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编程工匠”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0865
安子康+毕四军

  引 子

  众所周知,中国铁路经历了6次大提速,已跨入高铁时代。中国人为中国速度自豪,外国人为中国速度点赞。然而,一般人所不知的是,并非列车想跑多快就跑多快。速度,受线路状况、线路质量的严重制约。

  为了线路,有那么一些人,每每在高铁停运后的夜幕下,俯下身子去检查与保养每一寸钢轨。这些人,在社会的窗口,很少亮相,默默无闻。然而,正是这群人,在一切有火车开行的地方,守护着中国铁路的基石,背负着中国速度的重托,维系着铁路的安全。他们就是铁路工务人。

  安全大于天。安全是铁路人的天职。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工务人以他们的智慧与汗水,用毫米级的作业标准维护着列车的安全运行。这一标准,在高铁列车上更加严苛,《铁路线路修理规则》上明确规定,速度在200km/h以下的客专线路钢轨焊缝平直度误差要保持在0.3mm以内,而速度达到200km/h以上,这一误差则更加严苛得控制到了0.2mm以内。这精度,可类比于眼科手术。

  让我们走进一位工务人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的追求和奉献吧。

  偏执的理工男

  李宏伟,2005年入路,中共党员。现任淄博工务段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数据分析技术员。

  1983年,李宏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铁路职工家庭。从小他就对理工类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童年时,家中的电视机经常播放的不是动画片,而是央视10频道的各种科普节目。父母为他买的玩具车,总是过不了两天便被他大卸八块。看到满地的零件,父母免不了呵斥他一番。然而,小宏伟却不以为然,灵巧的小手将满地散乱的零件这拼拼、那凑凑,不一会儿,一辆严丝合缝的玩具车便又在他的手中“复活”。

  上学后,宏伟的数学、物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了电磁感应的知識后,李宏伟还将家中废旧的收音机拿到教室,在课桌上拆了又装,装了又拆,一遍遍印证着书中的理论。初中毕业进入中专院校后,李宏伟托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同学帮他购买了教材,废寝忘食地学习无线电知识,并自己动手,成功地制作了一只可以利用无线电技术传导声音的无线话筒。

  少年的李宏伟,对科学执著又肯于钻研。

  中专毕业后,李宏伟应征入伍,成为了安徽淮北的一名武警战士。

  部队艰苦的训练让人身心疲惫,每当休息时间,战友们不是坐在电视机前,便是躺在床上,以求恢复体力和精神。只有宏伟在啃读《模拟电子技术》。也正是在部队,李宏伟第一次接触到了电脑。面对着windows98异彩缤纷的电脑桌面,李宏伟仿佛整个人都被吸进15英寸的电脑显示器里。它是如何运作的?它为什么能实现这个功能?我能用它来做什么?无数个疑问,如同被炒熟的豆子一般从李宏伟的脑海中蹦了出来。

  为此,李宏伟专门购买了学习编程的书籍,在空闲时间利用电脑学习编程技术。

  没等李宏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两年的兵役期便结束了。2003年,李宏伟退伍。退伍后做过多种工作,还在移动公司当过保安。保安是个熬人的活儿,工作内容及其枯燥。在空闲时间,同事们便会聚在一起打牌、喝酒。而李宏伟却没有和他们玩到一起,他随身携带一本《C语言入门》,稍有时间就拿出来读几页,还利用闲暇时间,掏出自己本就不富裕的工资报名参加了电脑培训班,学习photoshop软件应用。学完之后,凭着电脑培训班的学习证明和自身的ps技术,从保安转行到一家婚纱摄影店从事后期修图的工作。

  就这样,尽管在多个职业间兜兜转转,李宏伟还是没有找到一份能够发挥自身特长的工作。但即使这样,他也没有放弃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技术的渴望,不断学习依然是他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

  从部队到铁路

  2005年4月,父亲给李宏伟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铁路在退伍军人中招工。李宏伟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济南铁路局的招聘,并在5月份顺利入职。为了让退伍军人尽快掌握铁路工作的相关知识,路局安排他们进入铁路技校进行为期两年的专业技术学习。李宏伟仿佛鱼儿游到了大海,不仅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还于第二年参加了专科函授学习。

  两年学习结束后,李宏伟被分配到了青岛工务段青西线路车间。青西线路车间驻地偏远,李宏伟所在的工区更是除了满布在地上如同血管一般的钢轨外,几乎看不到人烟。因此,工作之余,职工们手中的扑克、麻将,以及工区惟一的一台电视机便成了大家的娱乐方式。而李宏伟,却花了300元钱在旧货市场购买了一台电脑,在工作之余学习编程。在学习编程时,李宏伟感觉自己基础知识不够,他又开始重新学习微积分等知识。

  会编程的线路工

  2009年,因工作需要,李宏伟调到了淄博工务段。该段管辖范围,东起胶州北站,西至章丘站,其中正线线路1787.15km,站线线路602.08km,道岔1720组,属大型工务段。

  这一年,李宏伟被分配到高密客专检查工区任线路工。检查工区的职责是利用各种仪器对铁路线路的几何尺寸和钢轨的形态进行检查和分析。

  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正合李宏伟的胃口,没多久李宏伟便用上了他的编程知识。检查工区用来检测铁路线路几何尺寸的仪器叫做轨检仪。工作时由一名操作人员推着轨检仪在线路上行走,之后轨检仪便会将行走过的线路数据记录下来,作业结束后,负责数据分析的职工再将轨检仪中的数据导出到电脑中,利用软件进行分析,进而及时发现各种病害及几何尺寸不良。2009年9月,段上要求工区每月对管辖范围内的曲线正失分析一遍,并要求缓和曲线5m一个测点,圆曲线10m一个测点。

  然而轨检仪中的数据是每0.25m为一个测点,同时由于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测点要求不同,要完成这项工作便需要由数据分析人员将轨检仪中的原始数据以excel表格的形式导出,再将其中的曲线数据筛选出来,之后再分别根据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不同要求进行人工筛选和分类。这样的方法不仅使得数据的准确率难以保证,更会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数据分析过程及其繁琐。endprint

  工区工长想到李宏伟每天都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敲键盘,而年轻人打字输入又比较快,便将这项“麻烦”的数据筛选工作交给了李宏伟。接到任务的李宏伟听完工长的描述后,脑子里突然蹦出了自己曾经学习过的VBA编程语言,这门编程语言正是基于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于是,李宏伟仔细分析了段上下发的数据分析要求,并利用下午下班后的时间以VBA编写了一个数据分析小程序,之后再根据工区管内线路的设备台账,对程序进行了设置和调试,最终,将轨检仪中的原始数据输入后,仅用三四秒便完成任务。

  第二天,李宏伟拿着分析好的数据找到了工长。工长看着李宏伟手中的表格有些生气,“这个工作是段上重点要求的,你这样马马虎虎就弄完了?”

  “这个是我用自己写的程序分析出来的,”宏伟谨慎地说,“要不您和原始数据对照一下,应该不会有错。”

  听完李宏伟的描述,惊讶的工长马上调出了轨检仪的原始数据进行对照,果然一个错误都没有!

  “让我看看你写的程序。”工长激动地来到李宏伟的电脑前,听李宏伟讲解他制作的小程序。之后,工长拍了拍李宏伟的肩,夸赞道,“看不出你小子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技术大拿啊,快把你的程序拷贝到U盘里,明天我去段上带给领导看看。”

  自不待言,宏偉的小程序得到了段技术部门的认可,也第一次得到了段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通过这件事,宏伟深深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力量,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一线生产力,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欣慰。他暗下决心,今后会干得更好。

  全路首席技师

  李宏伟远远不满足业务水平停留在中级工的水平上。

  2010年7月,段上下发了技师报名考试的通知,然而看过通知后,李宏伟却发现自己并不符合报名资格。工长看报名表上没有李宏伟的名字,不免有些疑惑,“李宏伟,我看你天天抱着书看,这么爱学习你考个技师也不难,咋没报名啊?”

  “工长,我工作年限不够,这次不能报名。”

  工长低头想了想,“要不你试试技术比武吧,成绩好的话可以破格提升技师。”说着,工长还把去年技术比武的相关通知拿了出来,向宏伟介绍说:“今年技术比武的通知还没发布,不过应该和去年一样,你要有意参加,现在就应该开始准备了。”

  三个月后,李宏伟参加了段组织的技术比武,但准备并不充分的他在此次技术比武中名落孙山。李宏伟看着段发通知中的10个名字中没有自己,他暗暗给自己赌了一口气:一定要在技术比武中拿到名次。

  吸取了上次的经验,李宏伟深知自己在背记知识点时并没有天赋。于是他放下了新的编程学习,在距离下次比武还有一年的时候,便开始全力以赴专心备战技术比武。他将《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普速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等专业书籍中的知识点输入到电脑中,转换为电子版存到手机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上班跑通勤在火车上看,睡觉前躺在床上看……尽管记忆力并不出色的李宏伟背一个简答题都要两天时间,但凭着愚公移山般的意志力,李宏伟利用一年的时间便将几本业务知识规章背得滚瓜烂熟。

  2011年,再次参加技术比武的李宏伟取得了段技术比武第4名的好成绩。同年,铁路总公司3年一度的全路技术比武举办。济南铁路局从各站段抽调业务精湛的技术能手,参加路局选拔赛,并选取其中的前五名参加总公司技术比武。李宏伟被段推举参加路局技术比武选拔赛,并最终取得了第7名的成绩。

  比武结束后,济南铁路局负责技术比武的老师将李宏伟叫到了办公室,“我观察你在技术比武中的表现,发现你的业务知识并不欠缺,是不是因为有点紧张没有发挥出来?”

  李宏伟解释说:“也不全是紧张,我在检查工区主要负责数据分析工作,现场的经验可能比别的同事欠缺一些。”在技术比武赛场上担任裁判的老师观看了李宏伟在赛场上的表现,心中认定了这名有些内向的职工一定是个技术型选手,是能在全路技术比武中拿到名次的好苗子,于是他鼓励李宏伟:“这两年你千万不要放弃业务知识上的学习,等总公司再度举办技术比武的时候,你再参加,我相信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有了路局老师的鼓励,李宏伟又给自己加了一把劲。为了增强自己的现场实作经验,李宏伟给自己制定了一套“5+7”自学计划,每周利用5个天窗点上线学习现场业务,每天利用两个小时钻研理论知识,即使在休息睡觉也要抱着《线路工》学到打哈欠才闭眼,周六、周日休班时间更是手不释卷。一年下来,李宏伟的业务水平越来越高,连工长有时都会向他请教,工友们打趣说,“李宏伟,你都成活字典了。”

  2012年,不甘居于人后的李宏伟再次踏上了技术比武的擂台,并取得了段技术比武第一名,路局技术比武第一名的好成绩。由于技术比武成绩优异,他被破格提升为技师。

  参加了技术比武,为明年的全路技术比武提前练兵,并取得了段技术比武第二名,路局技术比武第三名的成绩。在技术比武赛场上担任裁判的老师看到李宏伟都说:“李宏伟你别来参加技术比武了,来当裁判或者教练吧,给其他人一个机会。”李宏伟笑着答道:“等明年吧,明年总公司不是举办全路技术比武吗,上次没考好,这次我想再试试。”

  全路技术比武终于在李宏伟的期待中到来了。2014年,李宏伟以段技术比武第二名的成绩再次被段推举到路局参加全路技术比武选拔赛。这一年,济南铁路局更改了技术比武选拔赛的推举方式,分三次进行考试,考察选手的成绩是否稳定,并综合3次考试成绩的排名选取路局参加技术比武的人员。准备充分的李宏伟最终以三次考试均为第一名的选拔赛成绩代表路局参加全路技术比武,并在比拼中取得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之后,他被破格提升为高级技师,并于次年被聘任为全路首席技师。

  随着李宏伟业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荣誉也随之而来:十一届全局“十大杰出青年”、火车头奖章、全国技术能手、路局首批“1231”骨干人才培育工程优秀专业人才、齐鲁首席技师,等等。endprint

  编程“编”出质量

  2015年,淄博工务段成立安全生产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为了让李宏伟能够更加放开拳脚施展所学,段领导将他调到了数据分析岗位,以便他利用自身丰富的编程知识,继续书写工务人的光辉篇章。

  在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不久,李宏伟便碰到了第一個难题。轨检车是铁路工务系统用来检测线路设备集合尺寸的现代化机械,通过对线路状态进行测量和计算,轨检车会生成相应的波形图纸,工务系统的数据分析人员根据波形图纸对线路设备状态进行评估,进而发现线路病害,保障高铁列车的平稳安全运行。然而在传统的波形图查看软件中,数据分析人员需要每隔3.6米便点击一次图纸,记录长波高低或方向通道的数值,之后利用内差法的线性方程式计算出抬道量或拨道量。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繁琐费神,而且人工操作极易产生误差,一个20米左右的数据计算便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并且不能保证3.6米的间隔完全准确。

  通过分析和试验,李宏伟全面掌握了轨检车波形图的分析方法,并在业余时间完成了维修设计分析程序。利用李宏伟制作的程序,波形图原始数据无需处理便可直接输入,再设置好起点终点等参数,仅在10秒钟内便可完成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如遇到因运行误差产生的长短链,程序更可根据算法直接消除,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无误。这一程序,后经段推广运用到了胶济客专线上,经过几年的使用,胶济客专线单点不良地段由2014年的46处降低到了2017年的不足10处。

  在程序的制作过程中,李宏伟还掌握了轨检车波形图的对比分析、里程差校正和现场病害复核。他针对轨检车图纸分析过程中常常遇到的校正长短链里程差的问题,研究编制了“乘法口诀”,把轨检车检测过程中出现的长短链误差降到最低。日常工作中综合利用轨检车资料、机车添乘仪数据以及轨道检查仪小车探求线路病害发展规律,准确把握线路病害发生的原因,充分利用轨检车波形图结合现场对设备病害进行调查分析,并将第一手对比分析资料反馈指导工区进行病害整治,促进了设备质量的均衡提高。

  胶济客运专线是齐鲁东西客运大通道,为解决胶济客专线舒适度不良问题,2015年他带领同事们参与研究编写了运营线测量结果同既有线路实际情况结合后的数据优化软件,重点解决线路长波不平顺问题,运用安博格测量小车将测量结果优化后直接导入大机控制系统进行精确作业。截至2017年9月,共计完成胶济客运专线大机精确作业362.95km,客专线平均TQI值降低至4.75,添乘舒适度明显提高,全线长波不平顺由308处减少至36处,经过1年的动态数据分析,其中大机维修后质量保持稳定的地段196km,节约维修成本约104万元。

  全车间技术人员通过学习运用他的创新成果,能够通过精准设备质量分析确定大机维修地段,快速准确编制大机、人工作业计划,减少了“盲目修”,很快让胶济客运专线平均TQI值自2017年初的5.1降至4.75,胶济线平均TQI值由2017年初的7.94降至7.45……

  呵,李宏伟的手艺简直质量的保证,在他和他的团队努力下,该段的线路设备质量明显提升。

  厚德敬业,实干先行。年轻的宏伟,肯干实事,干实在事,把济铁精神在一件件小事,一组组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编程“编”出效率

  2016年5月的一天,李宏伟正在办公室分析轨检车数据,负责维修天窗审核的调度员敲开了办公室的门,“李哥,你技术这么高,帮我想想办法吧。”

  李宏伟赶忙将他迎到屋里,“怎么了?”

  “今天又被领导批评了,审核天窗的时候出了个错。不过这事我也没办法啊,每天我都要对全段150多条天窗信息逐条进行审核,不仅费时费力费脑子,盯电脑时间长了就容易眼花,眼一花这不就出错了嘛。”

  耐心听完调度员的牢骚,李宏伟打开了段上用来审核维修天窗的程序,“我看能不能把这个程序改改,你先告诉我这个程序你们都是怎么用的吧。”

  了解了程序结构后,李宏伟便开始着手对程序进行改进。因为家住潍坊,在淄博上班的李宏伟只有周五下班才能回家,于是李宏伟利用每天晚上下班后的时间对程序进行改进。一个月后,终于制作出了维修天窗审核程序。让负责审核天窗的调度员试用以后,调度员兴奋地说:“李哥,今晚我请你吃饭,有了你这个程序以后我可省事多了。”

  原来,李宏伟制作的维修天窗审核程序仅用1秒便能完成原来人工需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同时还能自动筛选出错误的天窗提报计划,并用醒目的黄色标识出来,极大提高了天窗审核调度员的工作效率。这一成果,后经段上推广,被增加到了淄博工务段安全生产管理系统中,至今是所有车间、工区每天都要使用的程序。

  2016年12月,淄博工务段为了将辖区内1787.96km正线线路及724组正线道岔全部纳入重点问题闭环管理中,制定了每日大致预警工作方案。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每日将动检车、轨检车图纸、车载仪、便携仪及轨检仪中的原始数据,下载到电脑后结合人工添乘检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经过分析的数据每日都由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上传到段办公网络并纳入重点问题闭环管理系统。车间和工区则可根据段办公网络上公示的大值预警通知进行相应的检查、整治,并将整修情况再由工区填写到重点问题闭环管理系统进行反馈。这一方案不仅实现了线路病害整治的闭环管理,还极大提高了车间及工区的作业效率。

  然而,该项工作仅仅进行了一个月,李宏伟就发现了其中的弊端。便携仪中的数据一周有5000条左右,车载仪的数据一周有8000条左右,轨检仪的数据一个周期更是大约30万条,加上轨检车图纸的分析、入库、挂网,如此庞大的数据量需要四名分析人员加班加点才能完成,而且手工录入及分析极易出现错误,使得工作效率并不理想。

  在仔细分析了数据的处理方式后,李宏伟认为可以将计算机VBA编程运用到各项数据的分析工作当中。于是他对各类仪器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分类,并在业余时间查阅相关书籍,学习新的编程知识。近一个月的刻苦钻研之后,李宏伟制作出了车载仪二级较大值分析程序、便携仪大值分析程序、轨检仪大值分析程序等多个用于分析每日大值预警的小程序,并送交数据分析组的同事进行试用。endprint

  试用取得了惊人的效果!

  数据分析组的同事将各类仪器的原始数据输入到程序中,利用程序自动完成了数据的分析工作,仅车载仪数据分析一项工作,就由原来的近7个小时才能完成缩短到了利用程序仅仅5秒便可完成。李宏伟的程序使得数据分析工作如同坐上了高铁列车,每日大值预警的工作时间从原来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了4小时左右,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以上。原来由4名分析人员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仅需一名分析人员便能轻松完成。

  经几次修改和调试之后,李宏伟制作的每日大值预警分析程序已经被推广到全段试用至今。现在淄博工务段的轨检车、车载仪三级振幅预警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百,所有线路病害无一遗漏,极大地提高了淄博工务段管内线路的质量。

  自修的科学知识,自学的编程技术,再加一颗对工作专心、专注的匠心,李宏伟为现场作业解决了很多这样的难题,为铁路的安全生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持续不断地学习

  荣誉和成绩,从未让李宏伟迷失方向。时至今日宏伟依然没有放弃学习和積累。

  随着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高铁列车现在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跑得稳,这对工务系统所负责的两条钢轨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层出不穷,规章制度和技术要求更是每年都在变化。为了时刻紧跟铁路的当前形势,每当新的技术规章和变更通知下来,李宏伟便会将它们存到手机中,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而其他的闲暇时间,便用来编写新的程序,学习新的编程知识。

  近期,李宏伟又确定了新的技术革新目标。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他发现轨检车随着使用年限的提升会造成关键部件的磨耗引发误差的提升,表现在图纸上便会出现“长短链”。为了掌握消除“长短链”的方法,李宏伟又拿出了自己的高等数学教材,并研究出了简单的校正轨检车里程“长短链”的计算公式。这一公式,正被李宏伟紧锣密鼓地写到轨检车图纸分析软件中,以进一步提高轨检车波形图纸的阅读效率。

  科技源于创新,进步始于追求。李宏伟没有好高骛远,他依然是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不断地为达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而努力着、努力着……

  那天,在与新入路青年大学生分享经历时,李宏伟诚恳地说:“我并不聪明,第一次上道作业,工长让我油刷钢轨编号,就这样简单的一个工作,我都反复问了工长好几遍,然后结合书上的知识才搞懂。我能取得今天的荣誉,依靠的就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坚持。既然做一名线路工,就要力所能及地做到更好。”

  朴实无华的话语,透出了这位首席技师的真知灼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正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