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礼仪教育角色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4004
■邢 平/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角色是一个时空概念,也是一个社会概念,指在某一特定时空下人的个人定位,也就是谁的问题。一切礼仪活动和行为、仪式都缘于从角色出发,围绕角色要求来进行。所以,角色认知是礼仪学习和修养的出发点。

二、角色的概念

角色是由拉丁语rotula 派生出来的。社会学家格奥尔·齐美尔的《论表演哲学》一文,提出角色扮演。在现实生活中,角色有三个含义:一指小说或戏剧中的人物;二指某一类型人物;三指演员扮演剧中人物。这是狭义的角色。广义的角色指一切在社会生活中的具有某种关系属性的人。从这个角度讲,人人都是社会角色。

三、礼仪角色的维度

人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处于不同的关系之中。礼仪是人们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与规则的总和。角色和行为、语言、形象等因素不可分离,所以角色与个人不可剥离,与人的主观意愿没有关系。

  从礼仪的角度来分析,人是礼仪的主体,规则、规范是礼仪的客体,即角色扮演是礼仪的必然,人是以角色生活于世界。

  从礼仪角度看,角色具有四个维度。

  

  图1 礼仪角色的维度

(一)角色的社会期待

没有脱离现实的人,没有人能脱离规则的限制。人们处处受“限制”,也处处去“限制”别人。这个“限制”就是规则和规范,是礼仪的具体化。所以,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角色,都会面临一个相对固化的期待,即角色的社会期待。角色的地位、层级、背景等因素,使人们对角色都有“画像”——心中期待的模样。例如,教师应该是端庄儒雅,知书达理;领导应该威严担当,能力超群;演艺人员应该颜值担当,技艺突出……等等。

(二)角色的自我理解

由于社会阅历、年龄性别、个人喜好、认知思维,甚至教育背景、环境、经济等的局限,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角色理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理解是一个主观思维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烙印”,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对于自己在特定情势下的角色理解。

(三)角色的本我表现

这一点与角色自我理解相关联,但又稍有差异。因为即使我们对角色理解接近社会期待,也努力地克服不符合角色的不利因素及表现,但深藏的个人意识、修养烙印、习惯行为、性格特质总是在“扮演”角色时,时时流露出本我的面目。比如,一个性格特别内向羞怯、不善交流的人去做热情的会务组织协调者,就会让人觉得十分别扭,工作效果也不会良好。

(四)角色需求与角色表现的偏差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自觉地调整自己以求环境的悦纳,所以尽可能去按“应该怎样”去融入周围环境,尽量完美地想要做到恰如其分。换句话说,都在尽可能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由于人的复杂性、多面性,人内心的丰富、情感的多样、思维的变化等,我们天然地更喜欢本真展现,这与角色要求之间就会出现偏差。例如,参加高端行政会议,我们不能凭天性喜欢舒适就穿一身休闲装去坐在西装革履的群体中。

  所以,角色的四个维度较为客观地剖析了礼仪学习必须从角色认定开始。“礼者,所以正身也”。礼仪,就是首先要认清身份,知晓角色,才能明确角色要求,明确角色责任和担当,从而在社会秩序中准确定位,遵守角色规则、规范,做一个守礼、有礼、行礼之人。

四、礼仪表现与角色扮演之间的关系

礼仪是社会角色体现出的合乎社会道德、符合社会规范、体现文化习俗、传承传统文化,彰显教育影响的,大家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与规范的总和。

  礼仪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个人人文素养、社会认知等共同积淀于内而外化为形的表现,它是对自己的自律与对他人的尊重,所谓“律己而尊人”。

  当一个人的内心礼的认知与外在表现和谐,而且与角色高度吻合,则会让人觉得温雅有礼、喜悦接纳;如果对自我角色界定失误,无论内心有多少深厚的修养,表现出不符合角色规则和规范的行为,不会被人认可,是失礼行为。

  例如,不拘小节如果到一种“越级”,则会让人觉得自大、不守规矩、破坏规则;天真到没大没小,也是一种失教;豪爽到不拘场合、大喊大叫,就是粗俗。

  从图2 可知:

  

  图2 礼仪表现与角色扮演之间关系

  (1)本我与角色要求越接近,礼仪表现程度越高,偏差越小,反之亦然。人对角色要求认识越深刻,本我与社会角色期待越协调,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越容易被悦纳。人天然喜欢和让自己舒服的人来往,社会化程度高的人越能表现出令人越快的特质,因为他(她)更能洞悉人性,不让别人为难。当一个人认识到角色要求时,会自觉不自觉地强迫自我去接近角色。当然,这和个人认知有关系。

  (2)人的本色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行为习惯,所以接近自己天性的角色更好适应。比如,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表现的非常好。正因为天性原因与规则、规范之间存在着差距,所以认识能力较低、个性较强、成长环境—特别是职业影响,都会造成角色认知和礼仪表现的偏差。例如,教师“好为人师”,小学教师走哪儿爱纠正错别字;官员看到有些事总不自觉“指手画脚”。

  (3)人的多变、复杂性,心灵感受的丰富,感触觉的敏锐等等,人在高压或过分舒适环境下得很外在因素影响下,使角色扮演时产生不同程度偏差。

五、礼仪角色分类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根据社会环境、活动区域、年龄性别、互动地位、层级关系等,对角色有不同划分。

  (1)按社会区域划分:社交角色,家庭角色,工作角色等。例如,社交角色中的司机与乘客、买家与卖家,家庭角色中的爷爷、伯父、叔叔、舅舅,工作角色中的上级、下级、同事等角色。

  (2)按年龄性别划分: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婴儿;男人,女人等。

  (3)按活动场合划分:会场里的主持人、参会者等;组织内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运动场的运动员、裁判员、观众等。

  (4)按互动地位划分:询问者,被问者;分派者,执行者;合作双方;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等。

  (5)按层级(辈分)关系划分:爷爷对应孙辈,指挥官对应士兵,领导与下属等。

  这五种划分并不能概况所有角色,由于角色的复杂性,难免交错杂糅,但可以使人们有一个大致了解。

六、礼仪角色的特征

角色是复杂的,但又具有其基本特征。一般来讲,礼仪角色具有以下特征:

  (1)特定性。角色都是特定环境、时空、条件等因素框架下的角色,不同框架下礼仪规范具有相应的特定性,所以角色具有特定性。

  (2)普遍性。每个人都是角色,任何情况下都肯定具有一个甚至多个角色,不存在没有任何角色的人。例如,即使没有自主思维能力的新生儿,还有某人的孩子这个角色。在社会生活中,角色都自带礼仪要求,这是普遍认识,即角色的普遍性。

  (3)规范性。不同角色各有侧重,特别是礼仪要求各不相同,所以不同角色在社会活动中都有角色对应的规范和礼仪要求。

  (4)模糊性。虽然角色的规范性是其特征,但这些规范又是很难客观界定与评价,更难量化。特别是礼仪,它重要的是体现出人对他人的尊重,是从修养而来的行为的表现,不一定非要量化为一度微笑、二度微笑等等,也不是说30 度鞠躬、60 度鞠躬,这些所能量化的范式,如果缺少了真诚的态度、发自内心的尊重,也不是礼仪的表现。

  (5)兼容性。角色不是纯粹和单一的,在很多情形下,我们侧重于一个角色的表现,但同时兼具其他角色;同一个人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往往表现出多重角色的特征,这些又往往是非常合乎规范,充满人性光辉的,这是礼的高尚表达。例如,医生救治病人,把病患当作家人一样,既是医生,又是亲人,还是朋友……

七、角色的礼仪要求

(1)任何角色都必须符合社会基本规则和规范,遵循由于传统文化、习俗习惯、社会政治、法律法规、经济环境、环境氛围所形成被大众共同认可的一系列的规则和规范。

  (2)角色要符合当时、当事、当地特定场合氛围的要求。别出心裁或者另辟蹊径有可能会违反基本礼仪。

  (3)角色要符合身份、年龄、性别、在群体中的定位等的约定俗称或规定,才是合乎礼仪的。例如,人微者不要强调自我观点,多听听德高望重者的看法。中老年妇女应着装庄重、大方,而不能透、紧、露。年老者不能倚老卖老,破坏规则。

八、培养角色意识的意义和途径

(一)培养角色意识的意义及判断

角色提供的视角,才能使人判断自己的位置及作为。认清角色,才能准确定位,才能站在角色的角度较为客观地观察世界、体悟世态人情、多层次全方位地考虑角色所承担的责任,从而做出较为准确的行事做人的规则判断,进而矫正与角色要求的偏差,自觉加强个人修养与专业知识的学习、自身能力的提升、境界格局的开拓。

  正确判断角色,要有角色自查与反思的意识,我们可以在社会环境的参照下,判断角色意识是否合适;从他人的互动反映反应中判断角色的偏差;从角色效果反馈(工作效率、效能、效益)的反馈校正角色的偏差。

(二)角色意识提升的途径

(1)加强人文知识素养的学习。我们都是因为学习而进步的,礼仪表现基于人的学问和涵养。礼仪是做人的学问,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 、伦理学、美学等知识,一个学养深厚的人必定通达明理、境界宏阔,所谓“见多识广”,更能够融学问为能力,具有更加丰富的思维模式,而不固执、不狭隘,能与人求同存异,更能理解规则背后深刻的社会意义,所以会表现出更好的礼仪素养。

  (2)加强高尚情感意志的培育。自觉进行个人修养,除了知识学习、丰盈精神,高尚的心灵都要从自律得来。所以在日常生活、工作、交往中慎独自律,自觉提升情感高度,强化人性真善美,克服人性中的功利与鄙琐,这个过程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必须持之以恒、坚持始终,所以要有意志的磨练。

  (3)提升社会化程度。礼仪最终的目的是修睦和善,达到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打造“大同世界”,所以一定要洞悉世态民情,因为书斋里培养不出真实的礼仪。

  (4)学习礼仪知识。礼仪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科学,但并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具有自己的科学体系与知识结构,作为社会中的人,任何身份角色要正确体现礼仪,必须学习相关礼仪知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