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人类从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时代,向大规模生产为主的工业时代发展,再从飞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向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时代过渡。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以逻辑思考和理性分析为主导的左脑思维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么,即将到来的下一个时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是要靠感性为主导的右脑思维。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将逐渐摆脱冷冰冰的机械的思维方式,形成和构建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的高概念的全新思维模式。这就是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认为的“未来需要的是更感性、更富创意的右脑人,而不是理性的左脑人”的主体思想。
这一思想给教育领域以极大的冲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很多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开始对照“右脑思维”重新检讨人们的思维方式。结合中国的传统教育、教育现状以及未来教育,我们应当培养具有怎样的思维能力的全新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全新思维能力”的思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规律性关系的概括与间接的反映”,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关于思维的定义。因此,我们可以说,思维能力是人脑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把握其本质与内在规律性关系的能力。那么未来人才应当具备哪些良好的思维能力呢?(一)实践尝试的思维能力
学校教育首先要教授的是常识性知识,同时,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在生活中使用这些常识,从而不但增长用知识去接触社会的兴趣,点燃学习知识的兴奋灶。“实践活动最终呈现的是内在思维与外部事务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部因素客观恒定的情况下,思维活动也就是内在尺度的作用对实践活动的影响将会是决定性的。”实践尝试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靠学校安排的几门实践课程来实现。唯有在真正的生活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体悟和逐渐积累。这就警示我们,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仅仅靠在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比重来代替实践尝试。只有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为培养实践尝试的思维能力创造良好的生成环境。(二)自主求索的思维能力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指出,“在西方的教育与教学中几乎形成的共识是,自我决定、自我独立及自我的人生规划都可以说是个人自主,同时它也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中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求索的思维能力处于严重缺乏状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项目和目标的选择都是由父母包办的,在学习中的各种抉择几乎不用学生本人来操心,只要按着安排好的程序去做就可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几乎是处于封闭状态的,创造性思维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自主求索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目前学校教育来说是迫在眉睫的。(三)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
对人生终极幸福的探索是任何人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个个体来说是一种内在的伦理或道德指引。人们通过知识积累和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识,从而树立自己的观念,并由它来构成人的行为的根本准则。学校教育始终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但对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的反思中可以得知,空洞、生硬、单薄的道德说教,对树立学生的人生价值和道德的判断能力是极为苍白的。那么与其连贯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也是无助的。这就使整个教育活动处于一种毫无热情和激情的形式主义状态。这对实现教育理想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完善自己的重要任务。
(四)探索创造的思维能力
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特有的能力,这是贯穿于个体思维活动始终的主观心理活动能力,这就是审美能力。人类生来就能感知美好的食物,而且随着个人的阅历、知识、经验的积累,审美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以致于以更高层次的要求来感知世界,从而,美的创造也就成为了价值的创造。有了基于美的创造的价值创造,就有了个体对人类社会清晰的认识,从而,就会迫切地需要向公众公开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个体的探索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目前的学校教育很少去关注学生个体的审美能力的具体表现,始终把已有的审美思路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不加思考第全盘接受,比如,狼就是恶毒的象征等等。抹杀了很多学生自己特有的审美观点,以致于学生没有了富有个性的观点,这是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五)交流互动的思维能力
人们在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情商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发生作用的是个体在把握交往活动总多重作用因素的前提下,促进交往活动顺利进行从而达成活动目的的思维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人际关系对学业的成绩和身心健康的质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加强,与家庭的依赖感逐渐减少,与同学、朋友的关系逐渐占据主要地位,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应当及时合理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而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人际交往的沟通出现障碍,应当时刻关注青少年萌动时期的情感波动,逐步引导到正常的健康的发展轨道上来。良好的人际交往直接关系到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绝不能等闲视之。
二、全新思维能力的形成所需要的内力和外力
全新思维能力需要有一定的主动运作的内力和相称合理的外力相吻合的条件下才能形成。首先,要创造温湿适度的情感环境,从小呵护并调动幼小心灵的主动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以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吸引人类本身具有的好奇心、求知欲等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自身素质基础点燃其自身还未能挖掘的潜质,唤醒其固有的兴趣点及兴奋灶,使其乐于发现自己、开发自己,不时地震惊于自己内驱力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使其一直处在开发和完善自己的亢奋状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断言: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能的极小部分。每个人身上都潜藏着无限的能力,如果你睁开心灵的眼睛正视自己,你将惊喜地发现,你竟如此地幸运,因为你总是能及时而自信地面对那些和你的能力相联系的各种机会和可能性。马斯洛之处,自知是自我改善的主要途径。在没有理解自己的弱点的情况下,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充分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调动个体的发展能量,首先要从认识自己开始,这是开发法自己内部原动力的起始点。
其次,要以合理适当的教育环境点燃探索知识的外部驱动力。在中国近二十年来如火如荼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各级教师已经被各种古今中外的“正确”教育理念所熏陶,但是,从现状看来,仍然在使出浑身解数去追逐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升学指标。然而,越是这样的环境,越应当时刻警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学业成绩的提高和升学指标的浮动,应当是建立在学生全新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而只有这样,学生的硬指标上升指数才是恒定和稳固的。这就如同纸质容器和玻璃容器之间的关系一样。纸质容器虽然也能盛很多水,但它的承载量毕竟是有限的,总会在某一时刻爆裂开来。而由全新思维能力武装起来的学生不仅能够在血液成绩上保持优秀,而且在各项能力方面也能大显身手。所以,合理适当的教育环境应当是着眼于开发学生全新思维能力的教育环境,而并非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志无非就是思维能力的全面开发程度的高低。学校教育要做到的就是建立适应全新的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为目的的外部环境,只有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目标,学校教育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学校才能称得上是能够适应新时代的合格的人才摇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