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0708


  /郑州商学院

一、河南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现状

(一)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办学情况

截至2019年6月15日,河南省共有普通高校141所,其中民办本科高校39所,占比27.66%。民办高校是河南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办学情况是影响全省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力量,不容忽视。

(二)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河南省2019年招生的39所民办本科高校进行分析,其中50%以上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定位雷同,缺乏特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没有落到实处。民办高校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只顾扩大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来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对于民办高校的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措施还不到位。

(三)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专业设置

从河南省2019年招生的39所民办本科高校来看,大部分民办高校专业设置较为相似,专业设置原则以经济利益驱动为主,趋向于办学成本较低的经管类专业及传统的社会科学类专业,在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学科设置稀少。同时,为扩大办学规模,部分民办高校盲目增加专业数量,专业结构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导致学生培养不能适应于就业需要,无法为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师资队伍

因办学成本限制,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中学校自有专任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日常教学运行中还需聘请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这是师资建设中不稳定因素。同时,近年来公办高职院校的大力发展对民办本科高校的师资造成极大冲击,民办本科高校中优质师资流失严重,师资水平及师资力量不足以支撑学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和内涵式发展需要。

二、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1、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原则

  一是要顺势而为。为破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能力,国家和地方致力于引导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顶层设计。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定位要顺势而为,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来进行。

  二是要实事求是。学校的办学类型、办学层次、服务面向是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的决定因素。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需要与办学定位相匹配,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

  2、本科教育的导向原则

  一是教育回归初心,以培育健全人格和专业人才为目标。二是教育面向未来,克服人才培养过程的延时差,使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动态调整。

(二)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路径探索

1、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

  (1)层次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应该是上下呼应、互为支撑和印证的。上层层面,是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和自身办学定位制定的人才培养的总体战略。中层层面是学科专业设置及各自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层层面就是支撑学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培养设计。民办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自上而下不断梳理完善。

  (2)内容构建。为适应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及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河南省民办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更加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均衡发展。对学生知识的培养需理论与实践并重,能力的培养要可持续发展,素质的要求要更注重德才兼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人才培养的内容构建要能够凸显民办本科高校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人才培养制度构建

  (1)建立分层管理制度。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多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人才培养制度的构建要在学校自身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遵循分层管理的原则。

  上层层面,董事会要充分放权,赋予校长高度的治校权利,保证民办本科高校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的天然职能。

  中层层面,学校应赋予二级学院自主权利,制定相关制度激活二级学院办学力量,使得二级学院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评聘、教学管理方面拥有充分权利。

  基层层面,二级学院要充分保证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学育人职能,尊重教师发展、尊重教学规律,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优良环境。

  (2)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主动学习能力较差,学校的人才培养应从制度层面上针对学生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足学生人文关怀。在此基础上,从课程学习、制度管理方面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控制毕业率及学位授予率,给学生适当增负,以促进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3、人才培养过程构建

  (1)加强行业与专业的融合,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应该主动监测市场需求和行业需求变化,依据全省发展战略,加强行业与专业衔接,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建立专业预警和淘汰制度,保留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实现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秀人才的目标。

  (2)加强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的融合,重构课程体系。民办本科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与社会、企业密切联系的天然优势,让企业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明确专业的职业需求,以结果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设置,重构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3)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河南省民办高校应积极搭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首先,校企共建实验室,双方合力进一步完善学校实验室建设。其次,完善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践、教师双师培养搭建平台。第三,引入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学生的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探索改革教学方式。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中,青年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占据相当比重。青年教师头脑灵活、学习力强,有利于更新教学观念,推进教学改革。主要是采用引导教学法、讨论法、问题导向法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组织学科专业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河南省民办本科高校而言,稳定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鉴于河南省民办高校师资现状,民办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稳定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积累核心师资力量。

  第二,吸收行业、企业优秀师资,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储备库。

  第三,大力培养和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特别是引进和聘任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锻造一支产学研融会贯通的专业师资队伍。

  4、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第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使监控工作不停留于监控教育教学过程,从培养思路、培养过程到培养结果实现全方位的监控。

  第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部评价效率。真正让学生和一线教师成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主体力量,使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常态化、使评价过程信息化、评价结果能动态化地反馈于人才培养过程中。

  第三,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外部监控机制。随时掌握和跟进本校人才发展走向,并且和各企业、公司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学校内部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