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环岛路畔诗香飘浮、青春涌动。
2006年8月6日至8月7日,由思明区教育局、厦门文学杂志社主办,厦门大同中学承办的首届厦门市中学生诗歌夏令营在红砖绿树掩映下的厦门市文联大楼举行,来自厦门市十余所中学的36位“爱诗”的中学生因为诗歌欢喜相聚;因为诗歌,他们的暑期生活显得格外丰富而美丽。
场景一:小诗人VS.诗歌界泰斗
著名诗歌评论家,厦门大学教授俞兆平、朱水涌,厦门城市大学教授陈仲义、沈世豪可能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和一群青涩的“小毛头”坐在一起讨论诗歌,更令他们吃惊的是,这群小朋友对于诗歌丰富的灵感、沸腾的激情以及旺盛的创作热情。
俞兆平教授很惊讶于同学们的优秀诗作。他认为很多作品都很成功。有些同学的思考深刻,哲理上的感悟远远超过一般的中学生;作品很自然,从个人的感受进入,感情真正是从内心流露出来。
陈仲义教授具体点评了大同中学学生陈宇博的《梦自己想梦的》一诗,他认为与许多人“一生讲多少不是自己思想的话,做多少不是按自己思想去做的事”相比,这首诗体现了小作者这一代人的鲜明个性,在艺术上是有价值的,当然也存在口号化或比较概念化的缺点。
面对这些厦门诗歌界的顶尖人物,小诗人们可一点都不怯场。大同中学的关丽莎关于诗歌创作与生活状态有一些疑惑:我觉得,写诗的人血液里流淌着忧伤,写诗让我变得很忧郁,有事无事都会很悲伤,而往往在忧郁的时候,我的灵感就来了……
“坦白说,我开始写诗,其实只是想让我的作品能上班级的黑板报,为了获奖,当然现在不是了。我的诗派是好战派,写的诗都是有关战争题材的诗歌……”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小诗人杨景光的率直告白让在场的人会心大笑。
……
8月6日上午的开营式其实更是一场小诗人与诗歌界泰斗的对话。小诗人的关于诗歌创作的问题一个个地抛出,大诗人们饶有兴趣地接招,耐心、细致地解答。诚如思明区教育局中教科长蔡荣明在开营式上的讲话,他鼓励营员们珍惜机会,向学者诗人学习。加强交流,必定有收获。
而在8月7日上午的专题讲座上,厦门文学杂志社副主编谢春池给营员们系统地介绍了诗歌的发展历程,更让营员们加深了对诗歌基础知识的认识。他简述了从“五四”运动以来的新诗发展历史,讲述了不同时代新诗的不同特点,介绍了徐志摩、戴望舒、艾青、穆旦、余光中、舒婷、蔡其矫等诗人的创作贡献。谢春池还特别强调,中学生写诗是为了表达心灵,怎么写都行,不要设置什么标准,只要写出的这一首诗歌不错就行。不错,就是标准。谢春池认为,一所学校将来不一定要出太多的诗人,但希望同学们热爱诗歌,陶冶高尚的心灵。最后,谢春池充满激情地朗读了他2005年5月创作的长诗《厦门沦陷纪事》,将营员们带入了厦门抗日战争的悲壮历史之中,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与专家学者的面对面沟通让小诗人们豁然开朗,得到了启迪,解决了诗歌创作中遇到的难题、瓶颈。尤其是谢春池关于“写自己的心灵”的启发,更是激发了营员们的创作热情。
有营员结合生活感受有感而发:
棕榈(双十中学 许澈)
轻风过后
是我颤动的手指
在流动的岁月上
奏出不知名的乐章
经过的每一缕时光
都带着我悄悄埋下的音符
远扬
白天不懂夜的悲(厦门九中 陈靓)
孤星碎光
逝去
白天的喧嚣
夜深寂寥
飞扬
一种莫名的痛
正如白天不懂夜的悲
无题(原大同中学学生关丽莎)
风吹吹散了伤心的回忆
吹起了蒲公英
寒冷的冬天在我的手指上下雪
我望着天?摇不哭泣
有人安静地闯进我的心里
城市里那棵高大的圣诞树
领我找回温暖的痕迹
喜欢偷偷地看你
然后在心里说?摇我好想你
想一直待在你的身边
这样就不怕夜晚来袭
场景二:攀登云顶岩,诗情如泉
8月6日下午,全体营员顶着似火骄阳,游览云顶岩。来到了厦门岛的最高峰,远眺大小金门,听驻军战士讲解历史,收获不小。且看营员们借诗抒情:
游云顶岩感怀(大同中学林晓梅)
骄阳
峰高
路峭
攀到岩顶
我比它高
无题(华侨中学陈岑)
远眺
海天一色
凝视那地平线
莫名
涌起忧伤
几千年来共生的梦想
或许
在那地平线上绿油油地生长
8月6日晚,营员们在环岛路边海滩上散步、交谈。星月,海风,他们将自己独特的感受化而为诗。
海的味道(槟榔中学童玲)
波摇水动
风淡淡
望着
想着
海
风悄悄掠过我的发丝
涉过沙砾
带着咸的美丽
安然而归
场景三:依依不舍诗歌缘
两天的时光转眼即逝。
在8月7日下午的闭营式上,营员们朗诵了自己
创作的作品,并表演了精彩、有趣的歌舞节目。
离别时,很多同学表现得依依不舍,他们纷纷合影留念,互留电话、E—mail,夏令营在欢乐愉快中划上圆满的句号。
关于你我(大同中学李妍妍)
微风
轻轻吹送
相聚
又离别匆匆
凤凰花吐露烟红
祝福你我的梦
【责任编辑 苏惠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