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对于职业院校的老师来说,只有努力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水平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工匠精神,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和素质的人才。
一、工匠精神与教师实践能力结合的必要性
(一)制造强国转变的需要
当前对于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主要转变,就是要让我们国家从当前的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进行转化。想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标,就一定要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才可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经济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我们国家的习近平主席也曾经在重要会议上做过演讲,他说到: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少年通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必要选择。因此老师在教育体系中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和关键。在现阶段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钟老师也应该努力发挥“工匠精神”,教育出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学生。(二)教师能力中职业培养的需要
当前经济的整体大环境的变革以及发展,会使得市场中各个企业的竞争也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对于每个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来讲,也可以说是各个企业或者是公司人才方面的竞争。当前我国伴随着改革开放意义及经济发展的深入和加快,在很多方面以及领域都取得了非常注目的成绩。但是很多企业在进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注重企业的利润增长,而对于整体人才的培养却没有重视起来,因此导致市场整体的结构和环境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对于在高职院校教书的老师们来说,他们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技能以及素质培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和长远发展进行考虑。高校的老师是生产技术和技能的培训师,高校也是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基地。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一定要将工匠精神和本身的实践业务进行结合,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富有责任心和耐心。为我国的教育事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强有力的贡献。二、工匠精神在教师实践能力提升中的举措
(一)强化校企合作
要增加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让学生在学校的实训当中就可以感受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社会未来的工作环境。根据相应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得知,在德国有将近五分之一的企业都会在高校中进行实际的校企合作。因此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要增强校企合作的发展,让企业引领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应该掌握的工作技能和经验。(二)师资团队建设创新
老师其实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老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体现自身的高素质和高技能,对学生整个身心的发展和技能培养形成重要的影响。之外针对高职院校进行各方面的师资培训也是必须要进行的,同时要加强高职教师政治的教育以及教学理论的提升。通过教师与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对学校人才进行培养和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三)教学创新
对于各个高职院校而言,相应的科目以及教学课程也要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变化和具体的市场经济要求产生相应的改革。对课程的研究以及标准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同时针对相应的教学模式做出创新和变化。在进行高校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作为学校学习和活动的主体,同时也可以对于当前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运用,来将学生的实训内容进行真实有效的表达,通过相应的考核机制建立对学生的实训和知识学习进行考核,形成有效的技能动态的追踪考察,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督促学生学习。三、重拾工匠精神对教师教育的启示
(一)尊重教育经验教育
所谓的经验,其实是教师在长期的工作和教学中逐渐总结和积累出来的。甚至有些经验还是某些老师或者是学生牺牲了某些东西为代价而产生的,因此对于经验来说是非常珍贵的。要进行教育经验的尊重和理解,首先就要对经验进行培育。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教书育人,这是老师的本职工作,长时间的教育工作必定会给自身的教育经验进行累积,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经验也在逐渐的累计和增强。(二)推行师徒制
虽然教育的经验是非常珍贵的,但是如果该经验只是某一个教师的个人经验的话,那么他就会依赖于这个教师的肉体而存在,如果这个教师不在教育行业进行教学或者是去世消失了,那么该教师的教育经验也就会随之消失,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说,一定要将教育经验进行传授,重视经验的传承。因此师徒制度要进行实时的推进和注重。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有很多人会认为教育经验是否具有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想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必须要首先关注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对于改革我们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看法。如果要是将原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全盘的破除重新改革,那么对于经验的传承来说,必然会成为改革当中的重要阻力。但是对于教育的发展来说,它是不断循序渐进的。因此不管进行怎样的教育改革,我们都必须要重视教育经验的重要性,也要将教育经验进行传承。
积极的推行共享、创立共赢体系,才能让师徒制度进行最大的发挥。对于老师来说要善于并且乐于和其他教师进行经验的分享,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经验的传承和发展,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
(三)彰显能力本位
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发展和增强。对于一名人民教师来说,教育水平是其主要核心技能。通俗的来说就是要会教,同时要能把学生教会。但是很多老师的教育课程以及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这项能力进行偏离。有很多老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来的。要教会学生所考的内容,而不是为了教导学生而实施的教学,也就是说老师更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是学生整体的能力水平和知识储备,这是严重偏离教师本职工作和技能的一项事情。
因此,对于老师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己能力本位的构建和提升,将自身的课程和评价都作为教师的重要技能水平来进行发展和增强。对于老师而言,不仅要将自己的课堂水平进行提高,同时也要将相应的理论实践课程进行开展,全面提升老师的核心教学水平和能力。
(四)强调“技进乎道”
当前,我们国家对于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是先进行理念的教育,然后在对教师进行技能水平的培训。这也就会导致很多教师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就已经了解了非常多的科学教学的概念和理论。这也就说明这种教学思路和培训方式制式能够让教师形成“相应的教育观念”,而不能真正地将该教育观念转化成自身的教育理论。其实对于教育而言,真正的认识和教学思路应该是先进行技能的培训和实施,最后根据具体的实践对相应的理论进行总结。只有拥有了相应的技能,在对技能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才会发现相应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问题和不足进行改善,不断的充实自身的水平和理论基础。
其实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没有必须的特定法则来追寻。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教育虽然有一些固有的定论或者是方法,但是他们在运用的过程中也需要一些特殊的场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很好的使用,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方法理论运用的过程中,也一定要具备相应的判断力。这就要求老师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同时对于各种方法进行灵活的掌握和提升,达到能够进行“自我输出”的境界。
四、结语
“工匠精神”是每一位老师必不可少的,同时也对于老师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努力学习和宣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