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筱喻创作的报告文学《习习如风孔子潮》是一部具有现实指向性和现实意义、现实价值的作品。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备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他描写孔子儒学在当今中国、在当下中华民族文化建构中的重大意义,对于重塑中国精神、重塑道德秩序起着不可替代的根本和基础作用。
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是从时代之需出发,认为这是时代的召唤。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对于传统文化的疏忽或不够重视,导致当今中国的文化处境面临危险。在作者看来,在中国的广大乡村,原先存在著完整的乡村教化体系,包括个人家庭中的中堂、家族的祠堂、社会的学堂,这些民间的道堂都是农村的文化蓄水池,但是近几十年来,这个完整的乡村教化体系已受到严重破坏或摧毁。而在中国的文化界知识学术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也存在着全盘西化的倾向,存在着文化上的“去中国化”,这就会使中国的文化丧魂落魄,魂不附体。
作者认为,乡村文化教化体系的破坏,势必导致乡村精神被“拔根”,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儒教的失落,在农村,文化日渐成为一片沙漠,作者通过重新审视和赞美儒学、孔子教化呼唤乡绅乡贤,呼唤乡村文化的重建。而为了表现儒学的重要性,他首先为孔子一辩,为孔子和儒学重新正名,通过杨朝明、高述群等人的研究,为孔子那些受到曲解或者误读的学说进行辨析。
作者认为,复兴传统文化,掀起一场孔子热,这是为文化立魂,为文化立根的一项工作。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而中国精神则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精神特征。
文化的断裂和毁坏,将会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失魂落魄,因此疗救当今中国的道德困境和文化困境的根本就是要回到传统优秀文化,回到儒家儒教的传统,对中华道统的扭曲与迷失的表现,是作者这一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作者从问题出发,剖析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推论出重建儒教传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终达到重建中华礼仪之邦、道德之国的目标。
在作者看来,儒学影响了中国两三千年。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多年,在孔子诞辰2565周年时,习近平视察曲阜,发表了重要讲话,倡导中国文化要回到孔子,回到儒学,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要让中国文化找回自己的根,找回自己的本,找回自己的立命依据,包括儒学在内的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成长历程中,已经繁衍壮大成为民族的精神标志,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支撑的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支撑着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生机勃勃。在当今世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而文化则是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文化的强盛才能支撑起一个国家强大的软实力,帮助这个国家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居于不败之地。
作者还特别分析了儒家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和传承弘扬关系。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对于政教,对于政治资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注重运用《论语》和儒家学说,运用孔孟之道治理天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资源和文化力量,吸取理论滋养,挖掘传统儒教的价值。这一点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表现得特别鲜明。譬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这些思想实际上就是孔子学说中的“民为邦本”,“民贵君轻”思想的一种传承与现代化阐释;习近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追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思想也可以从儒学中找到渊源,儒家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而不同”等;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亦可从孔孟学说中找到依据,那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而习近平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要义,也大多可以从儒学的说教中找到依据。包括“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等等,这些儒学的教化,都可以成为今天我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重要的思想渊源。
我们今天所孜孜追求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中华民族的复兴包含了文化复兴,而且必须以文化复兴为根基。
在作品的结构上,作者王筱喻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他引用2013年11月26号习近平视察曲阜时的讲话,作为全文的提纲挈领,将总书记的一些讲话片段分别作为每个章节开篇的引语,由此进入对文本的叙事。他想表达的意旨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必须以文化为支撑,因此要回到文化的初心,回到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的初心就是自己的传统优秀文化,这也是我们这个礼仪之邦、道德之国的根基。他表达了习近平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愿景,这也是一代国家领导人冷静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冷静面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复兴,就是要让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魂魄附体,附着到民众身上。这就像杨朝明所说的,儒学的研究既要“登峰”,也要“落地”,“登峰”是指对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要进行深度、高度的探索与开掘,“落地”则是要让传统文化普及推广,要让优秀传统文化像阳光和空气一样,让广大人民群众习焉不察,用而不觉,要将其融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让传统文化在人民身上得以承载得以弘扬。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