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职生“工匠精神”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0822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定位。目前,在意识层面,“工匠精神”的培养日益被重视,但在实践层面,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必要将抽象的“工匠精神”具体化为具有评价意义的操作性体系,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依据。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目前并无统一的权威性定义。从“工匠精神”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至今,对工匠精神内涵的解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工匠精神既是一种职业品质,也是一种人格品质。从职业品质而言,工匠精神是一种对职业高度认同,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的精神境界,是对产品的负责态度,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技术工人将每一个零件都打磨到不失毫厘,服务行业将工作流程精确到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科研人员探索创新,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技术,都是工匠精神在职业层面的体现。同时,“工匠精神”也会升华为一种人格品质,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者,会把产品看成是自己人格和信誉的展现,并且把这种精求精,负责敬畏的精神作为一种人生态度,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为对人、对事、对己认真负责,全心全意,毫不敷衍的思想境界和行为规范。认真生活,踏实做事,诚心待人,信守承诺,不自欺欺人等等,都是工匠精神内化为一种人格品质的表现。

三、“工匠精神”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品质,本身具有抽象性,且不同行业工匠精神的表现也有所不同。将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并将其作为对学生评价的标准之一,就需要将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工匠精神分解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工匠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根据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参照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行业对从业者“工匠精神”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2、科学性原则

  评价体系指标的选取既要符合行业内“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又要遵循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状态,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可操作性原则

  要选取容易量化、容易获取、容易观察的指标,将抽象的精神表征具体化为外在的行为表现,以便于在评价过程中进行记录,保证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二)大学生“工匠精神”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以及对“工匠精神”内涵的理解,将“工匠精神”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学习精神、实践能力、职业品质三个一级指标,下分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敬业性、精益性、专注性、创新性九个二级指标。

  1、学习精神

  学习精神是“工匠精神”在认知层面的基本的体现。学习是一个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具有优秀学习精神的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精神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映射出学生的可塑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学习精神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可以推动人们不断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投入与钻研。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任务完成情况、课后自主学习探索状况等,间接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观察和说明。如上课时是否投入,能否积极参与课堂环节,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能否主动向教师求教,能否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等等。

  第三,学习能力。在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为能以有效的方法获取知识,善于信息加工,能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以及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今时代,学习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日益更新的今天,较强的学习能力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应有之义。

  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工匠精神”在能力层面的体现。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专业实训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职业院校都建有实训室、演练场、模拟操作室、仿真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地,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提供真实的情境,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进一步将工匠精神与技能教育、企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参照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及技术等级标准的划分制度,实践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

  第一,基本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具备能胜任专业岗位的理论知识、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了解工艺过程和机器设备的结构、性能,熟悉岗位工作的规章制度、劳动安全纪律、流程控制,能够按

  照要求完全项目或工作任务,产品无瑕疵和残缺。

  第二,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

  3、职业品质

  “工匠精神”是职业精神和职业品质的集中体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敬业性。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热爱基础上的对工作对事业全身心忘我投入的精神境界,对工作认真踏实、恪尽职守;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这是工匠精神在职业活动中的基本体现。作为在校学生来说,敬业性表现为对未来职业的认同、尊重和敬畏,能认识到未来职业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活动中能认真踏实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第二,精益性。精益性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表现为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专注于产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细节,严格把控产品生产的每一道环节和工序。追求卓越的品质,通过不断改善技艺、精心雕琢,以达到产品近乎完美的状态。对在校生而言,精益性表现为对工作任务的高标准、严要求,注重细节,潜心钻研,不断优化。

  第三,专注性。专注性是从业人员对自己职业忠诚、坚守的一种品质,不受利益的诱惑,也不为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动,始终保持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执着。在校生的专注性表现为对自己专业的高度认同,对自己当前正在进行的学习任务,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长时间对一个流程或工艺进行反复打磨和钻研,全心全力对待自己的产品。

  第四,创新性。创新是“工匠精神”的灵魂所在,尤其是在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之下,不断进行技术改良,推陈出新、鼎新革故,既是工匠精神的体现,也是时代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具有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能对现有技术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能尝试进行技术改良和革新,即是其具有创新性的表现。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