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江湖,地处彩云之南。从茶马古道到布朗、哈尼民族特色村落,云雾缭绕的普洱江湖,一直蕴藏着最神秘、最诱人且极富想象力的奇異传说。
普洱看山头,看一条“幸福之鱼”
江湖上有句行话,“红酒论酒庄,普洱看山头。”
在西双版纳,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山头,普洱的口感不尽相同,茶质各有特色。普洱包容了勐海味、思茅味、临沧味,分布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各个山头,举托着冰岛、弯弓、昔归、南糯山、曼松老寨、易武、老班章等著名高峰。
上山头买茶,海拔越高,采摘困难,产量愈少,无可比价。
想要上等好茶,除了不论价钱,还必须耐得住性子,在各个山口等着、守着,才能买到从山头下来的好茶。
在西双版纳的勐腊县和勐海县,大山深处有12座茶山,隐藏着口味迥异的古茶树,每棵都有几百年甚至近千年历史。
因为多种树木混生,养成了各自的天敌,古茶树的病虫害基本上不会发生。由于没有施任何药物,施任何人工肥料,茶叶保持了天然品质。
位于景洪市勐海县布朗族自治乡的老班章村,距离县城约60公里,一条红壤塘石路绕着雄伟的布朗山蜿蜒至老班章寨子,塘石路让老班章的茶叶能相对便利的出山,也避免了水泥或柏油路面对茶树生长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老班章”这是个源自傣语“巴渣”,意思为“一条潜游在大山深处绿色环境茶林里的幸福之鱼。”
老班章行政管辖为布朗族自治乡班章村委会,班章村委会下辖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峨、坝卡囡、坝卡龙五个自然行政村。
市面上一些茶商或是不太清楚,或是想借老班章的盛名,将这五个寨子统称为班章。
老班章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700多米的云雾山里,由于地处偏远,逃过了愚昧年代被“矮化”的劫难。
全村4980亩古茶园,分为老曼峨种与帕沙种两个种类,依然保存着良好的古茶生态。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深厚的微酸性红壤土层,有机矿物质微量元素含量高,促进了独特口感和珍稀品质的形成。
老班章茶茶芽头大,条索粗犷而显毫,压制成的紧压茶品壮硕肥大,油润橙亮,美感十足。
老班章古树茶茶汤透亮,茶性刚烈,茶气张扬,韵味深广。表现为香气浓烈,回甘酽醇,感官利索,一枝独秀,这对于喜欢老班章的铁粉们,可谓再无其二。
老曼峨与帕沙十三钗“怀乡茶园”
老班章村的古茶王树,是老曼峨布朗族先人种下的,属于老曼峨种;而后来的帕沙种,是来自老班章与帕沙的联姻传入。
关于帕沙种的来历有一个口口相传的美丽传说。
说的是很多很多年前,村里的小伙子迎娶一位帕沙村新娘。新娘临行前,在帕沙茶园前等待良久突然回头抓了一捧帕沙茶籽装入喜服带到新郎家。婚后播撒在布朗山上,为的是日后能够重温故乡茶的味道。
这一不忘乡愁的举动,带来了十三棵帕沙茶苗的诞生,在班章山上长成了大树,繁衍至今。这片十三棵茶树的怀乡茶园,现名为“十三钗”。
从2003年开始,市场疯传普洱茶的保健功效与投资价值,这种云南大叶种发酵加工茶,原先的鲜叶只有几角钱,几块钱,似乎在一夜间价格翻番数十倍。
普洱茶没有保质期,可以长期存放,而且年份越高相对越有价值的特性,让很多人都把普洱当成了“可以喝的古董”来投资。
从普洱茶发烧友,到普洱茶茶商,到普洱茶的收藏者,都开始藏茶,甚至是细分出山头,形成专门的老班章铁粉,大家都认定上好的古树茶有利于收藏,经营者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加大收储。
随着山头茶古树茶的崛起,老班章逐渐被接纳、认可乃至追捧,特别是“大白菜”系列,作为最早的纯料老班章代表,逐步走上了神坛。
白菜是老班章被认可的开端,是高品质老班章普洱茶的首次系统的展现。
业内茶商则顺势而为,借着老班章独有的品质,把老班章推上了王者的宝座——“班章为王,易武为后”得到广泛认可。
于是,老班章的至真至纯、王者风范不断为外界所知晓。老班章古树茶的价格从此称霸历史高位,在普洱江湖昂视群雄。
茶客从热衷喝老班章变成热衷于收藏投资,老班章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强。祖辈们种下的那些藏在云雾深林的古树茶,让后辈们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让现代人明白“土地能生金”的道理。
如水人生与至善由茶的至臻境界
“普洱江湖,高深莫测”,如果没有过硬的基本功,闯进普洱这个江湖,便会在“比眼力、拼功夫”中败下阵来。
因此,经营普洱,既要有资金实力,更要有经年累月的品鉴经验。天价买来的茶叶有可能是珍贵的普洱藏品,也有可能是让人深度被套的陷阱。
在此峰谷落差的人生际遇中,如果一个人能静下心来,从容奢侈地喝一泡真正的老班章古树纯料春茶,才不枉成为爱茶之人;才能体会“如水人生,至善由茶”的至臻境界。
2009年的一个偶然机会,高先生在西双版纳遇见了老班章村的茶农李学东先生,然后他领着高先生第一次走进老班章,开始领略老班章古树茶园的风采。
十年来的交往,高先生成为老班章铁粉,在李学东看来,高先生就是茶农的知己。因此,李学东与爱人杨明便多次到浙江作客,结识高先生的朋友们。
在普洱江湖,李学东渐渐地接受高先生的“至善由茶”人生信条,而且把“动善时,与善仁”六字诀,得成他所坚守的普洱茶营销道义。
2018年4月初,高先生便与朋友二马先生、茶人叶栀兰女士一道,来到老班章,再次出现在李学东的新房庭院里。
老友相见,格外亲切。
眼前,铁粉们发现一位穿着黑色刺绣马甲的年轻人正在专心致志的炒茶,听到高先生招呼他“李学东先生”,他才侧脸笑着回应。李学东眼神深邃,鼻梁高挺,身子结实,皮肤黝黑,长得十分精神。
未经修整的茶树,树高4-5米,采茶不能损伤茶树,只能背着布袋,攀爬到茶树枝丫去采摘,又不能多裝,相对费时费力。好在采茶女们功夫娴熟,采摘并保护叶芽尖的新鲜,叶叶得心应手。
行走在四月茶山的阳光里,放眼可以欣赏普洱江湖茶王与茶后的风采,闭目能够听见茶马古道的铃声悠扬。
眼前布朗山这颗镶嵌在西双版纳的普洱明珠,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勐海普洱更多地占据世界茶人的味蕾,这是山水形胜折服世界的一个无可辩驳的理由。
李学东说过,自己书读得不多,文化少。
做茶更是文化行当,没有太多文化做不出好茶,还白白浪费了好山头的资源。况且,古树茶是老班章村民的一辈子,过好过差,就看你有没有摸透古树茶的秉性,然后让茶树生长得更好,出更多的好茶。他下决心要做个好茶农,做成好买卖,这是他一辈子的职业,也是一辈子的事业。
对于茶农来说,说出这样一段明白话,那是情理之中。
因为茶农李学东很有心,他买了摄像机,直观地是记录古树茶不同年份的四季长势;记录各株古树产出的茶叶,经自己手工炒制后,能够加工出来的成品茶;在享用过程中所冲泡出来的不同汤色,并记录品尝者的各种评价。
他把这些记录交给高先生,让高先生对古树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促进高先生更好地体会老班章古树茶的美妙张力。
李学东这样做,又一次尽到并得到了一个懂科学、懂文化茶农责任与担当,提升了品质与效益,这是茶农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方式。
动善时,与善仁,诠释“上善若水”
李学东问,春来,茶树的萌生,需要水的滋润,雨从天上来,浇灌茶树,长得生机勃勃,满树的茶叶让大家采摘,这说明了什么呢?
高先生解释,这是春水应时而动,也是春茶应时而动,这是大自然的应时而动,也是上善若水“动善时”的表现,利于造福人间。
李学东问,水对任何物体都是很“仁爱”的,瓦砾和宝玉都可以跟着它一起去旅行,它绝对不会厚此薄彼。参天的大树和卑微的小草它都愿意去滋润,既不趋炎附势,也不故作清高。这又说明什么呢?
高先生解释,这是“与善仁”的集中体现。《道德经》倡导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助力万物,却不与相争,停留在人们认为贫瘠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
故有“上善若水,臻于至善”的说法。“臻于至善”出自《大学》,臻是到达,是途中的“不断趋前、接近”,永不停息。至善即完善、完美的“理想境界”,是一种创新超越的“进取”精神,最终实现“如水人生,从善如流;做人如水,包容万物。”
这也是“做事先做人,种茶制茶”与行走于普洱江湖一样的道理。如此“动善时,与善仁”的道理,乃是人生必须坚守的至臻道义。
高先生说过,人在江湖,当担责任。“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二字曾是彼此掩饰尴尬的托词;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江湖”二字才是人间正道。
在老班章村,水与茶相遇,水成全了茶的秉性,茶温润了水的美感;水成就了品茶的境界,茶陶冶乐水者情怀。
普洱江湖,美丽而大气。大象无形,能在普洱江湖中叱咤风云的老班章就是翘楚,能在老班章村成为资深茶农的李学东就是代表,能在老班章哈尼风格的新楼里仗“剑”论茶的铁粉们更是特别幸运。
茶与水,天人合璧,成为普洱江湖中的一柄论茶之“剑”。李学东、高先生、二马先生、叶栀兰他们仗“剑”行侠,一路至臻前行,活得像风一样潇洒,像云一样悠闲,像溪一样跌宕,像江一样澎湃……
善时,善仁,善行普洱“江湖”。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