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她,一个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性英杰。
抗日战争时期,她放下书本走上街头,奔赴农村,宣传抗日。
解放战争时期,她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活动,在会城攀爬屋顶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上世纪五十年代,她是新会家喻户晓的“老师的老师”、“从解放前做到解放后的校长”。
晚年的她,还全票当选广东省最早成立的县级民主党派组织一一中国民主促进会新会县委会主委。
她,有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陈丽荷。
少年时期立志当教师
陈丽荷祖籍新会县贵岗乡中兴里(现属双水小冈)。1919年8月20日出生于香港“百亩莲塘荷花香”的上水屋村。父亲在澳洲经商,甚少回香港,但每月寄钱给家用。
丽荷10岁时,母亲因病需回新会找中医诊治,便随母亲定居会城、并入读新会女子中学附小二年级。翌年,母亲在会城病逝。年仅11岁就读三年级的陈丽荷,在会城举目无亲,仅靠父亲每个学期寄来的读书费用和伙食费独立生活。“一个小学生、弱女子,我咬紧牙关捱过一个又一个生活和学习难关。希望通过努力读书,取得高学历文凭,就有可能谋得一份好的工作。”多年后陈丽荷在一份思想汇报材料中如是说。
读初中期间,陈瑞华校长和伍照君老师谆谆善诱的态度和高超的教学水平,给陈丽荷留下深刻的印象。她决心以他们为榜样,将来也要做一个令人崇敬的教师。
立志当教师的陈丽荷,初中毕业随即到处寻找师范类学校报读。1936年9月,她自己作主考入广州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中师班;两年后因抗日战争爆发,省女师解散。但她不甘心,继续寻找师范类学校报读。1938年9月,丽荷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成为新会女性考入该校第一人。又过了两年,因日寇大举南侵,西南联大被迫停课。陈丽荷又不甘心。当得知中山大学前不久成立了师范学院,她又于1940年9月以全优成绩考入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本科班,又一次成为新会女性考入该校第一人。
陈丽荷对自己在求学期间的心路历程,后来在自撰的《思想汇报》中有这样的描述:“在省女师,我最爱学习的是儿童心理学、数学、动物植物学。我最敬仰的是李观韶老师。李老师教授的《儿童心理学》令我如痴如醉。后来我还考入了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在那里我得到了深造的满足,让我有机会在名教授的指导下开展对陶行知《改良教育》、陈鹤琴《活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等中外著名教育家的理论进行专题研究。”
上街头下农村宣传抗日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寇认为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下一步侵占东南亚各国的必经之路,因而将广东视为重点控制地区。从1937年年底开始,日寇的飞机经常在广州上空掠过或盘旋,城内常响起防空警报。1938年年中,广州外围不时爆发中国守军与日军的战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国难,在省女师就读的陈丽荷再也坐不住了,她组织了几十名同学,又接纳在香港读大学的男朋友陈仲衡,再与老师们达成共识,实行停课参与抗战救亡运动。他们走上广州街头贴标语、挂横额、演街头剧,揭露日寇的罪行,号召各行业行动起来实行全民抗战。
1938年8月13日至18日,新会县各界群众举行“全民献金 支援抗战”运动,在会城宜民桥搭建“献金台”,让群众自愿向箱中投进钱币或金银首饰。陈丽荷获悉此消息后便与陈仲衡相约,从广州返回会城,向箱中投进几百元现款。
1938年10月,中共新会区工委与国民党新会县党部联合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同时成立辖下的由各界群众代表参与的“战工队”。在“战工队”,陈丽荷、陈仲衡二人经历了两年农村抗战救亡实践的洗礼,爱国爱民的感情得到增强,群众工作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944年7月,陈丽荷在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本科毕业了。一个名牌大学女毕业生,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自然成为各地中学招聘教师的抢手货。而老字号的肇庆师范学校捷足先登,一下子便把陈丽荷聘了过去。陈丽荷很满意这份工作。一来圆了自己的“老师梦”;二来距离陈仲衡工作的曲江县较近。不久,这对自由恋爱的革命伴侣,就在肇庆喜结连理。
在会城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1947年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北方不少城市并陆续向南推进。为了配合解放江门、会城,陈丽荷毅然辞去肇庆师范学校教书工作,同丈夫陈仲衡一起返回家乡新会,迎接新的战斗任务。
1947年年中,中共新会地区负责人冯光等人根据新会当时的形势,决定在会城设立联络点,作为联系新会的知识分子齐心合力为和平解放会城献计出力的据点。大家一合计,决定在会城知政中路东侧何太保府創办一间小学校,并定名为“葵风小学”。以办学作掩护,作为中共新会地区开展对敌斗争、和平解放会城的工作据点。冯光推荐了陈丽荷夫妇,时任县文教科长的中共党员赵梅友除了自荐外还物色了两名知识分子参与,各人凑钱出来办学成为股东,成立校董会。大家一致推举赵梅友为董事长、陈丽荷为校长。
既能从事自己热爱的教书工作,又能为解放家乡出力,陈丽荷自然满心欢喜、如鱼得水啦!新办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作为葵风小学首任校长的陈丽荷倍感责任重大。她夜以继日地开展修缮校舍、招生、科目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设备等准备工作。1947年9月葵风小学招收了200多名新生顺利开学。
在葵风小学,除了日常教学工作外,陈丽荷还经常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如带领师生学唱革命歌曲、学习中共党组织印发的宣传资料、刻印和派送传单、接待外地过来的中共要员、为中共党组织在此召开的会议站岗放哨等。
1949年初,中共广东省委派李光中来新会,负责江门、会城迎接解放的工作。李光中多次到葵风小学召开会议商讨迎接解放军进城、如何确保社会稳定和接管县政权等事宜,还具体布置各部门负责人的分工。其中安排陈丽荷和梁正负责缝制一批五星红旗以及油印《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等一批传单。
10月20日解放军南下部队解放了南海县和顺德县,不日便向江门、新会挺进。面对大军压境,新会县国民党末代县长张寿于21日仓惶出逃。22日李光中同解放军江会地区军管会负责人在江门与国民党军队驻江门部队的代表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收到预期效果。
10月22日晚上,陈丽荷按中共驻新会党组织的指示,手捧自己缝制的五星红旗,在几位教师的陪伴和搀扶下沿木梯登上葵风小学屋顶,庄严地升起了会城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晚陈丽荷还冒着夜色带领几位教师奔赴会城大新路,分头在一些商店、酒楼等门楣或廊柱上悬挂了五星红旗。
10月24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先遣部队从南海县九江乡乘船横渡西江抵达江门北街登岸,由李光中和关立带路直奔江门、会城,沿途无数群众夹道欢迎。自此,珠江三角洲通往粤西门户重镇江门和会城和平解放。
做校长从解放前做到解放后
1949年10月26日,新会县军管会召开大会,对和平解放会城的有功人员进行表彰和新的人事安排。陈丽荷夫妇被安排进入军管会工作,但陈丽荷却以“离不开教育事业”为由,仍留在葵风小学任校长。
陈丽荷自从1947年出任葵风小学校长以来,一直开心地做着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她既像辛勤的园丁,精心培育着花卉;她又是革命战士,为和平解放新会献计出力。解放了,陈丽荷觉得心情特别舒畅;延续教师梦更有希望了。
1949年11月,陈丽荷被教育界同行推荐到会城城郊何家大塘的简易师范学校兼任指导员。
1950年2月,葵风小学被撤并,陈丽荷被县军管会任命为新会简易师范学校副校长。
1951年7月,陈丽荷按县军管会的指示,带领师生将“简师”搬迁到会城知政中路东侧的陈家祠堂。
1953年上半年,按新成立的新会县人民政府指示,“简师”易名为“新会初级师范学校”。不久,县政府又指示在下半年招收中师生,又将“初师”易名为“新会县师范学校”,陈丽荷被任命为校长,成为解放后首位任新会师范学校校长。
从1953年秋到1964年秋这11年里,新会师范呈现了解放以来师范教育的辉煌时期。
在陈丽荷主理期间,新会师范学校完成了由简师、初师至完全中师的转型升级发展;校舍规模和招生人数逐届扩大;生源地区由本县扩展到四邑地区,为四邑地区的中小学校培养了数千名高素质师资人才。这数千名师范生,几乎全部成为后来各中小学校的教学骨干或教育教学专家,不少成为学校的正副校长或市、县、镇教育行政部门、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陈丽荷在师范学校充分舒展了自己的才干。她带领教师团队,将陶行知的“改良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博爱教育”以及对问题儿童的教育的研究成果发挥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她曾说过:“我热爱教育事业,我愿意将自己一生的精力和才干贡献给祖国教书育人的神圣事业中去。”
晚年参政议政再立新功
改革开放春风拂面,晚年的陈丽荷焕发了青春。她回到魂牵梦萦的新会师范学校后,探望曾经的同事,察看校园的变化,了解教学科目的设置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她还与过去的老同事相约,不时深入到农村去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调研,并向有关部门提供建议。
1982年6月,经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批准,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新会县支部成立。同年11月11日陈丽荷被批准加入了民进。12月29日被补选为支部委员。
1983年6月,以容汉勋为主委的民进新会县第一届委员会成立(广东省最早成立的民进县委会),陈丽荷被选为民进新会县委委员。1984年3月陈丽荷被推荐为新会县政协委员。
1986年11月15日,由新会民进全体会员选举通过、中共新会县委统战部批准,68岁的陈丽荷任民进新会县第二届县委会主委。
1987年3月15日,经中共新会县委统战部批准,陈丽荷被增补为新会县政协常委。
多党合作开新宇,春华秋实结硕果。陈丽荷任民进新会县委会主委以来,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团结一批中青年教师会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深入开展社会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新会县中小学改革乃至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江门市新会区档案局,笔者查询了陈丽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向县政协常委会递交的20件用钢笔手写的个人或联名的纸质提案原稿。其时间起止为1982年11月25日到1989年6月20日共7年,平均每年2-3件。提案的内容涉及到学校建设、教学改革、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校外青少年教育、提高教师待遇、关心退休教师的生活,以及党派、市政、交通、社区等。这些提案全部被县政协常委会采纳并分发到有关部门处理。有的提案还被指定在政协大会上发言。而如下部分提案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关于成立退休教师联谊会及组织退休教师活动的意见》《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建议》《关于完善校长责任制和校长、教师聘任制的建议》《关于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年度中心工作开展社会调研的建议》《关于复办百年名校冈州中学的建议》。
陈丽荷校长于2011年11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92岁。斯人已去,风范长存。陈丽荷的一生是追求进步、爱国爱乡的一生,是為教书育人奉献全部精力和才干的一生,是洒向人间都是爱的一生。
进入2019年,新会区各界陆续举办建国七十周年庆祝活动,适逢陈丽荷校长诞辰100周年。不少原新会师范学校的校友,分别举行座谈会,畅谈祖国繁荣富强新时代大好形势,缅怀陈丽荷老校长为解放新会、发展葵乡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
陈丽荷校长的学生张海源和何妙贞还携手创作一首嵌名诗《感谢恩师陈丽荷》,以表达崇敬、怀念和感恩之情:
陈年往事忆心中,丽日荷花别样红;
润物无声三春雨,育才有道一代功。
苍苍圭峰山,茫茫银湖水,见证了陈丽荷这位新会女性,在抗日救亡、解放新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历史时期的不平凡事迹。
新会人民将世代铭记她。
作者简介:
陈文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华南师大中文本科毕业。曾当过下乡知青、工人、中学语文教师、报社记者兼编辑。在全国、省、市、区报刊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现代诗、格律诗等文学作品逾30万字;出版个人独著报告文学集《让世界更美丽》,与人合著散文集2部。现为江门市作家协会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会员、新会区政协文史研究员、新会区文学协会会员、新会梁启超研究会会员。
责任编辑/彭中玉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