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以来,伴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出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近几年,“00”后陆续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伴随的新时代的到来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厘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时代内涵,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的经验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正确把脉和持续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发展方向的,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而被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可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重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力,缓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现实焦虑。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要扩展。由于该模块需要经常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在数据源发生改变后需要重新进行机器学习过程,因此神经网络模型不宜过于复杂。为保证数据预测和分析更加精准和实时,在本文中机器学习模型将采用BP 神经网络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分析学习和预测。
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意义
(一)帮助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面对来自升学、就业等多种压力,各种困惑和烦恼会影响其心理健康。近几年,在高校的校园暴力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心理因素在上述事件发生中占据着主要因素。因此,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既能满足大学生自身积极健康地发展的基本需求,又能够更好地帮助其实现自身的价值。(二)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新时代,物质水平的飞速提升和社会矛盾的变化,导致部分在校大学生心理发生了变化,迫切需要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来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把自己打造成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国内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主要观点有:(1)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建成一个支持性的积极组织和心理文化,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校育人工作高度融合,同时需要建立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多元素整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2)开展基于希望体验的目标教育和基于积极体验的体育竞技活动。(3)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1]
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矫正部分心理问题学生转向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服务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我国在一定时期之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停留在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身上,通过对比国外的心理健康体系,我们缺少全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全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减少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矫正的学生数量,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三)心理问题干预方法的研究[2]
主要观点有:(1)建立网络心理档案,利用大数据进行心理危机预警和监督网络。(2)团体心理辅导对心理问题干预有良好效果,不同阶段所侧重使用的干预策略有所不同,功能也有所不同。(3)应采取“显-隐性干预”结合的方法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4)心理疏导疗法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必要性。采用疏通-引导-巩固三步骤逐步疏导学生危机心理,帮助消除病理观念。(5)受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帮助其认识自己,克服心理困扰,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促进其成长的过程。(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3]
主要观点有:(1)重视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检测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2)对大学生普遍出现的心理症状研究、行为研究、心理问题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焦虑、压力、抑郁、孤独感和自杀等方面。四、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能力提升路径
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本中心进行妇科体检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与观察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其中,年龄27~84岁,平均年龄(67.3±1.2)岁,个人体检361例,集体体检639例。发挥心理健康服务的积极作用,实现对心理问题学生的治疗过渡到对学生整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时候总会伴随着一系列行为表征,当出现了非正常行为后,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随之介入该学生的心理问题,但是,此种方法属于事后治疗手段。我们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前置化,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处理在萌芽之前,减少心理问题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带来的痛苦和麻烦。
(一)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对象的全员化
主要观点有:(1)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设置团体辅导。(2)将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表演引入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3)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念,注重内容的生活化。(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过程的预防化
Column-Bot使用非特定人声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ASR)最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在于能够在脱离编程器和常规输入硬件的状态下,对机器人进行编程和操作,能够加大机器人与人的人机交互能力,目前机器人可以获取50条关键字,并且配合MCU对机器人主控制器发送命令,完成人声控制机器人的行走及任务执行过程.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范式转变,探求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六化一体”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
(三)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目标的发展化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转型,以学生需求出发,以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近几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然而,在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普遍忽略了学生在活动成长中的心理成长,削弱了创新创业工作的育人作用。我们应该将学生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相结合,在树立心理方向目标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开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不仅促进了活动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体系化
探索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形成立体推进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协同育人一直是教育工作的焦点问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样离不开协同育人问题。“00”后大学生出生在新世纪,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是他们成长的有利因素,但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心理抗挫能力。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应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疏导教育模式,从原生家庭、社会和学校多维度的帮助其从心理问题中恢复出来。However,Eve’s reaction to Adam when she sees Adam the first time conveys her spontaneous resistance to her subordinate status.Milton portrays Eve’s complex mental activity in a beautiful verse just like what Milton writes in Paradise Lost:
(五)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队伍的专业化
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师资培养方案和加强心理学科专业人才引进等措施,形成可操作性强的专业队伍建设机制。师资队伍是高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随着心理问题的增多,难度也在越来越大。当年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出现了专业化、复杂化和难度化的取向。只有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才是有效应对疑难杂症的心理问题的良策,高校可以通过外部引入心理学专业高端人才和培养内部本土化的心理教师,通过合力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六)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媒介的网络化
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探索在新媒体上构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功效。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任何教育和工作离开了互联网就很难取得成功。此外,互联网具有隐蔽性,具有强大的心理保护功能,大学生在网络中更能真实的向教师传递他们真实的心理想法。通过在互联网新媒体上构建“互联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可能会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意想不到良好效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