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这里夕阳无限好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1233


  

  

  古人讲,“夫孝,德之本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2月3日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摘要

  楔 子

  黄昏的大山,一条小路枯寂地绵延。呼啸的山风,吹落梧桐树上最后几片寂寥而枯萎的树叶。靠在土墙边的老婆婆平静地用手拢拢头发。冬天来了,也该是她离去的时候了。任她有千般不舍,可是,人到60岁,已是百无一用,在这个国家,谁又能改变此等命运呢?

  一个身影跌跌撞撞跑来,山风中,他声嘶力竭地呼喊:“娘——娘——您可以跟我回家了!”

  就在几日前,不知何处跑来一只怪物,见鸡吃鸡,见人食人。无人知道怪物叫什么,也无人能降服怪物。一时间,国土之中,人心惶惶。国王贴出招贤皇榜,谁能捕此怪物,重重有赏。

  儿子在给寄死墓中的母亲送饭时,一阵邪风倏然吹起,那皇榜竟自城墙上飘落,晃晃悠悠落在了儿子挎着的竹篮之中。儿子一看,惊得浑身冷汗。无奈,皇榜已落到手中,他百口莫辩。卫兵不由分说,架起他就要复命。儿子请求,待为老母送了这次饭,便随官家复命。听儿子惊慌失措说完缘由,再听儿子对怪物的大致描绘,母亲说,我儿不必惊慌,你让国王找一只浑身金黄的狸猫来,等怪物出现时,狸猫必然会叫,到时自见分晓。

  儿子将信将疑。国王死马当活马医。奇怪的事情出现了,怪物出现时,狸猫果然“喵喵”嚎声不断,再看那庞然大物,竟然在猫的叫声中越变越小,越变越小,最后成了一只老鼠,伏地逃窜……

  国王论功行赏。儿子叩地长泣:“此主意乃寄死墓中母亲所出。惟愿可接母亲回家,颐养天年。”

  国王大惊,原来,寄死墓中老人有这等見识!他随即颁布法令,从此,本国60岁老人,均可回家含饴弄孙,再不用在寄死墓中等待死亡!

  这是我很小时候,听外婆讲起的一个故事。古老的故事启迪了我悲悯的情怀。长大后,我方知道,除外婆说的寄死墓,民间还有“瓦罐坟”“寄死窑”“花甲葬”“六十还仓”之说。

  这些做法源于何时,哪个朝代,我们此文不做探讨。无论哪种做法,无疑都是冰冷的、残酷的、违背道德、人伦、没有人性的。

  我的童年在山西的乡村度过。乡村缺少娱乐,婚丧大事,皆为村庄节日。尤其村里百姓发送老人,会租用一个叫做“御”(谐音)的棺材罩。“御”形似花轿,却比花轿大很多。没有花轿上的软帘,一格一格分割开,上面绘制的是中国古老的二十四孝图。我最早读到的“卧冰求鲤”之类的故事,书本就是棺材上的“御”。

  两千多年,乡村的百姓,用这种直观而朴素的方式传达着中国古老传统的“孝道”。即便如此,乡村里还是经常能听到婆媳纠纷争吵、遗弃老人之事。尤其近年来,婆媳地位在家庭中翻个,“孝”字在很多忙碌的现代年轻人眼里更变得虚无缥缈。

  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忙碌于工作的儿女(很多远在异乡)无力照顾老人,在“忠孝无法两全”的安慰中,“新一代老人”忧心忡忡。

  我听来一个真实的故事:某鳏夫含辛茹苦供养儿子,儿子读大学,到博士,最后出国。老父年迈病重,无奈儿子远在天涯海角,老父不忍打扰儿子,独自扛着与恶疾抗争。儿子久不见父亲音讯,感觉不妙,匆匆赶回中国。家门门锁生锈,家里灰尘遍地,进了卧室,床上赫然一副枯骨……

  无独有偶。一个母亲身患重病。女儿在大都市某外资企业,不易请假。母亲勉强挣扎到医院,但手术必须亲人签字。医生出面给女儿打电话,说你母亲也许活不过一个月,作为女儿,你应尽一些孝道。女儿闻悉,请假一月,赶回伺候母亲。也许见到女儿心情愉悦,生命垂危的母亲竟有了好转的迹象。眼看假期时间到,企业给女儿打电话,如果不能返回,她的岗位将被人取代。也就是说,她苦苦奋斗的成果将会被人取代。女儿进退两难、只得苦苦哀求。病房内的母亲听到女儿电话,伸出手去,毅然拔掉了维持生命的液体……

  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患病老人、遭遇不良子女的老人……两千多年,“孝”一直是一个充溢时代、不断翻新、不断寻求着解决方式的话题。当下社会,多少老人,生死由命,如上面的故事,自己家成了不为人知的“寄死墓”。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17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中国老年人口比例显然严重超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安享晚年是每一位老人的心愿。如何养老,成为中国民生需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面对压力重重的工作与年迈多病的父母,儿女如何一面工作,一面尽孝,更是现实层面的大问题。

  鉴于此,中国出现了很多养老院。养老院可以解决多少关于“养老”“孝顺”的问题呢?

  2018年5月,《瞭望》杂志、《中国老年报》《中国社会报》等诸多媒体刊出一篇消息《常山县聚焦民生小事 倾力打造“孝老之城”》的消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睛。2018年12月,常山县打造“孝老之城”工程,被评为“浙江省民生获得感示范工程”,相关做法受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全国老龄委对浙江常山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大力宣扬。

  那么,浙江省常山县如何走上打造“孝老之城”之路的?他们有那些优秀的做法呢?

  1.打造“孝老之城”

  说到孝老敬老,我的脑海中常会浮想起一幅画面,那就是习总书记牵着母亲的手一起散步的场景,看到这种照片,我就看到了亲情的温暖,优良的家风,绵延的孝道,我总会充满感动,深受教益。

  ——摘自叶美峰《在5·20“敬老日”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2018年1月1日。

  通往浙江省常山县大桥头乡的公路上驶着一辆小车。车内的男子头发花白,面容清癯。他的目光掠过窗外的原野。他沉吟着,思考着。

  他叫叶美峰。2016年11月16日,他调任浙江省常山县,担任中共常山县委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他的初衷,更是他的心愿。

  他的头发何时白的,他自己都不知道。到常山县上任时,他还是一头浓黑的头发。当时,他只有46岁。上任两年,他大刀阔斧提出了很多常山县发展改革方案。

  位于浙江省西部的常山县,是钱塘江源头,有1800多年建县历史,是一个有34万人囗的小县,地理位置有着“两浙首站、八省通衢”之美誉。然而,2016年之前,常山发展严重滞后。

  叶美峰走遍常山山山水水,寻找发展滞后的症结。根据常山县实际情况,毅然提出将常山县打造成“国际慢城”的目标。建成高质量的“特富美安”慢城大花园,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的蓝图愿景。

  何处心安,慢城常山。只有提升了百姓幸福感,慢城才能真正成为百姓安居的心安慢城。

  我们简单列举事例一二:1997年7月12日,浙江省常山县城南51号住宅楼突然倒塌,常山县用36条鲜活的生命为全国住房问题敲响了危楼亟需改造的警钟。常山还有多少危楼?20年过去,失去亲人的眼泪已经枯干,常山还是有很多百姓提心吊胆生活在置换不起的危楼里。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新上任的叶美峰毅然决定,无论政府有多少困难,必须首先让百姓住得放心、住得心安。基于此,常山县政府开启了历史上最深入民心的一项民生工程:将常山所有百姓住房进行鉴定,免费为百姓置换新楼,期间租房为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一时间,常山沸腾。73幢危房、2111户,一万多百姓,27天全部签订协议、腾空房屋。

  多少年来,鉴于当地教育质量,望子成龙的常山百姓不得不把子女送到外地读书。2017年,常山县召開千人教育大会,常山县财政总收入14亿元,他们投入教育4.89亿元,发誓“不破楼兰誓不还”……

  随着危旧房改造、打赢教育翻身仗、“常山阿姨”品牌建设、“厕所革命”等民生实事的顺利完成,2017年年底,常山县如愿成为中国第七座“国际慢城”。

  心安之处是吾乡,那是为常山人民创造的环境。常山县县委书记叶美峰却一刻也没有“放下心享轻松”,一串数据似警钟时常在他脑海敲响:截止2017年12月30日,常山全县总人口344993人,60岁以上老年人67852人,其中65岁以上44964人,70岁以上26924人,80岁以上9871人,90岁以上1065人,100岁以上25人。老人比例占到了全县人口的近20%,这个数据比我国老龄化数据比例还要高!

  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老人是弱势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这是每个中国人的终极目标,养老问题处理不好,老人不幸福,何谈国际慢城,何谈心安!

  习总书记提出,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不能解决常山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只能流于一个口号!

  享有“好人之城”美誉的常山县,是衢州乃至浙江的“最美现象”发源地,善良是新时期常山精神的精髓。对常山而言,必须有更高的弘扬孝善文化的自信与自觉。从何处入手呢?叶美峰想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二十四个字的最后一个词是“友善”,这让他瞬间想到了“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孝道做不好,何谈友善?

  只有“孝老”问题得以解决,满足了国际慢城建设的精神内核,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居乐业、富强文明才能真正实现。

  车出县城,他让司机停下。他走入一家百货店,用自己的钱买了50个暖手宝。

  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叶美峰可以体味到天下老人的心愿。作为常山县父母官,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常山的发展、常山的百姓;作为一名游子,他又何尝不牵挂着老家七十多岁的母亲!然而,此时此刻,他只能给母亲打个电话,问个平安,他的脚步,对准的是一个让他记忆犹新的名字——傅珍芳。

  这是怎样一位农村妇人,让县委书记可以放弃新年回家的机会去看望她?

  叶美峰做出打造“孝老之城”的举措,他说,有一部分因素,也与这位普通的乡村妇女有关。

  2014年元月1日,当时的叶美峰还是衢州市委办公室主任,那天,他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随衢州市委书记去常山县大桥头乡客弄村看望了一位乡村妇女。

  这位妇女就是傅珍芳。

  这个名字,让叶美峰记忆了四年。他甚至清楚记住了老人所在的村庄的名字——大桥头乡客弄村。

  1959年出生的傅珍芳,3岁时因为一场意外,落下了终身残疾。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傅珍芳穿不起棉鞋,一到冬天,她的脚就会长满冻疮,冻疮冷时疼,热时痒,一挠就破,浓血流溢。每当寒冬腊月,承受着这种难以言说痛苦的折磨,本来腿脚不方便的她,恨不得把双脚砍掉。所以,她比任何人都理解贫困带给人的艰难。

  2001年的一天,傅珍芳在杭州的吴山广场上看到一次公益行动——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助棉鞋。正是这次活动触动了她内心柔软而疼痛的部分。再不能让那些可怜的孩子承受她曾经历过的痛苦了。回到家,她拿起针线,一针一线把她对不知名孩子、孤寡老人的爱缝了进去。

  多少个夜晚,她在一针一线中度过,她的手变得更加粗糙,也更加有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多么希望,天下所有人都有鞋穿,不会再在冬日冻脚!

  从2001年至今,傅珍芳省吃俭用,做出爱心棉鞋6000多双,免费送给常山县乃至浙江省很多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她经常到养老院送鞋,日子久了,大家开始亲切地叫她“棉鞋阿姨”。

  叶美峰清楚记得傅珍芳跛着脚带他们看她做好的成堆的棉鞋时的骄傲——我每做一双鞋,就想,这双鞋可以使一个人少挨一冬的冻,可以不受冻伤之苦,我就满足了!她的理想就是那么淳朴。

  哦,大姐,您身体残缺,本来也是一个该列入救济名单里的人啊!被农村大姐身残志坚打动的叶美峰,内心涌动着感动,他深深记住了她的名字。

  这位大姐如今还好吗?她还在做棉鞋吗?

  县委办的工作人员回来告诉叶美峰,傅珍芳身体还好,还在做棉鞋,还在不间断地把一双双做好的鞋子送到需要的地方、需要的人。

  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啊!如果每一个中国人有这样的精神,常山国际慢城,将成为最优秀的好人城市!

  于是,2018年的元月1日,在第一次慰问后的整整四年后,叶美峰来到了常山县大桥头乡客弄村。他为傅珍芳送上了代表组织的一个5千元的慰问红包!

  这是叶美峰平生送出的最大的一个红包。这个红包的意义有叶美峰对这位农村大姐的牵挂,更多的是对她坚持做善事、做好事行为的一种肯定、尊重、褒奖和弘扬。

  遗憾的是,我没有采访到傅珍芳,她碰巧出门了。在她的事迹材料里,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今年(2019年),大桥头乡一支以她名字命名的“珍芳志愿服务队”已组建起来,志愿者们主动为需要帮扶的对象提供制做棉鞋、修理电器、免费理发等服务,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理念在社会上传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傅珍芳的善举带出一个善举的“热岛效应”,成为了打造“孝老之城”洪流中一股友善的力量……而这一切,正是叶美峰希望看到的。

  告别傅珍芳,叶美峰驱车奔常山县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

  2.老有所养

  2018年3月,常山县召开全县养老服务机构质量提升现场会,出台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实行考评与淘汰机制,倒逼养老服务机构全面升级。今天,常山县6家养老服务机构已完成升级改造,常山县社会福利中心顺利完成“公建民营”,成为全县养老服务机构标杆。赛得康养小镇形成品牌效应……

  对于老人,这是最动人的福音:常山县委县政府要“让养老服务机构成为老人的第二个家”,23所养老机构都要“像爱孩子一样爱老人”……

  郑善国永远忘不了1985年那个冬天。

  那天,他到县里去买东西,出了村,正巧遇到了同村的妇女黄某。二人便结伴而行。买好东西,两人一起乘车回村,看到黄某拎的东西很重,他善意地把她的东西都拎到了自己手里。下车后,担心她拿不动,又一直把她送到了家门口。

  43岁的郑善国是浙江大桥乡濛桥村村民,因为家穷,一直没有娶妻。改革开放后,脑子活络的郑善国开始做生意,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就在他憧憬美好未来时,一件事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

  冬天的夜晚,漫长而寒冷。跑了一天,那天他累极了,于是早早就睡下了。天蒙蒙亮时,他听到了门外一阵少气无力的叩门声,似乎还有一个女人痛苦的呻吟。他以为是做梦,翻了个身,准备继续睡回笼觉。可是,他分明听到有人在呼唤他的名字。他披衣起来,趿着棉鞋到门口,拉开门栓——一个血肉模糊的女人匍匐在地上——是黄某!

  得知妻子黄某与郑善国两人同去常山县逛街买东西,黄某的丈夫怒不可遏,对黄某拳打脚踢,痛下杀手——叫你再跟野男人疯跑,我叫你这辈子都跑不成!暴怒的丈夫抡起手中的木棍,木棍一下一下重重落在了黄某的双腿上。黄某惨叫不迭,挣扎翻滚,哀嚎饶命,而丈夫并没有对妻子有丝毫心软,用尽力气,又一棍挥向地上的弱女子,这一棍落在了黄某的脚踝处。刺骨的疼痛袭来,黄某昏了过去。

  冰冷的地面刺激着血肉模糊的女子。她醒来时,想动一下身子,却怎么也动不了。她发现自己的腿被丈夫活活打断了!

  为这个家辛苦忙碌十多年,为他生儿育女含辛茹苦,难道,一次偶然与同村鳏夫同行,竟会招至如此猜忌虐打!家暴,其实对于她早已是家常便饭,只是这一次更甚。此刻的黄某心如死灰。怎么办?怎么办?等他天亮醒来,继续挨他无情的拳头吗?想到郑善国的绵善与体贴,黄某心一横,拖着打断的腿,向郑善国家爬去……

  “她家距我家5里路,她是爬了5里路来向我求救。当时她浑身是血,我想带她看医生,她浑身颤抖着,说第二天丈夫要寻来,只怕给我也带来灾难。我沒有办法,决定先带她去衢州看病。她养好病后,就跟了我。她那年33岁,我43岁。我们在江西婺源生活了17年。收破烂、给饭店洗碗买菜;她很能干,做鞋子,什么也干。生活很苦,但我们很幸福。”

  “亡命天涯”的这对苦“夫妻”始终没有结婚。做了绝育手术的黄某不能为郑善国生育一儿半女,而自己的儿女没有得到过郑善国近距离的抚养,断然不肯为母亲“私奔”的男人养老送终。她觉得嫁给他是害了他。

  多少次,黄某握着郑善国的手,泪水涟涟:都是我害了你。让你有家不能回。等你老了,可怎么办?

  郑善国心里一酸,但他强颜欢笑安慰自己的伴侣:“没事,现在我们过好就行,等我老了,就去住养老院!”

  黄某含着泪问:我们这里会有养老院吗?

  郑善国看着远方,目光迷茫,是啊,浙江省大桥乡,有养老院啊?

  2019年4月22日,我在浙江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见到了郑善国。77岁的郑善国有着一般老人没有的豁达和阳光。他摸了摸自己光光的头顶,咧着嘴笑:“别看我没头发,我的老婆,漂亮得很!”

  也正是这句话吸引了我。他有妻子,怎么会住养老院?浙江省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收养的是附近大桥乡和东案乡两个乡镇无儿无女的五保户。

  2003年,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成立。今天的东案养老服务中心住着东案乡和大桥头乡两个乡镇的46位五保老人。这其中就有郑善国。

  而今天的常山县,大大小小23所养老院分布在14个乡镇(街道),基本解决了全县“老无所养”这个大问题。

  郑善国说,如今,“妻子”黄某仍旧在外做保姆。不久前,她还到养老院看望“丈夫”郑善国,要给郑放下500块钱,郑坚决不要:“养老院吃住什么都好,还每个月给我们发100多块钱零花钱,我要了钱没用。”

  郑善国早已把养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我在他们的“家”里转了一圈,二层白色小楼,院子干净整洁,苗圃生机盎然,大红横幅“衢州有礼礼在行动让老人幸福促社会和谐”悬挂在院子里;两人一间屋子,被褥齐全,食堂内挂着电视,一位老人正看得津津有味;自来水在院子里,一个老人在水龙头下洗袜子,更多的老人在晒太阳、聊天……

  我离开时,他与几个老人正在养老院人工“草坪”上围桌而坐,安详地品尝着养老院发给他们的花茶……

  那天,与郑善国坐在一起品茶的是一位叫朱龙根你的男人。67岁的他是东案乡白马村人。朱龙根你兄妹六个,他排行老五,一生未婚。因为家里住不下,老屋倒塌,10年前,也就是2009年,他来到了养老院。

  2017年,朱龙根你患上脑积水。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立即把他送到了杭州某医院。手术后转到常山县人民医院,之后又在常山县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康养治疗。整个看病期间,养老院派工作人员徐荣福全程陪护,而朱龙根你的姐弟们,会隔一段时间去看望一下。看病花费了十多万元,全部由常山县财政负责。

  我采访过程中,一旁一直坐着一位沉默的老人。养老服务中心的徐院长介绍说,老人叫谢樟云,也是建院之初就来到了这里。

  就在我与郑善国聊着往事时,我听到老人喃喃自语说:“还是共产党好啊!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政府,我们这些人,早就饿死了!病死了!”

  在养老院的办公室里,我看到了叶美峰与老人们一起吃午饭的照片。那是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所有老人幸福的记忆。

  2018年元月1日,从大桥头乡出来,叶美峰要看望的就是这里的五保老人。

  养老中心的老人们怎么也想不到,这辈子还能见到常山县委书记。郑善国说:“这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大的官了。我们这些老汉们,都没想到,还能见到县委书记。放到古代,想见县太爷一面,还得击鼓上堂挨棍棒!”他笑了起来。

  老人们当然记得:叶书记并没有官员的“架子”,他彬彬有礼,儒雅谦和,亲切地跟他们握手,把暖宝一个一个分发到他们手中,问他们吃得好吗,睡得好吗?还有什么需要?他说,他是常山的书记,是他们的儿子。所以,有什么需要,都可以跟儿子讲。

  那天中午,书记没有走,他说,今天是新年,他要陪家人们一次吃饭,跟这些无儿无女的家人们一起度过新年第一天。

  1月1日,浙江也非常冷了。老人们有的噙着泪,有的呆呆看着叶美峰。老人们把叶美峰的手紧紧攥在手里,嘴唇颤抖着,他们不会简单说谢谢,但心里的暖和感激在一双双粗糙衰老的大手中传递……

  2019年1月1日,叶美峰选择了去常山县芳村镇养老服务中心,与那里的老人一起过新年。这一次,他用自己的薪水给老人们每人买了一双手套。

  叶美峰明白,孝老,不能凭一己之力,更不是个人之事,而是全社会的呼吁,需要的是全社会的效应。千家万户,万户千家,家家老人才能安心养老,颐养天年。孝老敬老,他所做的,希望能起到引领作用。

  叶书记告诉我,2020的元旦,他依然会选择一家养老院去看望那里的老人。即使有一天离开常山县,无论身在何方,他都会坚持这一天去看望养老院的老人……

  3.个十百千万

  2018年5月20日,浙江省常山县“敬老日”仪式启动。这是常山历史上设立的第一个敬老日,也是中国首座县城为孝老行动专门设立的节日。

  自此,常山率全国之先,推出了一套“赡养孝老标准”。

  2018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初十,春节的快乐还没散去,常山县下发2018第18号文件《常山县“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方案》。

  5月20日,常山县沸腾了。2600个县域外工作的游子纷纷返回家乡,与家里老人共度旷古没有过的“敬老日”。

  当日,常山县举行孝老大讲堂,请专家讲解《孝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常山县、乡、村三级干部2000多人上了一堂重要的孝文化课。

  5月20日的“敬老日”只是常山县“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方案的一个组合模块。

  選择5月20日作为“敬老日”,叶美峰别有用心。5·20,谐音读来是“我爱你”。这一天更适宜青年男女表达爱情。没有父母,那来的我们;没有父母,何谈爱情。这个日子不仅仅朗朗上口容易记忆,更意味着,爱父母,是每个人一生应永远不离不弃的情感。

  敬老是一个“系统工程”。《常山县“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方案》以一、十、百、千、万的数字形式出现在千家万户,即:一套标准、十件实事、百村孝榜、千人结对、万众尊老。

  “一套标准”是什么呢?是养老标准。

  只有老人的物质生活有保障,才会有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在常山,除了生病,一个老人正常的生活费一年大约是3600元左右,刚好相当于每天十元。经过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常山县制定了根据不同家境一位老人3600元的或1800元的标准。除去物质层面的标准,还需做到一个精神层面的参照:要求子女半个月去看望老人一次。如果说条件不允许,则每个星期打一次电话,跟老人唠唠嗑。这个“软标准”是呼吁更多子女花点时间关心父母,常打打电话,常回家看看。

  叶美峰来自衢州农村。他常听到这样一句俗语:“孩子是哭大的,老人是苦死的。”老人苦啊,他们辛苦操劳一生,即使失去劳动能力,没有了任何收入,天下老人,有几个会伸手向儿女要钱?他们宁愿自己苦着、熬着,直到生命尽头。尤其大多数农村家庭,父母总是体谅儿女,挣钱不易,且没有一定保障,导致大多数儿女给父母的钱少之又少,甚至不给。

  叶美峰兄弟四人,父亲去世后,兄弟四个每人每月会给母亲一千元生活费。此外,兄弟们还经常给母亲买些吃的用的。这样一来,母亲成了村里乃至周围村落老人羡慕的对象。这种做法,衢州周围农村还不多。如果家家都能按月给家里老人一些钱,那么,老人们就不会因为老无所养而犯愁了。

  叶美峰有一个做生意的亲戚,他本身不缺钱。可是,他从来不给母亲钱。作为母亲,亲戚不好意思跟儿子伸手要,可是,老人要吃药,要生活,也是需要钱的。老人跟叶美峰的母亲念叨过这件事。后来,叶美峰每月会给这位老人一些钱。他明白,天下儿女,跟这位亲戚一样情况的老人有很多,任他三头六臂,又怎么能凭一己之力解决这个问题?

  做了常山县委书记的叶美峰,他希望,自己治理下的常山县,每一位老人都可以无忧养老,于是,才有了这套“赡养孝老常山标准”。

  还必须考虑到,还有很多老人,失独、失能、空巢,他们,就只有“养老院”一条出路吗?如果选择在家养老,谁来为他们的“常山赡养标准”买单?

  常山“赡养孝老基金”!

  2018年5月,建立“敬老日”的当天,常山县启动了“幸福爷爷·快乐奶奶”关爱基金。这笔基金主要用于老年人权益保障,生活救济、养老服务等。150多个单位进行捐赠,关爱基金突破200万元。与此同时,各乡镇、村(社区)发动助老志愿者队伍和社会组织,同步展开慈善基金设立工作。如今,“青石乡贤孝老基金”等68个村级孝老基金已建立,形成了社会各界孝老敬老出钱出力的全民自觉氛围。

  “十件实事”又是什么呢?

  建立“敬老日”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每年为老人上门免费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开通孝老服务专线、资助老人参加综合保险纳入财政预算、为全县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高龄每月20元综合保险补助、实行老人全县景区免门票政策,建立高龄补贴,90-99岁老人每月100元,百岁老人每月500元;建立高龄老人祝寿制度等等。

  “12345”是一串看似简单的数字。这是常山县孝老服务专线专为老人开通的一条被纳入政府服务的热线电话。这条电话线的基本功能是为畅通老年人诉求渠道,帮助协调子女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方面问题。2018年,这条热线共处理了46项诉求;而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危急时,这或者就是一条起死回生的生命线!有了这条电话线,我们可以避免多少让人扼腕悲鸣的人生悲剧啊!

  而这样的服务热线到目前为止在我国还不多,尤其是偏远地带的小城。

  “百”为“百村孝榜”。

  常山县每个村都要评选红黑榜,孝敬老人的,把他的名字公布在红榜上;不孝敬老人的,则把他家的门牌号公布在黑榜上,通过这种形式来给“不孝者”一个改正的机会。

  在常山县芳村镇芳村村,我看到了一面孝榜,张贴在村委大院里,每一位来人都可以看到。

  我留心了一下列入红榜的标准,除了对家庭孝行的激励,还有社会孝行的激励。比如,支持老龄事业,为老人做好事,办实事,事迹突出;积极捐助、投资老龄事业,成绩显著等。

  红榜写到了两个“孝星”:芳村村民方志英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对自己的父母、对公公婆婆照顾有加,堪称“孝女孝媳”之典范;芳村红旗岭自然村村民郑丽花对自己的外婆孝顺,时常看望并加以照顾,让老人安享晚年。

  黑榜也做了具体规定。但黑榜上没有人员列入。

  这是一种对善行孝行的激励,更是一种不好行为的改造督促,让他们见贤思齐,尽孝行善。是人就好面子,自尊是人的本性,可以想象,红黑榜在乡村的震慑力还是很大的。

  一年过去,常山县家庭纠纷发生次数明显减少。“百村孝榜”在家庭层面做到了让老人真正能够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常山县是怎么想到设立红黑榜呢?县委书记叶美峰讲起过一件事:他刚调任常山县时,一次调研,听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户人家,儿媳动手打公公,导致公公骨折住院。之后,儿媳妇到社保所报销了公公住院费用。这家的长子不干了,他赶到社保所,不同意报销这笔费用;儿媳打人,国家买单,以后,儿媳是不是还会动手打人,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是不是会时时刻刻处在危险境地?老人也不同意报销国家报销医疗费用,杀人偿命,谁造成的医疗后果,就该谁承担相关费用。

  几千年来,尤其在农村,婆媳不和,邻里纷争是常有的事。如何杜绝这种情况呢,他想到了红黑榜。此举也许无法彻底杜绝乡村恶行,至少,杜绝一些不良之风,让更多的人懂得孝道、友善,这就够了。

  “百村孝榜”唤醒了家庭尽孝责任,“好家风從孝老开始”,“关爱父母,让爱回流”逐步成为常山县人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孝榜”呼唤儿女孝行,法律为老人生活“护航”。2018年,常山县建立“孝老公益律师”制度,实现“公益律师”乡镇(街道)全覆盖,免费为老人提供权益保障司法救助,38名法律工作者参与其中。

  2018年,公益律师下乡走访530人次,办理老年法律援助27件,其中涉及赡养案件6件,解决其他法律纠纷21件。

  那么,“千”是指什么呢?是千人结对。

  孝老行动,无论城乡,每个人概莫能外。有儿女的老人,有了常山养老标准,“百村孝榜”的“震慑”,养老问题或可改善,但更多不愿住养老院的空巢、失能老人呢?

  常山县以“部门包村”为基础,“党员包户”,县、乡、村4500名党员干部以“一对一”“多对一”方式,与全县3300多名空巢、困难、失能老人建立了结成了帮扶对子。他们经常性走访慰问、督促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日常有人关照,节日有人问候,困难有人帮扶,这是多么喜人且令人欣慰的局面。果真如此,老人将不再孤单、生活不再艰难。

  陪同我的民政局余副局长恰是“千人接对”的实践者。她告诉我,她会在一些特殊的节日去看望她结对子的老人,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联系他们,让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关于“万众尊老”,常山县“用制度衡量”,做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比如,建立以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老年人工作体制、把老龄化国情纳入领导干部必修“党政第一课”、将“孝”列入对干部“德”的考核、县党员干部签订《孝老承诺书》、编撰《常山孝经》、开展企业与养老季候结对活动、开展“十大孝星”“最美媳妇”“最美爷爷·奶奶”“慈孝村”等“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设立县“幸福爷爷·快乐奶奶”关爱基金、电视台开设“孝行天下”栏目……

  毋庸置疑,“万众尊老”唤起的是整个社会对老人的关怀、关爱。当孝老行动汇聚千股溪流成为挟裹滚动的洪流,孝老之风必然会成为一个城市新的风尚!

  是的,打造孝老之城,每一个家庭有责,每一个人有责。在家庭、政府、社会三个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孝行將成为一种像我们洗脸、刷牙一样的自然习惯、生活习惯,这是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

  4.养儿防老

  真正愿意住进养老院里的老人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担心邻居笑话。如果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在外人看来,是儿女推卸责任、不孝的表现;二、养老院费用高。很多老人,尤其农村老人,尽管有政府补贴,但住进养老院,自己没有经济来源,也种不了地,养老院一个月最少也需上千元钱,他们还是负担不起这笔费用。当然,可以伸手跟儿女要,但老人们总是体恤儿女在外打工艰难,且城市生活成本高,生活压力大,如果让子女出钱,他们还是不愿意给儿女增加负担。

  无论选择“家庭养老”还是“公寓养老”,在常山,“个十百千万”“孝老工程”的介入,尤其一套“赡养标准”的实施,使养老问题都不再是难题。

  4月21日下午,我来到位于常山县西峰寺8号的常山绿城颐养中心。这里原来是常山福利中心,现为公办民营。这是一家比较高端的养老中心。与东案乡养老服务中心不同的是,颐养中心属收费经营,这里的老人每月需交费2000多元。这也意味着,需要有收入或者儿女肯给付养老费的老人,才能住在这里,住得起这里。

  在常山,“赡养标准”的实施,每月至少1800元的养老费用,或者可以打破老人无钱住养老院的桎梏。

  颐养中心的环境幽静,房间设施如同宾馆。这里护理部有8人,厨房有4人,行政人员7人,保安2人。

  老人们早上上早操,期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每个人的门上写着“某某某的家”,这让人特别感到温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会把饭菜送到房间里。

  如今,很多地方有这样的养老院。这成为很多非五保户农村老人、城市退休老人的养老去向。

  这种养老方式打破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方式。尤其农村老人。

  时下农村,很多老人的子女很多选择到城市打工,无暇照顾父母,而老人又不愿跟随子女到陌生的城市生活,农村老人的养老成了最大的难题。

  绿城颐养中心与全国很多养老院一样,设施齐全,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环境干净舒适,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单人间、双人间或者三人间。住在一起的老人可以聊聊天,也不至于那么寂寞空虚、孤独无助。

  但是,明摆的,颐养中心有床位260个,仅住了48位老人。

  政策可以带来经济的迅速改变,观念的改变却需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人,说到底,还是喜欢家庭养老。

  在颐养中心的书画室,一位姓王的老先生在安静地练习书法,一边,放着一个拐杖。我同他聊了起来。他原在常山农业局上班,两个儿子,一个在常山县城上班,一个在外打工。他退休后,老伴也去世了,而他患上了中风,半边身体不方便,家里只好雇了保姆。雇佣保姆可以解决一些生活的不方便,但儿子工作在外,老人内心的孤寂难以排遣。有雇保姆的钱,不如住养老院,于是老人来到了这里。星期天儿子会过来看望他,平时,也有人陪他聊天。儿子们可以安心上班,不用操心他的衣食住行。我问他,愿意到养老院吗?老人幽幽说了一句话:“不得已而为之吧!”

  一位姓章的阿姨,今年1月来到养老院的。章阿姨告诉我,她有四个儿子,一个在绍兴,一个在杭州,一个在深圳,只有一个儿子在常山。在常山的儿子自己开店。想来一定很忙。于是章阿姨选择住到了养老院。

  很多中国老人与王先生和章阿姨一样,都是情非得已,不得不住进了养老院。养老院条件再好,在他们的心里,总是缺失着一些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来自亲人。家庭养老,养儿防老,至今还是很多老人无法割舍的养老去向。

  当然,也有喜欢住在养老院的。在绿城颐养中心,我遇到了一位叫陈修杭的老人。

  我到“陈修杭家”时,93岁的老人正在编写《常山县建筑业志》。书即将付梓,老人在做最后的修改。老人耳聪目明,豁达爽朗,非常健谈。

  他告诉我,这本书完成后,他还准备再写一本书《常山名人传记》。他打开电脑,让我看他准备的材料。老人很“潮”,会用微信,文档也是在电脑上操作。老人把离休之后当做生命的“第二个春天”,用四年时间,拿到了杭州大学汉语言专业毕业证书。七十岁,他甚至开始走进校园,为学生上写作课。他的稿件不断在刊发。转眼至耄耋之年,他认为人到八十正风流,时常勉励自己要做一个与时俱进、老当益壮的老人。九十岁,一部部大部头开始出版。老人在赶时间,他想把应该留给这个社会的财富留下来。老人的精神让我想到中国一个成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让我对老人肃然起敬。

  老人独自住一个房间。房间有卫生间,有冰箱、电脑等设施,确实非常方便,所以他把养老院当做了比宾馆更方便的写作工作室。精神世界的丰富和追求,让他浑然忘却了自己已是93岁的老人。毛主席说过一句话,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份“年轻”,来自他的内心。

  老人的桌上,放着一张照片,上面是他的几个女儿。他告诉我,女儿们都退休了,正四处走走,安度她们的晚年。他没有一句抱怨。但那副摆在桌子中间的照片,却透着他对女儿们的牵挂和思念。

  谁又舍得身边的亲情呢!

  我低头沉吟,“老有所乐”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别人给予的,一种是自己创造的。更多平凡的老人“含饴弄孙”之后,感觉自己百无一用,失落加孤独,身体疾病随之而来,各种家庭矛盾也会伴随“孝”与“不孝”而衍生。像陈老师这样,忙忙碌碌,也便没有了“生闲气”的时间,没有了对儿女“孝”与“不孝”的苛责。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老人有退休金,衣食无忧。

  我走出颐养中心时,身后传来优雅的小提琴声。工作人员说,有一位住在这里的老人喜欢拉小提琴,每天这个时候都会练琴。

  这样的“老有所乐”,在我看来,是一种真正的人间之乐!

  5.老有所乐

  在常山,重阳节这天,县四套班子領导会分别前往百岁老人家中送祝福,为老人祝寿。

  5月20日,是常山“敬老日”;10月,是常山县“敬老月”,大力推行对独居老人的“每日一见”活动,温暖了世道人心……

  打造“孝老之城”,让常山人找到了尽孝的行为坐标。孝行、孝道成为常山大行其道的社会正能量。

  如果不到浙江常山,你是无法知道常山对于孝老建设有多么重视。

  4月19日,我来到常山县天马镇外港村。

  莺飞草长的江南,到处鸟语花香。一座充满了中国元素的茶馆悄然伫立在浙江常山县外港村一条清清小溪旁。

  我见到过的茶馆,多建在城里,是市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所在。在乡村见到茶馆,对于我,是平生第一次。

  而让我再次有平生第一次之感的,还有这个茶馆的名字——孝老茶馆。

  常山孝文化以一座雅致的茶馆的名义,驻守乡村精神高地。

  外港村村主任杨林华、村支书王俊先后赶来接待了我。这是两位非常年轻的“村官”。杨林华给我介绍了茶馆的建设情况。

  常山县打造孝老之城,他们很想为村里的老人做些什么。外港村由两个村庄组成,原来的麦坞村也归到了外港村。这样,村里的老人也就增多了。老人们在黄土地上辛苦一辈子,劳作一辈子,却没有一个可以休闲喝茶聊天雅致去处。城里人能享受的,为什么外港村的百姓不能呢?

  于是,两个年轻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20多万元,将村里一处废弃的碾房进行修整、改造,打造出了常山县第一个“孝老茶馆”。

  杨林华说,2019年春节,外港村的千家万户的对联就是在这里写成的。以后,外港村的老人都可以来这里聊天,喝茶,或者议事。

  我在小茶馆内转了一圈。到底是江南,茶馆分里外两间,外面一间大,里面一间小。精致而别有味道,茶桌、高背椅都是中式的,有一面墙做了一个圆形的造型,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孝”字。有水从墙上落下,宛若小小瀑布,落到地上的水池里,屋内氤氲着湿润的水气。还有一面墙是宣传画,上面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卧冰求鲤”“哭竹生笋”等。

  我来的日子碰巧了。4月20日,恰是外港村要给村里七十岁老人过集体生日的日子。

  王俊告诉我,从今年开始,他和杨林华每个月都要给村里七十岁老人过生日。他们把村里老人的生日逐一登记,按月给老人过生日。比如,生于4月的外港村七十岁以上老人有十五个,那么,这个月村里就要给这十五位老人一块过生日。这天,他和杨林华会用自己的钱买来各种水果、生日蛋糕(大概花费500元左右),与老人们一起唱生日歌,借此机会了解老人的生活有什么困难。

  王俊说:“我们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村里的老人过生日,也是为了让老人们的儿女回家看看父母。因为老人们年龄大了,我们这儿都是自然村,老人们住得离村委会远,所以,我们要求儿女一定要把老人们送来,生日结束后,再把老人接回家。这样一来,儿女们就多了一次回家探望老人的机会,也多了一次陪陪老人的机会。”

  可谓用心良苦!

  平时谁来打理孝老茶屋呢?王俊说,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成员多是在外工作退休后回到家乡的老人。他们自愿加入老年协会,自愿为村里的老人做各种公益活动。

  第二天上午,我再次来到了外港村。这一次,我所到的地方是外港村的村委会。这是一座二层小楼。常山县民政局余副局长带我参观了村委会。这里有图书馆,有休闲娱乐室,里面有健身器材,还有两个麻将桌。集体生日是在村委会文化讲堂举行的。

  我走进文化讲堂时,村里已经来了不少老人。这是一个三间开外的会议室,进门的墙上,是外港村的寿星榜,外港村90岁以上的老人的照片赫然在上,下面写着大红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孝老之城,衢州有礼”等字眼。王俊正提着暖壶为老人们倒水续茶。第一排的桌子上,堆放着香蕉、苹果、葡萄、山竹等各种水果。老人们三三两两,喝着茶,小声说着话。我听不懂浙江语言,但从一张张饱经沧桑的脸上看得出,此刻,他们是快乐的、满足的、幸福的。

  老人们相继到齐了,两个生日蛋糕也送了来。我留意到,两个堆满了猕猴桃、草莓等水果的蛋糕上,赫然写着“孝老敬亲 外港善行”几个大字。

  王俊简短的发言后,工作人员把生日“皇冠”分别给老人们戴到头上。老人们用手把“皇冠”戴正,一张张苍老的面孔笑颜如花。浙江人给家里老人有逢十过生日的习俗,但村里的书记、主任给他们这样过集体生日,我是第一次见到,对于他们,一定也是第一次。

  蛋糕上的蜡烛点燃了,七枝,象征着他们走过的岁月。王俊和杨林华请老人们吹,许下心愿。老人们有些羞涩,聚在了一起,你一口气,我一口气。生日歌唱了起来,掌声响了起来。蛋糕切开来,一碟一碟分给老人。

  此时,我不知道为什么,眼里忽然涌上泪水。是激动,是感慨,我说不清。我拍下几张照片,想悄悄离开,王俊拦住了我,递来了一碟蛋糕:“我们村老人七十岁蛋糕,你可不能错过哦!”

  是一种我熟悉的甜蜜滋味。

  是一种我不熟悉的甜蜜滋味。

  我多么希望,普天之下,每一位老人,都能品尝到来自家庭的温暖、社会的关爱,含饴弄孙,老有所养、老有所安,老有所乐!而这一幕,我在浙江常山县看到了!而这样的祝寿活动,在常山县,并非个例,而是百村普遍。

  陪同我采访的常山县民政局余副局长告诉我:“我们这里,10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是我们县领导给他们祝寿,90岁以上的老人,是乡镇领导为他们祝寿,70岁以上的老人,是村干部为他们祝寿。祝寿活动,不过是常山县打造孝老之城‘幸福爷爷·快乐奶奶行动的一部分。”

  当“孝行”成为常山推崇的行为主流,各种关于老人的活动随之而来:

  常山县188个村庄,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中形成了全覆盖;

  常山县,所有景区,对老人免门票。一生操劳辛苦的老人,终于可以歇歇,可以走走了;

  送戏送文化下鄉,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看到外面的世界了;

  2018年,常山县近2000对老年夫妇参加了“金婚银婚·重温新婚”公益婚纱摄影。阳光下,年迈的母亲们化了精致的妆容,她们身着洁白的婚纱,款款走上红毯,牵手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相视一笑,多少柔情蜜意……青春的幸福又回来了。

  常山县“十大孝星”评选活动启动了;

  常山县“孝行天下 情暖常山”颁奖活动在举行;

  各村镇孝老活动也方兴未艾:芳村镇启动了“大山有礼·孝行芳村”关爱行动暨孝老活动周启动仪式;外港村举行了“孝老敬亲 外港善行慢城孝老村落启动仪式”……

  此外,常山县开始推行独居老人“每日一见”,赡养老娘舅、邻里餐等孝老互助活动……

  一系列的活动也大幅度提升了全县6.7万老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6.最美常山“女儿”

  推崇一批榜样,实施“百村孝榜”行动,围绕孝顺家庭老人,尊重社会老人、投身公益事业等方面,统筹开展“十大孝星”“最美媳妇”“最美爷爷·奶奶”“慈孝村”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如今,常山县已选出了村级标杆6000余名乡级榜样1800余名。

  如今,辉埠镇、芳村镇、紫港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集中组织了“孝子”表彰,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百村孝榜”和“最美孝星”“最美媳妇”评选等系列活动,让“孝文化”走进了每一个家庭。让新时期的“孝德”广为传播,在全社会营造起浓浓的尊老、孝老、爱老、助老的舆论氛围,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去芳村镇那天,风和日丽,天气出奇得好。陪同我的常山民政局余副局长说,你们真幸运,我们这里一直下雨的,上个月可能只晴了两天哦!

  最美人间四月天,何况在江南。路边绿的绿得葱葱,油菜花已开过,顶着一包包嫩绿的果实。有蜜蜂飞过、蝴蝶飞过,飞向野花绚丽的田头。

  匆忙的行程中,我选择了1975年出生、一个几乎与我同龄的女子——周桔凤。她被誉为常山县最美“女儿”。2019年2月,常山县评选“最美常山·十大孝星”,周桔凤当选。2017年,周桔凤入选衢州好人榜,她的家庭被评为2017年7月衢州市最美家庭。2018年,她登上了浙江好人榜,11月,再次荣获第七届“浙江孝贤”之称。这样一个女子,身上承载着怎样的故事呢?

  周桔凤是芳村镇猷阁口村人,2018年5月,她在芳村镇联鑫路开了一个花店。我们赶到时,她正忙忙碌碌接待买花的顾客。看到我们来,她先把我们让到店里坐下。送走顾客,她才坐了下来。身着一件淡蓝色衬衣的周桔凤,浑身散发着一股泼辣能干的味道。

  来之前我看过她的事迹材料,知道她有一个再婚家庭,之所以得到这些荣誉,是因为她一直以来善待丈夫前妻的父母。

  周桔凤打开了话匣子。她先说到的是丈夫的儿子李静。儿子今年19岁,她嫁过来时,也就是2012年,儿子16岁。她把他当亲生儿子对待,吃的用的,都给儿子最好的。儿子对她非常信赖,无论什么事,都会征求她的意见。她有一双双胞胎女儿,21岁,一个在杭州打工,一个上大学。

  周桔凤的丈夫在外做泥水工。夫妻俩现在供养着五位老人。这五位老人分别是:周91岁的母亲,丈夫的父亲、母亲,还有就是丈夫前妻的父亲、母亲。

  周桔凤丈夫的前妻去世。2012年,她刚嫁过来时,丈夫提出要继续照顾前妻的父母,比如帮老人做家务、干地里活,她毫不犹豫答应了:“不就是多一门亲戚嘛!”

  2017年夏天,丈夫岳父母所在的村庄,因为连日暴雨,担心导致泥石流,村干部让全村人连夜搬迁。眼看全村投亲靠友都搬走了,两位老人犯了愁。大女儿“走了”,小女儿有三个孩子,大孩子在镇上读初中,还有两个小孩在读幼儿园。最主要的是,小女儿经济、住房条件都不好,他们该去向哪里呢?

  两位老人怀着试试看的心情跟周桔凤夫妻说起此事。当时周桔凤在杭州上班,丈夫不敢擅自答应,就给周桔凤打电话,没想到,周桔凤一口就答应了:“既然很危险,我家宽敞,有地方住,让他们搬来住吧!”就这样,丈夫前妻的父母住到了周桔凤家里。过了一阵,周桔凤与丈夫一商量,屋后反正有空地,干脆,就在那里建一所房子,让老人安顿下来,踏踏实实住着,也方便照顾他们。就这样,丈夫前妻的父母在芳村镇猷阁口村安了家。

  周桔凤是这样想的:他们的女儿那么年轻死了,两个老人一定很难受的。将心比心,我必须对他们好一点,才能弥补一下他们失去女儿的痛苦。

  我问周桔凤,照顾五位老人累吗?周桔凤轻描淡写地回答:“不累。我丈夫的岳父岳母一个61岁,一个67岁,年龄不是很大,他们都能照顾了自己,平时老太太还种菜卖菜;公公婆婆年龄也不大,我妈虽然年龄大了,但我姐弟10个,他们都照顾。”

  周桔凤从手机里翻出一张照片,照片中几个老人都在微笑:“我还组织他们一起去旅游呢!”

  说到常山县的养老标准,我问她是不是有压力。周桔凤摇头:“没有。尽量做好,挣钱,照顾好老人就是了。”

  如果仅仅按照事迹材料来看待周桔凤,那么,我们还是无法发现她身上不一样的闪光点。

  我冒昧问到了她的前夫。没想到,这会触及她痛苦的回忆。

  1999年,周桔凤怀孕了。她的肚子特别大,一检查,是双胞胎,而且是两个女孩。怀孕八个月时,她原本在杭州某妇产医院保胎,但前夫不顾妻子即将临盆,不再付医疗费。原因是,她怀的是两个女儿。前夫是婆婆抱养来的独子,按照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对双胞胎一落地,他们就不能再生孩子。于是,重男轻女的婆婆坚持要让她打掉肚子里的孩子。

  挺着大肚子的周桔凤,只得先离开医院回家。在杭州到常山县的火车上,周桔凤忽然一阵阵腹痛,殷红的血开始顺着裤管往下流——她要生了。

  是的,一车旅客都震惊了。列车员迅速为她联系即将到站的义乌市的妇产科医院。列车靠站,她被紧急送到医院,八个月零十天的两个女儿降生了。这对可怜的孩子,始终没有迎来父亲的探视,奶奶的关爱。出了医院,周桔凤的姐姐把妹妹接到家里伺候月子。出了月子,周桔凤带着其中一个女儿到杭州继续打工,另一个女儿留给姐姐照顾。

  2000年,女儿一周岁时,周桔凤从姐姐那里接来二女儿,想给两个孩子庆祝生日。周桔凤与两个女儿拍了一张合影,谁料有人看到了母子三人这张照片,举报了她——她不得不做了结扎手术。

  善良的周桔凤以为,如果有一天,丈夫和婆婆看到两个漂亮的女儿,一定会喜欢的。她拼命挣钱,给家里修了一栋小别墅。但她没想到,日子挨到2012年,他们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头——

  周桔凤想到过死,可是,她死了,谁来照顾自己的两个女儿?想到过杀掉那个可恶的人,冷静下来,她不能让一双女儿有一个杀人犯妈妈——她不得不选择坚强活下去!

  周桔凤的心理,有怎样难以抚平的伤痕啊?而就是这样一个被重男轻女婆婆嫌弃、抛弃的女子,她没有嫉“婆”如仇,没有败倒在失败婚姻的阴影里,而是在之后的婚姻里,选择了善良地对待别人的老人、阳光地生活下去!这,就是我们中国女性最伟大的地方,最珍贵的品德!

  这才是周桔凤孝行最可贵的地方!

  7.他如何做到“忠孝两全”

  常山,有这样一群人在孝老之路上诠释着最美的内涵,演绎着最美的故事,传递着最美的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代代“孝星”的背后,是常山老年人幸福无忧的晚年生活。

  在2018年常山县的十位孝星里,我看到了刘乾旦的名字。他吸引我的,是因为他有工作。上班族该如何做到一面工作、一面照顾老人两不误的?毕竟,有很多老人,不愿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养老院对于他们,失去亲情的温度,似乎失去了人生很多温暖。

  2019年4月21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刘乾旦家。

  1968年出生的刘乾旦高高的个子,一头浓密且颇有些似武打巨星李小龙的发型下,有一张国字型的脸棱角分明的脸。如果单看他的长相,你是无法把他与“孝星”联系在一起的。

  刘乾旦的父亲就躺在客厅边缘的一张单人床上。影视墙上的电视开着,老父亲在安静地看一部电视剧。客厅里有一个助步器,刘乾旦解释说,他每天都会“监督”父亲起来,在地上溜达一圈活动一下。

  事迹材料上写着,2016年元旦,刘乾旦的母亲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引起眼睛渐渐失明。母亲住院期间,刘乾旦每天凌晨5点起床,先打好洗脸水为母亲洗漱,再到医生护士处了解到需要做的或注意的事项。一切准备就绪,他踏着霜露去买早点,回到病房一口一口耐心地喂母亲吃下,吩咐好家人照料,7点30分左右才再去上班。刘乾旦的工作单位是常山县交通局。

  母亲最终还是走了。82岁的父亲接受不了这个打击,足足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这期间,刘乾旦主动承担照顾父亲的一日三餐和生活起居。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腿部肌肉严重萎缩的父亲竟然失去了走路的能力——父亲瘫痪了!

  既要上班,还要照顾瘫痪的父亲,他没有三头六臂,这可怎么办?他担心失去走路能力的父亲会摔倒,于是他想到了“天眼”——他买回一个360度旋转的家用监控摄像头,安装在父亲的房门,这样无论父亲在卧室、客厅,他随时都可以通过手机把家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他给家门换上了密码锁。如果一旦父亲有什么情况,如果他能赶回来就火速赶回来;如果他回不来,他可以让弟弟或者朋友赶回来照顾父亲。

  我问他:“想过把父亲送养老院吗?”据我了解,如今城市中,尤其大城市,很多子女因为工作忙,无暇照顾老人,选择把老人送到了养老院。

  刘乾旦摇摇头,想也没想回答我:“没想过。”他犹豫了一下,斩钉截铁地继续说道:“我觉得,如果那么做,作为子女是不称职的!”

  2017年,刘乾旦原来住的屋子被鉴定为危房。搬离老屋后,他带着父亲租住在外面。84岁的老父亲生怕自己随时会在别人的家里“走掉”,为了让老父亲不留遗憾,2019年2月26日,刘乾旦花费110万元(其中贷款55万元)买了现在这个房子(二手房)。3月13日拿到钥匙,一个月装修时间,4月14日正式搬进了这个屋子。

  “我担心有味道,所以家里墙壁全部用的硅藻泥。还有客厅的沙发,我给父亲放了单人床,这组沙发我送给了朋友。”

  在这个新家里,我看到了装在客厅的摄像头。桌上还有一个新买来的摄像头。刘乾旦解释说,这是准备给父亲卧室装的,刚买回来,还没来得及装。

  刘乾旦的儿子刘欣今年26岁。我问他,为了父亲,他这样匆匆忙忙买房,妻子、儿子同意吗?我想到的是26岁的刘欣就要谈女朋友,需要结婚,需要钱。而刘乾旦为了父亲,背上了55万元贷款,每月要还4600元,而刘乾旦一个月3000多元工资,妻子在常山县棉纺织厂上班,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按照他的说法,每月还完贷款,仅剩170元工资,这样一来,不仅眼下生活拮据,按照夫妻俩的收入,需要10年才能还清贷款。

  谁料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同意的。日子再难,总能过得去。我兒子大学毕业后,本来在杭州找到了工作,当时母亲病重,他就喊儿子回家,帮忙照顾奶奶。如今,儿子回来再晚,都会去看看爷爷。如果回来早了,会给爷爷打洗脚水,扶爷爷去睡觉。”

  刘乾旦的父亲是一位退休工人。老人对于儿子的困境心知肚明。每个月,老人会从退休金里拿出1500元给儿子,补贴家用。

  刘乾旦本来兄弟四人,大哥身患癌症,1998年去世,当时只有38岁。仿佛命运给他们兄弟下了蛊惑,二哥在38岁上遭遇车祸,撒手人寰。如今仅剩下他与弟弟,弟弟在单位是一个小领导,平时忙碌,于是作为兄长的他,主动承担了照顾父亲的责任。兄弟俩从没有因为照顾父亲红过脸。

  按照传统做法,很多家庭,兄弟姐妹多了,赡养老人,要实行轮流制,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老大家一个月,老二家一个月,以此类推。古希腊戏剧《李尔王》中的老国王,交出皇位和国土后,遭受了他意料不到的养老悲剧。民间有一句话:“一母可养十个儿,十儿难养一个母”。“轮流赡养”中有很多隐患。比如有的家庭条件不好,有的人品不好等等,于是,乡村里,时常能听到老人上吊、跳水缸的悲剧故事。

  刘乾旦没有这样做。我想,其中的原因,一则因老父亲瘫痪,不便行走,而且年岁已大,经不起折腾;二则,吃亏是福,或者他根本不认为,照顾老人是一种“吃亏”。

  看着眼前的刘乾旦,我没敢问这个问题。也许这个问题一出口,恰恰证明了我的狭隘。

  真正的孝道建设,在于人对“孝”的认识,在于人的内心和素质。“孝榜”“常山标准”等硬性的规定背后,还需要更多的潜移默化的认知改变!

  刘乾旦的妻子也很忙,中午一般不回家。五年来,做饭烧菜的事,几乎是他一人在忙活。这,对于一个男人,多么难得!

  我环顾他的新家。影视墙上画面也许代表了他的渴望和希冀吧:上面有几个大字:“家和富贵。”还有四行小字“和气能交天下友,和气能生万里财,邻里和睦胜远亲,家庭和睦万事兴。”

  我暗自沉吟,看来,常山县打造“孝老之城”之举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深入到了每一位百姓心里。

  送我们出门,挥手间,刘乾旦悠悠地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我很喜欢热闹。以前,朋友们总是下班后喊我一起去坐坐聚聚,吃饭喝酒什么的。现在,都知道我在陪父亲,已经没有朋友喊我一起去吃饭了!”

  孝行,总得有牺牲,有付出。问题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多少人是在下意识地选择了寻求自我的快乐……

  8.有这样一群人

  社会力量是打造“孝老之城”的重要因素,常山县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孝老,营造好民风,让老年人幸福更有质量。

  让“三级联动”传承善心。打造以社区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支撑、以专业社工服务为提升的“三级联动”社区治理“新常态”。一年来,县社工协会、阳关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累计安排志愿者2000多人,为45个村社、18所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累计服务6000人次。

  今天,常山县43家企业与23家养老服务结构建立了“企院结伴”服务伙伴,28个民间团体1600人长期奔走在孝老之路上!

  我去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那天,刚好他们在搞活动。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廖慧忠带我在他的“会馆”参观了一番。我看到一面写着大大“孝”字的墙,有人正依墙而立,拍照留念。“孝”为背景,“孝”成精神图腾,这是好事。

  听余副局长介绍,廖慧忠开着一家理发馆,一年二十多万收入,所以他还有一个名字“廖一刀”。担任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后,他每个月开店的时间减少到了平时的三分之一,年入七八万。他跟妻子说,你就当我是上班的,上班不就七八万元工资嘛!没办法,谁让他喜欢并沉浸在公益事业之路上呢!

  如今常山阳光志愿者协会拥有会员1200多人。廖慧忠把这1200人进行分队管理,各司其职。

  “阳光夕阳行”志愿者服务队有265人,队长是畲族女子雷春香。2016年10月16日开始开展活动,每周组织一次以上志愿者到失独老人家访问,每月去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一次,每月一次大型活动,下乡为农村空巢老人进行理发、测血压、谈心聊天等志愿活动。如今,“阳光夕阳行”志愿者服务队已下乡服务走访22个村庄,并与球川敬老院结下服务对子。

  这些陌生而亲切的爱心人士的问候服务,成为失独老人、空巢老人生活中的一道光亮!

  不知道是不是劳累的缘故,雷春香的声音有些沙哑。她告诉我,他们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

  2018年5月13日,志愿者们开车去新昌、辉埠、东案、青石、球川等乡镇,接到16位烈士家属,陪她们一起吃午饭,了解老人们的需求和身体情况,提前给老人们过“敬老节”。

  2018年3月15日,浙江省安基金在常山县芳村镇横山路村吴知朝老人家里启动了“为您安个家”公益项目。项目由常山县阳光志愿者协会承办,他们将为常山县境内60岁以上的低保或低保边缘的部分老人,免费为其提供“水电气”安全改造、居住环境改善,提供生活帮扶,并定期开展看望陪护老人“我来陪伴您”项目,让老人不再孤独……

  廖慧忠打开手机里的照片,让我看为五保老人吴知朝装修一新的家:“房子装修完,我们还给老人买了一个32寸的大电视。”他憨厚地笑了起来。

  2018年3月17日,夕阳行三十多位志愿者与常山县实验小学的十八名小学生及家长们一起到天马街道和平村,为老人理发、洗脚、修剪指甲、表演节目。

  雷春香说:“一开始,老人们还不习惯我们给他们洗脚。大多数老人,儿女都没给他们洗过脚,我们给他们洗脚,他们当然不好意思。我们就劝老人,你们年龄大了,眼睛不好,我们给你们洗洗脚,修修指甲,我们也觉得是代表社会尽了一份责任。这没有什么。这会儿,我们会定期去给老人去洗脚、理发,时间长了,老人就习惯了。”

  “你之前给家里老人洗过脚吗?”我问雷春香。

  “还真没洗过。很多队员说,给別人父母洗脚,想到从来没给自己父母洗过脚,心里不好受。回来,开始给自己的父母洗脚了。都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是先老别人之老,才开始注意到自己家老人的。孝老爱心活动,对我们触动非常大。”

  2018年10月17日(重阳节),志愿者聚到了辉埠镇宋畈村和球川镇,和那里的老人们一起过重阳节……

  是的,常山志愿者在行动,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一道温暖的光,扫去阴霾,带来笑声……

  9.让孝行成为习惯

  至善常山,孝行天下。

  育孝心,践孝行、传孝道,让以孝为核心的善良沁入每个常山人的血液与骨髓。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是一种动物本能。

  中国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尊老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朝有“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一说;先秦《礼记·王制》记载,50岁可供粗粮,80岁则供奉珍羞美食;汉代曾颁布中国最早的“老年人保护法”,对怙恃、祖怙恃等晚辈不敬不养,算重罪;唐代《唐大诏令集》有曰:“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人”;到宋代,“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孤老院”各类养老机构已出现……

  “孝”潜伏在每一个时代,与每一个家庭息息相关,是任何时代和家庭都需要关注的民生问题。于是,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任何时代,都需提倡,都须提倡。

  然而,谈论了两千多年的“孝顺”,并没有像人类生物进化一样,在普天下人的心理均成为净土。这,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悲哀。所以,有人说,人的孝心不会与生俱来。

  父母慈,儿女孝,这是一种生活境界,是一种理想。实现理想者,无疑是幸福的。

  我们不得不把“孝”作为一颗种子,在幼小的心灵间播种。如中央电视台“给妈妈洗脚”频繁播出的广告。

  对老人的尊重,就是对自己未来的尊重。

  4月20日下午,我来到常山县青少年宫。这里,正在打造一个孝老文化展馆。展馆共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孝之源。介绍了中国古代对孝行做出的规定;第二单元为孝之行,介绍中国二十四孝故事;第三单元为孝之城,介绍常山打造“孝老之城”的初衷與举措;第四单元为孝之贤,介绍常山县“十大孝星”事迹,第五单元为孝之习,这里有家书,有孝老故事,还有孝老爱亲语录。展馆还开设了国学课堂,让每个来这里学习国学知识的孩子,首先从一堂孝老课开始,懂得尊老、敬老、孝老、爱老、帮老是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打造“孝老之城”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形成习惯,养成美德,这是展览馆建设的初衷。

  展馆的布置独具匠心,也用意至深。

  国学课堂外,有一个角落,一条条细绳吊着的一个个小纸片轻轻飘动——那是常山老人的“微心愿”。这些“微心愿”从常山县各乡镇(街道)征集而来。孩子们可以伸出手,摘取下来,根据各自的情况,帮助老人完成心愿——小事不小,善莫大焉。帮助别人的同时,完成了孩子们向善的心理涅槃。

  “‘孝的根源在心,所以要从孩子抓起、对孩子培养爱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外,更需学校加强培养教育,把孝心作为孩子的德育必修课,让他们更懂得感恩父母。”陪同我参观的青少年宫的负责人刘羽说。

  刘羽告诉我,今天,常山县编撰的“孝经”“孝文化培训”已经走进校园。《常山孝经》区分幼儿、小学、中学等不同版本,将孝善文化从娃娃抓起。

  《常山孝经》引发了常山人对“自身孝老是对后代崇德向善最好的教育”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化作了“孝老从自身做起,从孩子抓起”的高度自觉。

  围绕孝善文化,常山县中小学开展了“尽孝我先行”系列活动,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推动以孝善为核心的好家风成为社会主流。

  当孝文化走进每个孩子的心,孝顺成为一种习惯,相信,每一颗善良的种子必然会开出美丽的花。

  常山电视台、《今日常山》《常山发布》等县级媒体,也在助力“孝老之城”建设。一篇篇报道,一个个新闻聚焦,宣传孝老典型,宣扬孝道家风,寻找好家风,学习好家风,营造社会良好家风……常山,自上而下,从外到内,一张立体的打造“孝老之城”的网在天地间铺展延伸!全社会孝老、敬老、扶老、助老的氛围基本形成。

  孝老,这是一张千年答卷。让老人感到温暖,让社会充满温度,让人间饱含温情,打造“孝老之城”,浙江常山走在了当下中国最前列!

  何处心安,慢城常山!

  这里,夕阳无限好!

  作家简介:

  江雪(笔名),原名李朋霞、李鹏霞,山西长治县人。鲁迅文学院24届报告文学高研班学员、山西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长治市报告文学研究会执行会长。出版有散文集《来生为狐》、长篇记实文学《大业五阳》(合著)、报告文学集、散文集《草色遥看》(上下卷)、长篇纪实文学《还看今朝》、长篇传记《桑林虎传》等。有散文、小说、报告文学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中国报告文学》《安徽文学》《岁月》《黄河》《奔流》等杂志。2016年5月,曾荣获全国徐霞客游记文学大赛二等奖;2016年12月,荣获赵树理文学奖,2017年1月,荣获奔流文学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