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破立并举·锻造中国炎帝神农石都

时间:2023/11/9 作者: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热度: 11157
艾前进+艾佳

  

  

  

  北倚桐柏山,南临大洪山,东连大别山,百山拱卫下的湖北随州气势磅礴。数千年前,华夏始祖神农炎帝依凭这片富饶的山水开衣食之源,肇文明之张,功垂千秋青史,德昭万世文章,成为世界华人的谒祖圣地。

  在随(州)襄(阳)结合地带的随县吴山、万和两镇,曾经的穷乡僻壤和亘古蛮荒之下,蕴藏着6亿吨钾长石、花岗石等高品位建筑装饰石材矿产资源,其中斑晶状钾长石属湖北省独有。以福建罗源县、连江县、闽侯县和宁德市古田县为主体的百家石材企业家,发挥“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闽商精神,科学对接国家矿业发展战略,遵循湖北省情、随州市情,精细开发天然石材,破立并举,立志锻造一个全新的中国炎帝神农石都。

  随县是中国古老而又最年轻的县,曾经共和国在随县基础上撤县升格随州市,2009年7月国务院批准重设随县。此前两年因为闽商发现吴山石材而被随州市党政领导招引闽商入随,新成立的随县党委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随州市在新随县吴山镇设立闽商石材工业园,随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闽商规模开采,2011年产值达到31亿元,并创建了随州市石材闽商商会。当年人代会,不仅政府工作报告在未来五年及目标任务中提出打造百亿闽商石材工业园概念,人大还通过了争创全国石材产业强县和华中石材产业大县为目标的决议。随县因为石材产业经济带动,2011年一跃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随州闽商石矿开发利用项目,构成了湖北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石材行业发展的“三山两园一支点”战略布局,成为“随州花岗石产业集群”的骨干企业。

  地处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随州,不满足于做“两圈节点”,充满激情梦想的随州人民提出变“节点”为支点,在湖北“两圈两带”发展战略中顺势而为,激流勇进,朝着主城区人口百万、面积百平方公里的“双百”大城市迈进。2017年春天,新一届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组成后,闽商商会带领企业家们自觉按照市委书记陈安丽、市长郄英才的要求,把“立即、现在、马上”的工作作风转变为矿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务实行动,围绕“产业集群、企业集群、经营集约”发展路径,遵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意志,围绕省委、省政府坚决支持随州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目标,在矿山复绿修复生态,严格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努力做强做优矿业实体经济,力争把石材产业培植成继专汽、农产品加工两大千亿产业之后的第三支柱产业,突出全省“一主两副多极”区域发展中的“多极”分量,把饰材市场广泛认同的“黄金麻”、“白麻”产品打造成如同炎帝文化、编钟文化一样的世界级品牌。

  立足当下,强本拓新,随州闽商创建的矿山复绿和环境保护经验被河南省驻马店市、湖北省麻城市学习复制。中国矿业联合会的专家考察随州石材矿区,称“这是到目前为止,见到的绿色建设搞得最好的矿区”,力荐加入全国首批绿色示范矿区建设体系。

  上 篇

  立足鄂随特色

  做好石材礦业利用“大文章”

  天然石材以其坚固耐用、花色优美、贴近自然而广受欢迎,我国拥有悠久的石材开采和使用历史。但我国石材行业从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得到高速发展,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开采、加工、销售和使用的系统,并在200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材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在全球石材加工和生产量方面占有近20%的份额。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有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大型石材矿山,也有落后的小型采石场,然而大型矿山所占比例只有很少一部分,小型矿山多数都是采用粗暴的破坏式生产,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对资源造成了浪费,资源有效利用率低。

  敢为人先的闽商率先在随州发现并开采出了高储量优质石材,近10年来,百余闽商抱团发展,严格按照国家《矿产资源法》,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党委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扎实奋斗,着眼长远,科学规划,集约投资,精良装备,深度开发,高起点建立工业加工园区,实施规模化联合开采,体现出了闽商的责任追求;他们十年如一日的自力更生,立足当地石材特色,创造出闻名天下的“黄金麻”、“白麻”品牌,绽放出惊艳饰材市场的品牌力量;他们勇担重任,123家企业累计投资160多亿元,2016年纳税2.3亿,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安置4万员工就业,稳定有效地增加百姓收入,跨入湖北省成长型企业产业集群,折射出随州闽商开放开拓的基因传承。

  扎实奋斗:发现与采掘背后的责任追求

  “只吹冲锋号、不提新口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是随州市委书记陈安丽带领全市人民立足当下创新驱动的务实之举。10年前,以李昌喜为代表的福建石材商人进入随州,入山探测到吴山花岗岩,先期投资400多万元创办福磊石业公司,从此拉开了随州石材工业发展序幕,吸引一大批闽商到随州投资办厂,创建园区规模开发。早期发现与采掘背后,是闽商扎实奋斗的责任追求,同样反映出了他们“只吹冲锋号”“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雄心和决心,体现出闽商干事创业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随州人民不会忘记,闽商李昌喜是点石成“金”,唤醒吴山沉睡千年石材资源的发现者和采掘人。正是因为他的探测性开采贡献,才逐渐引起吴山镇、随州市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

  点石成“金”热吴山,鹭岛推介聚闽商。在2008年的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随州市党政领导率队南下登临鹭岛厦门,利用资本汇聚,商机潮涌的“厦洽会”,积极向深耕全球石材矿业开发的闽商招引推荐,使一批长期从事石材开采的闽商进入随州投资兴业,合作开发。

  随县石材异军突起,得益于国家对随县的重新设立,使其进入快速发展期。石材作为随县当时的主体经济产业,吸引了更多闽商加入,截止2009年,石材闽商发展到50多家。随州市委、市政府鼓励闽商创新创业,2009年10月16日批准在刚刚成立的随县吴山镇设立闽商石材工业园,随县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市、县、镇三级筑园招商与闽商们的努力,短短3年,石材产业一枝独秀,政企双方发誓共创全国石材产业强县和华中石材产业大县。随县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14年石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113.7亿元,入库税收2.5亿元,占随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入4.1亿元的60.97%,提前实现随县二届一次人代会议五年计划相关议题的目标任务。endprint

  自力更生:惊艳饰材市场的品牌力量

  特色发展、实干兴市,振兴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产业是随州市长郄英才的创新做法。优质石材出自蛮荒山野,环境的恶劣、功能的多样、经济的考量、美观的需要,随州石材矿业建设的每次突破,都带来荒料开采、加工艺术的积累、技术与装备创新。

  开发随州石材的闽商眼光独到,市场敏锐。山上没有路,所有机械设备是抬进去的,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找矿开发,找到了可以作为那个时代市场上最畅销的山东白麻替代品——随州白麻。

  先期投产的企业增加投资,安装先进大切机设备,装备国内最先进的异型深加工生产设备和抛光机、全自动切边机、自动中切机、精加工设备等。在一次次的重组、扩建、升级、项目改造中,合群抱团,共谋发展的闽商们开发出了上品石材“黄金麻”。这种石材耐腐蚀、耐酸碱、耐冻、硬度密度大、耐摩擦,含铁量极少,无放射性,品质优秀,表面光洁度高,花色比较统一,外观色泽保持百年以上。在开采、加工与物流方面,价格远低山东麻石材料,而随州白麻、黄金麻颜色朴素雅致,一面世就受到消费者青睐。

  唯有健康金牌品质,方能磊企立业做优。聚磊石业和康有石业等优秀企业都是“黄金麻”和“白麻”产品生产商,他们在吴山闽商工业园区建设现代化工厂,装备投入分别超亿元,以矿山荒料→大切→卸板→中切、磨光、荔枝面→切边→工程规格板→防护→成品的工艺,开发加工以“黄金麻”、“白麻”等为主体的各种板材120多万平方米。他们为客户提供保障,严格把好石材生产加工质量关,以优质的服务,优秀的品质,优惠的价格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提供完美产品,赢得了市场和未来。

  吴山、万和两个园区的企业强强联合,共同打造百亿规模,建立百年基业,中部地区首位,国内规模靠前的现代化石材工业园区,为中国饰材建设创新提供了强大保障与广阔舞台,随州闽商靠自力更生集聚起惊艳饰材市场的品牌力量。

  勇担重任:产业集群折射的基因传承

  闽鄂合作,闽随合作,商会护航。在开放之初便奔赴全国各地商战打拼的闽商们,通过民主协商的商会组织,构筑加强改善行业管理与市场治理的支撑,担当联系政府、企业、市场的桥梁,变弱小的一家一户为集团冲锋行稳致远。

  服务国省战略,为政府分忧解难,为闽商保驾护航。2011年,随州石材开发刚一形成规模,随县、广水、曾都3个县、市、区的闽商便自发创立了随州市石材商会。2011年12月26日,68家入随石材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协调、自求发展”方针,组建商会担负调查掌握市场需求,研究国内外发展趋势,制定行规行约、公平竞争、行评行检及发展规划,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树立企业形象的重任。

  随州石材商会创会仪式很隆重,牵动了国家和鄂闽两省的各级领导。当时的鑫福石业公司董事长王锦福担任首届会长,他是从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邹传胜手中接过的商会牌匾,时任随州市委副書记张桂华作为东道主到会祝贺,市领导彭明方、陈正祥、张书文等多名领导参加成立仪式。张桂华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石材商会致贺,要求商会引导会员企业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维护会员企业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调解企业之间的矛盾、纠纷,增进会员之间的相互了解、支持、帮助、尊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带领石材企业为振兴随州经济,促进随州社会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商会成立大会,闽商的“娘家”派出了阵容庞大的亲情援助团,福州市、宁德市、罗源县、连江县、闽候县、古田县的党政领导北上随州鼓励他们做大做强,罗源县县长汪孝敏致辞,希望商会在异地它乡发挥服务作用,营造创业环境,拓展闽商影响,促进闽鄂两地经济社会发展。

  在商会的领导和影响下,新一批闽商走进随州,使石材产业形成规模,在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根须发达的产业链条,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13年11月1日,在第二届石材商会改选中,连旺石业董事长黄远兴当选新会长。他说,闽商通过7年风吹雨打,随州石材产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主业之外,带动了地方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汽车修补业、百货零售业等多种产业。这届商会把目标定位于摘取“中国石材之都”的桂冠。这与市委市政府的目标一致,时任随州市委副书记彭明方在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抢抓机遇,加速发展,为打造石材之都再立新功》的讲话,他说:“这标志着随州石材产业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标志着一个新里程的开始。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地支持保护石材产业,融入科学发展理念之中。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州石材产业要加快规范、健康发展,避免生态灾难,避免资源低效利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要关注矿业经济自身的健康,促进石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合商会改选,商会组织知名闽商随州行,接着又有一拔企业家进军随州参与石材开发加工,进一步拓宽了随州石材的市场、产业、基地良性互动之路,奠定了随州石材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随着石材开采的推移和产业发展的进步,神龙石材公司董事长吴国勇当选为最新一届商会会长。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他带领商会和会员企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花岗岩之都”的目标,发挥商会服务行业经济的功能作用,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提升企业整体能力素质,拓展商会服务平台,进一步促进了随州的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的企政企民关系。截止2016年底,闽商在随州创建石材企业123家,其中开采企业15家,加工企业108家,总投资160多亿元,2016年纳税2.3亿元,安置4万员工就业。

  中 篇

  扎根圣地车都

  勇担石材绿色发展“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区域合作和经济技术合作,重在互利双赢。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随州闽商是讲政治、守本分的群体,他们在开发合作中积极对接国家和湖北、随州、随县战略,致力于将总书记讲话精神转化为助力随州经济全面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闽商商会带领全体企业扎根圣地车都,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有效保护生态地质环境,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生成了石材绿色发展的随州“大动力”。endprint

  入随开采10年来,闽商们遵循市场运作规律,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总体要求,在规定的开采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将分散的矿山企业聚集到集中开采区,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与设备,进行规模化、科学化开采。努力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边开采边治理,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破坏型向保护型转变。

  2017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一面世,商会便组织企业以“冲锋姿态”学习,凝神聚力划好实施意见的落实“一条船”,转型升级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多规合一、有序生产、差异管控,高标准恢复生态,确保现实问题清零,力争尽快在随州市探索建设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发展模式。

  保护家园:恢复生态留住青山绿水

  前些年,由于我国石材矿山的正规化建设和机械化开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企业资本往往是民间整合,开采方式大多沿用传统塘口式原始方法,轻矿山而重加工,随州一些后期加入的闽商,在急于回收投资中出现了一些超量和越界开采现象、地形地貌和植被受损现象、环境污染现象、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现象的不容忽视的开采生产和生态建设问题。

  商会发现这些问题后,及时组织企业加强自我整改,要把矿区当成自己的家乡一样,把加工厂区视为自己的家园爱护,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恢复矿区生态,为当地人民群众在活跃经济的同时留住青山绿水,全新探索出了清理、整形、填土、复绿“四步工作法”。

  生态恢复,环境共治。近几年来,商会组织闽商彻底转变观念,变征服自然为顺从自然,变开发金山银山为守住“绿水青山”,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绿满荆楚行动”的建设要求,积极响应随州、随县党委政府“矿山复绿”号召,拿出当年农业学大寨的精神和干劲,企业户均拆借资金400万元,累计投入5.5亿实施矿山复绿及综合治理工程,矿山生态修复8500亩。他们的作为引起随州党政领导的动情与震憾,随州市长郄英才,随县县委书记毕道丽、县长陈兴旺,吴山镇、万和镇的书记、镇长等领导先后率领干部群众深入矿山一线研究复绿工作,共同植树造林,修复生态。气呑山河的壮举和成效,2017年6月,经随县水利、国土、林业、环保等联合检查组的验收,大部分石材企业通过环评,向随州人民交出了一张留住蓝天绿水青山的完美答卷。

  绿色转型:改善环境提升发展能力

  制定领跑标准,打造绿色矿山。从2014年开始,随州闽商商会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大绿色矿山转型,细化开采标准,明确矿区环境面貌、开发利用方式、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现代化矿山建设、矿地和谐和企业文化形象等绿色矿山考核指标要求,形成商会企业全覆盖、有特色的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各个企业团结一心,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要求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立志在随州做中國最好的矿区,创造出了“六抓六实现”的过硬经验。

  ——抓开采区废水拦截治理,实现水质综合达标。商会组织各生产企业在矿区水系集中区拦截治污,在吴山和万和两镇矿区集中的下游地段修建两座拦污坝,可拦截储蓄污水1830万立方米,配套建设两座日处理3.5万吨的污水净化处理站。各企业在矿区内的水系分散区拦截治污,新建分散拦水坝58处,配备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同时,创造条件租用水库拦截治污,并探索出了一系列废水治理新方法。他们对矿山拦水治污创造性采取第三方运营模式,将污水净化业务,交予有资质、专业性强的福建凌志德美环保工程公司运营处理,监测显示,吴山镇、万和镇出水水质可达到饮用水源标准。

  ——抓加工区废水综合治理,实现污水“零排放”。他们采取有效措施,在企业厂区实行“雨污分流”,在企业厂区或车间内单建污水处理间并做好防渗和遮雨措施,在生产车间内围绕车间内墙四周建设污水汇集渠道和人员清洗设施,净化废水实现循环利用。生产废水由污水汇集渠道流入污水处理间,处理间内设置锯泥水池、沉淀池,生产废水首先进入锯泥水池进行储存,废水经沉淀处理水、泥分离后,锯泥集中填埋,水流回用于生产,实现了园区工业废水大循环、零排放。

  ——抓道路硬化和洒水降尘,实现粉尘“不下山不出园”。两大园区配备洒水车136部,定时定人洒水降尘,每天巡回洒水3~5次。加强道路硬化、绿化,仅吴山一个镇,闽商在近几年内累计投资1.3亿元硬化、绿化道路60多公里,通道绿化植树20余万株。万和镇的企业投资600万元建设两座车辆冲洗站,对进出矿区车辆冲洗降尘,有效控制矿区道路扬尘。各企业的加工车间内,锯、切、磨等工序全部采用湿式作业,园区基本做到了石材粉尘“不下山、不出园、不进镇”。

  ——抓车间物理隔音,实现加工噪音不扰民。各加工企业优先选用低噪声型设备和装置,高速设备的基座安装减振装置。合理规划车间布局,加大科技力量,降低加工噪声,设备运行确保封闭状态。绿化厂区和厂外边界,发挥绿化植被的吸声隔声作用。

  ——抓固体废料治理,实现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近几年来,随州闽商累计投资2亿多元,新建矿渣堆放场50多处,在废石堆场修建拦石坝、排水沟、挡石墙,在采矿点建设多级拦渣坝,控制砂石下泄。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发精美建筑装饰品、园林装饰、小工艺品,由生产大荒料、大板材等初级品,向高档化、异型化、超薄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将开采出的石材尽可能“吃干榨尽”。在此基础上,商会引进长虹环保等配套企业,利用锯泥、废石生产人造板、蒸汽砖等,年消化锯泥、废石50万方,有效地提高了石材废料的综合利用率。

  ——抓矿山复绿建设,实现高标准验收和专家推荐。现阶段矿山复绿是业界公认的大难题,没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随州闽商不等待、不观望,高标准,严要求,主动探索,提出“以超越全国同类矿山最好的标准”为标准来做矿山植被恢复工作,先后投入重金,购置各类机械设备5350台(套)、投入劳力24700人次,整治平台、清理边坡318个,覆土9140亩,复绿9010亩,树苗成活率90%以上。放眼复绿的矿区,人工种植的树草郁郁葱葱,顺利通过国检,成为业内学习的标杆和样板。endprint

  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激发全员参与

  “这几年来吴山镇和万和镇的石材工业园区的变化太大啦!开采的矿山复绿了,园区没有灰尘,环境很美很绿。”2017年“十一”期间,我们乘座的嘀嘀骄车司机王辉肯定地对我们说。

  王辉是见过世面的人,在外面打拼几年,因为家乡的石材工业而回乡创业,是园区环境变化的见证人,他长期在园区和矿山接送客商,对企业和客商都比较了解。他很客观地告诉我们,闽商在石材产业开发建设中很有自律精神,商会有自己的公约,履行的也比较好。大多做到了“企业落地、造福一方”和“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坚持“安全为天”,务实推进“精深加工、集群跟进、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相对国内其他石材工業基地,他们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统一。

  近两年来,在政府的监管强化下,商会加大管理力度,上紧自我监督发条,建章立制,针对石材产业开发中的问题,结合行业发展目标,周密部署,确保自我监督有效、有序、有力;深入调研,在自我监督中用智、用心、用情;务求实效,对监督对象回头看、盯着看。严格按照《石材产业发展规划(多规合一)》方案要求,融合国家相关政策及土地、林业、环保等部门法规和行业标准,加快制定规划实施要点和细则,出台石材产业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工作规范标准,全面推进资源开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促进石材产业有序开发、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商会采取差别化环境管控措施,各个击破地帮助企业改进生产装备和环境设施,力争通过政府环评关,成为转型升级的环保达标企业,坚决予以整治,促其改造升级。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监督的效果怎么样,关键看各项问题能否整改落实,是闽商商会监督的重点之一。他们配合市县政府加强行业监测,对反馈的问题整改情况及时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压实责任、传导压力。2015年5月,吴山镇联光村有网友向省委书记反映石材开发产业污染问题,省委办公厅9月10日做出如下回复。

  尊敬的网友:您好。针对您反映的问题,随州市委进行了调查。各石材开采企业目前都是采用的湿法生产,减少了粉尘产生量,但厂区地面和园区道路沉积灰尘较多,没有及时清扫及洒水降尘,遇有车辆经过,就会扬起灰尘,部分企业沉砂池露天堆放,也是造成开采区空气质量较差的原因。园区内石材厂均建有沉砂池,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回收循环再利用,没有外排现象。

  商会和企业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激发全员参与环境改善的同时,随州市、随县党委政府强化园区监督对象实施“回头看”“盯着看”,督促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保持整改落实效果。2016年8月17日,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王志勇带领督察组到随县吴山镇闽商石材产业园调研,督办石材产业园环保整改落实情况。调研组认真察看矿区道路建设、污水处理排放情况和产业园区加工企业污水处理情况,召集随县、吴山镇及石材企业负责人座谈听取汇报。王志勇对他们的整改情况给予肯定。他提出,石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关乎石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企业一定要紧绷环境保护这根弦,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到位,既要让产业园区和采矿区有根本性的改观,并建立长效机制,又要促进石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下 篇

  推进示范创建

  释放企民区域和谐“大情怀”

  石材资源的价值重在当代利用,它不象石油、煤矿、金属等矿产资源,没有开采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一般的花岗岩在这个年代或许可以叫资源,过了这个年代或许永远都是石头。从今天科技发展的进度不难预见,未来笨重的石材建筑材料,必将被科技产品所替代。随县探明储量石材6亿立方米,如果没有10年前的闽商开采,至今的万和、吴山也许还是一座沉睡万年的石头山。正是因为闽商的发现与勤劳,行动与智慧,不畏艰难,开发石材资源,占领建饰市场,推进园区产业示范创建,才使吴山镇和万和镇的数万农民年均增收20亿元,率先而永远地告别了山区的落后和贫困,脱离“苦海”,重守“乡愁”,从这种意义上说,闽商驱动了当地山区现代文明的滚滚车轮,释放出了企民区域和谐共建的家国情怀。

  产业开发的历史荣光与区域和谐的现实奋进在这里交融。随州闽商商会和百余家企业聚力创新、聚焦富民,全力提升创新浓度,以强劲的石材产业经济作支撑,助推吴山、万和的山区镇村实现了新型城镇化;谋划绿色崛起,多企包一村长年攻坚精准扶贫,使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参与产业“双创”守乡愁;增添百姓福祉,拉长石材产业经济链条,转型绿色矿区建设,确保企政企民和谐稳定,推动镇村人民群众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产业支撑:助推山区镇村实现新型城镇化

  强调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中央建设新型城镇化的要求。随州闽商商会带领吴山、万和镇的企业家们,在曾经贫困落后的山区建起了两座先进的石材产业城、两大石材产业市场。多年来,他们围绕新型城镇化,突出当地村民“人”的核心因素,着力推进拥有吴山镇和万和镇特色的石材产业城镇化,探索出了一条着眼长远,统筹提升城镇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与环境承载力的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贫困农村通向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首要的是面对“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关键因素和关键难题。吴山镇和万和镇都是集革命老区、偏远山区、移民库区于一体的乡镇,曾是湖北老区重点贫困乡镇。临近河南桐柏县的吴山镇山场面积38.5万亩,下辖26村3.6万人。万和镇拥有43个村7.3万人。两个曾经很贫困的乡镇,因为丰富的石矿被闽商发掘,石材经济崛起,两个镇才在随州和湖北渐渐声名鹊起。随州、随县政府联合闽商共举石材产业发展大旗,运用闽商先进的石矿开采技术、原材料加工技术、企业管理经验、销售渠道……政府给予服务便利,扩修两镇产业道路,完善网络、通信、水资源、废物回收多方面建设,共同打造出了随州石材产业品牌。

  闽商商会和各主体企业珍惜随州人民的感情,团结当地人民群众,做强产业支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推动两个山区镇村实现新型城镇化。闽商率先发力,以新型城镇化要求和道路,相继建成了两大美丽壮实的工业园区,为“刀耕火种”的当地农民“造饭碗”,让曾经从事农业的农民城镇化依托石材经济,向二、三产业转变,捧上进城的饭碗,告别没有产业做支撑的空心城镇。endprint

  产业是龙头。可在小城镇,甚至在县域,发展产业都极不容易!谁不想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吸纳就业、安置农民、创造利税、带动城市发展?可是,产业不会从天而降,它听市场多于听市长。当代的中西部地区也并不是拿出土地和优惠政策就有东部沿海企业转移过来的,你栽梧桐树,人家也在栽,凤凰的选择条件有很多。务实的闽商安心随州创业,不断加大兴业投资,稳步推进项目建设,使两个闽商石材工业园的园区经济快速壮大成为百亿工业园区,园区经济成为两个乡镇乃至随县重要的经济支撑点,收益占比全县三分之一。早在2010年,吴山镇的经济便跻身随州镇村经济第一方阵,成为全市“十强”镇,万和经济也实现了快速倍增,仅青苔村的集体经济每年纯收入30多万元,积累超过200萬元。

  我们在随州调研发现:吴山镇、万和镇立足自身特色,挖掘独特资源,抓石材核心产业,一步一步地做,提前实现了新型城镇化,聚集了更多企业,产业群完全形成,人们在村镇上的园区工作就业,工资年年上涨,收入实现倍增,跟随州城市已经没有差别了,向上发展的空间通道正在逐渐增大。

  精准扶贫: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双创守乡愁

  “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随州的闽商曾经贫困过,他们知道农村农民的疾苦,从石材开发一启动,就把矿区贫困农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能因为自己兴业而冷落了矿区村民。10年来,他们一直担当回报贫困村民,反哺当地社会的责任,热心镇村公益事业,积极为农民脱贫解困。2012年前累计为两镇农村捐赠资金,帮扶困难户331家,帮助修建通村、通组公路118公里,整修堰塘107口,形成了村企联动、共谋发展的态势。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方略一提出,尚善的随州闽商响应党委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号召,帮助企业驻地贫困村民挖“穷根”,下好“绣花功夫”精准发力植富根。近5年来,商会组织实力企业培训贫困村民,拿出一定比例适合当地人群的工作岗位,将园区和企业服务工作,优先保证园区和企业周边贫困村民就业。对在生产线上有能力的工人,鼓励他们带班生产或业务分包更多的获取务工和增收效益。他们的带动和示范效益,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的农民和大中专学生回乡参与产业就业创业。商会2016年底的统计表明,两个工业园区带动当地百姓就业2.2万人,其中在石材厂的就业人数就有1万多人,工薪总收入超过10亿元。当地村民投资石材运输,总人数达到6000多人,运输车辆3000多台,年营运收入6亿多元。在矿区和园区从事第三产业的村镇人员36000多人,年收入达23.1亿元。

  在两个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挑选责任心强、有使命感的企业家,采用多人包一村的办法兼任贫困村的名誉村主任,而且轮值担任,互比成效。2015年7月,康有石业董事长李春担任联光村名誉村主任,腾出20多个辅助性服务岗位安置贫困村民就业,帮助村民承交保险资费,捐资解决贫困户的眼前困难,帮助有能力人服务园区创业,形成了“聘任一人、引领一群、带富一方”的“破窗效应”,破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题。

  爬坡过坎,奔向小康。随州闽商商会现已累计出资5亿多元,帮助吴山镇和万和镇开展助学兴教、村企共建、筑路架桥、通电通水等公益事业,带动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过去的穷乡僻壤,现在是道路车水马龙,厂房鳞次栉比,呈现出一派富强和美的图腾景象。

  闽商忧虑:盼望政府民众企业三方谋长远

  发展是让人民更幸福,文明要让生活更美好。历经10年的奋斗与发展,闽商扎扎实实地把随州石材产业做到了行业第一,旗帜效应引起个别大型国有企业的资源抢占利欲,而没有国有资本的闽商们投资巨大,2万多福建人抛家别子兴业随州,吸纳并带动当地4万村民发展第三产业,123家闽商石材企业均未收回投资,远未到达赢利点。从2016年11月份停产整改,时间长达11个多月,如此大规模的产业和群体一定会带来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石材产业的兴衰,关系到石材企业的生存,更直接影响到鄂闽2省6县3个群体、5万个家庭、16万人的生活命运。

  事关社会稳定。当地的企业和民众告诉我们,在投资企业中,2万名企业股东有生存问题,企业长期停产,160多亿前期投资成为“死水”,石材出现断货,资金出现断链,信贷出现违约,企业面临随时破产倒闭风险。随州石材企业都是股份制经营,123家企业中共有2万家业主,资金大多是借、贷、挪、甚至卖家产筹集,企业停产生死攸关2万家股东。在吴山镇和万和镇的两个大型工业园中,4万矿区村民生活经营无着落,产业带动了当地运输、保险、医疗、物流、饮食、住宿、机械维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当地农民从业产业运输的车辆3000多辆,服务经营性企业700多家,大多是高息借贷投资,一旦长期停产,农民收入必然“断流”,所有投资者和矿区4万多个家庭孩子上学、老人看病、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成为政府难以医治的“心头病”,甚至可能演变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商会预感到,围绕产业有8000多名鄂闽债权人,企业长期停产的直接危急,最终会引发不可预料的借贷矛盾和“死缠烂打”的清债纠纷。

  事关石材产业兴衰。从石材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诚信是企业的生命,订单与市场也是企业的生命,企业长期停产必定会出现的石材断货、资金断链、信贷违约、客户流失等一系列问题,短期影响的只是企业自身的生存,长期影响的则是地方党委政府的诚信和发展。从做大做强石材产业来说,闽商商会在随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国务院六部委新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要求,已经申报了随州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如果企业连生产条件都不具备,示范创建则无从谈起。123家闽商企业联名向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表达诉求,反映心声,在执政治理中不相悖国家政策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在未来的深化改革中,处处恪守规矩,始终守法经营,扛起社会责任,用国家绿色矿区的最高标准建设治理,更新全国最新设备,将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与矿区人民共享。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闽商商会和123家闽商企业,扎实按照随州市转型发展的要求,凝聚巨大的热情和能量,着力创建随州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打造中国炎帝神农石都,以绿色发展随州石材产业的磅礴之力,做强做优产业经济,深刻改变矿区村镇贫困面貌,在全国打出一面亮丽旗帜!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