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关于翻译批评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长江丛刊 热度: 11932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关于翻译批评的定义,学界说法很多。杨晓荣对其定义如下:翻译批评主要指针对具体的译作或与译作有关的某种翻译现象所发的评论,“批评”与“评论”在此基本同义。我国翻译批评的历史有文字可考究者也可追溯到公元四世纪。早在东晋时代,学识卓越的佛教领袖道安就拉开了翻译批评的序幕,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该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一方面,由于翻译批评具有鉴赏性质,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可能存在差异,使得翻译批评不可避免的具有主观性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翻译批评的标准、方法等因素的存在,也促使翻译批评具有客观属性。

二、翻译批评回顾

我国学界多次出现关于翻译批评的探讨,如:20世纪20年代年赵景深翻译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樊凯》(现通译为《万卡》)时将原文中的“milky way”译成“牛奶路”,这种译法引起了以鲁迅为首的文人的批评。同时期,朱湘将布朗宁的《异域乡思》(Home Thoughts From Abroad)中的“pear tree”翻译成“夭桃”,也引起了以王宗璠为首的人的批评。通常来说,翻译批评可以分为两种:

(一)有意识状态下的翻译批评

有些翻译批评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这种翻译批评一般对译作中的某个地方存在疑惑,因此与译者进行商榷,如黄忠廉针对“too big to fail”的翻译问题,曾经撰文“太大而不能倒”而非“大而会倒”——与张櫺先生商榷。黄忠廉给出了“太大而不能倒”的语言理据、逻辑理据及历史语境,认为张櫺的译文观点鲜明,但是是非颠倒,语言层面有误,经济学层面理亏。黄先生语言中肯、客观,有理有据,逻辑性强。一般而言,这种有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翻译批评需要译者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以及紧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无意识状态下的翻译批评

有些翻译批评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是对具体的译作进行鉴赏或者对同一作品的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这是无意识的翻译批评,通常带有鉴赏性质。如赵甄陶曾对列举了《静夜思》八位译者的英译文,对其鉴赏、评论,并详细分析了译文中存在的疑惑、问题等。需要注意,有时候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误译的内容,可能是由于作者参考的版本不同造成的。比如:在评价日本人小畑薰良(Shig eyoshi Obata)将“举头望明月”中的“明月”译为“山月”,赵先生认为是译者参照原文版本的不同。

三、翻译批评中应注意的问题

孙致礼认为在进行翻译批评时,批评者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和感悟能力,以防在评论中出现正与误的低级误判。由此可见译者语言素养与鉴赏能力在翻译批评中的重要作用。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翻译批评要坚持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敢于对事物提出质疑的思想方法。在对名家译作进行翻译批评时要有批判性思维,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学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敢对专家学者的译作进行翻译批评,总是一味地对其大加赞赏。不可否认,专家学者学术能力、双语能力水平高。但也应批判性看待名家与普通译者的译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名家的译文也可能出现问题。以林纾的译作为例,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书中存在许多问题。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林纾译书的价值也是不容否认的。

(二)翻译批评应从感性批评上升到理性批评

在学术界的翻译批评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进行翻译批评时,译评者有时停留在感性批评,导致翻译的学术气氛不佳。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该专注于学术探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氛围,这样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此外,有些学者在进行翻译批评时,语言与意见可能过于激烈,一定程度上对受评者产生了消极影响,译者积极性受影响。所以,译评者进行翻译批评时,语言的使用应该坚持中肯、客观的原则。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不仅能够激励更多的学者投身于翻译批评,也让不少青年学者受益匪浅,这种良性循环才可以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术的交流与繁荣,使其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三)翻译批评时,译者应注意译者对原作版本的选择

由于有些文学作品有多个版本,或者是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是根据原文本直接翻译过来,而是根据其他的语种转译过来,这些因素都是翻译批评者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比如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臧懋循就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并收录在《元曲选》中。译者在翻译时,选择关汉卿的底本或者臧懋循的改写本产生的译文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该注意译者对原本的选择。上文中提及的小畑薰良翻译《静夜思》也是如此。如果评论者不考虑这些因素,可能会造成误评现象。进行翻译批评时,要有溯源意识。孙致礼对“manners”译为“样儿”进行翻译批评时,为了确凿起见,查阅了《傲慢与偏见》的牛津版发现了译评者误评的原因。

四、翻译批评的意义

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纽带,翻译批评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批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提高翻译质量

社会上存在为抢占市场乱译、抢译现象,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译文质量堪忧。翻译批评涉及对译作的批评,有利于抑制翻译中的不良现象。此外,译者深知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对译作的态度也会更加端正,提高了译者对译作质量的重视程度,促使高水平译作的产生。但是,也应该注意:翻译质量的把控是多方面共同监管的结果。需要译者、审稿专家、读者来共同把握方向,进行翻译批评,保证译作质量。进行翻译批评时,还可以借鉴一定的发展模式,实现翻译批评的专业化。比如:省质量检测中心图书编校质量部会对最新的图书编校质量进行分析。译界也可以对市场上流通的译作进行质量分析,不定期抽检译作质量,加大对出版社出版作品的监督力度。我们需要追求的是通过不断地雕琢使得译作成为经典,能经受住时间以及历史的考验。

(二)解放思想,推动学术交流与融合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翻译批评可以推动思想解放,推动学术交流与融合。张旭就曾经对朱湘与王宗璠的“桃李之争”发表过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他撰文指出“桃李之争”的美学蕴含,对朱湘译诗中文化意象传递进行了现代诠释。从学界的研究情况来看,对翻译批评的重视程度也不断上升,出现了一大批关于翻译批评的学术著作以及学术论文,如:1992年,许钧率先出了专著《文学翻译批评研究》;1999年,周仪和罗平出了《翻译和翻译批评》;2000年,马红军的《翻译批评散论》;2005年,杨晓荣的《翻译批评导论》和文军的《科学翻译批评导论》;2006年,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论稿》和王平的《文学翻译批评学》;2007年,温秀颖的《翻译批评—从理论到实践》等等。由于学术论文数量众多,此处就不列举。这种翻译批评研究的新态势,对于解放思想,推动学术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结语

翻译批评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围绕翻译批评的概念、翻译批评的回顾、翻译批评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翻译批评的意义几方面展开。笔者希望,通过多方的努力,学术界关于翻译批评的探索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翻译批评中,这不仅包括专家学者,也包括普通读者,这样可以推动学术繁荣以及译作质量的提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