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4552
■黄 宇/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第三小学

  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德育教育处于首要地位,各个阶段的各科教师均需进行德育教育,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青少年带来正确引导。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除讲授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践练习外,还需将符合社会规范与时代潮流的道德准则、思想观念有机整合,渗透、穿插至信息技术知识中,全面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

一、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深入发掘德育因素

教材作为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与主要载体,在德育教育中,同样离不开教材内容的辅助和支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想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深入发掘德育因素,提升德育教育的目的性,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学习体验,促使他们深受德育感染。对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内容,善于从中提取具有德育教育价值的知识要点,据此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在开展《我画我家》教学时,教师讲述:一只小白兔住在森林中,但是它的房子被大灰狼毁坏了,大家可以帮助小白子建造一个童话小屋吗?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思考:可以直接绘画吗?他们知道不可以,原因是画图软件里面是空白的。接着,教师出示“连线图片”,让学生利用画图软件打开尝试连一连,他们发现调整很久才能变成一条直线。之后,教师讲解在画图软件内画直线的技巧,指导学生把这些点有规则的连接到一起,他们发现是一个房子的形状,随后自由填充颜色。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操作中帮小白兔建造一个童话小屋,使其亲身体验绘制房子的过程,让他们收获帮助别人的快乐,在无形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制定合理教学目标,明确德育教育主题

在新课改背景下,提出三维教育目标的新理念,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德育教育相契合,教师需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明确德育教育主题。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围绕本节课要教授的知识内容制定德育教育目标,据此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和形式,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导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融入德育教育,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使其在学习新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接受德育教育。

  在这里,以《制作“广东风情游”多媒体作品》教学为例,教师需事先明确“热爱家乡”的德育主题,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广东风情游”的视频,指导学生打开PowerPoint软件,带领他们认识该软件的用途与工作界面。接着,教师准备好素材,包括广东本地的景点、美食和民俗等文字、图片信息,组织学生谈论各自对广东自然景观、历史古迹、民风面貌的了解,让他们选择恰当素材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广东风情游”多媒体作品。在整个过程中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方式,使其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广东的景点、美食和民俗,让他们在制作多媒体作品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家乡,通过美化作品展示广东风貌,借此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三、善于发现教学契机,实时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计算机操作技巧相比,显得较为抽象,是一种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不过也是发展机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寻求理论知识与德育教育之间的结合点,善于发现和把握教学契机,将德育教育巧妙融入到信息知识和技能当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品质教育,触发他们的内心情感,使其主动接受德育教育,提升教学效果。

  比如,在实施“帮垃圾分类回箱——制作多图层动画”教学时,教师先出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环保标志让学生辨认,然后播放环保的公益视频,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课堂任务:制作一段宣传短片,帮垃圾分类。接着,教师播放Flash动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制作动画过程中可以用到哪些旧知识,使其动手操作尝试利用补间动画制作“香蕉皮投入不可回收箱”的动画效果,发现时间轴上出现虚线,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多图层动画的方式来制作,为素材库中的各种垃圾找到合适的垃圾箱,让他们通过制作动画,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使其养成垃圾分类放置的良好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四、借助实践练习环节,改善德育教育成效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构成,当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或正在学习中,都需要上机实践的配合,只有通过实践练习才能够帮助他们逐渐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将知识转变为能力。所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具体的实践练习环节,同样可以渗透德育教育,带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德育熏陶,使其将个人真实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人格品质,从而改善德育教育成效。

  举个例子,在《制作特色贺卡》教学中,教师先询问:同学们,过节日的时候你们有没收到过贺卡?学生回答“有”,提问:你们收到的贺卡是什么样子?他们描述的大部分都是纸质贺卡,设疑:有人见过电子贺卡吗?介绍电子贺卡与纸质贺卡区别:传递快速,不需要邮递员;可以自己设计;还可以保护森林和促进绿化,减少树木的砍伐,减少污染,进而延伸到延缓土地沙化,治理沙尘暴等。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在实践练中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组织他们利用所学技能自主设计制作一张有特色和个性的电子贺卡,焕发保护环境的道德意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其学会利用电子贺卡抒发情感,实现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当前,由于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手机的日益普及,很多小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与手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们的学习,不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上面有很多影响青少年的负面信息。这就要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学生讨论讨论一些网络上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增强他们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与分辨力,使其学会健康、安全上网,不能传播不良信息,也不能破坏网络安全。

六、结语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教师需善于发现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同德育教育之间的衔接点,围绕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身心特点展开德育教育,使其获得多样化、全面性的发展,进而让他们和谐健康的成长。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