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为了提升当下高校学生与社会需求岗位的匹配程度,有关教育部门开始将教学的关注点侧重于校园思政课程的建设。思政教学作为传播当下市场整治形式的关键传播途径,在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尽管高校已经将课程思政教学列为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但结合有关市场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高校无法将创新教育管理与课程思政有机的整合到一起,导致思政教学偏离了教学的主线思想,造成思政教学无法达到最终的教学要求[1]。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是指高校管理者,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方式,将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任务进行整体化处理,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教学的主线目标,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及校企合作教学制度的方式,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随着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动作用,基于此,以下将开展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研究,从多个方面开展详细的分析,为高校育人模式提出正确的改革建议。二、设立“应用创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
结合当下社会文化在市场的传播方式,基于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首先将进行课程思政整体教学框架的设计。如下图1所示。
图1 基于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框架
如上述图1所示,为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基于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背景下,将整体课程分为设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3个主要部分。进而,下述将结合上述设计的教学框架,从3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
根据上述设计的课程思政教学框架,采用设立“应用创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方式,进行创新教育教学管理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改革研究[2]。首先,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当堂课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该专业的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来源,激发学生学习中的好奇心,明确学生学习思政的决心。课程思政教学不仅是针对市场政治或当下实事的解读,应在传统教学中融入社会文化精神、探索精神、求知精神级对世界观的认知等。
其次,让学生了解不同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带领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发展历程或由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树立以国家发展为前提的学习目标。最后,在课堂中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重点,选择对应的教学目标,可实现将思政理论有机的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不但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
三、构建以问题的导向的思政教育课堂
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应结合当下实时政治的内容,为学生抛出课前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对应问题的课前检索。课堂上,根据课前提出的问题,设立课堂思政讨论小组,由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的讨论,努力培养学生之前的协同合作精神。其次,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真实的思政案例,采用启发式育人的方式,对学生提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3]。最后转换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不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知识点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对思政知识具备综合性理解,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除此之外,结合当下信息社会为思政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可利用午休或其他休息时间,利用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社会中的热点新闻或政治实事,提高学生对思政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四、增设思政学习实践环节
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调研活动中,与教师一同研究当堂课的教学重点,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为教师的教学提出对应建议,不但可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同时学生可切实际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4]。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整合线下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适当降低自身的感情倾向,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教学的主线目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基于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课程思政实践
随着教学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化,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课堂思政的教学范围,延展了教学深度及广度,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5]。根据期末测试成绩可知,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中遇到障碍时,可以直接动手查阅资料或询问教师,有效的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情况。同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后期的学习中,结合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能力,有针对性的设立教学目标,开展对应教学。六、结语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传播途径的研究受到教育行业的重点关注,基于此文章从设立“应用创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以问题的导向的思政教育课堂、增设思政学习实践环节方面,开展了创新教育教学管理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研究。同时根据多种改革方式,开展对应的实践研究。有效的促进了思政教学目标的完成,尽管上述研究的改革方法已经趋近于完善,但在后期的发展中,将结合现代化网络为教学提供的便利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