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探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4001
■李 勇/萍乡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一、前言

新的时期,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如火如荼,同时也给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它也给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汉语言文学的授课方式也相应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一直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汉语言文学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解决汉语言文学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每一位国人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二、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的冲击

(一)新媒体环境使传统的汉语言文学的作用与地位发生了改变

在过去,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追求也是格外火热。但是在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喜欢运用电子产品,越来越喜欢打字而不是手写,对于汉语言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随便。汉语言文学逐渐的在网络信息时代失去了它之前的光芒与地位,在年轻人眼中,汉语言文学太过严肃、正经,不适合在网上闲聊。

  汉语言文学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不规范的汉语使用规则会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书法艺术也会由于键盘输入而逐渐被人们忽视。

(二)网络热词的不断出现对汉语言文学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压力十分巨大的时代,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时间的把握越来越严格。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加便利,更加节约时间,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等各个方面几乎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使用。近几年来,随着自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网络流行用语也是不断产生,所谓的“梗”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例如“阿中”、“窝窝头一块钱四个”……

  这些网络流行用语不符合汉语的使用规则与含义,但是由于便利、诙谐在年轻群体中广受好评。如果大家只是用守旧的眼光去看待这些网络热词,就会觉得它阻碍了汉语言的发展;但是如果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就会发现这些词何尝没有丰富日常的语言呢,就连牛津大辞典、新华字典都在一直增添新的词汇,汉语言又怎会容不下不断出现的新鲜词汇。网络热词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语言交流,是汉语言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出国人的个性化与创造力。

(三)新媒体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但是也不能对新媒体的出现完全抱着消极与否定的态度,完全没有积极影响的事物是难以存在与发展的。新媒体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例如当今很多自媒体人、博主、主播等在自己的账号上传播一些汉语言文学的常识,使很多网友对汉语言文学有了广泛的认识,同时这种新鲜的、特别的教学方式也引起了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另外,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汉语言文学的范围,使汉语言文学更加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它还加速了汉语言文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播。

三、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生活

汉语言文学脱离实际生活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古代汉语,另一个方面是现代汉语。首先来看古代汉语,古代汉语需要研究造字的方法,即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专注,假借。总得来说,就是研究汉字的构造,研究一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经历了什么变革,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字再后来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对研究者来说,这些可谓是充满了趣味,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这个又没有什么意义。现在普遍认为,只要达到认字的标准,就可以交流沟通写作无无障碍。可以说研究这个字是如何造出来的,已经不被这个时代所接受了。这个是脱离实际的。比如一篇文章,似乎只需要搞懂基本意思,不用去搞懂这个字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它为什么要这样写。可见,这个研究造字就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再就是研究古文这方面,研究古文文献,可以解开许多古人的奥秘,但是对于普通的人群众来说,要是有不会的,去百度查阅即可,然后这个研究古文也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现实。

  第二,来解析一下现代汉语。不可否认,汉语现在的使用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英语还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带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的影响。现代汉语所学的拼音比如说声母韵母,甚至更为详细的比如韵头韵腹韵尾,似乎看起来更加脱离现实。现代人只要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都会认识一般的字,而且如果有不会的字,马上可以查阅手机,新媒体如此兴盛如此广泛,智能手机更是人手一部,使得人们查阅手机接受知识越来越容易。而研究这些真的就脱离了人的现实生活。

(二)有些汉语言文学知识晦涩难懂,难以吸引大众目光

众所周知,现在是娱乐社会,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大量的娱乐方式,比如抖音,快手,B站,这种娱乐软件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如果一个人恰好有空闲时间,他肯定愿意刷刷手机玩一会。但是汉语言文学知识某些真的晦涩难懂,比如那些长长的古文,还有那些一词多意。如果从汉字的起源来研究,象形字,小篆更是让人琢磨不透。这些知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非常枯燥,如果不是专门学习汉语言文学,恐怕是没有人想要学这些东西。就算是有的人有兴趣,愿意来了解这些东西。但是这些东西自己去学又太过麻烦。所以很多人在一开始就吓倒了。如果非要找老师学习的话,一时间钱财又有不足。所以说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学习这种东西。汉语言文学的晦涩难懂可以说是组织人们接受它的主要原因。既然现在一切都可以用网络解决,新媒体又如此兴盛。很多人就不想去看晦涩的东西。而且娱乐社会,人们难免喜欢能让人觉得轻松快乐的事情,却不喜欢让自己头痛的晦涩难懂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四、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出路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讲师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

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之前的热门专业到目前变得冷门,不仅仅是新媒体的冲击,这与汉语言文学自身的教学方式有关。汉语言文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学科,它文字繁多,本来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如果讲师只是单纯的读PPT,讲教材,根本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讲师应该想办法让课堂变得活泼,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思考,融入课堂,真正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汉语言文学兴趣。

(二)采取客观的态度看待新媒体环境,了解汉语言文学在网络时代的特征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客观的态度看待新媒体环境,会发现新媒体技术开拓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不再只是将目光停留在课本上,而是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更加新奇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网络上资源的丰富性可以使汉语言文学的研究更加全面,可以说,在某一层面上,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并不是格格不入的,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求同存异,在新媒体环境下谋求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汉语言文学当前和新媒体还存在着许多摩擦,但是汉语言文学应该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平台来发展自己。网络平台可以为汉语言文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向年轻人展示自己的魅力。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应该在不同中寻求二者相似的地方,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汉语言文学可以抓住学生喜欢新媒体这一点,让学生在新媒体中自行寻找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不断丰富自己,提升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功底。

五、结语

在新媒体网络的推动下,汉语言文学应该改变过往的教学思路与方式,学会与时代相联系起来。汉语言文学自古至今就有着十分强大的实用性,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是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新兴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应该完善自己的教育体系,不断调整自己出现的问题,确保自己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相信汉语言文学会寻得与新媒体技术共同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