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麦儿黄、麦儿香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1001
郑广武

  树有根,麦有源。来自地中海肥沃月湾西部的小麦,披着厚重的铠甲,和着历史的风尘,系着万载的驯化,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年年花开花落,年年见麦儿黄麦儿香。麦,与人相伴而行,相伴而生,生生不息的奉献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绝美食粮。

  小麦是禾本科植物,其芒刺向天,世界上之所以能广泛种植它,就源于它可磨粉成面,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粮食。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受四时之足,具四时中和之气,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等诸多元素,兼有寒热温凉、除客热咽燥、养肝养心等药用功能,其大麦做出的啤酒成为世界饮品,故麦为五谷之贵。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对其野生祖先驯化的产物。1.3万年前,在地中海肥沃月湾西部延展区的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朗、伊拉克、约旦、土耳其、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就有小麦这种植物。埃及尼罗河流贯南北,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淹没了下游的河谷地带和宽阔的三角洲地区,洪水退后,留下的是一片轻柔而肥沃的黑色淤泥,这种土壤很适宜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生长。公元5世纪,希腊著名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目睹过这种自灌农业:“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散在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然后只等收获。”对这种自然现象,苏联学者司徒卢威考证推算,当时小麦产量每亩可达数百斤。如此高产,实为古代世界之罕见。

  公元5000年前的尼罗河畔墓壁画上,可以找到小麦的形态。在墓主头侧的草编小篓里有小麦和牛羊角,足见那时的人们经营牧业、种植小麦。

  起初,當地狩猎人收集种植的是野生小麦,经逐年演化,使野生植物突变,渐成人工种植物种。

  这种物种从西亚、近东一带,传入欧洲和非洲,并向东印度、阿富汗、中国传播。在云南亚种发现后,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在甲骨文里有“麦”字的记载,商周时期即出现“告麦”、“登麦”祭礼。中国最早发现的小麦遗址是在新疆的孔雀河附近,这也是人们常说的楼兰。

  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4000年的碳化小麦。用麦类加工面食,也是从西域传播而来。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了自晋迄唐的小麦及麦面而加工成的馕、水饺、馄饨和各种面食点心,使人们的生活更丰富。在孔雀河谷还发现麦物遗址,出土了大型磨面器。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穆天子传》,记述了周穆王西巡时,沿途部落大都以麦为献,带回中原。

  据传数千年前,小麦从河套地区进入黄河流域的中原腹地,缘起西域楼兰国少女石婆嫁到河南延津,她带的陪嫁品就是小麦,她教乡民播种出了中原地带第一茬小麦。此后,人们把小麦当成主食。

  根据《诗经》中提及的“麦”所代表的地区,说明公元前6世纪,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

  汉代以后,麦逐渐向长江以南各地传播,并入朝鲜、日本及南北美洲、大洋洲。

  南宋初期,北方人大批迁至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地。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需求量陡增。于是,就大量种植小麦,那时北宋吴中地区,就已经是割麦种稻一年两熟了。

  元之前就有农谚“收麦如救火”。

  明代《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小麦种植遍及全国,“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丞民粒食,小麦居半”,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曾“以扈从军闲暇,而北京壤土肥沃,旷废者多,命于城外旁近,人种麦20亩,官给麦种,仍要官提督,依屯田例考较”,以此要求军士发展小麦生产。

  由明至清,小麦也处于快速发展期,直隶、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安徽等地,都是以麦面为主食,小麦往来贩运极其频繁,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仅就河南而言,麦子种植遍布全省各县乡间田地,“豫省产粮,惟二麦最广”,豫省民食以麦为主,故有“一麦抵三秋”之谚。

  现如今,小麦又是我国最主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粮食安全已成为头等大事。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延续历史,怎样种好小麦,怎样使品质更优、产量更高,怎样挖掘麦固有的潜能,怎样依靠科技手段,使衍生出的优质小麦,更具市场活力,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无疑是一个有益的课题。

  今天,我们郑重的向大家介绍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平陵,来自河南省延津县司寨乡。这里是延津中国第一麦中心腹地,经多年探索,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新麦26连年大获丰收。

  平陵,豫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子。它平常、平凡,与别村别无二致。全村2400多口人,5000多亩土地,靠农业为生,如此普通、如此不惹眼之地,却因多年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备受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据《半月谈》介绍,河南省农业厅曾组织专家,对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5000亩郑麦366示范基地,进行现场验收,结果令人振奋。一是郑麦366完全可以达到美国和加拿大强筋小麦的标准;二是小麦亩产高达560公斤,大幅度超过普通麦,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此后的平陵,这片热土曾无数次迎来省委书记、省长和地方官员,迎来湖北、河北、山东、安徽等周边省份参观团,就连中央领导回良玉、马凯、杜青林、陈全国等同志,也数次莅临平陵视察优质强筋小麦,并以此指导全国小麦生产。

  2016年5月份,农业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出品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型纪录片——《源味中国》摄制组,专门来到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先与乡村干部杨慧、肖洪生、张文明等人座谈。

  座谈会上,乡长杨慧谈起司寨文化和优质小麦如数家珍,她说:“司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这里是春秋战国时期南燕国领地。《史记》记载:燕,古国名,在河南延津县东北(即司寨乡大庞固村北、于庄村西)。南燕国姞姓,黄帝之后,始祖为伯倏。当年还有一个典故与南燕国有关。据《左传·宜公三年》(公元前606年)记载,郑文公娶了姞姓燕国的女子燕姞,梦见燕国开国国君姞伯倏以天使身份赠给兰花,“燕姞”就生了儿子,取名“子兰”,成为后来的郑国国君,郑穆公。梦兰之喜就成了喜得贵子的吉祥话,一直流传至今。现如今,古燕国领地早已今非昔比,数万亩优质强筋小麦一片金灿灿、黄橙橙,满眼丰收景象。这些年,我们锲而不舍举全乡之力,精心打造“中国第一麦——司寨乡平陵中心腹地”金字招牌,并在全乡形成模式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结合环保,从源头上治理河道、路渠、坑塘、垃圾,确保全乡6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绿色环保、健康无公害。”endprint

  平陵作为司寨乡名片,之所以能够名副其实、叫响全国,与省农科院专家、省科技学院教授全国著名小麦专家茹振刚精心指导不无关系。除了这些因素外,还与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扶持,以及历届乡党委政府班子的努力分不开。这些年来,每届班子都把小麦当做全乡支柱产业,抓实、实抓、抓狠、狠抓。从崔世贵、唐有朝、李培富、张志领、朱莉、候宏力,一直到现在我们这届班子,每届班子都矢志不渝,都把优质小麦作为“一把手工程”,这个“接力棒”一届一届传承下去,一届一届发扬光大。所以,才会有今天优质强筋小麦“平陵模式”“司寨模式”。

  随后,大家又实地察看麦田。

  此时的平陵及周边数十万亩小麦,像剪刀剪过一样平平展展。麦穗,沉甸甸地,株株籽饱粒满、干干净净,青色中泛着金黄,飘着麦香,微风一吹,金波荡漾。远远看去,就像一条硕大无比、一望无际的金毯,同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天上云卷云舒,天地合一,构成一幅自然美景。这幅画美轮美奂、美妙绝伦,煞是好看!

  摄制组成员一个个喜出望外,有人拢一把麦穗看了又看,有人索性拽几颗麦穗揉揉,尝口鲜嫩的麦粒,过过嘴瘾。这些远道而来的贵宾对平陵麦赞许有加,并用航拍器对平陵及司寨乡大田6万亩优质强筋小麦进行空中航拍。录制完成后,拟在CCTV记录频道、CCTV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首播,随后,在全国地方电视台和主流频道、网站播出,旨在提高平陵、司寨、延津、新乡、河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同年,平陵村被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制民主先进村”。

  平陵不平凡,平陵硕果累累,闻名全国。

  平陵有何魅力?有何秘而言?

  要知道这一切,那就先得从一个人说起。

  他叫肖洪生,是平陵村的党支部书记,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十多年。

  平陵,肖洪生。

  肖洪生,平陵。

  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话题。

  那么,我们就走进平陵,说说肖洪生。

  肖洪生,今年50岁,大个子,身材板正,浓眉大眼,蓄着黑黑的胡须,微黑的脸膛看上去棱角分明。

  这个成熟、干练、风风火火的中年汉子,率部两千余众,靠睿智和过人胆量,一路披荆斩棘,在平陵本土弄成了事,弄成了大事,改写了平陵村的历史!

  他是一个这样的人,视民如伤,把心中最高位置留置于民,危难之时,他视民之命比自己主贵。那年麦罢,肖洪生惊悉村民高某沼气中毒,他箭步赶到,喝令高某两个亲兄弟退后,自己却身系绳索纵身跳进沼气池,没有彷徨没有犹豫。沼气池严重缺氧,二氧化碳含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五以上,人进入这样的环境会立即窒息死亡。危急关头,肖洪生与死神赛跑,那勇敢一跳驚心动魄,在场的人为之动容,村民们被他折服!在他身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还在延续。

  沼气是一种无色有味有毒的气体,这种气体就是硫化氢,在沼液中浓度超过0.02%时,可引起头痛、乏力、失明等症状;当浓度超过0.1%时,可很快致人死亡,如果人在新鲜空气环境里,突然进入氧气只占4%以下环境里,40秒中就会失去知觉,随即痉挛、停止呼吸。

  那年麦罢,村民高某家里沼气池漏气无法正常使用,其子入池维修,一会儿功夫就中毒昏迷,站在池边的父亲见势不妙,救子心切,惊呼救人,随赶忙入池救子,不料他也中毒昏迷,情况万分危急,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肖洪生闻讯赶到。这时,高某的两个弟弟也急风急火地赶来,硬要往池里跳。肖洪生一把拉住哥俩,喝令哥俩用风扇往池里吹风,自己却身系绳索纵身跳进齐腰深的粪池。此时,池内二氧化碳高达25%以上,他的头脸及浑身都是粪便,恶臭熏人,连呼吸都十分困难。他冒着生命危险与死神赛跑,用绳子将昏迷中的高某父子拴好,然后用力将两人向上托举,让人拉出池来。

  之后,肖洪生被人拉出池时人已中毒昏迷,经医院数日治疗才得以痊愈。他的壮举感动了平陵父老乡亲,乡里召开大会予以表扬,县里发号召在全县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市里把他作为先进典型,报纸、电视予以宣传,他本人还受到新乡军分区的通报表彰。

  对这些,他只是淡淡一笑,没啥,人人都会做。

  然而,在他身上的确发生了不少,不是事的事儿。

  几年前,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突然轰隆隆的响雷声,把正在熟睡的肖洪生惊醒,他猛然想起,村五保户李兰家的房子会不会漏雨,他睡不着,只听窗外雨声哗哗响,他的心在紧缩。顾不得多想,就飞身下床,披上雨衣,一头扎进漆黑的雨夜。

  等他推开李兰家门的时候,看见屋内已经进水,老人正蜷缩在墙角,身子发抖。肖洪生见状,心头发酸:大娘我来晚了,让你受委屈了。走,我背你走!

  他把雨衣披在老人身上,然后躬身背起她就跑。一路上,水在脚下哗啦啦的流。他趔趄着身子,一步一滑,一步一颤,累得浑身是汗,直喘粗气。他不敢停下脚步,而是咬牙坚持,一口气把老人背到村委会安顿好。临走他对老人说,大娘,你放心,往后我再也不会让你住漏雨的房子啦!

  这次,他是带着对老人的愧疚之心离去的。

  在村里,他不但挂念李兰老人,还把全村每位老人都挂在心上,都敬若神明。他心里有个结:一定要让李兰和村里所有辛苦一辈子的老人,有个像样的家,他要让平陵老人活的舒坦、开心、幸福。

  2012年村里建起了老年人幸福院,这个“家”有厨房、休息室、阅览室、娱乐室,还配备了健身器材二十多件,老人在这里尽享其乐。

  老人有了家,他心里还不踏实,觉得对老人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为这,他没少动脑子。他想的是要让村里年轻人,对老人都常怀孝道之心、感恩之心;要让每一个平陵人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为此,他做了两件事。一件是打造和谐平陵,建新旧二十四孝图漫画一条街,实行法德共建,每一个漫画宣传一条法律,每一个漫画演绎一个敬老爱老的故事,让群众潜移默化,感同身受,崇德尚法,实现法德教育入心入脑;另一件是,从2014年至今连续四年重阳节,村里都隆重地把六十岁以上老人,请到幸福院的家里,集体过节。发动村里的后生们都来当志愿者,连在外地工作的平陵儿女们也都纷纷赶来尽孝。endprint

  这天,老人们唯一的事就是坐在台下听戏。听罢戏,老人准备入席,寿宴即将开始。

  此时的后生们开始忙碌,每个人都满面春风,迈着欢快的步子摆桌、抹桌、抻台布,端盘、提壶、倒茶水,厨房里更是热闹非凡;那些大叔、大哥们,一个个忙的屁股不着地,摘菜、洗菜、切菜、炒菜,锅碗瓢勺叮当响,炉火呼呼叫,大锅小锅热气腾腾;那些大婶、大嫂们,撸起袖子和面、擀皮、包饺子,一锅排、一锅排,整整齐齐排列着,摆满了屋子,屋里屋外流淌的是激情,飞扬的是笑声。

  院子里几排桌子一字摆开,几十张桌子整整齐齐,按农村待客标准,每张桌子坐七位老人,桌旁都站着一位年轻的姑娘或者小伙子,专门为老人沏茶倒酒。

  酒酣耳热之际,肖洪生就会携村干部,围着桌子转个遍。今年平陵村为村里老人过重阳节,整整开了39桌,每到一张桌子前,他都会向老人敬酒、话谈,哪怕三两句,他从不落下一个人。此时,祝福声、感谢声、酒杯的撞击声,声声入耳。那场面,要多热闹有多热闹,要多亲切有多亲切,要多喜庆有多喜庆。一桌桌喜庆吉祥的祝寿宴,一顿热腾腾的暖心饭,让每个置身其中的平陵人,感到温情、温暖、温馨、幸福。这场面,让老人不无感慨:真是想不到啊,老了还让肖书记和后生们这样待见俺呢。

  对老人的亲、对老人的善、对老人的真心一片,他很少用语言表达,却用行动诠释的淋漓尽致。他是一个用心的人,是一个特别用心去经营事情的人,村里每位老人的生日,他都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的记在小本子上,每天晚上回到家后,肖洪生都会习惯的拿出小本子翻一翻、看一看,仔细瞧一瞧明天会是村里哪位老人的生日,没有就放心了,有了立马通知会计定做生日蛋糕,第二天早饭后,他一准会携村“两委”成员,带着给老人定做的生日蛋糕和其它礼品给老人祝寿,年年如此,岁岁一样,平陵村的每。位老人都会享受此份殊荣。虽说礼轻,表达的爱却是浓浓地、暖暖地。这些年,他为村里老人做生日,从未落下一人。

  他是延津县人大代表、新乡市优秀党支部书记、河南省劳模这些年村里安定和谐,一个拥有2400多口人的村子,没有发生一起治安、刑事案件,他是当地的名人,也是媒体追逐的对象,地方媒体暂且不说,仅中央电视台他就上镜7次。其中一次,他与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对话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成为当地热门话题。

  民以食为天,延续、解读、挖掘优质麦潜能,这是在行天理。凝心聚力而大行其道,精心打造延津中国第一麦中心腹地,让其成形,让其得以在全县、全市、全省整体推进,使郑麦366、新麦26不但在本土绽放异彩,而且还能持续在省内外发酵,释放出绚丽的“潜能股”、“正能量”。在肖洪生看来,这无疑不谛是一个福音,不但实施了助民、为民战略,更是为民、助民之举的深情表达!延津麦成“气候”,平陵作为延津麦的标杆和风向标,领跑延津麦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产业化发展,催生以延津麦为代表的新乡麦,成为“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使全省优质麦得以普及和发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缺口,初步形成“全国小麦看河南、优质小麦看新乡、新乡小麦看延津”的共识。然而在本土,还有一个共识“延津小麦看司寨、司寨小麦看平陵”。以平陵为代表的延津麦还催生了新良、克明面业、金粒公司、云鹤公司等一批本土企业,所产面粉等农产品打入奥运会,成为部队、高校食品,就连茅台、康师傅、达利园、盼盼、亲亲蛋黄派、瑞士卷、好吃点饼干等也充满浓浓的延津味。

  万事开头难。

  前些年,肖洪生在接受央视《中国经验》河南篇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当时种粮没有计划,家里有什么种子,就种什么庄稼,根本不知道市场上的需求。这样一来,一年忙到头,种出的庄稼却卖不出好价钱。他说,粮食质量不行,价钱很低,这就暴露了传统农业下,农民与市场脱节的弊端。农民种什么就卖什么,一旦市场风吹草动,农民就束手无策。

  这时的肖洪生很焦虑,想着力寻找一条种植业与市场对接的新路子。

  他想到了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优质强筋小麦的特征:优质、专用、稳定。且我国加工的高档食品,多是利用进口的优质小麦与国产麦混配而成强筋小麦制作面包,中筋小麦制作面条、饺子、馒头等食品,弱筋小麦制作糕点、饼干,且优质小麦市场缺口较大,主要依赖进口。在此情况下,肖洪生与支委张文明到省农科院了解具体情况,听专家支招:发展优质麦前景广阔,目前,推广种植优质专用小麦是提高农民收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优质专用小麦的收购价高出普通小麦市场价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每亩可使农民增收100元到150元。这使他茅塞顿开,决定在全村种植优质麦,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围绕“优化结构、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积极推进优质麦产业化的发展。

  起初,农民有顾虑,不愿种优质麦,担心卖不出去赚不到钱,为解疑釋惑,肖洪生、张文明与其他村干部一起,带着优质麦样品到农户家中,与普通麦对比。一户一户的进、一家一家的讲,讲优质麦的好处,讲优质麦的发展前景,他们怕农户不相信,索性每人衣袋里都装着新品种,每到一户,就用牙咬开两样麦粒,让村里人对比饱满度,对比哪个面粉多。游说宣传有了效果,村里大部分人开始相信优质麦这兴许就是个好东西。他们先与河南农科院主动对接联姻,选择适宜对路新品种郑麦366,此品种在全国小麦质量鉴评会上获“全国新选育优质强筋品种第二位”。省农科院还专门为张文明制作了郑麦366种子推介宣传画,助力平陵村优质麦繁育。

  2005年,肖洪生与张文明和村里首批签单户就旗开得胜,每亩优质麦比普通麦多收益100元,这也让农民喜笑颜开。第二年,优质麦366在全村大面积推广,此后,村里先后成立了平陵种子研究站,延津腾飞小麦专业合作社。此后,肖洪生又在延津县粮食局局长、金粒麦业公司原董事长李培富、金粒麦业公司董事长周新福和新粮公司董事长朱连良等单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平陵村又与农林局、金粒麦业、新粮公司联姻,为全村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收购,提供了便利条件。endprint

  为做大做强优质麦品牌,肖洪生积极动脑子想办法,主动到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农业高产田开发项目,清淤疏通小渭排河道3000米,打井办电,实现井河双配套。为优质麦连片开发,规模种植,奠定良好的水利基础。

  在克服优质麦种植技术难题方面,肖洪生也下足了功夫。小麦从种到收,需要20多道工序,哪一道把关不严,优质麦就可能变成普通麦。从播种时先倒空楼,到测土配方施肥,精良播种配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小麦成熟期排杂技术,哪一关粗心,种子的纯度就不达标,所以每到小麦管理的关键节点,他都会请省市农业专家,现场技术指导。并依托县农林局科技服务网络,开展零距离技术服务,建立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到人到田间,使科技成果很快转化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中的技术棚架问题。他们在栽培上,还总结出:氮肥后移、春水冬用、两增一喷、双防双控的强筋小麦标准化管理模式。此模式已成为河南地方标准。平陵种出的优质小麦,其整齐度、品种纯度、规模化水平及品牌的稳定性,远高于其他地方。延津县农林局局长李占先、副局长左仲德对延津县优质麦有独到的理解,他们认为:延津优质麦尤其是氮肥后移,会使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明显增加,有利于改善小麦加工品质,这就是“延津小麦”与众不同、品质优良获国家优质小麦认证的主因。此外,延津麦成“气候”是由诸多因素形成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与所处的环境、地理位置、土壤、气候、科学管理不无关系。

  除此之外,河南农科院小麦所所长、挂职延津县副县长罗鹏认为,延津麦能叫响“中国第一麦”还有一个特殊原因,他说,吃水不忘挖井人,首先要感谢李克强总理。1998年夏,河南夏粮再获丰收,全省粮食爆满,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在调研时发现,粮食陈化现象严重,群众卖粮难,要求省农科院研发优质强筋小麦良种。当时,省农科院正好在延津县建有育种基地,小麦所接受任务后,很快选定“豫麦34”优质强筋小麦在当地大面积推广,小麦上市后很受食品企业亲睐,群众得实惠。此后,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小麦品种数次更新换代,现“郑麦366”、“新麦26”已成为延津当家品种。

  按照布局区域化,河南省划定为豫北、黄河以北新乡、安阳焦作、濮阳、鹤壁、济源、滑县、长垣等地为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面积达1700万亩,豫中东指黄河以南、沙河以北的开封、商丘、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周口等地,土壤以潮土、黄褐土、砂姜黑土为主,土壤质地偏粘,肥力较高,该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00万亩,2017年优质麦达280万亩。豫南沿淮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主要是信阳市、固始和南阳桐柏县、驻马店正阳县,土壤属水稻土和黄棕土为主,小麦灌浆期降水较多,土壤和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光照较差,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该区常年种植小麦600万亩,弱筋小麦占200万亩。

  此外,河南省还划出延津、滑县、内黄、濮阳县、浚县、永城、淮滨、息县8个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县。2016年面积230万亩。

  2017年,河南省小麦种植面积805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达5208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对河南小麦来年获大丰收,种植面积保持全国十连冠,农业部长韩长赋赞许有加。一次,他到河南视察小麦时说:全国小麦产量2400亿斤,河南就占到了600多亿斤,产量占到四分之一强,换句话说,四个馒头就有一个出自河南,河南小麦丰收对全国夏粮生产举足轻重。省领导谢伏瞻告诉他,河南走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的发展路子,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时,他用了三个感谢表示敬意:感谢河南省委、省政府,感谢河南农业科技人员,感谢河南农民兄弟,为全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容置疑,河南连续十年夏粮丰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中国碗”盛上了更多的河南粮。

  地处豫南的淮滨县,十年磨一剑,昔日的“洪水走廊”如今成为“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著名品牌“五粮液”,酿酒制曲所用小麦全部从淮滨县收购,这里生产的面粉也成了“三全”“思念”等大型食品加工企業专用粉。而与淮滨相距389.3公里的延津县,与淮滨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强筋麦弱筋麦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资源禀赋相近,优势产业具有可比性,发展特色产业上“对对碰”,作为“中国第一麦”的延津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延津人超强的创新精神,使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在全国独领风骚。早在2003年7月,延津小麦经济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延津发展优质麦的经验,被专家学者称为我国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

  延津位于黄河流域,属暖温带,四季分明,夏热冬寒,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度,年平均降雨量656.3毫米,全年无霜期220天,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独特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宜优质麦生长,从气候条件来看,宜种植多穗大穗品种,从土壤而言,流淌了2200多年的古黄河,曾经不间断的冲床淤沙,形成的冲积扇留下了大片上沙下粘的“蒙金”土壤,肥沃富饶,易发苗保肥,比较适合强筋小麦后期对N素需求,能够形成更多的蛋白,形成了优质品种的生态因素。另外,还要坚持科学管理,即便是同一个品种的强筋小麦,不同的栽培管理对品质的影响十分明显,尤其是主长期,也就是花期后,强筋小麦对氮素的需求较多。肖洪生和张文明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每年都要聘请省、市、县专家到村里现场指导小麦技术管理工作,为村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小麦管理上,让群众吃上了“定心丸”。

  2016年2月17日,河南省农科院小麦春季管理技术培训及现场观摩会在司寨平陵举行,农科院小麦研究院研究员吴政卿和小麦所副所长、小麦首席专家雷振生向与会人员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推介平陵优质小麦管理模式。科学是红线,在优质麦栽培中要始终遵循科学规律,掌握科学要点,运用科学技术,使科学成为小麦提质增效的有力保障。

  这些年来,平陵优质麦种植在省市县乡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打造成延津中国第一麦中心腹地,在全县、全市优质麦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延津麦整体的关键链条。这条链长长的舒展开它的臂膀,向前、像滚雪球一样向四周延伸,形成了一方方、一块块紧密相连波浪起伏的雁阵群。这个雁阵群就是成方连片不断扩大、不断提高产量充满丰收和希望的百万亩麦田。endprint

  麥,延津麦、延津优质强筋小麦成为一道风景,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在这魅力的背后彰显了延津人勤劳、智慧、坚韧、大气、自信。除普通麦外,全县有50万亩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25万亩优秀酵母基地,产量达2.5亿斤,种子销售大半个中国。因麦而生的是一大创举。创造出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全国第一船2.5万吨强筋小麦出口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实现了中国食用小麦零的突破,被誉为“破冰之旅”。全国第一家制定小麦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全国第一家作为交割粮实现期货交易,全国第一家成立大宗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国第一家实现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经营等六项全国第一。

  同时,延津还作为全国优质麦生产示范基地县,所产小麦以其高度的一致性和品质的稳定性获得国家有机小麦认证,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尤其是新麦26创亩产高达613公斤。

  新麦26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以新9408E1做母本,济南17做父本杂交,育成的超强筋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幼苗半匍匐,长势旺,叶色浓绿,抗寒性好,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75厘米左右,抗倒伏能力强。属强筋高产。该品种不仅品质已达国际强筋小麦主要指标,且稳产性与丰产性极其突出。河南省科技厅曾组织专家,对延津、辉县等地“新麦26”千亩方的产量进行现场机收实打,测产验收产量高达613公斤,创下了国内强筋小麦实打验收的高产记录。在苏、鲁、豫、皖多点示范种植,点点高产,片片丰收。

  据《中国小麦品质质量检测》权威报告:新麦26其硬度、蛋白质、湿面筋、稳定时间、面包体积等十项指标远远超过国家强筋品种审定一级标准,甚至综合评定这种全能品质获84.4的高分,在国内尚无先例,甚至超过美国DNS(黑北春)6.4分,难怪农业部专家组副组长孙天财说“新麦26在强筋小麦品种中实属罕见,对增强国内小麦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如今,已踏上征途的延津麦渐行渐远,成为贵州茅台有机小麦原料供应基地,并长期为康师傅、达利园、盼盼等知名品牌提供原料。应该说,本土企业功不可没。

  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粮食系统成立的首家种子公司,隶属河南豫粮集团。豫粮集团下属20多家粮油企业,总投资64亿元,河南金粒种业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李培富、现任董事长总经理周新福。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集农作物种子引进、开发、繁育、营销为一体的股份制种业有限公司,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西北农大等省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参与开发推广了郑麦9023、济麦20等20多个品种,营销网络遍及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东等省。公司下设18个购销分公司,2个种储公司和质量检测、农技推广、小麦研发3个中心。公司成立迄今20多年来,一直秉承“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企业理念。着力开展粮食产业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和“订单+现货+期货”的经营方式,实现了粮食订单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经营目标,金粒模式被誉为小麦经济的“延津模式”,成为全国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的典型,在全国广泛推广。金粒公司生产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10年金粒小麦获得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5月17日金粒麦业联合省农科院、中原粮食集团30余家科研、生产、加工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3年内发展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超1000万亩,推动中国小麦从“量变”转为“质变”。

  延津县克明面业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挂面生产基地,“陈克明”挂面品牌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全国面制品行业中产值、产量和增长速度均居首位,用延津小麦做成的挂面每公斤最高卖48元,依然畅销北京、上海等各大超市。克明面业公司五谷道场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开工,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拥有全世界最为先进的非油炸生产技术,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入驻延津后将建成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创新工厂,预计每天处理小麦200吨。

  “精益珍”品牌是全国沙琪玛类第二大品牌,尤其是新良发展成为国内专用粉四强企业,成为带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所产面粉在云、贵、川等省已成为市场首选品牌,又是驻新、渝、湛江等部队军供产品,省内外高校的指定供应商,为延津小麦走出去推动延津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笑脸”和“新良”分别为全国稳定面粉类和专业面粉三大名牌之一,云鹤食品公司冷冻熟面和微波面是国内首创。全县有中储粮直属库及收储企业18家,42个延伸收储库点,总仓储量80万吨,全县小麦年加工能力突破70万吨,年产挂面40万吨,速冻食品25万吨,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年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实现利润9793万元,带动农户50525户。

  2015年12月28日,由“经济日报社”主办全国面制主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食品报社协办,由延津县委、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延津小麦经济产业升级合作研讨暨企业交流洽谈会在新乡市隆重举行,会议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36名行业“顶级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80多家知名食品及相关企业的100多位企业家,共同探讨研究小麦经济成功发展的轨迹,找寻产业升级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同时也展示了延津小麦经济的发展成果,交流经验,寻求合作,共同促进延津小麦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延津小麦经济产业后,国家小麦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魏益民教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院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小麦专家组成员赵广才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郑凤田,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郝晋珉教授等10名专家,先后以《小麦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关键技术》、《主食产业升级的关键》等为题目,结合延津小麦经济发展的现状,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说,“延津是三农强县、特色县、也是新闻富矿,经济日报曾以《解读中原大粮仓连丰秘诀》、《农技服务下乡来》、《河南延津:小麦种出大产业》为题,在经济日报第一版重要位置对延津小麦经济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报道,并继续深入探讨挖掘延津县小麦经济的发展亮点,不断推广延津小麦金字招牌,为提高延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同努力”。endprint

  是的,延津人为优质强筋小麦在用心、在发力。

  每当向外界提起平陵优质麦,肖洪生就会显得格外兴奋,一脸自豪的说道,优质麦成为了俺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每年收购时,客商就会蜂拥而至,来抢购俺村的优质麦,并且每斤还高出市场价3毛钱,仍供不应求,让俺村人得到了实实在在地好处。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全村人为此卯足了劲。

  司寨乡乡长杨慧、书记汪洪海对优质强筋小麦更是充满希望:平陵优质麦,作为我乡一张名片、一张亮丽的名片,我们要倾力、聚力、合力打造这张名片,让其筋骨更壮、含金量更高、辐射带动功能更强,使延津“中国第一麦”中心腹地司寨乡平陵这块品牌实至名归。

  针对延津小麦产业化发展,县长李维山表示:单品种种植规模和收储量、经营体制运行机制、生产标准化技术含量、产品加工层次深度,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种粮农民增收,促進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面对机遇与挑战,延津县委书记祁文华信心满满:“今年全县5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喜获丰收,农民增收在亿元左右。我们要用中国第一麦,生产中国最好的面粉,加工中国最好的食品”。

  风雨相伴、彩虹相随,延津县优质麦已走过十多年探索之路,其经验和做法曾受到温家宝总理两次批示。此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回良玉、马凯、杜青林、陈全国等同志也多次莅临延津司寨乡平陵村视察调研,《新闻联播》头条曾四次介绍延津经验,中央政策研究室连续两年就中央一号文件起草到延津调研,《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重磅媒体多次宣传报道,“延津模式”有效提升了新乡小麦的品牌影响力,“新乡小麦”的总体规模稳定在375万亩,年产量达到195万吨,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2014年,曾荣获国家农产品标志登记;2016年新乡小麦荣登2016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单,品牌价值97亿元,今年十月初,新乡小麦过关斩将,又喜获由农业部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供应品牌”,极大的提升了新乡小麦在全国的影响力。这足以说明平陵麦在司寨麦、延津麦、新乡麦、河南麦发展中凸显的重要。拉动延津经济驶入快车道,步入全国小麦领域巅峰。但是要走好今后的路,要保持延津麦优质强筋小麦青春期长盛不衰,还需全县上下保持定力、形成合力、共同发力、持久发力,还需淌水过河、越坎爬坡,走一段很长久、很艰难的路,只有这样,也只有这样,延津麦才名副其实贡献于国,福祉于民,延津中国第一麦的牌子才会牢牢抓在手中,延津麦才能渐行渐远,才能香飘万里!

  责任编辑/魏建军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