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一、前言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生的“开学第一课”。入学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大学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制定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基本上以集中连续的方式进行,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们接受度不高,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心理学在入学教育中应用广泛,但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基础去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绪和完善的人格,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在入学教育中应用不多,在周期过短的入学教育中甚至无法清晰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内在需求,导致部分同学在大学中丧失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从而产生严重学业问题和心理危机。教育心理学中强调需求和动机的重要性,需求和动机是大学学习中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其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业和发展,有效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教育心理学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1)明确大学教育目的,强化认知驱动力。新生入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但目前多数学生仍难以通过入学教育理解大学教育的目的。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国内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非常迷茫,时间利用不充分,发展定位不明确,日常作息不规律。新生入学教育应通过各种方式强调大学的目的和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应该收获的知识。目前在很多国家,大学所学比高中更重要,然而在中国,很多大学生把大学当成文凭获取的过场,并没有真才实学,导致大学毕业生整体学术水平往往不如高中生。其根源在于学生目标不明确,在较为宽松的大学环境中学习动力不足以抵消散漫所带来的怠惰,从而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升,当醒悟时已临近毕业,整个大学生涯无为而终。因此,入学教育应该侧重强调大学教育的目的,强化认知驱动力,用具象的方式呈现四年之后的生活状态,避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盲目和迷失自我。(2)清晰自身需求和发展方向,强化自我提高驱动力。四年大学之后学生们的发展各不相同,根据需求理论,每个同学在大学期间都有需求,包括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在实际入学教育过程中,明确自身需求的学生只有极少一部分,大部分对自身需求及发展方向并不明确。尽管学校已经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学生对学业和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只是出于应试目的提交一份规划,实际却没有可执行性。如果在入学教育的时候,让新生提前了解自身需求和未来发展的不同可能,并通过入学教育的后续工作,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向新生介绍不同发展方向的要求及准备工作,可以激励新生认真落实学习目标,在大学期间拥有努力的方向和动力,提高学习自觉性和高效性以及对于未来的认知程度,强化自我提高的驱动力。
(3)合理诠释校园规则和社会规则,强化外部驱动力。大学生在大学中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换位思考,从而引发和舍友或者同学之间矛盾;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有惰性,得过且过,没有自身主张。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初来乍到,远离亲人朋友,心态无法及时调整。对大学生活一片迷茫的他们容易由于某一共性或者趋同效应形成小团体,在人际交往产生的愉悦或者愁绪中消磨斗志,忘却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应该是学习。在新生中比较常见的现象诸如:宿舍集体外出夜不归宿、集体翘课、集体熬夜打游戏等。这些学生为了被大家认可而放弃一些正确的想法,认同需求得到发扬。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清楚校园人和社会人的意义。通过入学教育,应把规则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规范学生作为大学生和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大学生自主意识和动力,强化外部驱动力,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学生们应意识到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三、基于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理论强化新生入学教育模式
(1)延长入学时间,持续强化目标动机。由于入学教育时间过短,国内高校为了追求全面,入学教育内容过于空泛,缺乏针对性,且仅限于学校概况、校规校级、专业概述等。入学教育流于形式,集中教育占据比例很大,常以新生讲座和年级报告为主,同时相关教育工作者通过个人经验将知识缺乏系统性地灌输给新生。在教育过程中,新生处于被动接受方,个人的想法、疑惑和需求等得不到回应与解答,也未能与教育工作者达成有效交流。学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渴望了解的与实际得到的大相径庭。通过让新生在入学之前提前接受适应性教育,进入角色转换阶段。开辟新生入学教育专栏,将学校历史沿革、校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生涯规划、新生入学需知、大学生如何交往、校规校纪等内容纳入其中。入学教育应根据记忆曲线贯穿入第一第二学期,不断强化目标动力在学习中的重心位置,同时应跟踪学生四年目标状况,以便当学生突然改变目标或者产生问题时可以及时得到指导。
(2)改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接受度。新生入学教育方式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互动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好。教育心理学强调兴趣会提高教育的接受度。因此,应多样化新生入学教育方式,通过舞台情景剧等方法创新性改善教育方式,展现真实状态,引起学生共鸣和共识,使得新生在身临其境下通过自身看法做出决策,并掌握正确的应对之法。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比如直播、微课等媒体,或制作优秀的漫画、动漫等作品,对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创新教育内容,通过实践教学提前带着新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直观感受未来专业将会从事的工作,帮助学生早做准备。在认识过程中,学生会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使大学学习中的方向和想法更为坚定。
(3)细化专业教育,明确目标动机方向。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集中组织、时间短、接受程度低等问题。首先应延长入学教育时间,深化入学教育目的,通过长时间的教育,使学生目标不断强化至根深蒂固并激励学生不断前进,使学生在大学生涯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状态。
其次可以增强个性化分类教育,细化教育方向,具体方法体现在进行问卷初步调查,具体了解新生需求,并根据学生需求分类进行指导,可以实现教师、辅导员、学长学姐等方式的分类指导,达到百分百全覆盖。保障新生与导员、专业教师以及学校部门的有效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此外,结合就业指导中心的就业数据,学校有关负责人可以设计各专业就业蓝图,让学生提前知道自己将来可能的去向。尽早开展就业教育, 通过多种教育方式, 指导新生根据兴趣和个性特点量身设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前了解相关行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学生从而可以尽早为适合自己的未来发展途径做好准备。若能贯彻落实以上行动,这将大大提高入学教育意义。
四、结语
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我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将学术指导、职业规划、校园资源等整合,个性化定制成教育课程,让新生明白大学的真正意义、校园规则和社会规则,使学生了解就读大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明确学习方向并形成大学学习初步规划,从而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角色,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