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集乡位于河南省虞城县东北部约30公里远的豫鲁皖苏四省结合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1万,可耕地面积3.5万亩。
虞城县乔集乡所处位置偏僻,又无什么资源,10年前还是一个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滞后、在全县24个乡镇中位居“中游偏下”的“后进乡”。近几年来,他们多措并举发展林果业,招商引资把工厂建在了农民的家门口;以汉梁文化为主题,规划开发建设烟云古寨旅游工程;抓文明创建扮靓城乡面貌;使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乡”、“河南省科普示范乡”、“河南省生态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市政府命名为“商丘市高标准平原绿化精品乡”、“商丘市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商丘市文明乡镇”等,成为镶嵌在豫东大平原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关注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新时代如何结合绿色生态、民俗文化等特征,带领百姓打造具有特色农业产业定位、农业文化内涵、农业观光旅游功能、“宜居、宜商、宜工、宜业、宜养、宜游”的新型现代农村发展平台,强乡富民,造福一方?河南省虞城县乔集乡党委、政府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做法,值得借鉴。
乔治白,福星高照乔集乡
王琪同志是在2005年任乔集乡政府乡长的,一任就是10年。在他初任乡长的几年里,喊得最响的口号是“招商引资,无工不富”;再是赶上了沿海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好时机。可乔集乡地处黄河故道腹地,穷气扑人又离城较远,谁会拿企业与乔集乡说事?希望虽很渺茫,但时任乡党委书记周熠林和王琪乡长仍带领大家不懈地追求着,期盼能有奇迹发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出现,也聊以自慰。
“大奇迹”竟然对他们不期而至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在河南选址建厂,他们喜出望外!
乔治白服饰?那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品牌。自1889年GIUSEPPE一世成立GIUSEPPE男女成衣公司,从而开创了经典的男女装品牌“GIUSEPPE”。乔治白品牌汇聚了男女正装、休闲装、皮鞋、皮具等近20种新产品单元,每一单元都蕴涵着艺术灵感和卓越品质。轻柔华丽的面料,在刻意的穿透性的涵义中,有着令人期待的旖旎,犹似欲语还休;卓越不凡的设计,融入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显雍容与高贵,将人类文明与演进的一种回顾与前瞻体现得淋漓尽致。气度威严的男装,吸取了意大利服饰精华,只为装点巅峰人生的非凡荣耀。在多变的流行趋势下,乔治白高品位的传统是永远不变的元素。乔治白品牌已不单是一种新产品符号,更是一种策略,一种象征,一种资产。
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主要从事衬衫、西服、职业服等系列服饰的生产和销售。在准备来河南建厂的当时,就已拥有总部正装厂、温州休闲服生产基地、云南曲靖生产基地、云南昭通生产基地、上海销售物流中心、上海技术中心及各省份销售分公司,已是中国十大名牌产品之一,为中国职业装领导品牌。
得知浙江乔治白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准备在河南建厂的消息,周熠林书记、王琪乡长抢抓机遇,立即行动,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得到的回答却是:我们已与河南滑县签过意向协议,准备选在滑县建厂;但有个先决条件,在哪里建厂哪里都要先招工,送来进厂培训,学习技术,否则就是一句空话。你们如有诚意,就要抢在滑县前面,根据我们的要求,限时在你们那里招工1500名,我方可考虑在你们那里建厂事宜。
限时?10天还是半个月并不重要。但要招到这么多人,还真的难度不小。因为,常年外出打工者各有各的去处,早已远走高飞。没外出打工还在家里的,多是各有各的原因根本就不再打算外出打工了。為把乔治白在河南建厂的事争取到手,也就只有“特事特办”了。周熠林书记、王琪乡长精心谋划,果断决策,紧急召开党委会议,召开乡、村两级干部会议,把招工名额分派到每一位干部头上,分工合作,能者多招,有奖有罚,绝不含糊。这才按对方要求准时招满1500名,准时把人送到浙江,并派人协助厂方对新招员工进行管理,终把乔治白服饰在河南建厂这一重大项目争取了过来。
福星高照乔治白!
乔集乡经济打翻身仗,乔治白是他们挖掘到手的第一桶金。
2010年10月,浙江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兴建的河南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正式落地虞城,占地75亩,注册资金1亿元,项目总投资5亿元。公司现有先进的西服生产流水线4条,衬衫生产流水线6条,免烫生产流水线3条,年生产高档西服20万套,衬衫100万件,员工总数达3000人。
2019年2月18日,在乔集乡党委组织委员平景全同志的陪同下,我对乔集乡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河南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采访,看了他们的“精益化生产”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看了他们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和自动吊挂式生产流水线。在偏远的豫东平原,竟有这么现代化的工厂让人大开眼界。且不说他们全面实施的SPA精细化管理、5S管理等等,是如何确保了产品质量和流水线生产的平衡、努力提高了生产效益的,那是国际一流的管理科学。听了他们以人为本、以关爱员工为“首任”的各项“员工待遇”,着实让我吃惊不小:在乔治白工作的员工从不加班加点,八小时工作制,到点就下班,并且是全白班,无夜班;星期天、节假日歇机停工,全员放假;单身员工有集体宿舍,夫妻员工有夫妻房间,住宿全免费;每月5日发工资,从不拖延,更无亏欠;为所有员工交“五险一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天哪,这与那些剥夺员工正当权益的企业相比,简直天壤之别!怪不得乔治白的产品质量、品牌和公司的美誉度持续攀升,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有如做人,那是人家志存高远、行端品正啊!
在乔治白,我共采访了4位员工——
邱振华,1989年生,因患小儿麻痹致残,走路打摆,必须拄拐。读高一时因父亲患胃癌被迫辍学;1年后父亲刚去世,母亲又患了子宫癌,家里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像他这种情况,在农村娶媳妇都难。他是应招到浙江乔治白总部接受培训的那批人之一,学的是质检,乔治白在家乡建厂后的第一批员工;现在不仅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还在厂里找到了心爱的人,结婚生子过上了舒心好日子。在接受我的采访时,他几次眼含热泪,激动地对我说:“要不是乡里引进来这么好一个大企业,我哪里会有这福气!”
续坤,1992年生,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开了一个小理发店。年轻的他总觉得干一辈子理发的活儿有点不体面,就想出外闯一闯,于是就应招去了浙江乔治白。他学的是裁剪,现在已是河南乔治白服饰公司的裁剪车间主任了,月工资已拿到5000多元。采访时他高兴地对我说:“以前干的是为人剪发,现在干的是剪高档服装,行当虽不同,都是追求美,其乐融融。”
焦建民和孙艳红是小两口,也是高中一毕业浙江乔治白招工过去的,后家乡建厂回来。他俩同在一个机组,做西服裁剪,两人月工资收入近万元,日子过得甜蜜蜜。
我简单算了一笔账。
抛开乔治白每年可为虞城县乔集乡创下多少利税不说,3000员工就算有一半是乔集乡人,按平均每人月工资4000元计,每年就有7200万元装进了乔集人的口袋——乔治白落地虞城近10年,年复一年,不尽财源滚滚来,富裕着乔集人的生活。乔治白,可真是“治”了乔集乡当年的“一穷二白”呀!
因“造福一方”有功,乔集乡周熠林书记被提拔为副县长,王琪乡长升任乡党委书记。
乔集乡的苹果红了
不成熟的青苹果又苦又涩,
熟透了的红苹果又甜又脆。
想当年乔集乡的红富士积压成山,
现如今供不应求竟卖出国。
只因多年前乡里举办的电商培训,
方才有今天的“电商乔集”家家全会。
乡党委政府领导有方不服不行,
不信请看今日之乔集建设多美!
乔集乡干部杨德法是位文学青年,他写的长篇小说《英雄无泪》曾网上走红。当我发微信向他询问乔集苹果发展过程,他用上面的这些即兴而作的诗句回答了我,还真让他说到了点子上。
是的,乔集农民种植红富士苹果,的确有过一段“又苦又涩”的经历。
上世纪90年代,县里想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尽快让老百姓都发家致富奔小康,让大家都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极力推广种植红富士苹果,特别提出要在县城北部沿黄河故道的乡镇达到“人均一亩红富士”的要求。这几个乡镇,地处黄河故道腹地,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地势开阔向阳,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冬无严冬,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在9至14℃之间,是种植红富士苹果的好地方。
当时,县里算过一笔账:一亩地可栽83棵红富士苹果树苗,5年后进入盛果期,亩产可达4000至5000斤;市场价每斤2元5角,按最低亩产4000斤算,每亩可卖到1万元,到时候光落了点票子啦,不想发家都不中。同时县里大会小会上讲前景,老百姓听了心里热呼呼的。上级想叫老百姓发家,老百姓又正想着致富,于是就都把那红富士小树苗栽种到了地里。因为5年才到盛果期,前2、3年树苗没长大,也不太影响种庄稼,大多数人都乐意。但也有个别性子急的,没等到树苗长大就给拔了,说是不可能像上级说的,种那么多苹果卖给谁去?
还真就让“个别”人给说“准”了。到了盛果期,沿黄河故道的几个乡镇,尤以张集镇、乔集乡为甚,好卖了没几年,很快就不行了。卖不出去了,强卖出去也卖不上价钱,外地来大车拉,只给三、五毛钱1斤。究其原因,一是产量过剩。烟台栖霞、山西临猗、陕西洛川、甘肃天水、河南灵宝5大产地,以及黄土高原、环渤海湾、黄河故道和西南冷凉高地4大产区。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和环渤海湾两大产区的苹果栽植面积就分别占了全国的44%和34%,产量分别占到全国的49%和31%。二是没有知名度。客商不认,自身又缺乏銷售渠道。有几年可真把果农给难疯了,愁傻了,到了捶胸顿足、欲哭无泪的地步,三毛钱1斤也没人买!一毛钱1斤也没人要!不少人眼巴巴看着又红又大的苹果瞎在地里,烂在地里,寒心的很!
老百姓心疼,县里乡里村里当干部当领导的也是心急如焚。为什么?上级号召让种的苹果树,苹果卖不出去是因为上级有责任?是,但也不全是。那么好那么多的苹果瞎地里烂地里,当干部当领导的也于心不忍呀!于是他们号召单位买,动员在外地工作的老乡买,派人去外地找关系扒门子搞销售,举办活动做广告登报纸上电视拍专题搞促销……当然也有效,锯响就有沫嘛,但成效甚微!
乔集苹果由于“品牌和销路”销不出去,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乔集乡党委政府的面前。怎么解决?
办法总比困难多。乔集乡硬是上演了一出“争创品牌”和“电商销售”的连台好戏——
时任乡长王琪,是个有学历并且正年轻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人。他与党委、政府领导成员一起,一边多措并举,着力打造100个优质苹果自摘园、100个优质苹果精品园,积极参加高档评奖会,争创国家级大品牌;一边请电商行家来乔集乡授课,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让乔集苹果尽快插上电子商务的翅膀,向着全中国全世界不产苹果的地方飞翔。王琪认为,乔集的苹果确实好,色、香、味俱全,肯定能创出大品牌。中国大着呢,世界大着呢,不产苹果的地方多着呢。只要让年轻有文化的果农学会了开网店,有了淘宝创业的运营本领,乔集乡的苹果产量再大,也不够更大的消费市场。
全都应验了王琪乡长的预期。
2013年,乔集乡被国家林业部、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
2018年“虞城苹果”取得中国农产品地理性标志殊荣。农产品地理性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虞城苹果”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考察、申定,最后获批中国农产品地理性标志,从此有了自己响当当的大名,不再是无名之辈,而是只有在虞城县乔集乡的土地上,才能长出如此色、香、味俱全的红富士苹果。
是的,乔集苹果之所以能独步天下,是因为,故道厚土造就了乔集苹果的完美品质。加上蜜蜂授粉,天然着色,无催熟剂,无农药残留,不打蜡,不打保鲜剂,并先后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余项,全力推广、发展了富硒苹果和SOD有机苹果等高端产业链,组织200余次果树管理专家为果农作现场指导,深入、持久地把果树种植产业从“浅绿”推向了“深绿”。
在创品牌的同时,乔集乡勇闯电商销售新途径。当时人们使用电脑上网已很普及,但电商网购网销还不太普遍,特别在农村、特别是农民,更是稀奇事儿。两头不见人影,人家会打款买你的东西,天底下哪会有这种事儿?甚至有人认为那是痴人说梦。然而,乔集乡的农民可不简单,他们踊跃参加乡里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班,很快从“门外汉”成为“电商通”。(关于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起步、发展、稳定、成熟,及至目前趋向大众化,乔集乡网购网销的生动实践,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
现在把乔集乡称为“电商之乡”早已是名符其实、实至名归了。因为,早在2015年前后,乔集乡的农民就“家家开网店,人人是电商”了。现任乡党委书记王琪告诉我,一个村庄几百户人家,除非家里全是老、弱、病、残,没有不开网店的,全做电商;全乡少说也有2000多户开着网店。其中做的比较大、上了规模的,当数张凯、刘熬、刘华庭、张义奎等几位老板。张凯的“钢钢网”开在上海,“买世界,卖世界”,做的是钢材生意,全世界有名;做的究竟有多大,上网一查便知。刘熬的“河南光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开在商丘市区,至少有一个200多人的“客服团队”,专卖家用梯具,卖出了个“全国第一”。刘华庭把他的网店开在虞城县城,至少有一个500人的“客服团队”,专卖乔集乡生产的农产品。张义奎把网店就开在袁庄村他自己的家里,网店注册名叫“万通蔬菜”,卖蔬菜也卖各种小杂粮、乔集粉条等等,2018年光卖新鲜蔬菜就卖出了几万吨!
相比之下,“红苹果”和“苹果哥”两口子每年所卖的东西要少得多,自产自销,专卖自家的苹果。有时卖完自家的也帮亲戚邻居家卖一些,但赚钱不多,一般每年只能赚个“零花钱”,2018年生意好,也只是赚10万8万。可他们两口子“玩手机”的故事比较生动——
“红苹果”真名赵冬琴,“苹果哥”真名庄学领,二人同岁,1978年出生;同在郑州读中专,2000年毕业后结婚。庄学领兄弟俩,他是老大,因家有老人,弟弟、弟媳出去打工,他要留在家里侍奉父母,还要耕种家里的10亩地。
电话采访赵冬琴,她动情地对我说,结婚时家里栽种的10亩苹果树还没长大,只有2亩挂果的。很快到了盛果期,卖不出去,就天天拉着赶集赶会卖,拉到城里卖,也卖不了多少,并且价钱低得跟不要钱差不多,三毛五毛钱一斤,哭的味都有。有一年更是苦了她两口子,苦了她全家:果农收苹果是互相帮助收,今天收了这家明天再收那家。她们两口子先是帮着收了姑家的(姑家与她们一个庄),然后帮着收了婶家的。等到该收她家的了,铺天盖地下了一场大雪,同时寒流来袭,她家的苹果全冻坏在了地里,一年的收成算白扔!
白扔就白扔,不白扔也是卖不出去,卖出去也卖不上好价钱。细想想,还是要为苹果找销路,找不到销路就刨树,还不如一年两季收了小麦种玉米。听说在智能手机上能做买卖,就买部智能手机摸索着学。乡里接连举办几期电子商务培训班她都没能去参加,因为公公婆婆身体欠安走不开,百行孝为先嘛!她没能参加培训,但有参加的人与她相识,她就向人家请教。再难学的东西搁不住天天钻研天天请教人,于是她就在日复一日中渐渐地学会了。一开始她给自己起的微信名叫“庄家红苹果”,有三层意思:一是说她是姓庄的人家的媳妇,二是说她是个种地的庄稼人,三是说她家种有红富士,要卖红苹果。因为她的微信名叫“红苹果”,自然而然地,庄学领就在“朋友圈”里被称为“苹果哥”了;渐渐人们直呼她为“红苹果”,她也就顺了“民意”,把“庄稼”二字主动删掉了。
学会了在手机上做买卖,于是等她家的苹果一成熟,她就打开手机卖开。旗开得胜,一上来就卖了个“开门红”,把自家地里产的苹果全卖完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年年卖完自家的再帮亲戚邻居家卖。现如今她不仅手机上网卖苹果,还卖香油、花生、萝卜、红薯、粉条和红豆、小豆等五谷小杂粮。当然,她自家的地里所产出的肯定不够她卖,她就收购街坊邻居的,通过加工再卖出去。比如香油,先收购了芝麻,去油坊里麿出纯正的小磨香油,然后再装瓶装桶打包走物流、快递卖出去……去年,仅粉条一样,她就卖出去了万余斤。
“一次的客户,终身的朋友。”赵冬琴对我说,她做网销绝对保质保量,绝对对客户忠诚守信。如果在物流、快递的环节上出了问题,比如有产品受损、延时违约什么的,客户一旦反映给她,她该赔偿的赔偿,该道歉的道歉,直到客户满意为止。如今她的固定客户已超过万家。对多年保持着良好关系的老客户,她还会定期不定期地免费为其发去一些由她自家人种植、采摘、剜割、焯水、晾晒的纯天然蒲公英、南瓜片、干豆角之类,以建立起更加真挚、深厚的感情,从而形成永不舍弃的朋友关系。
您需要啥俺都有,
全是自家地里所种所收。
俺有家有姓有名,
就住在河南虞城乔集乡侯庙村头。
俺这啥都低于市场价,
永保您把价廉物美享受!
我把赵冬琴的经营之道,用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念给她听,她说,她正是这么想的,也是這么干的。
这么干,就没有干不好的!
如今,赵冬琴、庄学领两口子也开始往“大发”里干了,已注册成立起她(他)们的网店,叫做“庄学领农产品经营有限公司”。
乡党委组织委员平景全在陪我采访的几天里,对我说的最多的当然是目前乔集乡的大好形势——
“全乡年产红富士苹果和鲜桃、香梨、李子、柿子、栗子等各种杂果,共计约在1.5亿至2亿斤之间,全部经一家一户的网店卖了出去,卖到了全国各地和海外。自产的不够卖,还要调周边、外地的来卖,并且全都卖的是好价钱。不算像花生、粉条、小杂粮等等其他农产品,仅果品这一项,乔集乡的人均收入就相当可观了!”平景全说。
可观?可观是个什么概念?
我上网查了查,现在市场红富士苹果的价格是每市斤3元。乔集乡年产苹果就按1.5亿斤,每斤就按一块钱卖出去,也是1.5亿元呀!
乔集的红富士苹果,的确“红”了,走的是“网红”。我赞叹。
文化强乡看乔集
乔集乡是一片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土地。
听说过梁孝王所建的“梁园方圆三百里、七台八景誉天下”吗?平台、蠡台、女郎台、凉马台、雀台、清台、文雅台,龙岫烟云、百室呈芳、睢园绿竹、灵山落猿、雁池凫渚、西园宴雪、秦岭望乡、栖霞晚照。
这里是“汉赋”的兴发之地——
距今两千多年前,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三百里梁园,“七台八景”第一景“龙岫烟云”,就在乔集乡的六庄村;天下文人雅士齐聚于此,形成了一个政治文化社团。
枚乘创作于此地的《七发》,标志着汉梁文化代表作文体“汉赋”的诞生,枚乘因此而被后人奉为“汉赋鼻祖”,可是了得!
何为“汉赋”?它的特征是散?结合,专事铺叙,是一种有?味的散文,后世人把它看作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那么,枚乘的《七发》究竟写的有多好?《汉书·贾邹枚路传》记:“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这篇赋假说楚太子有病,吴客往见,说音乐、饮食、车马、田猎等“七事”以“启发”之,写得文笔流畅,词锋犀利,思想深遂,超凡脱俗,神采飞扬。
这里有个感天动地“将军庙”——
将军庙供奉郝、党二将军。他俩以身堵水、视死如归的大义之举,用生命谱写过“忠义文化”的壮美史诗——明万历25年,河衍虞城,在今乔集乡大朱寨村决口,一泻千里,水患成灾,18万民夫肩挑背扛,车拉船载,奋力向决口处倾土填石几天几夜,硬是无济于事。忽有一仙鹤飞来,反复鸣叫:“想叫水不淌,要靠喝与挡。”率民堵水的地方官吏按谐音推测,遂传令地保,敲锣打鼓呼唤,有姓郝姓党的站出来,于是就有郝、党两位壮汉挺身而出,深明大义万死不辞,纵身跃入水中,用血肉之躯堵住了决口!400多年前乡民撮土焚香,剪纸招魂,书符咒水,郝、党二位壮汉投身决口“喝”“挡”住凶猛肆虐的洪水的故事,我坚信,绝对真实。不然,就不会有当地百姓为纪念两位壮士将军而修建“将军庙”的存在,就不会有延续至今的农历每年二月十三郝、党二将军的祭日、九月初九郝、党二将军的生日,方圆百里的百姓前来将军庙叩拜纪念的传统习俗。
乔集乡还是已传承200余年的“贤孝之乡”——
清嘉庆年间,乔集人刘存义病情加重,危在旦夕。可他上有老母下有幼儿,死难瞑目,两眼总是死死盯着床前的老母和儿子。妻子范氏知道他的心思,便对他说:“养老抚孤责在我身,不必多虑。”并咬破手指对天起誓。丈夫死后,范氏几十年如一日地侍奉婆母。在婆母病重时,为满足婆母想吃一口肉的愿望,家境贫寒,无钱买肉,她便忍疼将自己的股肉割下,煎炒煮熟让婆母吃。令人称奇的是,婆母吃了不几天竟大病痊愈、转危为安了。人们都说,是由于范氏的大贤大孝之举感动了上天,感动了神灵。丈夫去世时,范氏20岁,儿子宝林只有四、五岁。范氏对幼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孜孜不倦,把宝林琢玉为器,培养成才。范氏苦节73年,寿登93岁。嘉庆皇帝下圣旨表其功德,立旌表为儒士刘存义之妻范氏建节孝坊,立碑为记,以彰其孝德,孝恩格天,眧示天下。
乔集乡还是“红色文化之乡”——
县人、著名曲艺作家范乃仲所著中篇评书《烽火十三寨》,正是以发生在这里的抗日斗争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里,沿黄河故道大堤分别有王寨、小朱寨、大朱寨、前张寨、后张寨、余寨、马寨、袁庄寨等十三个村寨。这里的百姓崇文尚武,民风淳朴;寨寨均筑有寨墙、寨门,挖有寨河、寨海子和地下通道。十三寨的地下通道互通互连,寨寨相通,用以抵御外侵,以进为退,以退为进,机动灵活,保家卫寨,构成了豫东大平原上的独特之“一景”。相传在大朱寨的地道口“黑风口”处,孔子和老子还在那儿论过道呢。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挺进豫东平原,与驻扎在“十三寨”的敌伪劣顽展开过激烈的战斗,大获全胜,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为苏鲁豫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乔集乡更是戏曲杂技之乡——
豫东调、柳琴、扬琴、大鼓、唢呐、坠子书在乔集乡的历史都很悠久。乔集乡的柳琴戏(又名“拉魂腔”)始于清乾隆年间。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自幼就在乔集乡大朱寨村学戏。
该乡刘楼村的杂技表演艺术,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当年宋都开封的杂技表演,主要艺人都是刘楼村人。明末黄河泛滥成灾,土匪横行,刘楼村刘氏家族筑寨墙建炮楼,购刀枪习武艺,以防匪患。为保安全,每当秋收过后,周边村庄的村民,也都牵上牛羊,带上粮食,到刘楼与刘氏家族一起生活,习武练艺,从而使刘楼杂技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如今历经800多年,代代相传,刘楼村的杂技表演艺术越加精湛,门类也越加齐全。
……
探询中原每一块土地,都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辉煌历史、动人故事。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就连商人马云都说过:“我们以前读《春秋战国》,搞了半天,所謂那时的中国历史,几乎大部分都在河南境内。一千多年以前的中国历史,大半讲的都是发生在河南的事。”
在伟大的新时代,乔集如何依托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以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规划、新的载体,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乔集乡党委、政府把这一课题较早提上了议事日程。
王琪同志是2015年1月由乡长改任乡党委书记的。
早在他任乡长的2015年之前,乔集乡里就已按照基础年、奋进年、跨越年、提升年的“分步走工作法”,自我施压,大踏步走在了全县、全市的先进行列。经过年复一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全乡实现村村通油路、通水泥路,里程达180多公里;农田水利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网格化格局;村村安装路灯总计达8000余盏;烟云寺传统村落徽派特色建筑改造工程峻工;荣获“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的刘楼杂技专业村,鼓型大舞台、牌坊式大门以及古村落建设,已经建成,气势宏大。这些,只是“打基礎”。
与此同时,把优秀历史文化基因融入乡村振兴的新规划中去,乔集乡的各项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工程,也在几年前一一启动,目前,均已建成并仍在进一步完善,成为一道道“大美乔集”的独特风景——
以汉梁文化为主题规划、开发、创建的烟云古寨文化旅游工程。重新调整了水资源格局,使景区重现了“新古典”河流形态,打造出一个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的生态水上乐园;复原的梁园“七台八景”之第一景“龙岫烟云”,无言先立意,未啸已生风,成了游客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新建的豫东民俗风情街、豫东民俗博物馆和农产品展厅,多姿多彩,特色独具;新规划建设的洪河谷农业生态园、特色大棚、自采园、体验园、科研园等农产品产业园,以及“农家乐特色庭院小吃”和杂技表演露天大舞台,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城里人、外地人前来观光、游览,享受这里风光无限的田园生活。
“一期工程流转土地800余亩,二期工程流转土地1000余亩。”陪我参观的平景全同志告诉我,“用于烟云古寨文化旅游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两期工程共流转土地近2000亩,每亩每年按1000元的租金给农户,村民在公司打工再发一份工资,老百姓合算的很!”
“如因经营不善,不能向农户兑现租金咋办?”我问。
“这个‘弯,你就没‘拐过来了。”平景全耐心向我介绍说,“烟云古寨文化旅游公司在经过流转所使用的土地上,栽种、收获的仍然是果树、果品、菜蔬等农产品,为观光农业。像生态水上乐园,复原的龙岫烟云景点,新建的民俗风情街、博物馆等,要么占用的是沟渠河流废坑塘,要么占用的是原有街道或废弃老屋老院废弃地,基本上不占用从农户手中流转来的大田地。整合开发后,比一家一户各种各的收入要高得多,不存在兑现不了亩年租金的问题。退一万步说,即便有那种情况出现,那地谁也搬不走,对农户来说各是各的地,一分一毫也少不了。”
平景全进一步补充说:“就这,一开始说要流转土地创办旅游公司,发展观光农业,也是困难重重。王琪书记深入六庄行政村,亲自参与谋划和筹备,开了村两委班子会开村民大会,先后深入召开大小会议6次,才把此项工作打开局面。现在好了,凡流转了土地的人家,每亩每年可拿到租金1000元,优先在公司安排打工,每月还可以再拿到一份工资。未安排在公司打工的,优先安排在民俗风情街上做生意,或开个‘庭院小吃店什么的,都收入不菲,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挖掘郝、党二将军“永世大英雄文化”。在当地人眼中,两位大英雄不是传说人物,而是实有其人,将军庙所在地余寨村并且就是洪河的源头。以前在洪河源头处是有一座将军庙的,但由于时代久远,在1949年建国前已被毁。据余寨村老人余文昌说,为了纪念郝、党二将军,解放后当地村民先是在原庙东边盖了两间土墙屋,塑了二将军的像,以供人祭祀。为弘扬英雄精神,乡里专门成立了“将军庙文化传承编委会”,编印了《将军庙传奇》一书,乡党委书记王琪在该书作序:“二将军分别出生在古虞县内的刘家集(郝为今刘集乡刘集村人)和宁阳集(党为今乔集乡刘新寨村人),他俩是活生生的人,既非神话,亦非鬼神。我们为家乡出现这两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抗洪英雄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他们在家乡的土地上为民捐躯的精神,更值得我们仰慕和弘扬!”2005年,在原址东侧,对将军庙又进行了重建,并重塑了郝、党二将军的高大形象。如今,将军庙背靠黄河大堤,身后是平静如镜、不再肆虐的“将军湖”水,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广阔农田。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二将军祭日,当地百姓纷纷前来祭拜,以缅怀、纪念这两位恩深义重的先人!
挖掘整理、传承光大贤孝文化。贤孝,贤惠孝顺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人们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古人云:“贤孝者仁爱也。”无论是仁人志士,还是普通百姓,都把贤孝当作神圣的使命,在行贤行孝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内心的宽慰。故此,割股救亲、寡居抚子、矢志守贞、孝事翁姑等等,就成了我国世代贤孝的楷模。
多年前,乔集在全乡提倡用国学孝善文化育品德,以古代乡人刘存义之妻范氏割股孝婆母的大孝精神为楷模,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文明建设新特点,在每村建有“贤孝文化广场”和“孝善文化讲堂”;在全面提高人们贤孝文化素养的同时,及时设立了“孝善基金”,由子女为老人交纳赡养费;采取了子女对老人户要“去危房、接到家或送到院(指养老院)”的严格措施(无子女者当然由政府负责);持续开展了“道德模范”、“百名乡贤”、“十大孝子”、“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文明家庭”、“光荣户”等评奖活动,起到了引领带头作用,形成了“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在乔集乡,人们以背诵教人贤惠的诗句而自勉,以与人友善、敬亲孝老为光荣!
乔集乡的中小学教育很有特色。他们摸索出一套“红色教育”方式,在虞城县第一个红色小学——乔集乡后张寨小学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乔集乡在原六庄小学内建有青少年文化宫,用“红色文化”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乔集乡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与故道大堤遗址保护、袁庄寨抗日根据地旧址保护、黄河故道3万亩湿地花海徒步穿越、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苹果文化节等,融为一体开发建设的。目前“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已成功举办7届,“黄河故道生态走廊苹果文化节”已成功举办5届。
做强做大戏曲、杂技文化产业,唱响“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这又是乔集乡发展文化事业的一大特色,一个令人注目的亮点。他们以“丰绿增水、兴业强文”为口号,把传统的戏曲文化、杂技文化基因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目前,全乡有80余家劇团、300多个杂技团,常年活跃于家乡的舞台和全国各地,使歪门邪说、极端宗教、低俗文化没有市场。
作为一个基层乡镇,乔集乡怎么就能有那么多的剧团和杂技团体呢?究其原因,虽与这里是悠久历史的“戏曲之乡”、“杂技之乡”有关,更与乡党委政府的“作为”有关。
以他们大力发展杂技艺术文化产业为例:
乔集乡的杂技艺术历史悠久,功力深厚,是不可复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组织引导得好的话,更是一种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文化资源。王琪书记十分重视对乔集杂技表演艺术的组织引领、培育发展。2016年11月,刘楼村就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和“河南省特色文化村”。村民刘世生当选为虞城县杂技协会主席,村民刘世田所表演的杂技“伞舞”申报获批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
刘楼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刘楼杂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乡现有杂技表演艺术团体300多个,主要分布在刘楼、侯庙、高范庄、乔集、六庄等十几个村庄,从业人员5000多人。仅刘楼一个村,就有25个杂技表演团体,杂技世家80多户,杂技专业户110多户,从事杂技艺术产业人员1200余人,占全村总人口的70%;2018年全村总收入1400万元,杂技产业收入1000万元,占总收入的71%。乔集杂技还先后应邀到意大利、加拿大、新加坡、印度、巴基斯坦、日本、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足迹走遍全世界!
闯天下创大业的乔集人
1987年,我曾为虞城东北乡一位在当时很有作为的村党支部书记写过一首题为《村魂》的长篇诗报告,有这样几行参差不齐的长短句:
你住的是方形房子,
吃的是方形食品,
说的是方形语言,
可你的步子,
总如箭似梭。
这一切足以表露出你的气质,
我想,
肯定与这片圣土有关。
是的,乔集乡即属虞城东北乡的一个乡,汉赋鼻祖枚乘在这里写过赋,喝(郝)、挡(党)二将军在这里堵过水……由此足见这片圣土的主贵,地气的热烈。
在历史上,乔集乡英雄辈出,人才济济。在新时代的今天,乔集乡同样群英荟萃,能人多多。王琪同志说起当今乔集乡活跃在全国各地事业有成的人士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拉萨有个3000多人的“乔集村”。
企业家陈玉龙在拉萨创办了“巨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西藏鼎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虞城县有2000多人在西藏跟着他干。
在日喀则,赵德秋、赵德忠、赵德良、赵德存、赵德法兄弟5人的企业,拥有挖掘机、吊车等重型机械200多台。他们在日喀则从事建筑、建材行业;成立了挖掘机协会和吊车协会。赵德良在阿里……还有郭连营……还有天心集团、西北电缆总汇……
为朱寨修路,赵德忠捐了几次钱,2万元、3万元、5万元……几年间,乔集一个乡的老百姓买了200多台重型机械设备,惊动得徐州重工集团和广西柳工集团都在乔集乡设了常年办事处。
张凯,钢钢网CEO,上市企业。修路捐了2万元、3万元……为敬老院送礼品。
郭建文,无锡锡佛特种玻璃——天一玻璃……为村里修路捐款2万元、3万元……
后张寨修路共捐29万元,曹绪文一人捐了6万元……
兴办教育事业,乔集乡的初中教育,升学率连续多年排全县前几名。每年乡里设立政府奖10万元,并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支持家乡所设立的教育基金争做贡献。张凯等在外乡亲每年都捐款10多万元,全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特优学生。
乔集乡的医疗卫生工作也一直排在全县前5名。
这几年,乔集乡每年都有特优学生被名校录取,卢丹(北大)、任鹤(清华)……应该说主要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从某一方面看,与设立教育基金奖励教师和学生也有关系,调动了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嘛!
我(王琪)与他们(指在外地打拼事业有成者)都建立了朋友加乡亲甚至是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为他们排忧解难,出谋划策,协调资金(贷款或整合资金、开展互助等)。乡里每年召开返乡人员座谈会,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通有无,共谋发展。
建立乔集乡乡村振兴平台,每个村都建立了“人才库”及村级“发展网”、“振兴网”,把各种信息在平台上互享。建立“乔集网”平台、“乔集发布”平台、“乔集人”信息平台,用现代化新媒体平台去组织、引导乔集人走世界,闯天下,创大业,兴家乡!
以上是我采访王琪同志的部分记录。当然,还有很多外出创业取得成功者,比如汉威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任红军,从“杂技之乡”走出去的武林高手刘世选,河南光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奥等。从中不难看出,乔集乡党委政府注重新时代乡贤、人才、能人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
由于时间关系,加之路途遥远,我未能对远在西藏的陈玉龙、赵德秋等赵氏5兄弟,以及郭连营、张凯、郭建文等闯天下创大业的乔集人进行采访。我相信他们闯天下的故事一定会一个比一个传奇,他们创大业的过程一定会一个比一个精彩。你想,陈玉龙他一个普普通通的乔集人,什么“背景”也没有,能在拉萨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并且还是两个公司,仅河南虞城老家就有几千人在西藏那个地方跟着他干,绝不是天上掉馅饼,绝对是奋斗出来的。再说那大朱寨村的赵氏5兄弟,在日喀则能拥有挖掘机、吊车等重型机械200多台,并且在那里还成立了挖掘机和吊车协会,那阵势该有多大!一台重型机械起码得有两名操作手,加在一起就是四五百人(肯定还要有“后勤”人员,不然这四五百人的吃饭问题、睡觉问题等等,怎么解决?),就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赵氏5兄弟的创业故事更是一部传奇大书!
还真让刘奥选择准了。
他和爱人在石家庄开网店卖家用梯具,一年干下来净赚了20万元!
嫌石家庄离河南老家有点儿远,第二年就回到了商丘,还干这个,结果一年赚了200万元!
供不应求!进来多少卖多少,进多少都能卖完,你说怪不怪?按过去的说法,叫“卖邪了”!
继续从霸州等地进货,一是厂家产量有限,根本就生产不够他卖的;二是加上运费,成本相对要高了些。于是他决定,在老家庄上自己办个生产梯子的厂,方便庄上人不出庄就能有活干有钱挣,也能解决自己货源不足的问题。派出比他大1岁的堂兄刘贺和一位叫高磊的亲戚去霸州梯具厂里学生产技术,学生产管理;在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在老家把厂子建成并投了产。
2019年2月14日,我在乡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建在刘奥老家高范庄村的“河南鼎鑫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有员工近百人,所生产的“怡奥”品牌梯具已在电商平台实现了连续5年的“全网销量第一”的辉煌业绩。所代加工生产的“简梦”、“奥致”、“钱柜”等品牌,在阿里巴巴天猫已成为热销品牌。所获荣誉分别有“中国3.15诚信企业”、“中国十大知名品牌”、“全国产品质量公证十佳品牌”等等。
据负责管理高范庄“鑫鼎公司”的刘贺介绍,以河南光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依托,现在早已建成并投入生产的有鑫鼎、奥鼎、东升、圆臻4家公司,连年保持网上销售全国第一的良好态势。
写到此,使我想起某位哲人说过的一段话:一个人不怕后悔做过什么,怕的是后悔没做过什么。奋斗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为了抚平自己的那份于心不甘,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刘奥,我为你喝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真抓实干,党员干部的形象全面提升。在乔集,企业老板、人民群众对乡党委政府的满意度很高。他们从乔集的“乡村巨变”、自己的“创业成功”、自身的“生活幸福”,由衷地点赞:只有负责任、有理想、有追求、有志向、有作为、有担当的领导干部,才能做出这么精心、精细、具体的“实事”。
企业齐聚,乔集乡里尽朝晖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居中,一个“富”字担“两头”,由此可见“工业发展”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
自从乔集乡党委政府招商引资,使浙江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成功在河南虞城落户,全资建起了河南乔治白服饰有限公司并很快投入生产经营,为当地创下了丰厚的利税,为乔集乡安置了那么多人就业,年复一年,不尽财源滚滚,流入了乔集乡,富裕了乔集人的生活,也使乡政府自建乡以来的财政困难得到了缓解。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地里的庄稼地里的果树也就有了好长势,水肥充兄,年年农业大丰收。乡财政困难得到了缓解,乡干部才有底气把更多富民强乡的实事做得更多更好更大。
乡里要做的更多富民强乡的实事指的是什么?具体讲有很多,但重点仍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有更多企业落户乔集乡。
乔集乡有什么优势?有人有地?不,可耕大田地是不准随便占用的,国家有条“红线”在严管着。但乔集乡的优势在于,他们那儿有不少废弃地、荒芜地,废黄河南岸有一望无际、杂草丛生的河滩地。
旧貌变新颜。
如今,在那废黄河滩涂之地,一排又一排的太阳能光伏板,整整齐齐排向远方,像一条深蓝色起起伏伏的宽广河流,浩浩荡荡地向前延伸、延伸,延伸至目不能及的地方。
陪同参观的乔集乡领导告诉我,这是虞城县农村能源革命试点项目,由人民日报社引进,全称叫“阿特斯新能源阳光电子有限公司”,2018年10月已并网发电,年产电量在1亿度以上。这个项目的建成,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光伏扶贫、营业税、工程建设税、土地税收、农业收益、光伏运维及农业用工收益、节能减排等。
在递给我看的一份文字材料上,我重点关注了“农业收益”部分:
项目采用农光互补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两用。农业种植有蔬菜、蒲公英、白术、白芷、菌类等,每年每亩带来的农业收益约有5000元。按2000亩种植面积计算,每年即可为当地农业种植户带来1000万元的收益。
乡领导说,当地农户的收益可不止材料上说的那些。企业落地哪里,就会为当地缴纳利税,这是必然的事,国家有税收政策。年产电量1亿多度,该缴纳多少利税,是有一个计算公式的,咱且不去管它。单说所使用的这地,人家在这里搞光伏发电,按每年每亩给户主800元的租金,也是一个不菲的收入。
噢,我明白了。每年每亩地的租金800元不算多,可那“亩数”多了去了,无边无际,加在一起那“租金”可就是个大数字了,更何况是“年年”!我暗自细想,乡里可真是给当地老百姓家家栽上了一棵“摇钱树”!
我们调转方向去另一个投产企业参观、采访,途经一片正在施工的场地,四周已立起围栏,规模宏大。我问陪同乡领导是什么工程,这么气势磅礴?
“正邦集团,这个项目大得很哩!”陪同乡领导说。
于是下车,现场参观。我环视了一下围栏以内面积,少说也有千亩。仔细看了一下路边树立的项目广告牌,上面写道:
正邦集团简介
正邦集团成立于1996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旗下正邦科技于 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集团下有农牧、种植、金融、物流四大产业。以种猪育种、商品猪养殖、种鸭繁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选育、肉食品加工、饲料、兽药、生物农药、芳樟种植及芳樟产品加工、油茶种植及油茶产品加工、大米加工、相关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以及基于农业产业链的贷款、担保、融资和资产管理為主营业务。
太牛了!——我看了赞叹。
乡领导告诉我,“牛”的还不止这些,还有更“牛”的呢。目前正邦集团在全国29个省、市、区拥有48家分子公司,有45000名员工,在“一带一路”10个国家拥有15个企业。2017年实现产值70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38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105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0位、江西省民营企业500强第一位。正在发起设立江西省首家民营银行——裕民银行,计划2020年打造千亿企业,2022年挺进世界500强。
我用手机上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正邦集团更致力于做现代化农业的投资者和做强者,致力于做绿色安全食品的生产者与供应者,不断推动中国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发展,力争在种鸭、种子、生物农药等产业,打造3到5家上市公司,成为中国最优秀的农业企业之一。
更牛了!——我听了看了更是赞叹不已。
怎么就把正邦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招”“引”到了乔集乡这片土地上来了呢?我感到好奇。
乡领导对我说,你知道“三五”工作日吗?“三五”工作日是商丘市委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搭建广大群众在固定时间点的合理诉求、各级党员干部在专门时间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的一个“双向平台”——即将每月的25日、15日、5日确定为市、县、乡三级脱贫攻坚、信访维稳、党的建设“三五”下基层工作日。乔集乡是商丘市纪委“三五”工作日联系点,正邦集团落地乔集,市纪委副书记陈晓峰起了关键作用。这个招商企业正邦集团种猪繁育基地,是2017年与虞城县政府签订的22亿元战略合同,其中一期投资7亿元,在乔集乡建设占地1100亩、种猪32000头的繁育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仔猪100万头,可辐射带动100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可带动8000亩循环农业。还有1个华牧农牧养殖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在乔集乡北部黄河滩涂区建了1个占地300亩的生猪养殖区,带动循环农业3000亩。这两个养殖项目的实施,将把乔集乡建成河南省最大的循环农业养殖基地、河南省最大的种猪繁育基地。
六畜猪为首,生财猪送福。猪献满身肥,致富赞金猪。从古代起,猪在传统的中国农耕文明中,就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以拥有“猪”的多寡标度地位和富裕的程度。“猪”的寓意繁多而祥瑞,含招财、积福、转运等诸多含义。尤其在催旺财气、镇守家宅上的功效显著,这也是为什么生肖猪被称为“发财猪”的原因。
乔集人又要大发“猪”财了!
王琪书记对我说,近十年来的招商引资,有很多企业纷纷落户乔集,已经建成投产多年的、建成投产不久的和正在建设中的大、中、小企业,有乔治白、河南光速电子商务、鑫鼎、奥鼎、东升、臻圆、中农木兰、光伏发电、正邦集团、华牧养殖等30多家。
真是令人振奋!
真是不可思议!在一个偏远的豫东小乡镇,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的企业落地生根?如何让乔集乡的每一寸土地变热,变富,变得生机勃勃?乔集乡党委政府自有一整套成熟的办法。他们懂得如何既可筑得“巢”,又可引得“凤”;他们懂得如何培育、扶持土生土长的干事创业者;也懂得如何留得住那“飞来的凤凰”。他们不搞花里胡哨,只注重两个字:真诚!
商丘新闻网有这样一篇乔集乡“筑巢引凤”的报道——
今年26岁的高范庄青年刘熬,学校毕业后在网上做步梯销售工作,生意做的红红火火,不几年就在商丘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河南光速电子商务”。听说家乡出台了不少鼓励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他很快就在老家建起了河南鑫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利用扶贫车间扩大生产规模,吸收贫困户务工32人,人均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一个能人激活了当地脱贫攻坚的一潭活水。
近年来,乔集乡注重能人引领,为回乡创业者提供舞台,搭建平台,让能人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带动作用。
以上只是商丘新闻网2018年9月10日发布《乔集乡是怎样“筑巢引凤”的》开头两段,下面还有很多内容。比如:为开办“乔集人”微信平台,大力宣传、推介乔集籍在外创业人员,大力宣传鼓励回乡创业优惠政策,乡里投资6万多元建立了健全的调频广播系统,使全乡达到全覆盖。比如:靠优惠政策吸引,优惠政策很多很具体。像厂房租赁政策,返乡创业租赁扶贫车间,第一年免收租赁费;用工补助政策,对返乡创业企业,乡政府给予免费发布招工信息;对贫困户用工达到30人以上企业,按项目培训招用人数给予返乡创业企业培训补助费用。还有税收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企业入住扶贫车间后,其实际缴付所有税收中的地方提留部分,实行先征后返,以鼓励企业发展。还有在种植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农产品品牌扶持方面的政策等等。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乡党委政府给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始终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人才建功立业的前沿阵地,将他们‘带头富、带领富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让各类人才贡献其价值,实现其价值,努力汇聚成富民强乡的助推力量!”王琪书记说。
企业齐聚,乔集乡里尽朝晖。
朝晖,那是早晨的阳光。
2006年4月16日至5月12日,当我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时任《中国作家》主编)、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和部队作家马娜一行3人,应邀深入广东中山小榄镇采写长篇报告文学《小揽启示录》时,得知面积只有75.4平方公里的小榄,2005年的经济总收入是332亿元,我们曾计算过每平方公里每年每月每天甚至每小时的经济收入是多少,至今我还记得,2005年小榄镇每平方公里每小时的经济收入是50925元。
那么,在30多个企业全都投产运营之后,加上全乡的农产品收入,乔集乡在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小時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又会是多少呢?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定会是一个可观的数字,甚至会超出预期。
让我们拭目以待。
造福乔集,关键在党
怀疑,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病态心理。说某某人办了一件什么坏事,人们相信不疑。说某某人为人民为国家做了什么好事,总有不少人怀疑是假的。
这也难怪,干坏事的人也的确不少。
但干正事、干好事的人是绝大多数,是社会主流。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带领全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县委书记杨贵、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等一大批造福一方的好干部、人民赞誉的“最美书记”。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富裕幸福而尽职尽责,谱写了人民公仆的新篇章。
乔集乡党委书记王琪,就是这样的基层干部。
在深入乔集乡采访的几天里,我接触了不少乡干部和普通群众,并加了手机微信。他们得知我要写一篇乔集乡“全面发展”的文章,纷纷向我提供相关的文字和口头材料。其中有一位叫“风起之夜”的微友,向我发来的一则短信——
与王琪书记风雨相伴,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5年来,为了乔集乡的发展,王书记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工作太晚了就陪王书记住在单位里。王书记常说,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不然就是失职。乡党委书记虽然算不上个什么官,按过去的说法,根本就不挂“品”,但总也是全乡4万多人的“头”呢,最起码要对得起上级党组织、全乡人民的付托和信任。
王琪书记和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乔集乡的发展呕心沥血,费尽了心。他们为乔集乡人民谋福祉,其行动既具体又感人。过去,乔集从乡里到各村的大路小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晴天浮土有半尺厚,下雨就成了水坑和稀泥;如今,修成了平平坦坦、畅通无阻的水泥路面。为了争取这个修路项目,王书记找县里找市里的相关部门;为了做好这件实事,王书记一个村一个村地做群众工作。书记亲力亲为,清障当义工,百姓受感动;干部带头干,群策群力,修路处处通。
2007年夏天,郭庄村修路,由于村民之间有矛盾,致使施工无法顺利进行。王琪书记得知后,喊上我,一起下村去做工作,化解了村民之间的矛盾,并亲自带头干了起来。烈日炎炎,我们的衣服被淋漓的汗水湿了个透。王琪书记坚持天天去现场,村民们都被他的实干精神感动了,主动带上工具参加义务劳动。有几个热心的村民,还切了西瓜送到工地上,让大家防暑降温。村民张进才,杀了自家的鸡炖上,硬是要拉王书记和我们到他家里去吃饭。张老汉拉着王书记的手说:“我今年快70岁了,见过的领导干部也不少,还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出大力流大汗干的。你不仅亲自扑下身子真干,还接连几天不停地干,你可真是一位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好书记呀!”
其实何止这些。
在我深入采访的几天里,有几位村干部向我说过同一件事:有一次,为申请修一段路,王琪书记去找一位上级部门负责人,可那位负责人去省里开会了,他硬是等候了整整两天,直到见着那位负责人后才回乡。
乡党委组织委员平景全用一段顺口溜,评价王琪书记——
招商引资谈项目,宣传苹果跑修路。
省市县里走万遍,就是不找组织部。
采访现任乡长刘伟,真不容易。尽管刘乡长工作很忙,采访他是必须的。第一次是2019年2月14日的晚上,事前说好了,却未能约到他,下午5点多钟,他与王琪书记到县里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了。我知道在基层乡镇工作的同志有多忙,特别是书记、乡长这两位主要领导,就更忙了。过去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现在仍是,但又多了一条,叫做“脱贫攻坚奔小康,乡镇干部忙又忙。”当然后邊一句是经我修改了的。第二次是约在2019年3月6日,却迟迟未得到回复,后来才知道,省、市、县三级在对乔集乡的扶贫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呢,实在抽不出时间,只好请陪我采访的乡领导向我提供一下刘伟乡长的一些基本情况。
刘伟2017年1月从县委机要局调到乔集乡,任党委副书记、乡长,正值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的阶段。一直在县直机关工作的他,以实际行动冲刺到了一线,迅速转变角色。利用召开乡、村干部座谈会、下基层走访群众等方式,很快掌握了全乡各方面的情况。在“精准扶贫回头看”期间,他始终在第一线亲力亲为,多次主持召开联席会议,制订农户收入参考表,并按照上级“贫困指标排序”,高标准、严要求,准确统计农户收入,做到全乡贫困户没有一例错评现象发生。
由于长期在机关工作,初下基层难免有不适应的地方,再加上超负荷工作,以及无法规律的生活环境,使他的身体经常处于疲惫的状态,免疫力下降,感冒发烧接踵而来。大家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没事,吃点药就行了。”有一次实在扛不住了,在同志们的劝说下才去乡卫生院里挂了吊瓶。医生要求他住院治疗,他说实在是没有时间,拔了针又继续投入了工作。有一次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因患重感冒多日,嗓子哑了几天,发声困难,但他仍坚持断断续续把工作布置了下去。
刘伟和王琪书记一样,都是“工作狂”、“项目迷”、“实干家”。担任乡长以来,始终狠狠抓住招商引资不放松。正邦集团等许多项目落地乔集,均由他参予协调方方面面完成。一些项目落地后,要占用土地,落实好土地租赁,就成了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乡里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他要亲自挂帅;组织召开相关村委干部会议,他要亲自参加;村民大会上,他要向群众讲政策,讲效益,算经济收入账,展望发展前景,使村民群众听了心里亮堂,深受鼓舞。项目开工了,他常常坚守在施工现场,随时准备协调解决一切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丈量土地,比如农作物青苗赔偿,从迁坟伐树,到全面清障,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既维护了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又受到了项目方的好评。在迁坟问题上,一些村民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什么“穷不改门、富不迁坟”,什么“新坟三年不动土”等等,致使施工受阻。他召集各相关部门和相关农户现场办公,向大家讲各级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讲乔集乡富民强乡、建设美丽乡村的大规划大“风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村民群众树立新时代的新风尚。在充分尊重民风民俗而又说得村民群众心悦诚服的情况下,划出新墓地并给予部分迁坟补偿,使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只有党坚强有力,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人民才能幸福安康。
王琪书记、刘伟乡长清楚地知道,造福乔集,关键在党,在于乔集乡党委团结带领22个党支部和676名党员,坚信不疑服从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听从党的指挥,不折不扣贯彻中央精神,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乔集乡党委狠抓党的建设不放松。
手头有一份王琪书记2018年度的“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我细心阅读了两遍,从中可以看出,乔集乡党委狠抓党建工作,是抓得“很严”、“很细”、“很有办法”、“很有成效”的——
首先,重点抓了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他们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在2018年一年内,乡党委先后学习、传达、贯彻中央及省、市、县对于党建工作的安排布置24次,加强了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利用远程教育,将会前学习作为规定动作,使两学(学党章党规、学习总书记讲话)一做(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18年,党委中心组累计集中学习60次以上。加强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选优配强村支部班子成员和支部书记,2018年共调整了五名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不善于依靠、组织、发动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以“五面红旗”引领创建先进党支部活动,对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环境整治五个方面的工作,每季度评议一次,每项评出五个红旗村党支部,通过树典型、立标杆,提升基层党支部引领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每季度“逐村观摩、整乡推进”党建评比活动;开展了共产党员明示挂牌活动,评讲普通党员;在扶贫车间设立党小组,制定了第一书记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
第二,切實履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支持纪检部门开展工作。2018年全年召开6次党风廉政建设党委扩大会,观看廉政教育专题片4次,通报全县典型案例5次,开讲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党课4次,集中学习讨论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2次。在脱贫攻坚、以案促改、违范群众纪律等方面,加大了对“问题党员”的处理力度。2018年共处理违纪党员10人,其中1人经县纪委常委会决定,给予了开除党籍的处分。注重抓早抓小,在压实工作作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县委要求、村委换届、发挥监督委员会作用、基层微权力治理等方面,对相关人员约谈150余人次,抓住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使全乡呈现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吐故纳新。2018年,乔集乡党委共发展新党员12人。
第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了对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村头大喇叭、微信工作平台、信息工作平台等宣传、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督查。2018年,乡党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5次;利用调频广播,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宣讲活动40多次;建设村级孝善讲堂17个;开展了“文化快乐星期天”活动;元旦、春节期间,举办了“百家饺子宴”活动;举办“红色教育”活动20次;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了“感党恩、知荣辱、明法纪、做勤劳孝善乔集人”活动;压减基督教堂二个,拆除庙宇一座;举办了“道德模范”“五好家庭”“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丈夫”“好邻居”“百名乡贤”“百名孝子”等评选活动。全乡充满着乡风文明的欢乐祥和气氛。
读上述文字,也许有的读者会有枯燥乏味之感。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看似无趣的事情有很多,其实,凡是必须做的、应该做的事情,自有其“应该”和“必须”之理由。就拿“党建工作”来说,在所有工作中,再也没有比这项工作更重要的了。这是一项统一党的思想、意志、纪律和行动的“核心”工作,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9000万党员的执政大党,太举足轻重了!那么,对于一个乡镇党委,统一全乡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意志、纪律和行动,同样至关重要。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王琪书记、刘伟乡长躬先表率、言传身教下,乔集乡的共产党员们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富民强乡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党支部和模范共产党员,事迹感人,催人奋发。乡党委组织委员平景全4年前“救人不留名”的善举,至今被传为佳话——
平景全,男,1976年生,本科学历,1997年8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至今22年来,他有18年是在乡综合办公室岗位上度过的。从一般干部到办公室主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无私奉献。每年年终考评他均是“优秀”,并多次被评选为优秀党员,多次荣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5年3月9日下午2点,他开车到县委报送材料,在走到刘集乡高楼村时,一辆三轮车与一辆白色轿车相撞,白色轿车司机、车主面部血肉模糊,伤势严重。因车体被撞变形,其妻也困在车里动弹不得。现场的群众不少,却一个个手足无措。见此情景,平景全立即让大家动手,砸开车门,把伤者夫妇从车里架出,抬到他的车上,直奔县医院而去。从事发地到县医院需两个小时才能开到。为争取时间,他一边开车,一边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请求急救车出动,与他在中途会合,为抢救伤者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命四十分钟”。考虑到伤者家人赶不到县医院,途中将伤者转至急救车后,他仍跟急救车去了县医院;因伤者伤势严重转院商丘市人民医院,他仍一路跟随;直至把伤者安排住院才悄然离去。后经伤者家属打听数日、多方寻找,最终通过120急救电话,才把他们的救命恩人平景全找到。
“如果没有平景全这位好心人的救助,我的命可能早就不保了……”伤者黄久灵被救后万分感激地对媒体记者说。
平景全救人不留名的事儿,经媒体广泛传开后,引发人们一连串的“点赞”。平景全因此受到共青团虞城县委和共青团商丘市委的表彰,给予他“见义勇为好青年”的美誉,并被评选为虞城县首届、商丘市第四届“道德模范”。
在当今社会“见死不救”事件屡屡曝光、引发国人为社会公德日渐滑坡而心寒之时,党员干部平景全的事迹恰似一阵和煦的春风,温暖了大地。
平景全同志的善举,是乔集乡党委开展党员干部教育、“苦练内功,外树形象”最具体形象、最有说服力的诠释:乔集乡的共产党员,对素不相识的“路人”都能做到临危相救、一救到底而又不留姓名、毫无所图,就更不要说他们会怎样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同志和乡亲们了。
在乔集乡,一个支部就是一团火,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
大美乔集欢迎您
大美乔集,美在哪里?
美在天,美在地。这里的天是蓝天,这里的地是绿地。
美在大街小巷干净卫生,美在小河流水清澈见底……
我粗略总结了一下,乔集有“20乡”之多,分别是:
生态之乡、湿地之乡、服饰之乡、苹果之乡、养殖之乡、电商之乡、能人之乡、汉赋之乡、忠义之乡、孝贤之乡、杂技之乡、梯具之乡、旅游之乡、文明之乡、特产之乡、名吃之乡、戏曲之乡、红色文化之乡、新能源之乡和养医康护之乡。若再往“细”里说,就又有“香椿之乡”、“杂果之乡”、“粉条之乡”、“猪之乡”、“羊之乡”、“鸡之乡”、“鸭之乡”了。
像乔集乡这样的美称之多,在虞城县、在商丘市、在河南省,乃至全中国农村,是十分少见的。
是的,乔集乡有一个备受人們关注的“医养结合项目”:他们沿洪河两岸打造的集文化生活、娱乐、保健、疾病治疗、护理于一体的康复托老中心,是一个现代化养老保健服务中心,具有“养、医、康、护”四大高定位功能。项目占地3000亩,长约六公里,总投资5亿元,项目区域内一河、两园、三桥、四景、五亭的总体布局,洞天福地,风月无边。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一种至境!
朋友,如果您还未曾来过乔集乡,我建议您抽空到那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您什么时间来都行。在那里,您可以看到,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美丽乡村”号召下,今天的乔集有多美——
你春天来,这里是花的海洋。2万6千亩红富士苹果,5000亩杂果,2万亩黄河故道防护林,以及黄河大堤上那8公里长的葱郁绿林,无不处处花香四溢,让您赏心悦目。
您夏天来,这里不仅仅是天然氧吧,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境内800亩洪河水面,碧水清波,鱼翔浅底,荷花争艳,水天一色,是水上休闲的好去处。更有那宁阳湖水的清澈见底,湖上公园的绿林成荫,会让您留连忘返。
您秋天来,这里是果的世界。苹果之王红富士,以及黄桃、蟠桃、水蜜桃,鸭梨、香梨、雪花梨,胭脂、珍珠、白糖李,甜柿、尖柿、灯笼柿,板栗、明栗、红光栗……漫堤遍野,硕果累累,各种鲜果任品尝,会让您吃上一口满口甜,再吃一口满嘴香。
您冬天来,虽说现如今这里不再有什么“冬闲”之说,各种工业产品仍源源不断从乔集乡的生产车间产出,运往海内外广阔的市场;蔬菜大棚里的各种新鲜蔬菜和养殖场里的鸡鸭猪羊,照常生长。但有更多的香火庙会是在这个季节约定俗成的。您来这里逛逛庙会,那享受可就多了。在这里,您可以听到高亢激昂的豫东调红脸唱腔,可以听到传统的扬琴戏、大鼓书、唢呐对吹、河南坠子和拉魂腔;可以吃到正宗的刘家烧牛肉,喝到味美的高家羊肉汤;并可观赏到响誉中外的刘楼杂技表演和以汉梁文化为主题的“烟云古寨”复原工程……
来吧,朋友,大美乔集欢迎您!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农业小乡”,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成为一个“服饰”、“苹果”、“养殖”、“电商”、“梯具”、“能源”等等全面发展的明星乡镇,通过乔集乡的发展脉络,也许,我们可以为一些发展仍处于较为缓慢的乡镇,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范本”。但我认为,我们更应该从乔集人的精神角度,来探求乔集乡的发展经验。他们并没有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从所落地的阿特斯光伏发电、正邦生猪养殖繁育等全部都是无污染项目可以看出。他们所追求的是要建设一个集“生态文明”、“精神文明”与“商业文明”、“产业文明”于一体的、有着自己特定区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新乔集。
总结乔集经验可以证明许多真理,但最重要的一条,是乡党委乡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富裕百姓生活、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未来的乔集乡,将越加具有发展活力!
作者简介:
蓝文君,男,1952年生,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蓝花门楼村人。中共党员,退休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约作家。自1972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出版、发表各类文作品近千万字。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