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一路春风一路画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1537
黄祖悦

  三元里:关山月照少年心

  1980年的秋天的某一天,广州三元里。

  王传华背起背包,随着人流走进五七干校。经过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一到广东境内,王传华就感到这里是不一样的天。山东老家,早已是秋风萧瑟,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了;这里却是满眼碧绿。一大片一望无际的稻田里,水稻正在抽穗扬花,各色的蜻蜓在热闹的蛙声中轻盈地采撷着稻花的清香;蝴蝶依然翩翩起舞。一切宛然盛夏刚刚来临;而马路边,各家庭院的围墙上,却依然鲜花盛放。风,轻轻地摇动着树叶飒飒作响,却没有秋的凉意,这里,似乎更是春天!

  传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没有冷风的地方。他是一位最年轻的干部。当时他考上了武汉的空降兵,却因为他起跳时,脚的动作似乎有些不协调,不能高空飞行。幸好他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他被分到民航局指挥部工作。他是个能吃苦的人,领导安排的什么事,他都能一丝不苟地做得让领导满意。1980年,年仅十九岁的他竟然被提干了!那时,他成为最年轻的干部。然而,当时的部队,生活条件依然艰苦,能吃上一点有肉的菜,已算是最好的生活了。正在年轻力壮长身体的时候,传华记忆最深的也常常是吃不饱饭。

  第二年的下半年,他就随部队南下,来到了广州。他喜欢广州,更让他深感满足的是,这里每天都能吃饱饭。传华也是个苦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逝了,父亲经历了抗美援朝的血与火的战场,后因病离世。传华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在传华的心目中,奶奶可是一位真正伟大的母亲啊!她是三七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老革命,是四六山东渤海区书记,解放前的知识女性,在家乡做着培养南下干部的重要工作,一批又一批年轻的干部,在她们的培育下,担起了重任。三大战役,可以说,每一步的胜利,都有这位幕后工作者的辛劳。更难得的是,她把自己的儿子都送上了前线,大儿子就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在战场上,尸骨也没找到;小儿子又先她而去。好不容易盼到了解放后完全平静的生活,可是,她仍然居住在家乡的一个小镇上,过着节衣缩食的孤苦的生活。一位满心伤痛的思儿的母亲,多年里,就固守在老家的小镇上,拿着一个月几十元的工资,担负起抚养遗孤的重担。她养的孩子,除了传华,还有传华的表兄妹们。失去了双亲的传华,从小就深深地体谅奶奶的辛苦。他起早贪黑,尽可能帮奶奶干些活,减轻奶奶的负担。白天上学,认认真真地读书学习,放学和周末,他就上山割草,晒干草卖钱,贴补家用。就这样,祖孫两代人相依为命,传华也在奶奶的呵护中成长起来。一直到提干,传华感到,他没有辜负奶奶的栽培。

  来到广州的五七干校,每天的工作,虽然是劳动,但苦中长大的传华没有感到丝毫的不适应。他年轻,有的是力气。插秧,割稻,他什么都能。干完一天的活,吃了晚饭,冲个凉,就和同伴们一起到外面漫步。伴着习习轻风,格外舒适惬意。

  路上也有三三两两散步的人。三元里在历史上就是个出名的地方。鸦片战争时,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为中华民族写下光辉的一页。现在,这里仍然是个文化圣地。除了五七干校,还有不少的大、中专学校,广州美术学院也在其中。周围一些单位,都和这个五七干校熟络,他们都知道,这些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那一天,传华正和同伴散着步,迎面走来一位清风瘦骨般的老人,他是关山月,广州美术学院的副院长兼教授。关山月也在热情地打着招呼。传华说:“关老师,我跟您学画画吧!”“好啊。”

  关山月是岭南画派的元老。早年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中国画。

  解放后,关山月依然在中外各地游览写生,曾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成为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中国国画的形象代表作。1980年,已是六十多岁高龄的关山月仍在广州美术学院教书。

  年轻上进的传华和这位国家级的国画大师一见如故。他们交流怎样练基本功,怎样从素描开始。从此,这位年轻的干部,有了新的爱好,找到了新的精神食粮。他白天干活,晚上常常独自外出。不少大人不放心他,怕他外出遇到意外,总是反复叮嘱他,不要外出,你出去找什么人玩去了?传华笑着说,我去和一位老人玩。最初,传华看关山月作画。关山月教他画素描,了了几笔,一幅画就成型了。传华把关老的画带回来,挂在墙上,照着临摹。第二天,又把自己画的画拿去请关老指导。关老对眼前这位好学的年轻人也极有耐心地指导,教他工笔和写意的各种技巧。传华,真正爱上了画画。

  三元里,这个稻花飘香的地方,开启了王传华人生的新起点;关山月,成为王传华绘画人生的新导师。

  此后的几十年,传华一边在民航局干得顺风顺水,一直做到山东省民航局纪委主任;一方面,他的政治生涯又伴随着书画艺术生涯。

  下海:名企书画一路行

  1997年,民航局正面临着一大难题。一家大型的国企宇翔航空食品公司陷入危机。这本是一家中美合资企业,规模大,却克服不了它固有的管理弊端,面临倒闭。一个企业这么多人,解决不了吃饭的问题。这让中美双方都深感无奈。

  时任民航纪委主任的王传华,在北京出差的时候,偶遇宇翔公司的董事长。这位董事长一脸的无奈,向传华大倒苦水。此时的传华,不仅极富魄力,更是满腹智慧。他于上海大学毕业后被分回山东省民航局任职。传华对山东老家有着浓浓的眷念,对已去世的奶奶也怀有深深的愧疚。在他南下广州,又转辗长沙的那些年,年迈的奶奶长年独自在家,盼着孙子的回来。期盼的泪水都流干了,每天晚上都不愿关门,总希望有一天,孙子能突然出现在面前。可是,为了工作,传华只能忍受着对奶奶的思念,以搞好工作,报答奶奶的殷殷慈爱。

  年过七旬的奶奶在孤独的等待中驾鹤西去了,留给传华无尽的思念和遗憾。传华把对奶奶的情感,化作了对故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在山东省民航任职期间,他遍访山东的书画名家,和他们切磋,大力弘扬山东的书画艺术;同时,也尽力为领导分忧,为家乡的父老们办点实事。十多年里,从普通的办事员,一路升任纪委主任。他深知国有企业的难处,也对宇翔有一定了解。

  从来善于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传华满有耐心地听着董事长的诉说,一面在头脑中对企业面临的困境已了然于心。

  有人问传华:这家企业如果让你来管理,你能让它起死回生吗?

  传华当即回答:“给我三年时间,我让它赢利。”

  领导不太相信地摇摇头。“不要你赢利。这个企业亏损太大,近几年,一直负债累累,这么多的人要养活,你只要不让民航再掏钱来养活企业就可以了。”

  传华说到做到。由一位纪委主任而义无反顾地下到企业。

  为什么能这么大胆呢?原来,传华对宇翔公司做出了准确的定位。这家国企所生产的产品包括航空食品和飞机配品。从作用上来说,这是航空始终不可或缺的;然而,它们却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国外的同类产品。尤其是国际航班,往返于山东和世界各地,当然是哪里的质量好,价格便宜就用哪里的。重抓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是企业的生命!

  于是,传华首先是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他在公司内部开展了广泛而全面的思想工作。这里的员工一千多人,无论哪个岗位的,在企业倒闭的状态,都面临着分流。而他们的去向都只能是民航局的下属单位。哪里愿意收留和接纳这些下岗人员呢?哪个下岗人员又能真正能融入到陌生的单位和部门呢?他们心里都清清楚楚。因此,能救活企业,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企业能赢利,为了每个人自己能拿钱,员工们的思想很快得到统一。

  三个月时间,公司已不再负债。传华再一次抓服务质量。

  在这期间,传华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画画。他用书画艺术来营造企业文化。

  一天,宇翔公司将民航领导和宇翔董事会的领导们请来,参加宴会,给每个人高调地分红。

  短时间的起死回生,让合资双方的管理人员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领导们再次承诺,不用宇翔上交赢利。得到首肯的传华,利用赚到的钱,开始了发展企业的新动作。

  这家企业规模不大,厂房设备都比较简陋。厂房的生产区和居住区混在一块。企业赢利后,传华进一步要求员工们多吃苦,把利润的绝大部分拿来扩大生产。他开发新产品,兴建厂房和办公大楼,酒店,开展多种经营。传华在自己的大办公室作画。

  1999年,传华向总部提出辞呈,要辞去总经理的职务,不愿耽误自己的画画。总部当然不能接受他的辞职,再次给他派来企业的副总裁。传华把企业管理的很多事务教会了副总裁,也赢得了自己的时间。他一边世界各地考察,一边学习画画。他利用去俄罗斯考察的机会,进一步去莫斯科和彼德堡,参观和感受那里的油画艺术,考察中国油画的故乡俄罗斯的绘画艺术,悉心摹仿。收获很大。

  回来后,传华将宇翔公司几层的办公大楼俨然办成了一座艺术馆。他将艺术思维用于企业管理,又用企业管理融入艺术文化。

  经过不到十年,宇翔公司已经成为山东中外合资名企。此时,传华把企业交给山东省委管理,他功成身退了。

  全身而退的传华,竟被人当贪官举报了。“王传华贪污太多。太多的字画,都被他据为己有。”得到举报的领导组织调查组来查,企业每一位员工都笑了:这些字画,全是王总自己画的!宇翔企业办公大楼,全部挂满了王传华的书画作品;公司的酒店的每一个房间,也都是王传华的书画作品;王传华的家里,也全是他自己的书画作品。

  回报社会:王传华的阳江情结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东与江门市的恩平、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自清朝时期,就有鼍山春晓、龙水秋晴、王母仙踪、罗琴雅操、东山石塔、西浦渔歌、曲水流觞、碧桥玩月等阳江八景久负盛名。市内风景秀丽,各类海产品丰富。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风水宝地,却依然难以摆脱经济困窘。这,一直牵动着王传华的心。因为,阳江,是王传华最爱戴的老师关山月的故乡。是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孕育了一位国画大师,却依然固守着自己的困境。改革开放多二十年了,阳江母亲,依然坚守着她的清贫。

  为什么不发展关山月文化呢?

  王传华在和市委副书记丘书记聊天时,不失时机地建议。“由政府出面,建一个关山月文化馆吧,这样,既可弘扬关山月文化,又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

  丘书记和传华是朋友,也很认可传华的观点。然而,在这样一个贫困市,要想建一个文化馆,需要一大筆资金,市政府也无能为力。

  多次建议无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阳江一位和尚自称释界辽。

  释界辽每天奔走,王传华明白,他就是为了建一个寺庙。建寺庙好啊,也可以带动旅游经济啊。王传华是山东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他在教给他的学生们书画艺术的同时,也常常教会他们作为一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次,王传华慷慨地拿出自己的一大批书画作品,再发动自己的学生捐赠一部分,凑够八十多幅作品,一起交给释界辽。释界辽拿回书画作品,共拍卖了三千多万元。

  没想到,释界辽并不是一个执行力强的人。他拿着筹到的书画善款,修路,种竹子。竹子种了一批又一批,却少有成活,路也没能修到应有的宽敞。怎么办?放弃吗?王传华不愿意放弃恩师文化的打造,他依然奔走各地,卖自己的书画作品,给释界辽救急。

  传华不止一次地说动阳江的市委书记和广东省的部分领导,要为关山月文化在阳江的弘扬和传承作一些努力。

  关山月于1939年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和筹措资金。他在敦煌石窟临摹过壁画,研习传统艺术。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写生,作品描绘热带风光,并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华侨的欢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举办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写生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纪游画集》(2辑)。1949年春,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的艺术活动。

  这样有名的艺术大师,在中国,甚至整个东南亚,都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如果不在他的家乡打造他的文化,后人就慢慢少有人知道这个人,他的思想和精神,尤其是他凝聚在书画艺术中的精髓,就更难得到传承了。

  如今,已经退休的王传华,源于对广州民航和书画恩师的深沉情感,他从山东又回到广州定居,还在番禺创立了自己的书画工作室。经常去阳江考察,进一步寻找打造关山月文化的突破口。

  对于关老,王传华感触最深的是他的不慕名利、以大局为重的思想。曾经,有一位广东省委领导看重了王传华的艺术造诣,非常喜欢他的作品,想请王传华帮他画一幅画,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王传华挥笔创作了一幅“大白菜”,他暗示领导官员,要像大白菜一样,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这位领导,喜出望外,干脆把这幅书画作品挂在单位的办公室,作为自己和下属们工作与做人的警示。

  王传华居住在花都的白云机场附近。每天,他都要去机场漫步,感受他热爱的工作阵地。回到家,除了和书画朋友们喝茶,聊天,谈关山月文化,他常常深居简出,自己炒一个大白菜,和朋友们喝点小酒。同时,他深夜作画,他的家里,已收藏了自己大量的压箱之作,他说,这一些,很多都可用来拍卖,为关山月文化筹集必要的资金。

  纵观王传华的人生,可谓一路歌声飞扬。尽管自幼失去了双亲,但有奶奶的呵护,他的人生之歌,苦中有甜;少年提干,相逢关山月,与书画一路结缘。自此,他的人生之歌,昂然而亢奋。无论是下海,还是回归本真,都与书画相伴,情趣高雅的艺术生活,提升了他人生的品质。于是,成就了他春风画意的美好人生!

  (作者为本刊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邓闳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