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紫云山,满目苍翠,绿杨城郭,郁郁葱葱。北汝河在这里一直由西向东南流去。出县城向东南30公里外,便是紫云山。紫云山是紫是列入我国古代《名山记》的一座名山。海拔400多米,因山顶常有紫云环绕而得名。群峰簇拥下,紫云山孤峰突兀,如石锤擂天、玉雕芙蓉。从山麓到山顶,梨园、山楂园,侧柏、槐树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野菊在阳光的照射下,如白雪皑皑,与山顶的紫云相映衬,景色别致,人称“紫云晴雪”,是郏县八大景之首。紫云山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丽幽静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文人骚客到此赏景观光,赋诗作记。山顶部有紫云寺,山脚有青龙泉,还有崇善寺、仙人洞等名胜古迹。
虽然已过立秋,但是阳光依旧炙热。在紫云山西麓,一个养在深闺不为人知的小学校里,刘凤莲缓缓打开珍藏多年的相册,一张张尘封多年的老照片讲述着她从教三十年的点点滴滴。
三十年,从懵懂少女到柳絮之才;
三十年,从妙龄红颜到早生花发;
三十年,从教育新兵到教坛名师;
……
一
1989年,刘凤莲22岁,正是如花的年龄。
这一年,刘凤莲来到小谢庄村小学,成了一名代课老师。九年后,转正成了一名全科教师。
曾经,在村子人的眼里,刘凤莲是一个“傻姑娘”。人长得漂亮,又有文凭,却嫁给了山村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当初很多人对刘凤莲嫁到山里来不理解,更想不通。
刘凤莲老师所在的小谢庄村,位于郏县堂街镇东部山区的紫云山西麓,海拔400多米,1300多口人,1600多亩耕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是堂街镇八个省级贫困村之一。因為山里穷,很多年轻人都往山下跑,村子里很多年轻人娶不上媳妇,更别说山下的姑娘上山来了。
订婚的时候,刘凤莲的闺蜜马素瑞,姨娘王凤仙还有嫂子李瑞,大家都一致反对。
订婚前夜,老父亲靠在门框边老泪纵横:“孩子,咱别上山了中不中,在下边村上找一个,甭受那罪了。”望着年迈的父亲,刘凤莲哭得一塌糊涂。
但想到班级里几十名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时,她的心颤抖了。
她说:“我走了,哪个老师又能安心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苦就苦我一个人吧,我喜欢教书,也喜欢这里的孩子,教书是我一生的梦想。”
二
今年52岁的山村教师刘凤莲,是堂街镇属下的小谢庄教学点的校长,这所学校,连她在内总共只有2名教师,26名学生,六间教室,两间办公室,一个多功能活动室。学校院内的操场上有半个篮球场,半副篮球架子是山民们帮着用木板钉的,因为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不能用了;还有一副乒乓球台,是用两块水泥板子搭在砖头上,是孩子们课间休息时蜂拥而至,抢得热热闹闹的地方。让刘凤莲很得意的是,学校还有一个阅览室,里面的图书杂志是山下的村民们赠送的,少数是自己和另一位张老师掏自己的工资钱买的。
“我自己的事小,学生的事可是大事,学生的学习怎能耽误?”这是刘凤莲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刘凤莲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母亲因突发脑溢血过世了。
母亲的过世,让原本完好的家庭变得不再完整,压在刘凤莲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家人的生计,尤其是还有上小学的女儿无人照顾,只好把她寄养在亲戚家里。
女儿曾经在作文《狠心的妈妈》中写道:“妈妈,你是一个狠心的妈妈,别的孩子有妈妈来接送,有爸爸妈妈陪着散步,试卷上有妈妈的签名,我是多么羡慕啊!可是你呢,一个学期在家的时间有几天,我想和你说说话都是那么难啊!妈妈,你能多陪陪我吗?”每当想起这些话,她也曾想过回家,去照顾年小的孩子和年迈的父亲,尽到一个做父母和做女儿的责任,泪水模糊了双眼。但是她还擦干眼泪后,走向了讲台。
二〇〇八年秋季开学,由于学校教师少,那一年刘凤莲担任三年级的所有课程。由于劳累过度,刘凤莲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压迫到腿部神经,腿疼难忍。
医生建议让她住院治疗。她就在镇卫生院简单的取了些药,对付了事。
九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正在上课的刘凤莲突然感到头晕目眩,晕倒在教师。由于病情突然加重,导致卧床不起,躺在床上一动不能动。
学生们怎么办呢?
课怎么上?
一连串问题萦绕着刘凤莲。
刘凤莲所在的学校离家只有一条小路相隔。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刘凤莲就让爱人高胜利把家具从家里抬了出去,把课桌从学校搬到家里,又让人从学校拿了一块小黑板。就这样,她躺在生硬的床板上给学生上了三个月的课。
小谢庄村有373个家庭,分散居住在黑老婆泉,小谢庄、张家、刘家、高哥等13个崎岖难行的自然村落。为了便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三十年来,刘凤莲走遍了这373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的姓名、家中有几口人、有几个学生、每个学生在哪里上学、上几年级,以及他们的曾用名她都能脱口而出。
二〇一八年五月,郏县开展精准扶贫“大排查大走访”活动。按照县教体局的统一安排,要求对每个学生进行登门走访。刘凤莲选择了最偏远、山路最崎岖,走访难度最大的12户贫困户去走访。有一次,她在穿过荆棘丛时,被马蜂蛰伤,脖子肿了好几天,仍然坚持走访完最后一户。被马蜂蛰伤是小事,可是后来她的半月板摔伤就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痊愈的了。
在一次全村贫困户大调查活动后的第二天,刘凤莲去中心校上交《调查表》,由于工作量大,她在完善表中内容时,中午也没顾得上吃饭,下午完成任务时,已经快六点了,当时她饥肠辘辘,头晕眼花、筋疲力尽,走到中心校门口时,由于电车推不上台阶,她加了一下电门,谁知电车“嗖”的一下冲了出去,她被重重地摔在地上,两个膝盖顿时鲜血直流,第二天去医院做了核磁共振检查,显示是半月板撕裂。
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这一次刘凤莲又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在医院取了些口服药和膏贴,一边在家保守治疗,一边坐在凳子上坚持给孩子们上课。常年的高负荷运转,疼痛一直在折磨着她。
孩子们也很懂事,只要一下课,他们拿起她的茶杯就给她倒水。由于膝盖受伤不能下蹲,只要她一说去厕所,孩子们立刻就会搬起凳子,给她送进厕所。
王鹏宇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2016年被查出患有白血病,在王鹏宇去郑州治病的前夜,刘凤莲登门为他送去了2000元现金。在后来中心校倡议为鹏宇爱心捐款时,刘凤莲又毫不犹豫的捐了500元。考虑到王鹏宇家庭状况,那年春节,刘凤莲又为王鹏森买了一套冬装和学习用品。
大爱无言。
说也凑巧,刘老师腿上至今还留有一块爱心形的伤疤,同事们都惊奇地说:“真是好人有好报,连留块伤疤也是爱心形状的。”
“我负责小谢庄、龙王庙、堂东、堂西和曹庄五个教学点,由于生源的原因,其他四个教学点相继撤并,只有刘校长的小谢庄一直得以保留,都是刘校长的为人和良好的信誉的结果。”堂街镇联办小学校长王莉对刘凤莲赞叹有加。
三
刘凤莲任教的小谢庄村,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妙庄王的长女妙真曾在此修行,在山顶建有十二级八角密檐式砖塔。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派大将尉迟敬得监工重修。明正德年间复修,著名文学家李梦阳撰文刻碑作记。如今,古老厚重的孝善文化在刘凤莲老师身上得以传承和延续。
有爱心,有责任,不怕吃苦,工作严谨,是山区家长的贴心人。这是堂街镇中心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朱英伟对刘凤莲的评价。
刘凤莲常说,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
小谢庄小学地处偏远山区,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无暇关心子女的学习、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了让留守的孩子们感受到缺失的母爱,刘凤莲承担起了母亲的义务和责任。她把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接到家中辅导功课,给他们做饭、洗衣、梳头、缝鞋子。
每年冬天,刘凤莲就把每个教室里都装上小火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把教室里的炉子收拾得旺旺的,等到孩子们到校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温暖如春了。
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校,诺大的校园,她一个人把学校打扫得干干净净。来的早的学生要帮她的忙,她害怕学生的小手冻着,从不让他们动手。每年冬季她的手总是冻得通红。
从刘凤莲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来到这所偏远的山区小学,也植根在了山区,她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三十年来,她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经常拿出积蓄无偿为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为生病的孩子看病拿药。冬天到了,有的学生家景不好,穿得单薄,她将自己孩子的衣物送给学生。就这样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杨首豪和杨冠锋,家庭比较贫困,内心自卑,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度落后。为了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刘凤莲多次找他们谈心,鼓励他勤奋学习。由于她的不懈努力,他的成绩不断提高。现在,楊首豪是中国科学院的一名研究员,杨冠锋是某房地产公司的大老板。每年的教师节,两人都会她专程向她道谢和问候。那时,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所有伤心与不快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她觉得教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职业。
班上还有一个叫王佳涵的学生,有一次,她扭折了脚踝。每天王佳涵的母亲把佳涵送到学校后,就由刘老师来负责她的日常生活。课间佳涵需要去卫生间,刘凤莲就把她抱进厕所,一直陪她上完厕所,再把她抱回教室。
王鹏森是个残疾学生,走路不稳,经常摔倒。为了安全,刘凤莲也经常把他抱进厕所,帮他脱下裤子,等他上完厕所,再把他抱进教室。有的学生问刘老师:“老师,厕所臭不臭?”她说:“哪有厕所不臭的?但是在学校,老师要像妈妈一样来照顾每一个学生。”有一次,王鹏森在课堂上拉了一裤子,教室里立刻臭气熏天,同学们都捂着鼻子跑出教室,刘老师急忙把他领到家里,烧了热水,亲自把他的衣服脱下来,把他身上洗得干干净净,又找来她儿子的裤子给他穿上。
四
走进学校,只见甬道两旁绿树成荫,石楠、冬青和五角枫等绿植高低叠翠,绿植外是傲然挺立的向日葵,向日葵外是长势喜人的玉米和辣椒。
“这些花和树都是我们刘老师掏钱买的,我们可喜欢了。”在孩子们心中,他们的刘老师永远都是最美的。
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文化元素装点着校园,古朴庄严。教室里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墙壁上,孩子们的各种手工制作设计新颖,富有创意。
“我们就是要把祖国传统国学文化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每一名学生,让他们知书明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谈及开展国学进课堂这一初衷时,刘凤莲这样说道。
忙碌了一整天,刘凤莲累得腰酸背痛,但她看到自己丰硕的劳动成果时,心满意足地笑了,幸福满满。
五
“刘老师是山村的守护者,是家长们心中的希望,更是孩子们指路的明灯,有她在,家长才能放心,学校才有生机。”谈及村里人对刘凤莲的评价,与刘凤莲一起见证学校发展的张永峰老师深有感触。
随着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批的村民逃离村庄,为了生活的富足带着子女外出打工,或者去镇上买房,生源急剧下滑。现在学校的在校学生仅剩两个二十六名学生。刘凤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乡亲们期盼的眼神,她默默许下心愿,一定不能让留守的孩子们再去外村上学。2018年夏,她积极争取上级危改资金30万元对校舍及办公场所进行了升级改造,购置了教辅器材和电子投影设备,使师生们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有播撒就有收获,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的付出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
河南省“省级电教骨干教师”,
郏县“县级农村骨干教师”,
三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八次被评为乡级模范班主任、
六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
她自制的教具在郏县全县教育系统大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
她辅导的学生在郏县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辅导员的称号。
一个个成绩的取得,是一步步艰辛的历程。
刘凤莲三十年如一日,用朴实的心灵和执着的追求乎望着山村,用青春谱写出一曲曲扎根山区、乐于奉献的赞歌。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