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沟洞,俗称“豺狗洞”,因“亦洞亦山亦传说”而闻名于温处地区。曰“洞”,实为洞名,是位于今浙江省文成县黄坛镇稽垟村后山双尖峰山腰的一个山洞。按前人的说法,寨沟洞是可以直通飞云江巨屿段某个深潭的,在洞中能听到潭里撑杆声。曰“山”,则是稽垟村后山的双尖峰,山因寨沟洞而闻名,所以人们索性以寨沟洞洞名直呼双尖峰。曰“传说”,是《×某某弑杀舅舅吴王吴成七》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山民们传承了600余年,据说还能启迪一些不肖子孙。
吴王吴成七,何许人也?黄坛(今文成县黄坛镇)人,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元朝末年,朝廷腐朽,全国民变愈演愈烈,吴成七也顺势揭竿而起,在龚宅(今黄坛镇共宅村)建石鼓楼为王府,自封吴王。一时间声势浩大,温处二路和建宁路等的农民起义军纷纷响应,高举吴王义旗。
7月20日,感觉天公有故意作梗的嫌疑,时常做一些阴沉的鬼脸,怀着对神秘寨沟洞的好奇和对历史文化遗存的尊敬,与约好的纪委朋友驱车稽垟,探访寨沟洞。为了获得理想效果,我们邀请稽垟村前村委书记——朱老书记作向导。
朱老书记是个地道的农民,也是个稽垟通,肚子里满是稽垟故事,尤其是吴成七和刘国师(刘基)的故事。见到我们,朱老书记流露出不一般的欣喜和热情,一阵寒暄后,我们直接就上路了。
路上,朱老书记给我们讲解一些沿途故事,但我们却沉静在揣摩和勾勒寨沟洞的情景中,只是不断地不经意地“嗯、嗯、嗯……”作回答。
不知不觉来到了双尖峰山脚,天空开始撒起绵绵的丝雨,望远近诸山,云雾缭绕,紫气氤氲,本来就看不太清的崇山峻岭霎时被遮掩在白纱一样的水雾里,给人们以一种无限的向往和对神秘探求的迫切感。于是大家抖擞精神,沿着朱老书记“草刀”开路的方向攀登而去。沿途山路蜿蜒曲折,两旁草木丛生,水雾霭霭升起。还没到半路,我们已经浑身湿透。但在即将达到计划目的前的时间里,我们寄以了平静,克制住内心的狂躁,显得十分从容。
“到了,到了,就在这里。”不知朱老书记何时冒出一句令人兴奋的话来。朱老书记话音刚落,一张不太像样的天然的石桌展现在我们眼前,石桌后方是两块大巨石背靠而成缝隙,缝隙可容纳一人出入,周边似乎有些些光滑,如果不是光滑,很难相信它是一个洞口。朱老书记说,缝隙是当年吴成七避难的寨沟洞,小时候他也有爬过,洞口比现在要大,里面很深,至今还未有人爬到底过,其中有一处比较宽大,可以容纳二三十人。不知什么时候里面发生了崩塌,里面变得很窄,也很难爬过了,好像洞口也变小了,从此就少有人来这里爬进爬出。洞口前那张石桌是吴成七的餐桌,在这里他没有吃过一餐安稳饭,吃饭时,总是背依寨沟洞,面向空旷的前方,还不停地瞻前顾后、左观右望,生怕有人发现他。洞口与石桌之间的小空地就是当年×某某弑杀舅舅吴成七的地方。
说道这里,朱老书记看了看我们的脸色,发现有些着急,他知道我们是迫不及待想听《×某某弑杀舅舅吴王吴成七》的故事,于是他不紧不慢地给我们娓娓道来:
相传吴成七起义后,足智多谋的刘国师夜观天象,发现元末天道有变,红王(真龙天子)必出,于是辞官,遍走大江南北,密寻红王,欲辅帝业。经过多方探寻,刘国师发现红王将于南京吴王朱元璋和黄坛吴王吴成七二人之间产生,于是专注于朱元璋和吴成七。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发现吴成七的石鼓不用木制鼓棒擂鼓,而是用草梗擂鼓,因此断定吴成七是“草王”,朱元璋是“红王”,投奔了朱元璋。
不久,朱元璋拜刘国师为军师,亲率大军征讨吴成七,在刘国师的谋划下,吴成七节节败退,躲进了寨沟洞避难,由外甥×某某送饭度日。朱元璋虽获全胜,但吴成七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心里总不是滋味。时间长了,他也很是纳闷,于是前来请教刘国师,刘国师略加思考,便生一计。吩咐手下取来笔墨纸砚,提笔起草《斩杀吴成七首级榜文》,榜文曰:“草王吴成七已败,但今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如有斩杀吴成七首级者,有官封官,无官白地加官。”
榜文一出,人们纷纷议论,未到三日,传到了吴成七外甥×某某的耳朵里。×某某思量:“给舅舅送饭,不是窝藏钦犯吗?虽然刘国师现在不知道,但纸总是包不住火的,迟早会被发现的,到时我们×家不知要落个什么下场。倒不如取舅舅首级,到刘国师帐里封官!”心存歹念,却又害怕吴成七刀枪不入的硬气功和削铁如泥的清风宝剑,当晚难眠,到下半夜想出了一计。
第二天早上,×某某和往常一样,准备好饭菜,给舅舅吴成七送去。走到双尖峰山腰的小溪里,×某某折腾了一番,找来一块锋刃的石头片子,划破左脚拇指,割断左脚草鞋绳索,接着一瘸一拐地沿崎岖山路往上爬。
走到寨沟洞,吴成七看×某某走路拐脚,左脚还有血迹,很是心疼,问他是怎么回事,×某某回答说是路上不小心踢破脚了,说完还向吴成七借清风宝剑割藤草修补草鞋。吴成七觉得平日里×某某对自己从未怠慢过,就没有提防,只顾吃饭,还同意借清风宝剑给他。×某某拿到宝剑,手起剑落,砍下了吴成七的首级,立马直奔刘国师军帐而去。
进了刘国师军帐,献上吴成七首级,国师打量了×某某三遍,心想:你×某某怎么是吴成七的敌手呢?你是怎样斩杀吴成七的呢?一系列的疑问让刘国师警觉起来,问他如何斩杀吴成七首级,×某某一五一十地细细地重述了一遍。刘国师突然脸有难色,不知如何是好,心里掂量:“辅佐朱元璋,目的是让他推行孝廉信义,让各路有识之士来依附。这个外甥弑舅的×某某,按当地习俗是不孝,不能封官,因为舅舅是仅次于父母的长辈,其地位在外甥的伯父和叔叔之上;另外,按“榜文”,斩杀吴成七首,当封,不然会失信于天下,影响朱元璋的帝王形象。”刘国师还是高智商的,思索了一会儿,正声封道:“你弑舅为不孝,不封;斩杀吴成七有功,当封。那就封你个:‘只许传祀,不可发迹!’望其他人等以儆效尤。”
听着,听着,神情开始凝重起来,不停地向四周探望,透过雾纱,在洞口前方不远发现了一个矮小的长形的模糊异物,不知是何物。就我个人而言,心里好奇,慢慢地向异物移去。靠近后,原来是一堵残墙,一堵用“不规则的天然石头”砌成的残墙。我们很是兴奋,以为是吴成七的防御工事或草寮基,但朱书记却告诉我们,他也不知道是什么用的残墙,记得小时候就有。令我们有些遗憾,但欣慰的是残墙足以证明在寨沟洞是有过人类活动的。因为它是一种文物,也是一种证据,更是是一份留给我们的比较有价值的礼物。
说实话,我们今天来是想探秘寨沟洞的,寻找有价值的线索。正想迈步返回洞口时,丛林中那些优柔的水雾已经开始向寨沟洞飘聚,遮掩了寨沟洞洞口,渐渐看不太清了。在摄影师们的灯光闪烁下,宛若玉带,又似光环……
难道吴成七把我们当作刘国师的探子吗?还是吴成七魂魄有意在阻挡着我们?……纷纷议论着,不知是看了手表,说16点10分了,山路崎岖泥泞,应该早些打道回府。
下山路上,朱老书记认为:刘国师对×某某的“封赏”很是合理,山民们也很认可,还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个故事,以谴责不孝行为,传承的过程中还矫正了几个不肖子孙的行为。
接着,朱老书记给我们讲解了《三探石鼓楼》《灯笼计》《火烧金山寨》吴成七与刘国师的恩怨故事,他讲得很有神奇,很有村落味道,让人有无限的回味感。他的语气、脸色、眼神从来没有流露出对吴成七与刘国师双方中任何一方的抱怨,流落的只是对双方的无比崇敬。
回到汽车旁,小站一会儿,天却眉开了,水雾慢慢散去,双尖峰也渐渐地清晰起来,呈现出一种绿色,一种有光泽的绿色。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