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创业的一百年,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同时,也是一个文化寻根、文化寻旅、拥抱文化自信的一百年。烟雨楼畔、南湖畔的红船正是这百年历程的见证。
1953年,毛主席的专列经过了当年的嘉兴。当时的嘉兴县委书记许有三被要求来专列上汇报工作,许有三有些紧张,准备了大量的资料。他给毛主席汇报了工商业改造、土地改革的情况,但是,发现毛主席对这些问题并不是很感兴趣,只是一直望向南湖那一池秀水。
许有三就转换了话题,他说:“我们嘉兴老百姓想复制一下一大的那艘船。”毛主席听了非常高兴,说道:“我们党当年就诞生在这艘小船上,这个船很小,但是,它的意义很大。”
一开始,大家以为“复制”船很简单的,然而实践并非那么简单。因为当年在江浙地区,这种网丝船的工匠师傅已经找不到了。同时这个船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作为政治纪念。当年“复制”船的工作人员收集了大量的资料,特别是当年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个人回忆和记忆。她是浙江人,又参加了一大的筹备工作。
1958年8月25日,这个船才真正复制成功。我们一开始并没有将它命名为“红船”,红船是具有天生的文化基因命脉的。所以,大家不约而同就把它给喊成了红船。
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明日报》发表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第一次提出红船精神。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同其他6个常委,先去了上海一大会址,接着来到嘉兴南湖,他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上海的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根脉,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从这里启航,从这里出征,走向全国执政。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永远保持年轻。”
重温一大建党的过程
参加一大的基本上是以知识分子为主,当年打着北大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开会的。为什么选择上海作为开会的地点?上海有法租界,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当年党小组分布情况是比较分散的,长沙、上海、北京,济南、武汉等遍布全国各地,同时上海是一个交通要脉,所以将开会地点定在上海。
开会地点定了,接下来要处理党代表的住宿问题以及具体的会议场地。
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和博文女校的校董徐宗汉是好朋友,此时正值暑假,学校宿舍比较干净,且比较隐蔽,遂提议代表们住在博文女校。除了陈公博,因为跟妻子刚结婚,住在附近的大东旅社以外,其他的党代表都住在了博文女校里面。
当年开会地点就在李汉俊哥哥李书城的李公馆,也就是今天看到的石库门建筑。
开会的过程,大家相对来说是很熟悉的,用董必武的话说,“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确实能够可以看出一大过程是很简单的。
7月23号,马林、尼科尔斯基来做总报告,因为我们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的。
7月24日,长沙、武汉、北京的各地小组,介绍了当地党员发展情况和组织建设情况。
7月25日、26日这两天是休会,由李达和张国焘来负责起草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
7月28日、29日、30日这3天都在讨论党的纲领和宣言。
因当时处于创党的初期,争论还是比较大的。
刘仁静19岁,会三国语言;李汉俊23岁,会五国语言。李汉俊不同意建党,一直在坚持说:“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学,先到苏俄去考察,然后到欧洲考察,成立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学研究清楚以后,再成立一个党也为时不晚。”刘仁静坚决反对:“我们今天坐到一起就是为了建党的,如果不为了建党,我们为什么要开这样的会议?”所以当年两个人的争论非常大。
后来法国巡捕会为什么上门巡查?今天党史上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马林从荷兰坐船的时候已经引起了情报界的注意,是被跟踪过来的。第二种说法,按照王会悟回忆,当时是夏天,江浙地区特别热,所以窗户一直是大开着的。马林这个人天生的嗓门比较大,加上他发言用的外语,引起了在街外巡逻的法国巡捕的注意。
但总体来说,法国巡捕的上门打断了正常的会议,是不是马上转到嘉兴开会的?不是的。
当时第一个方案,是在上海再找一个地方接着开,这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是很快被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制止了,他们觉得上海已经成了一个是非之地,不能再在上海继续开会了。
第二个选择,不是嘉兴,而是杭州的西湖,选在了西湖边的智果寺,后来也被否决。否决的一个重要原因并不是智果寺不安全,而是杭州是一个风景旅游城市,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很容易情报泄密。
这个时候,王会悟提出了第三个方案,就是定在嘉兴南湖。将地点定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一个是作为伪装游船,不会引人耳目,且南湖人流量没有西湖多;加上王会悟是本地人,熟悉环境且在当地有熟人,万一出了事情,方便躲藏。
转移地点定了,代表们分成两批前去。董必武、毛泽东、李达、王会悟先到嘉兴,住在了院湖鸳湖旅社。到第二天,张国焘等其他党代表,出于安全考虑,买了到杭州的票,但是在嘉興提前下车。
到了嘉兴南湖,总体来说是比较顺利的。为防止法国巡捕二次盘问,李汉俊没有参会,加上陈公博也没有来,除了包惠僧和董必武提出要不要和孙中山合作时,有一个简短的辩论外,会议几乎没有争论。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了。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艘小船,这么一群普普通通的党代表,最终在中国民族大地上掀起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
共产党从诞生的第一天,就充满了信仰、充满了纪律。当年13个党代表不是靠血缘聚在一起的,是靠着共同的信仰与崇高的理想。
我们整个建党过程、整个中华民族命运改变都是靠着这13个人由小及大,一步一步来改变的,这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民族文化基因的命脉。它有自己特殊的魔力,也有自己特殊的魅力。
红船精神的内容
2005年,春节刚过,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省委理论中心组到嘉兴调研,听取了时任嘉兴市委书记黄坤明的报告。黄坤明介绍说:“我们嘉兴地区宝兴教育的一个特色,就是开展了红船精神的讨论和红船主题词的征集……”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后非常高兴,这跟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还强调,红船精神不是嘉兴的红船,也不是浙江省的红船,它应该是全国的红船。
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省里以后念念不忘,专门派了两个人再次到嘉兴调研,一个是后来跟他一起到北京去的浙江省委政研室主任舒国增,另一个是《浙江日报》的记者。他们经过充分的调研以后,撰写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的初稿。经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认真修改审定后,投给了《人民日报》。因为当时还没有红船精神的提法,《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审阅以后,慎重起见不予刊发。然后转投《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当年的版面很紧张,尽管如此,还是腾出了第三版的整版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刊发出来。
红船精神是一个从地方到中央,从小众到大众,逐步在中国大地和中国共产党文化中发展的重要革命精神。
首先,它体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
我们今天纪念黄帝,纪念我们的祖先,能够看得出来,中华文化是靠血缘文化来凝聚的。所以中国的传统节日,最重要的是春节;其次是清明节,“慎思追远,祭祀祖先”;再次是中秋节。但在西方的节日里,五旬节、复活节、圣诞节,是基于宗教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有诺亚造方舟的故事,有上帝造人的故事,但是中国的文化都是人来拯救自己,盘古开天、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神农尝百草的故事,从历史图景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中国的文化里面比较强调人的力量,强调“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深知不会有一个救世主来帮我们,而是要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其次,它体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说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想到太行山的故事,想到愚公移山的故事。当年愚公提出要挖山,很多人嘲笑他,他说:“我这一代挖完了,我死掉了,还有儿子,儿子死掉了,孙子接着干,孙子死掉了,还有子子孙孙。只要血脉存在下去,我们这个山一定能够搬掉的。”这也是黄帝文化精神的一个体现。
我们跟西方文化一大不同,是西方文化讲政党轮替,而中华文化是讲究代际更替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从1921年建党的第一天,就写到了我们党的纲领上,写到了我们的旗帜上。我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奋斗,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为了人民谋幸福。所以我说,红船精神也拥有与生俱来的文化性,与生俱来的民族性。
再次,它体现了“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我们这个党为什么而成立,为什么而兴,为什么而繁荣?很容易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哲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的红船能不能驶得更远,取决于是否能得到中国老百姓的拥护与支持。
所以,我们能够从这几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图景里面,感受到红船精神、红船文化有自身所具有的民族性、文化性、领导性。
这艘船真正的长度是16米,宽度是3米,是浙江地区最普通的网丝船。但是,就这么一个小船,从最早的13个党代表、58个党员,发展到如今已经是14亿老百姓、9100多万党员的巍巍巨轮。
“红船精神”被称为革命精神之源,又被称为先进之源,是有其道理。就像我们今天说长江、黄河,从唐古拉山脉、从喀喇昆仑山脉发源。尽管后面有井冈山精神,有延安精神,有西柏坡精神,但真正的根源,来自于建党精神,虽然重剑无锋,虽然它很朴素,时间很短,但红船精神所孕育的源流是不能被改变的。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红船的图腾和红色地标,和井冈山不同,跟延安不同,跟太行陡山也不同,红船是在一块开放的地域里面展开的,不像其他的文物、红色地标一样,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沉浸性环境里面的。红船从来都是开放的,连接着历史,连接着现在,也面向未来。它是解决中国共产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关系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专门去圣彼得堡参观,瞻仰过俄罗斯的红船阿芙乐尔号,但是他说,俄罗斯的红船阿芙乐尔号已经去圣了,已经没有神圣意义了,但是,中国的红船一定要红下去。也就是说,中国今天的革命基因和命脉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船精神”的“红”不能去,去了“红”就丢掉了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的魂魄。
我们中华文化里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哲理的重要性。这个道理虽然简单,但是在中华文化里面分量是很重的,因为人民是江山,江山也是人民。如果老百姓丧失了对一个党的支持,我们党也许就丧失了与生俱来的先进性。
今天,红船精神的传播与红船文化的图腾是分不开的。
船的概念具有非常好的文化性,船在中国文化里面是简单而又特殊的,船的文化象征着中国文化的吉祥和如意,船的文化象征着团结,应该有领袖,应该有舵手,应该有领导者,应该有启航员。我们每个人都站在这艘船上,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个船出一把力。这艘船意味着与人民的关系,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艘船并不是静止的,它根据阶段性的目标,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结合起来,劈波斩浪、扬帆启航、同舟共济,从此岸驶向奋斗的彼岸。
所以,船的文化看起來很小,但它的容量又是极其大的。尽管长只有16米,宽只有3米,但它蕴含了今天中国共产党核心思想的全部精神理论内涵。红船精神,无论是历史形态、理论形态、实践形态,都是和中华文化有机融合到一起的。
我们当年看红船精神,和今天站在一百年风口浪尖、时代潮流看红船精,是大不一样的。我们应该读出更多的时代感和历史的分量感。1921年7月23日,没有人把它称为红船,也没有人想到这艘船会带来这么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今天站在建党一百年的历史潮头,我们再看红船,我们知道这个民族已经坚定地拥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终于可以平视这个世界。
如今,一百年的波澜壮阔,建党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红船精神,对今天每一个中国人民都带来历史启迪。
责任编辑/张美子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