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假如没有洮河,洮砚何处而来?
假如没有洮砚,谈何翰墨风华?
假如没有工匠精神,洮砚文化何以传承弘扬?
洮砚,是水之韵,是石之魂,是华夏情。
“上去个岷山望洮河,洮河里有个金娃娃;进到庄户里找个人哩,就找俺们的赵砚娃。”循着洮岷花儿的歌声,行走在流光溢彩的岷州大地,我们来到中国四大名砚——洮砚的故乡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乡。因为一块石头,把我们与本文的主人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一块石头,让我们对这块神奇的土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为一块石头,我们对洮砚有了更深切的认知。
岷山巍巍,洮水悠悠。在洮河流经的甘肃临潭、卓尼、岷县一带的峭壁耸立的喇嘛崖、水泉崖等地,历经数千年乃至上亿年水下地质的流变,造化出了独特精美的制砚石材,这里祖祖辈辈的人们称它为“金疙瘩”。
这是一域奇山秀水之地,山川雄奇,峰峦叠翠,流水清澈,风景旖旎,浸透了岷山雪峰之豪气,揉合了南国妩媚之灵秀,承接了黄土高原之浑厚。
这是一条茶马古道,沧桑过丝绸之路千年的风霜,演绎过民族融合不朽的传奇,飘荡过铁城之战炽热的硝烟,风云际会陇原大地的华夏之族,蓬勃于雪域天界。
这是一块红色热土,被血泪和烽火浸透过的土地,被屈辱和战乱腌制过的土地,被汗水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被青春和信仰沸腾过的土地,跋涉者、拓荒者、建设者们的足迹被高原铸就。
如果说洮河是一条彩色的丝带,那么串綴在这条丝带上的自然生态、历史风物以及人文景观,就是洮河文化最深远、最璀璨、最具地域风情的精彩篇章。这些篇章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永远闪烁着艺术光华的砚苑奇葩——洮河绿砚石。
洮河之子创伟业
历史往往有着惊人的巧合。千百年前,北宋著名鉴赏家赵稀鹊著有《洞天清禄集》曰:“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从而奠定了洮砚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上苍似乎特别眷顾于让赵氏之人打理洮砚,并赋予其神圣使命。千百年后的今天,洮河之畔的大山之子,开启了开发洮砚产业,传承洮砚文化,弘扬艺术魂宝之旅,让这千年奇石大放异彩。
赵成德生于1964年6月,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维新乡元山坪,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是洮河边,最爱听的故事是洮砚的传奇故事,最爱珍藏的东西是一方小小的砚台,仿佛冥冥之中有着与洮砚的不解之缘。这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千年洮河千古缓缓奔流,流淌出无数传奇故事,也养育出无数洮河骄子。
那是几十年前的一个春光明媚的午后,在西倾山下的岷县维新乡的洮河边上,一群孩子在欢快的玩耍,在清凌凌的河水边,不时捡起脚下的鹅卵石,比赛打水漂,让片片鹅卵石掠起一圈圈涟漪,滑向远处。山腰处,一个瘦小的孩子手里抓着两块石头,从屋里跑出来,大呼小叫地冲入欢闹的人群中。这时,一位手握拐杖的老人颤颤巍巍地出现在家门口,冲着那个小孩子大骂:“你这个小败家子,给我放下!那是洮砚,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这个小孩便是赵成德,我们要采写的主人公。
也许是天性使然,也许是家庭熏陶,抑或是神谕所指。赵成德幼年就知道了洮砚,珍爱洮砚,渐渐地认识了洮砚,“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是古代中国文人雅士的象征,而在“四宝”中,洮砚独为墨客所钟爱。“文人相惜一方砚”,砚台是文化人的爱物,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及长,当他看到那些砚工大师刀下灿然绽放的精美砚台,一个梦想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萌发,长大一定要做一名雕刻大师,雕出世间最美的砚台。
赵成德的童年是在洮河边度过的,这里山大沟深,雨量丰沛,水源充足,但土地稀少,童年时代的赵成德家境困难,常常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在小学刚毕业就辍学了,为家庭生计十多岁便上山砍柴,牧羊放猪,下河摸鱼,且跟着父辈料理难得温饱的几亩薄田,过着度日维艰的生活。到十五、六岁时,迫于生计在卓尼、临潭等地当货郎担,挑着针头钱脑走村串寨,换一些油盐为家中添补生活之用,以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是艰难的生活养成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从小肩负家庭重担历练了他顽强拼搏的勇毅,摸爬滚打的经商经历给予了他睿智的目光。
岷山千里雪,洮水万古情。改革开放的东风,让赵成德敏锐地看到一个“抱着金疙瘩过穷日子”的现实困扰和黄金机遇,岷县、临潭、卓尼三乡村社山寨,许多群众有一身精湛的洮砚雕刻技术,但由于缺少门路、不善经营,加之历史的、地理的、交通的诸多原因,很多群众加工雕刻的洮砚卖不出去,“养在深山人未识”,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从那时起,赵成德走上了与洮砚相伴之路,并要一往无前的走下去。他以欠账赊销的方式,每天背上黄帆布挂包装着洮砚到岷县、卓尼、临潭三县城走东串西叫卖,经常遭人白眼、讽刺、挖苦,但他不曾灰心气馁。母亲心疼儿子,忍不住劝说:“砚娃,安心种地吧,就是借钱也要给你娶个媳妇。”一个邻居大婶也说:“你能把那些石头变成钱?你再不要脑子发烧了!”赵成德没好气地说:“你以为那是石头啊?那是文房四宝里的砚台,我要把洮砚卖到全世界。”邻居大婶说:“咦,你娃还是先考虑找媳妇吧!”赵成德瞪了对方一眼,说:“我要娶的媳妇,她是岷县最漂亮的,花儿唱的最好!”邻居大婶瞪圆了眼:“你砚娃了不得!”
赵成德除了种田,经常要走乡串寨,到很远的地方去收购贩卖洮砚。
父亲体弱多病,下田干活他是家里的劳动主力。挖土犁地、打柴捉鱼,忙上一年,受气受罪,也很难挣回几个钱。赵成德的本家一位堂哥在岷县政府当领导,他心想:要是这位县长老哥能介绍几家文化单位,卖出去几方砚台该多好啊!于是他便找到了县长老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位老县长已经退居二线到了人大,他对年轻的赵成德很为赏识,他说:“陇南地区交通不便,且地处偏僻,你去趟武都县,他们的文化处长对书画艺术比较重视。”
于是,赵成德到了陇南地区所在地武都县,恰逢那位名字叫吕国斌的处长正在办公,而且心情很好的接待了上门推销的赵成德。他说:“洮砚是历史上的四大名砚之一,我们地区群众艺术馆的书画家正需要,但不知你们销售的洮砚工艺水准怎么样?你先拿来几方砚来我们看了再说买不买的话。”得到这样的回答,赵成德非常的兴奋。endprint
从武都县返回岷县,他又马不停蹄的找到了卓尼县洮砚乡峡地村的一名老艺人。他是甘肃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赵成德的师父。人称“金疙瘩”,大名李茂棣。李师傅热情豪爽,但他的家人提出了意见:“七方砚台不是小数目,而且还要赊欠一分钱不给,这不成!”李茂棣是了解赵成德的,说:“赵成德可信,赵成德可交;赵成德很可信,赵成德很可交。”他以自己的一片诚心感动了两位老人,助了他一臂之力。
赵成德背着这七方砚台,小心翼翼又心急火燎地坐上了开往陇南的班车。途中,发生了车祸,造成车中的20多位乘客当场死亡,赵成德也处于昏迷中。这起特大交通事故,引起了陇南地区领导的震惊,及时的施救让赵成德从昏迷中苏醒,他开口的第一句话:“我的洮砚好着没有?”看望伤亡事故的领导和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哪里知道赵成德背后心酸的故事呢。
从医院跑出来的赵成德一口气就到了陇南地区原行署文化,处长看到赵成德送来的七方洮砚,就说了一句话:“全部购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六、七十年代,在社会上很多人对洮砚还不是很了解,赵成德创业初期也吃了不少闭门羹,遭到了无数刁难、打击甚至报复,由于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对手给他制造麻烦,有恶意告状的、有合同诈骗的、有破坏生产的,引起了政府与行业界的“讨厌”。而对于赵成德来说,在他心中永远有一条哲理“亲君子,远小人。”他对那些心怀叵测的小人,我也对你礼尚有加。而越是这样有不计其数的人为难他、讨厌他,洮砚的知名度却越来越高。迎头痛击才能前进,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赵成德说,困难是他前进的动力,创业激情的催化剂。也正是这些阻碍使他志向更加坚定、步履更加沉稳,社会上各界人士纷纷向他“讨砚”。赵成德从“讨厌”,到“洮砚”,再到“讨砚”,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
因为有爱就有梦想,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3年的时间里,他吃尽千般苦,受尽万般罪,尝遍了酸甜苦辣,深深地体会到了创业的百折与艰辛、痛苦与迷惘。
1987年6月,赵成德先生走上了由个人单干到有组织大干、由零散开采到有规模开发的路子,联合当地50多名制砚师,腾出自家6间房屋,挂起了“岷县雕刻维新工艺美术洮砚厂”的牌子,在家乡办起了第一家洮砚加工厂,从事洮砚开采加工营销,正式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群雁高飞头雁领。自此,岷县洮砚石料开采及砚台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从事洮砚雕刻的砚工队伍迅速成长壮大,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走上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走出了一条创造中国洮砚及洮砚文化的辉煌历程,“洮砚之乡”的名声再度鹊起。
1989年,“八仙庆寿”洮砚闻世,这是他组织能工巧匠精心雕刻的第一件洮砚艺术品,让洮砚由实用转向实用兼观赏,实现了艺术的临界跨越。“八仙庆寿”洮砚重达50公斤,图案设计新颖,雕刻工艺精美,令观赏者叹赞不已,并深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一时销路大开,订单纷至沓来,生产突飞猛进,也使他的洮砚从此名声大振,影响力空前提升,让古老的洮砚大放异彩。
“八仙庆寿”砚的闻世,在赵成德创业征途中可谓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他此时的眼界更高了,理念更新了,发展的前景更明朗了。1992年,他在兰州注册成立了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也择机成立了洮砚文化研究院,给洮砚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让洮砚插上飞翔的翅膀,飞向那高远的蓝天,驶向那广阔的“蓝海”。
机遇总是青睐有头脑、有准备的人,财富总是与那些有智谋、有眼光的人牵手。从1994年起,赵成德借甘肃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机遇,每年組织上千万台洮砚精品赴兰州展销,赢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公司从此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来到砚乡,进入各等洮砚加工厂,零距离接触制砚大师,与众多企业家对话,赵成德是唯一一个能制大砚、敢制大砚的人。回望他的成长过程、创业经历和人生志向,一个人、一辈子、一块石头,开拓了一项产业,他像行者,像僧人,以虔诚的心、常年的功,一步步向着他的“洮砚梦”挺进。
砚台铸就中国梦
为了使洮砚的雕刻工艺、观赏性、艺术性提升空前的高度,赵成德不惜重金聘请创意设计大师、雕刻专家,精心设计雕刻了一批历史砚、文化砚乃至政治砚,尤为让人心仪的是一批多种题材、多种风格的巨型洮砚,和着时代发展的脉搏,与中国梦、与人民的幸福梦、与祖国的富强梦紧密结合,以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彰显洮砚魂。
石不能言我代言,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千年的文字会说话。2008年,洮砚雕刻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赵成德被授予非遗保护项目洮砚代表性传承人。
20多年来,每逢党和国家的大事,诸如建国五十周年、神州飞船发射、党的十七大召开,十八大召开,十九大召开,赵成德都以大手笔、大气魄、大谋略,精心设计创作大型纪念砚,作为礼物倾情奉献。旨在打出品牌,树立形象,弘扬文化,传承精神,为洮砚文化产业发展铺路奠基。一件件惊世之作便是历史的见证。
——“九九归一”巨型洮砚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以甘肃省政府名义作为庆回归礼物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
——“中华民族大团结”巨型洮砚,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东方醒狮砚”,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和十六大;
——“神州四号发射成功纪念砚”,献给中国的航天事业;
——“辉煌砚”,献给新中国60华诞。
——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制的洮砚“人民必胜”砚。
——两当兵变等各种红色革命纪念砚,孙中山宋庆龄砚,十大将军砚,十大元帅砚等历史名人砚,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孙中山宋庆龄砚、十大将军砚被红色革命圣地收藏,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世人缅怀革命先辈铭记历史的人文景观。endprint
2017年5月4日,经世界记录协会高级认证官菲利普·雷蒙德和张健现场测量确认,由岷县金鼎洮砚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申报的“爱我中华腾龙砚”为世界最大的洮砚,并现场颁发了世界纪录证书。
赵成德是一个善于和敢于思考并创造经典的人。他把制作大型洮砚国之重器的工程,形象地概括为“两弹一星”,包括“爱我中华腾龙砚”“圆梦中华翔飞砚”和“一带一路砚”。“爱我中华腾龙砚”“一带一路砚”作为喜迎香港回归20周年,喜迎党的十九大的礼品,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其中长5.9米,宽3.5米,高1.5米,重量达19吨的“一带一路砚”,上雕刻有19条栩栩如生的“巨龙”以及穿行在欧亚大陆的“复兴号”高铁、翱翔蓝天的飞机、乘风破浪的远洋巨轮……此巨型洮砚送到敦煌文博会上展出,成为2017敦煌文博会上的一道美丽的文化风景线,一座有思想含量的文化奇观,现在已经被摆放在敦煌月牙泉,赢得了万人瞩目,得到了前来参加文博会的国际友人的交口称赞,在盛况空前的文博会取得了轰动效应。
“两弹一星砚”是赵成德多年来的心血结晶。这组巨砚的雕成,尤其是这次“圆梦中华翔飞砚”的问世,代表了他对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领会和贯彻的崭新姿态,表征了他振兴文化事业,致力发展文化产业,关心国计民生的美好心愿。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赵成德深深的认识到,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像是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超级巨轮。在这艘巨轮上,人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践行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劈风斩浪、奋勇前行。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洮砚既精美绝伦又无比神奇,堪称当代的人文奇观。用方寸洮砚喜庆回归,歌颂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和伟大成就。“圆梦中华翔飞砚”的亮相,正是赵成德以及他的洮砚创作团队对日益强盛的祖国的一种祝愿和信心,正是“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理念的庄严表达。
“松鹤延年”、“中华民族大团结”洮砚,为甘肃争了光,为砚乡人民出了彩。
“凤鸣九州”巨砚,整体造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上面雕刻象征56个民族的56条龙和代表华夏九州的9条巨龙,砚盖为统领群龙的一只凤凰。整个砚台有绿、紫、红三种天然色组成,形象地勾勒出中国的地形地貌特征。更为奇特的是东南沿海有两条天然白玉弧线,显示出我国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标识,堪称稀世国宝。
“龙祥龟寿”巨砚,99条龙由口含金珠的七宿苍龙统领,砚盖一大神龟头部有一个天然白玉环,寓意龙抬头,国运昌盛,神龟千年,地久天长。
“至圣先神”巨砚,雕刻有孔子给72弟子传道授业的情景,每个弟子神志各异,个性分明,栩栩如生。
“孝感动天”砚,雕刻有24孝图,图案逼真精美,一幅图案为一个感人的故事,一块洮砚承载了中华传统孝道文化。
“百子图”砚,雕刻有9组百名儿童在园林中嬉耍玩闹、天真活泼,热爱自然、茁壮成长的生动情景;“九龙捧寿”砚、“富贵牡丹”砚、“龙塔组合”砚……可谓千姿百态,气象万千,雕刻工艺和文化蕴含均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
2001年,“大观园”巨砚以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为题材,彰显了洮砚山水、人物雕刻的新技艺、新水平、新境界。
2002年,“东方醒狮”巨砚献礼党的十六大,并获得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国之宝》证书。
2017年,“圆梦中华翔飞砚”,由50多名能工巧匠历经3年精雕细琢,砚身长18.9米,宽3.29米,高1.69米,重量达129吨。将中华龙文化与洮砚工艺相结合,以中华龙、奔腾的海水和祥云长城关隘为主题元素,融合了宫廷龙同民间龙的图案特色,既有神话传说龙威武庄重的气派,又有民间龙优美、自由、奔放、生动的造型,构思巧妙,形象刻画精致,雕刻处理层次分明,富于“中华龙”的气质。56条巨龙昂首翘望,势欲腾空,围绕着巨龙的是巍然耸立的崇山峻岭和逶迤起伏的长城,黄河长江在砚台中心的祖国版图上自然流淌,底座的祥云和海涛,寓意中华巨龙乘风破浪,腾空而起。象征着于百余年中国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起名为“圆梦中华翔飞砚”,中国梦就是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圆梦中华,实现腾飞”充分体现了当今华夏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风采。
这样的设计也是他骨子里浓厚龙情节的完美体现,目前赵成德将组织专家团队,对圆梦中华翔飞砚做进一步的艺术提升。精雕细刻,更彰显出时代气息,把民族文化元素更深刻熔铸其中,让这个洮砚制作中的“国产航母”日臻完善,作为给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献礼。
用“圆梦中华翔飞砚”这个名称,涵盖了所有的设计理念!历经几百个不眠之夜,终于亮相了。在圆梦中华翔飞砚前,他情不自禁的长久地站立,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回想起自己的奋斗历程,多少个披星戴月、栉风沐雨的艰难创业的日子,为制作洮砚,在冰天雪地,风餐露宿,为了做大做强洮砚产业,遭人冷眼,被人误解,受人打击打压,一下子涌上心头,此时此刻,他的耳畔回荡起电视剧《刘老根》里的歌声:
为了圆上那个梦
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
历尽艰辛不回头
老牛拉套劲不松
青丝变白发
改不了心中的爱
条条皱纹记下了
苦辣酸甜的风雨行程
……
人人都有一个梦想
每天都在圆这个梦
圆上了爱圆上了情
圆出个无悔无愧的人生
赵成德骨子有洮河激流涤荡的性格,有岷山壁立千仞的胸怀。为了制作“圆梦中华翔飞砚”,他一个人坚守在洮砚厂,与雕刻师们一起研究洮砚设计方案,吃着冷米饭,靠炉子上煮沸的罐罐茶取暖……
“圆梦中华翔飞砚”的总工程师崔云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砚雕技师們。崔云强说,当初技师们听说要吃“鱼”,都非常兴奋,好久没有吃过肉食,这回可以打打“牙祭”了!谁知道吃完一盆烤洋芋,竟然连“鱼”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原来他们把洋芋的“芋”,误以为是“鱼”了!endprint
从这则小幽默里,可以大略窥见一块石头变成一台洮砚的艰苦经历!
在“圆梦中华翔飞砚”的雕刻制作过程中,赵成德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超出了常人的想象。
在三年来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和技师、砚工们同住一个帐篷,同睡一个被窝,啃冷馒头,吃烤洋芋,真正是同甘共苦!技师们私下里都暗地嘀咕:这赵总还是个老板嘛?哪有老板和员工们打成一片的?
长年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洮砚的雕刻上,赵成德难得洗一次澡,理一次发。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赵成德个子高挑,经常西装革履,出入于京城和省城的各种重要场合,风度翩翩,有着西北汉子特有的魅力。但是,这几年来,他经常留着的小平头由于长期不理,变成长发了;裤脚上沾满了洮砚石的泥灰;皮鞋也变成了灰色的“泥鞋”……隐姓埋名,卧薪尝胆,这是几年来赵成德在雕刻巨型洮砚过程中的生活写照!
为了避免打扰,他把兰州的手机号暂时停机了,兰州的朋友们找不到他,就纷纷猜测,这家伙又在搞什么名堂?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又要放一颗“原子弹”呢?而有的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赵成德“烂包”了、趴下了,等等,总之,是流言蜚语满天飞,但他泰然处之,依旧像闹市中的隐士,神龙见首不见尾。
2017年9月20日,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开幕之际,赵成德呕心沥血用3年时间打造的“一带一路砚”亮相敦煌。让参会的中外宾客和文化界人士赞叹不已,并永久留驻敦煌。这是赵成德近年来的又一精品力作。这方砚台是由十九条龙的雕刻形象组成,这也是献礼十九大的一张文化名片。也就在这方砚台之后,敦煌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千年古柳发出新牙,月牙泉出现姊妹泉,立冬当日塞北奇寒之地敦煌,不同往年雪花飘零但见大雨瓢泼,为敦煌50年来的历史中罕见之现象。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兆祥瑞。是不是这方砚台所产生的作用与能量呢?但是还有一位资深文化媒体人的经历足以见证这一现象。甘肃日报社原总编室主任魏义语重心长的讲述一段奇怪的经历:他回忆,每次赵成德给某地赠送洮砚时,当地都会有雨的降临。砚无只语,感动上苍,这是神的示谕,抑或梦的召唤。龙砚吟,片片之语,在黄土大地上传播着自然的能量。
赵成德在洮砚事业发展中,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集体力量,他常说,黄金有价砚无价,产品有价情无价,应将洮砚文化中的民族精粹传承、发扬下去,做强做大。由于他孜孜不倦的坚持和努力,岷县被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洮砚之乡”的称号;洮砚产品入选国务院《中国国礼推荐与采购》一书,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也被国务院中国国宾礼品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国务外事国宾礼生产基地”。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赵成德说:“我们就是要心系百姓不忘本,铭记历史不忘根,在一方小小的石头上将革命历史文化传统记录下来,成为后世瞻仰历史的一面镜子。”洮砚事业应该成为造福百姓的事业,文化自信就是不忘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洮砚产业大多数在青山绿水间,他的企业在这方面更加做出了表率,很多地方放弃开采,有些洮砚开发计划重新修订,动员老百姓把青山绿水保护起来。他还劝说岷县其它的洮砚企业爱护生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岷县金鼎文化洮砚公司首先不惜动用用于再投资的固定资金,引进新设备,力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洮砚企业要做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模范。让洮砚文化彰显出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魅力。纵观企业家成功之秘笈,大凡都是各有各的破译密码。成功也只有规律没有定律,而赵成德之成功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没有不敢想的,没有不敢做的,没有做不成的。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文人墨客以之为工具,挥写出锦绣文章,绘画出传世名作,可以青史留名!而制作砚台的工人们,从古到今,却几乎没有留下一个雕刻大师的名字!这就是中国的“工匠”!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
赵成德常说:“没有敢想就没有现实,没有梦想就没有成功。”
他深深地知道,制作“圆梦中华翔飞砚”的力量源泉来自于一个农民企业家的文化自信,只有肯定自身文化的合理价值和正能量,在洮砚事业发展中把握时代方向,洮砚事业就会经久不衰。这是赵成德以及他的企业团队自身文化的认同感,这是在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所产生的由衷的自豪感。“圆梦中华翔飞砚”的问世,再一次证明了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足以产生伟大的业绩,才能真正的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超越与创新。
一手创业,一手扶贫。多年来,赵成德默默地将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慈善事业中。
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更是慷慨解囊,回报社会,支出达1亿多元,用于修路助学、扶贫助困和公益事业。在岷县2012年“5·10”特大暴洪和2013年“7·22”大地震發生后,赵成德组织公司员工,捐款捐物,累计近百万元。同时,公司还给全国政协、中央党校、中央统战部、共青团中央、中央电视台、中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佛教圣地等社会各界捐赠洮砚达8000余方。
方寸洮砚已成为洮河两岸各族儿女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在卓尼、岷县、临潭、临洮等地,有近万名砚匠、砚商、砚农从事洮砚的设计、制作、销售、运输、推广等,他们把洮砚带到了天南地北,洮砚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赵成德说,前几年在生产旺季时,他的岷县洮砚厂仅吸收的当地砚农、学徒就接近百人,大多数家境贫困的砚农经过在工厂的实践、磨炼后,自己开起了洮砚家庭作坊,有的在县城、甚至国内大城市都建立了生产、销售点,并且举家进城,购了房、买了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岷县维新乡武旗村的乔建喜,正是靠洮砚走出了小山村,目前在兰州市张掖路古玩城开了一家洮砚店,一边制作一边销售,他的妻子也在市场上摆摊卖洮砚。老乔说,现在一年下来,赚个30万元左右,市场好的年份有时可挣60万元左右,五年前他就在兰州买了两套房子,后来又购买了一辆小轿车。endprint
乔建喜说,他家弟兄4个,全部靠洮砚改变了命运,他的侄儿也在兰州广武门开了洮砚店。
与乔建喜同村的马胜强,在赵成德的带领下,如今已在兰州繁华地段拥有了自己的洮砚直营店。去年12月,他成为208个首届中国工艺美术行业艺术大师之一,也是甘肃洮砚行业获此殊荣的三个艺术大师之一。
“要不是老赵把我带出来,这会儿我可能在哪个建筑工地上打工,或是在瓜州种棉花着呢!”马胜强打趣地说。
赵成德说,这30年来他最欣慰的事,不是一件件惊世洮砚作品,也不是他所获得的金钱和荣誉,而是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洮河两岸雨后春笋般建立起了规模不等的洮砚加工专业村、合作社。一批又一批的庄稼人,用他们的勤勉和智慧,走出小山村,来到大城市,用洮砚产业在异地他乡打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因为坚持,平凡的生命会具有神性的力量。在赵成德创业的历程中,积善成德,神明自得。时至今日,我们不仅需要这种“工匠精神”,更需要給予他们荣誉和地位!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他们的汗水,一条条中华巨龙,就难以实现腾飞的梦想!
赵成德先生不愧为岷县人民的好儿子,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洮河文化的传承人。在洮砚开发、生产的历程中,他始终秉承“服务家乡、报效祖国”的宗旨,坚实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家乡,也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善事。30年来,洮砚公司及赵成德先生先后为学校修建出资500万元和扶助贫困学子捐款60多万元,特别是在2003年秋,他在岷县投资兴建了成德中学,并扶助60多名莘莘学子圆了大学梦,实现了致富不忘家乡,先富带后富的人生志向,也彰显了他博爱、助人的可贵品质,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多年来,他把洮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带动了一方父老乡亲们共同脱贫致富。
从年少时的“放羊娃”“货郎担”,到1987年在家乡办第一家个体洮砚厂,再到进军兰州成立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赵成德结缘洮砚已整整30年。
30年来,赵成德一直奔跑在向外界展示甘肃洮砚的艰辛征途上。方寸洮砚已成为洮河两岸各族儿女脱贫致富的“金钥匙”,目前在卓尼、岷县、临潭、临洮等地,有近万名砚匠、砚商、砚农从事洮砚的设计、制作、销售、运输、推广等,他们把洮砚带到了天南地北,洮砚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岷县有三宝,文化的洮砚、精神的花儿、养生的当归。这里因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植物群落繁多,山珍野味布满山间,全县290万亩草原和90万亩天然林广泛生长着600多种天然蜜源植物,加之近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和规模不小的黄芪、当归、红三叶等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蜜蜂养殖具有得天独厚资源条件。
赵成德始终未曾忘记自己创业奋斗的初衷,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多少年来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个人捐款捐物,捐洮砚和名人书画,捐资助学总计金额财物已达亿元,这都是他人格魅力的展现,也是他对家乡对人民的感恩之心。由于他带动群众致富用真心动真情的行动,深得城乡及周边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洮砚与花儿都是岷县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很多花儿歌手都觉得他没有一点架子,都尊敬他,并成为他的好朋友,只要是他的洮砚公司还是他经营养蜂产业的田蜜蜜公司举办活动,花儿歌手们都呼朋引伴地前来主动参加,在一次活动上花儿歌手深情地唱到“洮河沿上串河柳,大家人们就跟上赵总走,养蜂致富就带了个头,他把我们老百姓们啊心上有。”
如何让丰富的自然资源撑起群众的“钱袋子”?这成为多年来赵成德苦苦思考的问题。两年前,他盯上了蜜蜂养殖,并终于找到了一个答案:脱贫致富,蜜蜂引路!
当大多数人还在观望的时候,赵成德便利用其定西市政协委员的身份,向定西市、岷县县政府大力呼吁发展养蜂产业,拓宽群众的脱贫致富路。2015年5月,在岷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中蜂养殖协会,热心人赵成德当选为会长。协会成立后,他带领协会会员走村串户,帮村民们算养中蜂的经济账,帮他们解疑释惑。他和众人一道努力将家乡传统的蜜蜂养殖培育成一大脱贫产业。他说,小小蜜蜂也能带来“甜蜜蜜”。
针对蜂农们养蜂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赵成德不仅通过协会积极联系省蜂业总站以及定西市、岷县的农业畜牧部门,组织了多次培训班,而且在他的提议下,大家在手机上建了个微信群,目前有87名蜂农加入到群里。“养殖过程中谁有困惑,就在微信群里发送视频、图片或语音,然后群里集体‘会诊,直到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岷县已成立中蜂养殖保护区60个,中蜂养殖农户达4200户,养殖中蜂超过51600箱,养殖规模初步形成。小小蜜蜂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路上“甜蜜的事业”。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今天,当你走进卓尼,走向洮河边,常常为这一片山水所感动,为这一片山水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所濡染。美丽的洮河曲折有致,蜿蜒跌宕,奔流不羁,把一片片草原、一片片森林、一片片田园滋润得碧绿如茵,丰茂峥嵘,硕果累累。那一段洮水流珠的传说,那一曲石媳妇的传说,那一串喇嘛崖的传说,那一个九甸峡的传说……个个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这些传说,把一个涓涓不息的洮河,渲染得风姿绰约,神奇壮观。
处贫只知梦想在,炼石为砚耀乾坤!洮砚具备德、材、品、貌四绝的特性,堪称华夏瑰宝。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专家教授组成的顾问团队为公司发展远景出谋划策,为洮砚文化创意及制作技艺进行研究,尤其是在“精”、“新”和“质”上把关。公司洮砚厂既有经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艺术指导,重视对年青技术人员的培养,做好传、帮、带,又有一批中年骨干队伍,完成精品制作和规模化的生产。
30多年来,洮砚公司的产品在全国各类会上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银奖及“国之宝”荣誉称号,产品除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海外,亦被国内外许多政府机构、知名公司和人士收藏。“神舟”砚由酒泉卫生发射基地收藏;“江山统一”砚由中共中央党校收藏;“心系中华”砚由中央统战部收藏;“华夏神龙”砚由中央电视台收藏;“群龙腾飞”砚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西北师范大学分别收藏;“龙之舞”砚与“群龙”砚由复旦大学收藏;“中华龙”砚由天津市委、市政府收藏;“九龙腾飞”砚由团中央收藏;“千佛砚”由中国佛教协会收藏;“千禧龙”砚由浙江肖山机场收藏。endprint
“诚信单位”“洮砚制作传承人”“中国洮砚之乡”“著名商标”“质量领航企业”“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世界最大洮砚”等诸多殊荣的背后是一滴滴心酸的泪水。鲜花和掌声是赠予那些风雨无阻的追梦人,而不是赐予停留在原地的守株待兔者。把自己关在黑暗的屋子里永远不会看见外面世界的光明和精彩。
洮砚让赵成德先生饮誉陇上,走出甘肃,走向世界。他是岷县人民的儿子,是陇原大地的骄子,他以自己执着的信念,拼搏的精神,博爱的品质,在洮河边上铸就了一座文化的丰碑,在陇原大地上树立了一个文化的标杆,在岷县乃至甘肃人民心中树立了一个信仰。
面对经济新常态,多谋善断的赵成德说,从沿袭多年的传统观念看,洮砚的定位仅为文房四宝之一的实用工具,以实用为主、观赏为辅。而在当今工艺美术面临蜕变和再生的新时期,赵成德敏锐地认识到,洮砚已成为石雕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内涵和外延,已从文人雅士研墨濡笔的文具功能中拓展出来,更多地转向艺术欣赏和收藏。
大德敦厚,小德川流。正是这份坚定的执著,永远的梦想,才有了今天洮砚的社会地位、文化蕴涵、艺术价值。
30年的创业,30年的积淀,30年的辉煌。赵成德将一切过往铭记在心,对洮砚如数家珍,从创意、制作、构图、雕工、营销乃至品牌、文化、历史等各个方面,在业界实属罕见。与洮河、洮石、洮砚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生活,他对洮砚的石质了若指掌,对构图的设计成竹在胸,对洮砚的文化内涵见解独到,因而在他的手中一件件洮砚理所当然地成为一种稀世精品。
是一种历史机缘,是一种秉赋使然,是一种创业精神,成就了赵成德的洮砚梦,辉煌了他的事业。
30年是诗一般的世界,梦一样的春秋。梦里山河是感恩与欣慰,是生命的气质与升华。
一串串否定、沉痛的符号累积了他的定力。往往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便是如此,当我们通过改变而获得重生后,我们就能去领略生命新的长度和高度,是老鹰就应该翱翔在蓝天上,有能力就要去展现自己,精彩的人生就要靠自己去展现。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这个美好的国度,我们的生活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值得记住的人,但是作为陇原走来出的以洮砚文化为己任的赵成德先生,是我们应当记住的,不为别的,只是被他淳朴的行为、献身的精神所感动。
在采写行将结束时,我们与本文的主人公作了一次长谈,30多年风雨兼程,30多年艰苦创业,30多年砥砺前行,作为董事长的赵成德,感慨万千,似乎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农村尤其是边缘山区的贫穷、落后我亲身经历,感触较深。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让我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洮砚产业做大做强了,创造了历史新高。
我们让他谈谈致富的秘诀时,他说:第一、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好政策;第二、靠的是党的各级领导、银行的关心和支持;第三、靠的是真心实意的专家、学者、艺术家的指导与帮助;第四、靠的是新闻媒体的宣传与报道;第五、靠的是家乡父老乡亲的厚爱;第六、靠的是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全体职工及砚乡人民在团结奋进、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实事求是、和气生财的可贵精神,使我们从是非中走出来,矛盾中跳出来,始终坚持着石头大了绕着走,冤家易“解”不易“结”的精神,才成就了今天。
责任编辑/魏建軍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