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婺城三咏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278
寺平村流眄

  若寺平村是位深藏闺阁七百年的秀美姑娘,纤纤的身量敌不得风霜欺凌;则九峰山就好比铁骨铮铮的护花汉子,奇崛突兀,筋骨崚嶒,其九峰禅寺曾拥有过殿宇两百多间、僧侣两千余众的辉煌,名震彼时江浙。傍其山而得其佑,寺保平安,寺平村的芳名,恰恰地透着这番两情相依的缱绻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相传,葛洪炼丹于斯,得道成仙;达摩圆寂在此,悬棺绝壁。南齐徐伯珍讲学九峰,授徒千人;东晋陶渊明隐居山麓,采菊东篱。元代画魁黄公望钟情这一方山水,其精心描绘的“九峰雪霁图”,现就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供万代观瞻。集雁荡之奇、桂林之秀、庐山之峻、华山之险于一身的九峰山,高士名流足迹遍布,佳话传奇千载流吟,能不深深地影响当地人文?

  在金华,在婺城,在九峰山阴的汤溪镇,寺平村无疑就是这种人文凝结出的灵秀图符。

  踏入寺平村,你便踏进了一块风水宝地,门前碧水澄莹,屋后青山列岫,整个村子氤氲在水汽山岚之中,宛若仙境。

  认识层面的风水文化,是华夏文明中宇宙、自然、环境、审美观的诗性反映,讲究天、地、人合而为一。寺平村以水光潋滟的一弯月塘为向心,屋宇俨然的明清古建依北斗七星的格局排列,那可是七星伴月的天象,落入了这爿水丰草茂的沃土?寺平人会言之凿凿地告诉你,当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为表达她对爱情的坚贞,摘北斗七星之勺舀月起誓,可惜牛郎遭到王母娘娘的惊扰,失手将那盛着月牙的北斗七星跌落人间,于是便有了美丽如画的寺平村。

  人是最善于在庸常中发掘诗意,并将其描绘得七彩斑斓、如画如歌的,那是一颗坚韧的诗心啊!这份诗心,就招展在寺平村的屋脊、房檐、门脸、漏窗以及雕梁画栋上,如埙如篪。

  寺平村的婺式古建,飞檐翘角,街巷勾连,九曲回环,较之于一般的民居,高大巍峨,气势恢宏。其始建于明,鼎盛于清。连绵的七百多个春花秋月里,世事更叠,风云变幻,天灾人祸中,有多少名胜古迹遭到了毁坏甚至毁灭?可是寺平村却毫发损、容颜依旧,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细究起来,这既蒙释风道骨儒精神的九峰山庇佑,更得益于姑篾后裔敬畏天道的人文风习、崇义尚理的人文精神!

  最抢眼球的是寺平古建上的那些砖雕,那是刻刀下流淌出的诗句,石砖上绽放开的花朵。栩栩如生的百鸟朝凤,是祥瑞的祈望;活灵活现的鲤跃龙门,是进取的心愿。二龙戏珠,如意与翔龙完美融合,寓意丰赡;吉祥花草,写实和写意巧妙搭配,鲜活生动。雀立梅花,寓意喜上眉梢;鹿驻竹下,取譬祈食俸禄……尤其“九狮戏球”的大型砖雕,集浮雕、圆雕、透雕于一身,九只狮子神态各异、姿势不一、大小不同、位置迥然,既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而其爪下的绣球杂于硕大的花朵之中,浑然天成,妙趣横生。整个雕刻纤毫毕现,充分显示出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和天然的审美素养,令人叹为观止。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也是寺平村砖雕艺术的一大特色,方寸之间,人物、楼台、花草、树木、山石应有尽有,层次分明而错落有致,其生动活泼的神态、表情、动作、姿势,维妙维肖,逼真传神,让人难禁欲闻其声、欲辨其心、欲察其情的向往。难怪中外建筑专家大赞寺平村的砖雕艺术为“华夏一绝”呢,它将婺派建筑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技艺,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扼腕!

  金华著名的建筑设计专家洪铁城先生自豪地介绍说,寺平村婺派建筑有异于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砖雕是生坯雕刻烧制而成,不像徽派是熟坯雕刻,故而工艺、工序上要求更加精细严格。而且徽式建筑的门脸儿多采用门罩式风格,把砖雕、石雕、木雕杂揉一起,常有拼凑之感;而寺平村的婺派建筑,则运用牌楼风格架构门壁,其规模恢宏,浑然一体,以其别样的壮观,给人十分震撼的视觉效果……能不对寺平村刮目相看?

  与这些巧夺天工的砖雕媲美的,是寺平村古建群厅堂里那些千姿百态的木雕。在其顺堂、立本堂、崇德堂、崇厚堂、敦睦堂、百顺堂和五间花轩,额枋、梁架、梁托、斗拱、柁墩、雀替、撑拱、檐条、栏板、窗棂、栏杆上,随处可见古色古香的木雕,具象的人物、飞禽、走兽和抽象的云纹、水纹、回纹,构成了岁月的凝眸、时光的吟唱,是风习的瞬间凝固、人文的千载轮转。雕梁绘心愿,画栋谱诗篇,瞧那一方梁托上别具匠心的造形:龙角、凤喙、鱼尾杂揉一体,踏着如意,缭绕着祥云,左右两只抽象的大胖鱼头相向对接,其构思大胆新颖,意趣盎然,把龙凤呈祥、鱼跃龙门、吉祥如意、连年有余的寓意总括其中,令人抚掌叫绝。忽联想到“立本堂”里的一副楹联:“创业维艰祖若父备尝辛苦,守成不易子而孙慎勿骄奢。”寺平人就是这样,他们把祈愿与劝诫密切关联,让装饰符号升华成情深意长的文化图腾,以供代代敬畏,生生不息。

  请不要纳闷!寺平人一定会告诉你,他们这份荣耀的繁华,是一位名叫银娘的美丽女子荫佑的。银娘少时满头癞疮,轻生投井获救后,头上的癞疮却奇迹般好了,出落得越来越美丽,明成化年间被选秀入宫,做了明宪宗的妃子并以德获宠,寺平村因此披承皇恩,历免赋徭,由此得以繁荣。“娘娘井”和“五间花轩”便是明证!

  这倒是很耐人寻味的故事呢,是东方的丑小鸭变白天鹅,又如同今天的星光大道,给寺平村披上了一层幽远的历史轻纱,与九峰山烟岚、姑篾溪水雾,浑成一派旧光阴与新岁月的交融,触人遐思——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是人类历史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伟大动力,自始至终,亘古不变,任谁也无法阻挡!

  古子城即兴

  这样的城池,是合该华灯初上时游览的,万佛塔辉映,婺江水浅吟,越风款款,吴语软侬,雨中的灯火将这处江南风韵的古街巷洇润得幽深旷渺,令人顿生追古幽思。

  向导介绍,浙江金华的古子城始建于唐,重修于元,明清两缮,曾有“兩浙城池,唯婺为首”之赞,可知当年气象之盛。古城建制,外郭内城,内城亦称子城,故此遗存被称为古子城,其东西铺排,依南山而傍婺水,古建俨然,青石铺街,蹀躞其间,能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时光的骄纵。

  最妙的是那斜斜织下的雨丝,可心极了。这样的街巷,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游人零落,巷街静寂,那份脱俗的静穆,恰恰地呼应着古城建筑的奇巧灵秀,给古子城平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谁舍得撑伞呢?这样的雨是有仙气的,可涤浮躁,能濯焦虑,细读着一砖一瓦里的沧桑,仰望着飞檐翘角上的岁月,魂归位而心返朴,这算不算喧嚣红尘中难得的惬适呢?

  文化交融的魅力正在于此,它能够革故鼎新,激发活力。八婺之地,史有姑篾,那是南迁的北人,初依附于越,后灭国于楚,终融入于汉。千年交融中,其邹鲁古风,与吴之婉约、越之慷慨、楚之浪漫、徽之悠扬,相互揉合、渗透、消长、重构,重塑成了独具一格的别样风貌。

  沿街的徽式建筑,高墙封闭,马头翘角,让直线的简洁和曲线的柔美,构成了拙与巧的奇妙搭配。白墙搭配黑瓦,中国传统的审美原色,是阴阳相依,是天地合抱,是玄幻的太极图式的日常消融。而那青砖门罩的着意装点,其镂其刻,美伦美奂,既寄托着对岁月吉祥的美好祈愿,又表达出羁身红尘永不泯灭的诗性执念。身在江海,心存魏阙,对庙堂文化的推崇膜拜,永远是中国文化里的一股劲流。最是那些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上的匠心,既集山川风景之灵气,更融风俗文化之精华,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心愿开出的花朵,希望抽象成的符号……古子城哟,你内敛与张扬辉映,实用和艺术结合,这南国情调,水乡风韵,能不教人心醉神迷?

  抬眼即是八咏楼,张灯结彩地炫耀着它的巍峨,高悬的匾额为著名诗人艾青所题。初闻其名,当缘于对李易安词的钟情,年少时读到她的《题八咏楼》,录句“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时,联想到她的名句“生当为人杰,死亦做鬼雄”,曾深为其婉约词风中的这份豪迈折腰不止,感佩难抑。而今登楼凭栏,欲在风雨中寻觅易安遗韵,唯见南山连屏,双溪蜿蜒,雨中婺城掩映在辉煌的灯火中,霓虹闪烁,一派喧闹。

  八咏楼之侧,有易址复建的近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故居纪念馆。这是一座简朴的两层两进两天井的四合小院,天井二楼有木栏回廊、花窗牛腿,为典型的晚清建筑。忽想起黄先生常借以自况的一则名联:“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这种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惜时如金的勤勉精神,何其感人!由境入心,不禁于物是人非之慨中,顿生千载留芳的景仰。

  今天的古子城,一城两巷,一带两环。一城即古子城,两巷是酒坊巷和八咏路;一带指金华市博物馆发展带,两环指城垣遗址历史文化散步道,和酒坊巷、石榴巷、旌孝街、鼓楼里、八咏路组成的街绕巷环。

  与古子城中诸多古建相较,位于酒坊巷的太平天国侍王府,是那般的卓尔不群。其规模确凿宏大,占地百十余亩,府分四进,依序为大殿、宅院、园林、卫戍楼,森森然胜过北京城里满清王朝的任何一家王府。踏入府门,一面巍峨的照壁迎面矗立,这样宏大的照壁,你在别的地方很难见到。其飞檐翘角,古朴凝重,上嵌数十方精美雕刻,双凤牡丹、水鸟荷花、蝙蝠祥云,不一而足;浮雕、平雕、透雕、划雕,一应俱全。尤其正中的那一方石雕团龙,直径一米有二,重达两千多斤,美轮美奂,气象非凡,大有呼之欲出、吞云吐雾的气势。照壁正对,是嵯峨的大殿,梁柱昂扬,壁画琳琅,彩绘绚丽,金碧辉煌。大殿之后的宅院里,两株千年古柏分矗左右,树干奇崛,虬枝峥嵘,直插云天。侍王府里共发掘出精美绝伦的石雕和砖雕各十一件,木雕五百二十六件,大小壁画一百一十九幅,彩绘图案四百零七幅,其穷奢极欲之情状,直教人心生感叹:初缘暴敛揭竿,一呼百应,势如破竹捣黄龙,多么壮烈;终因贪欲崩析,万人赴死,溃不成军走麦城,何其惨痛!

  细雨如烟中,“八咏老街”的石牌坊,静对着默默无语的“保宁门”,远处,东阳太守沈约的挺耸雕像,目光深邃地遥望着古子城里的天宁寺、状元坊、徐家古里、章宅、三清宫、满堂书院、永康考寓、邵飘萍故居……这些静卧在历史线谱上的乐符,在以无声的奏鸣,应和着婺江彼岸宛若天鹅振翅的中国婺剧院,将过往和当下,连成一道奇异的风景!你想亲近这些奇异的风景吗?那就去古子城中的金华市历史博物馆吧,它会带你踏着时光的足迹,走进一片神奇的景观。

  烟雨深处,仿佛有配乐诗由艾青和施光南故居传出,深情地吟诵着这八婺大地上的庚续轮回,如丝如缕,缥缈而又妙曼。

  婺州窑驰怀

  山是一地傲骨,水若一方柔肠。有山有水的地儿,除过美景,保准了会有些非同凡响的过往。婺州窑便是这山水故事里出彩的一个桥段,滋润着婺城历史的前世今生。

  设想一下,由漫长遥远的石器时代,大踏步迈入青铜时代,标志着人类经由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时代。然钟鸣鼎食,唯王贵独享,普通百姓,仍只能沿用石器时代的陶制,这会引发怎样的底层积怨?瓷器的诞生,无疑为消弭这种悬殊的器用文化造成的心理对垒,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此无异在庙堂和草莽间,架起了一座七彩虹桥,温润了时代,装点了历史。

  不同于汝窑、官窑、定窑、哥窑、钧窑、越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婺州窑属于民窑,情倾民间,不事王公,让劳动者的智慧结晶为劳动者享用,其民本执念与慈恤情怀,使它成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一座独特的丰碑。

  考古发现,婺州窑创烧于东汉,成熟于六朝,鼎盛于唐宋而没落于元代。茶圣陆羽《茶经》有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迄今为止,八婺大地已发现古窑址600余处,这在全国相当罕见,可想当年制瓷盛况何等壮观!抟土为泥,掬水以润,描金绘彩,化木为火,质坚态美的瓷器上,凝结着中国古代的五行文化,是指尖上的艺术,是哲学的诗化,是凤凰涅槃,是金、木、水、火、土开出的绚丽奇葩。

  瓷器之前,中国被誉为“丝国”。丝绸之后,中国又以瓷器征服了世界,被尊为“瓷国”,“CHINA”(瓷器)由此成为世界对中国的称谓。

  八婺大地,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会稽山入境,携来了大禹之风兼阳明心学;仙霞岭镇南,被誉作东南锁钥和宋诗之路;千里岗为嶂,其山地皆空,溶洞遍布,洞中胜景千奇百怪,地下长河曲折逶迤。这些起伏的群山中,皆盛产制瓷所必须的一切原料。境内三江六岸,交通四通八达,这算不算天赐的机缘?得此山水之便,精细的婺州人怎会暴殄天物,他们用一雙慧眼和勤劳的双手,源源不断地烧制出大量瓷器。

  最为震撼的,当数那依山而筑、长近百米、斜卧若龙的窑炉了,当地形象地称为“龙窑”,它不单一次可装烧上万件瓷器,且能让吸力大增,火力强劲,使窑温达到一千三百多度。龙窑是江南制瓷业的一项伟大发明,最早出现在商代,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流连于婺城雅畈镇的中国婺州窑博物馆,细览陈列,金衢盆地上流续数千载的窑火盛况,依稀眼前。采石练泥的劳动号子响彻云霄,拉坯、修坯的工坊繁忙异常;刻花的工匠巧胜绣姑,上釉的师傅细如妆娘,在他们布满老茧的手下,一件件泥坯开出的绚烂的花朵,点上了美丽的妆容。最为壮观的是出窑的一刻,那份担忧与期待,恰如怀胎十月之分娩,那种喜悦和狂欢,又像辛勤耕耘之后的大获丰收,挥汗如雨中,遍地开满了绚丽的瓷器之花。这些花朵被装上船,沿境内四通八达的河流,经钱塘江、富春江、瓯江、椒江,运往四面八方,装点了普通百姓的寻常岁月,运向东南亚、欧洲、非洲,展示了华夏文明的多彩多姿。

  然自元而后,婺州窑烟火渐熄,此当与密集开发致燃料枯竭、蜂涌上马使市场萎顿有关。婺窑故事的这一结局,犹英雄末路,多少有点悲壮,其深刻的历史教训堪可铭心——生存与发展的铁定规则是:过犹不及,滥则必殇,节流开源,方得长久。

  傲骨如山的婺州人自有一腔似水的柔肠,他们怎会忍心祖先的辉煌从此沦陷?几千年瓷器生产的历史沉淀,早赋予这一方人文以坚韧勤劳的品格、务实笃行的作风、求精求细的态度、兼收并蓄的胸怀。如今,婺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出现了像陈新华这样的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婺州瓷器,又再续它美丽动人的传奇。

  掬一捧陶泥,踏动陶车,感受着这一方水土的温润细腻,挟裹于指尖的,是秦砖汉瓦的风吟,是唐诗宋词咏哦,若风动林梢、溪过浣石,其天人合一之趣,足可使人返璞归真,乐而忘忧。想象着浴火而生的七彩斑斓,禁不住豪气冲天:女娲炼石补天,那咱们,就抟土拉坯、文华饰彩,去装点寻常百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吧!

  作者简介:

  张宗涛,男,陕西师大文学院教授,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在《小说月报?原创版》《长城》《四川文学》《中国报告文学》《丝绸之路》《陕西文学》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200余万字。出版有散文集《一枝清莲》、中篇小说集《地丁花开》和长篇小说《紫陌红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