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世界看见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510
牛海坤

  引 言

  刚刚踏进科尔沁大地的一端,一声长调,仿佛从远古的时光响起,和着风融入了无边的蓝。时空中某个正在寻找的坐标,往往就在这种时候突然出现了,图什业图便是如此倏然进入视线,盛大登场,不容拒绝。

  图什业图,蒙古语,意为“靠山”,是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别名,坐落于大兴安岭南麓,松辽平原之北。这里是孕育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契丹等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摇篮,这里更是嫩科尔沁蒙古族成长的家园,成吉思汗将这片福地封给哈布图?哈撒尔,并以“弓箭手”命名,彪炳英雄的马背神威。

  巍峨苍茫的兴安岭,广袤丰饶的大草原,长风飘荡的原野,夕阳下涂金的蒙古马,雄浑豪迈的科尔沁温情哺育着一代代子孙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然而,就是这样一片充满梦幻和遐思的大地,在岁月的流转中,却失去了往日的容颜……

  一、绣梦,从这里出发

  2017年盛夏,通往代钦塔拉的路上,车子滑过处,有轻尘扬起,随风,细浪一样没入路旁的草地里。道道灼热的光晕在草地上空升腾,如烟,如雾,仿若幻影,层层荡开,氤氲成一片光怪陆离的涟漪,连草、连树、连山河大地……

  梦幻瞬间扑来。

  一只只蝴蝶,从天边、从草原深处、从马群飘动的鬃毛间、从群峦之巅、从云端之上翩然而来。灵动、绰约,斑斓人间,印映苍苍山水。它们飞过山岗,山岗长起了林木,它们飞过大地,青草覆盖荒原,它们飞过大河,清波碧浪,婉转萦回……

  白晶莹,这位科尔沁的女儿,在她的梦里,蝴蝶一直在飞。

  电话的振动声,将白晶莹从蝴蝶翻飞的梦境里唤回。

  “喂,喂,白主席您好!我是白云海,我刚下飞机,在乌兰浩特机场,告诉您个好消息,我给习总书记汇报了咱们的王府刺绣……”电话那边普通话和蒙古语来回交替使用着,声音急促而兴奋。

  “什么?白书记,您跟总书记汇报了?这,这是真的啊?”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谈吐流利的她突然语无伦次起来。

  “真的,真的,是真的。我参加了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会上给习总书记汇报了咱们科右中旗的马产业、水稻、木耳、高钙果欧力等11个精准扶贫项目,王府刺绣,王府刺绣引起了总书记的特别关注……”

  “王府刺绣引起了总书记的特别关注。是吗?是这样吗?”

  “是,是。总书记听的非常认真,问的也很仔细,我都一一作了汇报,总书记期盼着王府刺绣能带领咱的农牧民脱贫呢……”

  给白晶莹打电话的是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书记白云海,他一参加完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就立刻从山西太原返回内蒙古兴安盟,飞机一落地,他马上拨通了白晶莹的电话。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了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听取全国脱贫攻坚的进展情况汇报,集中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各级党委务必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强化支撑体系,加大政策倾斜,聚焦精準发力,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座谈会上,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书记白云海,以及来自全国深度贫困地区的市州和县旗等11位党委书记代表先后进行了汇报发言。白云海书记作了题为《立下愚公志,造福农牧民》的典型发言,向总书记汇报了科尔沁右翼中旗旗情、贫困原因和脱贫攻坚的主要做法。汇报只给了每位代表5分钟时间,但白云海书记的汇报时间却超出了会议的规定。习总书记对科右中旗11个精准扶贫项目中的“王府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听的非常认真,还几次提出问题:“什么叫王府刺绣?”“王府刺绣怎么带领农牧民脱贫呢?”白云海书记一一作答,并简要地介绍了王府刺绣的形成、发展,对王府刺绣未来发展的设计与构想。习总书记非常高兴,对王府刺绣这个既传统又时尚,有着无限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能够走入老百姓千家万户,带领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新型产业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书记希望王府刺绣能够带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广大农牧民早日富裕起来。

  带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白云海回到了兴安盟,他要用最短的时间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让王府刺绣形成产业。眼下这个项目才启动半年,还处于培训阶段,必须迅速打造优秀的技工团队;开拓市场,树立王府刺绣品牌;激发农牧民通过刺绣脱贫的热情,把王府刺绣打造成具有内生动力、市场活力的长效机制项目,开发其成为兼具传统与时尚特点的现代新型产业。

  “白主席,您现在就在旗里找个地方,咱们得建一个扶贫刺绣车间,扩大培训范围。王府刺绣要形成产业,首先要有基地……”白云海滔滔不绝地对白晶莹谈着想法,“场地要多大,要能容纳多少人……”白云海太激动了,也太急切了,他恨不得将心中构想的一切马上就变成真真的现实,他的眼前甚至浮现出农牧民脱贫后那一张张饱满而生动的脸。

  往日重现。一份温暖的记忆,一份沉甸甸的感动将时间拉回到2014年。

  那一年的隆冬,内蒙古飞雪连天,冰封万里。习总书记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兴安盟阿尔山市。他深入林场、牧场、企业、牧户、社区调研考察,给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了党中央的关怀。这里是林区,正处于艰难的产业转型之中。总书记十分关注当地林区改革发展和棚户区改造,他来到伊尔施镇74岁的困难林业职工郭永财家中,察地窖、摸火墙、看年货、坐炕头,详细了解一家人的生活。看到郭永财和一些群众住房还比较困难,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问困难群众工作,大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要让每个家庭都过好这个年。

  习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没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半年多了,白晶莹用王府刺绣带领农牧民增收,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她,白云海书记在电话里所展望的那一切没有他想得那么快就绪到位。但她还是信心的,就是在决心搞义务培训之初,她曾经对白云海书记说过的那句话:“碰到一个困难,我们就想办法去克服一个困难,遇到到一个问题,我们就去努力解决一个问题。”她相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有总书记的关怀,有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白晶莹的内心升腾着一份豪情,壮美的科尔沁,生生不息才是它的本色,她要让正在被唤醒的民族技艺光华重现,她要带领农牧民尽快富裕起来。

  很快,总书记关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消息通过各类媒体迅速传遍了祖国大地。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农牧民欢欣无比,他们奔走相告,他们说着总书记对边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关怀,说着祖国的变化,说着他们理解的并没有那么准确透彻的国家扶贫政策,憧憬着幸福的未来。

  內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嫩江流域,面积15613平方公里,人口26万,有汉、蒙古、满、回、朝鲜、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多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86.4%,是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是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东胡、匈奴、鲜卑、蒙古、突厥、契丹、女真等都是从这里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这里也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领地,哈布图?哈萨尔以神射著称,勇猛善战,忠心耿耿,为蒙古帝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成吉思汗特以“科尔沁”(弓箭手)为二弟的领地命名,可见他和整个蒙古帝国对哈萨尔的倚重。这里也曾是清王朝彪炳科尔沁部赫赫战功,定下:“北不断亲,南不封王”国策的荣耀之都。这里更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圣地,科尔沁右翼中旗是最早确定的革命老区旗县之一。1947年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又称“五一大会”)在这里召开,会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宣告了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它的成立不仅开创了内蒙古历史的新纪元,也为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这里茅草天涯,沃野辽阔,有“平地松林百里”之称。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因辽河上游地区滥垦、森林砍伐以及移民等诸多因素,导致下游水源及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历史上记载的“河川众多、水草丰茂。”“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已经成为科尔沁的昔日模样。科尔沁右翼中旗逐渐沦为茫茫沙地,成了地处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1988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旗,2011年,被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同时,这里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

  调查显示,这里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化严重,全旗2342万亩土地中沙地面积近1000万亩,农牧业抗风险能力薄弱。二是县域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欠账太多,交通闭塞,老百姓住的是沙窝子,土房子。三是贫困群众文化程度低,部分蒙古族群众不懂汉语,外出务工受限,就业门路狭窄。四是传统,高盐,单一的饮食习惯导致疾病多发,因病致贫的占55%以上。

  历经美丽与沧桑,贫困成了这片土地的又一个名字。

  脱贫攻坚乃国之大事。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努力下,使6亿人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又脱贫2亿。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

  但再向前一步却异常艰难。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在接受中国经济网独家采访时表示:“以前出台一项政策,一批人都能够脱贫致富,现在剩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都是‘硬骨头,减贫难度越来越大。”

  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情况亦是如此,在党和国家的帮助扶持下,占人口比例70%的贫困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到2013年,全旗仍有贫困人口67300人,这部分贫困人口,蒙古族贫困人口占97%,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同样是“硬骨头”,难度很大。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部贫困人口的如期脱贫不仅关系着中国的民生福祉,也关系到整个世界减贫的成败。中国到2020年实现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将比联合国提出的世界减贫时间整整提前10年。这是有责任担当的大国为整个世界的减贫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要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中国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的真正转机也发生在习总书记去湖南考察的那一年。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之后,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的落地。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精准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的理念。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的扶贫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再次指出: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但是,距离2020还有不到6年的时间,中国要消除7000万贫困人口,也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200万人,每个月要减贫100万。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全部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华民族期盼了一个多世纪的伟大梦想,也是中国对整个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这何其艰难,又何其伟大。

  2016年,白云海出任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书记。上任前,他对这个旗深度贫困的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到任后他才知道,他所了解的贫困比现实的贫困还差的很远。

  长久以来,科尔沁右翼中旗一直是以牧业为主,再加部分农业作为补充。这里地下资源匮乏,税收少、财政弱,缺少带动引领的现代产业。

  白云海上任后走遍了了全旗,让他没想到的是,时间已进入21世纪,这里却还是靠天吃饭的农业,粗放经营的牧业。受科尔沁沙地扩张的影响,稍有干旱风灾雪災,要么地里颗粒无收、要么牛马羊断了草料。干部群众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一切,但成效并不显著。

  白云海心情异常沉重,他想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让农牧民脱贫富裕起来。可是,时间紧迫,科尔沁右翼中旗能够确保到2018年通过高质量验收,摘掉30年深度贫困区的贫困帽子,到2020年能够实现全部贫困人口脱贫吗?除了环境气候等不利因素,一定还有什么制约着这里的发展,那又是什么呢?

  经过反复调研和思考之后,白云海认识到,这些年科尔沁右翼中旗难以走出深度贫困,部分原因是还在受传统扶贫观念的束缚,思想没有发生根本转变。进入新时期,全面实现小康的发展目标,“一个都不能掉队”已成为国家的重大政治安排。精准扶贫,全面脱困,不只是一项国策,更是举国上下的一次观念更新,是在国家统一指导下,思想上、行动上的生动实践。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政府迅速组织起广大干部投入到扶贫攻坚战役中,分析以往扶贫工作中的得与失,深入学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对贫困户精准核实,在摸清底数,查明情况的情况下,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一场精准核实贫困户的行动开始了,领导干部走进苏木乡镇、走进嘎查村屯、走进农牧民的家庭。经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数据对比,新的贫困数据出来了,公示了,贫困农牧民建档立卡了。广大干部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突然间又增加了这么多的贫困人口?

  在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政府统计中,保留着这样一组数字:2013年,全旗的贫困发生率是16.9%,到2015年底,贫困人口为17021人,贫困发生率是9.5%。而通过新的精准核实贫困户,也就是仅仅几个月后的2016年,最后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定格在22305人,贫困发生率达12.3%。尽管每年的脱贫和贫困都有进有出,但新统计出的贫困发生率已经摆在人们眼前,广大干部非常震惊,用分管扶贫工作的副旗长王海英的话就是:“这么多年,你说深度贫困吧,一平均还不在深度贫困线上。我们认为是走出了深度贫困,但那是平均出来的数字,确实我们还是在深度贫困线上徘徊……”

  精准的数字大大提升了脱贫的难度,过去是平均脱贫,现在的贫困人口是精准识别出来的,又该如何去帮助一个个贫困户脱贫呢?科尔沁右翼中旗举全旗之力、聚全民之智,针对性地寻找落实精准扶贫项目,通过调研、论证,与多方合作,先后有马产业、肉牛养殖、水稻、木耳种植、高钙果欧力等10个精准扶贫项目立项。这是脱贫攻坚在党中央提出之前和之后发生的明显变化,实质是新时代开始很多领导干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以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脱贫概念的转变,推动生产方式的改变,以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解决贫穷。

  总书记号召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解决问题,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扶贫攻坚战从夯基础、强产业、拔穷根、解民忧、增动力入手,解决环境治理,欠账太多,农牧民的“两不愁、三保障”等问题。

  加强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重点区域绿化等生态项目建设,实施飞播治沙造林项目,开展禁牧、禁垦、禁伐工作,缩小沙地面积,提高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让脆弱生态得到有效改善。

  加快乡级公路和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解决生态脆弱地区人流、物流“出不去、进不来”的难题。对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生态恶劣的地方,开始整合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等项目资金,为农牧户新建、维修住房,全部消灭土房,实现住房条件改善和生态自然的修复。

  整合所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打造羊、马、獭兔、杂粮产业,以及欧力种植、文化旅游等优势特色产业,使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推行“菜单式”“托管代养”“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以及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的增收。

  在各项的工作中,更加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断改进扶贫方式,特别是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重点发展民族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孩子的双语能力和就业技能。对2115名贫困家庭学生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包括特殊教育实施全程免费教育,对贫困家庭大学生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补助,对未考入高中或大学的贫困家庭孩子,免费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

  对因病因残致贫人口的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贴,报销最高额提高到45万元,同时纳入商业补充保险,政府和保险公司进行兜底救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对未能覆盖的老年人、残疾人等低收入特殊群体采取生活救助等保障措施进行兜底。

  大力实施农牧民素质提升行动,建立奖勤罚懒正向激励机制,破除“等、靠、要”思想。积极开展以控烟、控酒、控盐、禁赌、禁毒为内容的“三控两禁”活动,逐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同时,按照“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要求,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因户、因人制定出台贫困户年度脱贫计划,做到“一户一干部、一户一计划、一户多措施、一户三本账(识别台账、帮扶台账、退出台账)”,明确发展目标和脱贫路径,确保扶贫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完善修订“菜单式”、“资产收益式”等产业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上施策到位,做到产业扶持对建档立卡户全覆盖。通过对象识别、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的措施推进到了全旗的173个嘎查村。旗委政府对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也提出了要求:每人必须掌握一项劳动技能,参与一项增收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扶贫办、民政局、残联、各苏木镇党委、政府、“驻村第一书记”都入住了嘎查村。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就被发现了,各嘎查村仍有不少文化水平不高、缺少劳动技能的建档立卡农牧民贫困妇女,她们因病因灾致贫的较多,劳动能力相对较弱,有着沉重的家庭负担,现有的脱贫项目明显不适合她们,因村因人的帮扶也无处着力。

  散落在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村屯、464个艾力的贫困妇女成了全旗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关键。她们是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半边天”,能否妥善解决她们的脱贫问题,不仅关系到她们身后的家庭和儿女,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起一种引领示范。也就是说,通过她们的脱贫吸引在外打工发展的女大学生回乡创业,减少村屯里的光棍,同时也能把那些在外务工的妇女也呼唤回来,减少农村牧区家庭破裂,留守儿童和老人没人照顾,土地和牛羊没人管理的清冷萧条局面,从而,促进农村牧区的稳定和谐,让农牧民真正体会到幸福感和获得感。

  解决“半边天”就业和脱贫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为贫困的農牧民妇女寻找适合的就业项目成了全旗,乃至于全区共同的思考。

  2016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抢救工程项目——图什业图亲王府重建工程完工。以厚重的科尔沁蒙古王府文化带动全旗的文化旅游,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这是科尔沁右翼中旗在扶贫攻坚战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科尔沁右翼中旗史称图什业图旗,是嫩江流域科尔沁十旗之首,古哲里木十旗的会盟之地,是当时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在北方草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据史料载,置旗图什业图是在清崇德元年(1636年),王府于1871年(同治十年)始建,历时19年。图什业图王府的建筑风格和它的结构采纳了京城皇宫的模式,均有坡顶、斗拱、隔扇间房、彩刻门窗、雕梁画柱、飞檐翘脊,廊腰曼回的风格。王府总占地面积为62952平方米,共有42栋,150间房屋,整体建筑主要由王宫(中院、高勒傲日都)、三个衙门、游乐场所、佛事经堂(家庙)等区域及城墙、城门、炮楼等护城设施构成,是东部草原最为盛大的“王府”。可惜这样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府,在1962年灭“四旧”的狂潮中被夷为平地。

  2009年,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部署,抢救保护图什业图亲王府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旗委政府又在原址按照图什业图亲王府原有的建筑规制、空间布局、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开始重建王府。重建完工的图什业图亲王府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集中体现出科尔沁游牧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精髓。

  “王府旅游”开幕前夕,白云海及新一届旗领导班子来到王府进行验收指导。当他们来到西跨院时,大家都不禁皱起了眉头。原来,西跨院的几个房间还是空空如也,没有陈设任何展品。

  对图什业图亲王府及王府刺绣都有所了解的白云海对分管文化旅游的包副旗长说:“你看啊,这屋子空的总是不好,能不能想办法摆放一些王府刺绣品过来?比如蒙古族民族服饰、帽饰、荷包什么的,都可以啊!”

  包副旗长说:“在咱们旗里,有一个干部,就是现在的旗政协主席白晶莹,她爱好刺绣,家里也有很多的刺绣。白主席平时不仅自己喜欢绣,还教别人绣,家里绣架、缝纫机、锁边机啥的都有,绣好的东西都在家里放着。要不给她做做工作,把她的东西拿出来放在这里展展?”

  白晶莹被请了过来,待听明白了白云海书记的意思后,白晶莹爽快地说:“行啊,那有什么不行呢?配合王府旅游发展,我愿意把家里的刺绣拿出来展览。”她随之又笑着说:“但我有个条件,我是党员,是领导干部,把我和大家这些年绣的东西拿出来展览,我很高兴。但必须是给所有的人免费观看,游客、干部、农牧民都不能限制,不能收钱。刺绣摆放出来,我全部捐给旗里。如果有人喜欢这些刺绣,想买也不能卖,登记一下就行了,就送给他们作为纪念。不能拿这些东西做买卖,拿去卖,卖了反而像摆放在这是为了挣钱,作为旗里的领导干部那样做影响不好,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白云海心里顿时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深知王府刺绣的进入王府大院,这必将对王府旅游产生一种品质和观感上的推动。望着平时接触并不多的白晶莹主席,白云海书记内心有说不出感动。

  白晶莹,蒙古族,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她从内蒙古师大政教系毕业后,先进旗妇联工作了两年,因工作扎实,成绩突出被提拔到旗计生局当了局长,各苏木乡镇紧缺干部,她响应号召到乡里当了两年的乡长,之后,又到另外一个乡当了两年党委书记。兴安盟对党员干部进行公开考试录用,她高分通过了考试,又到一个乡做副处级党委书记,几年后,她被提拔到旗人民政府任副旗长,之后又做了旗宣传部长,旗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上级对她的评价是:忠诚党的事业,原则性强,工作能力突出,是一位脚沾着泥土的优秀党员干部。这个评价不假,在30多年的从政生涯中,白晶莹有一大半的时间工作在基层,与农牧民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

  白晶莹生长在一个传统的蒙古族家庭,母亲和姥姥都是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小时候穿的衣服鞋子上都是绣花,家里的被子、门帘、窗帘也都是妈妈绣的,每天晚上我都陪着妈妈在煤油灯下做手工活。”白晶莹喜欢刺绣,母亲做什么,她就跟着做什么,画图呀,选找布料呀,帮着穿线呀,见她喜欢这些,母亲就手把手地教,聪慧的她也是一点即通,一学就会。白晶莹记得,在她很小的时候,总有南方的货郎挑着丝线和布料,他们走村串乡,吆喝叫卖,母亲经常让她拿着鸡蛋去换回五颜六色的绣花线和好看的布料。每每看着彩色的丝线在母亲的手里变成了镶在布上的山丹、荷花、树叶、马、牛、羊,还有草地和飞舞的蝴蝶,她都惊叹不已。幼小的白晶莹好奇地问母亲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母亲告诉她是姥姥传给的,这叫王府刺绣,她的前辈,一代又一代的蒙古女人,她们都会。刺绣,从儿时起,就留在了白晶莹心间。

  白晶莹从母亲那里知道了不少关于刺绣和王府的故事,织匠和绣女的传奇。当她第一次听老师讲“丝绸之路”时,她真是振奋极了。中国的丝绸薄如蝉翼,上面刺绣的花鸟鱼虫活灵活现、龙凤神奇俊逸,牡丹富贵雍容,还有数不完的吉祥花纹图案栩栩如生,千峰驼队带着绣有美丽图案的丝绸走过了沙漠瀚海,走到了西域,走到了里海,走到了罗马帝国,与那里的商人交换物品。精美绝伦的中国刺绣让那些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看花了眼。从那时起,白晶莹就常常做着一个梦,梦里有丝绸迢迢的远方,碧幽幽的草地,草地的霞光里,有美丽的蝴蝶,一直在飞……

  白晶莹就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在与刺绣相伴中渐渐成长。差不多8岁的时候,她就跟着母亲画图样,做刺绣,到了10多岁,她已经能熟练掌握龙凤花草这些题材了,待上了中学,绣出非常像样的绣品已不是问题了。那是一个困难的年代,家家都很穷,为了省钱都是自己做衣服,在母亲的影响下,白晶莹缝纫和刺绣技艺在那时就已经很娴熟了。进入大学,图书馆成了白晶莹了解刺绣的一扇窗,从阅读中,她了解到了苏绣、湘绣、蜀绣、粤绣等,对中国刺绣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白晶莹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喜欢自己动手去做,对于皮革、羊毛、呢料、毛毛绒等比较特殊的材料,普通的绣针是不适用的,她就试着用钢丝、铁丝、竹签,甚至是注射用的针头去做绣针。白晶莹的尝试很成功,她做出来的绣针非常顺手,由此解决了在皮革、羊毛、呢料、毛毛绒上普通绣针无法刺绣的困难。她还从农村筛面粉的筛子上受到启发,解决了羊毛、呢料受潮变质发霉后,无法下针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白晶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升,她融会贯通各种刺绣的精髓,并将其运用到自己最熟悉的王府刺绣中来。她自己也没想到,她的这个小儿女的爱好,这个由祖祖辈辈蒙古女人传承下来的技艺,在后来,伴随着时代铿锵前进的步伐和她个人的不断努力,竟然,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

  参加工作以后,偶有闲暇,白晶莹还会拿出绣针,每每看到自己绣出的东西,她的脸上会洋溢出孩童般的笑,她知道,这笑带着儿时的颜色,是从记忆中走来的。刺绣,已根植在她血脉里的,这样的爱好也让她发自内心的欣慰和不舍。后来,在采访的时候,我才知道,在科尔沁,有不少蒙古族女人对刺绣都怀有这样的情感,在她们的心中,刺绣寄托着她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对人生的向往追求,甚至是对生命的起源和民族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主题的理解。如春节和婚嫁用品中的连年有鱼和石榴百子等图饰,当地群众取其谐音,应用于刺绣之上,祈求年年有余,子嗣延绵。人们希望幸福,借同佛手以象征“福”;人们希望摆脱贫穷,加官进爵,常借用美丽的梅花鹿以象征“禄”;人们希望长寿,则借用桃、寿星、仙鹤象征长生不老;贺喜则借以喜鹊;用鸳鸯龙凤表示夫妻恩爱。福禄寿喜构成了一组观念,它可以襄括人们期盼的全部幸福内容。

  常年辗转于基层的工作与生活经历,让白晶莹有机会和时间近距离观察草原、旭日、云霞、星空、河湖山林、花草鸟兽以及风物人情的各种姿态,这是她创作刺绣取之不竭的源泉。大自然和活生生的生活赋予她心灵无限的美好,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是她刺绣作品的题材和底色。白晶莹说,实际上,绣花针就是画家手上的笔,这线就是画家的颜料,而至于画什么,怎么画,那就看画家的心了。

  画家画心,绣娘绣心。刺绣原本是装点生活用品的手工,穿针引线,巧粗密疏,各有相宜。时间之后,它已不止于手工和技艺,它是传统,是文化和精神,而绣品亦如样貌,也是相由心生。在白晶莹心里,刺绣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烙印,女性的智慧,文明的足迹。

  刺绣,古时称之为针绣,蒙语称它为:“哈塔戈玛拉”,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中国的刺绣起源很早,“黼黻絺绣”之文,见于尚书,虞舜之时,已有刺绣。东周已设官专司其职,至汉已有宫廷刺绣。另据一些史料记载,刺绣可能源于人类的纹身或是某种图腾的崇拜,在纺织业兴起之后,人类开始在衣服上绣出形态各异,内涵不一的的花纹,来进行身份的识别与修饰。《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規定“衣画而裳绣。”《后汉书》记载有大秦国“衣文绣”,《新唐书》中也说其教皇的“王冠如鸟翼,缀珠,衣锦绣,前无襟。”可见贵族与教皇穿的都是丝绸、织锦为面料的刺绣服装。17世纪左右,中国刺绣日渐成熟并传入法国等一些国家,成为人类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审美元素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国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走向世界的媒介之一。1924年,南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大墓被发现,这是20世纪前半叶前苏联考古学上的一个重大收获。古墓中出土的凤纹丝绸刺绣和刺绣鞍褥面,曾经风靡一时并轰动世界。其刺绣底料为平纹绢,施针均匀,设色丰富,线条流畅,用锁绣针法绣出花草、凤鸟、雉翟纹,栩栩如生。凤鸟或立于花枝作鸣叫,或回顾状,或飞跃于花草之间,其精美细腻的艺术特点和品位与战国中、晚期出土的刺绣几乎如出一辙,凤纹丝绸刺绣和6号墓所出的战国山字纹铜镜显然是中国产品。由此,足可证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刺绣已经流传到国外并对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西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从汉到唐都是运销丝绸的主要通道,中国刺绣随之源源不断西传。在漫长的1000多年的岁月里,随着驼铃声声,由中国和阿拉伯组成的商队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后分为南北两路,途径波斯(今伊朗),大秦(即罗马帝国)及大宛(及前苏联弗尔干纳)等国,越走越远。商队所到之处,也是中国丝绸和绣品所到之处。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曾用“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的诗句,描述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忙景象。

  汉唐时期,刺绣不但作为商品传到世界,而且还是汉王朝赠与周边少数民族珍贵的礼品。当时丝绸之路上的绣品,以衣饰与佛教用品居多,针法有锁绣、戗针、齐针、切针并流行平金、平银针法,不仅色泽华丽,花纹也活泼秀美。特别是佛像绣品,可以看到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如用粗线条锁绣,讲究多色晕染效果,据传是吸收了印度传入的富有立体感和凹凸性的烘染法。丝绸、蚕丝制造及刺绣技术的传入使西域将丝绸纺织与原来的棉麻、毛纺织品结合起来,这些绣品产地与刺绣、染色、提花等工艺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西域居民的服饰艺术。

  随着中国刺绣的引入和发展,西域诸国也开始将自己的绣品作为贡品朝贡给中原王室。丝绸之路上丝绸刺绣文化的回流,通过绿洲丝绸之路一路回传到中原,影响和丰富着丝绸之路上的绣品产地选材,使得汉唐以后的丝路刺绣呈现出多元荟萃的异域风格。

  进入十三世纪,蒙古帝国开始统治东欧西亚等广阔的地区,中国的丝绸和织匠也随之被引入,中国刺绣融入了这些地区的特征和风格在当地落地生根。在不断进行文化交流融合后,中国刺绣进一步发展并得以闻名世界。

  作为中国刺绣重要组成部分的蒙古刺绣,它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很广,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情趣。根据《黑鞑事略笺证》所记,元朝的蒙古族服饰都有刺绣,蒙古族少女从十来岁就开始学习刺绣。蒙古族是一个善于装饰生活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衣帽、鞋子、绣花毡等生活用品,几乎全部是家庭妇女自己精心设计刺绣出来。姑娘们还会偷偷绣出自己设计的精美的荷包,等待时机,送给心上人。

  蒙古族民间一首《荷包歌》这样唱道:

  八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到一十六岁,

  像是班禅授给僧人的荷包,

  八百两黄金把它买到皇宫吧,

  皇后会挂在脖子上飘摇。

  九岁的姑娘呀,绣呀绣到一十八岁,

  九条金龙呀,转动着眼睛的荷包,

  十条就是九旗的王爷当成项链买去,

  也值得呀,九年后又被招选进去了朝。

  十几岁的姑娘呀绣到二十整。

  ……

  起源于清代的王府刺绣属于科尔沁蒙绣,主要指图什业图王府世袭传承的一种蒙古族传统美术技艺,它是在满蒙联姻基础上产生,有显著的满、蒙、汉、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地域文化特點。图什业图王府在过去是科尔沁蒙绣的祖庭,在图什业图亲王世袭罔替的十五代中,亲王及王府里的生活极为豪奢,王公贵族的服饰绝大多数均装饰有精心的刺绣。王府内不仅有众多的仆役、歌手、驯马手、医生,摔跤手、力士、喇嘛、工匠等,还有为数众多的绣女,为王府里的男男女女制作一年四季的生活用品和各种服饰。

  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均是纯手工制作,绣女们在日积月累的实践过程中从材料选择、图案布局、色彩搭配到刺绣针法,都一丝不苟,精耕细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款型、色泽等创作风格。王府刺绣工艺以师徒相授的形式代代相传,蒙古族将年长、技艺精湛的绣女尊称为“奥伊德勒沁额吉”,大多数绣女均有师承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府刺绣的技艺不断从中外民族刺绣技艺中汲取营养,互相融合、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地丰富了各类绣法。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以蒙古族服饰刺绣品为主要特征,其外观或质朴、清新,或漂亮、华贵,或错落有致;既有山水,又有花鸟,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色彩协调,图案精美,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络,每一件刺绣制品极具品味和匠心。

  王府刺绣工艺基本技法有“绣花”“刻花”“盘花”“贴花”四大类;针法九大类四十余种。包括齐针、散针、稀针接针、打籽、退晕等。王府刺绣程序依次为设计绣稿、勾稿、染线、上棚、配线、刺绣、下棚等若干步骤。刺绣图案内容丰富,较早的以蒙古族传统“赫——乌嘎拉扎”(花纹图案)、花鸟、小羊羔、牛犊、小马驹、羚羊和梅花鹿等传统艺术图案为突出,后因受藏传佛教和汉族、满族文化的影响,刺绣牡丹和莲花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正是这些精湛的绣艺、针法,铸就了独特的科尔沁蒙古族刺绣工艺,发展孕育出一整套成熟的王府刺绣工艺技法。

  图什业图王府服饰的刺绣部位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主要集中在帽子、头饰、衣领、袖目、蒙古袍的边饰及长短坎肩、靴子、鞋、摔跤服、赛马服等服饰之上。另外,王府日常生活中喜用的荷包,褡裢、飘带、枕顶,包括蒙古包的门帘儿、绣花毡及驼鞍,马鞍垫等日常佳物,亦均有精美绣纹样伴随其上。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王爷府”作为封建时代的产物被取缔,王府的绣女才得以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技艺带入民间。旧时王谢堂前燕,由此飞入寻常百姓之家,并很快在科尔沁大地散布开来。传入民间的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依旧是做工细腻、独到,讲究针法及纹路,保留了科尔沁文化的精粹。它的技艺特征、传承谱系、刺绣规制至今没有被破坏,有着世袭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

  2008年,科尔沁右翼中旗在第四批全区民间文化之乡评选中,被自治区文化厅评为“科尔沁服饰之乡”。同年,兴安盟行政公署公布科右中旗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为首批盟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进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府刺绣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的重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把它当作最重要的民族文化传承项目加以保护。

  王府旅游开始了,来参观的人盛况空前,草原的辽阔、湿地的珍禽、奔腾的骏马、烂漫风情的五角枫,美丽的科尔沁以其生动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款款迎接着慕名而来的客人。一拨拨游客向这个坐落于中国北疆的小镇走来,他们赏美景、观民俗,他们在粗犷奔放、生动精湛的蒙古刺绣前流连忘返。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农牧民妇女,当她们听说久负盛名的王府刺绣可以免费参观,也纷纷向新建的王府走来。她们走进科尔沁王府,走进王府的西跨院,展厅里浓郁的科尔沁蒙古刺绣风情,一幅幅熟悉的刺绣图案,一抹抹记忆中的颜色,令她们不舍离去。图什业图亲王的朝服,朝靴,大清公主的盛装,精美的帽子、腰带、荷包等绣品,让她们感到熟悉而亲切,记忆中的一针一线,布帛绸缎,在她们的脑海里渐次清晰起来。

  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刺绣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几乎家家都有人会刺绣,孩子们从童年起就能见到亲人绣的枕头、被套、蒙古袍、荷包,还有马鞍和马鞭上的装饰,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刺绣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有的孩子早早的就跟着大人学会了,没有学会的,她们对刺绣也都不陌生。

  游客对王府刺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王府刺绣无疑已是吸引游客眼球的一大亮点。王府旅游已打开了一个突破口,王府刺绣在展示中受到的好评和欢迎,引起了旗委政府的重视。白云海想,必须增加特色项目把王府旅游做成品牌。一天,他对白晶莹说:“白主席,放在王府里展示的刺绣,您也看到了,那些刺绣游客太喜欢了,您看能不能再抽时间给培训一下,传授一些刺绣技艺给展馆里的人,等游客再来参观王府,能看到里面传授技艺的绣娘,游客也可以进行亲自体验。”白晶莹当即答应了下来,传授刺绣技艺,这太不陌生了,对于白晶莹来讲,这既是家庭的传承,又是一份社会责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王府刺绣,将民族技艺传承下去,这是她愿意做的事。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她在家做起的刺绣技艺义务培训就从未停止过。

  白晶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硬朗,儿子聪明健康,她与丈夫特别相爱,尽管她与丈夫工作都很忙,感情却一直很甜蜜。

  2010年,一场意外让白晶莹猝不及防。

  十月的科尔沁,层林尽染,漫山的五角枫依然一片丹红,晚霞般绚烂着梦幻的科尔沁大地。可就是在这样一个诗意盎然的季节,白晶莹的丈夫却突然因病离世,这个沉重的打击,让她痛不欲生,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戚之中。紧接着,老父亲又不幸去世。两个最亲近的人也突然都走了,白晶莹感觉天一下子塌了下来,心里装满了泪水却不能哭,也找不到倾诉的地方。在家,老母亲和儿子需要她的照顾,在外,她是旗里的宣传部部长,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去做。白晶莹只能把悲痛藏在心里,拼命工作,悉心照顾母亲和儿子,尽量不让自己空下来,她怕一闲下来,悲伤会占据她的内心。

  那是白晶莹生命中最灰暗的一段日子。

  一天,白晶莹回到家已经是深夜,可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她悄悄地走了进去,她看见年迈的母亲正在认认真真地绣着一支荷花,荷花已完成了一大半,绿油油的荷叶在灯光下静静伸展,落在荷尖上的蝴蝶,翩翩于飞。母亲太投入了,以至于她在母亲身后站了好一阵子,母亲一点都没有察觉到。一首熟悉的歌在母亲的房间轻轻飘荡:

  我们是哈萨尔的子孙,

  可汗君主的至爱至亲,

  捍卫国家是光荣职责,

  钢铁般坚强的科尔沁人。

  听到自幼就熟悉的歌,白晶莹柔软的心仿佛一下又回到了过去,很久远的过去。

  母亲睡了后,白晶莹轻轻地拿起母亲还没有绣完的荷花,一针针地绣起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她浑然不知。天亮的时候,一幅荷花绽放的刺绣完成了,端详着这幅由母亲和自己共同完成的作品,她想起了儿时和母亲在一起刺绣的情景,那时,母亲总是让她画,让她试着配线,鼓励她把绣好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她喜欢的物件上,或者放在家里很显眼的地方。想起这些,白晶莹的眼睛湿润了,她有多久没想起这些往事了,纷繁的生活,让好多过往真的快尘封了。白晶莹感觉自己的心突然平靜了很多,像黎明的大地一样,宁静祥和,温润无尘。

  有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能带我们走出迷茫和困顿的往往还是那些久已存在的人和事,而且是在我们毫不在意的时候。就如那夜的荷花绣,就如那晚母亲轻轻地吟唱。

  我第一次见到白晶莹时,她就提到了自己的母亲并将老人的照片发到了我的微信上,她说母亲是影响她一生的人,是她的亲人,也是她的恩人,母亲给她的情谊,细如针,长若线。照片中,老人笑容浅浅,神情慈祥安宁并且高贵,她们母女眉宇间有着一样的温柔、善良和那种闪烁不停的坚韧果敢,还有一种类似于正义,或者说是正直的神态,我说不清但我能深切地感觉到。白晶莹是这位母亲的女儿,她们是科尔沁的女儿,图什业图的女儿。

  母亲用双手为女儿创造过美,在她迷茫困苦的时候,又用双手为她创造了爱与生活下去的启迪。白晶莹的生活渐渐回到了正常的轨道,她每天下班回到家,一有空闲,她就和母亲一起画图,一起做她们喜欢的刺绣,有时候,还会相互比较设计和绣出的东西,每次,她总是败下阵来,看见母亲像一个赢了比赛的孩子一样的笑,她的心就像被清风拂过。

  离别的伤痛渐淡,生命的感动更浓。

  一天,白晶莹去嘎查看望一位生病的老人,回来的路上,老人痛苦的样子一直萦绕在她的心里。她突然想起老父亲的临终前对他说过的话:“女儿,多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儿事,要一起做,都是邻里乡亲的……”她感到自责,怎么能一直沉浸在个人的悲伤里,是应该尽自己所能为百姓们做点什么。白晶莹想起了多年在基层工作亲眼目睹的场面,想到了农牧民无法摆脱贫困的窘迫,他们太想过上好日子了。她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贫困的农牧民,但一时又想不出该从哪里入手,她把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说:“她们得有事做才能改变,你的刺绣这么好,也得传承下去啊!”白晶莹恍然大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贫困户,给钱给物不如教个好技能。她在基层单位工作过多年,她认识不少孤寡和贫困妇女,她还记着她们住在哪儿,她们又叫什么名字。母亲的一句话提醒了她,让她看清了向前的路。

  白晶莹像个孩子一样,深情地拥抱了母亲。

  这一夜,她又做梦了,她又走进那个有草地、有霞光、有骏马、有蓝色蒙古高原的地方,当然,那千万只蝴蝶,依然在长调悠悠的长空下恣意飞舞……

  说干就干,一旦是认准了的事、认为是对的事情,白晶莹不会再犹豫,这是她的性格,从不拖泥带水。

  第二天下班后,白晶莹开始亲自上门去找,一个个的去见,向她们说明来意,一个个的给她们做工作,这些人听说她已经这样走访了好几天了,她还主动担起义务教她们刺绣技术,她们都欣然同意了。白晶莹把她们都请到了家里,开课那天,白晶莹还算宽阔的家,一下子被挤得满满的。这些妇女生活都很困难,有不少人还是寡妇,一个人操持着一家子的生计。她们朴素单纯,甚至于自卑、无助,她们渴望美好生活,渴望人们的尊重。这些农牧民妇女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旗领导,宣传部长会主动找她们,还伸出援手帮助她们。

  看着这些妇女,白晶莹心中隐隐作痛,她知道她们活的不易,她同情她们,她想帮助她们,她珍惜与她们的这份情缘。她说:“你们都来了,我非常欢迎。你们愿意学,我就全力教,直到你们学会了。只是,我工作上也很忙,只能利用每天早晚和周六日的时间来教你们,你们要认真、要勤奋,学会了,以后可以凭这个本事吃饭,凭技术给别人当老师,就是将来老了,手头也有个事做。你们要自强、自立、自爱,没有什么比好好生活下去更重要了……”

  白晶莹知道,扶人要先扶志。她发自肺腑的话令这些农牧民妇女热泪盈眶,她们对生活的渴望被重新唤醒,她们都发誓一定要学好才对得起白晶莹的这份情谊,这份温暖。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在日后,她们当中的不少人都成了金牌绣娘,成了王府刺绣的传承人,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用勤劳改变了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

  温暖是一种力量。

  从那天起,白晶莹变得更加忙碌起来。她每天早上4点起床,5点伺候母亲吃过早饭,6点至7点半开始上课,8点前赶回单位上班。晚上下班后,若没有其它安排她就从18点上课一直到21点。白晶莹在单位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她也会感觉到累,下班了她也想休息,喝茶、听音乐、看看书,但只要一看到那些等着她教授刺绣的妇女,一想到她们的生活境遇,她就又忘记累了。她就这样连轴转着,每天忙忙碌碌,内心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不知不觉培训已进行了二个多月,接受培训的妇女们已基本掌握了刺绣技术,白晶莹开始画些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让她们从简单绣起,鼓励她们,说你们绣的不错,这是你们的作品,绣好了可以用来换钱。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了起来,水平参差不齐的刺绣纷纷交到白晶莹的手里后,大伙儿都眼巴巴望着她,白晶莹知道她们是希望能挣到钱。当时并没有人买,也没有市场,更没有平台,白晶莹就用每月的工资买她们绣完的绣品。妇女们用自己的刺绣挣到了钱,她们更有信心了。但对白晶莹来讲,却成了她巨大的负担,买下她们的刺绣,接下来该怎么办?好在她会缝纫、会码边,自家又有缝纫机,码边机,于是,她买了许多布料,趁闲暇的时候,利用早晚时间拿这些绣品做马夹,一件接一件地做,竟然有足足500件之多。她把它们整齐码放在家里,有人喜欢她就白送,没人喜欢她就放着。她想,反正是个爱好,关键是还帮助了别人,放在家里也不错。

  能够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而能帮助那些需要自己帮助的人,是更快乐的事。白晶莹乐在其中。

  2010年就这样过去了,之后的几年,白晶莹继续用自己的工资买农牧民妇女送来的刺绣。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不少妇女慕名而来,只要她们来,白晶莹就尽心地教,从没有拒绝过一个人。后来,当有人向她提起这事的时,说她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白晶莹谦虚地说,她并没觉得自己做了多大的好事、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令她感到意外和高兴的是,她没想到能用自己的一点刺绣技艺,自己的一个爱好帮助这些人,她更没想到的是这些人会如此热爱刺绣。

  有时候,大爱可以是无言的,却是有形的。那些年,白晶莹的付出不仅让那些妇女们学会一门技术,改善了生活,更让她们从曾经的孤独、困惑、无助的情绪里走了出来,她们变得自信,鲜活起來。

  白晶莹接受了任务,利用早晚和周六日的时间走进王府给工作人员进行刺绣技艺培训。这一次的培训相对轻松,王府的工作人员都比较年轻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她们学的快、领悟能力也强,没用多长时间就都学的有模有样,完全能够胜任在王府展示刺绣技艺的要求了。自此,王府旅游又多了一道充满生活趣味的风景,那就是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游客进行刺绣体验。

  驻足王府大院,望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纷纷被王府刺绣吸引,望着她们纷纷走向绣架前,拿起针,专注地刺绣,白晶莹感到内心温暖无比。那一刻,时间仿佛已停滞,只有一针一线在织布上起落、飞舞。

  科尔沁右翼中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2011年被纳入到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省级联系领导为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由中央宣传部定点帮扶,自治区28个厅局延伸帮扶30个贫困嘎查,26个盟直部门协助帮扶,鄂尔多斯准格尔旗对口援助。科尔沁右翼中旗深度贫困的状况一直备受关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兴安盟政府千方百计运用扶贫机制帮助这里。在国家精准脱贫的精神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政府强化了扶贫开发的支撑体系,加大了对深度贫困区的政策倾斜。

  2016年9月,内蒙古兴安盟将全盟的科学发展观现场会放在了科尔沁右翼中旗。在这次会议上,兴安盟的有关部门领导和负责人参观了王爷府及王府刺绣展厅。旗委书记白云海在这次会议上对王府刺绣的一些情况做了汇报和介绍。他说:“这是我们旗政协主席原来在家里自己设计绣出来的一些刺绣,在这里免费给大家展览,主要是让人们了解咱们科右中旗的刺绣文化,也是让老百姓学,给他们提供一个观赏和学习的平台。接下来,旗委政府准备让白晶莹主席对贫困的农牧民进行培训,让她们通过刺绣改善生活,掌握一项生存技能。”

  万事开头难,这次会议后很久,刺绣培训班却迟迟未动。那是因为白云海书记,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不仅想通过对农牧民的培训,让她们掌握一项生存技能,还想将它立为一个稳定的精准扶贫项目,让农牧民通过刺绣获得收入,最终形成产业带领农牧民脱贫。

  这么大的一个项目落地前,是需要进行认真全面的调研,它的更大市场在哪里?能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有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一系列的问题都要搞清楚,弄明白,最后才能决定是否能够实施。如果只是单纯地作为一种针对农牧民妇女提高素质增加技能的培训而不能产生效益,那样不仅会危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减低政府的公信力,到头来培训也只会成为被老百姓唾弃的面子工程。

  白云海就此事与旗政协主席白晶莹以及旗委政府的其他领导交换了意见。白晶莹谈了自己的体会,她一直以来的培训,靠的是自己每月的工资。精准扶贫不能靠输血,而是要通过培养内生力让农牧民自身有了造血功能。白晶莹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真正的扶贫,一定是内外共生才能彻底脱贫,这外可以靠党和国家,靠政策扶持,而内在作用的发挥,只能靠农牧民自己。

  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工作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全面展开了。

  白晶莹带着调研人员走进工厂,她先是参观了骏马纺织厂和其他的相关企业,她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刺绣运用到服装、鞋、帽、床上用品上之后,所占比重不大,却极受消费者喜欢,大大提升了产品的价值空间,所以一些企业愿意做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而一些小的礼品加工厂,又喜欢将一些刺绣元素加到挂件,比如钥匙包、荷包、手机袋上,因此,他们喜欢在这些轻巧的物件上做文章。白晶莹又走进农村牧区,对刺绣产业是否有群众基础,是否适合这个地方展开调研,她让农牧民谈她们对刺绣的认识,她看了她们做出来的刺绣品,有的刺绣不但做的非常精美,而且保留了王府刺绣的传统针法、图样等。农牧民对刺绣的感情,她们对刺绣的理解,这些都大大超乎了白晶莹的意料。望着眼前秀美却贫穷的家乡山水,看着农牧民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她突然有了一直抱着金饭碗却吃不饱饭的感觉,她要马上回去汇报,要发展王府刺绣产业,让王府刺绣助力农牧民脱贫,走进千家万户的蓝图已经在白晶莹心中升起。

  白云海书記也在当地和国内的多个地方展开了调研,得出的结论王府刺绣是一个可以在家里兼顾的产业,也是一个有未来的产业。因为它不占据主导时间,农牧民可以打工,可以做家务,它是茶余饭后可以做的事。它的基础是第一产业,技术是原始的,同时,手工业又与现代加工业结合,成了很好的第二产业,待它进入旅游形成品牌,又成了旅游文化的第三产业。总之,它是一个把传统与现代生活结合的新的扶贫产业。就单纯地从旅游业角度来看,受旅游的辐射带动,刺绣产业受益,刺绣产业发展又反过来助推旅游,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因为刺绣产业很多人会慕名而来,参观王府后刺绣产品又会被青睐它的游客带走。

  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主管文化的白玉刚部长,则用另一开阔的视角展开了调研,他非常认可王府刺绣这个产业,认定发展刺绣是文化和产业的很好结合,原来的亲王府在这里,王公家里的技艺现在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本身就是一个能吸引人的热点。它过去很传统现在未来可以很时尚,对于长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空间。他说:“人们说,将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其实,民族的记忆也是一种资源。它很神奇,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因为熟视无睹人们很难发现。”

  经过种种调研和论证,王府刺绣终于在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以及兴安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被列为大众创业行动,与脱贫攻坚、农牧民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第11个精准扶贫项目。旗委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布置了任务,白云海又把白晶莹找来,白云海激动又亲切地说:“我的大姐,这回您就可以放开手脚培训了。”白晶莹也非常激动,她点头,连连说着:“好,好,好呀!”白云海见白晶莹面色憔悴,他心里不禁一阵难过,义务培训又会占去白晶莹不少个人的时间,他实在是很不忍心。“大姐,您就先从代钦塔拉开始培训吧!以后再去远的苏木镇,嘎查,每期培训的人也不用太多,有40个人就行。”白晶莹一怔,40个人?如果来的人多该怎么办?那又如何限制?但她很快就明白了白云海书记的良苦用心,这是不想给她增加太重的负担。

  走出白云海书记的办公室,白晶莹给王府所在地的代钦塔拉镇党委和嘎查书记打电话征求他们的意见,最后,大家商议决定培训工作由镇党委和嘎查的书记来负责发布通知,所有想学刺绣的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不限名额。白晶莹在电话里表示,她会利用每天早晚和周六日时间给大家义务培训。

  就要对全旗12个苏木镇,173个嘎查村的培训就要开始了。这一天,白晶莹将兄弟姐妹召集在一起开了个家庭会议。她说:“你们都要跟着付出代价了,要把这个项目做成产业必须加快培训进度,我可能没有时间照顾妈妈您,还有儿子……”令白晶莹感动的是,全家人都理解支持她,他们让她安排好培训,家里的事不会让她分心。他们深知她肩上责任的重大,生怕拖了她的后腿。

  二、晶莹的心

  年关将至,正是旗政协年底最忙的时候,白晶莹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已经很晚了,为了培训班的事,她还得再忙上一阵子。这次培训不同于以往,针对的对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培训得目的不仅要让她们掌握刺绣的基本常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要促进她们整体素质的提升,培养她们成为懂技术、能示范的刺绣能手,为下一步企业的发展和技术提供人才储备。农牧民的技术水平和资质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大家都能学会刺绣,白晶莹预设了不同的培训方式和方案,详细制定出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在知识普及方面,她着重安排了有关刺绣产业发展趋势的内容,要让农牧民妇女了解刺绣市场上主要刺绣产品及其消费趋势,刺绣生产和消费特点,刺绣产品的消费方式及主要种类等。在技术培训方面,安排了包括刺绣工艺、刺绣材料、刺绣工序,刺绣针法等教学内容,白晶莹定下了目标,每一期培训班结束,所有的学员必须掌握平绣、条纹、点绣、编结绣、挑秀、补绣、辅助绣等基本的技术方法。如果有个别人不能很快掌握,那她就一遍遍地教,直到培训班的所有学员合格结业。她知道初学者一般不会在单布上刺绣,因此,她又备了一些初学者刺绣用的纳好的布贴。在培训这个环节,白晶莹要求自己做到的是“不落一人。”

  帮助农牧民脱贫,进行精准脱贫,是这次培训启动的根本目的,也是这次培训的初心和使命。白晶莹要进行的培训是订单培训,因此,她必须提前设计好准备销售的订单产品,拖鞋、背包、枕套、围裙,手机套等,每个设计都必须认真,她准备用这些图案简单的产品锻炼农牧民,待她们技术成熟一些,待市场逐渐打开后,再循序渐进推出一些图案复杂,设计更精致些,技术含量也高一些的刺绣图样和产品。

  一切都准备好了,夜已经深了,可白晶莹一点睡意也没有。昏黄的灯光下,她的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科尔沁草原每年冬天的气温都零下30- 40摄氏度,这么冷的天,她们能坚持下来吗?下班前,镇里报给了她学习班的报名人数是152人,报了名的农牧民妇女会不会有所改变?

  白晶莹躺了一会儿,天就快亮了,她起身穿上羽绒大衣走出了家门。室外,风停了,雪依然在下,整个世界纤尘不染,晶莹洁白,白晶莹掬起双手,几瓣雪花落下,她温柔地收回掌心的雪,寂静中,仿佛能听到雪花在掌心化开的声音,她的眼里泛起了泪花,也是晶莹一片。想到报名的农牧民妇女可能已经在等她了,白晶莹迅速走进了科尔沁雪花飘落的黎明中。

  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一个旗委政府选定的日子,科尔沁右翼中旗第一期王府刺绣培训班在旗所在地的巴音呼硕镇举办。

  白晶莹一走进巴音呼硕镇会议室,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感动了,会议室正前方的讲台上悬挂着“科右中旗第一期扶贫刺绣培训班”的横幅,下面红色背景墙的正中是金色的镰刀斧头,两边各簇拥着五面鲜艳的红旗。而自愿报名的152名农牧民妇女已经全部到齐,她们都穿戴的很厚,一副做好了在寒冷中听课,打持久战的准备。旗民政局、扶贫办、妇联、驻村第一书记也都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见白晶莹一进来,会议室里顷刻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位领导干部宣布了旗委政府的决定,几个部门将全力协助白晶莹主席对全旗的农牧民进行培训,落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他们代表旗里与农牧民直接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地解决。

  白晶莹含著泪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占据了她的心。她把准备好的刺绣材料发到农牧民妇女的手上,就讲了起来。她先讲了国家的政策,精准扶贫的意义,接着是刺绣概述、源流、流派,历史上的刺绣,民间的刺绣,然后给她们介绍了刺绣材料,再讲授绣花针的拿握姿势,剪刀的巧用,花撑子的使用和调节松紧的方法,以及一幅刺绣作品花样的设计,布料的选取,绣品的打样、线色的搭配等。不知不觉一上午时间就过去了,白晶莹一直在讲,已经12点多了,可仍然没有一个人走。农牧民妇女听得很认真,她们怯生生地拿起绣花针、线、剪刀、布料、花撑子,从她们的神情里,白晶莹看得出,那一刻,她们仿佛置身在了另一种人生里,很陌生,很新奇,却是很亲切。白晶莹能感觉到她们对刺绣的喜欢,可她也发现好多年轻人连针线都不会拿,她问:“你们当中以前就会刺绣的请举手。”只有10多个妇女举手。她暗下决定,要从这一期学习班开始将这一切彻底改变。

  这一课讲完了,白晶莹准备离开。这时,几个农牧民妇女有些胆怯地走近了她,其中一个问:“白老师,我们的下次课,什么时候?”紧接着,不少人都跟着围了过来,她们一起叫着“老师”。白晶莹忍不住又流下了眼泪,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被这么多人一起叫“白老师”,她觉得非常亲切,更是感动。一直以来,人们都称呼她是白乡长、白书记、白旗长、白部长、白主席,白老师这个称呼,她真的是第一次听见,从这一刻起她变成了被人尊敬的老师了。她喜欢这个称呼。她从农牧民的神情举止中,看到了她们的质朴,她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她们对她的信任。白晶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肩上的沉重化作了不朽的动力和承担。

  了解了农牧民的基本情况后,在接下来的培训中,白晶莹从基础教起,由浅入深,教她们握针、下针、行针、打结、分线等基本技法的要诀和运用。如别梗法:常用于表现叶茎及花瓣中的线条,按纹样顺势制作,上针、下针都在墨线上,要求针距一致(转弯处针距稍短),连成条纹,不露针迹。单别梗:约3毫米长为一针,第二针跨出二分之一。她讲双别梗、包针法、乱针法(插针、镶针)、打籽法等的操作,讲它们如何能够针针镶嵌,参差排列,套色自然,如何细致地表现较大块面的花草的生动姿态。她教她们直绣、盘针、套针、抢针、平针、散错针、编绣、施针、辅助针、变体绣、齐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打籽、结子、网绣、套、挑花、纳锦、穿珠针等针法的运用,她让学员们边听边操作,鼓励她们把绣的东西给别人看,在相互学习和交流借鉴中提高。

  第一期学习班圆满结束了,白晶莹给培训班的学员都下了订单。当农牧民们听说这些订单只要绣出来就能够赚钱,刺绣用的针线、布料、图样,甚至于线色的搭配统统都是由白老师提供和帮助,她们都抹起了眼泪,她们感动了,她们想一直跟白老师学下去,好好刺绣。

  人心,将心比心,换真心。

  温暖是蒙古绣娘内心的颜色,也是一件件刺绣品的底色。

  结束了第一期学习班,白晶莹又主动给巴彦塔拉苏木打电话组织起第二期刺绣培训班。第二期刺绣培训班来了200多人,以后,每期培训班的人数越来越多,最多的一次达到了700多人。白晶莹还是利用每天早晚的时间和周六日进行培训,她不再是一个人行动,讲课的队伍里多了几位基层的党员干部。每天早上5点半,她们一起去附近培训的地方,组织农牧民妇女给她们讲课。晚上依旧是从18点半到21点,和早上相比,时间相对宽裕,她们会去远一点儿的地方讲课。周六日时间集中一些,她们就去再远一点的地方。白晶莹给她们讲刺绣,也讲文化,讲审美,讲她们的生活和刺绣的关系,偶尔,也听农牧民讲讲她们的事。培训的同时,白晶莹也在不断设计刺绣图样,改进和丰富着设计的内容,以期为王府刺绣融入更多的现代理念,纠正王府刺绣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那些用偏或用错的民族元素和文化符号,为王府刺绣的民族性、现代性做着自己的努力,示范着身为人师的职责。

  培训班滚动起来了,订单一批批下,产品也在一批批出,问题也紧接着就来了,那就是还没有销售产品的销售人员。白晶莹日夜奔忙,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哪里还有时间去跑销售。但王府刺绣必须迅速组建营销团队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样才能确保不断扩大的培训有持续的订单。

  从孕育王府刺绣成为精准扶贫项目的那一天起,打造具有内生动力、市场活力、长效机制的产业项目就成了决定这个项目建立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它是新生事物,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白晶莹勇敢地迎接了挑战,从培训到形成产业,在没有国家评估审定的情况下,她没让国家和政府投入一分钱,国家和政府的资金不能作为这个项目的试验经费。她选择了风险首先由自己来承担。她想通过努力来实现这一能使农牧民摆脱贫困的构想。

  人们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白晶莹艰难行进,为的是骨子里流淌着的那份对农牧民的深厚情感,还有就是对刺绣的热爱,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党的扶贫战略决策的信心。从第一期培训班开始,她就坚持服务农牧民并进行订单培训,自己不仅不拿报酬,还垫钱买来了学习刺绣用的针线和布料等提供给农牧民。现在,建立营销团队已是势在必行,可依然没有一分钱,人员该从哪里来呢?

  白晶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这时,她想到了就业办。通过就业办,她了解到有为数不少的科尔沁籍的蒙古族大学生,毕业了没有找到工作,他们有的是因为语言的不通,有的是因为专业不对口等诸多原因,当然,还有就是当下就业难的这个社会大背景。他们毕业后或考不上公务员,或进不了事业单位和公司,这些大学生有的已经在外打工好几年,找不到份像样的工作好好地实现梦想与抱负。白晶莹要寻找这些大学生,让他们回乡创业,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他们年轻,好好引导他们,他们会是王府刺绣的未来。可是,她也测算过,王府刺绣要见效益,最短也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一段时期内,是发不了工资的,大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会同意吗?

  白晶莹决定试一试,她心想是梧桐树就能招来金凤凰。

  旗委政府组织劳动人事部门专门为此举办了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消息迅速传开后,有180多名大学生前来应聘。招聘会由白晶莹亲自主持,她用一上午讲了刺绣产业的前景和创业阶段的困难,最后,她问大学生:“情况我都介绍了,你们有没有兴趣?如果感兴趣,我就给你们出几道题,你们答完后,合格的人就进入面试。我出的题是:民族文化变成产业和产品,在一年没有工资的前提下,你们有没有决心,愿不愿意留下来?如果王府刺绣成了产业,让你们来营销和管理,你们有没有信心胜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你们能不能为我们的农牧民服务,带着他们脱贫致富?”听完白晶莹的话,全场静默了。很快,大部分大学生都走了,最后,剩下的16名大学生报了名,第二天来面试的却是12人,又相继找理由离去10人,最后,只剩下了两名大学生。

  现实往往是坚硬的,她和大学生们都在面对。

  白晶莹对大学生们的离去能够理解。她欣赏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年富力强,她想帮他们成就一番事业。她珍视王府刺绣来之不易的今天,她希望他们愿意留下来。尽管只留下了两名大学生面试,她还是提出了标准和要求,把将会遇到的困难都交代在前。这是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负责任的做法。

  她说:“这是一个新生产业,还存在着风险,因此在验收前不能让国家投入,这也是一个值得干的事业,需要不断去学习、思考、创造。在遇到困难或者是和书本上学的不一样的时候,需要你们有能力、有信心和毅力去解决并向前推进。你们都是独生子女,你们能不能克服困难去艰苦创业?我的速度会很快,高速度、高质量要求你们的时候,你们能不能适应并跟得上我的脚步?我们要接触的多是贫困的农牧民,你们能不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去服务的时候,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可能和我们不一致,你们又能不能包容我们的农牧民?能不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或朋友一样,为他们着想,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事?要是你们都有了准备就报名上班。”

  两名大学生没有犹豫,她们当场表示:“我们也是农牧民的孩子,谢谢您对农牧民这么好。我们有信心,我们也不会在中途溜走,我们看着您有就信任感。”一句话说的白晶莹心里暖暖的,这份信任给了她安慰,也给了她信心。两名大学生的年龄与自己儿子一样大,她要把她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带领她们和王府刺绣一起向前,尽自己所能给这两个孩子和王府刺绣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下班回家的路上,白晶莹想,只有这两名大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她是这个精准扶贫项目的带头人,她要选好人,还要用对人,这是一件事关王府刺绣发展,尤其是精准脱贫事业的大事。哪里有合适的人选呢?科尔沁右翼中旗,这个只有26万人口的贫困旗,人们只要有点出息都出去打工找出路了,农村牧区人口流失严重,留守儿童、老人,鳏寡孤独,一派萧条的景象。事业的发展是需要人的,可人去哪儿找呀?更何况要找的还是大学生,招聘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望着遥远的群山,白晶莹心情沉重而焦急。凡事预则立,或许,从那一刻起,关于大学生团队的建设,在白晶莹的心里已经开始构建,一批富有激情、梦想和青春的孩子已经在她内心活跃跳动。后来,在采访的时候,我接触到了那个年轻的团队,整个王府刺绣车间,到处是他们的身影,很忙碌、很鲜活,他们上楼梯时都是跳跃着往前走的,他们回头看你,眼睛像月亮,笑脸像太阳,他们的出现使得整个车间充满了朝气。

  年底了,又到了领导干部慰问的时候了。慰问那天,天气依旧奇冷,辽远的科尔沁,祖国北疆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它的冬天永远是入骨的寒。白晶莹迎着风雪走进了一个偏远的嘎查,她先走访了旗劳模,接着又慰问了贫困户和村里的老党员。最后,她走进的一户是自治区劳动模范的家,老两口住在平房里,生活设施异常俭朴,劳模老杨的神情里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一种气质,温和善意,质朴平静,让人看着舒坦温暖。白晶莹问老俩口:“你们的孩子呢?快过年了,他们不回来陪你们过年吗?”老劳模说:“我那两个儿子,学校毕业了,都没找到工作,现在还在外打工没有回来。”白晶莹的心不禁一沉,她问:“毕业几年了?都多大了?有对象了吗?”老劳模说:“大的已经32了,都没有对象。”“那可咋整,得赶紧呢,在咱们旗里32岁找不到对象,那可就是大龄青年了。”白晶莹真诚地说道。白晶莹想,既然我来慰问的,就得解决问题,她想到了王府刺绣正需要人。她问劳模,两个孩子哪个更孝顺听话,有责任心,肯担当?老两口都说是大儿子。白晶莹回头对工会的干部说:“那就过完年,初八一上班,你第一时间把他家的大儿子领到我办公室,跟我见个面。”

  2017年正月初八一上班,白晶莹见到了老劳模的大儿子杨福林。白晶莹问他这些年在外打工的感觉。杨福林说:“不行,年年打工挣不了多少钱,有的时候打完工钱也要不上来。”白晶莹说:“你父亲是自治区级劳模,你想不想像你父亲一样,兢兢业业的做点事?”杨福林说:“咋就不想呢?”白晶莹说:“那好,我問你三个问题,你要认真回答。一是我带着你让你领头去创业,创业就意味着奉献,这样的话,你可能是一年不发工资,你能不能挺住?”杨福林说:“能。”白晶莹又问:“二是我对你要求高、管的严,可能会经常批评教育你,当然也会教你好多东西,你能不能像你自治区级劳模父亲那样奉献付出?能做的到吗?”杨福林答:“能。”白晶莹再问:“第三,我对你会比别人要求高,你会很忙,你现在没有对象,你答应了我,可能忙的连谈恋爱的时间也没有,你能不能做的到?”杨福林还是斩钉截铁地回答:“能。”白晶莹也果断地对他说:“那好,那你就把王府刺绣的销售和管理承担起来,你年龄大,就由你领着大学生们去干。”

  就这样,白晶莹为王府刺绣选出了大学生团队的负责人,但冷嘲热讽也随之而来。有人说,白晶莹已经在打造自己家的产业,杨福林肯定是她姑姑家的或舅舅的儿子,否则做出的这个举动就太让人难以理解了。甚至有人直接对杨福林说:“这产业让你负责,谁能相信你们不是亲戚?”杨福林百口难辩,最后只好一笑置之。白晶莹对他说:“没什么,事实永远是事实,谁也改变不了。你去把服务农牧民的事做好,其他的不用理会。”

  杨福林带领着两个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3个人每天要完成的几乎是15到20个人的工作量,杨福林一个人承担了统筹订单、购买布料、安排生产,上门为农牧民服务,对外批发零售等几项工作,腾出了两个大学生,让他们带着农牧民的刺绣去早市、夜市和王府展厅外摆摊,一为销售,二是为看市场、做宣传。

  令这三个大学生欣喜的是,这个小小的地摊竟引起了当地人们的关注。大学生永辉跟我说,一开始摆摊时候,还真有些不好意思,后来,随着过来询问和买的人越来越多,她就什么都忘了,就只顾拼命地卖东西,给他们介绍王府刺绣,每天都有不少人过来问、过来买,甭提多充实了。永辉说她永远忘不了大家一起创业的那段日子,他们几个人一起在王府展厅布展、摆放和出售产品时,《代钦塔拉草原》这首歌总在不停的响起,直到今天,这首歌一直流淌在她心里:

  你到没到过代钦塔拉草原?

  来这里游览富饶的牧场。

  罕山脚下水草丰美,

  杭嘎里湖畔山丹花开。

  茫茫草原跑骏马,

  滚滚绿海走牛羊,

  春天的草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走进了它的怀抱,

  你就会爱上绿色,

  就会把眷恋系在背上、系在马背上

  ……

  永辉说,每当听到这旋律,她会哭,然后会笑。是啊,人生最难忘的应该是这样的时光,为梦想奋斗的日子一定是最壮美的,永辉和她的《代钦塔拉草原》,静静地流淌在他们成长的岁月中,并且有了名字,是追求,是青春。大学生们和王府刺绣风雨同舟,携手共进,践行着当代年轻人的使命和价值。

  在白晶莹多方努力,越来越多的当地百姓对刺绣有了新的认识,刺绣制品的市场也在逐渐地打开,有的旅游景点开始亲自上门订货,两个大学生在早市和夜市加上图什业图亲王府的销售,每月的营业额有上万元之多。白晶莹用这些钱买回布料和针线,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农牧民。

  2019年4月,我在科尔沁右翼中旗采访了这两名大学生,问他们当时没有工资为什么还会来这里工作?他们这样回答:“我们的家都在科右中旗,决定进入王府刺绣,我们提前已经有了思想准备。尽管暂时挣不到一分钱,但有白姨(白晶莹)不计代价报酬地带着我们,我们就感觉到踏实,也有了在这里干下去的劲头。再者,我们回到了家乡,回到父母的身边,成与不成只是一年的时间,就算什么也没有,可还学到了经验,就当赌一把,给自己一个拼搏的机会。路总要一步步走,才知道有没有可能,有没有未来。如果连试一试都不敢,那还是什么年轻人呢?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对的。不仅王府刺绣取得了成绩,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无价的经验。”两个年轻人不停地跟我说他们来到王府刺绣后的种种经历,眉眼里溢满了清风一样的笑。他们感情饱满,充满活力,他们热爱自己事业,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热爱他们的“白姨”,几年的锤炼,他们青春的神情里多了份从容和坚毅,很感染人。看着他们那么自信乐观,那么青春无悔,我真替他们高兴。跟对了人,做对了事,还做出不小的成绩,这确实是令人愉悦的事。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为王府刺绣销售和管理的骨干,活跃在农牧民中间,活跃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脱贫攻坚的舞台上。

  2016年就这样过去了,农牧民的订单收入一分不少,都欢欢喜喜回家过年了。而白晶莹和她的大学生团队一分工资和补贴都没有,但他们的心中同样充满了喜悦。

  新年伊始国家又加大了脱贫攻坚的力度,这让白晶莹看到了贫困户如期脱贫的美好未来。

  2017年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的叮嘱,打好脱贫攻坚战。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因户因人精准施策,通过扶持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政策兜底等措施,确保20万贫困人口脱贫、14个区贫旗县、3个国贫旗县摘帽。

  2017年3月18日在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说,“十三五”时期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新的一年,中国聚力脱贫攻坚,这给王府刺绣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发展需要机遇,而机遇一旦到来的时候,它必然最先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或事。

  2017年3月,兴安盟盟委书记再次来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进行调研,在调研的过程当中,他亲眼目睹一批刺绣产品发出去,另一批刺绣产品的订单又定下来的全部过程,他心中充满了感慨。几个月没来,这个国家级的贫困旗通过多个举措使民族文化的记忆复苏,在这里,刺绣正在被重新认识并赋予新的内涵,刺绣已从产品变成商品,并且融入了百姓的生活。这次,他正赶上一个嘎查在搞刺绣培训,过去麻将桌上的乌烟瘴气不见了,农牧民把玩麻将的时间用在了刺绣上,闲置的麻将牌不用了,农牧民还把它做成了刺绣用的顶针,他亲自看了农牧民用麻将牌制做顶针的过程,前后还不到三十分钟的时间,一张麻将牌就做成了一只刺绣用的顶针,真是化腐朽为神奇。让他惊叹和震撼的不仅仅是这制作的速度,更是人们群众的智慧,还有她们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改变。他对王府刺绣大加赞赏,充分肯定了这个扶贫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典型和示范作用。盟委书记的肯定,毫无疑问给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领导干部,特别是旗委书记白云海和王府刺绣的带头人白晶莹吃了颗定心丸。

  2017年的4月16日,内蒙古自治区书记李纪恒也来到特困旗县——科尔沁右翼中旗调研。李纪恒书记对刺绣培训服务扶贫攻坚、培育老百姓造血功能的发展需求,以及同时开展的素质提升工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王府刺绣寄托了很厚的期待。他兴奋地赞叹道:“你们让我看到了农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对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是啊,當传统可以创造经济价值的时候,它的走向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而当一件事物被人民大众实实在在的接受认可,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的时候,它也必然会走得更远。

  王府刺绣产业扶贫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老百姓对刺绣的热情更加积极了,更多的贫困农牧民纷纷而来。看着农牧民刺绣的热情如此之高,白晶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与此同时,更大的困难也摆在了她的面前。王府刺绣继续靠拖鞋、背包、手机套、枕套等小订单已难满足日益扩大的培训需求,这些单一的产品不仅市场有限,利润也小,庞大的刺绣群体需要更大的订单,脱颖而出的农牧民绣工也需要在技术含量更高的订单操作中锻炼和提升。如果没有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订单支撑,培训工作和刺绣产业发展将陷入停顿,也就等于宣告了王府刺绣这个精准扶贫项目的流产。如果走到那一步,那对于王府刺绣助力扶贫攻坚事业,对于广大贫困农牧民,都是不可想象的后果。王府刺绣产业一定得进行下去,脱贫攻坚的使命不能放下,白晶莹暗下决心并不停地在寻找着出路,她是用心、行动和生命践行着“我心无我,不负人民”的理想信念。

  在刚过去的兴安盟扶贫攻坚会上,王府刺绣被列为精准扶贫的龙头项目,新的荣誉和被寄予的厚望,也要求王府刺绣要经受得住眼前严峻的考验。白晶莹已有好些日子吃不好,也睡不好了。这一天,她在整理文件时,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精辟论断映入了眼帘:“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她品味着总书记的话,想着王府刺绣,想着科尔沁右翼中旗,想到了旗里的企业和她所在的政协。白晶莹豁然开朗,思路一下子清晰起来,为什么我的思路还在受惯性思维的局限?为什么我没有考虑当地的企业是能够助力王府刺绣的资源?为什么没有充分发挥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的优势,推进王府刺绣的事业?

  事不宜迟,想好了就去做。

  白晶莹给企业家们拨通了电话。

  不久,一个关于王府刺绣与当地企业合作发展的座谈会在旗政协召开。白晶莹满怀真情地向企业家们介绍了王府刺绣产业,企业家们对这个产业有了更多的了解。她又拿出了农牧民的刺绣,企业家们看过后踊跃发言,他们纷纷表示要支持这项事业。但白晶莹却谢绝了大家的好意,她说:“之所以召开这个座谈会,是想让王府刺绣与各个企业共同发展,开创新的局面。”见企业家们没太听懂,她又解释起来:“大家都是企业家,你们的产品通常是通过新闻载体做广告打品牌,花费的精力和财力都不少,能不能以民族文化作为载体结合自己的品牌开拓市场?比如说平安保险,你去推销,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推销人员都很烦。如果你送他一个刺绣制品,比如一件绣着平安瓶的刺绣,这不仅让潜在的客户觉得生产生活,连家庭的幸福都有了保险,而且,象征着平安的平安瓶放在家里,定会让人感觉到舒坦,我们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家,每个人都是都希望家人平安顺遂的……”白晶莹刚一说完,平安保险公司首先表态:“要有这个平安瓶,我们就定一万幅。”整个会场沸腾了,企业家们都在思考着如何与王府刺绣合作,来扩大企业的影响,也为王府刺绣,为贫困户做点事情。就这样,王府刺绣影响和带动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企业,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走上了共同创新发展的道路。

  座谈会结束了,它激起的涟漪仍在扩大,王府刺绣解决了急需的订单,使培训进入了良性循环。白晶莹又设计出新的产品,庄重的桌旗、酒店的挂毯、靓丽时尚的蒙古袍、华丽的蒙古靴,具有保健功能的民族工艺枕头等,产品多元化了,技术也升级到新的阶段。社会各界对这个产业关注度越来越高,引起关注就会带来商机。简朴又不失清秀高雅的刺绣产品被不少人看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王府刺绣,他们买走产品作为礼品送人或留为己用,许多机关单位的庆典活动,也把王府刺绣作为纪念品。在自治区、兴安盟的文化旅游的推广中,一些企业也来合作。150元一幅的平安瓶刺绣制品面世后极大地提升了保险公司的业务量,随后,各旅游景点也100幅或200幅地购买,500元一件的刺绣蒙古袍也有了订单,王府刺绣的产品成了各旅游景点销售的主打品牌。

  顺利的日子并没过多久,白晶莹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农牧民虽然对刺绣的热情很高,但她们基本都是初学刺绣,之前规范的培训没经历过几次,大多数人技术水平还不行,她们只是兴趣被提起来了,可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基于这样的原因,开始下订单生产的产品图案都很简单,绣起来难度并不大,如枕头、围裙、小挂件等,合格的绣品有不少,可做废的布料和刺绣品也不少,为鼓励大家能坚持把刺绣继续做下去,白晶莹把这些不合格产品全部收了回来。

  时间已到了2017年6月,培训班的人数已接近4000人,不合格的刺绣越积累越多,已积累了30多麻袋。该怎么办?如果没有人买产品,农牧民就不会再绣,她们的积极性会严重受挫。但是让她们继续绣下去,资金的周转又出现了困难。

  白晶莹不得不一再面对接踵而至的难题,一轮轮的考验,迫使白晶莹不断陷入沉重的思考中。

  “办法一定会有的,事在人为嘛!”这是白晶莹经常对自己和对大学生们说的一句话。一想到那些农牧民,一想到她们将来能过上好日子,她只能把沉重化作力量,化作一种坚持。

  经过反复思考,白晶莹再次把科尔沁右翼中旗的14位企业家请到办公室。她开门见山地说:“我又遇到困难了,这些年没有给你们添过麻烦,现在遇到困难了,希望你们都能献献爱心,出钱买走我们的不合格产品,买了先放在你们的仓库,一年以后,我再拿钱买回来,我说到做到。你们能多拿的就多拿,能少拿的就少拿,10万不嫌多,1万不嫌少。给我个面子,培训得继续下去,我们实在没钱了。”一个旗政协主席这样哀求,在场的企业家都被深深感动了,他们纷纷解囊,有的拿3万,有的拿5万,最多的拿出10万,最后共筹集到了67万元。白晶莹望着大家慷慨解囊,她深情致谢,把王府刺绣做好做强,让农牧民脱贫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白晶莹没有让企业家直接把钱拿过来。之于爱心,之于奉献,白晶莹要给他们一个庄严的仪式。

  很快,在旗政协礼堂召开了300多人参加的购销会,白晶莹让人提前把不合格的产品放在大箱子里,以箱子为单位明码标价,与14位企业家现场公开交易。这些企业家在购销会上把钱拿出来,把不合格产品带走了。看着67万现金,农牧民又惊又喜,她們没想到不合格的产品还能卖出去,还值这么多钱!她们哪里知道,为了这笔周转资金,白晶莹经历了多少个难眠的夜,她是个爱面子的人,但她还是向企业家们开口化缘了。

  白玉刚部长得知了这300人的购销会的事情后,很是感动,他考虑给王府刺绣提供些资金帮助,没有想到却被白晶莹一口谢绝了。白晶莹说:“白部长,您现在不能考虑,为什么不能考虑呢?因为这个产业还在试验阶段,是否能够成了还是个未知数,要是成功的话还好,如果不成功那就浪费了国家的资金,而且还是部长给安排的资金,没有效果,没有效益该怎么办?所以,我们现在不能接受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援助,等啥时候成功了,关键时刻需要钱了,我会给白部长汇报,请求支持。现在真的不能要,谢谢部长的好意!”

  望着这位倔强的宁肯艰难也要坚持原则的旗政协主席,白玉刚部长不禁在心里为她点赞,有这样的基层党员干部带头,脱贫大业必成。和白玉刚部长同行的领导风趣地说:“科右中旗的干部给钱都不要,真是不简单!”之后,中宣部以及其他的帮扶单位也曾要给刺绣产业帮困资金,都被白晶莹拒绝了。她还是说:“凭着艰苦奋斗创业,我们努力闯出一条路来,这份事业没取得成功之前,不能要国家和政府的钱。”

  300人的购销会,极大震撼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农牧民,越来越多的人争相进入刺绣中来。白晶莹不敢懈怠,她用67万元进行滚动,又买回一些布料和丝线,设计出不同图纹样式的箱包、挂毯等10多种新产品,让重点绣工进入了新产品的生产之中。

  2017年6月22日,白云海书记给习总书记汇报了王府产业,他一回到兴安盟就给白晶莹打电话,让她找房子建立扶贫刺绣车间。

  自从白云海书记让白晶莹建立扶贫刺绣车间以来,她就开始了四处寻找,但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要找到那么大的厂房是有难度的。后来,有人告诉她,有个老板有座三层的房子,那房子里养了很多鸡。

  闻听有厂房的消息,白晶莹立刻去看。确实是有座三层的房子,在二楼和三楼是这家厂房主人开办的养鸡场。白晶莹一看,房子的面积和位置正适合建立扶贫车间,她马上给白云海书记打了电话,白云海也很快赶了过来。白云海看过后,他幽默地对养鸡的老板说:“你是怎么想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养鸡了?鸡是外面养的,怎么能养在房子里?转产吧,你把这房子腾出来,弄个刺绣车间出来,怎么样?”

  房子主人是个通情达理的人,爽快地答应了。

  房子腾出来了,白晶莹开始深入地思索和规划,建立扶贫刺绣车间,一定不能走一般企业的老路,要建立“企业+基地+协会+农牧民”的模式,要集刺绣培训、产业基地、服务为一体形成产业。要加大培训力度、打造优秀的技工团队,开拓市场,树立王府刺绣品牌。要让扶贫刺绣车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最温暖的娘家,解决她们的贫困问题。

  房子一楼占地15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就放在一楼,让他们对全旗12个苏木乡镇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包括原材料、图案设计、产品订单、电商、市场开发等,通过这里在全国建立销售合作网点。同时,还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上门服务,确保贫困户的产品销售。

  二楼占地80平方米,适合做刺绣缝纫车间。她已联系了一家服装生产厂,决定与他们合作。这样不仅可以省去进设备与培训缝纫工的投入,也能使生产迅速形成规模。在这里要放12台缝纫机、2台高级缝纫机,再放2台直驱平缝机、2台码边机和其他一些缝纫设备,聘用30名成熟的缝纫工进行深加工,结束王府刺绣一直以来依赖的委托加工。大学把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手中收回的刺绣作品,在这里加工成蒙古袍、笔筒、靠垫、桌布、纸巾盒等产品,然后再转给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出售。

  三楼占地约1136平方米,就做农牧民扶贫刺绣车间。这一层最大,也最敞亮,可以同时容纳600多人刺绣,要把尽可能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在这里集中培训,提高她們的刺绣技艺,适应企业产品不断发展的要求的同时,实现对贫困户的精准脱贫。

  另外,要开拓市场,不断提高王府刺绣作品附加值,就要在这里培养一支甚至多支本土设计研发团队,将这里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刺绣产业研发基地,要从盟、区、国家三级聘请高级设计研发人员组成刺绣研发团队,根据订单需求不定时开展研发工作。

  白晶莹从实现精准扶贫、培育农牧民的造血功能,建立现代新型产业的要求出发,对王府刺绣扶贫车间进行了规划。这个规划强化了服务农牧民的理念,为扶贫产业应具有的长效机制做足了功夫。它也给现代新型产业的创建提供了新的模式,从农牧民的利益出发,在产品生产的时间与场地上进行了最恰当的组合。

  白晶莹全情投入到了这个规划的设计之中,以至于要实施了她才发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她的手里没有钱,没钱用什么租下厂房,建立扶贫车间?自从王府刺绣被列为精准扶贫项目,为了不给国家造成经济浪费,她始终拒绝国家的投入。此刻依然如此,尽管总书记已关注这个产业,有政府及全国的对口帮扶单位主动提出投入帮扶资金,还是被她谢绝了。但是,王府刺绣扶贫车间的建立已刻不容缓。没有钱,她就用诚心去打动合作者。白晶莹请求这个厂房的老板当扶贫车间的经理,她说:“你注册一个企业,就叫祥瑞刺绣扶贫服务公司,你是我们的老板,我们用你的房子放我们的人在里面干活,怎么样?”望着恳切的白晶莹,房子的主人什么也没说就答应了。

  王府刺绣产业即将起步,一切的一切都是尚在未知当中。要让刺绣这个古老行业成为新的脱贫产业,农牧民要以此为“靠山”告别贫困,这还是一个新的课题。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摸索的时间,只能在艰苦创业中边干边学。白晶莹坚信,依靠党的政策和群众的智慧,王府刺绣一定会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成立了。蓝色的门牌赫然立在车间的门口,门牌上用红色和白色两种颜色撰写的蒙汉文字,熠熠生辉。上面的横幅是“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左侧竖立的是“科右中旗扶贫服务责任有限公司”,右侧竖立的是“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三块牌子都突出了扶贫和服务,体现出了这个车间的性质和特点。望着建起的扶贫车间白晶莹心潮起伏,她下决心要让王府刺绣在这里形成真正的扶贫产业,让贫困的农牧民妇女在这里“绣”出美好生活。

  然而,企业要效益,合作者也要效益。合作的老板见白晶莹和大学生们只有奉献没有回报,难免开始忧虑。合作两个月后,他对白晶莹说:“我整不了了,你们自己整吧,这房子你们租吧,每年租金50万。”白晶莹答应了老板提出的要求,她很感谢这位这位老板当初将厂房让出来,让王府刺绣扶贫车间有了落脚之地,她感谢他对王府刺绣产业的支持。

  只是人各有志,凡事不能勉强。

  车间成立后,白晶莹又开始招聘大学生了。看好这个产业的大学生纷纷向这里赶来,此时的王府刺绣已不同往日,对大学生所学专业有了具体的要求。

  在众多的应聘者中,白晶莹要选拔留用王府刺绣发展急需的人才。招聘会还是由白晶莹主持,这次,考试的题目也有了变化,增添了画图和刺绣产品演示的相关内容,她制定了几个命题:怎样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怎样在市场的大环境中发展王府刺绣?怎样建立现代的新型产业……她要让大学生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通过招聘,又有9名大学生进入了王府刺绣团队。白晶莹喜爱年轻人,她珍视这些有专业能力的大学生。未来,他们将是王府刺绣产业承担重任的人,白晶莹要求他们在工作上分工明确、合作无隙,在产业产品上,要思路创新、意识创新、内容创新,在生活上则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永远保持一颗上进和谦虚的心。

  白晶莹要培养打造的是一支集设计、研发、营销、管理于一体的刺绣精英团队。

  被聘用的大学生全面参与到了王府刺绣产业中。创业大学生们成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销售中心,形成了图案设计、产品订单、电商、网络销售和市场开发为一体的企业管理团队。大学生负责对全旗12个苏木镇进行一对一服务。他们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上门服务,将贫困户刺绣品进行统一验收收购后,在二楼刺绣缝纫车间加工成成品,再由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将扶贫户的产品销售。最后,由各妇联将结算资金发放至贫困户手中,账目统一记录在扶贫档案上,档案实行日统计、月公开制度,切实保障了贫困户的每一笔收入。

  看着这些勤奋努力,不计回报的大学生,白晶莹异常心疼,她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每天下班后,她都要到车间去看看他们,给他们说说工作、生活,带着他们一起看农牧民交上来的刺绣作品,和他们一起设计图纸,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白晶莹教孩子们做人要正派、公平,做事要得体,考虑大局。讲话办事要讲原则、讲诚信,包括接电话,语言表达,举止行为都要规范讲究。她强调团队精神,告诉他们要团结奋斗,互相补台、互相学习。不说不利于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团结的事,大学生团队的宗旨是服务老百姓,不能太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她给孩子们做了规定:无论是什么场合,不管是谁来,一律不准喝酒,不准抽烟,如果抽烟一定要在公共场合以外的地方。不可以参加社会上一切不利于工作的活动,每人必须净化工作圈和生活圈。正常的搞对象谈恋爱可以,但在工作的8小时之内,不允许因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影响工作。王府刺绣产业要想发展,走的长远,一切运作要正规化、规范化、现代化。白晶莹也用新时代对年轻人的管理办法来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大学生违反过这些规定。

  一支训练有素的青年人在王府刺绣产业中成长,白晶莹用心经营着他们的成长,喜见他们的成长。她批评他们说,你们这样不行,哪像个年轻人,要检讨、要承担。她更鼓励他们说,孩子们,你们做得好,我不会忘了你们,未来你们是最优秀的企业家,最棒的管理者。走着看吧,我的孩子们……

  采访中,我与大学生团队有过多次接触,他们的理想信念、个人素质、工作作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晚上,我旁听了他们的会议,他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弄得清楚利索,都在不断寻找自身的差距并勇于纠正错误,对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也都在自觉地做檢讨和反思。会议后,我采访了杨福林,他说:“这么多的人在关注我们这个产业,连中央都在关注,我们更要自律、自觉,为公司求发展,更要为百姓做实事。”杨福林的话也是大学生共同的心声,他们言行合一,和白晶莹一起守望着王府刺绣和那些贫困的农牧民。

  王府刺绣产业在与时俱进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大学生研发团队开始把文化产品与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改变了王府刺绣原来只做传统文化产品的传统做法。根据市场需求,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以民族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工艺品、小饰品、休闲时尚品、旅游商品,进一步丰富了箱包、抱枕、桌旗、床上家居用品等系列。王府刺绣凭借着独具民族特色的精美刺绣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设计,逐渐在市场上得到青睐,在网络的平台上打开了销路。

  从这一年起,王府刺绣开始参加各种展会,这是王府刺绣开阔眼界,学习提高的机会。通过与其他绣种的比照,王府刺绣确立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发挥王府刺绣传统非遗在棉、麻、皮革上的特殊技艺,再增添新的“元素”,设计面向广大的消费人群的产品,使“老手艺”变身为新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2017年,是内蒙古成立70周年。草原上的各族儿女载歌载舞欢庆盛大的节日,王府刺绣在这幸福的时刻崭露头角、倾情绽放。在内蒙古成立70周年大庆兴安盟文创大赛中,王府刺绣获得金奖,成为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富民产业。在“全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刺绣及剪纸项目精品评选活动”中,王府刺绣获得最佳针法奖铜奖。与此同时,王府刺绣以其深厚的民族文化传承和精湛的技艺还获得自治区文化厅“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民间文艺作品创作扶持金”资金支持,这个正在形成现代产业的非遗项目越来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此时,白晶莹对农牧民的培训也进入了冲刺阶段。为了加快培训进度,更大范围和程度地提高农牧民的刺绣技艺,白晶莹从培训过的人员里挑选了300多名悟性高、人品佳、能力强、技艺娴熟的学员,把她们集中到扶贫车间进行特殊训练,经过一星期的集中培训,这300多学员不仅是技术有了明显的提升,就连说话的神态和举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白晶莹把她们派到173个嘎查行政村,每个嘎查派下去两个做老师,连同嘎查的妇女主任组成团队,让她们就近在嘎查为农牧民举办刺绣培训班,进行长期的指导。这种覆盖式的培训是加快了培训进度,扩大了培训范围,但也造成培训资金再度出现困难。

  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培训班在等着布料和针线,该怎么办?面对困难,3名大学生挺身而出,主动互相担保到信用联社贷款30万,他们用这笔贷款买回培训用的材料,免费提供给农牧民使用。可没过多久,30万贷款就用完了。接着,又有9名大学生互相担保贷款90万,由于贷款数额较大,信用联社需要有人担保,白晶莹以个人的名义做了担保。90万贷款又买了布料和针线,很快,这笔贷款也用完了。白晶莹就用自己的房子做抵押,贷款几十万凑够了培训用的资金。

  那是一段充满艰难和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日子,培训在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各个嘎查遍地开花。大学生们的手里已没有一分钱,白晶莹顾不得自己,她把工资卡交到大学生的手中,让大学生们渡过难关。

  三、十指春风“半边天”

  白晶莹和她的团队感动了许多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刺绣扶贫家喻户晓,参与到其中的贫困户人数越来越多,并纷纷受益。尽管如此,仍旧有一些对培训学习刺绣抱有抵触情绪的建档立卡特困户,这些人情况各异,老弱病残居多,共同点是非常固执。她们有的认为刺绣是一针一线的细碎活,不愿意去做;有的是身体有残疾,鼓不起勇气去学;还有的认为自己没文化特别笨,反应迟钝,怕听不懂,担心在众人面前丢人现眼。为了让她们丢掉“等、靠、要”的思想,早日加入到王府刺绣的行列脱贫致富,白晶莹多次找她们,给这些人做工作。她们仍不愿意学,白晶莹就和她的团队到农牧民的家里一个个做工作,帮助她们转变思想。对于还不愿意接受的人,继续重点走访和引导,而对于学的慢的农牧民,就让派下去的老师一遍遍地教,一遍遍地演示,直到她们会了为止。如此,一批特殊的农牧民走进了刺绣的队伍,让我们来看:

  赵霞,女,40多岁,高力板镇妇女,打麻将成瘾,每年输赢二三万。家里有过两台麻将机,打烂了两台,于是就每天外出换地方打麻将,随叫随到,不分黑夜白天。她的孩子还很小她也不管,高力板镇的人戏称她是麻将头子,只要能打上麻将可以什么都不顾。白晶莹知道情况后就去找了她,说:“你能不能学点技术,能不能拿起针线?你是个女人,怎么连自己的孩子也不管,也不照顾家。你学刺绣吧,能不能把麻将牌放下……”

  赵霞很顽固,怎么劝都不肯接受。白晶莹也很固执,她一定要劝赵霞放下麻将,一次次上门劝说,赵霞终于答应试一试。直到这时候,赵霞才怅然地发现,周围的很多人都在学刺绣,都会刺绣了,她后悔莫及,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学了起来。

  有一天,白晶莹正在培训班讲课,赵霞来了,她紧张又害羞地站在门口不敢进来,白晶莹把她叫了进来。赵霞说:“我绣出东西了,不知道好看不好看?”她羞涩地拿出了绣好的绣品,展开平铺在白晶莹面前,培训班的学员都“呜、呜”地惊呼起来。赵霞绣的是一幅荷花,她在荷花的边上,还绣了几笔游丝般的紫色,灵动又不失典雅。“没想到你这么心灵手巧,快绣起来吧,要不就可惜了。”大家都夸她。白晶莹更是激动:“赵霞,你绣的很漂亮,你属于心灵手巧型,绝对有潜力。从今天起你就做刺绣头子吧,带领全村的农牧民刺绣脱贫……”为了奖励赵霞绣的荷花有创新,白晶莹当场奖励她500元。赵霞受到了鼓舞,开始认真刺绣。现在她的女儿上小学了,她不仅自己绣,还教出了几十个学生,带领着全村170多人刺绣脱贫。这个村再没有人打麻将了,风气也就此转变。

  马八十五,男,50多岁,文根嘎查农民,建档立卡特困户,因为车祸10年没有从床上起来过。妻子为了照顾他很辛苦,两个孩子他也管不上,马八十五觉得给家里人添了很多多麻烦,他多次想寻短见。白晶莹得知情况后,带着村里的车间主任亲自上门教他刺绣,给他做思想工作。

  “你就躺着拿针线,看能不能绣出个小叶子来,如果能行就再绣个小花朵出来,过几天我再来看。”白晶莹鼓励道。

  过了几天,白晶莹再去的时候,马八十五绣出了一个小小的花朵。虽然绣的不是很好,但白晶莹鼓励他说:“我跟你打赌,你肯定能绣好,现在就有进步,你要是再绣出2朵花,一幅作品就能挣30到50块钱,你就能自食其力了,钱赚多了还能养活孩子。”马八十五深受鼓舞,从此开始了刺绣。看他瘫着身子不方便,白晶莹就请人在他家的房顶做了个刺绣架子,这个架子正好竖在他身前,能调整高低,用起来很是方便。就这样,七八个月之后,随着技术不断提高,马八十五的刺绣技艺已经能让他驾驭大幅的刺绣了,他的刺绣已能稳稳当当挣个500或600多元一幅了。白晶莹去见他的时候,他哭着说:“我不想死了,我活着有价值,而且我能给家里的两个孩子攒钱了,我能帮助家人,我不拖累他们了,虽然,我还是瘫着,但天天和刺绣在一起,我真高兴呢!”

  马八十五,一个曾经对生活和生命绝望的人,在白晶莹的劝导与幫助下,他学会了刺绣,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他从绣枕边、荷包开始,现在已成为一级绣工,月收入2000元以上。全家脱贫,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褚玉何,男,45岁,杜尔基镇靠山嘎查农民,建档立卡特困户,2岁时因感冒打针造成医疗事故,致使肢体残疾(三级),没有劳动能力。他31岁成家,做了倒插门女婿。家里5口人,母亲风湿心脏病,两个女儿还在上学,生活困顿。当他听说有男人也加入了刺绣行列,就主动去找了白晶莹,“白老师,我这情况什么也干不了了,能不能学刺绣?”白晶莹和蔼地对他说:“当然能了,现在这么多人,男同志学的也多了,你腿不好,手却没问题啊!”褚玉何说:“那我就学。”白晶莹安排了绣娘跟他一起绣,三天后白晶莹来时,褚玉何绣出了个很漂亮的小公鸡。

  白晶莹高兴地地鼓励道:“好好绣,你会绣的越来越好。”褚玉何有了信心,接着又参加了两期培训班。他的技术越来越娴熟,不久之后,他成了一级男绣工中的佼佼者,绣出来的作品越来越好,为了帮他去治病,白晶莹给他绣出来的绣品稍微加了点价。现在,他已经挣了3万多,再有1万块钱就能去做手术了。让白晶莹感动的是,每当有人来采访,他们想见男绣工,白晶莹给褚玉何打电话,每次他都会坐着残疾车赶来,尽管他行动不方便,却从不拒绝,从来没有迟到过。现在,他家已脱贫,还养了8头牛,日子也是越来越好。

  吴满喜,女,51岁,兴隆屯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她患有心脏病不能干农活,还要担负医药费,日子久了,就算是亲戚朋友,最多也只能借50元钱给她,信用联社没有担保借不出钱来。她也只能靠每年2000多元的低保费勉强度日。

  2017年6月的一天,吴满喜走了20多里路来到了培训班。她问白晶莹:“我要是学,能挣钱吗?”白晶莹指着一幅刺绣说:“你要能绣这么个小绿叶子,一天就能挣10块钱,若是每天绣这么个,三天以后,你就能挣30元钱,30多元的药你就能买了。”于是,吴满喜认真地学起来,她很勤奋,进步很快,不到一星期她就学会了,之后的每星期都能挣30到50元。现在,她已经成了一名刺绣老师,每年都能挣到3万至4万块钱,她的两个孩子在村里也有了自尊心和自豪感,她们骄傲地说:“我母亲是老师了,我们家不再是贫困户了。”

  张占小,女,50岁,白音诺拉嘎查低保贫困户,她有一儿一女,儿子从6岁就患上了肾病综合症。2015年,丈夫将肾移植给儿子后,自此,她的丈夫也丧失了劳动能力,家庭生活条件较之从前更加困难了。女儿8岁时,发现有一只耳朵几乎没有听力,因为弟弟病的缘故,女儿从小立志学医,当名医生给弟弟治好病,后来,这个有孝心和志气的姑娘考上了内蒙古医科大学。尽管女儿考上了大学,也没有冲淡长久以来生活给张占小带来的忧伤和沉重,低迷的情绪在张占小的心里挥之不去。白晶莹得知张占小的情况后,立刻和她取得了联系,并且让她尽快地投入到刺绣队伍中来。张占小在白晶莹的启发和培训下,她的刺绣技艺提高很快,现在,她已经是老师,开始辅导学生了。

  截止到目前,张占小已带出了30多个学生,有的家庭全家人都在跟着她学。她每天刺绣能挣100元,外加教学补助200元,到了年底,由于她业绩突出,白晶莹还要根据情况奖励她。她家已脱贫。张占小的女儿一放假,就跟着母亲一起刺绣,学开农用车,喂猪、喂牛,帮着她分担家里的事。张占小说她现在很知足,不仅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还有那么多人叫她“张老师”,她说跟她学习刺绣的人中,有的条件特别好,有文化,不愁吃穿,她们不是为钱才学的,就是喜欢刺绣,这些人的审美和对刺绣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她要不停的进步,要学习,否则,日后就跟不上了。

  望着眼前皮肤黝黑、体格健壮高大的张占小,你很难相信,这些话是张占小说出来的。刺绣改变了她的不仅是生活条件,还有生命的质量,精神状态,再者,就是对她从事的刺绣职业的思考。一份事业,它的团队,一旦拥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它的未来一定会比现在更好。

  陈娜拉,女,71岁,杜尔基双金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四岁被人推倒受伤,三级肢体残疾,她还患有腰间盘突出,不能种地。19岁结婚,5个孩子,三儿两女,2016年丈夫去逝。她跟着小儿子一起生活,小儿媳患有肺炎,小儿子靠养大车给妻子治病,因为家里有车,按政策她家不能享受低保。在白晶莹的帮助下,她学起了刺绣。现在,陈娜拉靠刺绣,月收入达到了2000多元,她家也已经脱贫,她还能用挣来的钱帮助儿媳治病了。她和张占小一样,内心充满了知足和幸福。70岁,70年,她以百姓的视角,见证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沧桑与变迁,她记得98年发洪水130户的村庄被冲走了100户,她也被洪水淹没了脖子,她也记得2004年的非典,当然,她更记得贫困带给她的痛苦,她对经历过的苦难有深刻的记忆,对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特别感恩。在陈娜拉皱纹满满的脸上,你能看到,有那么一层笑意,仿佛永不消散,温和而慈祥。如今,这样的神情,在科尔沁右翼中旗的民间小巷,会经常遇见。

  白晶莹说,这是世间最美的遇见与相逢。

  通过刺绣,许多特困户不仅改变了生活,她们的性格、脾气,对家庭和对未来的态度也有了改变,她们对刺绣有了浓厚的兴趣,她们开始展望十指春风带来的新生活。

  银梅,女,52岁,新发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几年前突然得了宫颈癌,对生活失去了勇气,精神一度颓废。她觉得帮不了家里人,还给家里人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像马八十五一样,她也曾想寻短见。2017年,新发嘎查刺绣班开班,在新发嘎查妇联主任的劝说下,她第一次接触了刺绣并从此喜欢上了刺绣,对生活重新点燃了希望。

  包淑琴,女,51岁,文根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家里四口人,生活压力很大。看到学了刺绣的农牧民生活好转,她也不想再一味地靠国家救济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她要靠自己的双手富裕起来,要活的有尊严。白晶莹鼓励她,让她参加了2017年的刺绣班,她学习刺绣后,为家庭找到了出路,一家四口人生活越来越好了。如今,女儿出嫁了,儿子大学毕业在外打工,她用刺绣挣来的钱让自己的家庭脱了贫,她感到很自豪,人也变得乐观起来。

  邓秀英,女,41岁,哈丹阿拉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她是二级肢体残疾,眼睛也有残疾。结婚后,病情日益加重,幫不上家里什么忙,因此,她整日郁郁寡欢,不愿意出门,跟邻里之间也很少往来。2017年,哈丹阿拉嘎查刺绣班开班,白晶莹找到了她并让她参加培训班,自此,她从刺绣中找到了乐趣,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她成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的一级绣工,成为嘎查里带动刺绣的组长,如今的邓秀英爱说爱笑,积极乐观,一点也找不到过去悲观自闭的影子了。

  白高娃,女,43岁,好腰苏木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她是一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残疾人,一直活在自卑的情绪里,不愿与人交往。好腰苏木举办刺绣培训班,白晶莹对她说:“刺绣对你来说是最适合的工作了,不用外出在家里就能靠绣花挣钱。”家里人也支持她去参加培训。于是,白高娃于2017年学了起来,之后村里每次培训她都去参加。她说:“刺绣给我家经济上帮了很多,我不再害怕见人了,我不仅能靠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还能补贴家用,能给孩子点儿零花钱。”白高娃对白晶莹说:“白老师,我会加油绣好每一个作品的。”白高娃内心的所有感谢和感恩,都在“我会加油绣好每一个作品”这一句话里了。

  白宝姐,女,46岁,巴力珠日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她患有宫颈癌,丈夫患糖尿病、高血压,两口子都需要常年吃药,生活特别困难。巴力珠日嘎查举办刺绣培训,她参加后,从此开始了刺绣,现在,她不仅能在家里挣钱,解决生活困难,还有了一群都爱好刺绣的好姐妹,白宝姐的生活重新阳光起来。

  金小,女,44岁,地宫花嘎查妇女,建档立卡特困户,她腿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通过参加地宫花嘎查举办的刺绣培训班,她学会了刺绣这门手艺,她能够自己挣钱了,还能够跟村里其他姐妹沟通学习,生活变得积极向上,收入也稳定了。

  海国志,男,39岁,巴彦呼硕镇何家艾里嘎查农民,他是聋哑人,也是一名建档立卡特困户,从小身体不好,加上不能与人沟通,性格异常孤僻,常年依靠种地养家糊口,勉强维持生计。在学习刺绣后,不仅给拮据的家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他也有了志同道合的刺绣朋友,精神面貌也是焕然一新。

  美琪琪格,女,43岁,葛根敖日都嘎查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2017年,葛根敖日都嘎查举办培训班,她学会了刺绣,还带动了20多名妇女到刺绣产业中来。2018年,美琪琪格被评为王府刺绣金牌绣娘团队的一员,她每年的刺绣收入达到25000元左右,她家已脱贫。

  刘玉清,女,35岁,葛根敖日都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闲置在家,她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80岁的老人。2016年底,她学习刺绣并成为脱贫的典型家庭,年收入达到3万以上。2017年,她带动了67名农牧民学习刺绣,其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17名,在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残疾人职业竞赛中刘玉清获第一名。

  梅荣,女,43岁,单身。她独自赡养母亲,以前像个假小子,她说是刺绣让她变得有了女人味,穿着打扮清新自然。2017年开始学习刺绣,凭着她的技术,很快她成了金牌绣娘。中国刺绣博览会前,在王府刺绣车间,我看见梅荣已经坐在研发团队之中了。这位灵秀的女子,她是巨幅蝴蝶刺绣作品的绣娘之一。

  采访时,兴隆屯嘎查吴凤荣高兴地说:“姑娘在内蒙古农业大学读研究生,学费加生活费一年需要3万左右。学会刺绣以后,我现在现在每个月刺绣平均收入3000左右,供孩子读研不成问题啦!这两连续干旱,地里没有收入,农牧民都不敢想象,没有刺绣的话怎么供孩子念书学习!”吴凤荣一脸的幸福与感恩。“做梦都没想到,我一个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的低保户会靠刺绣改善生活,一年的低保收入2000元左右,现在我一个月的刺绣收入了2000多元,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吴凤荣操着一口东北话,知足地说道。

  随着白晶莹和她团队工作的深入,有更多的特困户,残疾人加入了刺绣的队伍,她们进步都很快,很多人成了金牌绣娘,像梅荣一样,她们当中有的人还进入了王府刺绣的研发团队。

  家住满都拉社区的曹峰,男,47岁,股骨头坏死。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低保户。巴音乌苏镇哈日道卜嘎查的伟丽芳,女,48岁。山鹰,女,38岁。斯日古楞,女,45歲。他们都是特困户且身有残疾,他们也都是凭借着刺绣改变了生活并进而改变了精神,以及对人生乃至于社会的态度。他们是王府刺绣助力脱贫攻坚生动的写照。

  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的8月,白晶莹一共办培训班32期。事实上,加上早晚去各嘎查的培训,早已不止32期这个数字了。

  在八个月中,白晶莹顾不上照顾年迈的母亲,没有时间参加亲朋好友的重要活动,每天睡眠也是不足6小时,她更没有在培训中挣一分钱,还垫进去几十万元,八个月,共培训绣工5782人。再通过绣工们“传、帮、带”式培训,最后的培训达到100期。培养一级绣工1300人,二级绣工5000人,三级绣工8000人,其中男绣工258人,残疾绣工281人,带动科尔沁右翼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王府刺绣产业,形成51个各具特色的产业嘎查。2017年,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王府刺绣产业发展受益,实现年人均增收1809元。

  白晶莹和她团队带动农牧民脱贫,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培训结束后白晶莹的工作依旧繁忙,为了方便同农牧民交流,她特意建了一个刺绣微信群,在工作之余,哪怕只有半个小时休息时间,她也会打开微信看看,在群里和大家说说话,听听她们的想法。

  在白晶莹的带领下,科尔沁右翼中旗51个产业村2.1万名绣工引入了竞争机制,绣工人人力争上游,提高自己的刺绣水平,她们都希望接到最好的订单。一级工的订单是上乘的,手工好,卖的也快;二级工的订单要求没有一级绣工高,卖的也没有一级那么好;三级工接订单愈发少,价位也便宜很多,她们做小的、简单的,做旅游点销售收回来的,经过认真加工后再去出售。在王府刺绣产业链条上,每个级别的绣工都有活儿干,这使得32家实体店的货物保持常新不断。白晶莹给贫困户搞刺绣培训,带出了很多的优秀的徒弟,这些徒弟又培训,带动其他人,如此循环不断,一个庞大的刺绣群体科尔沁右翼中旗形成,蔚为壮观。

  白晶莹的美术天分极高,且设计非常快,王府刺绣的刺绣图案设计,全由她一个人手绘而成。每次,她画好后,再让人出去复印后交给农牧民,后来,竟然欠了复印社5万多,还起来也是费劲。为了省钱,也为了鼓励农牧民的积极性,让她们学的快,白晶莹就现场设计图样,农牧民需要什么,她现场就画什么。周六日,她几乎都在车间加班,农牧民到了,排队先领图稿。有的牧民带着衣服和布料来,说:“白老师,我想在蒙古袍上绣个图。”“白老师,我想在靴子上绣。”“白老师,我想在帽子上绣,你看绣什么好?”各种各样的要求都有,白晶莹按农牧民想要的图案,在布料上就画出来,她经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常是累到虚脱,嗓子哑了,胳膊抬不起来了,这都是常事,每当看到大家满意地拿着图样离去的时候,她疲惫的身体立刻又被内心的满足代替了。农牧民感动地说:“一个干部能免费给我们画图样、培训,还垫钱给我们提供材料学习,不说别的,就是自己找图稿、复印,几张纸也要100多块钱,白老师从没有让我花过一分钱,白老师太好了。”

  白晶莹深深懂得,就是10元、20元对老百姓来讲都不是个小数目,每一分钱对老百姓来讲都是来之不易,她们生活的都不容易。为了农牧民,自己稍微累一点,能够帮助他们,累不算什么。百姓的心是雪亮的,她们领会白晶莹对她们的恩情,她们到处说白晶莹是这也好、那也好,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白晶莹累并快乐着,她希望尽己之力让当地的百姓尽快脱贫,拥有自己的技艺,养活她们自己和她们的家人。她的脑海里经常会出现农牧民生活和乐幸福的景象,她说那景象极美,她向往并努力使之变成现实。白晶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她手机里存有很多农牧民的微信,每天都有上千条微信。但群里所有的农牧民,即使有事情需要她帮忙解决,有技术要着急请教,每天到了晚上九点以后,她们也不再打扰她,她们说为的是让“白老师”能好好休息。

  晚上九点后,不再打扰白老师。这是绣娘们的集体“约定”。

  让我震撼的是,散居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各个地方的绣娘们,她们是如何来完成这一盛大而如此不约而同的“约定”?又为何会被如此彻底如此心甘情愿地遵守的呢?

  晚上九点后,不再打扰白老师。这是绣娘们们自觉的行为,是善举,是她们感恩的心。白晶莹不止一次跟我提到过这件事,每次,她都是泪光闪动,她晶莹的心被身边人的温暖着,久久地温暖着。

  2017年10月,盟里的扶贫工作队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调研,调研组走了很多地方,他们听到农牧民都在说刺绣,看到家家都有人在刺绣,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回去后,扶贫干部和调研组把了解到的情况和白晶莹的事迹向相关部门做了详实的汇报。很快,他们带着人来了并召开现场会进行研究讨论。结论是王府刺绣产业基本成型,政府开始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培训。鉴于白晶莹做出的成绩,这一年,她被内蒙古自治区推荐选送为全国先进个人。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谈到扶贫攻坚时,习总书记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的讲话精神,给深度贫困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以巨大的信心和鼓舞,白晶莹和她的团队用实践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较之从前,他们更加忙碌起来。白晶莹开始组织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进行“贴花”增收,针对无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起了新的攻坚战。与工艺复杂的刺绣相比,“贴花”操作简单、容易上手。每个苏木、嘎查的活动室都座无虚席,老人们认真听着旗扶贫车间的专业老师对“贴花”的讲解,她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从她们的话语中能听到她们对新时代感恩和期许。这是白晶莹因人制宜,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出的又一举动,随着“贴花增收”订单培训的扩展,鼓励了不少农牧民参加培训班的积极性,帮助不能完成复杂刺绣工艺的嘎查群众加入到刺绣产业中来。“不落一村,不落一人。”即使是喪失劳动能力的人,白晶莹也想办法把她们拉进脱贫的队伍中来。

  在新形势下,王府刺绣产业又接到了新的工作部署安排,为保护传承弘扬蒙古族刺绣文化,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科尔沁右翼中旗委政府重新修改制定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以及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的总体思路。

  王府刺绣继续以培训为基础,通过主阵地开展常年集中培训,努力让所有的贫困户妇女掌握刺绣技术。与此同时,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职业技术学校,成立蒙古族刺绣培训基地,开展长期定向高层次的培训,为王府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培养生力军。

  在此基础上组织苏木镇班子成员、妇联主席、第一书记、嘎查书记、嘎查妇联主任进村入户,深入开展贴民心、接地气的宣传,鼓励民间的能工巧匠设计图案、创造样图,群策群力,开掘百姓的内在潜力和动力。旗妇联刺绣协会,通过走下去,开展全域分散培训,使6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培训,拓宽农村牧区贫困妇女就地增收的渠道,真正实现贫困妇女足不出户增产增收。

  在刺绣产品销售上,继续采取“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民”的发展模式,带动大学生创业,服务于农牧民,助推刺绣扶贫产业发展。由5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和祥瑞刺绣扶贫有限责任公司,继续负责12个苏木镇,进行一对一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上门服务,继续将贫困户刺绣产品统一收购,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参加各地展销会,拓展产品销路的同时,也努力使产品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从2017年4月至11月的7个月,王府刺绣产品的销售额达670万元。从事刺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增收超过2000元,最高达8000元。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已将精美的刺绣被销往了呼和浩特、北京、沈阳、长沙等地,并加强了新的营销手段,积极探索电商+刺绣,进行线上销售、线下体验,引导支持企业采用电子商务。他们用移动终端等信息化手段开拓市场,让群众手里的刺绣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助力农牧民脱贫致富。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立足草原生态,发挥绿色优势,挖掘传统民族文化,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的317户农牧民,利用村口种植的百亩花海和草原上很少见到的大片树林发展起了村里的集体经济——乡村旅游项目,被评为2017全国文明村镇。

  额木庭高勒苏木二龙屯嘎查引入的黑木耳种植也初见成效,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妇联的帮扶项目,在突破技术难关、打通销售渠道之后,它也必将取得成功。

  科尔沁右翼中旗,扶贫脱贫的路上,成果已现。

  王府刺绣无疑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这一年,央视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介绍了科尔沁右翼中旗在扶贫攻坚中发生的新的变化。白晶莹继续组织农牧民妇女进行义务培训,2.1万多名农牧民从事的刺绣产业在冰雪北国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一年,王府刺绣培训班的学员还参加自治区第五届残疾人技能竞赛,“五角枫艺术节”活动,“中国速度马大赛”活动周。介绍白晶莹事迹宣传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刺绣的《中国向脱贫宣战》的纪录片在中央一套、二套、四套、六套、七套、八套、九套、十二套、十三套及兴安汉语频道、蒙语频道、内蒙古法治报、兴华网当中相继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

  这一年,专门成立的网络公司,对王府刺绣进行新闻发布,推广。王府刺绣参加了2017年兴安盟蒙古族服装服饰展览会,2017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

  这一年,王府刺绣有了100多万元的收入,他们还了部分贷款还有政府投入的100万元专项培训经费。为了让农牧民过年增收,白晶莹请当地的公司,妇联等单位帮忙订购产品,过年的时候,她再次请农发行伸出援手下了40万元的订单。

  这一年,白晶莹把农牧民刺绣的大笔收入一分不欠都结清了,而大学生这一年只开了三个月的工资,她自己更是一分也沒有,而且还欠着银行的几十万元贷款。

  白晶莹对大学生们说:“宁可我们不发一分钱,也决不欠农牧民一分钱。”大学生团队也纷纷表示:“只要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产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只要能为农牧民增收创建一个平台,我们不发钱也没什么。”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席杨福林更是豪迈地说:“2018年,我们要在今年人均增收2000元的基础上,让农牧民的人均增收达到3000元至5000元。”

  望着眼前这群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年轻人,白晶莹更有了信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王府刺绣的大学生团队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敢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王府刺绣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中正放飞着青春的梦想与祖国同行。

  舒缓辽阔的科尔沁大地,王府刺绣旧貌换新颜,生机再现。白晶莹怀揣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2019年4月的一天,我第一次见到了白晶莹。我们刚刚开始谈话,她的手机就响了起来。她急忙说:“不好意思,我先接个电话。”接着电话,她拿出了一份设计图稿与电话那边沟通起来。他们在电话中商量着绣品的设计与修改,白晶莹提着自己的建议,并根据对方提出的要求在画稿上认真地做着标记。

  那幅图稿是蓝天白云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版图中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五十六个民族欢聚在一堂,图的顶端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字样。白晶莹告诉我,这是民族大学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向王府刺绣产业基地定制的一幅刺绣。整幅刺绣主色调选择的是黄色,象征着大地,红色代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蓝色是蒙古族的吉祥色,白色代表河流。她说,七十周年是国家的大事情,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这幅图稿设计已经来来回回改过好多遍了。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白晶莹带着我出了城区,在凸凹不平的土路上驱车近40分钟后,我们到达了一个有一排平房的地方,那里很安静,静的好像能看清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我们被一位五十几岁的大爷带进了一排房子里,眼前的景象让我惊讶不已,才几天的功夫,那幅蓝天白云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那身着不同服饰的五十六个民族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十个金牌绣娘轮班,五个人一组,老少绣娘齐上阵,有纫针的、有分线的,大家轮流刺绣,昼夜不停地在赶制迎接祖国七十华诞的作品。白晶莹上前细细地看着,没有人说话,整个房间只有针起针落,彩线穿梭。面对那样的场面,面对那样的宁静,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无声落下。

  这是科尔沁的绣娘们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白晶莹告诉我:“天天找的人都很多,从来不敢关机。”我问她现在的王府刺绣是政府订单多,还是商家订单多?她说:“都很多啊,政府的订单像妇联要召开大型会议,为节省经费就把原来的会议礼品改成了绣有精美花草图案的手绢,这既节省了费用又有纪念意义。每天就是太忙了。”我说这是好事啊!她说:“是好事,可太忙了,有时候也会搞得自己手忙脚乱,担心会影响产业升级和品质。”白晶莹严肃地说,每一个客户都要认真对待,每一件绣品我们都要严格把关,绝对不能糊弄人的。白玉刚部长对王府刺绣的发展提出过四个不变,她认为是必须坚持的。这一不变,就是符合实际的管理和发展模式,不能说变就变。二不变,手工刺绣的手工不变,不能市场好了,就上机器了,这个不能变。三不变,王府刺绣或者全国刺绣基地的手工刺绣群众性不能变,最后发展成产业工人也不能丢了群众,这是王府刺绣的本质属性,希望以后要带动蒙东地区更多人参与,群众属性进一步覆盖。四不变,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不变,不走样。

  无论什么场合,白晶莹穿着都很得体,她的服装,无论从色彩搭配、款式、做工哪方面来看,都能看出设计的匠心和不俗的品味,含蓄内敛,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她说:“这都是我自己设计的。”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我的衣服和家人的衣服基本都是我设计着弄,之前是我母亲,现在是我了,困难年代过来的,节俭惯了。”她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又补充了一句:“都是穷给逼出来的啊!”“您对自己不舍的,但对别人却舍的。为了王府刺绣,您一直在义务培训,用自己的工资买贫困妇女的刺绣,帮她们渡难关。借钱买布料、针线给农牧民,钱不够再用自己的房子抵押贷款……”我不禁感叹道。“那不一样,那是事业。”说起王府刺绣,白晶莹充满了敬意和深情。

  白晶莹的平易和蔼,让我们的谈话轻松起来,她是位非常有现场控制力和谈话艺术的人。我们谈起了培训,我问她,许多其他地方也搞各种各样的培训,为什么有的就是推进不下去,反反复复呢?为什么王府刺绣搞培训就能成功?是不有什么秘诀?她笑着说:“嗨,哪有什么秘诀啊?坚持呗!一些地区也有培训,也有项目,为啥不成功,弄不下去?那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地坚持做下去,好多人还停留在面儿上,把内容交代了就走了。用心教和不用心教完全不一样,说到根子上,还是看与农牧民,和百姓有没有感情,愿不愿意付出?有没有耐心?其实就这么简单,培训了没有效果,也只能反反复复,还能咋办?”话虽朴实,却句句在理。

  2017年3月20日,也就是白晶莹在巴彦塔拉苏木举办的第二期刺绣培训班刚结束,她就接到了巴彦呼硕镇罕乌拉嘎查农牧民妇女打来的电话,她们电话里不停地说:“白老师,来给我们讲课吧,我们都在等着!”她们不挂电话,反反复复地说着这一句话。这些农牧民太想学刺绣了。白晶莹眼前浮现出的是罕乌拉嘎查会议室的情景,冰窟窿一样的屋子,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怎么能坐的住人!3月的科尔沁,气温还是零下30多度。她说:“你们嘎查的会议室没有取暖设备,怎么给你们讲课呀?你们会被冻坏的。”电话里传来的是一群妇女的声音:“没事,白老师,我们不怕冷,我们都穿厚棉袄,棉乌拉。”白晶莹心里一阵难过,她本是个表达能力很强、很健谈的人,但那一刻,她说不出话来了。放下电话,白晶莹赶紧把去巴彦呼硕镇罕乌拉嘎查培训的时间做了安排。白晶莹明白巴彦呼硕镇罕乌拉嘎查的农牧民妇女们之所以这样着急,是她们打听到巴彦塔拉苏木举办的第二期刺绣培训班刚结束,还没有决定第三期培训班办在哪里,她们就想着赶紧插进来,她们就是担心把她们的培训安排到后面去。她们也在争分夺秒,这是好事,白晶莹无法拒绝,这样的好事发生在贫困的农牧民身上,她累也感动,也欣慰。还有什么比渴望好生活并为之去拼搏更好的事呢!她在意着农牧民的这种转变,她感到脱贫有望,王府刺绣传承和发展有望。

  第二天早上六点不到,白晶莹就与旗妇联、扶贫办、就业局、乡镇的几个领导一起赶到了罕乌拉嘎查。当她们走进会议室时,70多个穿着厚棉衣,大棉乌拉的妇女已经站在那里,她们在等她。看着这些穿的企鹅一样臃肿的妇女,白晶莹的心五味杂陈,她深深地向她们鞠了一躬。罕乌拉嘎查培训班就这样开班了,并且一直是在冰冷中进行了下去,直到结业也没有人缺席过。会议室里没有黑板,白晶莹就把白纸贴到墙上用钢笔画图讲解。和其他培训班一样,她给农牧民讲刺绣的针法和技法,讲刺绣文化传统,也讲蒙古族服饰特点,当下的扶贫政策等。培训班结束时,白晶莹给她们下了订单,参加培训的妇女们一片雀跃欢呼。

  白晶莹对我说,冬天的培训不好受,夏天的培训也同样难受。她说:“我讲课的地方都是在最基层的农村牧区的苏木和嘎查,三伏天多热啊,没有电扇空调,我给她们讲,一讲就是一两个小时,逢周六日一讲都是上午讲完,下午继续讲,每次都讲的口干舌燥。课结束了本想歇歇,凉快一下,可她们都不走,都聚到了身边,上百人全烀到身边来了,问这问那:‘白老师,我没听明白,这个怎么回事?老师,这个怎么做?,还有我,还有我……她们呀,有的不洗澡,也不刷牙,大热天,那味熏的我难受。可又能怎么办呢?如果嫌弃,老百姓就会不信任你,也早就走远了,不再靠近了,也不刺绣了,继续过和过去一样的生活。我一直把她们当亲人一样,所以才赢得了她们的信任。可信任归信任,人还是受不了,实在不行了我就說,你们围的我喘不过气了,让我出去喘口气再说。我人是走出去了,但屋子里的味儿好像都到了肺里,干呕几下,喝几口水缓过来点,就得赶紧再进去,直到把她们提出的问题回答完了才算结束。”

  白晶莹能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我问她,这么累,身体受没受影响。她笑着说:“年初体检了一次,还很正常。”接着,她谈到了母亲的担心:“老母亲见我劳累的样子,心疼地说:‘会不会当领导啊?人家当领导可不是你这个样子。我又能说什么,这就是工作,这点考验我还是能经受得住的。”

  白晶莹对农牧民怀着深厚的情感,在两年的培训中她倾尽心力。农牧民基本都没怎么念过书,艺术修养更谈不上,她们学习刺绣又要立竿见影,想马上就绣出东西来,白晶莹理解她们。于是,她只能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去培训农牧民的刺绣技艺,每期培训班,她都要给农牧民讲一些能够帮农牧民提高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这是为长远计,她清楚要想让这些人成长为优秀的新时代的绣工,不仅仅是让她们掌握一门技术,帮助她们在技术上提高,还要帮助她们在文化素质、艺术品味、道德修养,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的不断提升。她们中的很多人要从习惯性的思维模式跳出来,来改变并且接受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适应这个时代。这是农牧民思想上的一次变革,往重里说,是她们观念上的一次革命。

  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处偏远,又是蒙古族的集中聚居区,大多数农牧民都是说蒙语,有的家庭至今还没有电视,培训班上的一些人对外面的世界不是很了解。直到今天,在地广人稀比较落后的农牧区,农牧民有时候依然对所有的干部仍沿用一个古老的统称:达勒嘎,蒙古语,官员的意思。她们难得有几次能与达勒嘎近距离见面的机会。白晶莹因势利导把刺绣培训班当作介绍时事、传递党的声音、宣传扶贫政策的阵地,让农牧民感知时代,从心灵深处认识和了解党的关怀与期待,激发她们关注社会,有所作为。每一期培训班白晶莹都让同行的旗妇联、扶贫办、就业局、苏木镇的负责人讲话,这尤为重要,这能使贫困的农牧民真切地感受到,解决她们的贫困已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关乎科尔沁右翼中旗、关乎国家、关乎中华民族的问题,是总书记,我们的大达勒嘎直接过问并满怀期待的精准扶贫事业。白晶莹语重心长地对她们讲,不能再有任何懒散和犹豫,国家落后就挨打,个人落后就脱不了贫,就拖了国家的后腿,这样是不好的。她鼓励她们加入王府刺绣中来,靠双手过上好日子,活出个好模样。

  经过培训的农牧民,无论思想和精神面貌改变都很大,这无疑是更重要的扶贫,白晶莹功不可没。可白晶莹却不止一次地说:“精准扶贫,是国家实施的伟大战略,成果是大家的。老百姓的收益是旗里扶贫产业的带来的,我带动是旗委政府安排我去带动的,绝不是个人行为,我没有什么功劳而言。”这就是白晶莹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忠诚。

  谈到是如何用订单培训这一模式的时候,白晶莹告诉我其中的秘诀。她说:“你也是蒙古人,一定知道咱们蒙古族有一句谚语:蒙古人的眼睛是长在手指头肚上的。”我是知道这句谚语,但并不能完全懂得它深层的含义。白晶莹说:“对,这就是秘诀。农牧民不会相信你把话说的天花乱坠,她们要看得见,摸得着才行,一句话要见到收益,见到现钱。我每一期的培训尽管都是从刺绣的技法开始讲解,但在课程的进行中,每次却是围绕着实际的订单产品指导她们刺绣的具体操作。每当培训班结束的时候也是下订单的时候,农牧民妇女无不踊跃接单,她们参加培训就能接到订单,能挣到钱,你说她们能不愿意、能不高兴吗?这是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我问她,这样做,在没有市场销售保证的前提下,您要承担的风险是不太大了?她说:“是啊,我也害怕,所以才一分钱都不敢让国家投入。如果是短期效应,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培训结束,让受培训的人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使国家的扶贫项目落空,投入的培训费白白浪费,那就是对国家不负责,甚至是犯罪。就算你把项目选的再准,如果头一年培训是100人,第二年还是这100人,就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什么都不剩,那对得起谁?绝不能那么干。精准扶贫,要探索的是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培训完要有效应,让贫困的农牧民通过掌握的技术增加收入,然后,再去培训壮大队伍,这样的培训才能有意义。我现在希望有更多懂政策、有技能,又能经营的王府刺绣带头人通过自力更生走上致富道路。”

  要开拓市场,就要不断有新产品出现。在工作和培训之余,白晶莹忙里偷闲地自学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对国内外刺绣的发展趋势,购买族群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然后,她再制定和修改培训和设计的方案。在农牧民刺绣技术还不够娴熟的起步阶段,她下的订单都是些刺绣拖鞋、背包、手机套、桌旗、枕套、民族工艺枕头等为主的小产品,尽管都是些小产品也挣不到多少钱,却能让农牧民获得成就感,调动起她们的积极性。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订单都是白晶莹在每一期的培训前争取来的,大部分产品被各旅游景点订购,剩余的部分被摆放在图什业图王府销售,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白晶莹从培训的第一期开始就在思考,待农牧民的刺绣水平普遍提升后,开发出的产品也要与之俱进,要设计出一些精致些的,高端些的。如此才能推动王府刺绣向前发展,农牧民的脱贫才能早日到来,而王府刺绣也才能够在与时代共振中,守住传统并创新发展。

  改变从刺绣开始,在今天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十指春风,吹散乌云,吹散贫困,吹来了妇女们“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新风尚。

  “半边天”的新生活正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四、让世界看见内蒙古之美

  2018年3月5日,习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打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关键是攻克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瞄准贫困人口集中的乡(苏木)村(嘎查),重点解决好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医疗保障等问题。”这是向最后的堡垒发起冲锋前下达的战斗动员令,号召战斗在扶贫第一线的全体指战员巩固战果、攻克重点,务必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2018年初,科尔沁右翼中旗委政府把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平台,成立了刺绣产业发展专项推进组,任命白晶莹为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同时,她也调到旗人大,担任党组书记、人大主任。

  新的任命让白晶莹感到肩头的责任越来越重了,开拓王府刺绣国内国际市场,把科尔沁右翼中旗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刺绣产业基地,带领农牧民“居家就业、巧手致富”,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该从哪里入手?又该从哪里突破?一个个问题摆在了白晶莹的面前。

  白晶莹把目光瞄准了与科尔沁右翼中旗结对帮扶“携手奔小康”的湖南省长沙县。那里有湘绣,历史悠久,技艺成熟且形成了很好的的市场运作模式,能不能和长沙县开启“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合作模式呢?从而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目的,拓展王府刺绣产业的对外市场。

  如何能牵手湘绣,让王府刺绣“走出去”?这无疑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是问题就会有解决的办法。”白晶莹的韧劲又上来了,她开始多方奔走。

  在中宣部的支持下,2018年3月,湖南省长沙县组织12名湘绣专业技师深入科尔沁右翼中旗免费开展为期12天的“蒙湘牵手,绣美生活”刺绣技能培训班,这是一次难得的向姊妹刺绣艺术学习的机会。白晶莹组织全旗12个苏木镇3253名绣工参加培训,这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770人,占总培训人数的54.4%。培训依然是理论培训与实践指导相结合。这次理论培训主要是讲解湘绣的产品效益和发展前景,目的是引导当地妇女加入刺绣生产队伍,实现“居家就业、巧手致富”,实践指导是培训老师手把手教学,重点教授刺绣的基本针法、单面绣的基本绣法及设计构图等。“之前学习了蒙古刺绣,现在又学习掌握了湘绣的刺绣手法,等于是又多了一门增收致富的技艺,我有信心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朝胡尔图嘎查妇女其其格这样说道。

  “蒙湘牵手,绣美生活”培训为王府刺绣向湘绣学艺的搭建了平台,也开启了王府刺绣借鉴、提高、融合的开放与包容之路。在首届进博会主旨演讲中,习总书记就已明确表示过,世界贸易“不是中国的独唱,而是各国的大合唱。”王府刺绣亦然,要通融合作,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白晶莹决定加大王府刺绣“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力度,并以此促进产业的发展,提高技术的创新。不久之后,王府刺绣与湘绣借鉴融合的强大优势就开始显现出来。白晶莹抓住机会,带领王府刺绣与湖南省长沙县签订了协议,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设立蒙绣研究所,与湖南省长沙县共同开发蒙绣产品进行推广并实现订单式生产。

  王府刺绣与湘绣的深度融合,让王府刺绣保留了民族韵味的同时增加了时尚元素,陆续开发出以古今名画为题材的“富贵荣华”系列以及山水花鸟题材等系列刺绣艺术品的寓意更加深刻、色彩更加艳丽,做工也更加精细,新开发出的产品相继成为酒店、商场、宾馆、居家悬挂的装饰佳品。现代建筑注重公共空间的拓展,为刺绣走出闺阁提出要求和可能,王府刺绣创造的大幅作品融入更广阔的的生活,在公共空间与大众共享,长度几米、几十米的刺绣,在各大重要的场所迎门而立。

  2018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内蒙古花季旅游暨兴安杜鹃节在阿尔山杜鹃湖畔开幕。此次活动含兴安杜鹃节、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内蒙古味道”美食嘉年华等活动。为了此次服装服饰艺术节,王府刺绣从4月初就开始筹备,共选出67套服装、36名模特参加了三个组别——传统服饰、现代服饰、行业工装的比赛,是本次内蒙古花季旅游节是兴安盟所有旗县参加人数最多、参赛组别最多的队伍。预赛中,科尔沁右翼中旗获得传统服饰组第二名的成绩,并被选为此次开幕式的礼仪服饰,绽放杜鹃湖畔。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是内蒙古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图什业图王府服饰、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图什业图民间刺绣等都是科尔沁右翼中旗传统的非遗项目,参加此类活动,既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助推传统科尔沁服饰逐步走向更大的舞台。

  同年5月,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特色手工刺绣品登上了2018深圳文博会的展台,这次文博会苏绣、蜀绣、湘绣、粤绣等靓丽云集。王府刺绣以其独特的气质、古朴的风韵和充满草原气派的艺术表达,受到广大时尚人士及各大批发商的青睐。前来咨询、购买、商谈合作事宜的客商络绎不绝。深圳文博会的成功展示,开阔了王府刺绣的视野和发展思路,白晶莹看到全国同行推出的刺绣产品,进一步领悟了传统刺绣的魅力和活力,借助时尚力量推动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让她加快了王府刺绣在产品设计理念和营销模式上的转变。

  7月6日,距离2018深圳文博会过去2个月,王府刺绣再次在深圳福田区四季酒店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会上亮相。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王府刺绣作品“芍药绽放”大放异彩。作品以在成吉思汗统治时期,亲王级王爷才能使用的“芍药花”为创作元素,整幅作品色彩协调,做工细腻,别具特色。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品有限公司将其作为礼品送给了马耳他驻华大使MtJohnAquilina,大使先生称赞这份礼品是“风格独特的少数民族杰出手艺代表。”白晶莹在接受采访中表示,之所以选择这份礼物,不仅是因为“芍药绽放”非常适合“大使”的身份,也由于蒙古族文化在历史上曾经与海外诸多国家有过深度接触与交融,对“一带一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要素的品牌运营及非遗产业化输出公司。为加强合作,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文化交流会后该公司与科尔沁右翼中旗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推动王府刺绣项目》的协议书,约定年采购销售额达2200万元。该公司还与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右中旗分站”。计划通过合作,用先进的“产业化运作+品牌化运作”模式与成功经验助力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创新,为内蒙古自治区非遗传承保护和产业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这次合作充分发挥了科尔沁右翼中旗的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和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资金、管理及产业发展等综合优势,为打造王府刺绣工艺品牌形象,产业的创新升级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不断参加国内国际的展会和交流中,王府刺绣又与内蒙古宝格达商贸有限公司,广东印象草原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蒙农云联(北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来大世界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作,走上了共同打造开发民族文化产业之路。通过学习融合鲁绣、湘绣、苏绣、蜀绣的技法,王府刺绣开发出更加时尚化、国际化的产品,各种订单不断增长,销售也供不应求。这些订单包括棉麻、真丝、皮革等材料制成的服装、装饰画、生活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等上千种。

  王府刺绣产业秉承“开放合作,命运与共”的理念,积极参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节庆、宣传、展会、竞技、商贸洽谈,旅游活动。先后参加了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中蒙俄国际绿色有机产品博览会,北京消费扶贫展览会,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采购活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博览会,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届文博会,创意十二月新“绣”内蒙古活动,西拉沐沦蒙古族刺绣与服饰文化展,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与其他企业一道向着“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践行“新时代,共享未来”的时代主题。

  同年9月,王府刺绣带着草原的印记参加了“丝路绣梦,巾帼匠心”中国内蒙古民族服装服饰法国卢浮宫精品展,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与此同时,王府刺绣还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民族服饰服装文化秀。紧接着,又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工艺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

  王府刺绣以独特的民族气质、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其精湛的工艺,受到了中外业界及众多媒体关注,人们在一个个精美的刺绣前留恋不已。喜鹊图案的手提包,牡丹花样式的抱枕,昂首奋蹄的蒙古马壁挂,几何花纹的蒙古袍等,这些饱含蒙古族刺绣元素的作品,因所用材料不同,呈现的气质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刺绣在丝绸等软面料上,纤毫毕至、灵动秀美;有的是用骆驼绒线、牛筋等刺绣在羊毛毡皮靴等硬面料上,以凝重质朴取胜,而有的刺绣作品在风格上,以大面料的贴花,粗犷匀称的针法、鲜明的对比色彩,给人以饱满充实之感;有的则侧重讲究内涵,没有大红大绿的渲染,在花形设计方面简洁大方,淡雅适度,显得清秀劲拔,活灵活现。

  发源于中华传统技艺的王府刺绣,于豪放中见灵秀,于粗犷中见细腻,其豪放粗犷继承自先祖皮革补绣的工艺,灵秀细腻融合了湘绣、鲁绣、苏绣等其他中国刺绣的艺术营养。从图案设计,选材加工,再到整理装裱,王府刺绣把高标准放大到整体设计之中,完美地去勾勒一针一线。白晶莹将蒙古族传统刺绣手法和现代刺绣技艺组合在一起,精益求精,注重把握每一个细节,她深知刺绣形神兼备的文化内涵,追求王府刺绣作品的神韵,融民族元素与审美于一体,体现刺绣内在的气质。对于形,白晶莹除了选择传统的织布外,她还选择了更具有表现力的丝绸,借助丝绸的光滑和质感,让王府刺绣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表现,这不仅意味着创新,同时也对创意设计、材料组合、风格把握等刺绣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选择了丝绸与王府刺绣这样具有挑战性的组合,就要有驾驭组合的能力,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最好。为追求品质,白晶莹让绣娘细抠一针一线,也就是说,在绣工手中,每一针每一线不仅是对顾客负责,更是对技艺的追求和对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白晶莹经常对绣娘们讲,都是一根线,那横的、竖的、倾斜的,90度的和80度的,它完全不一样。竖的就会是亮一些,横的会避掉一些光,倾斜则会和顺一点……

  随针线游走的是岁月,是汗水和心血。几年来,白晶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在追求刺绣的天衣无缝中文化寻根,帮助农牧民脱贫奔赴小康,她不再从刺绣看世界,转而从世界看刺绣。于是,时代风貌,历史兴衰,纷纷聚拢在针尖,或轻轻薄薄,或绵密厚实的刺绣凭借着指尖的力量拉近了人与美的距离。

  白晶莹和蒙古绣娘们让世界看见了内蒙古之美。

  凡事皆贵用心。

  历尽千帆,王府刺绣带着自己独特传统与风格走上了进国内国际的舞台,王府刺绣品牌产品受到了中外客商的喜爱,企业也开始有了长期稳定的内外销售订单。

  新的机遇,对绣工和企业都提出新的要求。一场苦练内功,提高刺绣水平的比拼不断掀起,众绣娘纷纷争做金牌绣娘、一级绣工,在外力和内力的共同推动下,绣工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家家在刺绣,人人比技艺,科尔沁右翼中旗大地上,十指春风吹皱一池春水。

  要占領广阔的的市场,需要对产业精心布局。王府刺绣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又扶持成立了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与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搭建起王府刺绣产业的组织架构,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使内外销售订单产品同步发展,并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快速抢占市场先机。

  沃尔墩公司没有走整体工厂化的发展路线,因地制宜采用了“车间+合作社+农牧户”的生产模式,在51个特色苏木、嘎查设立生产车间和刺绣培训基地,采用订单模式,由协会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企业再根据订单需求回收刺绣作品。企业与绣工的合作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由此形成了独特的产业运作模式。

  负责全旗12个苏木镇对接服务工作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参加各地展销会,进行产品推介,负责打开市场销路,同时加强基地建设,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高生产研发能力并对基地的缝纫车间、刺绣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车间实行分工管理,责任到人。营销团队在全国设立了50处销售合作点(其中旗内12处,旗外38处),王府刺绣的产品销售节节攀升,订单也像雪片一样飞来。

  守住传统、守住文脉,才能换来“金山银山”,这是白晶莹清醒的认识。为了让传统的刺绣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白晶莹继续积极打造王府刺绣研发团队,在培养本土刺绣设计人员的基础上,继续聘请兴安盟、自治区、国家级的高级设计研发人员,让他们出谋划策引领市场,给传统手艺注入现代审美,不断用设计研发的新品提升民族刺绣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与此同时,白晶莹借助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等专业艺术家团队,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借助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精品刺绣评选活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刺绣“产品”向“作品”的转变。这些由众多艺术家参与打造的王府刺绣新品,用料讲究、款式多变、色彩和谐、工艺复杂,被业内人士称作精工细制的“高、精、尖”作品。白晶莹就让这些精工细制的“高、精、尖”佳作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各类展销活动,并在基地和图什业图亲王府设立展厅常年展出,全方位提高王府刺绣刺绣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此基础上,王府刺绣还与内蒙古展览馆合作,在内蒙古展览馆传统工艺馆一层展厅,设立王府刺绣的展示展销活动场所,在传统工艺馆三层展厅为王府刺绣传承人和手工艺者提供学习、培训、研讨、交流的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传统工艺工作站科尔沁右翼中旗分站,是白晶莹组建的又一支研发团队。自从成立以来,积极开展非遗工艺的创新研发,加快本地非遗及传统手工艺教育培训的开展。创新发展文创系列10种、婚庆系列12种、生活用品300种、装饰系列15种、旅游纪念品系列700种。其中以刺绣框画、刺绣被褥、时尚蒙古袍、箱包、时尚服装服饰、绣花羊绒围巾、保健枕头等为典型作品。迄今为止,王府刺绣已有几个产品系列:有儿童系列(山丹花图案)、中年系列(夕颜花图案)、老年系列(寿桃图案)、庆典系列(玫瑰、牡丹图案)、民族系列、家居系列、办公系列等1072种的主打系列产品。

  白晶莹把这些研发成果推广统统交给祥瑞刺绣扶贫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的扶贫车间生产加工,由此,使研发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扩大了产品市场,扩展了就业人群,提升了产业价值,为农牧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

  围绕“脱贫攻坚,建立共赢”的王府刺绣扶贫模式,白晶莹继续开展长期、定向、高层次的培训,系统讲解材料选择、图案布局、色彩搭配、刺绣技艺,变“冬闲”为“冬忙”,让广大贫困妇女在冬闲季节充实忙碌起来,通过“走下去”,开展全域分散培训。到2018年,已先后培养出了2000名刺绣骨干,然后,通过她们继续深入全旗各嘎查开展拓展培训、蹲点教学,手把手教授农牧民刺绣技艺。培训出的一级绣工主要負责接国际订单,二级绣工主要负责接国内订单,三级绣工主要负责接本地订单。原先掌握刺绣手艺的多是年长的妇女,通过培训,使掌握刺绣手艺的人群年龄拓宽到了18到70多岁,她们个个都成了王府刺绣技艺传承的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为王府刺绣手艺的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刺绣材料(底料)的供给上,继续免费为绣娘提供针线、布料等,继续鼓励民间的能工巧匠设计图案、创作样图,以促使优势产业快速发展起来,群众的腰包也尽快鼓起来。

  围绕全旗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产业定位和总体思路,依托蒙古族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四季旅游总体发展战略,白晶莹挖掘深具民族特色的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的潜力,在全旗大力开展的以“王府刺绣——‘绣出老区农牧民新生活”为主题的大众创业行动,与脱贫攻坚、农牧民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脱贫攻坚新范例。

  王府刺绣产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建设,企业的部门更加健全,功能也更加完善。不但有了100人的蒙古刺绣服装表演队、45人的刺绣产品研发团队、100人的缝纫团队,还有了100人的装饰团队、300人的王府刺绣金牌绣娘团队。这些围绕自己产业建立起来的部门可以独立参加展销、承接创意订单、组织生产,进行装饰布展,这不仅为企业节约不少钱,更是锻炼培养了王府刺绣团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针一线总关情。作为古老的技艺的王府刺绣,历经数百年,生生不息,得益于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土壤,得益于世代同心的守护传承。在全面提升王府刺绣品牌的同时,白晶莹与大学生团队组织了“王府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文化之乡名称: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之乡)的申报工作。两份申报饱含了王府刺绣团队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深情厚谊,他们希望科尔沁右翼中旗这个民族刺绣之乡,在国家的重视下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能够在新的时代向党和政府,也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2018年9月20日,白晶莹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全国特色手工业扶贫车间现场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她介绍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受到了来自全国扶贫战线同仁的热烈欢迎。

  坚守和奉献能成就典型,典型是一种示范,有引领作用。

  脱贫系国家大业,奋斗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人们是我们的英雄。国务院扶贫开发办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为脱贫攻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根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获奖者产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白晶莹位列其中。

  2018年10月17日晚七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庄严的承诺》——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录制现场,动人的音乐中大屏幕上推出颁奖词。

  颁奖词:“她带领科右中旗2.1万名妇女从事“王府刺绣”产业,以绣花精神推动扶贫工匠,引领贫困群众迈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她就是贡献奖获得者——白晶莹。”

  一号演播厅内音乐深情灯光璀璨,著名朗诵家徐涛声情并茂的朗诵感人肺腑。央视主持人海霞与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白晶莹从舞台的深处缓缓走来。

  “泥泞崎岖,平平常常。寒来暑往,多少沧桑。呕心沥血,无畏雨雪风霜。履职尽责,守望大地山河。把穷乡僻壤变成美丽田园,让绿水青山点化金山银山。没有惊天动地的经历,却有改天换地的伟绩。信仰的丰碑上,铭刻脱贫攻坚的功勋。扶贫干部,敬业担当,作风优良,初心不忘……”

  海霞:“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白晶莹是咱们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的一位扶贫领导干部,由她带动的王府刺绣扶贫产业项目已经帮助内蒙当地的很多贫困的农牧区妇女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能不能告诉我们现在有多少农牧区的妇女因此脱贫致富了呢?”

  白晶莹:“目前,我们带动了全旗2.1万名妇女,参与到刺绣中来,其中呢,有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在里边参与学习提高收入,2017年我们289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收入增加了1809元,预计呢,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平均收入增加到5000元以上。”

  海霞:“真的是好日子越来越多了,那我相信,这个项目不仅仅带动了这么多人就业,也带动大家脱贫致富,还传承发展了咱们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草原文化,真的是一举多得。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的是一个舞蹈节目,名字叫《草原绣娘》。这个节目就是由白晶莹同志和几位已经脱了贫的绣娘共同创作,由16名乌兰牧骑的队员和几位绣娘共同演绎的一个原生态的歌舞。”

  音乐起了,背景是草原的黎明,年轻的绣娘们展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一根绣针、几缕丝线,绣出的花草、锈出流淌在草原的芬芳。她们编织着心中的梦想,优美的旋转中一幅缤纷的刺绣长卷在行进的队伍中亮相。音乐变得浑厚,绣娘们酣畅舞动,画幕上飞来了万千蝴蝶,盛开的牡丹花朵朵,绣娘们向着朝阳飞舞而去……

  参加了颁奖晚会演出的绣娘赵霞后来对我说:“那场面真大,规格也太高了,组织单位是国务院扶贫办,受表扬的都是全国扶贫的英雄,我为白主任获得贡献奖感到高兴,也为咱科右中旗和我自己感到高兴。可那是在央视的演播大厅面向全国十三亿人演出,我其实可紧张了。录制的那个晚上,我生怕出错给科右中旗、给咱王府刺绣,还有白主任抹黑,要是手抖得厉害可就没法绣起了。白主任一上来,我们都激动的流泪了……”

  在这次表彰会上,除了白晶莹荣获2018全国脱贫攻坚么贡献奖,科尔沁右翼中旗的4位农牧民绣娘和16名乌兰牧骑舞蹈演员也“舞”进中央电视台,在13亿多观众面前精彩亮相。在第5个国家扶贫日之际,她们携手向全国所有脱贫攻坚的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2018年10月26日,刚刚参加过全国表彰的白晶莹,带着王府刺绣服装表演队和产品,参加北京“深山集市——内蒙古草原集市专场”服装服饰展。伴随着悠扬的马头琴声,一件件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美学密码的蒙古族时装和生活装在T台上惊艳亮相。在美轮美奂的民族服饰时装秀中,王府刺绣推出2018的刺绣新品系列。

  北京依文集团的董事长夏华激动地说:“通过这种方式希望可以让古老文明及传统手工艺得以用最时尚的方式展现和传承。依托草原集市,未来将有更多手艺人的面孔和作品出现在都市最繁华的购物中心,依文也将通过订单式培训,将各种草原文化衍生品的订单需求源源不断的送到当地妇女手中,为她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妇女收入水平。”

  2018年年底的一天,扶贫刺绣产业收益的现场发放会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召开。农牧民绣工欢聚一堂,她們又一次来领取自己的酬劳。自从培训以来,这样的发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举办一次。根据企业流程,绣娘们按照订单图案和要求在家刺绣,再由协会回收、结算,王府刺绣产业拓宽了农村牧区妇女就地增收的渠道,她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挣现钱、增收入。绣娘们感到非常满足,她们不仅找到了就业岗位,挣到了钱,改变了生活境况,还为全旗的脱贫,为家乡建设做出了自己贡献。

  在这个温暖的冬天,再次发放的总金额是183万元。主要涉及到12个苏木镇51个产业村的8700人,一幅幅刺绣、一叠叠现金、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最精彩的瞬间。2019年4月,我在王府刺绣车间恰巧遇见了一次给绣娘们发放现金的机会。从早上到中午,绣娘们极有秩序地排着队,满车间笑脸飞扬,那神情堪比人间四月天。发放会后她们并没有离开,每次发放会后又会发放新的订单,通过不断发放订单,保证绣娘们的收入。

  到2018年底,科尔沁右翼中旗从事王府刺绣的农牧民已超过2.1万人,全年实现1800余万元的刺绣产销收入。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有500名技艺精湛的绣工年收入平均达3万元。在产业发展带动下,60余名大学生学成返乡,他们或依托刺绣产业立定脚跟,或以此为支点,找到了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企业有了盈利,还清了全部贷款。大学生也开了工资,普通大学生的工资是每月3500元,管理层的10名大学生的工资是5000元。

  企业步入了正轨,白晶莹告诫大学生们要戒骄戒躁,继续保持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农牧民的初心,她给他们讲如何当老师,如何当带头人,如何当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让他们时刻保持勤奋与思考。她要求他们要学会分析国内外的市场的趋势,明确自己的使命任务,超前制定发展目标,让企业在新时代不断的向前。白晶莹也跟大学生讲,王府刺绣有悠久的历史,它出身名门,根生在科尔沁大地,王府刺绣有枝繁叶茂的现在,这是党和政府,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换来的,而王府刺绣的未来,你们必须,也有义务让它生长的更舒展、更高,开枝散叶,为世间共享。

  万象更新的2019年拉开了帷幕。一股奋发的气氛在科尔沁右中旗广袤的大地上升腾,经久不息。

  3月5日,在全国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参加了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这是党和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视和关心,草原儿女倍加感动。内蒙古自治区的8位代表分别就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民营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建设现代能源经济等问题发言。

  4月,这是一个冰释雪融的季节,这个春天来临的时候,科尔沁右翼中旗摘掉了深度贫困旗贫困的帽子。马产业、牛羊养殖产业、水稻种植、木耳种植、高钙果欧力等精准扶贫项目在这场消贫战役中,可谓功勋卓著。干部群众无不欢欣鼓舞。一位农民高兴地对我说:“我家脱贫了,去年还挣了两万多。”另一位农民更加激动,他信心满满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啊!现在孩子上学的学费有了,看病不愁了,住房也翻新了,我家的脱贫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我走进旗政府问一位小干事:“你觉得科右中旗能在2020年如期脱贫吗?”这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谈起话来还有些腼腆,但他的目光却很坚定:“那还用说嘛,一定会的。”听见我问,小干事斜对面一个小伙子回头用东北口音说了句:“那已经不是个事儿!”说完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这个春天,白晶莹更加忙碌了,不是去兴安盟开会,就是与来的客户研究订单产品的设计,要么就是与贫困地区来的取经团交流脱贫攻坚的经验。

  这个春天,承载了2.1万名绣女,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户,50多名大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协会基地的王府刺绣扶贫车间,在全国扶贫大会上,被国务院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刘永富称赞:“科右中旗的扶贫刺绣车间,是全国最大的扶贫车间。”

  也是这个春天,我怀着朝圣般的心情走进了这个车间。

  王府刺绣车间作为扶贫示范基地,每天迎接着来自各地的人。车间共有三层组成。一楼大厅展柜里摆放着满满的奖杯和奖状,平安瓶、烟袋、绣鞋、被面、荷包等刺绣作品。开放的服务窗口前,大学生正在接待来交付订单产品的苏木、嘎查扶贫车间负责人,检验、清点、核对、入册一气呵成,非常流畅。他们告诉我,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他们是在基地值班,更多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上门服务去了。他们说“是白姨(白晶莹)奔波引领,王府刺绣才有今天的局面。白姨一有空就过来,不出差的话,几乎天天都过来,她总是提醒我们,广阔的市场意味着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观念去创造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我们也必须为农牧民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是我们进入王府刺绣的初衷。”谈起工作中的收获和付出,他们都充满激情,满脸洋溢着青春的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更是信心十足。

  我问起大学生团队的一些具体情况,他们兴致勃勃地介绍起来。截止2019年,王府刺绣车间已入驻大学生57名,一部分人留在基地抓培训、抓新产品研发,一部分跑市场、抓订单,形成了集图案设计、产品订单、电商、网络销售、市场开发为一体的刺绣产业人才团队。在这里大学生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就业创业,还帮助乡亲们走上靠刺绣脱贫致富的路,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来到王府刺绣车间后,我先后在通辽、呼和浩特、长沙、香港等地开拓市场,拿回200多万元的订单。前几天,又从北京签订了一批蒙古袍演出服的订单,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安排绣工绣制。”毕业于新疆大学的安常福说。

  2018年,扶贫刺绣车间25名销售员拿回了450万订单,加上在当地拿到的订单,当年的销售量突破了500万,并在区内外建立了48家实体店,他们正力争在2019年发展到100家,每家的年收入都要达到3万到5万元,争取全年实现1000万元的销售额。

  缘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王府刺绣能如燎原之势,在科右中旗迅速发展成为文化产业和重要的脱贫产业?科尔沁右翼中旗旗委书记白云海曾经说:“除了有王府刺绣产业推进组组长白晶莹的引领带动,离不开一支有着‘扶贫攻坚突击队之称的大学生队伍的全力帮助,他们在强力助推这个产业中,展现着当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要放飞梦想,更要牢记承诺和奉献。由大学生负责的从事刺绣的贫困人数,记录着他们为农牧民服务的初心和成长的足迹:

  巴彦茫哈苏木负责人安常福:1240人;

  巴彦淖尔苏木负责人塔娜:1174人;

  好腰苏木负责人乌兰:1145人;

  新佳木苏木负责人彬彬:1365人;

  高力板镇负责人王文军:2316人;

  巴彦呼舒镇负责人包永辉:3069人;

  杜尔基镇负责人包国军:1272人;

  哈日诺尔苏木负责人包永刚:440人;

  巴仁哲里木苏木包永刚:1380人;

  额木庭高勒苏木负责人吴志强:1368人;

  代钦塔拉苏木负责人乌云高娃:1784人;

  吐列毛杜镇负责人达布希拉图:1657人;

  ……

  在一楼大厅,我见到了兴隆屯嘎查刺绣扶贫车间负责人其木格,她带来200件欧衣绣品和3件大幅牡丹刺绣。在工作人员验收后她拿到了5000元的酬劳,这是兴隆屯嘎查20名妇女近10天的劳动所得。拿到钱后,其木格高兴地说:“跟着白主任可没少拿到钱,过去自己绣好了东西拿去卖,一没人要、二卖不上价,好东西一年也只不過挣个一两百元。”“我是白主任的第一批学生,我们不用画图案,绣就可以了。我也不会画,都是白主任给我们画,我们都想绣得好,为挣钱,也为回报白主任付出的辛苦。以前刺绣,只是自己喜欢,多数绣给自己用,对外出售也卖不上钱,做梦也没有想到兴趣爱好也能挣钱。去年我们全村刺绣收入就有16万元,我的刺绣收入最高,去年就挣了5万多元。预计今年全村刺绣收入可达30多万元。”现在,其木格所在的兴隆屯嘎查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刺绣产业村。

  有了好产品,也有了好销路,农牧民增收不成问题。如今,像其木格这样的绣娘已经不在少数。生活富裕了,东西卖出好价还能走向全国,农牧民甭提多高兴了。

  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墙上悬挂着“感恩党、跟党走、奔小康”“我奋斗,我幸福”“我脱贫,我光荣”几个刺绣大字,分外醒目。二楼是产品加工车间,在“嗡嗡”运转的普通缝纫机、高级缝纫机、直驱平缝机、码边机和其他刺绣设备前,缝纫工们正在将绣女们精心绣出的“作品”,点缀装饰在蒙古袍、钱夹、笔筒、靠垫、桌布、纸巾盒、笔记本、汽车挂件、箱包等半成品之上。我看了产品制作和检验过程,缝纫工们对产品的要求太认真了,极小的瑕疵,她们也决不允许产品蒙混过去,她们的严谨着实令人叹服。

  走进王府刺绣车间三楼,映入眼帘的是600多名正在飞针走线的绣女,她们坐在绣架前,神情专注,十指春风,宛如仙女。一幅幅刺绣作品,伴随着妇女们的一双巧手氤氲而生。我走向正在刺绣的绣娘们,她们面前绣布上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湖光水色活灵活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断不会相信,这是一些刚学两年,有的甚至还不到两年的农牧民妇女绣出的作品。身旁的一位绣娘,她正在绣的凤凰跃跃欲动,似要飞出织布,非常传神,我忍不住停下了脚步欣赏起来。她喜滋滋地介绍自己是高力板镇赛罕达坝嘎查的龙梅,她说:“每天绣,这心和绣的凤凰、荷花什么的都搁在一起了,这花鸟虫鱼都是活的一样。自从开始刺绣,身心都舒服,想一直绣,感觉现在生活就像这些绣布上的画一样美呢!”听,这就是我们的金牌绣娘,这就是缘何凤凰于飞。

  随行的代钦塔拉的妇联主任乌云高娃告诉我,现在,全旗的妇女都喜爱刺绣,她们绣每一幅作品都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旗里发展刺绣产业才能够一呼百应,才有了今天这样让人振奋的局面。

  见我停下来说话,绣娘们纷纷跟我打招呼,她们说刺绣是个特别好的活计,每天一放下家里的事,她们就三一群俩一伙地凑在一起绣起来,绣到夜里两三点是常事。绣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表达着自己,话语里透着对刺绣的喜爱,对生活的质朴追求,一张张粉黛未施的脸绽放着喜悦的颜色。我问起她们的生活,她们或说家庭,或说个人的遭遇,贫困曾是她们共同的境遇。“现在好了。”她们都这么说。

  是啊,“现在好了”真好!我想,这是白晶莹最想听到的话。

  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向王府刺绣队伍靠拢而来。这也是白晶莹最愿意见到的。

  置身于王府刺绣车间,无论你是谁,你都会想看绣娘们的笑,想倾听她们的故事。

  代钦塔拉苏木贫困户阿勒坦琪琪格说:“因为是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兴趣越来越高,为了不落在年轻人后边,一心只想着努力把刺绣绣好。学会刺绣以后,十分珍惜时间了。”

  代钦塔拉苏木的另一位贫困户七月说:“我们旗里发展刺绣产业后,我的生活好起来了,信心也足了。学会以后,不缺零花钱了。减轻了生活的负担,今后想让孩子也学,现在我绣花挣了7000多元了呢!”

  王金莲,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人。2012年,丈夫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王金莲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面对丈夫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王金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她除了要种家里的50多亩地,还尝试过养牛、卖雪糕、绣枕头套,收入微薄,生活捉襟见肘。2016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她对我说:“去年,我靠刺绣挣了7000多元,除了补贴家用,还买了70只小鸡,年前卖了50只,又挣了3000元。异地搬迁项目实施后,我家住进了新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拿到3300多元的分红,还养着4头牛和20多只羊。”现如今,王金莲是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刺绣带头人,她所带动的104位绣娘,都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像王金莲这样的绣娘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还有很多,刺绣作为家里的额外收入,让这里的妇女找到了生活的价值。如今在乌逊嘎查,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全嘎查从事刺绣的妇女就达150余人,年人均收入2000元到8000元不等。

  我看见一位绣娘正在黑色布料上绣一枝粉红色的梅花,就问她绣出来用在哪里?她告诉是用在蒙古袍的领口和袖口。我问她能不能让我试着绣几针?她立刻站起来,我问会不会给绣坏了?她笑着说:“绣吧,能修。”我接过来一根很细很小的针,照着她手指点的地方绣了下去,针是下去了,可下面那只手却很费力才找到针的落点,只绣了几针手心就有了汗,针也不听使唤了。绣娘笑着说:“没什么,你初学,针线也欺负你呢!”俗话说:“三年磨出一个绣花娘。”看来真是如此。

  吴占子过去在砖厂打工,一天累的直不起腰。2017年夏天,她看到村里不少人做了刺绣,赚了钱,她辞掉了砖厂的工作,也学起了刺绣。她对我说:“在砖厂一个月也挣三四千块钱,这个也一个月挣三千到四千块钱,这个轻巧嘛!在家我还能照顾老人,看孩子,做饭啥的都可以。”望着身材瘦小的吴占小,我无法想象她在砖厂打工的情景,她太瘦小了,风一来就倒下的感觉。我为她选择刺绣,找到了一份适合她从事的工作而高兴。

  我转到了进来时就看到的一位年轻绣娘身边,她绣的很快,刚走进来时,她刚刚起针,才一会儿功夫,湖蓝色的底料上已绣出了一片绿叶和牡丹花隐隐绰绰的花蕊。她是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的金牌绣娘。我也问她绣出来的牡丹用在哪里?她说是用在包上,很漂亮的,人们很喜欢。她告诉我:“父亲早年去世,母亲又有高血压心脏病,我只念了高中没能上大学。我也做过大手术,家里十分困难,我心里很茫然就带着母亲到处打工。2017年我开始学习刺绣,去年挣了5万多元,今年能挣6到7万,我和母亲都非常高兴,感谢白老师的帮助,也感谢大学生团队,我们都把基地当作娘家。大学生团队什么都管,除了上门一对一的下订單、收货、结账,还关心我们的家庭,我和母亲的的身体和生活。我几乎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绣,绣完了就挣钱了……”

  这时,杨福林带着阿里巴巴集团考察团来到王府刺绣扶贫车间,我再次采访了他。他说:“王府刺绣产业要发展,必须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即时性与‘无疆界渠道,坐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进行销售推广。我们的产品即将通过阿里巴巴电商渠道进行销售,目前双方正在加强合作对接,争取合作项目早日落地。”杨福林还谈到了王府刺绣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鹿王集团等的合作,这两个世界知名的羊绒集团也正落户科尔沁右翼中旗,王府刺绣将在他们的高端产品上根据定制方需要进行定制生产。另外,一些企业界的高级人才,有特殊需求的央企和国企,也洽谈了特殊产品的定制和合作。

  离开刺绣车间,我乘汽车去苏木嘎查采访,汽车驰骋在平坦的乡间公路上,畅通无阻,道路两旁的草场上牛羊点点,还有蒙古马、骆驼寻寻觅觅地飘荡在长空之下,天地间一派祥和安宁。司机师傅对我说:“以前下乡都是沙窝子路,一天只能到一个地方。这两年好了,路修通了,电和水也接上了,农牧民再不用受风沙冷冻之苦,家家也都住进了砖瓦的新房……”听到司机师傅这么说,我感到很温暖,也感叹这里发生的变化。要知道,艰苦和贫穷曾是这里给人最深的印象。

  车到了高力板镇,街道和店铺都很整洁,路上的行人却很少。司机师傅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个封闭的小镇,冬闲的时候,人们只能靠喝劣质酒、打几毛钱的小麻将消磨时间。现在你看,人们都忙着刺绣呢,不仅女人绣,闲下来,男人有的也跟着绣起来了,我们都叫他们‘男绣娘,好听吧?我估计这会儿就是想喝酒、打麻将也找不到人陪喽!”高力板镇有3万人口19个嘎查,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是个人口较集中的镇。我急于见从事刺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让司机把我直接送到镇刺绣扶贫车间,在这里,我见到了高力板镇的绣娘们。她们又在举办刺绣培训班,讲课的老师正是那个曾经的“麻将头子”赵霞。联想到赵霞之前的生活,此情此景,真是恍若隔世。

  我认真地听完赵霞的课后,约她坐下来,让她随便说点什么。

  赵霞先是头头是道地说起了培训:“一方面是为巩固提高农牧民的刺绣技艺,一方面也是企业不断研发新产品,如果不培训农牧民就完成不了新的订单。”接着她又说起了这两年来的变化。“以前热衷打麻将,我丢下家庭和孩子不管,闹的家里鸡飞狗跳,其实那时我对自己也挺绝望的,也不知道自己能做点啥。打麻将不是好事,遭人白眼,背后也总被人指指点点,我很苦闷却想不出啥出路,就打算那么浑浑噩噩地过下去了。自从学会刺绣以后,人们都说我变得像个女人了。家庭和睦了,女儿也上了学,我还带了70多个徒弟,你看,我这也是文化人说的那叫什么来着,桃李满天下呢!2018年一年里,我收入3万多元。以往的‘麻友现在变成了‘绣友,大家一起比拼刺绣技艺,靠能力挣钱,这可比打麻将要强多了。”赵霞一脸的笑,大大的眼睛满目生辉。

  行走在在扶贫车间,一朵鲜活的牡丹刺绣深深吸引了我,粉红色的牡丹开放在绿色的底绸上,绸面上,叶片到叶梗的颜色由浅渐深,一抹红镶嵌在一片渐变的绿色之中,艳而不俗,娇而不媚,绣品多了份出尘的清幽,却又不失牡丹的富贵。凭直觉,这是一个浪漫的绣娘,对色彩有着极强的感知力,她把绘画中的光和色用丝线和针法巧妙运用,让丝理随着图案的结构变化和光影明暗而游走,在视觉上造成一种层次感和真实感。我找到她的时候,她的织布上,另一簇深红色的牡丹也已经呼之欲出了。这位绣娘对我说,她从小就喜欢刺绣,喜好搭配颜色,和丈夫自由恋爱结婚后,因为农活多,生活又困难,就很少有时间绣了。丈夫是个讲乌力格尔的民间艺人,去年收入了3万多,自己也重新把刺绣捡起来,还跟着白老师学了不少新技法,能靠刺绣赚到钱,日子过得轻松舒适多了。她现在的梦想是一直绣下去,凭着绣花的双手,与一家人好好的生活,然后,等日子再好些,她就和家人去大城市旅游。

  绣娘的心,有了远方。刺绣带着她走向了远方。

  在杜尔基镇靠山嘎查,我又见到了褚玉何。

  “為了帮我治病,我绣出来的东西交过去的时候,白主任给都加了价,我已经挣了3万多,再有1万块钱就能去做手术了,手术费大约是4万多块钱。”褚玉何眼泪快要流出来了。

  巴彦茫哈苏木哈图布其嘎查金牌绣娘天晓说:“去年我领到了5万多,这对我们农村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的收入,是白主任给我们贫困户带来的收入,我们永远忘不了她。”

  在巴仁哲里木镇翁根海拉苏嘎查,我第一次见到了我早已听说过的马八十五,这是一位高位截瘫的“男绣娘”,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瘫痪在床,但绣起花来却是一点不比别人差。他平躺在炕上仰头熟练地做着刺绣,场面感人而生动。谈起刺绣给自己带来的变化,马八十五心情很激动:“自从遭遇车祸已经躺了10多年了,不仅给家里带来了负担,整个人也快垮了。从2017年接触到刺绣,还就喜欢上了,这心思一转移,就不像以前那么胡思乱想了,也有信心了,多绣多挣钱,能补贴家用很开心。2018年,我挣了2000多元,以后还会挣更多!”

  包双梅,代钦塔拉苏木茫来嘎查人,因丈夫患病致贫,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包双梅是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培训班的第一批学员,学会刺绣后,她经常和村里其他绣娘一起刺绣,绣品完成后由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扶贫车间的工作人员专门入户回收。她对我说:“我以前收入一年不超过一两千,学刺绣以后一年的收入一万多,生活比原来好了很多,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地绣,绣得越好,收入会越多。”

  绣娘固仁其其格,56岁,她和丈夫都是下岗职工。下岗以后,固仁其其格一直在当地打工,有两个儿子,她得拼命挣钱维持生活,一度愁苦。她对我说:“以前只能做清洁工,洗碗,一个月顶多挣2000元。”从2017年开始,固仁其其格拿起了绣花针,一个月她就拿到5000多元,生活宽裕了,愁苦的心也云开雾散了。

  在白彦茫哈苏木葛根傲日都嘎查,我见到了刘玉清。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做刺绣之前,生活入不敷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是种地。2017年旗里办刺绣培训班,刘玉清初次接触到了刺绣,并被这门传统手艺所感染,她也开始绣了起来。刘玉清说,“以前孩子一周最多只有五元钱的零花钱。现在孩子和老人的生活费都不用愁了,刺绣给我们这些老百姓带来很大的帮助。”

  在高力板镇白音道卜嘎查,我见到了“男绣娘”白玉双,他从37岁就开始做刺绣了,一绣就是6年。白玉双说:“这是我家乡这边的传统,应该把这传统一代代传承下去。我刺绣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小的时候,那时,妈妈总是把花呀、草呀的绣在我衣服上、被子上、枕头上面,一看到刺绣心里就觉得暖和。”白玉双把刺绣手艺教授给嘎查其他的村民,鼓励他们学习刺绣,凭双手脱贫过上好日子。截止2019年,他已经走进20多个贫困农牧民的家,教他们学习刺绣,这些人的生活状况都发生了改变。

  我走访了多个苏木嘎查,到处是驻村干部、“第一书记”的身影,所见无不是砖瓦房、水泥路、自来水,村容齐整干净。参与到王府刺绣产业中来的贫困农牧民,取代了过去的“等、靠、要”用双手挣生活,她们说也挣来了面子,挣回了尊严,她们告诉我说,白老师说过,不再能光靠国家帮,好日子更要自己去挣来。尽管她们过去的遭遇不同,现在却同样努力而幸福。她们靠着一团彩线,一根绣针,一块布料,一双勤劳灵巧的手,告别过去走向富裕,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绣着憧憬的五彩人生,自觉不自觉地传承着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生活会越来越好的,美丽的绣娘们!我想每个人都愿意这样祝福她们。

  在一个暮色将至的傍晚,我心怀景仰地走进了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文化博物馆,这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娱乐、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专业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题性博物馆,科尔沁右翼中旗已将它作为旅游精品线路中的重要景点来推动。来到这里,游客不仅可以了解王府刺绣的历史与发展,还可以近距离领略巧夺天工的蒙绣神韵,体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厅面积为2700平方米,整个馆内布置是白晶莹亲自设计,馆藏颇为丰富。分陈列、展卖、活动三个区域。陈列区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讲述着科尔沁悠久的繁华和厚重的人文。展台上精美的平安瓶、荷包、香囊、蒙古袍、蝴蝶、五十六个民族中华地图绣等,彰显出新时代王府刺绣的成就。展卖区典型的蒙古族卷草纹、云纹、盘肠纹服饰、扇袋、康卡、经卷、刺绣荷包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活动区为中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接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场地。这座博物馆也是广大农牧民学习、交流、参观刺绣文化的基地,是王府刺绣助力全旗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博物馆馆藏的一本小册子引起了我的兴趣,了解蒙古刺绣的一扇窗向我缓缓打开了:

  蒙古族刺绣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刺绣艺术直接美化人民的生活,而刺绣图案的内容也是和生活、大自然分不开的。蒙古族生活中,用毡和布里阿耳皮作底子制作的各式贴花鞍具、蒙古包和密缝毡子等都引人注目,这些贴花艺术其底料比较粗厚,用牛筋或驼绒线缝制。比如在白毡料上一般用驼毛线和马尾,在布里阿尔皮上一般用牛筋缝制,其针法主要是套古其呼,即用同等距隔的点缝制,这种方法和材料缝制成的贴花艺术自然给人以粗犷的美感。而那些用布或绸缎作底子的绣花则显得精细,其针法也十分讲究……

  五、锦绣前程

  2019年,之于王府刺绣,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19年6月3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携手王府刺绣合作品牌“印象草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次大会得到了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绣娘们展示的图什业图王府刺绣,引发众人赞叹。特别是王府刺绣合作品牌“印象草原”的羊绒刺绣新品,立体直观地向世界展现了王府刺绣独特的魅力。“印象草原”2019摩色IV羊绒刺绣新品系列惊艳了全场,为现场嘉宾带来一场“国色天香”的时尚盛宴。在这次发布会上,白晶莹作了激情洋溢的发言,她说:“通过此次活动,蒙古族传统手工刺绣搭上非遗生活、印象草原、依文集团等现代服饰企业和文化产业的‘顺风车,这是草原绣娘梦寐以求的夙愿。希望通过与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促使王府刺绣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内蒙古、走红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兴安盟委行署、北京服装学院共同主办。大会旨在挖掘中国刺绣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激发传统工艺的生机与活力,以展示为载体,展示中国刺绣传统技艺的独特价值与无穷魅力,展示民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成果,弘扬非遗文化,展现刺绣之美,将民族刺绣文化推广传播至国内外。大会期间相继举办了“发现?蒙绣之美”座谈会、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成果展、中国手工刺绣作品秀、2019中国(内蒙古)国际手工刺绣高峰论坛、图什业图王府刺绣深度体验等系列活动。

  2019年7月15日,正值酷暑高温季节,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来到内蒙古考察,他在赤峰考察时强调:“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此时,科尔沁右翼中旗已成为最大的刺绣产业基地,旗委政府决定举办万人刺绣大会,用实际行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刺绣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致富营造更大的空间。

  7月19日,科尔沁右翼中旗万人刺绣培训大会在图什业图赛马场举行。这一天,白晶莹从旗委开完会已经是凌晨1点20分,她没有回家,直奔赛马场而去,远远地,白晶莹看见警察已經站在赛马场外,见白主任这么早就赶来,守候在场外的警察立刻走上前来问候。“辛苦了,我陪你们站一会儿吧,你们一晚上都站在外面,谢谢了!”白晶莹由衷地说道。

  为了这场刺绣培训大会,已经是全旗总动员。

  前几日,还是奔腾喧嚣的赛马场,此刻,万籁寂静,望着空无一人的会场,百般滋味齐上心头,白晶莹说不出是紧张,还是担心。173个嘎查的农牧民正从四面八方星夜兼程赶赴会场,农牧民距离这里很远,入场的时间是凌晨5点,她们怎么过来?她们能及时赶过来吗?

  朝霞终于慢慢映红了天空,晨曦渐起,辽阔的赛马场被涂抹上了一抹薄如蝉翼的光亮。白晶莹迎着朝霞的方向,庄严而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今天的主角们上场。4点20分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越来越近,白晶莹看见了,一群熟悉的身影正向她走来。她激动地喊道:“你们来了,我的绣娘们,欢迎你们!”巴彦呼硕镇的农牧民绣娘身着民族服装第一个到场,紧接着是赛罕塔拉的绣娘也来了。快到5点的时候,一下子又进来3000多人,她们穿着民族服装列队入场,按嘎查的标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两位统计员把统计出的人数不停地递到白晶莹的手中,她大声地宣读着:“现在是4000,5000了,到5233了……不,还有,还有,最后的数字是……”

  大学生统计员陆续把各分会场的统计数字交给了白晶莹,分会场的绣娘也都按时到了指定的会场。刺绣培训大会盛况,伴着黎明的缕缕清风,在会场缓缓飘荡:

  高力板镇506位绣娘参加万人刺绣培训大会。高力板镇共有19个嘎查,2100余人学习蒙古刺绣,其中贫困户311人。现已培养一级绣工150人,二级绣工400人,三级绣工1500多人。金祥、老公司、赛罕道卜等嘎查已成为刺绣产业示范村。

  新佳木苏木506名绣工参加此次培训大会,新佳木苏木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49人参与到刺绣中。苏木现有四个刺绣产业村,分别为哈日巴达嘎查、东太本嘎查、新发嘎查,浩力宝嘎查。

  巴彦淖尔苏木共506名绣工参加此次培训大会。目前,全苏木参与刺绣人数近千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2人,共设立7个产业村,包括一级绣工100人,二级绣工150人。

  巴彦茫哈苏木8个嘎查选派506名绣娘参加活动。今天,绣娘们举起绣针,拿起绣线,同场刺绣。同时刺绣老师在现场进行讲解和指导。目前,巴彦茫哈苏木共有刺绣人员1240人,其中贫困户196人,从刺绣产业发展至今,共创收310150元。

  好腰苏木镇9个嘎查506名绣工参加此次培训大会。现场,绣娘们穿针引线,同台献艺,用针尖上精美的画幅,指尖上精湛绣技为人们呈现着一幅幅致富美景。目前,好腰苏木镇共培育500余名绣娘,带动122名贫困户灵活居家就业,绣娘们用传统的指尖技艺铺平群众增收致富的锦绣之路。

  吐列毛杜镇共910人参加此次培训大会。截至目前,吐列毛杜镇20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期,培训绣工1000人次,已培养出一级绣工200人、二级绣工300人,全镇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过165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35人,现在吐列毛都镇已实现60万元的产销收入。建有8个产业村,成立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第九分公司,签合同的绣工达200人。

  巴仁哲里木镇召开培训会介绍巴仁哲里木镇和哈日诺尔苏木工作开展情况、蒙古族刺绣开展情况。来自巴仁哲里木镇及哈日诺尔苏木共710人参加此次培训大会,充分展示蒙古族刺绣传统技艺的独特价值与无穷魅力,展现民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成果,是弘扬非遗文化,保护民族瑰宝起到重要引擎。

  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共1208人参加此次培训大会。目前,额木庭高勒苏木已形成蒙古刺绣基地,全苏木“绣娘”有484人,其中贫困户54人。苏木辖内兴隆屯嘎查、二龙屯嘎查、巴扎拉嘎嘎查、车家营子嘎查等形成规模较大刺绣基地,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10573?同志们,我们参加此次大会的绣娘总人数是10573人、10573人……

  高亢激动的声音在赛马场的上空回荡。白晶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动,朝霞渐退,一缕晨光清晰地照在她的脸颊,几滴泪珠在光晕里晶莹闪亮。

  7点还差几分,刺绣培训大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急匆匆地找到了白晶莹:“我得要坐到前面,这一辈子赶上这么个机会不容易,得给我安排个好地方。”老太太很认真。白晶莹立刻让大学生把她带到距离主席台最近的绣架前,老人家坐在了嘎查队伍的前排。她高兴地回头,向着身后的绣娘们打了一个“OK”的手势,白晶莹会心地笑了。“老姐姐,你‘OK了,我才能‘OK!”白晶莹也向她做了一个“OK”的手势。

  7点整,刺绣培训大会准时开始,10573名绣娘同场刺绣,15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刺绣老师走进绣娘中间指导刺绣技艺,15位企业家人士观摩绣娘们的刺绣展示。企业家代表北京鹿王羊绒公司总经理陶越在大会上作发言。唐人手绘皮雕艺术公司、内蒙古宝格达商贸有限公司、北京鹿王羊绒公司与科尔沁右翼中旗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场签订总计1000万元的刺绣产品订单合同。

  大会现场宣读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科尔沁右翼中旗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同意建立“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的决定。并向科尔沁右翼中旗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牌匾。旗公证处公证员现场对万人刺绣培训进行公正。

  9点10分,10573名绣娘的刺绣全部结束。大世界基尼斯申报部部长关玥代表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在大会上宣布:由科右中旗人民政府、兴安盟商务口岸局、科右中旗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业推进组承办的“最多绣娘同场蒙绣”活动,成功创“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活动”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关玥代表大世界基尼斯总部向科右中旗颁发认证牌。

  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长沙市湘绣研究所的总工艺师江再红说:“蒙绣率先做这么大规模的现场培训活动,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中国刺绣学习。我没想到蒙古族刺绣已经发展的这么好,队伍这么大,它的未来就会更加繁荣,会有更多的收获。”

  内蒙古宝格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双喜说:“看到家乡的民族刺绣产业有这样好的发展,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去年就和咱们中旗有过合作,这次来看到万人的培训大会,它不仅仅是传承,更是一种创新。作為家乡人,我更要大力支持,这次准备签订300万元的订单。”

  9点30分,农牧民开始按顺序退场,半个小时全部退场完毕。白晶莹吩咐各领队和负责人,回到家一定要反馈信给她,农牧民路途遥远,她们中有的已经七十多岁,有的还怀着孕,她实在是放心不下。

  “杜尔基镇平安到家。”

  “代钦塔拉苏木平安到家。”

  “巴彦淖尔苏木平安到家。”

  “巴彦茫哈苏木平安到家。”

  “巴彦茫哈苏木平安到家。”

  “吐列毛杜镇平安到家。”

  “额木庭高勒苏木平安到家。”

  ……

  中午12点半开始,按她的叮嘱,各领队和负责人纷纷发回“平安到家”的消息。白晶莹一颗悬着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我们的农牧民太好了,她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为省钱,几个人拼一辆车一分钟不差地到了。进场的时候,她们就像运动员入场一样,整整齐齐的,我实在是太感动了,她们真的是太好了,我们的农牧民太好了!”时隔多日,每每说起那天的情景,白晶莹的内心总会升起脉脉柔情和无限的感动。她对这些农牧民实在是太有感情了,她反反复复地念叨着:“我们的农牧民太好了!”

  要知道,在这些“草原绣娘”的心里,白晶莹也是“太好了!”

  2019年7月下旬,我随内蒙古文联“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扶贫攻坚主题采风创作调研团再一次来到科尔沁右翼中旗。行程安排中,我们的第一站就是参观王府刺绣扶贫车间。

  这一次,我采访了分管扶贫开发的王海英副旗长,请他从扶贫的角度谈谈王府刺绣。王旗长从科尔沁右翼中旗的历史文化、地域特点、物产资源讲起,讲到了当地的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他说:“历史上这里以牛羊产业为主,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无论是靠天吃饭的农业也好,或是粗放经营的牧业也好,都成了异常脆弱的传统产业。稍受干旱、风沙、灾害、疾病的影响,农牧民就会落入贫穷、饥饿,处境就会更加艰难。这里的干部和群众为了摆脱贫困都是殚精竭虑,真是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始终没能找到准确有效的扶贫之路。2013年,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全旗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系列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后,这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如果没有国家大政方针出台,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促使干部们去思考、去摸索,也就不会有一个刺绣扶贫产业的思路出来。

  我们当时的政协主席白晶莹去深入调研,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发现王府刺绣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拥有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时候,一直寻找精准脱贫突破口的白云海书记想到了文化旅游,想到了亲王府的西跨院,于是,就有了他们为精准扶贫进行的第一次接触。正好白晶莹也擅长这个,喜欢这个,她本身就有这方面的传承,自然一拍即合。旗里作为精准扶贫项目立项,我们作为龙头项目推动,由发起人、带头人白晶莹组织培训,在培训中注重培育老百姓的造血功能,同时开展素质提升工程。白晶莹同志确实是一位少数民族优秀的党员干部,她不仅亲自义务培训,还进行设计推广,并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充分发挥政协知识密集、人才储备广的优势,推销出平安瓶等第一批刺绣产品。此刻,自治区、盟里全方位的精准扶贫也已启动,自治区各级领导来调研,自治区级领导帮扶国家级贫困旗县,白玉刚部长经过调研非常认可这个产业,认定发展刺绣是文化和产业的很好的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新的扶贫产业。特别是习总书记关注这个扶贫产业,这更坚定了白云海书记和白晶莹主任的信心,他们努力推动王府刺绣去发展创新,从而达到扶贫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产业要发展,白晶莹需要一个团队。人员从哪儿来?她想到了那些想就业创业的大学生。大学生没有工资进入了王府产业,把所有的工作都承担起来。原材料开始是由白晶莹出钱垫付,钱是从各处借来的,卖了产品再还借款。后来培训的人多了,产品也就多了,没有钱收不上来,收上来的也有不少不合格的,白晶莹就召集企业家开会,买走了不合格产品。这个过程又出现了空档,钱给老百姓了,没有钱运转,大学生就去贷款,买原料送给农牧民。这个过程,事实上是很艰难的。

  王府刺绣是一个可以兼顾到家里活计的事业,它不占据主导的时间,这非常符合广大农牧民的实际情况。它有群众基础,文化历史传承,底蕴深厚;它空间很大,它不保守,时间和空间上都不保守,包括技艺上也不保守;市场面向全国,它是民族的东西,吸引全国和世界,舞台足够;它可以是在一个包上,可以是在首饰上、手机套上,也可以是服饰上、被单上、褥子上。生活中,没有谁能离开这些物件,也没有谁能离得开装饰,人对美和文化都是有要求的,现代人尤其是离不开,他们已摆脱了温饱思维的惯性,是在跟着时代前行,因此,王府刺绣发展不可限量。

  现在,王府刺绣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巨大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广阔的舞台。王府刺绣已走入南方最发达的地区,也走出了国门,在国外也受到了青睐,世界通过它看到了中国脱贫的决心,也看到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之美……”

  王海英旗长的一番话,让我对科尔沁右翼中旗,对白晶莹有了更深的了解。王海英和白晶莹一样,对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人们,他们爱的深沉真挚。他们赤子情怀,乡情无限,他们更是弘毅道远,勇于担当,履行着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神圣职责。

  一个晚上,我跟随采风创作调研团再次见到了白晶莹,她还是那么忙碌,只能占用工作餐的时间与我们边吃边谈。谈到万人刺绣,白晶莹感慨万千:“农牧民群众太好了!如果我们给1万多农牧民派车接送,得多少车啊!她们都是主动来的,乘坐的车都是农牧民自己想办法找的,几家找一个车,回去的时候也是一样,这说明啥呀?说明科右中旗的老百姓热爱刺绣,对这个产业有感情,她们愿意为这次刺绣大会出力,还都当成光荣的事,大老远的路程,70多岁的老人都来了,谁看了心里不感动,我是太感动了。没有农牧民群众的支持,王府刺绣产业走不到今天。”

  是啊,白晶莹说的对,历史的创造者永远是人民群众。

  王府刺绣作为全国脱贫的一张名片,极大地引起了采风创作调研团同志们的兴趣,他们想听白晶莹谈谈王府刺绣产业,谈谈精准扶贫项目形成产业的过程和体会。

  白晶莹的表情严肃地谈了起来:精准扶贫项目要讲政治,王府刺绣产业发展要讲经济、讲规则、讲奉献、讲效率、求发展,追求社会效益。在王府刺绣产业的运行中,所有的程序和规章制度,包括会议,大学生的营销创业,财务管理,内部的经费运转,都是按国家规章制度标准来执行。所有的程序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日常中,白晶莹教导大学生只要能不花钱的事就不花,成由节俭,败由奢,一定要学会节俭,她对自己严格要求,也是能不花的钱就绝不花。培训和办学习班,还有为老百姓服务的各个环节全都是义务劳动,时间久了,就节省了很多的资金。创业中,白晶莹在业余时间给老百姓无偿设计了1072种产品,画了各种图案7000多种。在她的带领下,大学生们也讲奉献,有了创意设计也是免费提供,虽然他们每月工资不多,他们有多大能力就使出多大本事,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广大的农牧民和王府刺绣产业做着自己的贡献。

  为了使王府刺绣企业能够顺畅发展,白晶莹要进行不断的上下协调沟通。她说:“在整个王府刺绣产业的发展中,我的身份是老师也是领导,因此要讲政治,所有的工作、培训,各类活动,都要围绕着政治、围绕着党的方针政策、围绕着旗委的工作部署和扶贫工作开展。每一项工作,我都必须先征求领导和各方面的意见,我跟旗委白云海书记基本是几天进行一次沟通。对于其他的部门,我也主动协调沟通联系,让各部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每期培训一结束,就将服务农牧民的接力棒交到当地的妇联主任和刺绣带头人的手中,充分调动12个苏木镇8个大的妇联主任,下面22个小的妇联主任的积极性,让她们分担内部的工作,保证王府刺绣正常运转。对于订购部门,我也去沟通,让他们关注我们的王府刺绣,如与文化(王府旅游)、扶贫、妇联、乡镇等的协调联系,目的就是使王府刺绣发展能真正拥有合力。”

  白晶莹非常注重吸引在外打工的姑娘和妇女回来,在她的劝说和鼓励下,一些在外打工的姑娘和妇女回到了家乡,投身王府刺绣产业中来,有了稳定的收入。她们回来了,村里的光棍儿少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也少了。她说,我们这个旗偏僻,又是一个蒙古族聚居区,就靠天吃饭。前些年,女人们为了生活跑出打工了,吸引她们回来就是解决社会问题,小伙子有对象了,家也成了完整的家,要打造和谐社会,不能不顾小家,光棍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都得想办法解决,小家都和谐圆满了,大家也就会和谐圆满了。在外打工的姑娘和妇女回来后,白晶莹做了精心的分类安排,55岁以上的搞传统的刺绣,25岁到45岁的来做由王府刺绣绣改进的现代刺绣,之于一些进步快,技術好的绣工,努力将她们培养成刺绣艺术人才。白晶莹说,人的变化,人往哪儿变呢?往好了变,往高层次变,那就需要一个平台。比如,国家公务员,通过多年的培养和历练成为国家的干部,再比如,艺术家,你给一个他一个舞台,为了最美呈现自己,他会不断地提高艺术水平。而种地放牧的老百姓没有平台怎么办?扶贫只是第一步,并不是终极目标,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给老百姓一个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人生的平台。刺绣不是简简单单只为了让她挣钱,脱贫致富,要鼓励她们提高技术,鼓励她们有追求,让她们知道成为初级绣工后,她们可能就是旗里的名人了,要是达到中级绣工就会成为全盟的专家和名人,如果成为高级绣工,那可就是全国的知名专家了,未来你可能就是令后代儿孙骄傲自豪的刺绣形象大使,你会影响下一代,影响你的整个村屯,影响科尔沁右翼中旗,这是多光彩的事。在转变人的方面要下大功夫,让她们学技艺,还要学做买卖,蒙古族人从来不会做买卖,改革开放40年了,还在吃老本,不像南方人那样真正把社会吃得比较透,那样与时俱进。要不断鼓励她们把刺绣做好了自己也可以卖,不一定完全靠大学生,可以自己创业。也因此,每一次大型展览展销会,我都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年轻一些的绣工去参加各种活动,让她们演讲说话,进行社交礼仪,学简单的文字,学会算账,让她们在这个时代中不至于太落伍,不能总在后面靠国家的帮扶,要扶她们的精神,让她们从内心里去改变,这一点特别重要。之于大学生研发团队,白晶莹自信地预言,在王府刺绣的57个大学生中,不久的将来至少能产生20个企业家,而2.1万个绣娘中,也至少会有300人成为高端刺绣艺术人才,在全国的刺绣行业成为德高望重的、顶级的艺术人才。

  关于草原绣娘们,关于她的大学生研发团队,关于王府刺绣产业,关于整个科尔沁右翼中旗脱贫和未来,白晶莹一直在为这些人和事做着努力,自觉践行着作为一名党员和她身为科尔沁女儿应尽的职责和承诺。

  她乐见家乡父老都有好的生活,乐见王府刺绣传承久远。

  在即将离开科尔沁右翼中旗前,我看了白晶莹的许多刺绣画稿,在她的画稿中随处可见她家乡的花鸟、草木和吉祥的民俗图案,个个创意新颖,且形象生动,这些画稿的设计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还会有种被深情祝福的感觉。在一件绣着12朵花的床罩前,她对我讲起了图案的寓意,12朵花象征着从清晨到夜晚的12个时辰里,在不同时间生命展现出的不同姿态,它提醒我们生活的每个时刻都如花一样美好。白晶莹的这些富有深情寓意的设计,在绣娘的手中都变成了刺绣艺术品而融入了日常。物化于人,情融物中,这些美的创意来源于她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也来源于她对自然、对生活和生命的敬畏、感恩,爱与尊重。

  白晶莹说:“刺绣用的花草鸟兽鱼虫,各种动物,吉祥图案,人物设计等,都是我亲手画,其他的都画的快,人物稍慢些。两年多画了种类不同的几千幅,好多人说我付出的辛苦和代价太大了,我说不是,我就是为了激发农牧民的积极性。每次讲完课,都有很多人排队等着领取图样,我把一叠纸放在那里现场给画,哎吆,绣娘们那个高兴啊,高兴得跟拿上宝贝了似的,你说你能不感动吗!因为要画的图里都融进了自己的情感,因此画的格外认真,我对画呀、绣呀啥的,都特别喜欢,现在有了市场,也开始保护专利注册商标,我们已为28项图案申请了版权保护,往外放的是不合格产品,好的都锁的呢!”她半开玩笑地说:“要不就会被市场被别人抄袭,比方说,深圳的一家公司,他们让提供图案,他们说我画的叶子好,我给提供了,他们复制后竟注册成了自己的东西。”

  当问她在产品的开发中有没有请著名画家来设计?白晶莹说:“基本没啥作用,我们是民间的,我去全国走访,看到苏绣和湘绣的大师真是很厉害,那水平高,可他们有的设计师,一年就出一部作品,甚至一部都完不成。设计好了拿给绣人去绣,绣完了就等着人来买,或者通过其他途径,才可能卖出去,若没有人来买或者没及时卖出去,就收藏或者继续等。然后,再绣一个也是等待和收藏。王府刺绣作为扶贫项目,我们不能这么干,我们要卖钱养活我们的农牧民,养活我的那些孩子(大学生)。再者说,画家画的东西是按自己的思路和风格来的,比方说马是飘着来的,线条写意,咱们的绣娘画不了。”

  她说起了和北京服装学院学生进行过的一次现场讨论,有位工笔画家说王府刺绣:“你这个东西太土了,土、老,跟不上时代。”白晶莹就请北京服装学院的两个大学生现场给画,大家耐心等着,结果出来了。一幅画的是骷髅头,另一幅,画家说是蒙古人的头像,人像的脸又圆又红。他们说:“这就是时尚。”白晶莹说:“骷髅头是蒙古族的忌讳,他们画的人像也不像我们蒙古人,不能代表我们骨子里崇尚的文化,我们的绣娘无法坐在那绣骷髅,她们不能接受,我也不接受。所以,我们的蒙古族刺绣一定是要有特色的、民族的、民间的,是我们骨子里老祖宗几千年传下来的东西,农牧民才愿意绣。而且,蒙古族刺绣有着悠久的传统,头上绣的不允许绣在鞋子上,反之,鞋子上绣的也不允许绣在头上,太阳好看,你不能绣在靴子上,那你不是踢着太阳走嘛!荷花用在靴子的底部上也决不允许,那是生在水里,是出淤泥而不染,是圣洁的。龙凤图案、花鸟鱼虫,哪些是皇家用的,哪些是王府用的,哪些是用在民间物件上的,哪些又是神话故事才用的,都有讲究、规范、禁忌,决不能乱来。我是一直这么教的,文化和传统要在保护中传承。农牧民,你看着好像很懵懂,她们可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你让她改变都很难。当然,我们也需要时尚化和现代化,也在慢慢改进,吸收一些好的和适合王府刺绣的设计。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守住老传统是必须的,与此同时,鼓励创新工艺,适应新时代。向实用、生活、时尚拓展,把非遗、优秀的传统文化让现代人能够享受接受,让他们在服装、鞋、帽、床上用品等都能感受到,这也是我们的追求。”

  说到新品的开发,白晶莹兴致盎然:“我高兴的是,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南方的强项是在真丝上蚕丝上用细线绣的刺绣,这是他们的绝活儿,如果我们盲目学100年也赶不上。可南方人也绝对在皮子上、羊毛上或呢子上绣不了,南方的老师没有教过她们这些。所以中间就有个空档,我们就把北方的特色和南方的特色打出来变成内蒙古的特色,在全国走红。我们已在1,5,2.0,2.8,3.0厚的牛皮上刺绣成功,牛皮上穿针,针不好过,我们研发出了新方法。这一次在全国刺绣大会上有15件产品亮相,是和两家公司合作的,有各种包,质量精密度是非常高的,价位适中,质量好,在全国打出了品牌。我们在国内顶级的羊毛羊绒产品上绣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正在落户這里,国际上认鹿王这个品牌,我和北京的鹿王集团的总裁也见了面,和他合作,在他们的产品上绣花,他拿来5种产品,是在国内顶级的羊毛、呢子品牌产品上,根据对方需要的图案高端定制,一对一的刺绣。还有一些企业界的高级人才,有特殊需求的央企和国企,也找我们定制。我们新设计的床上用品4件套,是植物染色,我让有关部门特别设计了吉祥图案,给钓鱼台国宾馆专门生产的也有。还有,我们在植物染色的羊绒睡衣上刺绣,那是比丝绸还薄的羊绒睡衣,质感好,穿上舒服,品质和成本是很高的。在羊毛、羊绒和呢子披肩上刺绣,南方人绣不了,天热时羊毛易发生霉变,我们也研究出特殊的办法解决了。”

  对于王府刺绣未来展望,白晶莹非常自信地说:“我们通过两年时间,打造出中国最大的刺绣基地。每年平均每年培训10000人,其中一级工2000人,二级工3000人,三级工5000人,不断提升蒙古族刺绣技艺。未来我们将通过开展技术交流,打造高端产品研发团队,计划在2年内,让这里的蒙古族刺绣的10种产品在兴安盟同行业内达到领先;3年内,20种产品在内蒙古自治区同行业内达到领先;5年内,10种产品在全国范围同行业内达到领先;10年内,蒙古族刺绣的10种产品走入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达到领先水平。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2025年产值达到1亿元。一个刺绣项目能够达到1个亿的很少,如果能达到也就进入国家保护的品牌。精准扶贫必须是在实践上、行动上、作为上,去实实在在地带领着农牧民想办法、找出路,真正使他们掌握点本事,过上好日子。”

  我问她个人有什么愿望要实现?她说:“我当过旗政府领导,做过旗委常委,加上政协,人大几个班子全走过来后,在政治上,组织信任我,给了我很多肯定,我非常知足;名誉上,已经得到全国的表彰,也很欣慰。有各级领导的信任,老百姓的信任,退休前能做点有益党和国家,尤其是能帮助百姓们的事,我就尽最大的能力把它做好。那么多大学生都跟着我,我要对这些孩子们负责。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我只希望把事做好。”

  之于家乡,之于生活在片土地上的父老,白晶莹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放不下的情,割不断的爱。有时候,乡愁不必是相隔千里万里的相望,尽可以是心手相牵的触手可及和牵挂,能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谋生存,找幸福的出口,这不失是一份更浓重的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讲“止于至善”“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奉献,这一切,在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身上,在白晶莹那里都有鲜活而直接的体现。

  初秋的科尔沁,芳草天涯,款款深情迎接四海宾客。

  2019年8月1日,首届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召开。首届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共兴安盟委等单位联合主办。大会得到了中央宣传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妇联、国务院扶贫办的大力支持,大会旨在通过展览洽谈、高峰论坛、参观考察、研讨交流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蒙绣”品牌,搭建我国手工刺绣技艺传承、设计生产、产业发展、市场营销合作平台,推动以科右中旗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地区逐步成为手工刺绣培训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在致辞时谈到,中国手工刺绣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团结的生动展现,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用手工刺绣谱写了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秀美华章。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的深切期望,也是我们共同的文化使命。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代表主办方致辞时指出,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坚定文化自信,把中华文明更好地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在我国已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各种绣艺达30余项,其中就包括蒙古族刺绣。蒙古族手工刺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民群众最广泛、最基础的情感与生活。为了进一步促进蒙古族刺绣在传承创新中融入人民群众生活,融入国际时尚潮流,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突出蒙古族手工刺绣产业在农牧民素质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讲好中国刺绣文化故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纺联及相关部门共同努力,搭建文化与产业、旅游等融合发展的平台,促进相互交流、学习与合作,全面振兴与创新蒙古族手工刺绣技艺,从而举办了这次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中纺联非遗办经过组织并通过专家论证,决定授予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与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共同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揭牌。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胡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曹保明,共同为“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揭牌。

  在这次大会上,为进一步支持蒙绣产业,培养蒙古族刺绣专业人才,加快蒙绣产业升级,北京服装学院等12所高校与科尔沁右翼中旗共建“蒙古族刺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

  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兴安盟委书记张恩惠,共同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揭牌。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科尔沁右翼中旗中旗蒙古刺绣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以及7家合作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和产品订单合同,产品订单总额为6400万元。

  在荣誉和收获面前,王府刺绣没有止步。

  2019年8月10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区“布丝瑰行动计划”(布丝瑰,蒙语译,妇女之意),深入推进全旗巾帼创业创新行动、巾帼脱贫行动、乡村牧区振兴巾帼行动,引领全旗妇女在手工业、民族文化产业等领域创业创新,拓宽群众创业就业渠道,王府刺绣与多家企业合作,举办了“巾帼匠心?草原绣梦布丝瑰工坊”订单培训。培训挑选出优秀的绣娘,为她们提供长期的订单支持。

  对还没有参与刺绣培训的闲散妇女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府刺绣举办了2019京蒙扶贫协作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班。重点围绕绣花、盘秀、贴花,色彩搭配、刺绣针法、手工刺绣工艺技法等进行现场授课辅导。有6个苏木镇的2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妇女参加了培训,带动了她们就地就业致富增收,更多的贫困群众在两地的扶贫协作中受益,确保2020年,她们一起与全国、全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鲜花,泪水,掌声……

  2019年8月29日,内蒙古大草原又一次被深深感动。第七届感动内蒙古人物颁奖盛典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行,现场揭晓了感动内蒙古人物10名、感动内蒙古提名人物10名,以及特别奖群体、集体3个。

  现场揭晓的10名感动内蒙古人物中有興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白晶莹。她的感人的事迹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灵,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2019年10月1日上午,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群众游行活动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代表,白晶莹登上了“脱贫攻坚”方阵的彩车,车到天安门前,白晶莹与其他12位全国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眼含热泪激动地高声呼喊:“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事后,有人问白晶莹,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彩车游行是什么感觉?她说:“机会是来之不易的,荣誉是至高无上的,责任则重于泰山。就是这种感觉。组织上,领导的信任和鼓励,激发我们更好地去做工作,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我现在的决心是把工作做的更好……”

  白晶莹,一位优秀的少数民族基层干部,用一颗火热的心引领最贫困年地区的农牧民攻坚脱贫;她是一位温暖的草原之子,呕心沥血为家乡父老脱贫致富;她是一位辛勤的园丁,挥汗如雨与大学生共同创业。她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传承人,在她的推动下,2万余名草原绣娘穿针引线,绣出奋斗逐梦新画卷,绣出一派昂扬向上、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2019年11月2日,又传来了白晶莹和王府刺绣的消息。在新近举办的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总决赛中,王府刺绣荣获中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公益组金奖和传承组铜奖。

  获得公益组金奖的“手工艺刺绣扶贫产业项目”带头人白晶莹,带动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2万余名“草原绣娘”通过“图什业图王府刺绣”产业稳定增收,成为带领贫困妇女“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优秀典范。

  获得传承组铜奖的“布丝瑰工坊汇”项目,积极搭建民族服饰、妇女手工艺产品的展示销售平台,联络近40家民族服饰小微企业、高校院系,积极探索民族服饰“元素化设计——整合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闭合产业链条,针对女大学生、妇女手工艺者开展培训,带动包括残疾妇女在内的手工艺人就业、脱贫、致富。

  颁奖活动现场,白晶莹将象征着爱、无私与奉献的“草原母亲都贵玛”刺绣赠送给了大赛支持单位。

  十指春风,妙手偶得,绣针起落间,美景跃然。王府刺绣,沿着丝线的纹理,在时间长河上漂移而来,在民间温热的土壤里,氤氲出一个巨大的时空。融进了新时代的锦绣画卷,融进了百姓的安康富庶,融进蒙古绣娘的美丽心情,也融进了故乡无边的蓝……

  “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随时光流动,源于清代的王府刺绣,多年后,流淌着蒙古民族的基因,慢慢地告别闺阁,融入到中华刺绣文化之中,为世间寻常百姓所有。最通俗的刺绣,最古老的技艺,带着祖先的温度,穿越时空。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科尔沁右翼中旗的70位绣娘绣出了70米气势如虹的主题长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米长卷、70年辉煌,绣出了王府刺绣传统技艺的锦绣前程,绣出了广大农牧民的新生活,也绣出了祖国北疆靓丽新篇章。针线过处草木皆春,歌声如海,蝶舞蹁跹……

  彩线追逐梦想。

  飘过河岸山岗。

  指尖创造的世界,

  柔情缓缓流淌。

  巧手传承着希望,

  舞动云想霓裳。

  山杏花开遍原野,

  最美草原绣娘。

  银针引领方向,

  寄托幸福向往。

  编织壮美的画卷,

  沐浴雨露陽光。

  架起友谊的桥梁,

  欢乐来自四方。

  一样的炎黄血脉,

  共绘盛世华章。

  ……

  责任编辑/魏建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