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传播媒体如广播、收音机、报纸、电影、电视机等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失去了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网络通讯技术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迅速革新,智能手机高度普及,代之而起的是以丰富多彩的声像如微信、微博、腾讯QQ、微视频等为主要信息传播载体,成为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当前社会已经处在了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不仅包括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还包括广播、电影、电视等各类大众传播工具,更有微信、飞信等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信息传播包围了当前社会的各个角落。社会大众也从单一的信息受众,成为海量新鲜信息的发布者。动静结合、深浅互补、全时在线、即时传输、实时终端、交互联动是全媒体时代的主要特点。
在全媒体环境下,如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养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大学,是人生处在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的技能,还是个人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先锋,他们的价值观取向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命运。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二、全媒体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大学生担负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积极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三个倡导”融入每一个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精神中去,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和建设事业的需要,是一种战略性选择,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现实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次做出重要部署。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时代意义,也是普通青年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必由途径。当前,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经济全球化以其强大的力量对各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造成很大威胁,“全球化使某些强势文化遍及全世界,大有将其他文化全部‘同化’和‘吞并’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种文化交流互鉴的格局,而人民的政治取向一般都认同主流价值观。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加上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不同阶层人们的需求不同的情况下,当前许多错误思潮和观点以价值观、生活模式、文化消费类型等方式悄然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价值观、功利主义观念,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我国主流价值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力。特别是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网络媒体大肆宣扬西方价值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在媒体上泛滥成灾,青年学生的价值遭受着非主流思想的冲击,不少大学生的价值目标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化,逐渐淡漠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大学生注重对个人利益的追求,缺少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抱负。
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多为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大多生活条件优越,物质生活丰富,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价值观念总体上呈积极向上的趋势。他们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还不够成熟、稳定,在各种不良思潮的不断冲击下,一些大学生出现了“价值迷茫”:崇尚金钱、追求物质享受,甚至采取网贷等形式“提前消费”;或以一些低俗恶搞的方式博出位,以期成为“网红”,满足虚荣心理。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发布的数据称,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站数量达到523万个,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达8.17亿,手机成为最主要的移动上网设备;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10-19岁群体占比也达到了17.5%。即时通讯用户达7.92亿。如此庞大的网络媒体,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万花筒,更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带给大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网络游戏、聊天、微博、微信、视频等受到青年大学生的无比青睐,同时也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超越了教材、课堂教学等,各种信息和思想从网络上铺天盖地而来,一些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抵触,产生不信、不服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网络上传播的腐朽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思想认识矛盾和价值迷茫。
传统高校的价值观教育形式主要是思想政治课、板报、观看先进人物事迹等传统宣传方式。这种传统媒体的宣传方式与网络新媒体相比之下,处在弱势地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力逐渐下降。
三、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养成的方法和途径创新
(一)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进入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日常接触的媒体类型丰富多样,主要有网站、贴吧、腾讯QQ、微博、微信和视频APP等多种类型。其中,微博、微信、腾讯QQ、视频APP是大学生使用频率最多、在线时间最长的几种媒体类型。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这些媒体有助于开拓他们个人的视野,拓展对客观社会的认知,有助于塑造、改变个人的观念和信仰。日常观察显示,大多数学生非常依赖网络,超过85%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花5小时使用智能手机链接微信、微博、QQ等各种手持媒体平台,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不断遇到新的挑战。管理工具面临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更新,老旧的依靠人力管理的理念也需要立即更新。校园管理开始利用电脑、智能手机等使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客户端软件工具与学生展开更加灵活、多元的交流,这种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大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也为高校辅导员等学生管理人员减轻了很多工作压力。同时,也对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急需其提高自身多媒体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然而,全媒体时代,大学生之间单纯的同学交往演变为全媒体下与无数陌生人的交流,由最初的新奇、兴奋,逐渐沉迷其中,个人的“三观”受到多样化思潮的影响,导致集体主义意识不断淡漠等等很多复杂新问题的出现。各种媒体信息量大且复杂,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还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辨识能力,难以抵御外来价值观的冲击,极易让学生产生个人价值观的迷茫。学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发帖、留言,个别学生甚至在没有经过核实的情况下,不受任何约束的直接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激进看法,或者转发他人信息,往往会扰乱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再加上媒体平台上许多虚假、反动、黄色或暴利、拜金主义的信息的传播,对政治鉴别能力本来就较低、价值观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极大影响,妨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这样使得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教育,还要借助微博、微信、QQ 、贴吧、论坛等平台掌握其思想动态,并对有效信息做出处理和分析,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
因此,如何帮助大学生抵御各种不良价值观的侵蚀,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的路径创新
全媒体环境下,不能忽视和冷落了传统媒体对学生思想认识形成的积极作用,需要综合运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等方式,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养成的有效措施。只有既主动采用互联网+全媒体教育手段,又重视传统媒体方式对大学生教育作用,才能为全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送寻求到更佳方式。(1)重视和创新传统途径的教育引导作用。当前大学生被各种媒体团团包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甚至是心理状态都受到网络媒体信息的影响,在这种海量而庞杂的信息中往往出现不知所措的现象。党课团课、主题讲座、校园广播台、校园刊物、宣传橱窗、板报等各种传统媒体,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是高校宣传工作的主力军,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各种网络媒体的重重包围下,校园传统媒体更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递给学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作为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不断修正自己的目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校园传统媒体在当前全媒体环境下,仍然具有鲜明导向、强大公信力的独特优势,不会被网络媒体所取代,而且还会继续发挥更加强大的宣传优势。强化校园媒体舆论的传播和相关文化建设,充分地发挥出校园内媒体拥有的独特优势功能,提供一个健康而且良好的文化媒介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同时,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当中去,进行文化熏陶,特别是以正面引导为主。逐步实现课堂思想教育与校园活动的全覆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观培育时刻不脱离学生,保持潜移默化的引导。用新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养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并积极担当起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始终坚守正道、追求真理,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建立媒体信息管理机制,搭建全媒体核心价值观养成新平台。全媒体的信息共享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带来机遇。信息共享,意味着教学空间的进一步开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收集和整理。网络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形式活泼多样,个性丰富多彩,可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境与氛围营造,开展隐性化引导教育,消解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使网络媒体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
全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在自由、亲和的氛围中开展。在无时不在的网络中,选择以引导的方式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从而可以避免传统的说教,减少学生的抵触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逐步引导学生进行价值判断。同时也会相对减少因面对面的交流而让师生双方产生的尴尬和冲突,更具亲和力,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这是一种比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手段有一定突破的关键着力点。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高校的网络建设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的思想政治网页信息更新慢,不及时,甚至许多的网页和栏目长时间不更新,成为“僵尸”网站、网页。二是不少思政网内容多为链接项、转载内容,较少原创内容。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缺少针对性,不能与大学生形成真正的互动与共鸣。
打造校园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特别是要打造主动权掌握在学校手中、全体学生参与的网络信息平台。易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又是一个提供互联网+教育教学、互联网+生活服务和互联网+文化娱乐功能的综合性互动平台。易班融合了BBS、SNS、博客、微博、微信、手机应用等多种主流应用,并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包含了新闻、校园应用、博客、投票、相册、互动社区、线上测评、网络课程、招聘链接、掌上聊天等多种功能。通过近年来的大力推广,易班在全国很多高校中设立了学生工作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提供了一个积极的选项,可以联络、凝聚身边的熟人交际圈、兴趣人群,成为学习、课余生活和交友的助手。易班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系统的知名文化品牌。以易班网络平台为立足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贴近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素材如将榜样人物、优秀事迹等深度发掘宣传,开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课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提供更多更具体更鲜活的学习内容,夯实大学生个人价值准则的理论基础,积极树立并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标准。易班各高校工作站组织大学生开展和参与日常学习交流、假期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等各类实践活动,组织创作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视频、漫画等,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凡人善举、典型报道、文化作品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和生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宣传工作中来,通过他们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
(3)培训、打造一批政治觉悟强、媒介素养高的校园网络评论员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积极引导互联网+媒体平台舆论,让学生在自由发表观点、展现本真想法的基础上,加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首先由思政教育专业人员或学生管理人员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教育内容,再经过一批网络评论员队伍——这批人员可以由思政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社团骨干、学生会干部等担当——传入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易班等媒体之中,通过做点评,发表意见,树立榜样做示范,并在平时学习中积极开展互动,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相关内容的讨论中来。在校园网络评论员的作用下,媒体宣传形成了以校园网络评论员为中介的二级传播格局。大学生作为媒体信息的接受者,更容易因为依赖新媒体或相信同辈群体而相信校园网络评论员的观点,这样,网络评论员就可以帮助他们正确解读各种媒体带来的信息,形成正确、积极的舆论氛围,以获得与他们心灵的共鸣,帮助他们养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