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必备网络文明素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2596
■赵春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一、前言

在改革转型的历史条件下青年群体理应以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自觉担当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青年一代有能力、有担当,国家和民族才会有前途、有希望,每个青年都应当不负历史使命和人民期盼。[1]网络社会是青年群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文化生态深刻影响着当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培育。所以应将担当精神培育作为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网络空间中培育当代青年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当代青年文明素养培育的网络境域

但是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太平,也不美好,经常受到各种消极文化的侵蚀,成为众声喧哗的“乌托邦”和秩序紊乱的虚拟社会,这些给青年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带来负面影响。

(一)网络空间是众声喧哗的“乌托邦”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世界中,网民们常以情绪化表达、无节制宣泄的方式表达自我,形成了众声喧嚣、乌龙混杂的网络次生舆论生态,这些给网络文明建设和网络秩序建构等带来负面影响。比如在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各种谣言四处传播,就连气象局、民政局等部门也无辜中枪,给有关部门的突发事件处理工作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此外,在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中无端猜测、夸大宣传、情绪化表达等往往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能够借助自媒体的“东风”肆意传播和扩散,事实和真相却往往人抛之脑后,导致网络文化心态偏激、网络舆论导向失衡。勒庞在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中就提出,当人们面对陌生事物时,往往会从外部世界寻找证据,盲目听从专家、权威、大众的意见,于是就形成了极端化的社会情绪和心理。比如在“王XX离婚事件”事件等网络事件中,都折射了网民的焦躁不安的情绪。

(二)网络社会是秩序紊乱的虚拟社会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各种社会文化和价值观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上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从而导致内容低俗化泛滥等问题比较严重。比如在网络直播中有些主播以雷人言语、粗言粗语、低俗内容等吸引受众眼球,给网络文化生态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再如在网络知识付费、网络影视观赏等方面,盗版、侵权等问题屡见不鲜,带来了网络秩序混乱问题。在垃圾信息大肆泛滥的网络世界中,各种网络假新闻、伪信息给网络世界给青年一代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比如消费主义、娱乐至上、极端思想等在网络世界中大肆泛滥,给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再如在网络传播中逐渐形成以顺其自然、一切随缘、随遇而安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在文化影响下少量青年将无所作为、浑浑噩噩过日子作为人生追求,抱着“什么都行”、“无所谓”的态度对待生活、学习和工作,直接影响了青年群体的担当精神培育,也给青年一代的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带来负面影响。

三、担当精神是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

担当精神是指在重大挑战面前敢于知难而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亮剑,在危机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在出现失败和失误时敢于承担责任。担当精神是一种优秀的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也是当代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在2019年全国教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青年学生要志存高远,敢闯敢干、勇于担当。

(一)担当精神是青年一代必备的优秀品质

担当精神不仅是一种坚守政治原则的政治勇气,也是一种敢于接受挑战的精神状态和责任意识。首先,坚持原则、恪守底线的政治勇气。原则和底线是习总书记在重大公开场合常用的高频词,也是总书记对当代青年的政治要求和殷切期盼。青年一代理应坚守政治原则、恪守道德底线,在大是大非、重大问题上保持正确的政治原则和立场,不能为不正当利益所诱惑或歪理邪说所蛊惑。其次,直面困难、不畏挑战的精神状态。《易经》开篇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血气方刚的青年群体理应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勇于担当的精神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以“明知山有虎,偏要虎山行”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在艰难的生存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迎难而上。正如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要有不问前路、只问耕耘的风骨,有战风险、渡难关的主心骨。此外,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历代先贤和仁人志士都以国家和民族事业为己任,自觉担当国家与民族重任。所以青年一代理应以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为己任,以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的方式担当时代责任。最后,放眼全球、着眼未来的博大胸怀。承担责任、担当使命是以放眼全球、着眼未来的眼光和胸怀为前提的,年青一代理应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心系天下的胸怀规划自己的人生,努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

(二)担当精神是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

担当精神是青年群体必备的基本素质。青年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群体是否愿意担当时代责任、能否担当历史重任,直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非常重视青年担当意识培育问题,在重大场合多次论及“应当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为谁培养人才”、“如何培养青年一代”等问题。比如青年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认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时代将光荣和使命赋予了青年,青年应当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勇于拼搏和奋斗。此外,在青年成长成才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青年要把握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机遇,以勇于担当、自觉担当的精神谋划事业、创造未来;理想信念是青年的人生之“钙”,绝不能丧失理想信念、患上“软骨病”,要为伟大的事业和追求付出青春。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今天,少量的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年一代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信仰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少量青年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担当精神。所以,应当将网络空间作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将担当精神作为当代青年必备的网络文明素养。

四、在担当精神培育中提升青年网络文明素养

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出,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映射,需要以网络交往规则、网络道德秩序等规范网络生活,否则,虚拟的网络世界就会变成众声喧哗的“乌托邦”。所以应将网络空间作为青年担当精神培育的重要阵地,在网络空间中培育青年一代的担当精神,在担当精神培育中促进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生成。

(一)开展价值观教育,培育青年的担当意识

在文化影响下,许多青年产生了随遇而安、无欲无求的人生态度,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等缺乏责任担当意识,这些给网络文明素养培育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应将理想教育、责任教育等作为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以网络媒体、网络社交等引导青年一代醒吾身、明吾志,促使青年一代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生活、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应对挑战。此外,应当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价值观教育,以诚信、敬业、担当等道德观念教育广大青年,提高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敬业爱岗意识等,促使青年群体自觉担当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比如可以在新浪、搜狐、微信、快手等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育,以主流价值观引领网络舆论传播的内容、走向等,不断提高主流价值观对当代青年的影响力。[3]

(二)优化网络舆论生态,培养青年的担当精神

在网络空间中草根阶层、普通网民等成为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重要力量,官方媒体、知识精英等反而成为网络舆论生态中被边缘化的群体,这种力量和格局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网络舆情传播,并形成了以主观化言论、情绪化表达、娱乐化话语等为主的次生网络舆论生态,而青年群体就是网络次生舆论生态中的重要力量。网络次生舆论生态的无序发展必然会影响当代青年的担当意识培育和网络素养生成。所以应当引导网络次生舆论生态的发展走向、舆论导向等,以积极健康的次生网络舆论生态培养当代青年的担当意识。比如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官媒应积极回应网民质疑,与网民进行交流互动,引导网络次生舆论的发展走向,促使青年网民理性宣泄情绪、表达利益诉求。此外,应当加强对网络次生舆论的监管,批评各种标签化、情绪化的网络言论,引导青年网民理性发表言论、合理表达诉求,促使网络次生舆情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应当建立网络舆论信息过滤机制,以信息过滤技术、不良信息屏蔽技术等过滤思想倾向错误、思想误导性强的网络舆论;应当加强对网络大v、意见领袖、网络主播等网络从业者的监管,引导公众人物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底线、维护社会公序良俗。最后,应当为网络次生舆论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

(三)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培养青年的担当能力

在青年成长成才问题上,不仅要培养青年一代的担当意识、开拓精神等,还应当培养广大青年的担当能力,以形式多样的网络文明实践培养青年的实践能力和担当能力。首先,应当培养青年群体明辨是非的能力。担当精神培育是以“知道担当什么”、“懂得如何担当”等为重要前提,如果广大青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无法担当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所以应当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道德实践教育,将道德实践教育渗透到网络文明创建、网络舆情引导、依法治网实践等活动中,以灵活多样的道德实践中提高青年群体的是非明辨能力。比如可以开展优秀青年、文明青年、青年担当者等评选活动,在道德实践中培养青年群体的担当意识和担当能力。此外,应当在网络道德实践中消解腐朽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提高青年群体的道德履行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使青年一点能够担当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4]

  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担当意识直接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青年敢担当、能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有前途。所以应当高度重视青年群体的担当精神培育,将担当精神作为青年网络文明素养的重要内容。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