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逐梦扶贫路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598
张重林

  一

  2018年12月31日,一场不约而至的大雪从天而降,洁白晶莹的雪花飘飘洒洒,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落在房顶,落在田野,落在山峰上。刹那间,地处定西南部的岷州大地一片雪白,给干旱了一冬的山川大地带来了久违的湿润和清新,位于岷县偏远东部山区的蒲麻镇麻家台村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在风雪交加的茫茫幕色中,有一行人踩着厚如地毯的大雪,从半山腰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的向山脚下的村委会走去,身后留下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

  这组画面是岷县税务局派驻蒲麻镇麻家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卢建忠同志在临近春节,气温骤降的情况下,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冒着严寒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的一个场景。

  夜色降临,此刻是北京时间7点整,极度疲惫的他在村委会休息室,打开电视,当看到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这一刻,他激动不已,泪流满面,浓浓暖意涌上心头,一晃五年的扶贫往事象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

  2015年6月,原岷县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副局长50岁的卢建忠同志,被组织选派到蒲麻镇麻家台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干脆愉快的接受任务是卢建忠多年养成的习惯,这位18岁参军,在新疆马兰基地(中国核武器的摇篮,“两弹”试验场)驻守4年的当兵人,在部队的大熔炉受过规范的培养和严格锻练,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是他作为一名军人所具备的本色。1985年退伍后,分配到岷县税务系统,工作三十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退伍不褪色,在蓝色税务大军中,不管是收税还是干后勤,不论是县城还是乡镇,都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上。但是精准扶贫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对卢建忠来说,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因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他深知这副担子有多重,他的考虑是有原因的。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大西北这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定西,岷县。

  岷县位于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中游,隶属甘肃省定西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定西市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境内海拔2040-3754米,气候高寒阴湿,地理位置特殊,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东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马互市”的传统和“陇原旱码头”的美誉,尤以“岷归”闻名遐迩。然而到了近代,由于自然、社会、战乱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岷县成为全国最贫困的地方之一。

  143年前,1876年陕甘总督左宗棠进军新疆收复失地,途经这里时就发出了“陇中苦瘠甲于天下”的慨叹,与世人称道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形成了中国地理上两个反差极大,天壤之别的“甲天下”。

  41年前,1978年联合国专家来考察,丢下了那句绝望的评价——“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面对这片贫瘠的土地,历朝历代统治者只能听之任之。

  贫困像一条条绳索,世世代代捆绑着这里的人们。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次又一次把人民从困境中解救出来。1973年,身患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听到定西人民生活困难的情况后,潸然泪下。他老人家心情沉重地说:“解放20多年了,定西还是那样困难,我们政府有责任,我有责任,政府眼睛要看到西北,要帮助群众度过难关。”

  山大沟深耕地少,灾害频繁冰雹多,土地贫瘠质量差,高寒阴湿气候冷。自然条件恶劣可见一斑。改革開放前,老百姓笑话说我们顿顿吃的是洋(羊)芋(鱼)拌汤(洋芋面糊)。

  贫困限制了人的想象,在洮岷山区,生活的艰苦被演绎成流传了很久的故事:孙子问爷爷古代皇帝吃的啥?爷爷说皇上爷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罐罐茶吃白面馍,晌午是鸡蛋油饼,晚上吃葱油拌面。

  “吃饱肚子”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已成为历史,而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却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缺粮曾是定西第一难,仅岷县20多年就吃掉国家1.28亿公斤返销粮。“住的茅草房,吃的救济粮,穿的烂衣裳。”是真实写照,被称为定西的“西藏”。

  在近40多年的扶贫中,岷县一直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之一,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让岷县人饱受贫困煎熬,也铸就了其坚强勇敢的性格。面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恶劣环境,岷县人民唱响了战天斗地、艰苦奋斗的豪迈壮歌,在国家先后开展的“三西”扶贫和开发式扶贫行动中,圆了世代温饱梦。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岷县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扬部门苦帮、干部苦抓、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再一次投身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中,探索让岷县彻底摘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的发展之路。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进行着一场又一场反贫困的斗争,演绎了一曲又一曲令人动容的乐章,书写了一篇又一篇壮美的史诗。

  二

  《左传》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亡也,以民为草芥。

  毛泽东同志说: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

  万事开头难,履职第一书记的他坦言压力很大、责任很重。可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他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干几件实事。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必须要吃透政策、熟悉业务,提高自身能力建设,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他懂得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早在省、市动员会尚未召开之前,就已经着手为驻村工作做“充电”准备。他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指示,认真落实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部署和决定,深刻研读省、市、县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见到报纸上好的文章就剪,看到文件中好的思想就摘,听到讲话中好的观点就记,光剪报和笔记就足足一大本子。

  除此之外,他还虚心向之前下乡担任过驻村第一书记的单位领导和同事学习请教,听他们分享驻村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思考琢磨,认真揣摩做好第一书记的经验和技巧,为日后顺利开展驻村工作提供了知识储备。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入调研,他准确掌握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精神,全面熟悉了全村脱贫攻坚重点难点,力争成为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麻家台距县城75公里,海拔2240米,高寒阴湿,四面环山,山路蜿蜒,村舍分布于沟沟壑壑中,是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资金资源短缺。卢建忠驻村以来,他就把自己当作一名村里人,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上任伊始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走访,深入了解全村286户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在他的民情日记本上,详细记录着各家各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合理诉求等,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出这些资料信息来翻阅,看一看还有哪家的诉求没有解决,然后明确目标,抓紧落实。

  手里拿着本子,问人口、问地力、问收入、问困难,短短四十多天,收集了一百多条意见建议,摸清了村“两委”班子状况、村集体经济状况、村民收入状况、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问题……摸清情况后,随即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

  “现在开会了!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卢建忠,来自县税务局,根据县上的安排,我到麻家台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家看电视都知道了,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向贫困宣战,扶贫工作要整村推进……

  “精准扶贫是自下而上的,通过科学设定贫困标准,贫困标准就是我手中的这份精准识别调查评估表,工作队对照评估表进村入户调查评估打分,分数经过公示评议,然后根据全村划定的分数线来确定并公示拟贫困户名单,最后复查核实并建档立卡。经过层层评议复查才认定资格,有多少符合条件的就确认多少,不再像以前自上而下摊派指标,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次开会,出勤率不足三分之一,乡干部眼里的“捣蛋”村民说:“你把税不收去,跑这里来管闲事?!有本事先给村上呱子(傻子)说上一个媳妇”。“现在各人管各人,这个烂摊子谁来都没治”对村委会有意见的人赌气的说。

  本来早有预感,但第一次驻村开会的种种不顺和敌意,还是让卢建忠始料不及。他彻夜思考,觉得应该拆除与村民之间的“心理围墙”,和他们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没有一个好班子,昨能带领群众致富?”卢建忠清楚,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群众看我们党,首先看基层干部,组织选派我来当第一书记,首要的任务就是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好办事。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掌握,他才清楚了:麻家台村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解决此问题需要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牵住软弱涣散的牛鼻子。

  为什么班子成员的战斗力不强?这是卢建忠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正本清源地解决好两委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才能开展后续工作。

  因此探民心、解民情、收民意是卢建忠首要战略,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他走遍了村上的每一户。“老王兄弟你好啊,今年收成还行不?”通过日日夜夜的走访,付出疲惫与汗水,得到的却是百姓心声。终于,他找到了提升村委班子战斗力、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把开展党建工作,激发两委班子工作积极性作为发力点。

  针对两委班子不健全、无党组织活动场所等问题努力探索解决方式。围绕增强村两委班子组织战斗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把5个政治素质好、富有活力能干事的年轻人充实到班子中,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营造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气氛。

  与此同时,开展党支部共建共创活动。构建结对帮带、双向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在岷縣税务局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开展税务局机关党支部与麻家台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结对双方党组织的自身优势,定期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共享党建工作信息,共同研究党建课题,全面助力精准脱贫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麻家台村整体脱贫摘帽。

  三

  “卢书记快来屋里坐坐”,“卢书记喝口茶再工作”村民们热情的和卢建忠打着招呼。回想起刚来村里的情景,卢建忠很是感慨,驻村半年后,村民们已经把他当成了村里的一员。精准扶贫就是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集中各种资源,对症下药、攻坚克难的过程,是区分不同情况,因情定策、补齐短板的过程。他和村委会一班人仔细排查,确保精准识别,分村分户列出具体项目需求清单,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充分考虑无房(危房)、重病、残疾、因病返贫、因灾、因学致贫、无劳动能力等困难家庭实际情况,按照村组干部会初选,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走访,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评议,经过由镇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扶贫队员组成的工作组,逐村摸清底子、进村入户受理申请,逐户调查,摸底核算,通过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初评公示、乡镇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审批公告的“两公示、一公告”,紧紧抓住精准识别第一关,拟定贫困户名单公示等程序进行,对评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78户、805人名单在村部显眼位置进行长期公示,并公布县扶贫办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帮扶对象精准化。

  思路决定出路,卢建忠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结合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富民产业六大任务,把任务分解村,明确到户,靠实到人,从内容上精准扶贫,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把关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将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全面细化;坚持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硬件强化和软件提升相结合。

  卢建忠制定了详细的挂攻坚作战图,梳理需求清单,系统精准制定“两规划”“一计划”即麻家台村小康发展规划、精准扶贫三年工作规划,“一计划”即联系户脱贫致富计划;做到了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单位、有脱贫时限“六有”。有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措施,把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工作做细做实做足,做到减贫内容精准到村、到人,确保完成减贫任务。扶持种植业及加工产业发展。他根据全村有中药材种植加工历史的特点,积极引导贫困户转变以往的“种植-贩运”模式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脱贫模式,大力扶持贫困户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贩运。有效提升了中药材产业的附加值,使中药材种植产业成了贫困户脱贫主渠道。目前,麻家台村成立中药材、猫尾草种植加工专业合作社各一个。

  “卢书记,你们宣传的养蜂、养猪好是好,只是我没有资金,咋办?”

  听着村民们的内心诉求卢建忠书记眉头紧锁,他深知要想赢得百姓的点赞,需要真正为群众办些实事。

  卢建忠常常这样告诫自己,“哪怕自己多跑些路,总得为群众做点事。”摆在眼前的一道道难题必须攻克!凡事预则立,不立则废,关键在落实。他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运用个人的社会关系与村委会紧密配合,一同为村里的经济建设谋布局、求发展,经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对中蜂、生猪养殖户每户给予购买蜂箱和蜂种及养猪圈舍的相应资金补助,2016年争取资金补助35万元。在养殖户的带动下,给予有意愿参加养殖的农户年底进行分红,经过努力,麻家台村成立中蜂、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各一个,为村集体经济创造2万元。

  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这是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从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中可以看出,主要是人口素质低,自我脱贫能力低,等、靠、要思想严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劳动技能缺乏,缺技术占36%,因能力因素导致贫困的问题突出。

  扶贫扶智,扶智强能。应该是当前精准扶贫的一大长远举措。卢建忠一直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暂时脱贫解决不了问题,精準扶贫需要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发展产业、源源不断的“造血”才是脱贫之本。培育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才能断穷根、拓富源。解决一人读书、实现一人就业、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精准之策。

  在县税务局的倾力支持下,针对麻家台村的这些实际问题,卢建忠积极组织开展与村上相关的各项技能培训。5年来,由县税务局出资,为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征订了《甘肃农民报》、《党建》等农民既喜爱又适用的报刊10份,征订费近万元,使村委会领导及各村民小组能及时了解国家的时事政治,及时接受外界的商品信息和科技知识,加强了对村委会领导及村民的信息服务和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通过扶志气、增智慧、强技能三大“造血”举措为抓手,协助村委会领导举办了15期科技培训班,学员总数达207人(次),请乡科委、乡农技站的科技人员讲授洋芋、当归、党参的种植及栽培技术,通过抓科技培训和科技的推广应用,增强了村民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能力,使每个人掌握相应的从业技能,加大了劳务输转。

  四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一定会给乡亲们更多支持和帮助。乡亲们要发扬自强自立精神,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早日改变贫困面貌!”这是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定西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访贫问苦、指导脱贫时的深情嘱托。

  定西是全国贫困地区的代名词,是扶贫开发的肇始地和策源地,5年多来,总书记的嘱托时时刻刻鼓舞和激励着定西人民和卢建忠,“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贫穷人”,这是卢建忠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工作上,他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白天奔波在村中协调主抓各项工作,晚上与包片领导、村委会的人商讨一天的工作,反复酝酿讨论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软件资料。

  由于常年劳累过度,超负荷工作,2016年4月中旬的一天,卢建忠帮村民建房时突发心脏病,被村民送往县城医院,后转至西安西京医院,进行了心脏瓣膜移植手术,在医院治疗康复的2个多月里,他心里依然牵挂着村民,经常电话询问精准扶贫工作。

  在扶贫工作期间,他的长兄、父母相继去世,但他忍着悲伤悲痛,依然全身心的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在日常的驻村工作中,卢建忠总是想方设法地帮助群众,与群众拉近感情,只要是村民家办红白喜事或学生考上了大学,他都会帮忙操持,并且送上一份礼,要是遇上困难,他更是毫不犹豫,伸手热心相助。

  在农村,人们一般都要办四件大事,修房子、娶媳妇、办丧事、送子女上学。

  村民张福忠,居住了多年的破房子终于赶上党的好政策要新建了,张福忠打算把房子盖成钢筋水泥结构的,这样的房子牢固,抗灾害能力强,但需要运输钢筋及水泥,蒲麻镇地处岷县东山区地带,建材运输不便,仅运费就会耗去政府建房补助款的大半,这使得张福忠深深的陷入了两难之中。了解到情况后,卢建忠积极跟自己在县城认识的朋友联系,朋友帮忙用顺路车给张福忠运来了全部建材,解决了大问题。

  村民蒋富贵的儿子眼看成了大龄青年,还没找上媳妇,这事成了蒋富贵心头最大的心病。对此,卢建忠默默记在心里。有一天,他和邻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白辰丁交谈,白书记偶尔说起在他驻的村里有一个姑娘,还没找到合适的婆家,正犯愁呢,卢建忠当即决定当一次红娘。经过多次牵线搭桥,两个未婚青年终于喜结连理,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村民们惊讶的说:原来卢书记不光能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还能当红娘!

  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对于贫困户的来说,他们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对于那些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来说,他们的心理更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近崩溃的边缘。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因此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他把贫困户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麻家台村有这样一户特殊的贫困户,户主名叫乔一兴,家里只有父子两人,早年由于家庭的变故乔一兴没有娶上媳妇,老母亲因病早早过世,只有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有一天,乔一兴的老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后去世。办丧事成了乔一兴的愁肠,家里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人帮忙拿主意,既要当孝子守灵,又要张罗丧事,这让他着实犯了难。卢建忠知道后,主动找到乔一兴帮他料理丧事,安排当地风俗圆满的办完了丧事,将老人安葬了。事后乔一兴找卢建忠表达感谢,但这时还有其他工作要做,他说:作为驻村帮扶队第一书记,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没啥好感谢的。

  贫困户张三存的女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不过的事情,但张三存心里却犯起了嘀咕,因为他家困难,供女儿上高中已费尽了财力,别说上大学了。闻讯后,卢建忠积极联系生源地助学贷款,为张三存的女儿办理助学无息贷款,解决了全家的燃眉之急。这件事让张三存一家人深为感动。

  仅2018年一年,卢建忠就为村上考上大学4名学生发放由税务局人员捐助的助学金4000元,资助他们上大学,减轻了家庭负担。

  近几年,在一些乡村,出现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势头,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给许多人造成了巨大经济负担。麻家台村也不例外,针对此情况,2017年,卢建忠组织村委会制定村民协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首先对全村党员提出约束,对一般群众提指导意见,有效地杜绝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的现象。

  与此同时,卢建忠还号召村民婚事简办,缩小酬宾范围,简化酒席程序,控制奢侈菜肴,让村民省心省力省钱。“给娃结婚我省了近三万元,而且村干部都来帮忙,心里高兴啊”村民蒋富贵逢人就讲,按卢书记的新规程办,好嘛!

  时间已经跨入2019年,临近猪年春节,气温骤降,村里老百姓大都呆在家中,烤着炉火驱寒。而卢建忠却继续冒着严寒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卢书记,这天寒地冻的你真要去实地走访贫困户吗?我们村干部代替你去就行了,再说了抛开十多里的山路不说,他们可能不在家呢”一个村干部关心的说道。“没关系,不去实地走访是不能体会到贫困户现在有啥需求,换个角度思考,我们这点辛苦和贫困户比起来算得了什么?有时候精神上的慰藉比起物质上的帮助更能温暖人心”。卢建忠每到一家都要仔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狀况、生产、生活情况以及需要政府予以救济的需求度,并详细的将相关情况记录在案。

  一位老奶奶紧紧的握住卢建忠的手热泪盈眶地说:“卢书记,大腊月的,你还过来看望我们,我们年岁大了,娃们常年在外面打工,看见你们过来就像见到了自己的娃,心里好受……”

  这样的走访,在卢建忠看来已经是寻常不能在寻常的事情,但是他却从来不敢怠慢,因为他深知干部对群众多份温暖,群众就会对干部多一份感情;干部对群众多份责任,群众就会对干部多一份信任,作为村的第一书记其言行举止不仅关乎着派出单位的形象,更是代表着政府和党在群众眼中的声誉。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带领两委班子成员一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余人,送上资金、面粉、食用油等物资共计7000余元。村民石志花老人年近八旬,是村里的低保户,平时儿女都不在身边,卢建忠主动把老人作为自己的联系户,经常买糕点、食物去探望老人,陪她说话、帮她做饭,老人逢人便夸“第一书记真是好”。村民张六十一的一处旧房年久失修,濒临倒塌,与一个儿子儿媳、二个孙子挤在一起住,卢建忠与村主任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并积极为他申请了2万多元的危房改造补助款,并协调单位另出资4000元作为困难救助款,帮其拆掉了旧房,盖起了新房。

  身正才能正人,律己方能服人。卢建忠深谙此理,工作中他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坚持公道处事、民主理事、按章办事,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第一书记”的他特别注意如何处理好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关系,与他们团结共事、和谐相处,既敢于担当负责,又不越权越位,注重发挥村“两委”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在“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他动员和组织党员群众开展义务清扫12次,脏活累活抢着干,以实际行动为大家树立了榜样。驻村工作中他凡事都亲力亲为,大到谋划扶贫项目、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小到完善“一档一册”、填写党支部工作手册、报送各类统计报表,他都亲自完成,真是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

  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思想落后的领导,没有行动不积极的群众。麻家台村所处的环境是山是和尚头,沟是无水流,路是羊肠小道弯又弯,夏天泥泞春翻浆,雨天道路稀泥汤,晴天一路尘土扬,农用车辆难出门,汽车不愿进村庄,路不平,灯不亮,水不通,出行是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村民生产生活全凭驴驮马载,这些状况一直是村民的难心事。群众居住环境差,乡村生活质量低,卢建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下决心要进行彻底改变。拔穷根、修富路是决战贫困的突破口,他采用召开两委会议、小组会议、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修路的重要性,提高农户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工作人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先后争取整村推进资金280万元,硬化村道路及巷道2.3公里,修建山地田间水毁道路70公里,村民“卖驴换三轮”,节约了劳动力,方便了农业生产。村民们高兴的说,过去是出门一身土,如今是下雨不沾泥。

  古谚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美丽乡村建设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主乐章,为了根本上改变祖祖辈辈居住的破旧不堪矮小的土房,露天熏臭的茅房,没有照明电的漫漫黑夜。卢建忠和村委会人员深入群众,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建设乡村文明,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

  2018年6月,在县有关单位安排下,卢建忠率领村干部和社员代表前往陇南市康县阳坝村,参观学习全省扶贫先进村建设,学习阳坝村“美丽乡村”的经验,回来后,卢建忠组织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商议制定了《麻家台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与此同时,及时召开动员会,发动党员干部和村民组长做好示范,召开座谈会,邀请老党员、村中长辈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

  在具体工作中他始终坚持“三结合”,注重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是美丽乡村形象,处处是美丽乡村环境”的良好氛围。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号召村民主动参与庭院整治工作中来,积极开展评选清洁示范户活动,对整改积极的,经验收达标合格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全面提升村庄品味,使居民生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近年来共计安装路灯45盏,修水渠1010米,修便民桥2座,修建村卫生室一个,为286户村民拉上了自来水,并改建了厕所。

  在卢建忠的努力下,近年来,先后争取整村推进资金280万元,提供村民改建厕所补助资金1万元,为村委会解决办公经费3千元,赠送办公电脑3套、广播一个、文化宣传专栏4套,购置垃圾桶15个,改善环境卫生;对乡村道路两侧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花卉,累计资助近6万元。争取税务局帮扶资金1.2万元,电脑3台,极大的改善了村委会办公条件。

  如今的麻家台村,家家户户架通了引水管,用上了自来水,村民喝上了洁净卫生的山泉水。一座座排列整齐崭新的庭院拔地而起,院落打扫的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没有了杂草土堆,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路上不时穿过小汽车、摩托车和农用车,农户家中,电视机、空调、电脑一应俱全,厨房里用上了液化气,村里面貌整体焕然一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

  六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在物质文明提高的同时,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就成为迫在眉睫需要加强的一项重要事业,围绕着力培育新型农民、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着力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补齐贫困村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切实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方面卢建忠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做足了文章。卢书记经常对帮扶队员说:深入解读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措施,说是要说清楚,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让农民看得见。农民是一个朴实的群体,你说一千遍党的富民政策好,不如把村上文化广场建成,让村民有个娱乐、健身的场所,村民活动方便了,他们自然会感受到党的好,自然就会听党话跟党走了。

  为了活跃乡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村民文化文明素质,经他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帮扶单位岷县税务局投资1.8万元,修建村文化广场,为文化广场购置太阳能路灯4个价值16000元,边花园围栏补助资金3500元,赠送8棵价值8000元的国槐树用于文化广场美化。2018年文化广场建成后,又为麻家台文艺演出队购置演出服装、道具等价值3000元。落成庆祝会的当天,村民们非常高兴,自发组织了文艺演出,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舉行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主题的村民自办的文艺演出上,村民代表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卢建忠同志披红挂彩,表达了村民们对卢建忠同志工作的肯定。演出中有自编的花儿演唱,有村健身舞蹈队精彩表演,村民们载歌载舞,讴歌党的好政策、讴歌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岷县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新闻追踪报道。

  每当夕阳西下,麻家台村文化广场上响起了欢快的音乐,临近几个村里的农家妇女们跳起了广场舞。

  “我们每天吃了晚饭就在这里跳舞,除了锻炼身体还能拉近邻里间的关系。”景福桃充满喜乐地说,她在这支舞蹈队里学到了很多种舞蹈,每年都会参加村里的春晚,有时候还代表村里去镇上演出,这是她以前都不敢想的。

  “唯诚唯信行世事,克俭克勤践家风”、“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每年一到腊月,在麻家台村一座座灰砖、白墙的农家小院,家家户户门口,挂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对联,或是家训。房屋外墙上,以“助人为乐,团结友善”等为内容的文化墙。远处的文化广场上,忙完农活儿的村民杨丑娃,笑眯眯地坐在广场的凳子上和邻居们聊着天,几个刚放学的儿童在玩着游戏。

  为把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卢建忠结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弘扬家庭美德,推动社会和谐为目标,积极在村里开展以评选“好家庭”、“好媳妇”、“好公婆”致富“好能手”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更好地弘扬家庭美德、凝聚精神力量。几年来,麻家台村在建好的文化广场上配备体育健身器材,让群众拥有文化活动场所;建成了一个农家书屋,为村民送去精神食粮。建成了一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村委会活动室为依托,开设留守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之家,有效满足了村民的文化、娱乐、健身等需求。

  随着村上对服务群众途径的增加,促进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学的浓厚氛围,村民们闲暇时便到农家书屋读书下棋,或到文化广场打球健身,玩得不亦乐乎,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力推进了移风易俗、遏制了陈旧陋习。

  现在参与打麻将赌博的减少了,喝烂酒撒酒疯的不见了,社会风气变好了,全村人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焕发出了文明和谐的新景象。

  对于麻家台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岷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孙登财曾这样总结:近几年,我们举全局之力,倾情扶真贫、真扶贫,使麻家台村贫困面由5年前的66.9%下降到目前的2.19%,现在村民的物质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有力的凝聚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荣誉属于奋力拼搏的人,在2018年7月2日在兰州召开的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推进会议上,省上对2017年帮扶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49名帮扶干部被授予“先进帮扶干部”荣誉称号,卢建中作为甘肃省税务系统仅有的两名帮扶干部之一名列其中。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面对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甘肃各族儿女再一次聚集在旗帜下,向着贫困发起决战!斩断苦根,赶走穷魔,是和卢建中一样千千万万人的不懈追求。

  历史昭示未来,岁月铸就辉煌。今天,当我们依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片热土的时候,不禁为甘肃、定西、岷县决战贫困的奇迹而感到振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