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我从平顶山专程赶往许昌“荷韵文学社”,去聆听大禹故事传承人刘月霞的历史文化名人讲座。
她款款登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像一片彩霞飘落在讲堂上。细看刘月霞的衣着,一身黑灰色基调套装,朴素淡雅,一条红色的纱巾有点抢眼。散发的强大气场,吸引了满堂嘉宾的眼球。
刘月霞对历史人物非常熟,且有独到见解。她在讲堂上从不看稿,自上台伊始,就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像说评书一样,声情并茂,有人戏称其为“许昌刘兰芳”。
刘月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述非遗故事,数十年如一日。她任“夏禹文化研究会”秘书时,负责文案整理。夏禹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的“夏禹文化丛书”,其中大部分专著,如《走近大禹》《禹王大帝》《夏朝演义》等,都是经她之手整理出的。她在大讲堂上讲“夏禹文化”,每周一课,许多退休老干部都会去听,这一讲就是好几年。后来,刘月霞也面向社会讲“夏禹文化”,几年下来,讲了上百场。她将多年来的演讲稿整理成《禹州先贤》,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或许这就是刘月霞谈古论今、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正能量的底气所在吧?
刘月霞就像一团火,时刻“燃烧”着自己。外出讲课,不管远近,不辞劳苦,她都自己开车,不要接送。有时赶时间,她顾不上做饭,早上喝上一碗鸡蛋茶就赶路,中午条件不允许错过了饭点,她就喝一瓶矿泉水或者吃一块随身带的巧克力充饥。
2017年夏禹文化研究会奉命改制换届。刘月霞受老会长和众多副会长推戴,被选为夏禹文化研究会会长,千斤重担压在了一个柔弱女子的肩上。
新时期新思维,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更受重视了,主管部门却把夏禹文化研究会的财政补贴取消了。原本满腔热情、红红火火为弘扬夏禹文化努力工作的理事、会长、副会长们因此全部退出。补贴没了,人员散了,办公地点也没了。刘月霞这个刚上任的会长,成了一个光桿司令。
刘月霞钟爱夏禹文化,又争强好胜。她凭借原来做研究会秘书时积攒的人脉,凭借认识一些大禹遗迹“守护人”,依靠多年听她讲夏禹文化故事的粉丝,重新组织起了一支几十人的团队,到社团主管部门重新注册登记。登记条件需要有人员、资金、办公地点,还要建立党支部。刘月霞想,人员有,逐人登记即可;资金,大家凑几千块钱也不难。可是办公地点没有,牌子挂哪儿呢?
刘月霞去山林学校讲“大禹故事”时,很受师生欢迎。他们希望刘老师把山林学校当成文化传承基地,每学期定时给他们讲课。刘月霞一听,好事!办公地点有着落了。
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的牌子挂上了,可党支部怎么办?研究会只有一个副会长是党员,按党章规定建不了党支部。刘月霞听说经请示党支部可以挂靠,于是与山林学校沟通,将党支部挂靠在其下。
就像唐僧西天取经,经过诸多磨难,重新组建的禹州夏禹文化研究会终于可以继续开展工作了。
近几年来,刘月霞的讲座被放到“中国禹州网”上,产生的影响很大。许多与大禹文化有关的地方及研究夏禹文化的单位,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前来参观、学习、交流、弘扬夏禹文化。
刘月霞的脉搏始终与时代一起跳动,她顺应潮流,追求创新;与时俱进,勤奋好学。从最初的“夏禹文化大讲堂”,到后来学习制作抖音、微视频等新媒体,她积极将夏禹文化与时代创新融合。
禹州方岗镇和文殊镇相接的地方有一座山,因为大禹治理颍水和吕梁江时曾在此驻扎过,遂得名“禹山”。山上有许多大禹留下的遗迹和传说,刘月霞经常带领她的小团队爬上山去,在遗迹前讲夏禹文化,并拍成视频发到抖音上,点击率非常高,刘月霞因此成了“网红”。应网友邀请,她打算把这些受欢迎的遗迹故事整理出来,编成一本通俗读物。
最近,刘月霞赴郑州为蓝粉公社策划的电影《禹》的摄制组相关成员讲解“禹王大帝”的故事,夏禹文化研究会被聘请为摄制组顾问单位,刘月霞被聘请为摄制组顾问。
这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刘月霞坚定地说:“我将同一切有志于弘扬大禹精神、弘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的朋友们一道,持之以恒,勇往直前。我们一直在路上!”
(责任编辑:孙燕丽)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