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
2005年泰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及2012年泰国国家旅游局成都办事处的设立,使得泰国和四川两地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变得日益频繁。尤其在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以后,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中旅游服务贸易正是两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四川作为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与泰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当下,如何为市场提供具备旅游泰语技能的合格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结合市场需求,从泰语导游口试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的进行旅游泰语课程的教学改革很有必要。
一、四川省泰语导游口试现状
(一)泰语导游口试对知识的要求
导游口试是导游资格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考查考生的景点讲解能力,导游规范知识的掌握,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中泰互译能力。根据四川省外语类导游口试大纲来看,泰语导游口试内容主要包括了景点讲解、知识问答和口译三个部分。景点讲解部分,考生需要从省内五个重要景点中抽取一个进行现场讲解,着重考查景点讲解内容与讲解技巧;知识问答部分,通过抽题的方式对导游规范知识、应变能力和综合知识进行考查;口译部分,以听译的方式进行中泰互译,考查考生旅游泰语的应用能力。下表为2018年外语导游现场考试评分表,由表中各部分的分值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景点讲解与口译部分的重要度,而实际考试中此两项分值的高低往往也决定了能否通过,是备考准备中最关键的部分。
表1 2018年外语导游现场考试评分表(100分)
(二)近年泰语导游口试情况
根据近年四川省泰语导游口试报名考生统计来看,考生主要来自于成都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两所高校泰语专业学生及社会上旅游泰语的部分从业者。从泰语专业在校生的整体考试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口试成绩高分段人数少,中低端分数人数较大;口试过程中语流变化不自然,背诵痕迹明显,肢体语言僵硬;景区讲解深度不够,表达碎片化,讲解技巧运用少;口译部分译文完整度、流畅度不够。此外,与社会考生相比,在校考生更容易紧张和忘词,整体存在讲解灵活度欠缺、自信度不够、技巧运用不够熟练,不如社会考生发挥稳定。二、旅游泰语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材选用
旅游泰语作为泰语专业方向课程中的必修课,要求学生能掌握旅游行业的相关业务知识,能熟练使用泰语进行导游讲解和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目前,旅游泰语课程所使用的主流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为主要旅游景点中泰文导游讲解词范例;另一种为泰国旅行手册,内容涵盖了泰国著名景点推荐、风俗文化禁忌、吃穿住行等介绍和词汇功能句等。综合来看,目前旅游泰语课程参考教材内容设计比较单一,旅游理论知识系统化不够,针对性训练设计较少,单纯依赖于这两种教材势必会使得旅游泰语课程备课难度和时间花费增大,也不利于学生系统性的学习和掌握。(二)教学组织及师资结构
目前旅游泰语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多为讲练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模式,结构较为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加之该课程普遍存在课堂针对性受训量较少,课外实践教学训练不足等问题,使得学生导游技能运用不够熟练,灵活应用语言能力较差。从师资角度来看,仅少数教师具有旅游相关工作从业经验,既具备导游业务技能和实际经验又具备泰语语言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这也是旅游泰语课程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三、旅游泰语课程教学改革
综上分析,针对目前旅游泰语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开展。(一)构建导游用语技能训练体系
导游用语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可遵从导游用语准确、规范、生动和灵活的四个基本原则,以学生的语言表达、景点讲解和技能实战作为训练体系的支撑点,具体可结合旅游泰语课程的三个阶段展开。课程前期依托自建的泰语导游视频库,通过组织观摩学习,使学生了解必备的讲解技能和规范的语言表达。课程中期以导游词的训练为基础,以讲解技能应用为核心,完成音准准确、流利朗读到熟练背诵、灵活运用的梯度提升。课程后期以多形式多途径的技能实战为主,诸如深入景点进行讲解实训、举办专业导游技能大赛等,在促进学生用语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技能训练体系。围绕旅游泰语课程的三阶段形成语言表达、讲解技能、实战训练的三环体系,三环紧密相扣、相辅相成,使导游用语技能训练体系更加科学和连贯。
(二)优化教材建设和师资结构
从目前教材情况来看,仅靠景点介绍类的教材并不能很好地支撑旅游泰语的教学,还需要结合旅游市场对泰语人才的需求,从旅游一线岗位进行教学内容素材的收集,保证教学内容不与实际脱节,在完善材料收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材建设工作。同时也可以邀请一线行业专家或管理者参与到教材编写当中,把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进行系统分类,再配套针对性的专项训练,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化。在师资方面,学校可为教师积极提供赴旅游行业岗位进行挂职锻炼或实践的机会,同时加大旅游类“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此外,教师自身也应积极通过考取泰语导游证、参加行业相关培训等方式来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努力提升旅游泰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丰富课堂组织形式,构建课外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泰语课程作为专业技能课程,主要侧重于学生在旅游方面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弥补现今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同时对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实践教学当中,我们可以参考导游用语技能训练体系,针对不同用语技能进行课外口试视频分类录制,随后教师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与评价,作为课程教学中不同层次、水平的用语实际案例和技能训练的素材;其次可以积极与一些旅游景点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各大旅行社共同构建“订单式”“互动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实训实习机会,能够让课堂所学真正应用到行业的实际操作中,实现人才培养目的。四、结语
纵观近几年中泰合作势头,合作范围正变得越来越广泛,覆盖了经贸、教育、文化和旅游等诸方面。而当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大幕的拉开,四川与泰国两地的各领域来往将会变得更加密切,两地在旅游业方面也将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这些都需要大量语言应用能力过硬的泰语人才。因此,结合区域旅游发展的需要来看,及时进行旅游泰语课程的改革也是语言教学服务于地方经济的一个迫切需求。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