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技达娴熟笔墨畅 博学笃志著华章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2656
林永香

  观山,原名田观朝,生于1956年,中共党员。现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中国华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品牌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空军防空某部艺术顾问(军旅书法家),中国华夏万里行书画家协会副会长,易从网签约书法家。

  观山曾多次参加国内和国际书画大赛并获奖,并应邀在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及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扬和推崇,其大量作品已被海内外书画爱好者、收藏家和鉴赏家收藏。其书画作品经国务院国宾礼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国礼作品”,并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2008年获中国书画家“百杰”称号,2009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名家精品金奖。在第十二届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授予“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荣誉称号。2010书法作品毛泽东词“沁园春·雪”被上海世博会城市特色文化展示馆闻道园收藏。

  一年多前,因好友万胜兄相赠一幅墨宝而有缘结识观山先生。日常的交往中,也许是彼此间的惺惺相惜,抑或是被先生的儒雅谦逊、坦诚可亲所折服,钦佩之意油然而生。有幸交往,更多了一份关注和了解;随着感情的日渐笃深,便有了想为他写点文字的冲动。于是乎,便有了和观山先生的这次面对面长时间的交流。

  冬天的夜晚,少了几许热闹与活泼,却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安然。走进观山先生位于东光城紫御华府的工作室,首先扑鼻而来的是一阵阵沁人心脾的墨香。观山先生的工作室我也早已被先生带领着参观过了,那一室一橱的古书、古玩和先生的精品力作早已印在我的心里。会客室落座后,先生关掉了一角柜子上的那台牵牛花形状的古铜色大喇叭留声机,在袅袅升腾的烟雾中,缕缕茶香带我走进观山先生的“书法”人生。

  天赋异禀,梅花香自苦寒来

  观山,原名田观朝,1956年出生在河北省东光县大单镇辛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天资聪明、天赋异禀的他得以上小学时就与“书法”结缘。

  小学三年级,观山一开始接触到“大仿”,就从心底深深喜欢上了写毛笔字。那时,班里每周三一节书法课,观山都是提前备好墨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笔一划地练习、书写。无论在学校还是到家里,一有时间在地上、墙上“乱写乱画”。也正是他的情有独钟和勤学苦练,每次作业都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每每看到作业本上被老师批注的一个个“红圈”,观山都会欣喜若狂,也激励着他对写好“书法”的更大热情和决心。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后来的社办高中,观山从没停下对书法追求的脚步。无论钢笔字、毛笔字,在学校里都是数得着的。为此,学校的、班上的黑板报都是由他纸笔来办。那个时候,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因为观山的毛笔字写得好,自然村里写“大字报”的任务也落到他的头上。

  “那个时候还是小孩子,也不考虑后果,每次写完(大字报)后,最后还落上自己的名字,感觉是一种骄傲。你不知道,大字报针对的对象就是我家的邻居!”回忆往事,观山觉得很不好意思。

  直到高中毕业后,观山没有得到预想着“上社办高中就能留在社办厂上班的”的结果。因为家里穷,人手又少,他不得不加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军。“那两年,光河我就修了四趟!现在和同学们经常小聚,每次说起来,我都是修过河最多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也正是因为观山几次修河的经历,当时的“公社”领导看上了他的吃苦耐劳和一手好字。于是,公社党委经过考察与培养,1975年,观山被批准发展为中共党员,随后,推荐他进入村委会领导班子。

  在东光县,辛店村是个少有的、人口为三四千人的大村,每年村里结婚、盖房的人家不在少数。观山进入村班子后,每家每户结婚盖房的“喜”字、对联,自然的也就落在他的身上。三年后,通过公社“夜大”的培训,观山又得以成为辛店中学的一名教师,直到后来,当上了“辛店小学”校长。

  七年的时间,学校里的课程表、上墙制度等等,都是他一个人用毛笔书写。随着观山“毛笔字”写得好的名气,十里八村乃至公社各部门、企业,都纷纷上门找他写东西。

  1983年,观山因计划生育“二胎”超生被除名,成为一名张彦恒社办厂业务员,发展到后来做副厂长,到被聘请为大刘乡化工厂厂长。直到全县“合乡并镇”后,大刘化工厂因效益滑坡,观山放弃化工厂由镇办集体企业到私营企业的转制,成为一位个体经营者。

  这期间,观山经常出差,每到一处,他对当地景致并无多大兴趣,而是特别注意当地门匾、景区、宣传栏等处的大字。即使抄着手,也是在袄袖里比划。每到一处书店,都是买些学习书法的字帖或碑帖。

  二十多年间,无论工作经受多少挫折,经历多大变故,观山从未停止过对书法的临习与对艺术的追求。也正是这种态度、这份痴情和这种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为其“观山行书”的风格炼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诚然,“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观山老师坎坷的经历,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为其高超的书法艺术造诣和日后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功积蓄了磅礴的力量!

  水到渠成,功夫不负有心人

  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5年,观山的生意失败。此时,正处于人生低谷的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北京“卖字”,不混出个样来就不再回东光!

  之前,观山早就耳闻北京有个专门写字卖钱的地方,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事、这个地方在哪里。后来去过几次北京,才打听到是潘家园旧货市场,自己也过去看过,那地方卖的书法作品有的连自己写得都不如。

  此时,恰逢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成家的女儿需要有个人管孩子。于是,在女儿、女婿的劝说下,观山一邊帮着给女儿家带孩子,一边开始专业研习书法。

  就这样,依靠每周五个晚上和周六、日两整天,观山开始了正规、系统的临帖练习,他买来《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诗帖》等,每天临写不辍。

  “那时候,我练习书法到了痴迷、疯狂的程度,整个屋子除了窗户,其他地方包活房门后面都贴满了我写的字。字最怕上墙,每天我都要把我写的作品贴到墙上,一行一列,一笔一划,反复对照,仔细品评。”回忆往事,观山先生意犹未尽。

  一年多后,外孙女被送进了幼儿园。这样,观山的工作也只剩下单纯地每天傍晚把放学的外孙女接回来。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研习书法,也有了更多的时间跑到市场上多看、多转。

  潘家园的书画市场是周末市场,也就是说,每周只有周六、周日两天才有交易。2007年,观山在潘家园和北京琉璃厂同时租了店铺,从此,开始了他的专业书法之路。

  就这样,每周一至周五,观山在家练习书法、书写作品,周六、周日拿到潘家园市场上去卖;而琉璃厂店,则由自己的儿子田文和全天候营业。也许是因为观山先生从小积累的过硬功底,抑或是他来到北京“疯狂”研习书法以来的孜孜不倦,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受到了用户的青睐,每每都是别的铺子的书法作品不见动,自己的书法作品就被抢购一空。

  一来二往,观山有了全国各地不少的固定客户。两年后,在“商场”摸爬滚打二十年的观山见时机成熟,又大胆做出了一个决定:作品价格上涨,并且不再“出摊”,需要者可上门订购。

  即使这样,“观山行书”依然受到全国各地画廊、书画专卖店和文化公司的欢迎与追捧。如今,观山在山东济南市、东营市、青州市都设有观山行书研究院分院!

  观山先生习的是行书,被誉为“观山行书”。观山行书源于传统行书,是观山先生编临于“苏黄米蔡“等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豪放、典雅性情,自成一体。

  “行书因其书写奔放、意态活泼、潇洒流畅、笔法多变、结构多姿,历来为文人雅士和人民群众所喜爱。”观山先生如是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字体。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与楷书相比,行书经常运用连笔和省笔,书写快捷;与草书相比,行书比较规整,容易辨识。关于行书的主要特点,苏轼有个形象的比喻:“直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把楷、行、草三种不同的字体比作人的站立、行走、奔跑三种姿势。明代丰坊《书诀》说:“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刻,轻转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观山先生的行书,追求雅正和豪放,从中可以品读到他的人格、气质、学养、理想与追求,每一幅作品都用笔灵活,字与字之间相呼应,笔划的处理恰到好处,让人能感受到气韵的流动,几十年来临池不辍,推陈出新,真正做到了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

  大字已是难写之功,因为大行书字体现牵丝连带、行距均匀等等细致节奏,往往很难把握,就是人们常说的向大处写容易,向细处收不易。纵与回的和谐回环,一是需要体力,二是需要心谋,体力与心谋的修炼,恰是学识和学养的综成。观山先生用自己的书法修养和学人品质创建行书大字的雄美、壮观,笔锋收与回、笔势断与边皆有新功,显示着他的行书大字对空间的艺术处置,已经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地步,非一日之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任何一门艺术上都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雅俗共赏,吹尽狂沙始到金

  观山先生的书法成就以行书造诣为高。观山行书,师古不泥古,自成一体。其书风飘逸空灵,典雅隽秀;笔画圆润秀逸,平淡古朴,用笔精到;在章法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分行布局,疏朗匀称,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

  观山书画作品经国宾礼专家评审委员会认定为“中国国礼作品”,并聘为“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观山老师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书展中获得大奖,并被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上海世博会等多家机构和个人收藏。另外,作为国礼,其作品被赠送给奥巴马、普京、陆克文等多位外国政要。

  读观山先生的书法,首先让我们感受的是他对传统经典的仰望和崇拜之情,真正做到了求深、求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观山先生学书法,从读书悟道做起,潜心钻研国学经典,四十余年从未间断,深厚的国学素养为他的书法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心源,在观山那里就是国学修养的自然生发。他说,读圣贤的书,可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境界高了,表现出来的书法作品才会好。

  观山先生的书法,追求雅正和豪放。雅,追求一种圆融;正,表现一种正气,是国人的正气,一种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向上的勃勃生机,同时又是一种端正。豪放,则是禅意状态下的豪放。观山先生的每幅作品,都形神兼备,颇具古人“形质”和“神采”,可见其古的深厚功力,又可见他对传统经典的迷恋和膜拜,更可从中窥见他近年艺术追求的方向,凸显出他花甲之后的求深、求高的一丝不苟精神和对书法艺术虔诚的心灵与执着的意志。

  读观山先生的书法,让我们感受到他师古出新、情动形言的清雅气息。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名言:“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书法艺术是体验性与表现性融为一体的艺术,还要通古今之变,是智慧、感情与灵性的产物。从体验上来看,观山的书法,临帖只是一个吸收、补充营养的过程,而是将创新、求变、形成自己的风貌来为艺术实践的,他处理好了师古出新的关系。

  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笔意贵淡不贵艳、贵畅不贵紧”。观山的行书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充分采用墨色的轻重调和,追求淡和畅。可以说,用墨如果浓、枯,那就不会畅,此间是互为阻隔的。而用墨取淡,即达到润的效果,是比取浓更有难度,这正是观山先生几十年耕耘中为实现自己的“清”与“雅”的审美目标而努力的结果。故而他的书法作品,整篇布白通畅,行与行之间清气流动,字与字之间雅韵回旋,给人以“情动形言”、处处体现出“风骚之意”的效果,這正是其长期砚田耕作修炼的必然结果。

  读观山先生的书法,让人感受到书法中透射出的高逸境界。书法是最好的名片,可谓“字如其人”。观山先生学识渊博,为人坦荡,其作品多清新俊美、自然流畅之风格。其书法作品不是诗,但蕴含着诗的韵味;不是画,且流淌着画的灵动;不是歌,而飘逸着歌的悠扬。

  观山先生的书法,既有高逸格调的内涵,又有高品位的境界。可以从其书法中看出他对时代的感应和体悟社会人生的样式。书法更是注重“本心”之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形象的感觉、一种风格独特的形式,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情操的思维哲学。由于观山先生有着超然平常的心态,远离于名利场的追逐,而将自己的追求,全部倾注于案台方寸之间,并将其作为怡神养性的手段,与当前书画市场的利欲保持着距离。因而,他的超然造就了他的书法能同古人、同现代人保持着一种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淡然态度。从古人中来,吸取传统的精髓;与现代人为友,接受新的观念,由此筑建起自己的一种新的清雅、超逸的境界,这正是观山先生书法的最有价值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用这句刘禹锡的诗词形容观山先生书法艺术的成功再贴切不过。几十年的风雨兼程,观山先生作为“美书”的坚守者,实属不易,令人钦佩。其作品推陈出新,雅俗共赏,人神共悦,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收藏和喜爱!

  静守初心,为谁辛苦为谁甜

  “这些年,我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沾了‘实在的光,为人实在,写字实在,待人接物负责任,严格要求自己,每幅作品有一点瑕疵也不能卖出去!”观山先生朴实的话语,令人回味无穷。“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就是要做到虚心,时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认真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观山先生与茅台公司某经销单位长达五年的合作。茅台公司推出了一款“茅台酒”收藏版,包括景德镇陶瓷瓶、瓶上的国花牡丹、茅台酒和观山书法作品的一次打包销售,与全国各地卫视台生活频道合作,现场直播,电话销售。五年间,观山先生共参加了88场现场直播。可想而知,撇开每次赚取的“出场费”和每幅书法作品的收入,对于其本人及其书法艺术又是怎样的锤炼和推介?

  直到今天,观山先生每年都要应邀参加全国各文化公司主办的个人笔会不下十次。行履祖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观山先生注重的不仅仅是一些微薄的经济收入,最主要的是自己对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每到一处,他都是现场讲授民间收藏,传播书法艺术,现场挥毫泼墨,言传身教,默默地坚守着自己从小对书法艺术的那种崇敬和热爱。

  随着“观山行书”的名气越来越大,国内不少文化公司或企业老板找上门来,愿意出高价、签订一年或五年合同,以“承包”的形式对他的书法作品垄断经营。任凭对方开出的条件多么优越,给出的无论价格多么诱惑,都被观山一口拒绝。他认为,书法艺术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其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其所涵盖的悠久历史文化艺术,华夏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让书法这种传统国粹走入寻常百姓人家,让老百姓能够买得起、能够得到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启迪,用他的话说就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观山先生每年大概要写出两千幅作品,做到了每幅都是精品。无论是书法进军营、进学校等公益活动,还是义务为家乡政府、为家乡父老乡亲泼墨挥毫,他都是怀着一种虔诚与感恩的心,诠释着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大爱与性情。

  观山先生平时温文尔雅,注重学习与修养。他说,书法既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同时又是最为依赖文化素养的艺术,属于“文之余”型的。所以,中国历代文学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必然是文学家。我们这一代人与前辈大师相比较,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问题,潜质、天分也不差,但学养的缺失却是整整一代人。他之所以受邀给官兵讲“官渡之战”、“滑铁卢之战”、“莫斯科保卫战”,给学校学生讲书法的运笔执笔、章法布局,这和他从小养成的博览群书和自身素养是分不开的。

  观山先生从小吃苦受累,当过教师,做过业务员,担任过厂长,这些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无论是研习书法艺术,还是市场定位,或者如何把控自己的人生方向,他都能驾轻就熟。他常说,品香茗,听古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见到传世书法珍品,必须恭恭敬敬,精研细品。他说,说这些并不是要人照着做,而是让人对传统文化要有敬畏之心,书法不是技巧,是学养,是境界,是情怀。有了这个,书法创作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才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真正登上书法艺术高地。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困难面前,观山先生百折不挠,永不退缩;在荣誉面前,他没有满足,没有骄傲,没有停止追求。他總是说,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博大精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自己要做的就是传承和发展这门艺术,让书法进入寻常百姓人家,给人们带去美得享受和艺术的启迪,不求惊天动地,只求无愧与心!

  近年来,观山先生应邀到全国各地进行书法交流并现场挥毫泼墨。观山先生“全国书法巡展”走进天津宝坻,内蒙古通辽,辽宁鞍山、山东青岛、济南、滨州、青州,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深圳、香港等全国各大省市,行履大江南北,进军营、进企业、进学校,给人带去传统书法艺术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而今,年逾花甲的观山先生感到自己的书法技艺已经很难再有所突破和提升。于是,他专程辗转几千里先后到山东曲阜孔庙、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浙江绍兴王羲之曲水流觞之兰亭、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革命圣地,与先贤对话,怀揣一份古圣先贤立心立命的责任与激情,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与时代使命相往来;现场临摹,亲身感受,切身体验,感受堂堂正正和典雅精致的传统文化,汲取智慧,感悟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获得信仰的力量和人生价值的启示 。

  观山先生常说,“做好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写好漂漂亮亮的中国字!”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她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蕴藏着美和诗意。规范、端正、整洁、优美地书写汉字,不仅能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更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技达娴熟笔墨畅,博学笃志著华章。“观山行书”是对传统行书书法艺术的结体、笔法、墨规、章法的全能领悟与掌握,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巅峰;又因为自身的素养与才华展现,所以渡化成他特有的书法境界:先守旧法,再得破法,善于创建,全依根基。观山先生在书海立帆,就是乘风破浪,凭借自己的天赋异禀,依靠勤奋、不懈和特有的人格魅力必将成为一骑绝尘的大手笔!

  这里,用诗人杨友兰写给观山老师的诗句作结:

  印入眼帘

  是你在人间,入一截徽州的墨

  在宣纸上舞

  开素色花,自然美的字

  多么抚养眼中疲惫的灵光

  中国写字的人有千万

  只有你

  片言,只语

  便把字的精致,暗示迷人的创造

  便把字有瓜果小吃,鲜如急雨

  便把字如唐突造访的隐者,带入宅心仁厚的江湖

  便把字,润了秋水,融入原本田园的山色

  便把字,无数次起身……窃了得意,便风流

  这样的书法家,毕竟不多!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