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2637
■阿荣夫/西北民族大学

一、前言

伴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的文化建设秉着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开始进行周密的部署。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有效地帮助农民们提高了自身的精神文化素质。然而,源自于农民自身、社会层面、机关单位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就振兴战略实施的现状和整改的策略展开全面的阐述。

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认识得不到提升

农民自身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识字量少、认知能力不强,因此对书刊杂志的阅读需求量也相对比较小。机关单位成立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很多农民把大量的闲暇时间都放在了玩扑克、打麻将等使人意志消沉的活动上面,甚至很多不发达的地方,农村的封建迷信思想观念严重。

(二)基层领导和农民对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主观意识偏离了轨道

农村文化建设的时间较长、收益较慢,所以某些地方的基层领导没有足够的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的领导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只是走走过场而已,甚至还有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做的“面子工程”,不但耗费了财力还浪费了人力,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不完备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发展得中心思想,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得到提升。农村的发展进程就相对比较缓慢,经济相对比较滞后,文化建设表现得更加单薄。农村的文化建设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备,文化资源匮乏,国家和有关机关单位在农村投放大量的资金进行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前期的成效比较显著,随着基础设施的耗损没有足够资金进行及时地维护或者投放的设施并不能满足农民的真正需要,所以导致后期的基础设施使用率明显降低,很多设施被搁置或者处于损坏待修状态。

(四)农民对当前文化建设的认可度低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 :“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提升,农民们对文化活动的范围、种类以及文化内容提出了更高标准。所以,文化活动的局限、形式的单一、内容的单调、缺乏创新,导致农民对文化活动缺乏趣味,农民的认可度低。

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文化建设的整改策略

(一)全面提升农民的自主性

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农民自身文化素质低的限制和束缚,所以,要想完成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全面提升农民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自主性,需要从两个方面实施整改策略。首先,农民要积极主动扭转自己的思想观念,逐渐提高自我的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自我的学习水平和对文化的欣赏水平,屏除抛弃封建迷行和低俗文化、亲近科学和公众文化;其次,农民通过有关部门举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建设活动进行积极参与、主动交流并反馈,促使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民对文化资源的供给需求,有关部门合理地为农民们投放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让农民们能参与其中、感受现实并接受当前时代的文化。农民们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到政治中、经济建设中和文化的传播中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事业的顺利开展提供强大坚实的保障。

(二)增加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合理投放

伴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断得到了提高,导致他们对文化需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文化消遣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增加文化建设的投放进而逐渐满足农民们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且实现文化民生的需求。所以,要切合实际情况增加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放范畴和力度,保证财政投入比值与文化建设消耗占农民支出的比值使文化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适应文化消费占居民收入比,使文化投人占财政支出比和文化消费居民支出比相吻合,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的投放量增长跟上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改变步伐。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增加文化建设的资金投放量,明确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视度。首先,增加农村的文化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的资金投入量,重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广场、乡村图书馆或阅览室等具有文化气息的公共场所,有利于当地文化的建设和传播。其次,组织农村文化活动过程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摸索出能够满足农民现实需要的文化活动,并且密切关注活动的开展成效,从而达到吸引农民的眼球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的目的,使农民切实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和文化的底蕴。

(三)监督管理农村文化市场,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1、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相关机关单位应该及时完善优惠政策的制定,促进先进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号召社会的力量创设农村文化事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行帮扶,成立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开展长期的、高效的投入体制,为农村的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大力度去完善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督管理体制,彻底整改农民们落后的思想文化,从根本上清理封建腐朽的文化,严肃清理文化市场的环境氛围,监督管理社会创设文化事业的正常顺畅地运转,及时指出存在缺陷的点进行正确指导改善不足,对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点进行监督管理。

  2、提升优良特色文化的宣扬和传播

  人们在社会上受到了深远的熏陶和感染,社会总是在耳濡目染、悄无声息地中影响着人们的行动方式和思考方式。所以,优良特色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力度需要得到大幅提升,让这些文化直白地呈现在农民群众的眼前,保证农民能够直接触碰这些文化,并且积极主动去亲近和学习优良有特色文化。针对薪火相传的优良乡风和家风大力宣传并进行颂扬和奖赏,保障农民群众创造力所占的主导位置,从而激发带动农民群众的创作意识的提高,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泉源不断涌现。

(四)农村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1、农村内在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建设需要同当地农村内在文化和谐开展,在农村文化建设开展的同时要着重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不可以把文化当作经济发展的牺牲品。首先,当地经济的顺利发展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上保证,然而农村文化的建设则是促进当地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手段之一,它们是相辅相成、互帮互助和谐存在的。其次,需要特别重视农民思想观念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民们的文化素质水平,改善农民们传统的“重视经济,轻视文化”的思维意识,为农村内在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改善农村内部失衡的状况。

  2、城市乡村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统一筹划城市乡村文化的和谐发展要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利用城市的先进优秀文化调动农村文化的建设发展,从城市延伸扩展至乡镇最后辐射到农村,促进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不断得到进步,从而减小城乡文化发展差别和距离;第二,乡村需要足够重视文化建设的发展,展开文化知识的学习、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扭转和指引农民们文化建设理念的正确培养和建立。

四、结语

我国农村是中华民族传统优良文化的重要承载体,它饱含了悠久的耕耘文化并囊括了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内涵。因此,在秀美乡村建设的进程中,农村文化的建设在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乡村想要实现振兴,首先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迈开脚步前行,它不但是乡村文明的代表,还是乡村整体的精神面貌、文化延续的主要体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