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拓宽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与获取知识的速度,更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新媒体的及时性和全面覆盖性,使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会充分接触。这将会在心理健康、与人交往方式、价值观取向等方面对大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新潮的理念和趋势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将传统和新思想结合,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中老师是权威的现象,建立全新有效的交流空间和方式。让高校思政教育在新的形式下更科学更接地气。(一)环境虚拟化与开放化
与传统的思政教育环境相比,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新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更虚拟化和开放化,每一个参与的个体都是以虚拟的身份来进行交流和沟通。虚拟的状态下每个参与者不会在局限于各种限制,可以打破现实中各种限制和束缚,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人际交往和获取信息的渠道上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在微博、微信、博客等各种交流软件和信息平台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言论。新媒体具有隐秘性与神秘性,类似于在现实生活外的架空空间,并且在现实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新媒体环境更自由,更没有局限性,大学生很容易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发泄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由于新媒体环境的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和自由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在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资源障碍方面产生一些问题。网络自由代表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降低标准,在享受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沟通的畅所欲言时,特别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正确信息的干扰,从而出现一些违背道德和逾越法律的事故来。导致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越来越没有优势,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面对很大的挑战。(二)形式多样性与交互性
新媒体环境越来越丰富,不再拘泥于博客、微信、新浪微博、贴吧、各种论坛等几种交流软件和交流平台,更多的软件和平台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面前,现实中的交流束缚性与局限性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淡漠,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有一些障碍。新媒体的出现,不再是被动、单一,而是交互性更强,更自由。每个参与者都可以是信息源,也可以是传播者,可以利用新媒体自由的分享自己的新的体会和展自己的才华和魅力。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交互性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差异、地域限制等限制条件,为大学生更好的了解世界,发泄情绪传递感情等提供了新的方式[1]。也使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变得更加的多变和复杂。(三)内容复杂性与便利性
新媒体凭借信息搜索的便利性和信息多样性,不断的影响着大学生个人生活与学习的方式,新媒体将书籍、音频、视频、广播、电视等各种信息媒介融合一体,将表达方式由静态向多元化动态发展。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变的多了起来,不再拘泥于课本以及老师口述,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汲取知识和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过度于依赖网络带来的便利使得大学生的动脑创新思维受到禁锢,降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的能力,丰富的信息资源也会使大学生辨别能力变弱。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的单向知识输出面临着较大的危机。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机遇
(一)拓展教育空间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全新的方向,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方式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范围也由于新媒体的多样性和信息共享性有了更大的空间范围,确保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新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扩大传统思政教育的知识范围和覆盖面,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从而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和信息共享。采用更新颖的方式调动大学生参与学习和获取信息的积极性,改善传统思政教育的缺陷,消除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弊端。(二)丰富教育内容
传统的的思政教育方式,信息源分散单一,方式相对落后枯燥,组织各种活动缺乏新意,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时效性有一定的影响。高校的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多样性的形式、信息获取便利性的影响下有的新的空间和方向。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情况下一些新的社会热点和最新动态能被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并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和教学内容,思政教育的渗透性有效提高。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面,有效快速的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信息。并且扩大知识范围,开阔视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自主学习。(三)创新教育形式
新媒体的运用让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的输出,增强了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放的交流环境下,教师枯燥、死板、高高在上的形象逐渐消失,学生可以自由平等的与老师交流沟通。没有了心理障碍和负担,很容易说出自己真实的诉求和想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2]。新媒体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创造了非常好的教育环境。由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快和不受限制,可以让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状态,并且及时对教育方案作出针对性的调整,实现及时互动,及时调整。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创新
(一)创新教育思维
转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首要的思想,掌握新媒体的特质,新媒体不再是休闲娱乐的的交流方式,而是一种能够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先进方法。把新型的思政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传统的思政教育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一直是呈现阶梯式一方仰望一方。在新媒体的隐蔽性和虚拟性环境下教育者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再单向灌输,与学生建立平等自由的互动交流关系。教育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单一无趣。充分发掘更深层次的知识资源,拓展思政教育的思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变的鲜活生动。抓住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增加课程的感染力。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在线授课等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更深层次的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二)创新教育形式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建设和管理。思政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及时把握,积极探索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产生的变化和规律,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平台,把先进的思想理引入到校园网络文化中。及时更新一些新媒体资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些的相关内容做成官网推送以及更新一些红色教育、学术在线、专题案例等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受先进的知识和文化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及时关注各类社会热点,了解网络新鲜词、流行语,结合课堂的知识,是课堂教育深刻丰富,取得更深的教育成果。(三)创新教学平台
根据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表现和动态,将新思路引进到传统的交易方式里,建立思政教育平台,使思政教育更有内涵,建立门户网站让教育格局变得更加立体。采取校园官网和官博互动的方式,微信推送为特点的宣传方式,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更上一个台阶。创立主题明确,内容新颖积极向上的网站,让大学生更关心政治时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充分的了解社会,更理智的分析社会,从而更好的融入社会。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更新新媒体的教育方式,在隐平等的环境下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生活动态。创立新的教书育人方式,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更紧密的交流,是思政教育变的更有魅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热爱。四、结语
新媒体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也需要顺着新时代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做出一些改善。探究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结合传统的方式与理念推出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新方法。使大学生更好更有效的去利用新媒体,也使高校在思政教育上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更全面更科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