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0274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一、前言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辅导员不仅需要有管理学生的能力,还需要有专业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更好的指导学生。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方法,普遍在“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的瓶颈期,在一定数量上的高校辅导员还没有从事务性工作中找准创新工作方法,没能够释放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一重大转变。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弱是必然的,而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现状

(一)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总体情况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总体情况调查是以40名高校辅导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其中学科背景与从事工作相关人员为3人;辅导员学历构成:本科人员为2人,硕士学位为38人;辅导员从事工作时间4年以下占67%,4到10年占27%,11到20年占5%;辅导员对于学生中存在问题有研究意向的占比70%,考虑研究占比30%,没考虑研究占比0%;经常使用知网的人员为12人,占比30%,偶尔使用知网人员为28人,占比70%;研究学生工作发表论文为29,占比72.5%,进行研究未发表论文人员为11人,占比27.5%,未进行研究发表论文人员为0人,占比0%。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总体情况调查

(二)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基本内容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内容是在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之外,更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因此辅导员当前情况下,首先要从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探索工作新规律着眼入手,将经验上升为理论研究,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科研工作能力,以更好的服务工作。

三、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开展困境分析

(一)日常工作繁忙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中,日常工作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效果。目前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总体较弱,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还有较多的问题。辅导员承担着教育管理、帮困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和党团建设等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而且目前辅导员的管理工作并不深入,应付日常繁杂琐碎的学生事务需要的时间也需要较多时间,有效的进行科研工作的时间并不多[1]。

(二)科研环境欠佳

作为高校辅导员,在常规的工作当中,由于大部分辅导员经常把精力关注于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没有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习惯,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维中,以及学生管理客观规律的科学研究中。加之碎片化的时间分布,使得辅导员自身对于科研工作的价值缺少系统性、合理的认识,科研积极性不够。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没有必要的环境支撑、政策导向、经费支持,这都是导致当前阶段高校辅导员在科研工作开展中,往往效果不佳的因素。此外,高校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中选题确定、获得项目较难,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大环境给予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开展的支持不足。为此,新形势下,辅导工作可以考虑从机制上、氛围上、思想观念上不断优化辅导员科研条件和环境。

(三)缺少学科背景支持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目前并不高,主要是缺少学科背景的支持,其中70%的高校辅导员都认为目前自身学科水平不足以支撑自身进行科研工作,30%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开展不能独立完成。当前高校辅导员招聘当中对于学科背景的要求参差不齐,仅有9.56%的辅导员具备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背景,教育学及心理学科背景的辅导员占5.83%,其余专业涉及高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例如理工类专业、艺术学、体育学、文学等。因思政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比例过低,辅导员自身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学科背景,这就制约辅导员对于大学生高校思政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四、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有效提升科研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我修养的加强

新形势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需要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科研意识。高校辅导员不仅对于科研意识的培养需要有正确的认识,还应该意识到科研工作开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完善的管理工作。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还需要提升辅导员科研意识,明确科研能力对工作的价值,在工作的开展中还需要重视执行的效果,提升自身工作能力[4]。其次,加强科研理论知识储备。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中还需要加强科研理论知识储备,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在科研工作的开展中,辅导员应该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这就需要辅导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自我修养。

(二)多元多元培训平台的创新全力提升辅导员科研意识

新形势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还需要重视培训平台的构建。首先,保证辅导员能够参与科研工作。高校需要保证辅导员科研工作的参与率,合理的配置资源,还需要严格的遵守教育部的规定,在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对于工作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和态度,为辅导员参与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辅导员的科研工作的开展中需要为其创造环境,组成科研团队进行工作,在课题的立项申报、经费使用以及评奖考核等具体的实务工作的开展中,在一定基础上应该给予辅导员倾斜政策,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和学术研讨会等形势开展工作。其次,加大相关辅导员的科研项目培训力度。高校需要加大对辅导员的科研能力的综合培训力度,辅导员在科研工作具体业务中提升职业认同度和勇者不惧热情,对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需要有正确的认识,目前在工作的开展中,很多人对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视不足,培训培养工作的进行存在较多的不足[5]。学校需要给予辅导员帮助,针对辅导员进行培训,而且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于专业不对口的辅导员还应该设立针对性相互,参加各类证书的考试和听取学习相关课程。

(三)创新辅导员科研成果激励制度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中还需要创新辅导员科研成果激励制度,以促进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合理的配置力量,能够有效的提高辅导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从制度上为辅导员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学习和科研时间。在职称评聘当中,要将辅导员的科研成果纳入工作绩效的评定体系当中,在相关的科研课题申报、科研经费以及评奖评优等各方面,可以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高校应重视在科研工作方面具有突出贡献,尤其是表现突出的辅导员,以此激发高校辅导员的科研积极性。

五、结语

新形势下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十分重要,但是目前高校辅导员科研工作的开展还有较多的因素限制,这也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因此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能够有效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和自我修养,同时有助于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方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