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书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8013
■王慧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一、高校《书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孙晓云女士也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湖南科技学院坐落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零陵古城”,这里是草圣怀素和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家乡,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碑林——浯溪碑林,有着良好的地域书法优势。《书法基础》课程属于美术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书法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书法作品审美意识,掌握中国书法基础理论、书写技法和书法创作方法。

  传统高校的思政教育大多依赖公共思政课程,且教学形式多为说教式。我们以美术学专业学生为例,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大多在高中重专业而轻文化,进入大学后普遍注重专业技法的训练和精进而忽视公共思政课程。部分同学觉得高校公共思政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相关,与今后就业不挂钩,日常生活用不上,于是学习懈怠,只图在期末拿一个及格分数就好,并没深刻理解课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或没从心底认同。甚至少数学生会出现社会责任感不强、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无爱国情怀等现象,所以仅仅依靠公共思政课程显然是不够的。

  经探索发现,美术学专业课程中也有很多内容可以起到教化学生的作用。例如美术学专业《书法基础》课程中包含大量隐性思政教育的内容,如提高审美意识、传承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认同感、构建文化自信、启发爱国情怀等。教师应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充分挖掘教材、优化教学设计,突破学科藩篱的束缚,尝试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的专业课程中穿插思政教育的内容,以期达到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双赢的教学目标。

二、高校《书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思路

立徳树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学生的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政课程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我们要积极探索,打破学科间的藩篱,把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传统的《书法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多为填鸭式的单向教学,以作品赏析和技法示范为主,未形成多样式的启发式教学。我们要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与时俱进,逐步推进《书法基础》课程改革创新。要深挖《书法基础》课程教材,充分分析课程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衔接关系,提出可行性措施,突出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让学生更多参与融入进来,拓宽思政教育的范围、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三、高校《书法基础》“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一)《书法基础》课程与爱国教育相结合

《书法基础》课程中有许多有爱国情怀的书法家及作品,如在讲解中国传统经典书法作品有天下第二行书之称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时,专业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颜真卿其人及其《祭侄文稿》背后的故事,融入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直观地、融入式地从书法作品赏析过程中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爱国书家及故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书法基础》课程与提升文化自信相结合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如在讲解殷商甲骨文时,让学生知道甲骨文不仅是中国书法史的起源更是中国文字的开端。欧阳中石先生说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说汉字是文化的开始,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人提供给全世界的厚礼”。要让学生知道书法不仅是技法的展示也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讲解怀素草书、苏轼《黄州寒食帖》、王羲之《兰亭序》等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可以在实践书写中体味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进一步激发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坚定文化自信。

(三)《书法基础》课程与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相结合

在书法创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构思创意,将“家风”、“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社会主义价值观理念融入主题创作之中,让学生体验式的深入理解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与要求。通过主题书法创作实践与创新,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展现新中国新时代的风貌,让学生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来“讲好中国故事”,最终让学生在主题书法创作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还可进一步充分发挥书法学科专业优势,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如“廉洁主题现场书法大赛”、“书写新党章书法大赛”、“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主题书法大赛”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参赛实践经验外也让全校更多人能够参与融入进来,既营造了墨香校园的氛围更可依托学校展示平台和新闻传播资源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以取得更深层次的“课程思政”效果。

(四)《书法基础》课程与社会公德教育相结合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在整个《书法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除了知识点的教授,更要言传身教,要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感染教化学生。如在课程中涉及到的外出考察、社会实践、专业布展等课程实训课中,应严格要求学生尊重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用实际行动引导学生爱护公物、遵守社会秩序、维护自然环境、 履行社会职责,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

(五)《书法基础》课程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

如在讲解书写工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时,教师可播放《文房四宝》纪录片,让学生通过直接的观看了解文房四宝的制作全过程并赏析文房四宝中的精品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不仅让学生更加熟悉书写工具也让学生看到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人的“工匠精神”,了解这些匠人他们一代代用最无声的方式默默坚守在中国传统文化手艺传承的第一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激励学生学习这些传承者的坚韧精神,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 ,树立高远的目标,争取为祖国现代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