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我们是黄河工程尖刀兵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452
王姝晴

  

  

  “这不是外国人吗?咋来这么多?”

  “这就是黑种人吧?我听说黑种人黑得像煤炭,这群人瞧着黑,也没有煤炭黑呀。”

  “听说外国人是高鼻子,黄头发,他们的鼻子咋不高?头发也发红,这是哪国的人?”

  “别瞧了,我们是辉县人,不是外国人。”

  “哎呀,你们要不说话,我们还真当你们是外国人。脸黑头发红的,你们咋成这个样子了?”

  这是发生在1977年夏天的故事。这一天,辉县三八招待所门前,好多辆大卡车载着“三郊口水库石姑娘队”(以下简称“石姑娘队”)从濮阳渠村分洪闸凯旋归来。

  一

  1977年3月,辉县接到了上级通知,要求派400个人到濮阳渠村去修分洪闸。当时,辉县的水利建设正是用人之际,全县民工都上了水库建设第一线。由于人员紧缺,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郑永和亲点辉县“石姑娘队”到濮阳参战。

  “石姑娘队”是郑永和原在辉县当县委书记时一手组建的,这支“石姑娘队”后来成为辉县水利战线上的一支精锐之师,无往而不胜。她们独立修水库、架桥梁、打山洞,备受海内外媒体关注,并成为妇女界的学习楷模。

  上渠村分洪大闸工程前,“石姑娘队”只有75个人,为了补充劳动大军,县委又在全县的水库工地紧急抽调75个能干的年轻姑娘和125个男青年组成了黄河工程施工队,担任工程指挥长的是王建中,“石姑娘队”队长刘桂青为副指挥长。

  到工地后,水电部副部长郑永和亲自到现场给“石姑娘队”作战前动员。他说:渠村分洪闸是中央的重点工程,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黄河流域人民的生命安全,当黄河花园口出现特大洪峰时,现在修建的渠村大闸就可以为其分流泄洪。现在,工程进度缓慢,如果大坝坝基在汛期到来前不能完工,一旦洪水猛涨,所修工程就会被洪水冲垮,功亏一篑。希望“石姑娘队”发扬辉县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在工地当好带头兵,给全工地的民工们做表率,争取在汛期到来前把坝基建好。

  姑娘们见老书记对她们如此信任,纷纷表示:“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在渠村大闸工程上当好尖刀兵,再谱一曲《辉县人民干得好》!”

  和辉县一齐来渠村分洪闸支援抢修的还有林县和滑县的民工,3个县是同时接到通知到渠村来修分洪闸的。在这项工程中,滑县和林县都按上级指示上了400个男民工,而辉县只有250个男女青年。不管人多人少,分任务都是按县级分,工作面一样大,他们要做的都是往坝基上运送混凝土。

  施工中,第十一工程局的工作人员负责混凝土配比搅拌、打坝基。按规定,各县的施工人员都是3个人一辆车,拉一车料发一个牌,最后按牌的多少结算工资。

  这项任务,对于辉县人来说是艰巨的,因为施工中,其他县400个人,3个人一辆车。可辉县因为只有250个人,往搅拌机前运石子、沙、水泥的时候,他们一个人一辆车,自己装车自己拉;运送混凝土是一男一女两个人拉一辆车。

  为了赶上和超过其他县人的工程进度,“石姑娘”和男青年喊出“多拉快跑,不叫机器停一秒”的口号。

  也因为这句口号,大家使出了浑身劲头。不管是重车还是空车,他们拉着车一溜小跑,从来没有走着。以至于上班前她们的腿还好好的,下了班腿部就瘀肿。

  初春,他们穿着棉衣拉着混凝土跑着往坝基上送,出了一身又一身的热汗,棉衣浸湿了又暖干。夏天,太阳把黄河滩烤出一道道裂缝,烤得人难以忍受,但辉县施工队还是跑着拉车送料,汗水流了满身,湿得就像刚淋过一场大雨。为了解暑,炊事员不停地往工地送绿豆水,送得快喝得也快。供不上喝的时候,离水管近的人,抓起管子就是一气猛喝;离水管远的人渴得受不了,吹吹漂在上面的灰尘,把头栽进桶里一气喝个饱。喝饱了水,拉起平车又是跑,那情形,就像上足了发条的机器人。

  好多“石姑娘”都和我讲过当年故事,她们说:“那时候把我们累的呀,总是盼停电或者是机器出故障。一见停电或是机器出了毛病,也不管地上的石子多硌人,坐着睡、站着睡、躺着睡,遍地都是疲惫不堪的身影。不过,只要听到机器响,男的女的就像听到了冲锋号,你拉我拽、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拉起车就往机器跟前跑……”

  外县人见他们拼命干,有人就问他们:“俺们一个月70多块钱,你们这样干,一个月是不是得有一百多?”

  “俺们不挣钱,挣的是工分。”

  “不挣钱你们干得那么拼命干啥?傻呀!瞧把你们累的,坐在地上起不来,还得有人拉。”

  “早干完,早回家呀。在这儿磨的啥洋工?再说了,要是汛期前修不好坝基,让洪水冲了,咱们还不得重来修呀?”

  二

  在渠村分洪闸上,运送混凝土的报酬是一车料二两粮票三毛钱左右。当时,外县的民工一天不紧不慢地干8个小时,挣一个工。辉县的民工一天不停地跑着干12个小时,挣八个半人的工。我常常被这个数字震撼着,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突破了自己身体的极限。

  指挥长王建中说:“当时我看到大姑娘、小伙子在工地上一个个都在拼命干,感动得不知如何犒劳他们,总是问问这个、问问那个想吃什么,我好让伙房给他们做。到了夏天,再问他们想吃什么饭,他们报的都是绿豆汤。有一次,我到伙房问司务长每人每天伙食费划多少,他说8毛,我一听就急了说,任务这么紧,民工们干活这么拼,一天就吃8毛钱,你准备让大家都饿趴下呀?从今天开始,你把伙食费给我涨到两块,要是吃不到两块钱,我撤了你的职!司务长说肉不好弄,都是拉沙车往这儿捎肉吃。我说你不会让水利局专门送车猪?没停几天,水利局真的送来一车猪。我高兴地给炊事班下命令,改善伙食,补充营养,两天一头猪,隔一天炸一顿馍片!

  水利局送来的一车猪,是辉县县委对施工队的关爱,大家一看顿顿饭里都有肉,劳动积极性更加高涨。曾有个“石姑娘”拉着车正跑着,一个洋钉突然从脚底穿透脚面,她拔出洋钉,找到工地衛生员抹了一下红药水又去装石子。后来,脚肿得像个发面馍,领导让她歇,她怎么也不歇,不能拉车,她就装沙、装石子,一直坚持在劳动战场上。

  装沙、装石子是“石姑娘”在渠村分洪闸工地上最轻的活计,也是“石姑娘”在劳动中“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坚持干”的劳动阵地。张棉花曾在渠村大闸工程上得过急性痢疾,肚疼、拉肚,她不请假,仍然拉着车飞奔。有一次肚疼,她蹲在厕所起不来,班长拉起她让她休息,她说:“我不能拉车跑了,你让我去装石子、装沙吧,要不,我咋有脸去吃饭?”

  装石子、装沙也是体力活,在她实在受不了时,就下班去找医生打针。这时候,她特别想家想娘,就跑去指挥部问什么时间能回家。指挥长王建中不知道她有病,笑着说:“想回家呀?你去猪圈里查猪吧,啥时候把猪圈里的猪吃完了咱就啥时候走。”

  张棉花当了真,跑到猪圈就去查猪,一查还有20多头。工地上两天吃一头猪,20多头就得吃40多天,一下没有了回家的希望,她就跑到黄河边大哭,哭过后擦干泪水又到工地上装石子。工程干了3个多月,张棉花没有请过一天假。如今43年过去,当我采访她的时候,忍不住问她:“你都病成那样了,为啥不请假歇一歇?”

  “歇啥呀,大家都在拼命干,要是我歇了,就觉得没脸去吃饭。那时候大家思想觉悟高,有病都不请假,我们拼命干的结果,就是提前完成了任务,带动了工地大干,给辉县人争了光。你不知道,那个工程上有好几个县的民工,都是男的,他们干不过俺石姑娘队,当时的工地大喇叭,成天都喊着辉县人民干得好,向辉县人民学习,向石姑娘队学习!”

  还有一个张秀梅,她在工地上得了胸膜炎,发烧咳嗽胸部疼,开始不知道这是病,还是拉着车不停地跑,胸腔里有水直晃荡。晚上睡觉不能躺,总是坐着睡,有时咳嗽怕吵醒大家,就用衣服捂住嘴。后来工地停电放假,母亲把她送进医院检查,才知道自己得了胸膜炎,医生从她胸腔里抽了三次水。定过亲的对象知道她得了重病,和她解除婚约。出院后,张秀梅没有气馁,也没有按医生的嘱咐在家休养病体,而是带着吃的药又回到三郊口水库工地继续施工。

  三

  在渠村分洪闸正修建期间,有次停电放假了一星期。那一天,大家在天黑的时候才回到辉县。离家近的当晚回了家,离家远的回不去,县委就把他们安排到了三八招待所。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年轻人都瘫在了床上起不来。指挥长王建中心想,你们可不能躺在这儿呀,得赶紧回家和家人见个面,要不,工程一上工,你们和家人连面都见不了就得走。

  为了让他们能见到家人,王建中就用车一个个往家送。边送边想,瞧这一个个病歪歪的身体,要是开工时不能上工程咋办?走的那天,有的一瘸一拐地来了、有的一副病态相来了,望着他们一个个没精打彩的样子,王建中心里直打鼓。但到了工地后,俩人拉着一辆车,一天跑120华里的路程,还是一天扣着八个半人的工。

  有人这样描述当年的劳动战场:“在渠村的分洪闸工地上,石姑娘、小伙子为了给辉县争光,女人当男人,男人当骡子,带动了全工地的施工进程突飞猛进,在汛期到来前胜利完工。”

  工地上有人夸奖辉县人,也有人骂辉县人,夸辉县的人说:“辉县人可真能干,不得不佩服!”

  骂辉县的人说:“瞧吧,辉县的兔孙们又来了,他们一来,咱就没有安生日子过,要把我们飚死哩。”

  还有人说:“你们辉县人干活,是不是背后有皮鞭抽呀?”

  不管是夸还是骂,在那个人民币按分、毛和最大面值十元的计算中,125个石姑娘和125个男青年,在渠村分洪闸的工程上,用3个多月时间,突击完成了400个男民工同期任务工程量,为辉县挣来了21万元工程款、21万斤粮食。

  时势造英雄,正是一个个石姑娘和小伙子,承受着超过身体极限的英勇奋战,带动了全工地施工进度,给渠村分洪闸的坝基修建赢得了汛期到来前胜利完工的宝贵时间。

  有付出就有回报。工程结束后,辉县把他们当成了功臣接进三八招待所,慰劳了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他们顿顿饭吃的都是丰盛的菜肴;吃过饭,不是看电影、看戏,就是到山里旅游看风景。最后工作总结,所有参加濮阳渠村分洪闸工程的人员,无一例外地全部得了一张奖状。这在辉县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第一例。

  2019年8月19日,辉县“石姑娘队”重回濮阳渠村的分洪闸参观,我随60多个石姑娘一齐故地重游。

  站在远处看,分洪闸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横跨过千米河滩,雄伟壮观,坐落在渠村土地上。

  当年“石姑娘”三五成群地搜寻着当年的劳动战场。这里有她们的芳华岁月,这里有她们的青春回忆;这里有她们拉车飞跑的身影,这里也有她们欢乐的笑声!

  这一天,渠村分洪闸管委会副局长逯伟、宣传科科长谷长风代表管委会热情地接待了60多个石姑娘,并带她们参观了大闸的整个配套设施,介绍了渠村闸的历史变迁和渠村闸在黄河工程中的巨大作用。

  渠村分洪闸号称亚洲第一闸,它坐落在濮阳县南端的渠村乡,是国家级一级建筑物。设计分洪流量为10000立方米/秒,工程总宽209.5米,上下游全长749米,共分56孔,整个工程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它的作用是当黄河花园口出现22000立方米/秒以上特大洪峰时,可以利用渠村分洪闸向北金堤滞洪区分滞10000立方米/秒的洪水。现在的渠村分洪閘,已成为解黄河、认识黄河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游人前去参观游览。

  责任编辑/董海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