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新形势下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课题。“大学是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地方。’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习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阐明了新时代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二、全人教育理论
全人教育理论是让学习者不仅学到各科知识,还要接受道德规范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教育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关注人的智力、情感与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使人的素质全面提高,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全人教育理论要求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同时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以期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发展。全人教育理论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和策略,全面贯彻“教书育人“。不仅要实现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工具性目标,而且要达成高等教育的人文学目标和思政目标。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教学中,“大学英语“是普通高校教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课时多、历时长、覆盖面广、关注度高的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意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和提升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往往忽视“教书育人”理念渗透到教学中。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 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这就给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传授和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经。受传统教育理念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到高中阶段,其思想行为一直是接受师长的教育与影响。进入大学,大学生活的相对自由,思想得以解放,此时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英语课程中语言材料往往是以英语国家的文化为载体,这样大量的外国思想和文化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道德思想的判断与选择。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和习得外国语言的过程中能甄别和辩证地认识外国文化和思想理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好“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协同效应,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对于高校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共产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设计
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人才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理念的核心就是抓住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挖掘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通过科学的潜移默化的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认真挑选语言训练的话题,语言话题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人健康成长,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社会责任。教师还需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挑选思想境界高、弘扬正能量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同时挑选反映国内外社会和政治热点话题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教师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学生与学生互评来提高学生客观评价他人优缺点的能力。
课程设计主要依靠课堂教学来实施。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Never,ever give up(永不言弃)”,针对这样一个话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导入部分让学生思考文中丘吉尔、林肯等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掌握语言知识点,获取文章主题的核心观点,即成功的秘诀,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奋斗不止的精神。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教师设计主题讨论“幸福是靠奋斗获得”,组织学生做主题讨论“成功和幸福靠奋斗获得”,即强调学生要靠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在主题讨论中渗透丘吉尔、林肯的爱国主义精神,结合探讨我们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家国情怀,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将英语语言学习、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英语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训练了语言技能;另一方面“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接受了生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从伟人身上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采用知识竞答、演讲和辩论、案例分析和展示汇报等方式来丰富教学活动和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采取”产出导向法(POA)“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输入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学生语言输出部分设计思政内容任务,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思政教育和英语学习的无缝对接。这些教学活动设计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一些与时事政治相关的热点词汇,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国家政治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结语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入,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是高校各课程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大学英语课程融入道德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载体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身体力行。理念践行是课程思政的核心,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全员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保障。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要抓好课堂知识传授,把基础知识与前沿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习得一身知识,练就一身本领;另一方面是抓好知识的应用能力,把知识传授与解决问题,书本知识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理论知识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养好“的优秀人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