外,党委组织部、人事处联合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学校领导干部合作洽谈团组和教师培训团组的组织和实施。头年年底统一进行因公出国(境)计划申报,同时实行“预算先行”的财政政策。[4]
表1 成都大学近年因公出国(境)相关数据
成都大学作为成都的名片,是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的先行站。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始终以服务成都市友城建设为宗旨,大力发展成都市友城高校的交流。我们建立了海外高校送培遴选库,其中多数以成都市友城高校为主,如:荷兰南方应用科技大学、丹麦VIA大学学院、英国谢菲尔德哈莱姆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泰国清迈大学、韩国岭南大学、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成都大学设立了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处,成为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这些都为成都大学派遣教师赴外进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洽谈、国际科研课题研发、高端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学习等提供了优质平台。另外,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成都市为一带一路沿线25个国家的出国(境)任务开辟了绿色通道,学校层面也加大与这些国家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双方校际合作和教师交流。
三、因公出国(境)任务区别管理
成都大学是市属高校,其外事主管部门是成都市外办。每个因公出国(境)团组都需获取成都市人民政府出国批件后,才能执行因公出国(境)任务和履行后续经费报销手续。为了鼓励支持教学科研人员对外交流,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组织部、中央外办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学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厅字[2016]17号)。随后省、市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为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因公出国(境)工作注入了生机。
随后,成都大学出台了《成都大学因公出国(境)管理办法》(成大发[2017]2号),对因公出国(境)任务实行区别管理,将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出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团组同其他性质的出访进行区别。[5]其中,出国(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主要是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学术访问、出席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执行国际学术组织履职任务等。而其他出访主要指一般性中外校级和科研院所间的工作交流。[6]因公出国(境)执行学术交流合作的团组除了对出国(境)次数、人数、在外停留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外,其任务审批权限也下放到各高校,由任务审批制转化为任务报备制,大大节省了各环节签批的时间。
然而,这对于从事外事审批工作的人员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的会根据文件题目断章取义的认为只要是教学科研人员就都属于学术交流的范围;有的会认为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经费可以自由使用,不用办理相应因公出国(境)手续。这些误区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因公出国(境)工作的宣传,让每位老师理解什么是因公出国(境),怎样办理因公出国(境)手续。[7]
四、因公出国(境)任务联动机制
由于因公出国(境)任务审核的复杂性,成都大学建立审批联动机制,所涉部门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党委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纪委办公室。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对因公出国(境)任务进行审核。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主要负责对因公出国(境)所涉外事相关政策进行审核,如:计划申报、任务认定、天数、路线、次数等;财务处对因公出国(境)经费预算进行审核,确认有预算后方可申报,对所产生的因公出国(境)经费按规定进行报销。科研处对国际学术交流任务进行审核,界定学术交流合作是否依托科研项目。人事处和党委组织部分别根据人事管理权限对人员进行审核和备案。纪委办公室对因公出国(境)任务进行监督,并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查处。各部门各司其职,保障高效有序的完成因公出国(境)任务的审核。
五、利用信息技术规划更为高效的配套网上审批平台
目前,我们采用的因公出国(境)审批联动机制还停留在纸质材料审签阶段,这种较为传统的方式已无法与我校日益剧增的因公出国(境)任务量相匹配。同时,纸质版材料到各学院、各部门流转往往会由于一个部门没有找到负责人签批而耽误整体时间。因此,在信息技术已高度发展的当下,设计一套合理的智慧化因公出国(境)网上审批平台,各部门将同步审批各自的事项,大大节约办事周期,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审批效率。[8]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成都举行,成都大学作为运动员村所在地将成为成都对外展示综合实力的窗口。“高标准保障服务好大运会”,“高质量谋划组织好校级交流”是市委书记范锐平到访成都大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让成都大学各项对外交往充满活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