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云龙山下追梦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233
王晨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做梦想;一条用脚走,叫做现实。

  心走的太慢,现实会苍白;脚走的太慢,梦想难实现。人生的精彩,总是心走得很美,脚步也合拍。不忘初心,不断加快行进,梦想定会成真!

  —— 题记

  2017年8月,在徐州市委市政府“教育学南通,水平双提升”的战略决策引领下,由时任市长周铁根亲自主导,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海门市政府协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由海门市教育局托管。托管后,海门市教育局将派出精干的校长、教师团队,直接参与到开发区高中的日常管理和教学中。显然,派谁去任校长迫在眉睫。于是乎,海门市教育局意向性地安排了几拨人远赴徐州考察,但结果都是一个动作一句话——摇摇头,“难!”其实,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老局长何新早已胸有成“祝”。果然,与之一言即合,“行,没问题!”这位跟随他一起到南京燕子矶中学创办海门班的“小伙伴”习惯性地回答——“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是俞祝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新官上任十把火

  教育是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做到眼神准,统筹兼顾抓关键,而且要做到眼界宽,高瞻广视观全局,眼光远,瞻前顾后思未来。

  俞祝强:《教育随想录》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伊始,上级领导、徐州的同仁、海门的团队,都在看着俞祝强。已经在徐开高“转悠”了几天的俞祝强,此时显得分外平静。他说,学校是架大机器,每个螺钉都要拧紧;学生没有回程票,凡事不能慢慢来。既不能搞“单刀突进”,也不能“泥萝卜揩一段吃一段”。言于斯而行于斯。于是便有了被人津津乐道的“融合”“厚基”“阳光”“蓝天”“头雁”“固本”“丰源”“暖心”“晋星”“腾飞”十大工程——“十把火”。于此,我们实在难以尽述这一项项殚精竭虑、切中肯綮的顶层设计,只是择数“斑”以窥全“豹”。

  融合工程

  “家和万事兴”。徐、海两地的经济发展、思想观念乃至行事方式、风俗习惯都各有特点。而此时的徐开高教师不仅来自徐海两地,海门的同志也来自多所学校。如何让“两”地“多”方尽快融为一个“家”?俞祝強特别告诫海门的同仁:“徐开高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凡的业绩,尤其是2015年高标准通过三星级高中验收后更是求新谋变,蓄势待发。只是随着学校规模扩大,人手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是来加盟的,不是来‘为人师的。凡事不能‘给我上,而要一起上。”当时海门共去了十二位教师,有五位担任了班主任,有八位担任了备课组长,俞祝强自己也担任了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全部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了实现“徐海”高效对接,海门团队每双周都要举行例会,对大家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对开高的优良传统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自身的教育主张、教育理念,决不搞简单的“强行推销”,而是理解的诚然要执行,不理解的则通过摆事实、述道理、析效果、谈愿景,鼓励大家在执行中加深领会、形成共识。真情碰真情,真心换真心。多了一份理解,就多了一份情感融合;多了一份默契,教育就多了一份新的希望。如今,“抓住大机遇,迎接大挑战,争创大发展”已成了全体开高教师的共同愿望与追求。真是一百二十个教师一百二十朵花,全校教师亲如一家,装点开高美如画啊!

  厚基工程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一个单位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基础,许多学校十分强调“严”字当头,“细”至入微。但俞祝强认为,学校与机关不同、与企业迥异,教育“产品”不是标准件,教育过程也非流水线,在职业倦怠日趋严重的当下,只注重“刚”的约束而忽视“柔”的感导,很难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于是,在他的指导下,在调整、充实、重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时,既做到严格要求,但更要体现“以人为本,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即使简单如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也尽量从人的生理节律和教育节律去考量、去研商。建章立制时,他还十分注意为各种观点提供畅述的机会、协商的平台,通过公开征求意见,让教师从执行者的角度陈述诉求、表达意愿,尽量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

  刚柔相济、严慈适度,这既是俞祝强的管理策略,也是他管理上追求的一种境界。正是这一策略联结了全体教师的心,凝聚了全体教师的情,使开高人真正做到了“同挑一副担子,同打一个号子,同闯一条路子”。

  阳光工程

  把延时津贴、绩效工资的核发作为一项工程来抓,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但俞祝强不这么认为。他说,“春蚕”“红烛”“蜡炬”“灵魂工程师”……对教师的形象、美德作了生动的描述与诠释,这是教师应该时刻对照、终身追求的。 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尤其是有些老师已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既是学校的顶梁柱,也是家庭的主心骨,也要为父母、妻儿、家庭操心,也要为柴、米、油、盐费神。可以说,让“钱袋子”鼓起来,是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我们既不必讳言,更不容忽视。当然,教师对酬奖“不患不足,患不平”,这是我们校长必须时时记取的。开高教师的延时津贴、绩效工资计算都有十分详尽的方案,并由教代会表决通过。每次发放前都要张榜公布,有错必纠、有误必改。公正、公道、公允的“阳光”核发,不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教师得到了实惠,增加了收入,更因为真正体现了“有付出就有回报,有贡献就有收获”,使大家由衷的感到工作更有盼头、生活更有奔头,无不“撸起袖子加油干”,有多大劲就使多大劲。

  蓝天工程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优化的环境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人于有意无意间受到熏陶、得到感染。对于环境建设,俞祝强特别强调,不仅要做到“颜值高”,更要做到“气质好”,真正让一桌一椅现作风,一花一草显高雅,一字一画蕴匠心。在这里,我们无须描述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青的怡人美景;无须描述那错落有致的假山喷泉、亭台画廊、花架树木;也无须描述那交相辉映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就是读读校园里的警示牌就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人本化”气息。

  在这些警示牌上,没有“严禁”、“不许”等字眼,有的是“这里是三楼,请慢慢走”、“教室里在上课,请轻轻走”的细心提醒;没有“违者罚款”、“违者处分”的呵斥,有的是“茵茵芳草,踏之何忍”、“请留住脚下的春天”的诚挚告诫。

  看着这一处处赏心悦目的景点,读着这一行行充满了人情味的文字,师生们心里都有一本帐:那一盆一栽、一草一木、一字一句倾注了俞校长几多思考、几多苦心!

  头雁工程

  俞祝强也不是没有忧思的时候——言与行脱节是许多学校,乃至许多单位、许多部门存在的通病。如果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这样的“令”、“禁”形同虚设,到头来仍会是一纸空文。因此,制度要实,措施要实,一切工作均要落到实处。而要把说的、写的落实、落细、落地,至为关键的是领导要“领”好头、“导”好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啊!因此他十分注意发挥干部的“头雁”作用,特地选购了《敬告中层》作为全校干部必读文本,每学期中层干部都要向全体教职工作生命叙事汇报……

  他对人谦和,“总是使你感到他对你的信任、肯定和支持,让你敢于大胆地去工作”,这是大家的一致評价,但是你却千万不要把他看成是“和稀泥”的“角”。在工作上,谁要是敢砸学校的牌子,谁真会被“摘帽子”、“换位子”。

  作为一校之长,俞祝强更是身体力行。在迎接“四星”验收的日子里,喉咙哑了,电话不能打了,只能发信息;话不能讲了,只能靠手势,但就是不下“火线”。道理说千遍,不如亲眼见。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有俞校长这样的“干部敢下海”,怎能不迎来“群众能上天”的喜人局面?!……

  十项工程一字儿排开,环环相连,丝丝入扣。一时间,左右开弓,上下整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成了开高最靓丽的风景线。

  从此,一幅幅筑梦开高的蓝图,在云龙山下徐徐展开;

  从此,一曲曲勇创辉煌的交响乐,在江淮大地上高高奏响……

  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

  一个学生如升不上学,对校方来讲多一个少一个关系不大,但对于家长是100%的损失。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为国家多培养一个人才,也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和家庭的命运。

  俞祝强:《教育随想录》

  他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认为:“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丰富的、深邃的,我们既要抓合格率,为社会直接输送建设人才,也要抓升学率,多为高一级学校、多为国家输送优秀人才。只要有高考,就有升学率。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而体现质量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升学率。没有升学率的学校是难以生存的,群众盯着学校的就是升学率。只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应该理直气壮地去抓升学率。当然,也要防止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是教师的“上帝”,教师则是校长的“上帝”

  “一流的质量必然也必须由一流的教师来支撑。”俞祝强深愔此理。他常说,“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作为一名校长,本领再大、水平再高、能力再强,如果没有领导支持、缺少群众基础、离开教师配合,那只能是‘孤家寡人、‘孤掌难鸣,再好的愿望、再美的设想也只会是‘好事多磨,甚至是‘好梦难圆”。因此,在工作中,俞祝强真正把教师视为“上帝”、待为“上帝”。

  “天生我材必有用”。青年教师大多有建功立业的愿望,俞祝强则千方百计为青年教师的成材“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结对子、出点子”。学校专门设立了“青年教师教育奖励基金”,先后出台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评选办法”“师徒结对活动的实施意见”“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等一系列评比条例。分层式培训、讲座式培训、专题式培训、研讨式培训、展示式培训、交互式培训……多管齐下、多点发力,更是为开高的腾飞积蓄了巨大的后劲。

  “最美不过夕阳红”。为了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在俞祝强的倡导下,徐开高专门建立了“夕阳红幸福工作室”,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智囊团,使许多老教师年届退休,甚至退后也能余热不减,“风采依旧”。

  “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老师来讲,一张课表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的绝大部分老师居住市区,距离学校较远,他要求在排定课表包括晚自修时要充分考虑这部分老师的现实困难,上午第一课、晚自习三、四课尽量不排或少排。

  “要想留住教师的心,先要舒适教师的胃”。学校食堂专门开设了教师窗口,并定期征求教师对饭菜质量、口味的意见,及时调整与改进。

  “集众智方能聚民心”。俞祝强专门组织大家修订了《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校务公开制度》,专门设立了“校长信箱”,并建立了“五四”青年教师座谈会、教师节退休教师恳谈会等一系列既形式多样又生动活泼的民主管理制度。

  俞校长的“四必”更被开高人传为佳话——哪位教职工生病,必去医院或家中慰问;教职工有亲属病故,必去吊唁;教职工婚嫁或子女成亲,必去祝贺道喜;逢年过节,必到教职工家走一走、看一看……

  “以诚心求热心,以热心求齐心”,“人心齐了,则泰山移”,更是俞祝强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他似乎不是在“管”人,而是用和风去感化人、用细雨去润化人、用潮水去激荡人,从而使学校充满了“日丽风和,草长莺飞”的蓬勃生机与盎然气象。

  为每个学生编织成功之梦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学生既是教育活动的客体,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的观念、情绪、学习积极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教育的展开度与有效度。

  他特别关注暂差生的转变。不叫“差生”、不叫“后进生”,“暂差生”这个名词是他的“发明”。他常说:“暂差生上来了就能上一片,暂差生丢掉了就会丢半边。”他积极倡导教师与暂差生结成帮教对子,带“小研究生”,补思想、补信心、补文化,“正面表扬优点,侧面批评缺点,面对面突破弱点”,课堂上则采用“超低空飞行”原则,强调重心后移,放低坡度,放缓进度,循序渐进。看似多花了功夫,却为暂差生的进步积累了“腾飞”的能量。

  俞祝强常说:“学校是为学生办的,为学生提供尽量好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尽量美的环境是学校的天职”。为了防止学生就餐时打滑摔跤,开高食堂的走道上均铺上了地毯;为了让学生随时能阅读到课外书刊,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全天候开放,节假日也不例外;为了为学生撑起一片蔚蓝的“心”空,学校专门组织了“开发区高中心理工作室与您相约2019”活动;为了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补充学习资源,他亲自联系了徐州农业科学院、“王秀英香包传习所”、潘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等作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不是挂在俞祝强嘴上的应景语言,而是心贴心的承诺、实打实的行动。他经常深入班级、宿舍,以便及时了解情况,及时排解困难。2018的上半年有两次学生半夜生病,学生们总是首先想到找俞校长,他也总是闻讯即到,而且亲自护送学生上医院,直到学生病情稳定后才离开。去年高考前,在俞祝强的倡导下,学校专门开展了“开发区高中舌尖上的文化”活动。他说:“很多学生会复习到深夜,打破了正常的生活规律,体内蛋白质和维生素C消耗多,体力和热能的消耗也相应增多,我们要制定科学的食谱,保障高三学子吃得放心、吃得暖心、吃得开心,助力他们实现梦想、拥抱辉煌。”

  “非常满意学校食堂的饭菜,尤其是高三營养餐窗口的食物,学校对我们高三考生真的非常用心,非常感人!”连用三个“非常”,洋溢着满足与感恩的年轻面庞诉说着对母校贴心呵护的感谢。

  让每位家长都抬起头来走路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有的家长在单位是位好干部、好领导、好老师,他们能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能管教好各种类型的学生;可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孩子,却不那么得心应手,有的简直是束手无策、一筹莫展。但是,家庭教育的这种复杂性恰恰对我们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家长也是我们服务的对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要特别关注那些暂差生的家庭……”

  座谈会上,俞祝强语重心长的话语叩动着每一位教师的心弦。

  在他的指导下,每次“家校”活动以及家长开放日,都做到“五定一求”——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定专题、定形式,求实效。彼此不扯皮、不推诿、不抱怨,遇事不独断、勤协商、多讨论,从而使“家校共育”由“隔界招手”真正变为了“跨界握手”。一年一度的“成人仪式”更是成了远近相闻、有口皆碑的开高名片。

  如今,在徐开高“让每一位家长都抬起头来走路”已成了每位教师的共同愿望与追求,不仅为每位学生鼓起了理想的风帆,也为每位家长撑起了一片希望的蓝天。

  实干不等于死干,苦干不等于蛮干

  教师的、学生的、家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是要真正高质量发展教育还得有科学的策略、正确的方法啊!当蜜蜂与花朵相遇,才会酿造出蜂蜜;当根须与清泉相连,才会滋润出茁壮;当“肯干”与“得法”相伴,才会行走出教学的亮丽风景线!他认定:实干不等于死干、苦干不等于蛮干。

  举个例子。练习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不练习难以消化,不练习难以巩固。但俞祝强认为,目前统一的练习题目、统一的评分手段对检查教学的效果能起很大作用,但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个性有差异,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不可能在同一的“起跑线”上。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俞祝强创造性地提出了“因材布作”的办法。他以“跳高”为喻体,按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优、中、后三个层次,把练习题按难易程度分为低杆题、中杆题、高杆题和拔高题四个层次。要求各层次学生“跳”相对应的“杆高”,同时鼓励学生试跳更高的“杆”。这种练习法以赏识的态度、激励的办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树立了暂差生的学习信心,又让一批优生、特长生学得更好,为他们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因其结果是皆大欢喜,故起名为“大家乐”练习法。“大家乐”练习法体现了现代教育“人人盼成功,人人能成功”的重要理念,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赏。

  为了让教师充分吸纳先进的教学理念,除了邀请秦建荣、许新海等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外,他还专门约请海门教研团队定期来校“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式”的为教师把诊问脉、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支持”。教师的视野开阔了、理念更新了、根基厚实了,又何愁找不到提高质量的金钥匙呢?

  让成功释放出最大值,把遗憾降低到最低度

  为了践行“不让一个暂差生掉队”的诺言,俞祝强十分注重成功教育。

  俞祝强认为:成功与否不一定非要与别人比,不一定非要拔尖,超过别人。拔尖是成功,没有超过别人,但超过了自己,比自己的过去有进步也是成功。

  每学期,俞祝强都要多次召开由校长和中层干部参加的年级组中差生情况的分析研究会。会上要分班分类地分析中差生各方面情况,并做到实事求是,底数清楚。不但要分析现状,还要分析发展趋势;不但要分析智力因素,还要分析非智力因素。要分类,要排队,要分工,要有措施,更要有目标、有要求,并以“承包”到人的方法,从校长到中层干部,从班主任到任课教师,每个人都要承包一定数额的中差生,负责他们的提高工作。既要帮助他们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又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过一阶段就要检查一次承包进行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工作安排,从而确保每一个中差生都达到目标要求。

  俞祝强还要求,表扬学生时可叫到办公室,以让其他老师也清楚学生的进步;批评学生时,尽量在楼道内个别谈心,以不伤其自尊心,并形象地称之为“表扬用喇叭、批评用电话”。“让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位学生都拥有一个“温馨的港湾”。

  以科研为先导,向科研要质量

  “走科研之路,创学校特色”是近年来许多学校发展的基本策略,但要真正实施起来谈何容易。“合作办学”伊始,俞祝强就定下“军规”,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否,必须作为其年度工作绩效考评、奖惩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并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三三”组合型科研模式。三套班子:领导班子→参谋班子→实践班子。三级管理机构:教科室→教科研组→课题组。三角多能级型课题组:课题负责人处于三角形的终端,科研骨干组成三角形的腰,普通教师组成三角形的底,各自承担课题研究中相应的工作。通向科研殿堂的道路无疑是坎坷而曲折的,怎么办?那就先“模仿”后“创造”,先“形似”后“神似”,反正人人要“下水”,不许停留在“岸上”。于是,从霜染两鬓的老教师到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人人都确定了研究课题,个个被“逼”上了科研跑道。在经历了由抱怨到思考,由思考到接受,由接受到静下心来认真钻研的过程之后,人人参与教育科研,个个投入教育改革,在开高的校园里逐渐蔚然成风。

  行得春风有秋雨。循着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开高创出了一条更为宽广的兴学之路,经过科研浪潮洗礼的教师们也日趋成熟。仅2018年,全校就有120多篇教改论文发表。用“研”的成果提高“教”的效益,以教的“高效益”达到学的“轻负担”,教育科研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因子”。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俞祝强常说:“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上得再好的课也有不足。我每备一遍课,总有新体会,也总要补充些新内容,这样的课才有生命力,才能越上越好。”他对自己提出了“四精四必”的要求: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对学生的作业,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随着学校的摊子越来越大,俞祝强不得不暂时放下了终身挚爱的语文教学,但是,他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已在全校教师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为了让每一堂课的每一分钟发挥效益,教师们不仅在教学目标上求实、基础训练上求严,还在教学方法上求活,教学设计上求新。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而是如彩蝶翻飛的百花园吸引着同学们主动去寻觅、去体味、去创造。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使开高摆脱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怪圈,学生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

  声乐组、舞蹈组、摄影组、科技组等各类兴趣小组,像一朵朵艳丽的报春花,次第开放。

  小桥河边,同学们用画笔探索线条和色彩的艺术,一幅幅灵气飞动的图画,抒发着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运动场上,健儿们闪展腾跃的英姿、整齐划一的动作与充满青春气息的课外活动构成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生动画卷……

  追梦,永远在路上

  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因为心不变,脚一直在走。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强大,而是坚持的力量。圆梦贵在行动,行动贵在坚持。坚持不懈才会终有收获。

  俞祝强:《教育随想录》

  “为了实现开高的教育质量、教育形象、教育品牌大提升,我们要有‘乘风破浪、直挂云帆的自信与豪迈、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开拓与担当、要有‘不驰空想,不鹜嘘声的真抓与实干、要有‘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坚守与坚韧。既重闯,更重创,潜心蓄力,久久为功。唯如此,才会棋高一着,才会胜人一筹,才会快人一步,才会不断跃向新层面,不断实现新跨越。希望在于不断的创新之中!”校务会议上,俞祝强的话掷地有声。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长期以来,中小学的德育成效一直难尽人意。经过对德育现状的反思、对德育困境的分析、对德育价值的解读,并基于徐开高发展的历史积淀,俞祝强提出了“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幸福德育”理念。他说,强制最多带来口服,被迫只会产生痛苦。因此如何强化学生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实在是太重要了。他认为,信念是情感、认知、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奋斗的动力之源。“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信念”对人们的言行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下的学生总感到生活苦、学习累,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信念、缺乏追求。因此,信念教育是思想建设的核心,在整个“幸福”德育中起着轴心的作用。深沉的思索终于迎来踏实的行动——在专题学习中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巩固;在心得征文中升华;在生活学习中践行……“信念引领,制度规范,环境熏陶,活动体验,共育护航,师资保障”的“幸福德育”模式也水到渠成。虽然作为一种德育创新,尚待进一步改善、优化、提高,但成效是显明的。暑期军训、社会实践、体能训练等活动,更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在挫折中得到了磨炼。“开高的孩子充满了精气神”,这是实施信念教育后,社会对开高学生精神面貌的一致评价。

  摸着自己的石头过河

  课程改革推行多年,素质教育历时更久,但许多学校的课堂“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的确,任何一次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教学,改到痛处还是教学。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

  俞祝强经常与老师们共勉:“不要吃别人啃过的馍,要走自己的路,摸着自己的石头过河。”顺应徐州市教育局的“双讲计划”,在俞祝强的主持与倡导下,2017年底《“三真、四有、五环节”幸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在徐开高正式启动。

  所谓“三真”,即真问题、真活动、真评价。所谓“四有”,即有目标、有互动、有情感、有反馈。所谓“五环节”,一是“导入新课,呈现目标”、二是“自主学习,预习展示”、三是“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四是“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五是“课堂小结,检测拓延”。“三真、四有、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特别强调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人在课中央”,做到“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用积极的眼光、欣赏的态度看待学生,使学生能在自信、自尊、自奋中快乐地成长。

  绚烂之花终为苦辛者绽放。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扩大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刀切,齐步走,满堂灌”的现象改变了,“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的情况不见了,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骤然提高,2017—2018学年学生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了97%。在2018年(即徐海合作后第一年)高考中,本一升学率达到了市局下达指标的800%,本科升学率达到了市局下达指标的241.9%。

  2018年10月23日,徐开高的校园里,彩旗飘扬,花香四溢。是日,徐州市高中教育教学管理现场会在此召开。市教育局局长吴昊、副局长李运生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开发区高中一年多的变化。“三真、四有、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徐州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2018年第34期的《课程教育研究》上,一篇题为《高级中学“书香校园”建设的问题透视与对策分析》的文章,以9000余字的篇幅,冷静地分析了“书香校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与隐忧,系统地提出了完善与推进“书香校园”的策略与路径——①分层次发动,营造“书香校园”建设的“生态园”;②全方位保障,筑造“书香校园”建设的“立交桥”;③多维度并重,构造“书香校园”建设的“引力场”;④有机化推进,打造“书香校园”建设的“增长极”;⑤整体性引导,锻造“书香校园”建设的“压舱石”。

  文章的作者即是本文的主人公。作为教育理想的追寻者,任何事情、任何活动、任何阶段,都不“匆匆忙忙走过场”,都不“轰轰烈烈一阵子”,而是精心研究、精细考量、精准操作,“凡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好”,这是俞祝强的一贯行事风格。如今徐开高的“书香校园”建设可谓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楼楼别饶风致,廊廊别具一格,园园别有洞天,墙墙别开蹊径,放眼有经典,举目见人文,处处飘书香,班班彰特色。放眼望去,真是满园风光满园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办法总比困难多

  审视目前的课程设置,尚有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简言之,其一难度划一,以致优秀生吃不饱,暂差生吃不了。其二数量不足,尤其是能满足学生深度学习、超前学习的精品选修课程不多。其三取向模糊,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如何使课程设置真正服从、服务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化发展?俞祝强认为,课程是学校服务学生的主产品,在开足必修课程,开齐选修课程的基础上,既要让优势课程提档升级,又要为弱势课程培根养源,两手抓,两手硬,让本土资源成为特色创建的风帆。他鼓励大家既要心有“红线”,也要敢越“界线”,不妨通过“五个突破”(即“突破”学科界线、教材界线、校际界线、社区界线、行业界线)来放大广义的教学资源,积极研发并建设好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群。“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他的强势推动下,“幸福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于2018年1月以“优秀级”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如今,以《汉风雅韵——语文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潘安湖——湿地生态系统》等为代表的校本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徐开高特色的课程图谱与精品校本教材体系,必将为满足不同志趣、不同潜质、不同能力水准学生的课程需求献上一份厚礼。

  以作为求地位,以精彩求喝彩

  俞祝强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要改善办学条件,是要重视硬件建设,但是拥有一支朝气蓬勃、敬业爱岗、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魅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拥有这样一支队伍,比拥有几幢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比拥有几百台先进电脑更令人羡慕、更难能可贵。

  俞祝强明知自己和人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是竞争不相信眼泪,只相信实力。有作为才有地位,有精彩才有“喝彩”。学校要有所作为,得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是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谈何容易!

  从何入手?“严”字当头,严格要求,严格实施,严格检查。批改作业的符号如何打、打在哪里、打多大,俞祝强都有明确规定。上课了,他拉一张板凳就去听随堂课、听追踪课。如果需要,他走上讲台,当场示范。教师们不敢掉以轻心了,心思全花在了备课和上课上。

  常听到许多中学校长感叹:“当领导之后,工作事务忙,再没有时间读书写文章了”。而俞祝强倒有点儿怪,当校长前,他勤读勤写,钻研业务,收获颇丰;当校长后,他依然读书不辍,硕果累累。为了从时间的海绵中挤出更多的水分,他给自己设置了一个近乎苛刻的生活节律——每晚不到12点不就寝。多少个晨昏朝夕,多少次从暮霭遍地到旭日临窗,那翻卷的书角,那遍布书页的记号,无不印证着他的渴望与执着;那堆得高高的近百万字的资料卡片,更描述着他日复一日辛勤耕耘的轨迹。2017年11月30日,他在泰兴市第三中学承办的江苏省教科院普通高中科研基地學校论坛中作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文化主体行为构建”的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赏。2018年11月10日,由他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课题“情感文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基于情感文明理论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在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后,顺利结题。2018年8月8日—10日在徐州大市校长培训会暨2018届高考质量分析会上,俞祝强作为全市86所高中9所受表扬交流学校之一的代表,作了《为每个孩子谋个好前程》的主题报告,反响热烈。

  “一波方动万波随”啊。严于律己的率先垂范、一丝不苟的以身作则,激励了每一个开高人都敢于同强的比、向高的攀、与勇的争、跟快的赛。大家深知,只有不断自我加压才能拥有希望;只有不断自我超越才会到达彼岸;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实现“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珍惜奋斗后的成功,更要致力于成功后的奋斗

  2018年12月8日,一个让全体开高人一生难忘的日子。虽已时值初冬时节,但是徐开高全体师生的心是炽热的!从那天开始,省教育评估院的领导和专家将对学校晋升四星级高中工作进行现场评估。多少次“5+2”,多少个“白+黑”,大家已经记不清了,但是,不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检验学校发展的重要时刻!

  在“四星级高中创建总结回顾大会”上俞祝强深情地说:“创四星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区高中的师生迸发出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平凡故事,展示了不平凡的人生态度。有的老师把年迈、生病了的母亲送进医院后,因为学校还有工作要做,便毅然回到学校;有的老师为了全身心投入创四星工作,把自己的妻儿、老人送离身边;有的干部教师,连续20多天在学校日夜奋战,小孩只能一个人待在家里……正是开高人的这种‘强毅力行,追求卓越的精神,感动了专家组,感动了关注开发区高中的各界人士!”如今,学校已被正式确认为“江苏省四星级高级中学”,但是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以后的路怎么走?俞祝强向大家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松一松,就可能被人赶超;慢一慢,就可能优势不再。因此推动学校发展,我们既要一如既往“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拼命干,更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动力、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快马加鞭不下鞍”,翻过一山又一山。如今,“不忘初心,重整行装再出发”已成了徐开高的最强音。

  时序轮替中,亘古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影;

  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追梦人的步伐!

  结束采访离开开高时,笔者对徐海合作办学一年多来所取得的成就再次表示衷心的祝贺,俞祝强略作思考后说,由于徐州市、开发区领导的倾心厚爱,全校师生的同心协力,我们的确开了个好头,但我们的愿景是“一年有起色,两年大变样,三年上台阶,四年创辉煌,五年成名校”,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是的,自徐海合作办学的一年多来徐开高的确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绩,但展现在俞祝强以及所有开高人前面的路还很长。不过,没有理由不坚信,有俞祝强这样敬业、创新、实干、奉献,无比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好校长“上下求索终不悔”,徐开高定会“笑乘长风揽明月”,迎来更加辉煌、更加璀灿的明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