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九岁人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575
孙建军

  早晨上班出门的一刻,“建国,别忘了吃药。”白发苍苍的母亲叮嘱道。母亲站在门口,把一双期待平安归来的殷切目光像是焊在儿子的背影上。

  2019年元宵节刚过,中等个子的李建国穿过两道人来熙攘的街,他快步走在伊逊河的锥峰桥上。

  转眼间,冬日里凛冽的寒风像是被塞罕坝阻挡住脚步,一缕缕晨阳洒在伊逊河两岸,迎面一阵温暖的风拂起他头顶稀疏的黑发。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45歲李建国的生命却有两次。如果说他36岁以前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那么36岁以后的“九岁”生命是大姐义无反顾的亲情奉献。

  “尿毒症患者,不应是阴云笼罩下的思维与生活。”历经生死后李建国对生命价值的取向有了重新思量。

  劳累、生气、感冒,是换肾者的天敌,但李建国却逆袭而上,成为一个换肾者的异数。虽然身体失去了平衡,但他在人类向往和敬畏的公平与正义前,用心智寻找到平衡支点。

  因此,李建国把第二次生命活得不同凡响,2017年他负责的民四庭荣记“集体三等功”,2018年他又荣记“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

  精神不可复制,但可以传承。李建国那种韧劲、不放弃、不言败的执着和对公平正义的坚守精神,业已成为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倾力打造“文化建院”的一面旗帜。

  离不离 你决定

  “公正执法 公道人心 青天有鉴 司法为民”这是一面没有悬挂的锦旗,是一位当事人举起菜刀欲与自己、与这个世界彻底决裂后的真情道白。

  2017年10月金风送爽的一天,把品牌服装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梁女士心怀感恩,手捧一面锦旗走进李建国的办公室。

  “李庭长,不,李大哥,千言万语也感激不尽。”身材修长,秀发飘飘,在商场打拼十余年的梁女士显得干练,靓丽。

  李建国用平缓带有磁性的声音问,这几个月没再发生矛盾吧?39岁的梁女士甩着披肩长发,摇了摇头。

  “生活的路还很长,夫妻之间要多沟通。”李建国殷殷叮嘱。

  她的婚姻曾经站在悬崖边上。她和丈夫经营着各自生意,生意的忙碌,导致夫妻间少有沟通,随之感情渐渐出现裂痕,甚至降到了冰点。

  一份沉甸甸的离婚协议书总放在梁某某的轿车里,那份离婚协议书犹如一道魔咒,有时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2017年盛夏的一天中午,她和丈夫再一次惊天动地吵了起来。瞬间,家里如同炮火硝烟的战场,燃烧起来的愤怒让他们成为战场上奋力厮杀的敌人。撕扯中,平时不善于交流的丈夫凭借酒劲把妻子的眉梢打开3厘米一道口子,鲜血淌在脸上。

  血,如同一把利剑刺在她心里。

  挣扎中,梁女士终于拨打了公安110。

  在派出所,笔录做到一半时,她毅然决然放弃了。怕的是,丈夫一旦判刑,两个儿子未来的路会刻下父亲身背刑罚的阴影。

  夜幕下的梁女士不愿再踏进家门半步,家如同一座冰窖,望而生畏。经年的吵闹,令父母唉声叹气,她不想回娘家,不能让父母看到自己眉间的那道伤口,替自己担心,更何况此时的父亲住在医院里。

  一夜徘徊,梁女士来到县妇联,她把一肚子苦水一古脑儿倾泻而出,有关人员听了她的心酸历程,支持她拿起法律武器。

  七月酷暑,梁女士带着渴望,迈着沉重的步伐走进县法院,她要在法律的天平中寻求婚姻的真谛。

  开庭时,她不想简单地拿回一份离婚判决书,想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酸楚与痛苦有个彻头彻尾的陈述,让执法者既是倾听者又是辨明是非者。

  然而,清官难断家务事。如今人们价值观念、人生观的无情转变,离婚案件的财产纠纷一团乱麻,千头万绪。法官如何界定夫妻双方各自拥有的财产,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法官们面对离婚案件的财产纠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而因离婚财产纠纷杀害法官的案件屡见不鲜,2016年2月北京昌平枪杀女法官案;2017年1月广西陆川县龙建才持刀杀害退休法官,皆因离婚财产纠纷造成的惨案。

  也因此,法官审判离婚案件时,首先是调解,而非一判了之。除非夫妻双方感情完全破裂,符合法律规定的离婚条件,法官才举起法槌。

  梁女士觉得未实现自己的愿望,多年积攒下的哀怨瞬间转化为一腔怒火,进而转化为恨。

  爆炸了的梁女士想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向全天下宣泄,又想找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记者。她觉得有点遥远,于是又否定了不切实际的想法。

  一股燥热的风把她的脚步送进了一个超市。她在超市里买了一把锋利的菜刀,一个擀面杖,把两件“武器”装入一个纸袋。夜幕降临时,她来到了法院门口,被保安拦截。随后,她又走向县政府……

  一夜苦思冥想,她失去了理智。早晨一上班,她手握一把锋利的菜刀,把一位法官劫持在办公室。

  险情突发,李建国临危不惧,他用自己残缺的血肉之躯换回那名法官……

  为了挽救濒临悬崖边的这个家庭,为了融化梁女士冰冻三尺的心,李建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其谈了二十余次。有时她想通了,斩钉截铁地说不离婚了,可一夜后又反悔了。

  中国的离婚率在逐渐爬升,其速度已到了惊人的程度!人们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经受着时代的严峻考验。又因环境、民俗、男女比例失调等社会深层次问题困扰,县域内定亲时形成了一个风俗,彩礼钱讲究以百元人民币称量的“6斤6两,8斤8两”,这看似是两组吉祥的数字,却成为男方父母面前的一道天堑。

  因此,李建国深深感到“家事纠纷”案件责任重大。每个家庭都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了,社会方能和谐。更为警醒的是,当前很多青少年犯罪遍布社会各个角落,青少年犯罪率惊人。其中,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率所占比重很大。

  “妈妈,拉我一把。”这是那些青少年向社会的呼唤。

  “你丈夫脾气不好,但他绝不是一个坏人。”李建国循循善诱,“为了两个聪明伶俐的儿子有个完整的家……”

  她允诺撤诉,可半年没有踏进家门的她,第二天又来到了李建国的办公室,一如既往哭得很伤心,仍然执意离婚。

  “妹子,听哥的话,‘再赌一次,不会失败。”李建国耐心劝导,“我用职位和人格来担保,若再有一次家暴,哥哥一定替你做主。”

  “离不离,你决定。”她擦去伤心的泪水,竟然把婚姻的决定权交于了法官李建国。

  至今,这起离婚案件卷宗里还保存着梁女士丈夫郑重写下的保证书。“我王某作为男人,向李庭长以及天地保证,从今天起不再动手打梁某某。如果再犯打人毛病,我自愿把我所有财产以及儿子的抚养权都交给梁某某所有。”

  值得欣慰的是,梁某某丈夫真的一诺千金。如今,一家人充满了欢声笑语。

  “建国大哥真的是换肾者?”风雨之后见彩虹的梁女士,至今方知晓李建国的真相,她后悔不迭自己当初为了一己之私的纠缠行为。

  李建国九岁人生是一幅浓墨重彩的画,他让一个家庭破镜重圆,画出的仅仅是一笔。2018年家事纠纷案件477件,他亲自受理近170件。

  十年生死 两茫茫

  “建国脸怎么臃肿得像一个发面盆,这哪里像他?”郊区法庭朝夕并肩作战的兄弟窦永海和吴迪锋,私下心痛地议论。

  那时,李建国因肾功能不全大量服用激素药物,已然改变了他的相貌,他自己照镜子时,甚至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的本来面目。

  1993年,李建国考上了河北司法学校,实现了他人生的梦想。1995年,李建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他又回到养育自己的那片热土,被分配在当时的郊区法庭。

  1998年10月底,塞罕坝下已寒风四起,雪花飘零。

  李建国随同副庭长吴迪锋前往山西新绛县二里半镇,为本县一家公司清欠。在一个陈旧的招待所里,一住就是半个月。室外雪花纷飞,屋里冰冷似铁,身体强壮的李建国觉得嗓子疼痛,四肢乏力。他以为内火所致,在镇上寻找到一个小药店买了龙胆泻肝丸。

  清欠结束,他们归心似箭,疾驰的列车上,李建国觉得大腿阵阵瘙痒,他挽起裤腿发现一个个红色斑点若隐若现地潜伏在腿肚子上,但他丝毫没在意。

  他的归来,让母亲一阵欣喜,晚饭时母亲为儿子端上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母亲的手擀面吃得他额头挂满了汗珠,一阵瘙痒,他又挽起裤腿,细心的母亲弯腰仔细久久查看了一番。

  母亲催促下,毫不在意的李建国来到了县医院,一位医生诊断后告诉母子二人,病症为皮肤性过敏,让他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几天后,症状消失的无影无踪。

  然而,病魔在向身体强健的李建国悄悄偷袭。

  隔年秋末冬初,病症如期而至,经治疗,症状又逃遁了。

  又一个秋末冬初,李建国前来承德市委党校学习。学习期间,他深感四肢乏力,浑身酸痛。结业后返程车上,他口干舌燥,不停喝水,可喝了许多水后却没有尿液。

  回家后脱掉皮鞋时,母亲发现他一双脚肿胀起来。

  “急性肾炎”,县医院一位医生的诊断结果。

  2000年,病魔张牙舞爪扑来,这才让李建国警觉起来。但为了初心,他咬牙坚持前往省会石家庄参加“初任法官”考试。怎奈,无情地病魔击退了他坚强的意志,他被迫打道回府。

  病情的迅速转化,李建国在妻子李秀慧的陪伴下来到北医三院。

  “需要穿刺……”北医三院一位大夫一脸严肃,直到此时李建国的心才悬了起来。

  “IGA肾病(肾功能不全)”病理分析结果给李建国当头一棒,他精神紧张起来。

  医生叮嘱他,回去按时服药,保养好身体。

  每次服用10片激素药,让李建国一张英俊的脸变形了,两岁的女儿看到父亲时吓得扎在母亲怀里不敢抬头。

  “建国,你休息吧,工资照样发给你。”领导一直在劝,可一脸灰黑的他却一如既往坚守在岗位上,办理着手中的案件。

  李建国不但没有休息,凭一股韧劲还坚持办案。

  2002年寒冷的三九天,满脸臃肿的李建国和城关法庭的同事冒著严寒来到四合永镇执行于某的案件。于某租赁镇政府房子不付租金,也不迁出,想要无赖到底。法庭裁定下达后,于某依旧我行我素,拒绝执行裁决。

  镇上的一个小饭馆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于某正在和几位朋友涮羊肉。于某和朋友推杯换盏之际,李建国站在了他身旁,于某嘴里叼着烟,目光乜斜,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就在李建国和同事要带离于某之际,同桌几人竟然上前阻拦,李建国毫不畏惧,最终把于某带回法庭。

  晚上回到家里,李建国消失了那种凛然之气,他四肢无力,一头扎到床上,身体如同一滩泥。

  花开花谢,病魔加快了脚步,摧残着李建国顽强抵抗的意志。

  那天,晚饭还未吃完,李建国紧走几步便把吃下的饭菜全部吐了出来。戏耍的女儿停止了笑声,母亲夹菜的筷子停在空中,父亲口里的饭食咽不下去了。

  此时,恰逢中秋节来临,身体虚弱的李建国住进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母亲、妻子寸步不离的陪在身边。

  中秋节夜晚皎洁的一轮圆月悬在空中,李建国惦记女儿,也惦记着手里的经办案件。他认为慢性肾病要不了命,和主管医生要求出院,手里有案子还未了结。

  “回家?你家属呢?”主管医生一脸严肃。

  “你丈夫病情很严重,他还想回去上班?不要命了?”医生的话宛如一把利剑刺进妻子李秀慧的心里,“也许需要转院去北京。”

  “不是慢性肾炎吗?”一脸懵懂的李秀慧惊恐地看着医生。

  “不是,是肾功能不全,最终结果是尿毒症。若家庭经济条件好、身体素质好、保养好,还能活些年,相反,很难预测。”一席话令李秀慧眼前发黑,像是坠入了万丈悬崖。

  随后,李建国让中药陪伴了整整十年。最后,他嗅觉里空气的味道都是中药味,他满头黑发几乎不见了,体重从130斤逐渐降到不足百斤。十年的求医路自北向南,内蒙赤峰、承德市、北京、石家庄、山东潍坊,乃至于各地无所不及的“祖传秘方”,十年的风霜雪雨中留下了一对母子沉重的步履。

  一日,有人告诉李建国母亲说,山东潍坊一位老中医能治尿毒症,且有疗效。母亲风尘仆仆和儿子前往山东潍坊,列车上行进中,车厢内酷暑难耐,人声鼎沸,气味熏人,母亲一时难以落足。一位好心人看到李建国弱不禁风,气喘吁吁的样子,主动把座位让给他,母亲连连道谢,万分感激。

  母亲靠在儿子的身旁,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湿透了母亲一件褪色的半袖上衣。

  行色匆匆,晓行夜宿,母亲的脚步愈发沉重了……

  母亲为儿子煎熬了十年中草药,为了把药熬好,一分钱恨不得掰开花的母亲,咬牙买块手表,以便把熬药时间精确到分秒。

  冬日的严寒里,母亲站在挂满冰霜的平房后面的偏房里,聚精会神的守着火炉,如同守着一个生命。夏日烈日炎炎的屋檐下,母亲又守在电磁炉旁,她渴望一个生命像院子里挺拔的秧苗。

  那天,母亲偷偷哭了,她鉴别出昂贵的“冬虫夏草”是赝品,她诅咒,这可是伤天害命啊!天理难容。

  四合永火车站,坐落在四合永镇上。车站隶属于沈阳铁路局,车站虽小,但它却是北京通往内蒙大草原的重要枢纽。

  不知多少个夜晚,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守在火车站临时休息室的火炉旁候车,四周围着的塑料布不停地摇晃,很难抵挡深夜里寒风的侵袭。一声长笛,火车缓缓驶来,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渴望登上火车,怀揣仅有的钱去购买中草药,尤其是昂贵的“冬虫夏草”,老人把剩余的希望寄托在一次次艰难的购药旅途颠簸中。

  母亲为“冬虫夏草”哭得极为伤心,曾几何时假药泛滥成灾,人性泯灭。

  渐渐地,大半生积攒下来的10万元几乎花光了,中草药以成麻袋计数,可儿子的病依旧不见好转。

  母亲,在默默中感到丝丝绝望……

  2005年新年的钟声并没有给李建国带来希望。

  一天午饭,已然是骨瘦如柴的李建国满眼重影,饭桌上的筷子、碗像是在舞动,一双筷子从他手里滑落,进而全身颤抖不止。

  县医院化验结果,他的肌酐指数高达1200,分明是尿毒症晚期,红灯骤然亮起,生命随时都会与这个世界告别!

  那个年,他在医院度过,家里的院落听不到女儿天真的笑声。因没钱买新衣服,女儿只好穿大姑家姐姐退下来的旧衣服,她耳旁的嬉笑声来自于邻居的院落,鞭炮声来自于空中。

  李建国靠化疗维持着孱弱的生命。

  ……

  “姐,你快回来吧。”妹妹李建平在撕心裂肺,妹妹的哭声被内蒙大草原的秋风淹没。

  “弟弟是尿毒症晚期,路都走不了了……”妹妹的话让李建君僵立在草原上,一阵阵秋风吹乱了她的头发,也吹走了往日那响亮的笑声,她眼前剩下的是一片漫漫黄沙。

  她眼泪淌了下来,滴落到刚刚翻出的土豆上。

  人每每在无望的时候,想借人力所不及且不曾认知的事物已达奢求。山穷水尽之时,姐姐李建君曾虔诚地跪拜在一个充斥着神秘色彩的屋里。那间屋,香烟缭绕,空气凝滞,庄严肃穆的“大仙”神秘兮兮,用异地口音说,他病魔缠身,阴气太重,我无力救他。

  “仙爷,救救他,我就这么个弟弟,是全家顶梁柱。”李建君磕头如捣蒜,额头甚至磕出了一道道血印。

  那位大仙双眼紧闭,连连摇头,口出诳语……

  “能借命吗?我愿把我的命借给弟弟。”李建君带血的额头抵在地上,可她听不到救命的只言片语。

  李建君失魂落魄向家里走去,她在问苍天,弟弟生命之路还会走多远?苍天无语,只有坝下的风打在身上。

  妹妹的电话让姐姐感到弟弟的生命危在旦夕,她丝毫感觉不到历经艰辛劳作后,草原上收获的季节。她六神无主,归心似箭……

  十年的煎熬,让一家人精疲力竭;十年齐心协力的抗争,只为一个生死未卜的生命。

  绝望 没有放弃

  2011年7月一个深夜,一辆从内蒙疾驰而来的绿皮草原列车缓缓停靠在四合永站。

  與病魔抗争十年的李建国形销骨立,弱不禁风,他如同深秋坝下被风霜摧残的一棵秧苗。

  大姐李建君肩上跨着两个大大的包裹,二姐李建平和妻子李秀慧搀扶着李建国登上草原列车。

  夜色深沉,飞奔的列车穿行于塞外山水之间,车窗外的河流、山川,一闪而过。疾驰的列车满载一家人的希望与渴望,一路向首都疾驰而去。

  李建国辗转难眠,车轮的隆隆声丝毫没有碾碎他脑海中母亲的身影。

  夜里从家出门那一刻,他像是用尽36年最后剩余的力气,回头深情凝视着精疲力竭、微微驼背、白发苍苍的母亲。刹那间,他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整整十年啊,一对母子在和病魔进行顽强地抗争。挣扎中,母亲变得憔悴不堪。

  十年的熬中药之路,把母亲熬得犹如摇曳着的一盏孤灯。三千六百五十个寒来暑往,满头白发的母亲像一位雕塑,伫立在火炉旁,渴望一个生命重新扬帆远航。

  突然,车厢里一个婴儿发出强而有力哭声,似乎要刺破车窗外深沉的夜幕,像是呼唤着生命。

  假寐的妻子李秀慧抬头看了看丈夫,又把额头抵在叠加的双手上,她脑海里随着飞转的车轮闪现一个悬念,手术能成功吗?

  李秀慧和李建国是高中同班同学,毕业时他们像鸟儿一样飞了出去。大学毕业,他们又飞回这片历史积淀丰厚的土地。

  青春洋溢,奋发向上的李建国,以及他工作中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李秀慧打开了那片芳心。同窗的他们未曾有过青春情爱的萌动,但有过学习上互相切磋的时光。

  那一天,他们甜蜜地走在一起。婚后的日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然而,突如其来的病魔如同一道行刑的斩令牌,瞬间让生活万劫不复。

  一个夜晚,含辛茹苦的婆婆偷偷把儿媳李秀慧拽到一处昏暗角落,把嘴贴近儿媳的耳旁怯怯地说,“把房子卖了吧!”

  李秀慧拧紧眉头,凝视着婆婆,她心想,仅有的两间平房能值几个钱?房卖了,去那里住?

  李秀慧摇了摇头,沉默不语。他怎能不知晓,此时此刻家里连50元钱也难以拿出。

  那个夜晚,李秀慧失眠了。她在想,病入膏肓的丈夫,年迈的父母,牙牙学语的女儿,未来的日子……

  绝望中的李秀慧回到乡下娘家,身心疲惫的她流着泪躺在母亲大腿上问,妈,我怎么这么命苦呢?!

  不识字但有良知的母亲把一双慈祥的目光落在女儿消瘦的面庞,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女儿劝解,秀慧,咱不能丧良心,建国是个好孩子,他在一天,你和孩子就有个完整的家。咱们尽最大努力给他治病,实在救治不了,真有那么一天,咱也问心无愧,钱不够大伙凑。

  李秀慧躺在母亲的大腿上,仿佛回到了童年躺在母亲怀抱的时光,她在温馨的港湾里睡着了,睡得那么踏实。数年的风霜雪雨奔走中,她几乎没有那么香甜地睡过一次。

  临行时,母亲、姐姐,把从土里刨食积攒下来的钱塞进她兜里。母亲站在大门口叮嘱道,“不要着急,也别胡思乱想,照顾好建国。”

  “妈,放心,我不会放弃。”李秀慧回头深情望着母亲,脸上挤出了一丝苦笑。

  绝不放弃的李秀慧,2010年的正月初六,只身来到北京。

  寒气袭人的春夜,李秀慧体如筛糠排着队,只为挂协和医院泌尿系首席专家号。

  昨夜,她好不容易在北京301医院排队挂了专家号,可轮到她问诊时已然到了下班时间,她怅然若失目送专家远去的背影。

  奔波几家大医院,专家们异口同声问,家庭经济条件如何?移植手术费用需要30万元左右。专家又说,肾源奇缺,即便有,也许一年半载,也许等待两三年。

  李秀慧拧紧眉头,绝望了。

  “最好有兄弟姐妹,一旦配型成功有救,这是最佳途径。”北京301医院那位专家的建议,她仿佛从漫漫寒夜中看到了天空中的启明星。

  夜色越发深沉,车厢里灯光暗淡,人们在旅途的疲劳中进入梦乡,姐妹俩相互依偎,对面一位男人鼾声如雷,令姐妹难以如梦。

  几个月前,姐妹俩也是乘坐这趟草原列车满载着希望前往北京,车轮的隆隆声中姐妹多么渴望肾的各项指标与弟弟的肾相近。

  “能,一定能,我们是他的姐姐。”疾驰的列车满载姐妹俩坚如磐石的信念在飞奔。

  也许是上天眷顾李建国孱弱的生命,姐妹俩历经一个月检查,肾的各项指标与弟弟高度符合。

  “弟弟有救了,有救了。”手握化验单,像是握住了弟弟的生命,姐妹俩相拥在一起,喜极而泣。

  北京的四月,已是草长莺飞,绿柳婆娑,蓓蕾绽放。喜讯像北飞的鸿雁,坝下的一家人终于卸下了沉重的十字架,被浓浓的春色包围了,多年消失了的欢笑声伴着春风飞出了曾经冷寂的院落。

  然而,姐妹俩上演了一场激烈地争论,且争论的不可开交。

  “我是姐姐,排行老大,给弟弟的肾理应是我。”姐姐李建君一脸坚定。

  “你是姐姐,可责任同等,捐肾的事不能你一个人决定。”妹妹李建平毫不相让。

  “好妹妹,姐姐身体比你健壮,你身体单薄。”面对固执的妹妹,姐姐只好好言相劝,“再者说,我儿女双全,你还没有孩子,听姐姐的。”

  妹妹沉默不语,态度还是没改变。

  “肾虽长在自己身上,可它属于一个家庭,我和你姐夫都商量好了,也得到了孩子爷爷奶奶的同意。”姐姐晓之以情,“我不会伺候人,这么多年你比我付出的多,等手术后你好伺候我俩。”

  “姐姐,捐肾的事由家里人决定吧!”妹妹有一丝松动。

  那是一个春夜良宵,一家人为由谁捐肾开了个长时间会议,商讨的最后结果是由大姐来捐肾。

  李建平躲到一个屋里,哭得好委屈,她认为这不公平,为何自己的肾不能给弟弟?最后,在母親的劝说下她才停止了泪水。

  疾驰的列车一声长鸣,列车驶出塞外,离首都愈来愈近。

  行前的一幕令朦胧中的李建君动容,她感受到人间一份特殊的温暖,这温暖来自于婆婆。

  她和婆婆因一些家庭琐事有些隔阂。但令她未想到的是,在和公婆商量给弟弟捐肾时婆婆却一反常态,大义凛然。

  生命属于个体,但在某个时段个体的生命又不仅仅属于个体,因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责任。

  “建君,放心,我和你爸已经商量好了。”眼前的婆婆让儿媳陌生起来,“建国那么年轻,咱能救,一定救!”

  “谢谢爸妈!”李建君强忍住感激的泪水。

  “别担心家里,我来照看孩子,等手术回来,我侍候你。”婆婆的一席话让李建君的泪水瞬间淌了下来,她给婆婆深深鞠了一躬。那一刻,她心中曾有过的百般纠结像春天里的冰,融化了。

  是人间真情,弥合了一道婆媳之间难以弥补的裂痕。

  后来,婆婆去世时李建君哭得好伤心,那是她发自内心的泪水。她觉得有些对不起婆婆,对婆婆还没有完全尽孝道,但时间不给她机会了。

  此刻,李建平把头靠在姐姐的肩头,随列车的摆动而摇晃。

  正如姐姐所言,妹妹建平是个会侍候人的人,医院里她经常陪伴在弟弟身边,把弟弟照顾的无微不至。

  弟弟脸色灰黑,眼袋下垂,一粒米都难以咽下,尿液排不出,一家人束手无策。情急之下,被迫前往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检查,弟弟的肌酐指数已高达1000多,已接近尿毒症后期。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保障,弟弟走进透析室,透析进行一半被医生停止,如再坚持下去心脏可随时骤停。

  二姐搀扶着弟弟坐在椅子上,弟弟双目紧闭,虚弱的喘气都很吃力,二姐紧紧握住弟弟的手,但二姐的手不停在颤抖。

  “建国,你可要挺住啊!”李建平无声地呼唤,“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一旦……爸妈咋办?”

  那年的中秋节,二姐李建平陪着弟弟在医院度过。中秋节的夜晚,弟弟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灰黑色的脸很不协调的沉浸在一片白色中,那张脸看上去让二姐甚是沮丧,窗外悬挂着的一轮明月,二姐无心抬头欣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可明年的中秋月,弟弟还能看到吗……”夜不能寐时,二姐在胡思乱想。

  那些天,一碗粥、一袋奶、一枚鸡蛋、一碗热水,姐姐小心翼翼举着,用灼灼的双眼盯着弟弟缓慢地咽下食物,增加能量,增加抵抗力。

  陪伴弟弟的十年中,二姐李建平最怕的是深夜手机突然响起,或许是苍天眷顾,那样的事情最终没发生。

  万幸的是,艰难的日子挺过去了。曙色中,列车徐徐进站,一家人的希望已冉冉升起。

  北京301医院庭院的树荫下,花草旁,大姐牵着弟弟的手在散步。

  “姐,我怕你……”弟弟顾虑重重,他知晓手术时姐姐存在的风险远远超过自己。

  “别担心,医生说了,一个人有一个肾就够用,老天会照顾咱们。”姐姐笑声爽朗,弟弟又听到了姐姐往日那特有的笑声。

  绿草茵茵,两个姐姐、妻子,都陪着李建国缓步行走,虽然他依旧弱不禁风,但大家心里都充满了生的希望。

  2011年7月11日,这天是李建国九岁的生日。

  性格极为开朗的李建君躺在平车上,准备进手术室,李建国紧紧握住大姐的手,扑簌簌眼泪替代千言万语。

  “放心,姐姐不害怕,一定能救你。”大姐显得淡定从容,笑得很爽朗、干脆,大姐用笑声鼓励着胆怯的弟弟。

  身体单薄的二姐李建平也紧紧拉住大姐另一只手,边流泪、边哽咽。

  “妹妹,别担心,也别伤心委屈,姐姐身体比你强壮。”李建君依旧笑得很灿烂,“手术后你好伺候我俩。”

  当李建君推进手术室的一刻,她笑着说,“你们等着我”,可妹妹、女儿、丈夫、弟妹等人的心都悬了起来……

  肾移植手术圆满成功。四个小时后,李建君像是从遥远的梦中醒来,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手术成功了吗?守在身旁的护士告诉她,手术很成功。

  李建君恬淡的笑了……

  术后第二天,姐弟俩同住一个病房,姐弟见面那一刻,四目久久凝视,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姐姐可以下床走动了,她站在弟弟病床前久久握住弟弟的手,像是穿越到弟弟蹒跚学路的时光。

  “姐,你给我第二次生命,谢谢!”

  “不要说谢,我是你姐姐。”

  从此,获得重生的李建国深深感悟到,“恩”比天大!

  别无选择

  2013年盛夏的一天,李秀慧走进城关法庭庭长的办公室。

  李秀慧来还钱,她的举动被时任法庭庭长的王跃峰拒绝。他决绝地说,钱是捐献的,决不能收回。

  李秀慧情真意切道,在我们无助之际,大家拉了我们一把,这恩情无法报答。如果这笔钱不收,生性要强的建国心里总有一道过不去的坎,若你们把钱收了,他心里舒服,也对他病情有所帮助。

  李秀慧的一席话,令王跃峰左右为难……

  那是一个秋末冬初的一天,李秀慧接到王跃峰的电话向城关法庭走来。

  王跃峰把办公桌上一个装着几千元钱的信封递给了李秀慧。他说,这是同志们的一片心意,钱不多。

  随后,王跃峰又从兜里掏出1000元。

  李秀慧走出法庭的一刻,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泪。秋风萧瑟里,一股暖流瞬间爬向心头。

  王跃峰透过玻璃窗看着一个无助女人远去的背影,竟潸然泪下。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生龙活虎的好兄弟,德才兼备的建国怎能患尿毒症?

  随之,县红十字会、县法院,以及李秀慧工作的龙头山乡纷纷伸出援手。

  如今,已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的王跃峰,一直替朝夕相处的李建国惋惜,认为天妒英才。他心里的李建国,业务能力强,专业知识强,有创新、超前意识,不惧疑难案件,断案公平公正。若不是遭受病魔,凭他的才能定会前程似锦。

  为了不埋没人才,发挥李建国的才干。一天,受党组委托的一位院领导小心翼翼问他,你还能独当一面吗?

  “能,应该可以。”李建国没有逃避,他凭借本能挑战新的生命。

  从这一天起,李建国九岁的人生丰富多彩起来,忙碌并快乐!

  李建国肩负的诉讼服务中心,负责立案、家事纠纷、信访、诉前化解、交通肇事诉前保全等工作。事物不仅繁杂,而且责任心大。他每天上班,身前身后都围着当事人,他办公室常常被围得水泄不通,甚至楼道里都站满人。

  其中,有的当事人是带着情绪、带着讨说法而来。不论当事人如何激动,难能可贵的是李建国心如止水,他充满人情味的换位思考工作方法,逐一化解当事人内心的百般纠结。

  一件历经八年家庭财产继承纠纷案件因种种原因难以結案,此案如同一个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愿触碰,谁办案谁将成为被告。

  物欲的泛滥,能让人失去亲情,也让人缺失人之初的本性,亲人之间会变得陌生起来,人与人之间心存芥蒂,保持距离。残酷的现实,可谓人类社会上演的悲剧。

  长达八年未了的案件,原告、被告角色相互转换,案件本身原本不复杂,是失衡的人心让案件扑朔迷离。面对疑难案件,李建国又一次勇敢地挺立潮头。

  李建国接手该案那天起,他下决心把该案再次办成一件经得起考验的“铁案”。

  然而,人心叵测,人为制造的环境复杂,令李建国走上了九曲十八弯。

  首先,一方当事人在和李建国打太极,当事人的行踪飘忽不定,而邮寄去的受理案件所有材料很快被退回,只因“查无此地”。

  李建国如同一个“猎手”,他紧紧追寻猎物飘忽不定的行踪,终于迎来了开庭日。

  开庭日当天,险象环生,那特殊的场景犹如好莱坞大片导演精心设计。

  清早刚一上班,法院的门前停一辆救护车,受委托当事人躺在救护车里,静观其变,蓄势待发。

  9时整,李建国参加完县里信访会议匆忙回到办公室,屁股还未坐到椅子上,办公桌电话突然响起。电话里一位院领导严肃地说,刚刚接到县纪委的电话,有当事人投诉你不接待,究竟是什么原因?

  李建国作了详细解释,领导叮嘱道,身正不怕影子斜,此案复杂,小心谨慎。

  恰在此时,李建国手机响起,受委托当事人问,为何不见我?

  “你究竟在哪里?”李建国一头雾水。

  “我在救护车里,不能走,还请李庭长屈尊。”受委托当事人的话语显得不卑不亢。

  李建国带上一名书记员,带上执法记录仪,走向装满故事的那辆救护车……

  而另一方当事人也上演着精彩纷呈的剧情,几次开庭,当事人竟然口吐鲜血,匍匐在地,导致庭审被迫中止。

  火眼金睛的李建国,冲破重重迷雾,厘清是非,把一个个险象环生的剧情剥离开来。

  一次开庭,一方当事人悄悄在录音、录像,不但如此,还信誓旦旦地扬言找新闻媒体,甚至还进行恐吓。

  李建国把案情汇报给院领导,他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依法办案,把此案办成铁案。否则,对当事人不公平,有失法律的尊严。

  为了公平与正义,李建国顶住来自各方面压力,信守法律,铁面无私,维护公正。最后,财产继承败诉一方竟然真诚表示感谢,而胜诉一方却百般纠结。如此复杂的情节,缘于败诉方虽然失去了财产继承,但却得到了被赡养权利。

  此案彰显了物欲横流下的人性,物质的强盛决不能让人性的良知消失殆尽。李建国用法律的准绳制约着为一己之私,想入非非的人。

  李建国每天面对许许多多当事人,劳累可想而知,他最怕感冒,围场冬日的严寒非同寻常,当事人从未看到他带口罩。他认为,一个小小的口罩能变成一道鸿沟。

  也因此,伊逊河边的日出日落间,李秀慧常常陪伴着丈夫锻炼身体,以缓解他一天的劳累。

  “别那么拼命,你不同正常人,若再反复,我就没办法了。”妻子深知丈夫喜欢且为此忠于职守的工作,只能好言相劝。

  “放心吧,我知道。”李建国对于妻子的叮咛显得云淡风轻,他凝视着流淌的清澈河水,不愿让第二次生命“逝者如斯夫……”

  历经了生死考验的李建国切身体会到,个体与国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幸福。如若没有国家医疗保险政策,每年七八万元的药品费用,自己承担会举步维艰。

  因此,李建国认为自己九岁的生命是姐姐给予的,也是国家给予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最好的回报就是把一个个案件办成铁案。

  诉前调解,作为民事诉讼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项制度,是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一,在处理案件时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全院工作努力的方向。2018年,诉讼服务中心“冀登”字号登记案件3777件,诉前化解392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2018年10月底的一天,一位铁骨铮铮的军官推开法院院长李彬办公室的门,他郑重的给李院长行了一个标准军礼!

  “贵院解了我燃眉之急……”王林大校略显激动。

  “涉军停偿,是党中央的重要决策,我们法院同样肩负重任,这是我们理应做的事。”李彬院长握着王林大校的手。

  2016年党中央出台了《关于全军和武警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活动的通知》。

  王林大校是承德驻军某部房地产管理局的处长。2018年年底,所在军区要对承德64个项目进行验收。验收期迫近,但仅有一个早年遗留下来的项目还悬而未决。

  于某某手握《房地产租赁协议》就是不搬离所租赁的驻军某部房产。

  为此,王林处长找过承德军分区、当地武装部、当地政府。一位主管此事的副县长几次找到于某某协商搬离事宜,于某某当面承诺撤离,背后却打太极,始终无动于衷。

  此事让王林处长非常焦急,甚至寝食难安。

  2018年10月16日,行色匆匆、山穷水尽的王林处长来到县法院,要求立案。

  李建国深知此事特殊,立刻向院领导汇报。

  “为涉军停偿案开辟绿色通道,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妥善化解此纠纷。”李彬院长把任务交予善于化解疑难案件的李建国。

  李建国立刻把于某某邀请到法院。可起初调解,于某某手握《房地产租赁协议》不改初衷。

  “县领导找我几次都未答应……”于某某的话语不言而喻,态度坚如磐石。

  协调紧锣密鼓进行,时间从上午一直延续到夕阳西下。

  “一、这是国家大政方針政策,是政治任务。”谈到一抹斜阳时李建国亮出了底牌,“二、按政策,你必须搬出,没有商量余地,但考虑实际情况可以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政策攻心之下,于某某成为强弩之末,最终做出妥协。

  调解协议签完后,王林处长如释重负,他想不到自己焦头烂额奔走了很长时间皆无果,可李庭长竟然在很短时间内让纠纷事件柳暗花明。

  王林处长为了表达感激之情,邀请忙碌了一天的李建国吃饭,被李建国婉拒。暮色中,他急匆匆向家走去,以免父母牵挂。

  带走一片温馨

  当下的百姓每每遇到难事往往走两种途径,一条路是找政府,另一条路是找法院。

  很多百姓心里认为,自己遇见迈不过去的沟沟坎坎,到了法院总会泾渭分明。然而,现实社会有许多事情法院也是鞭长莫及。这里面存在两种因素,其一是面对快速发展的时代,法律还有空白地带;其二是有些事原本不属于法律范畴内的事情。

  每一天,李建国身前身后围着的那么多百姓就充分明证了现实状况。

  2017年10月26日上午,门卫保安给李建国打电话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要立案起诉儿女。李建国放下电话匆匆忙忙来到门卫,他搀扶着步履蹒跚的老人走向立案大厅。在办公室,李建国给老人倒杯水,问老人家住何处,老人摇了摇头,已然记不清自己的住处。

  最后得知,老人叫甄玉兰,今年86岁,她为3000元钱要起诉女儿。

  许多老人起诉儿女的事不鲜见,其中的是是非非有时让法官一时难以分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广、人多,有的地方经济欠发达,很多年轻人几乎外出打工谋生,空心村尤为突出,留守、孤寡老人成为坝上坝下一道风景。

  鉴于县域内的特殊情况,李建国在追寻诉前调解的快车道,尽量让一些原本不用开庭审理的家事纠纷案件提前化解。有一天,李建国眼前一亮,像是寻到了坝上密林中的宝物。他三顾茅庐,找到“帮大哥”,和“帮大哥”手挽手开辟了一条充满浓厚人情味的诉前调解绿色通道。

  李建国打造的这条绿色通道,已然成为诉讼服务中心的一个闪亮点。

  基于甄玉兰老人情况特殊,李建国又一时难以抽身,他立刻给“帮大哥”赵文拨通了电话。

  “帮大哥”赵文,是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非常帮助》的金牌调解员,他古道热肠,甘于奉献,凭借对司法的一腔热情,几年间化解了数起多年难以解决的纠纷案件。几位多年上访者的足迹消失了,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也为政府减轻了压力。

  时间已是中午,额头挂满汗珠的赵文,搀扶着 86岁的甄玉兰,寻找老人的家。历经两个小时苦苦寻找,最终在围场镇二中西胡同里找到老人的家。

  “她的儿女很孝顺,老人糊涂了。”左右邻居们议论。

  走进老人的居室,屋里有一小堆燃烧后的纸灰。赵文觉得奇怪,问老人,大娘,这堆纸灰干啥用的?老人嫉恶如仇地说,她在诅咒偷3000元钱的女儿。

  老人的儿子回来了,连连摇头,叫苦不迭。他拿出了母亲住院时妹妹交3000元住院费的凭据,他又打开冰箱门,冰箱里的蔬菜、肉食样样齐全。

  “帮大哥”叮嘱道,老人一定孤独,你们多陪陪老人。

  “帮大哥”赵文的手机响起,李建国问,老人找到家吗?赵文把详情一一做了说明。

  “谢谢,赵大哥辛苦了!”李建国惦记老人的一颗心终于放下。

  86岁甄玉兰老人虽然糊涂了,但老人心里依旧装着“法”字,“法大于天”是老人为数不多的一个记忆。甄玉兰老人仅剩下的记忆,也是许许多多老人的记忆,一些老人才怀揣信念迈着蹒跚的步履,向心中的那片晴朗的天空走去。

  元宵节后的一个清晨,朝阳湾乡黄家营村70岁的张凤山太阳未出,就生火做饭。他71岁的老伴因脑萎缩躺在炕上,嘴里不时发出含混不清的话,只有张凤山能听出个一知半解。

  太阳爬上窗户时,张凤山已让老伴吃饱了饭,他让老伴靠在墙上。出门前,张凤山一再叮嘱,不许乱动,出去办点事,用不了多久就回来。

  老伴点了点头,用略显呆滞的目光把张凤山送走。

  走出大门口的张凤山沉重地叹了口气,这个年,老人过得没滋没味,只因那9万元钱。

  18年里,张凤山和老伴风里来,雨里去,在寂静的山上放羊,他耳畔常常听到的是“咩——咩——咩”一只只羊叫声,羊叫声很亲切,也很自然,也就在羊的一声声叫喊里,张凤山省吃俭用积攒下用以养老的9万元。

  一天,同村的一个人找到张凤山说,“某某公司是个金融公司,存钱有高额利息,在村里设有储存点。”张凤山看到同村有的人家把钱存进去了,当即还领取了高额利息,他不再犹豫,心里盘算起9万元一年下来的利息。

  可好景不长,那个“储存点”一夜之间飞走了,张凤山手里只攥着一纸合同,那份合同对老人而言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老人后悔不迭,当初合同里面白纸黑字一个个条款听起来多么诱人,可眼下圈里羊“咩咩”地叫声都比人写的条款可信。

  “人究竟咋了呢?”冬日漫长黑夜里的张凤山躺在炕上不停地问。

  坐了40多分钟的车,张凤山老人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县法院。立案大厅已站满了人,心急火燎的老人找到了李建国。

  老人颤抖着双手从怀里掏出一个紧裹着的塑料袋,一层层剥开后,把那份合同递给了李建国。

  “大爷,您这个案不能立。”

  “为啥啊?”老人目光灼灼。

  “这件事,不止您一人,有几十人来过。”李建国一脸无奈地解释,“您可去公安局反应情况,目前法院还管不了您这件事,对不起啊!以后有钱还是存到银行里去。”

  非法集资、编造虚假项目、以虚假宣传造势、利用亲情友情欺骗、打着互联网+的幌子,一时间狼烟四起,甚嚣尘上,遍布城乡,其结果令很多百姓血本无归。

  老人把那份合同包好,又小心翼翼揣在怀里,无奈地走了,李建国看着老人远去的背影,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在想,假如他是我的父亲……

  换位思考,是李建国一贯秉持的工作方法,即使实现不了当事人的夙愿,也尽量为那些人,尤其是老人捎上一丝温馨。

  也因此,李建国在妻子李秀慧的眼里是个仁义的人,遇事总为别人着想,他又是个古道热肠的人,善于帮助人。

  夫妻之间曾有过深刻交流。

  “你都经历过一次生死的人,别那么好强。”妻子循循善诱,“有些事该放下了,要学会放下。”

  “但我不能放弃,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李建国还是放不下。

  “啥是你的人生价值?”

  “把本职工作干好,让那些寻求公平正义的人实现心愿,化解疑难案件。”

  朝朝暮暮,岁岁年年,李建国一如既往的守岗敬业背后,一家人时刻为之担心。

  “能不能晚点走,你必须准时去?”妻子李秀慧时常唠叨。

  “我不按时去,立案大厅前来立案的人多,有的问题很复杂,不去会影响大家的工作。”

  “你可别忘了吃药。”

  李建国每天必须服药,服药时间定格在上午,即使再忙,也必须抽时间把药服下,他服用的四种药都价格不菲。每三个月,他要定时去北京301医院复查一次。时间久了,他和医生们熟悉起来,当医生得知他肩负的责任,都为之惊讶不已!

  在李建国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因业绩突出,被河北省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树为学习的典范,并制作成纪录片,在行业内推广。

  九年的行走中,李建国不想让自己在人们的眼中成为一个特殊之人。也因此,他在同事们的眼中是个正常人,在當事人面前是个堂堂正正的法官。

  2018年秋季,李彬任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院长。

  文化建院,是李彬院长一以贯之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一个单位的文化绝不是在墙上挂几幅画,或作一些表面文章。一个单位的文化要具有独特性,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人间的正能量。

  历经一段时间了解全院具体情况,李建国鲜活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李彬院长。

  李彬院长认为,李建国身上那种坚韧不拔、永不放弃、迎难而上、维护正义、坚守法律尊严的精神,和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一颗心,正是文化建院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单位,一旦文化消失了,恰如人没有了灵魂,人如若没有了灵魂,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从生死线上回归的李建国,九年于他而言,只是个时间的累计,九年里,他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远远大于时间的轮转。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