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中国农村,千百年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日子周而复始,贫困却是如影随形。那些年,温饱是奢侈,节俭是美德。小孩因营养不良而个头矮小;书生因生存压力而泯灭志向;君子因衣食之虞而道德沉沦;社会因物质精神匮乏而千疮百孔——贫困,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资阳,川中腹地农业大县升格而成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三万五千年“资阳人”头盖骨的发现地。2015年有人口500万,幅员8000平方公里。先民们千百年来的耕耘经营,让这片沱江滋养的丘陵红土成了“天府之国”的膏腴之地。
现在的人们很少思考“工业化社会”那个对应词“农耕社会”——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农耕社会,自给自足,经济贫困是常态,而且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是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帮工佃地种的人都陷于贫困状态。尽管各乡场都设有善心人捐建的“栖留所”,路边的饿殍直到1949年共产党执政后才绝迹。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工业体系成型,城市急剧膨胀,几亿农民进城,留下的也有许多成了在农业产业园里上班的农业工人。新型的生产关系和人际关系,以及新的观念新的文化,就这样悄悄地把农耕社会改变为工业化社会。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时代列车驶入新世纪,国家走上了富强之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要求,资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脱贫目标纳入资阳市“十三五规划”,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周喜安、市长陈吉明为双组长的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在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市脱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回顾扶贫历程,资阳扶贫资金由过去每村20万元、40万元、50万元的投入,逐渐变成如今每村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的投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扶贫对象由1分钱都未投入逐渐达到每人1000元的个体资金投入。2017年资阳市扶贫资金年度投入已达11.8亿元。2013年,贫困人口尚有325个村23万余人,到2017年底,只剩下81个村4万余人。
数字表明,贫困人口在逐年缩减,其缩减过程缓慢而又痛苦;扶贫资金却逐年增长,从“礼轻仁义重”“撒胡椒面”送温暖扶贫济困,到实施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整村扶贫、连片扶贫、卫生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金融扶贫、精准扶贫。资阳建区设市以来,扶贫力度越来越大,投入资金越来越多,全面小康目标越来越近。“十八大”以来进入脱贫攻坚精准扶贫阶段,新兴城市财政薄弱,对消除贫困的投入却是竭尽全力。随着农村人口的日渐减少和老化,人才流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扶贫,已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举。
最近,笔者随资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乡下检查项目、督促进度、核实情况,看到了脱贫攻坚路上各级干部的担当作为。23万贫困人口命运的改变、基层扶贫工作者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砥砺奋进、社会各界的博爱之心,构成一幅时代的画卷。这是一座有爱的城市,这座城市因爱而分外美丽崇高,定会让你热血贲张,诗情澎湃。我担心韵律华丽的衣衫遮蔽撼人心魄的真实,宁愿以散文为时代作证。在民族新史诗里我已尽己所能展示历史的真相:那是与罪孽和苦难作殊死抗争的生命的呼啸;现在我有责任告诉你当下的真相:这是众多生灵在同一个梦想引领下从艰难走向辉煌的新的史诗。
贫中之贫:让我用爱温暖你的心
付萍,资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新任党组书记、局长。2016年11月的一天,她来到了新的岗位。这是一个当前从事“头等大事”的重要岗位,忙碌,总是忙碌,接不完的电话,收不完的文件,一年中大半时间在乡村田间。副局长江登永那天正忙于接待访民。客人是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三峡库区移民。说是捡破烂捡不到钱,希望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帮忙考虑一个合适的工作。江局长和她们是老熟人,只能耐心倾听,不时笑容可掬地给她们掺茶,不时以幽默的语调化解她们的怨气;而同一间办公室的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时光,分管健康扶贫、文化扶贫、金融扶贫、就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工作,此刻他正忙着在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医疗扶贫救治救助工作意见……“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心装贫困群众忧苦,他们正在为改变贫困群众的命运而忙碌着。
资阳这座丘陵城市,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文化落后、病残体弱、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是致贫主因。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缺信息……贫困原因多而复杂。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为落实中央和省委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勇于担当,锁定“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落实“六个精准”和“四个一批”要求,为坚决打赢资阳脱贫攻坚战,市县(区)在制定财政预算时首先确保足额的扶贫经费,从基础设施建设、医保社保落实及人才培训和长、中、短效结合的产业培育着手,创新脱贫攻坚手段,探索一条长效扶贫新路。
市委书记周喜安、市长陈吉明率先垂范,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念兹在茲、唯此为大,分别联系2个贫困村,解剖“麻雀”,抓好示范,带动资阳整个区域脱贫攻坚。市委副书记段再青夙夜在公,把脱贫攻坚责任扛在肩上,把贫困群众装在心里,一有时间就往乡下跑,贫困户的日子是他的牵挂。全市干部坚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多为贫困群众办点实事。
艰巨、紧迫——资阳市委市政府坚持高站位谋划部署,高强度调度推进。52岁的副调研员杨志勇从市卫计委抽调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督查,他干事雷厉风行,果敢顽强,有着多年从事纪检和计生卫生专项督查的丰富经验,更有着对人民深深的爱;53岁的高级畜牧师康照文从市农业局抽调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群众信访事宜。这二人作风求真务实,工作任劳任怨,对贫困百姓充满爱心、满怀深情,两个人都被乡下的太阳晒得黝黑,两个人都被贫困农民认作是办事认真的亲人。老杨在协助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邓时光抓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保障扶贫的同时,还要帮助老康办理信访事宜。两人对群众信访都是有问必答,有反映必有结果。有时访民一个电话就需要他们向有关方面打去十几个电话,有时为贫困群众作政策解释和心理疏导,要用电话与群众进行三、四个小时的沟通,他们是用自己的作为诠释电话机上“这座城市有爱,你的声音我听得见”的誓言——那是使命的呼唤,是工业化大潮下弱势群体的慰藉和希望。endprint
段书记心疼基层的扶贫干部和那些偏远村落里的基层党组织干部,下乡总要和这些“党代表”拉拉家常,和他们一起去看望那些结对帮扶的贫困户。作为协助市委书记分管脱贫攻坚的他,常和扶贫干部一道顶烈日冒严寒,风里来雨里去,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汗,走遍资阳的山山水水,用自己的爱为那些贫困的人们送去温暖,精准谋划,身先士卒去推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去坚决打赢资阳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贫中之贫,我们心里的痛;但爱是我们城市的灵魂。
安岳县石桥铺镇烽火村先后回来两个艾滋病毒感染者。一个姓刘,因在云南打工时耐不住寂寞去夜店厮混,染上了要命的风流病。回家后妻子成了受害者,确诊时已是晚期,生命的花朵在怨恨中凋谢了。刘某在万众鄙视和羞愧内疚中挣扎了一年,养的鱼种的菜没人敢买。他是在极度的痛苦和孤独中死去的,留下一大滩恶臭的脓血和躲在爷爷奶奶家的女儿。是市妇联的“妈妈”们管吃管穿管学费,把这个名叫小丽的6岁小姑娘拉扯成人,直到她完成学业参加工作。
刘某死时的惨状让全村人惊骇。活着的谢谋轩及其一家更是生活在恐惧和绝望之中。他的感染不是来自一夜风流,而是因工伤住院输血所致。一家四口不敢出门,而全村都闹着要搬迁。那一天,全家正躲在家里相拥而泣,时任市妇联主席的陈帮慧带着县、镇、村有关领导突然登门造访。她二话不说,径直走向谢谋轩,一把抓住他的双手握了又握,再给他一个深情的拥抱。安慰的话不用多说,满屋子的人先是一愣,然后是唏嘘一片。谢谋轩一家嚎啕大哭——他们是从地狱回到了人间。在市妇联的主导下,维权索赔官司获得全胜:从此谢谋轩终身的医药费有了着落,而乡亲们也不再把他看作瘟疫妖魔。市妇联为他一家多方筹集款项,让他养起了肥猪和大群土鸡,还帮他承包了鱼塘、买回了拖拉机搞运输,不到一年就建起了新房……
作为群团组织,妇联的经费除了员工工资都是来自社会捐赠。然而她们总能让那些最该得到救助的人得到救助。她们挣得的口碑是爱的回声。
资阳市西北郊外15公里处,有一座建立在四川省大堰劳改劳教农场部分原址上的慈爱开心农场。这是资阳市精神残疾康复中心的康复基地。有耕地300亩、荒坡300亩以及200名22岁到75岁年龄不等的康复人员。
这些从炼狱回到人间的生灵,因精神病恶名不被社会和亲人所接纳,一般不是有家难回就是无家可归。找不到工作后生活无着落,悲愤抑郁却无处可倾诉,以至于一些人旧病复发流浪街头,直到公安局110救助站将他们送回医院。而一些康复人员是直接来到农场,找他们敬爱的陈德平院长。因为陈院长说过“走出去是病人,回来是好人。”他们要在这里实现自己,创造价值,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度过余生。有劳动力或生产技能的,在纸箱加工、生猪繁育、家禽养殖、瓜果栽培等工作中收入要高些,月薪可达3000元。老弱病残也有相应收入,除了伙食费、买日用品,基本上人人都有结余。一位王姓转业军人,因婚姻失败精神错乱,送医康复后父兄不愿接受。在农场几年里他拼命工作节俭度日。母亲来看他,他突然跪下,掏出自己积攒下来的20000元钞票:“娘啊,我是有用的人啊!”
这个医院不仅治病救人,让无家可归者有落脚之处,还把爱的温暖延伸到他们的家庭。2014年初春,简阳还未划入成都管理,由资阳代管,简阳市石板凳镇高河村的高中生刘霞来医院看望正被强制治疗的父亲。她母亲出走,爷爷瘫痪,一家生计全靠白发苍苍的奶奶种粮种菜。现家中无钱无粮,日子怎么过啊?护士全湘和陈志帮听完刘霞的故事,哭了。她们掏出了自己身上的全部所有——惭愧,总共才400块钱,杯水车薪。“陈院长,救救这一家人吧……”陈德平院长拨通了资阳师范学校的电话,以农场办的资阳市临丰农业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名义,支付刘霞的全部书学费,直到她幼师大专班毕业找到工作。刘霞工作了,她一家苦日子就到头了。
这个农场的黑毛生态猪远近闻名。他们向300户贫困户提供猪仔购买生猪保险,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格回购肥猪,确保养殖户每头猪能净收入1000元。现在农场自养生态猪2088头,另让贫困户代养2086头。2086头乘以1000元,贫困户代养生猪净收入将超过2000万元!
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张颖当过市惠民帮扶中心主任、简阳市委常委工会主席、资阳市招商局副局长,她在所有的岗位上都放不下那些期盼着阳光雨露的柔弱的生命。她是偏远的乐至县放生乡应龙村杨晓波家里的常客。杨晓波是个聋哑人,32岁。他爸爸患脑溢血去年去世了,留下杨波55岁的妈妈谢红英和半瘫的91岁爷爷杨培富以及天文数字的债务。5000元的救助对这个家庭来说真的只能是“绵薄之力”。但真诚所带来的温暖足以让绝境中的人站起来。在红十字会的帮助下,小波在成都找到了工作。尽管工资不高,但家里人至少再也不会挨饿了。
市红十字会还利用“博爱家园”项目传导爱心。薛燕平,安岳县鸳大镇五凤村人,35岁,四川民盟科技经贸学院经济信息与计算机管理专业毕业生,资格的梦想家。先打工积攒本钱,然后回家办养鸡场。两度被禽流感打垮,三度靠外出打工挣钱把场子办起来。这个现代版“愚公”感动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为他申请到8万元博愛家园生计基金。这真是雪中送炭。两年后的今天,薛燕平已有了占地2500亩的3个养殖基地、1个占地150亩的金花梨种植园。现在他有3个川农大学生助手、10多名员工、年出栏大鸡5万只鸡、小鸡15万只、年产值超过500万元,是拥有市党代表、市种养殖促进会会长、众创空间发起人等社会头衔的实业家了。
让红十字会组织感到欣慰的是小薛的胸怀:这个年轻的党员和8个贫困村结了帮扶对子,送了3000只价值54000元的鸡仔给他们,还对他们的集体养鸡场提供技术支持。另外,周边的贫困户每年还能得到薛燕平赠送的800只鸡仔——爱心就是这样在帮扶中传递。
有人说中国的21世纪是老板的世纪:老板办企业提供产品解决就业,还贡献税收推进工业化。但逐利是资本的特征,为逐利而枉顾道德法律者史不绝书。所以马克思说“资本来到这个世界,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农耕社会转型工业社会这个时空背景下,中国的工会工作尤显重要而又倍加艰难。工业化城镇化,农民工进城是时代标志。老板欠薪跑路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维权成了工会工作的重点。这是对邪恶贪欲的依法治理;是对社会正义的强力匡扶;是保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特殊扶贫,不可或缺,不可替代。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开展省内外职工(农民工)维权案件达523件,涉及农民工1113人,涉案资金达5200多万元,受理和处理率100%,办结率85.4%。这里有几个案例:endprint
一、雁江区杨在明等35名农民工讨薪案
2012年1月10日,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村民杨在明来到资阳市总工会,双手递给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雷明一面“一心为民、廉政高效”的锦旗及一封感谢信,感谢家乡工会在10天之内,为远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务工的35名川渝农民工讨回拖欠了半年的工资110万元。
杨在明,40岁,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人。他们一行35名农民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建筑工地打工,其中资阳14名、内江12名、绵阳2名和重庆7名,建筑方累计拖欠工资110万元。
现任资阳市政协主席、时任资阳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陈莉萍得知情况后作出安排,要求各有关方面全力以赴,尽快加以解决。
12月31日,北国冰封雪飘,由于资阳市工会组织的努力维权,督促内蒙相关人社部门加大总执法力度,劳务公司、工程发包公司终于共同筹资,向杨在明等35名川渝农民工支付了所欠工资110万元。2013年1月1日,34名农民工开始陆续返乡。意想不到的是,杨在明却被迫留了下来,他的1万元工资和身份证被公司扣住不给。理由是他“损害了公司形象”。
新年的第一天,资阳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红英再次与内蒙公司负责人联系,指出“农民工的血汗钱一分也不能少,扣留身份证是非法行为!”当日中午,杨在明取回了身份证。1月5日下午,公司终于兑付了杨在明被扣留的1万元工资。1月6日,杨在明登上了返乡的火车,35名农民工全部踏上了回家的路。
二、安岳工会六进新疆为工亡农民工讨公道
孔祥杨,生于1973年5月,安岳县镇子镇柜埝村人。2011年9月在新疆库尔勒远大不锈钢装饰部务工时从屋顶坠地身亡。用人企业隐匿事故,关门停业并关闭了通讯工具。死者亲属于2011年11月13日依法向库尔勒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被当地仲裁机构以“申请人与被申请人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为由裁决驳回请求。死者亲属不服,诉至库尔勒市人民法院,法院审理认为,“请求确认孔祥杨与热力公司存在劳动关系与客观事实不符,且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随后是上诉至库尔勒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年1月4日库尔勒市中级法院作出判决,“维持原判,驳回上诉人的诉讼请求”。至此,死者方的维权索赔行动历时一年多没有结果,死者尸体仍存放在太平间。
死者母亲陈庆秀见索赔无果,于2013年1月16日上访至安岳县总工会,哭诉事情经过。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秦毓龙了解情况后立即作出决定,同意给予维权。2013年3月12日,县总工会及就业、司法等有关方面参加维权联席会议,会议决定组建维权工作组,前往新疆库尔勒市为孔祥杨维权。
3月14日,维权工作组一行到达新疆库尔勒市,先后数次约见了新隆热力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以及该公司法律顾问,查看事故现场,商讨赔偿问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之后,工作组拜会库尔勒市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向库尔勒市政府递交了工作组就依法处理因工死亡农民工赔偿的三点意见,该副市长表示,他将把此情况向市长汇报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要求工作组回安岳等待。
5月16日,维权工作组再次赴疆,支持死者家属以建设方库尔勒新隆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三人,向库尔勒市法院提起诉讼,并千方百计查实了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资产,申请法院对其财产进行诉讼保全。当地法院依法受理,对黑心老板的资产进行了查封。
当年6月、7月、10月,工作组的部分人员又先后三次奔赴库尔勒,分别对逃逸的黑心老板的寻找、财产的再查封、死者工伤死亡的认定以及与库尔勒市政府及有關部门的协调等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同年7月,库尔勒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终于作出了孔祥杨系工伤死亡的认定,10月份,库尔勒市中级法院将该案发回库尔勒市法院重新审判,库尔勒市法院经多次审理、调解,终于在2014年5月5日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协议,由直接用工方支付给死者孔祥杨母亲陈庆秀22.047万元,由发包方新隆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支付给死者孔祥杨母亲陈庆秀20万元。次日全部赔偿金额兑现。
三、安岳县农民工林诗权工伤索赔案
林诗权,出生于1968年1月,家住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宝华乡玉皇村。家中上有80岁老人,下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大女儿和正在读高中的二儿子、读小学的三儿子,妻子也因患有糖尿病失去劳动力。
2014年8月中旬,林诗权到双流县天欣园林绿化工程部承包的资阳市民政福利创新园某项目工地,负责廊架、厚塑木制安装工作。11月9日,他在清理菠萝格收尾工作时不慎从木梯上摔下,经急救检查是右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住院期间,用工单位先后垫付医疗费7.1万元,借支生活费、护工费4.4万元。双方多次协商赔偿事宜无果,用工方不再搭理伤者。
次年8月4日,林诗权拄着双拐来到资阳市总工会,请求法律援助。市总工会成立林诗权维权工作组,与其9次会面,耐心细致讲解赔偿金额核算项目及标准;6次约见用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林诗权家庭的具体困难,探讨工伤赔偿项目及标准;召开4次专题会议,和律师一起商讨案情处理意见。经过2个多月调解,双方虽各有让步,但赔偿金额差距还有7万多元,协商调解再次陷入停止不前的状态。
11月2日、13日,工作组先后两次召集双方会谈,双方终于作出最后让步,基本达成一致意见。11月23日,双方在市总工会会议室签订调解协议书,由工程部一次性支付赔偿金26.87万元、未支付工资8320元、垫付材料款781.26元,共计27.78万元;扣除已经垫付的医疗费8.1万元(含后期结算的医疗费1万元)、护理费和生活费补助4.4万元,还应支付15.28万元。
在这里我们要再次提到一个人——陈莉萍。作为时任市委常委、市总会主席,她一直关注农民工兄弟的生存状态,几乎每一个维权案子她都要亲自过问,推动解决。在主持工会工作百忙之余,她还一直惦记着偏远山村里的贫困户,经常去他们家里问寒问暖。那些病愈下床的孤寡老人记得她;那些有了饭吃、受过生产技能培训、易地搬迁的特困户记得她——她的笑容和泪水是发自心底,她的批示都变成了现实。在老百姓眼中,她是共产党人民公仆的化身。endprint
资阳市惠民帮扶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党委的民意中心、政府的帮扶平台、部门的重要窗口、社会的爱心桥梁、困难群众的温馨之家”。他们帮贫济困的故事细腻而温馨。2009年他们争取到“扶贫村干部素质拓展培训项目”资金27万元,对全市97个扶贫村干部进行了素质拓展培训;2010年他们争取到“资阳市扶贫村爱德资助项目”资金84万元,撬动社会各界爱心资金400多万元,定点帮扶了5个扶贫村:在雁江区堪嘉镇陡岩山村建容量100立方米大型坡地蓄水池4口、容量56立方米小型蓄水池8口,在简阳市老君井乡水口村修建农房10户、拦河堰2截、100立方米蓄水池10个,在简阳市老君井乡菜园村硬化该村通往柏合镇、山泉镇的近6公里断头路,在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村修建屯水塘堰4口、共计220米长的拦河堰坎3截,在乐至县高寺镇小河村发展辣椒基地300亩;2011年至2017年6年间,他们争取到“爱德农村孤儿助养项目”资金537万元,救助孤儿734人:其中小学初中生555人,每人每年1340元;高中生148人,每人每年2680元;大学生31人,每人每年5000元。
惠民帮扶中心成立十年来,从社会各界争取到落地项目资金2695万元,用于扶贫、助孤、教育、培训、环保等方面。他们费尽心力,让留守在家的自幼患重症肌无力症躺在破床上的方建方艳兄妹,在生命的尽头圆了学绘画的梦;他们八方呼吁,争取救助,让从小失去父母的安岳团结乡金鼎村13岁孤儿杨开心和他16岁的哥哥,不再靠爬树找知了壳卖钱补贴生活……
刘官银,资阳飞龙家电和金迪大酒店两家公司的老总,53岁,资阳市雁江区清水乡人。自幼贫寒,经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获得成功后不忘回报社会。2014年,他出资40万元修好了家乡的“断头路”;2015年他分别向清水乡指书村、简阳市五合乡捐款1万元用于扶贫;2016年捐助贫困生4名共计14.4万,还帮扶临江寺太子村和清水乡指书村共计3万元;2017年3月他又向忠义镇松林村捐献修路费1万元,并向该村身患重病的贫困户捐款8万元,5月,他响应“万企帮万村”号召,再次帮扶雁江区临江寺太子村2万元,6月,捐赠5000元用于伍隍镇五里村特别困难户危房改建。
蒋中学,53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镇人,企业家,成都资阳商会副会长。2017年,他带领自己的会员以助学方式资助雁江区老君镇老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全部在读学生,直到这些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扶标准:小学生5000元/人年,中学生6000元/人年,大学生10000元-25000元/人年,首批5.1万元助学金已发放到位。同时,他个人捐资3万元,用于翻修贫困户鲁继富的危房。
这是怎样一种了不得的善举呀,愿好人一生平安!
这些故事令人震撼。但真正的大手笔还在政府:“所有的贫中贫我们都建档立卡登记在册;所有的扶贫项目都渗透了我们的爱。”付萍随手从资料堆里抽出一份旧文件:2016年,在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方面,1.43万建卡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128个扶贫新村2.56万户8.96万人受到项目的扶持;为移民搬迁新建住房6.7万平方米;为240户贫困残疾人修建了住房;对3840户贫困农户实施了户办工程;为贫困农户共改扩建住房20.8万平方米;改厨、改厕、改圈7.9万平方米;硬化院坝6.7万平方米;建沼气池4800口……
这不是陈年往事,而是资阳精准扶贫史诗中重要的一页。没有这一页,就不会有后面发生的故事:
安岳县岳源乡宝林村61岁的谢光蓉,家有9口人,全家住在破败不堪的土墙瓦房里,小儿子邓雄是一级残疾转业军人,生活不能自理,全家境況惨不忍睹,市、县领导每次来看望,无不为之动容。2015年,政府全款为他们建起200多平方米砖混结构瓷砖贴面钢门钢窗新房。还帮他们发展生猪土鸡养殖,栽种柠檬。现在邓雄享受着相关政策待遇和社会的尊重,一家年收入已超过30000元。为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他的新建房屋顶上常年飘扬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这个村49岁的伍中芬患先天腿骨病,丈夫罗后安是聋哑,一级伤残。28岁的儿子罗兵也因腿骨骨折老是好不了而失去劳力,一家五口住在半垮的老房子里。政府补助20000元让他们家另建新房,并派员指导生猪养殖和柠檬种植技术,让这家人头上散去乌云见到阳光。
同村还有一位叫邓方明的“遭孽人”,双股骨头坏死,行走不便。两口子年近花甲无儿无女,住在破房子里苦熬日月。市政协主席陈丽萍闻讯前来看望,当即安排邓方明入院手术治疗,费用由政府全额承担。鉴于两人没有子女,其住房只作危房改造和简单装修,但一定要生活设施齐全,居住舒适。至于两人的生活,除了纳入低保,还帮他们发展种养殖业,增加收入。
安岳县天宝乡东观村贫困户黎德云,今年50岁,间歇性精神病患者、肢体残(四级),妻子伍邦敏43岁,是一名聋哑一级残疾人,婚后无生育,于2001年收养女儿黎君凤。2016年黎君凤在成都务工时感情被骗后不知所终。黎德云父亲黎孝六89岁,二级肢体残疾常年瘫痪在床,母亲廖登方87岁,常年体弱多病。一家人居住的三间石木结构的房子现已成危房。2014年,政府将其家人5人纳入低保每月1200元、残疾人护理费2人每月130元、其父母农保两人每月150元,政府帮他们家养猪2头、鸡20只,鸭25只,为他们家5人买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每人380元,2017年“易地搬迁”,为其修建住房100多平方米——起码,这家人现在吃住不愁了。
安岳县大埝乡长庆村,初秋的柠檬园还没有开花,一片翠绿。树林间到处是低头觅食的半大鸡仔。柠檬枝条茁壮,明年将会硕果累累。地头边,我们见到了照看鸡群的60岁的郑乾元。这70只土鸡,到年底能卖8000元。郑乾元一家四口,妻子李明秀弱智,小儿子郑强患尿毒症。一家人除了文盲大儿子务农,全靠国家每个月690元的低保过日子。至于母子俩的医药费,自己只承担3%——看病是刷卡,太方便了。郑乾元说:“若不是共产党,我一家早饿死了!”郑乾元还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他栽种了10多亩柠檬。现在政府扶贫部门正在帮助他发展养殖业,养猪养鸡,有机肥施在柠檬园里。“这可真是帮我们栽下了摇钱树啊!”郑乾元笑着说道,眼里挂着泪花。endprint
我们来到安岳县拱桥乡化龙村,村头200多平方米的砖混新房惹人注目。这是一家高端皮鞋加工厂。老板陈超,42岁,本地人。1991年去福建学制鞋手艺和车工、设计、管理,2014年回成都双流龙桥镇办鞋厂创业,主要市场在西藏,业务红火。2015年8月,新上任的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尹华兴找到了他。他舍不得眼下,却经不起苦劝——尹书记是带着肾结石、肾积水、股骨头坏死和满身溃烂的银屑病来见他的。他佩服这个39岁的前乡财政所长,跟着他把厂子搬回了村里。现在,56名村民在皮鞋厂上班,从事鞋面代加工业务,平均月工资1800元,这比外出打工4000元月薪还强。我们夸陈超能干。他眼含泪花声音哽咽:“唉,只是把尹书记的病耽搁了啊!”
尹兴华第一书记的口碑,不仅在于他焦裕禄式的奉献精神,特困户李正怀说他简直就是自己的亲人:“我62岁了、没有文化,老婆是个瞎子,家里穷,儿子李刚30多岁了还是光棍。前年尹书记刚上任就来看我,给我联系鱼塘项目,还给我办了20000元超龄贴息贷款,外加产业周转资金借款5000元作买鱼苗的本钱。我5亩鱼塘里的武昌鱼、裸斑鱼、草鱼、鲫鱼年底就可以起网卖钱了——可我们尹书记,一身是病,还天天泡在乡坝头日晒雨淋。他那个病,哪天才得好呵……”
“第一书记”——一个朴实而亲切的称谓,来源于中央组织部加强基层党組织建设的一个特殊“官称”。机关干部下到贫困村,既体察基层民情丰富阅历,又调动资源帮扶自己所驻的乡村。尤其是那些大机关下来的第一书记,活脱脱就是农村贫困户的福星!乐至县龙门乡金鼓村59岁的贫困户杨均和谢发志就是这样:他们一个收到了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和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萍送来的6只羊80只鸡;一个接收了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长刘晓川这个第一书记馈赠的摇钱树:一个交了承包费、下足了鱼苗的6亩鱼塘。杨均的6只羊两年后变成了18只;谢发志家的精神病妻子和弱智女儿得到了治疗照顾。两家人易地搬迁住进了新家,而村上又得到了3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公路和水利设施建设——今后贫困二字和这里不沾边了。
乐至县高寺镇燕子村59岁的贫困户袁道能,在他那75平方米瓷砖贴面的新房里接待我们。为降暑热他要给我们打开新买的电扇。他是个老鳏夫,有一子一女,大女儿智障,生活不能自理。过去一家人住在摇摇欲坠的缮架瓦房里忍饥挨饿。房顶瓦片稀拉,到处穿亮,下雨就成水牢。墙面漆黑,粉泥剥落,潮湿发霉,蚊蘖丛生。袁老汉一提到过去就摇头落泪:“若没有县委万志琼书记和第一书记杨军,我哪有今天?”认死理的老汉有自己的说法:“我晓得万书记和杨书记是代表党组织,万书记看到我们家里的情况,当时流下了心疼的眼泪。杨书记为了给我协调易地搬迁的土地,爱人临盆、岳母得癌症住院都只请了三天假——几个驻村干部都是早上7点就来,晚上9点才吃饭休息。天气热,他们每天要喝八瓶水,背上的汗水从来没干过。”说到现在,袁老汉笑了:“现在我们家一个保洁员两个低保,每月740元加上加工红苕粉卖钱——1000多块钱,乡坝头,够用了。”
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秦希俊是个49岁的中年汉子。他一家三口,老婆孩子都在龙泉驿冰糕厂打工。这个“超级单身汉”在家养蚕20多张,养猪3头,还要种粮种水果,每天晚上总是累得倒头便睡。但半夜里闹钟又让他翻身下床——全村200张小蚕宝宝集中在村上蚕房,由他这个土专家统一供药。他满手厚茧却不善言辞。他对自己村的贫困状况痛心疾首,表明最难受的是能种庄稼的人越来越少。随行的县扶贫办干部伍昌富熟悉这里的情况,说这个村最严重的问题是“弱弱结合”——肢体残疾人、精神病人、慢性病人占总人口半数以上,生活贫困婚姻不好办,只好将就,残找残病找病,生下的后代能好吗?
贫困——代际传递的贫困!
秦支书带着我们到一座山峦上访问他的一位远房堂兄。这是一个53岁的缺牙驼背老光棍,名叫秦希水。据秦支书说,他年轻的时候是个腰背挺直的英俊小伙,为了奉养被两个成了家的哥哥抛弃的瘫痪父母,错过了婚期累驼了背脊。现在他自己老了,一无子女二无积蓄——现在是政府给他养老了。秦希水在易地搬迁的25平方米新房子30平方米羊圈外面接待了我们:他的20多只鸡和5只羊长得很好——房子和羊圈是政府建的。羊和鸡苗是乐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杰给他送来的。养大后李县长要来收购。“谢谢关心,我是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320元的工资,加上养羊养鸡种菜种水果树,卖的钱我一个人用不完。”我忘不了秦希水那开心的笑容。有人开玩笑说他现在条件这么好,该考虑个人问题了。他豪迈地回答:“是啊,我在等。有合适的,可以考虑……”
无独有偶,这个村还有一个令我们眼睛一亮的人。我们的眼睛亮,他的眼睛却没有光亮——是个盲人,名叫黄维富,47岁,老光棍。他也是国家全款易地扶贫搬迁受益的贫困群众,是10只肥大黑山羊和18只兔子的主人。起本的三只种羊是乐至县总工会送的,产羔后他返还三只给县总工会,让他们去帮扶另一家贫困户。这就是乐至县搞得风生水起的“喜羊羊工程”。黄维富没有像秦希水那样说要考虑婚姻问题,他说他每天收听新闻,他知道反腐倡廉、航空母舰、十九大——他始终红光满面笑容可掬,远远望去活像一尊弥勒佛。
我们赶到乐至县石佛镇荣家沟村两委会议室,荣廷贵、雷文英夫妇正和40多号村民在一起跟成都来的高级厨师学做面点。他们已投资3万元买游船在400亩山清水秀的蟠龙湖搞旅游,10亩中梨一号明年就要挂果。而政府送的两头猪已快要出槽,三年前他们家还是破房烂屋,93岁的父亲荣清和瞎了10多年的母亲都是老病号,自己是乙肝。绝境之中第一书记伍忠凯登门造访,然后上下奔走,通过一系列必要的程序,减免了一家三个病人的90%医药费和女儿的学费。另外还补贴易地搬迁、送猪仔果树苗。新房和果园以及游船都是搞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再学好厨艺就致富在望了。如今的荣廷贵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他女儿大学毕业后在成都工作安家,每月都给娘家寄钱回来。突然,他指着伍忠凯的背影朝我们眨眨眼睛:“这是我们的方便面书记——他每天待在乡下为我们办事,晒得像个黑雷公。哪家有红白喜事他都去赶礼,自己经常吃方便面。”endprint
“方便面书记”,为你点赞:荣家沟的变迁我们下篇再谈,从中我看到了一个甘作人民公仆的共产党人的巨大能量。
雁江区的伍隍镇是我的家乡。那儿有一片名叫盐井沟的深丘,是远近闻名的穷乡僻壤。过去有民歌唱:“有女莫嫁盐井沟,坡又陡来土又瘦。十年九旱没水吃,大雨山洪遍坡流。栽下红苕不倒藤,要喝米汤眼落抠。”自镇上引来川综项目开始,这里经过20年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治山治水,成了百鸟欢唱野生动物出没的绿色世界。
然而,这个村还是有着令人心里发堵的角落:贫困户魏老五,65岁,文盲,家中三人有两人是废人——妻子是精神病,女儿是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乱跑出去找不到人。政府扶贫给他们送鸡苗,死了;栽果树,卖水果不识数。现在家里有多少家禽家畜数不清楚。还有一个叫姚良军的,33岁,小学文化,10岁时玩大爆竹炸得两只手只剩下三根手指。父亲十年前打工从房顶上摔下来跌断了肋骨,颈椎也受重伤。一家三口两残。这两家都是靠低保兜底,每家每月享有国家800元救助金,最近都免费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的75平方米的新房。我心里发堵,是忧虑他们的未来。第一书记李明宇说要帮他们再多种一些果树。我问他:“像你这样每天忙得吃不上饭,你还能撑多久?”
雁江区祥符镇排桶村在丘陵腹地深处,过去村道坎坷,非常闭塞。如今水泥路一直通到各家门前。市司法局下來的第一书记唐建军于2015年上任,一番调研后他开出的治贫药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种西瓜、南瓜、冬瓜和辣椒,另外还搞了1000亩值钱的中药材黄栀子。唐书记最自豪的是发现了两个励志的英雄——一对癌症夫妇。丈夫郭荣超,57岁,胃癌;妻子周菊芳,55岁,肺癌。五年来,二人花去医药费18万元,国家给报销了12万元。唐书记和司法局领导经常来看他们,让他们始终对生活充满信心。两口子建起了13亩核桃园、1亩鱼塘。为此,国家给他们配套了一口山腰蓄水池。为方便大家上山,这两口子还忍着剧烈的病痛开辟了一条山路。有人问:“郭荣超、周菊芳呵,你们都病成这样了,还这样累,栽果树建鱼塘的,一身汗水没干过,你们能享受多久呵?”“我们活一天就要做一天的事。将来不在了,也算给大家留个念想。”两口子这样回答。
“精准扶贫”,所谓“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
初秋时节,暑气未消,雁江区临江镇村一个宽敞整洁的院子里一大蓬三角梅正在怒放,旁边的鸡舍里200只半大土鸡正在安静地啄食,偶尔发出满意的叫声。舒适的卧室里,墙上一幅中年夫妻西式婚纱照分外引人注目。这是贫困户吗?
这是李明仲家,他过去不是贫困户,在贵阳地铁工地开转运车,工资不低。是两侧股骨头坏死废了他的“武功”。他在西南骨科医院拿药,每个疗程需要1900元。几年下来,活活把一家“拖烂了”,以至于女儿上高中交不起学费。
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时,他还没有病倒。随着病情恶化,他确实无法行走,家中生活越来越困难,只有依靠组织了。2015年经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级公示后,李明仲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3月28日,雁江区人民医院为他作了手术,58000多元费用,他只承担2700元。2016年8月10日,时任四川省委副书记的刘国中带着慰问品慰问金亲自来看望。省卫计委对他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还把他的女儿罗琳带到省卫计委机关做后勤服务工作。李明仲基本康复后,村两委积极协调为其在本村沙石厂安排工作,开转运车,月薪4000元,家里82平方米住房、60多平方米鸡舍焕然一新,他又回到了小康的行列。我忘不了他老两口在婚纱照上那幸福的微笑,忘不了他们在谈起第一书记贺涛、村支书李世界、村主任李益忠和省卫计委李德芳主任时脸上的感激之情。
建档立卡极其重要。但贫困户贫困状况是一个动态。一旦建档立卡完成,要作增删改动非常麻烦。而贫困户在处理自己事情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程序办,否则便要陷同情他的人于违规。雁江区中和镇龙潭村的张光全就是这样。2016年底,他在镇、区两级医院初诊疑似肝癌,心一急便直接去成都陆军医院确诊并入院治疗,花费67000余元,回来后新农合按规定只给报销16776元,个人支付50330.2元。张光全傻眼了,就向市扶贫移民局发去了一封救助信。脱贫领导小组办公室信访人员康照文立马向领导作专题汇报。并火速与市医保局、雁江区扶贫办、中和镇党政领导取得联系,然后经多次来回奔波,费尽口舌却进展缓慢。原因就是——规矩!逐级转诊有专门文件,规矩乱不得!雁江区像这样的情况还很多,若开口子,政府将无力承担!
然而,张光全生命之火正一天天熄灭,他家徒四壁,5万多块钱的医药费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总不能让他带着对党的抱怨离开人世吧?面对政府规矩与患者经济困难的矛盾,市区两级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立即召开联席会议,最后,启动了异地就医救助报销程序,从医药爱心救助基金中解决2万元,大病医疗保险中赔付6867.89元,雁江区卫生扶贫救助专项资金中补助20216.08元,个人实际支付2246.06元。患者对此非常满意,社会对此评价良好。故事最后有了完满的结局。付萍局长的话一直在我脑海里回响:“面对2020年彻底脱贫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落实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困群众的具体困难。否则我们有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
是的,这座城市有爱。前面的故事就是证明。
困中之困:山河是这样重新安排
“穷乡僻壤”,三年后这个组合词将不再常用。但多少年来一直是贫中之贫的重要原因。川中丘陵腹地,闭塞的交通和信息,落后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工业化城镇化大潮排山倒海而来,有知识的劳动力被席卷而去。“老年军”、“娘子军”、“童子军”苦苦支撑着日渐荒芜的田园。先是坡薄地“退耕还林”,后来塝土和槽土甚至干田也长起芭茅杂草。
前面介绍过的雁江区伍隍镇盐井沟的贫困户魏老五,他曾在人家丢弃的10亩地上广种薄收。如今年纪大了,种不动了,在自己的6亩地里也只是种点儿花生红苕这样不用浇灌施肥的作物。endprint
雁江区保和镇火神村一个自然村落,青壮们进城打工,后来一个个把老人孩子接到城里,几家人合请一个单身汉给大家守家园,每月给1000元。后来单身汉也进城了,留下竹林中空荡荡的村落。
安岳县、乐至县全境内,雁江区老君、丹山、回龙、保和、中和、伍隍盐井村一带,十年九旱,天旱年辰庄稼枯死,甚至连饮水都困难,好容易打出一口饮用水井,必须装上能上锁的井盖,钥匙由村里各户轮流掌握。这样的旱区,一个村窝着三、四十个单身汉是寻常之事。
如此状况,农业现代化从何谈起!资阳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困中之困”。追随着时代的脚印,像愚公移山一样,去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1998年——2000年,资阳地区扶贫工作是由财政部门“双扶办”主管,扶贫项目定在对特困户扶贫解困上。
2001——2004年,资阳市扶贫项目有:以工代赈开展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贴息专项贷款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改造危房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乡村医院(卫生所);培训外出务工人员和实用技能等。
2005——2008年资阳市扶贫项目有打水井、建集中供水站、建提灌站、蓄水池、山坪塘,整治石河堰、修建水渠、塘堰埂、倒虹管、囤水田埂、村、社级公路,社级公路、石板步行路、桥梁,发展养猪、养羊家园、建养蚕共育室、扶持養鸡、养鹅、养獭兔专业户、建柠檬产业园、桑园、优质水果基地、银杏、药材、优质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农户改厕、改厨、硬化院坝、整治囤水田、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整治乡村广播、安装有线电视、电话、扶持特困户、竹编户、红薯加工户、建沼气池、改田改土、输电线路、改扩建村文化活动室、改扩建乡村小学、改扩建乡村卫生站等项目。
2009年——2012年,资阳市扶贫项目在往年的基础上新增了农机购置、村办公室建设、民居集中建设等项目。重点开始由输血转变造血、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转移。
2013年——2015年资阳市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扶贫的重点项目是:在贫困村实施扶贫金融合作及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建设宜居新村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及乡村旅游业项目;新型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培训项目;农村贫困户低保项目。
以上是建市16年来扶贫的主要项目。下面是实施项目的具体措施。
1998年——2001年,资阳地区的扶贫工作主要是送温暖和救济特困户,动用财政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是重要手段。
2002年,资阳市撤销“双扶办,成立”扶贫开发办,扶贫解困、以工代赈、规划项目、扶持专业户和龙头企业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扶贫工作的主要内容。
2003——2005年,投入扶贫资金、针对具体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精准扶贫、开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合作医疗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培训农村各类人才、实施广播电话电视网络村村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创新扶贫开发新机制是资阳市的主要扶贫措施。2003年,资阳市首批启动45个扶贫新村建设。共投入扶贫资金2469.35万元,其中国家扶贫资金1272万元,社会扶贫资金265万元,民间资金932.35万元。卫生扶贫8个乡镇医院,移民扶贫760户,残疾人扶贫3个点。共安排资金1422万元。其中新村扶贫880万元,卫生扶贫80万元,移民扶贫432万元,残疾人扶贫30万元,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319万元。
2006年——2008年,资阳市扶贫开发工作有:资金投入、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劳务扶贫、以工代赈等六个主要措施。
2007年,全市投入扶贫资金10268.71万元,启动新村扶贫工程42个村,惠及贫困户9140户,3.2847万人。
2009年——2010年,按照国家“一体两翼”战略思想,资阳市围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市级领导和部门深入贫困村180次,投入资金1031.1万元,送去价值149.9万元的农用物资和科技书籍,下派驻村干部先后完成了62个扶贫村村级组织建设,对2万余名扶贫村党员作了技能培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30人,发展农村党员502名,全市“三村行动”典型经验分别得到中组部、四川省委高度重视和肯定。两年间,资阳市采取的措施有:加大投入、扶贫解困、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三村行动”;新启动实施49个扶贫新村建设;加强劳务扶贫,培养新型农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村民收入;推进村级发展资金项目和贴息贷款工程,加快基地建设;实施扶贫“首扶制”,扶贫连片开发试点,谋划2011年——2020年扶贫规划等。
2011年,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先后走访慰问残疾人6300名;帮扶残疾人900名;发放慰问金、慰问品价值64.5万元;各级残联接待来访1120次;4个县(市、区)委、政府分别出台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的通知》,市政府办印发了《资阳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从社会保障、康复及预防、特殊教育、就业等12个方面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2年资阳市启动第二轮“三村扶贫行动”,全市173个扶贫新村正式实施。召开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培训会,完成了全市789171名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以市惠民帮扶中心、市红十字会、市扶贫基金会、市慈善总会等相关机构为平台,广泛动员党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参与,大力推动社会扶贫,全年吸收社会扶贫资金3436.13万元。
2013年资阳市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8080.91万元,其中省级项目扶贫资金6259万元,省级移民后扶项目资金12238万元,市县《区、市》配套、农户自筹资金9583.91万元,通过项目扶持、农村低保、对口帮扶等多项措施,培养种植业专业大户223户,引进业主建立合作社经济组织9个,组织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19800人次,扶持7.56万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endprint
2014年资阳市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移民资金47505.36万元,其中扶贫项目资金21424.2万元,移民后扶项目资金26081.16万元;开展了驻村帮扶行动,在全市36个乡镇62个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142.2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52万元,部门整合项目资金4065.61万元,群众酬劳筹资4900.77万元,社会捐资1607.07万元,市级配套资金442.2万元,县(区、市)本级配套3993万元,“一事一议”奖补资金226.514万元;制发了《资阳市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2790个村(其中贫困村441个)34.51万贫困人口的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
2015年资阳市全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14亿元,其中扶贫项目资金2.16亿元,移民后扶项目资金2.98亿元,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复核,完成379个贫困村9.42万户25.26万贫困人口扶贫信息录入工作;精准扶贫围绕“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目标,按照“八定八包”(点时间包期限、定目标包脱贫、定产业包增收、定设施包改善、定技能包致富、定培训包就业、定挂帮保责任、定考核包效果),年内,组建驻村工作组379个,派出驻村干部379名,全市36名市级干部、152名县级干部、554个部门(单位)联系贫困村,19446名干部结对帮扶10.31万户贫困户,27.9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干部驻村全覆盖,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扶贫日”活动在爱心扶贫网站公布了35个贫困村、133户贫困户信息,收到捐款66.38万元,捐赠物资价值2.2万元;大力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项目到村到户,协助农委建设“幸福乡村”。
措施如此得力,成效究竟如何?
1998年——2001年资阳地区成立,区划调整初期,扶贫工作由财政部门主管,扶贫对象是特困户,扶贫方式多数以送温暖和救济为主,扶贫成效主要体现在社会稳定和谐上。
2002年——2003年,资阳市扶贫工作归于新设立的扶贫开发办公室。处理扶贫济困,扶持种养殖专业户和龙头企业、对贫困乡村实行以工代赈,开展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后来的扶贫开发工作探索了新路子新方法,为扶贫新村建设打下了基础。
2003年——2005年三年间,资阳市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共扶持解决了3.16万建卡特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了7.16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使10.58万户34.68万人受到了扶持项目的扶持;实施移民扶贫1067户3868人;为贫困户新建住房10.92平方米;为200多户贫困残疾人修建了住房;对9450户贫困户实施了户办工程;共改扩建住房34.65万平方米;改厨、改厕、改圈15.68万平方米,硬化院坝;10.62平方米建沼气池2847口。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扶贫新村217个;新建、改扩建村社道路2479千米;打井6028口;建蓄水池2968口,提灌站41座,引水渠(管)106.6千米,整治山坪塘、石河堰1223座,新增需水量336.92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4.03万亩;解决了11万人、17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年里,全市投资2150万元,建成了安岳县水观村、简阳市全安村、雁江区晏家坝村等三个以工代赈文明新村示范村;实施以工代赈人畜饮水项目一个,解决了乐至县6个村3140人的饮水困难。
2006年全市打卫生井416口,改卫生井30口;修囤水田埂62根,整治2处;建山腰蓄水池263口,机井2口,修石河堰15处,维修石河堰5处,新建提灌站3处,改造提灌站1处;新修维修山坪塘62口,护埂3625米,新修水渠4731米,维修水渠2500米;新建堰埂21处,整治7处,塘堰整治17口,建码头4处,整治桥梁2座,建拦沟埂14条、排水渠1100米;建通村路189.55米,通社路80公里,便民桥7座;建稻鱼工程保水田埂1250米,护埂5600米;,农房美化、建沼气池42户,购农机9台,修便民路1300米,改厕、改厨、硬化院坝150户;技术培训19650人次。
2007年,全市打人工机压井724口,建蓄水池398口、引水渠20.383公里,山坪塘161口,输电线路20公里,通社路314.37公里,改田改土200亩,农户建设3642户,改房7.351万平方米,改厕2575平方米,改厨551平方米,硬化院坝1.437平方米,建沼气池3668口;建种植业基地1.1578万亩,养家畜12132万头,养家禽6.15万只;改扩建村级活动室810平方米,改扩建村小780平方米;人均增收350元,贫困户增收325元。
2008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卫生井54口,打机井2口;建村道61.63公里、社道48公里、入户路1.4公里,改造公路桥2座,建新桥3座;改厕、改厨、改圈60户;种黄金梨150亩,柑橘826亩,柠檬200亩,速生杨810亩,核桃500亩,桑树1450亩,杂柑150亩;养蚕126户,养羊10户,养猪197户,养小家禽170户;特困户送仔猪37户,补助4.05万元;为特困户建房23户,补助39万元;扶持特困户种黄金梨26亩,补助1.04万元;改造特困户危房18户,补助3.7万元;向贫困户送仔猪118户,补助7.3万元;贫困户新建水井80口,补助4万元;53户贫困户种黄金梨106亩,补助3.18万元;65户贫困户种柠檬98亩,补助275万元;88户贫困户种130亩橘柑,补助3.5万元;50户贫困户种核桃80亩,补助2万元;50户贫困户种优质柑橘(日南一号)30亩,补助1.5万元。技术培训9000人次。
2009年——2010年,资阳市共投入扶贫资金10.46亿元(不含社会扶贫资金),全市97个扶贫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2亿元;扶贫开发工程修公路280公里,其中水泥路160公里;建桥梁7座;打卫生井207口,建蓄水池310口,解决了1.7万人和1.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建成种种植业基地13369亩,养殖业基地(家园)139处。新村扶贫工程建村道158`4公里,其中水泥路95公里,便民桥4座,新建公路桥3座;人畜饮水设施120处,小型水利设施320个;新建维修渠道7651米;帮助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1.4万亩;帮助218户贫困户改善了住房条件;修建村办公室437.14平方米。劳务扶贫投入资金190万元,培训人员4812人次。村级互助发展资金工程发放借款260万元,支持贫困农户1100户。产业扶贫工程投入资金450万元,突出产业化、规范化、特色化,在全市12个村进行全面建设,实施生猪、柠檬、水果等产业项目,保障农民持续增收。沼气扶贫工程完成900户沼气池建设。残疾人扶贫工程投入农村残疾人农房灾后重建扶贫资金34万元,完成60户重建任务。以工代赈重点村工程投入以工代赈资金180万元,重点建设1个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调整,在乐至县孔雀乡孔雀寺村实施了以工代赈示范村建设项目。新建村道水泥路5.9公里,入户便民路3公里,新建耕作道路2公里;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蓄水池51口,囤水田埂8根,提灌站一座,打机井50口,水渠3公里;推进安岳县省以工代赈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民居106幢,新建沼气池150口,改廚改厕200间,改水改圈150户;绿化、硬化院坝231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热水器102个,新建户自来水池100个;新建断头公路11.5公里;新建、维修整治蓄水池等小微型水利工程17处;新植柠檬3683亩,柠檬行间套种辣椒700亩,农民增收200万元,就地解决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扶贫贴息贷款工程实行城乡统筹,发放国家财政贴息贷款370万元,贴息61万元;“公司+基地+农户”项目覆盖300户。扶贫开发试点工程4个县(市、区)个确定一个片,每个片覆盖3个以上扶贫村,由各县(市、区)为涉农项目融资1000万元,开展连片开发试点。完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施扶贫“首扶制”,对2.3万名农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县有电子档案。项目资金到村入户,按国家投资的10%用于支持贫困户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重点用于无房危房户的房屋建设、解决贫困农户的用水困难、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用技术培训;协调民政、社保、残联、卫生、等部门将特困户纳入低保、农村安身工程、社会医疗救助。首扶对象得到2000元——5000元项目获资金扶持。endprint
2011年,全市有残疾人扶贫基地27个,带动5293名残疾人脱贫致富;以资阳市精神病医院为依托,建资阳市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集中托养70名智力、精神等重度残疾人;落实4079名残疾人的城镇医疗保险、11.7万名残疾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3万名残疾人的农村新型养老保险;为残疾人改造危房692户;无障碍家庭改造338户;筹集85万元为雁江区124名下肢残疾人购买代步车;补助1221名残疾人机动轮椅燃油费48.84万元。
2012年资阳市投入扶贫资金19277.988万元,打卫生井100口,建集中供水站5处,蓄水池253口、山坪塘116口、囤水田埂9988米、桥梁10座、水渠21.124公里、河堰码头20处、提灌站10座、村道106.05公里、社道168.89公里、入户路20.68公里、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15016.8亩、猪、羊、蚕、兔养殖专业户162户(16200头、只);为贫困户新建房屋290户、房屋改建863户、建沼气池392口、农家书屋12个、村卫生室广播室有线电视950户(1个)、村级阵地建设800平方米、村道绿化18.8公里;完成技术培训9700人次。
2013年资阳市全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5552.91万元,实现全市52个贫困村的连片扶贫开发,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3900人,实现非农业人口就业90%,贫困区域内贫困农户人均收入达5833元;新建卫生井1048口,蓄水池630口、山坪塘219口、水渠25293米、村(社)道201.24公里、入户路806米;建集中人饮工程5处,解决1320人的饮水安全;帮助663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调整产业结构2.1万亩。
2014年资阳市完成扶贫解困6.23万人。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水泥路138公里,土地整理及经济果林开发2600亩,新建和改建水渠9.97公里,建山坪塘蓄水池124口,新增有效灌面8200亩,新建改建民居159户,建沼气池40口,整治院落59座,整治山坪塘24口,新建囤水田28亩,河堰清淤3万立方米,扶持专业合作社1个;项目涉及48个乡镇67个村,受益人口5.9万人。
2015年资阳市在47个贫困村实施扶贫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2.1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0.81亿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0.41亿元、整合涉农资金0.3亿元,农民自筹资金0.56亿元,其他资金0.08亿元;完成扶贫解困7.04万人;建水泥路282.89公里、蓄水池150口、山坪塘101口、囤水田埂53根、改造农村危房280户、调整产业结构4.5万亩;在全市90个贫困村实施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向7757户贫.04亿元,在全市77个乡镇,114个村完成项目建设总投资2.98亿元;建水泥路328.27公里、水渠15.4公里;山坪塘53口、蓄水池115口、安全饮水井30口、囤水田埂21根、提灌站一座,新增灌面3.5万亩、实施新村建设1个;农村危房改造1800平方米;建沼气池22口,养鱼67亩,种柠檬260亩,养黑山羊500只;培训移民3470人次,脱困移民4667人,移民人均纯收入净增690元,受益移民8.98万人,受益贫困村民12万人。
数字是枯燥的,但最能说明问题。如今资阳境内电力、交通、电视电讯网络再无死角,通过红层找水打井、优质水源集中供水,人畜饮水问题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深丘地区的植树造林、大面积的土地整理、大批提灌站、水渠、拦河堰、水库、塘堰、蓄水池、山坪塘的修复、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困中之困”在资阳大地上已基本上消失。付萍说,2020年彻底脱贫是全国目标。我们资阳扶贫投入加大,发展势头加快,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明年年底你再来,到时候山更青水更绿路更畅,更多的荷花节、桃花节、葡萄采摘节、钓鱼节、小龙虾节、乡村烧烤节……不是乡下人如何从困境中走出去的问题,而是城里人怎样向乡下人的生活质量看齐的问题……
难中之难:怎样栽种“摇钱树”、“救救孩子”
如果说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用爱化开了贫中之贫的坚冰,解脱困中之困得益于一系列重振山河的大项目大工程;那么难中之难呢?谁来克服农村生产落后、农民收入低下、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留守少年无人管束变坏的难中之难?
没有诀窍,没有捷径。唯有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给农民农业农村带来的新的形势和城乡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重构生产关系,才能为农民特别是正在奋力脱贫的贫困户栽种低劳动力投入、高经济产出的“摇钱树”;司法机关发挥主体职能与社会资源紧密结合,共同构筑立体化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屏障,扶弱济贫“拯救孩子”。
先说“摇钱树”的栽种。自2006年开始,资阳市把扶贫工作重点转向产业扶贫,仅这一年就通过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了12万户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建粮油、果蔬、柠檬、蚕桑、中药材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7.51万亩,建标准化养猪养羊2200户;全市扶贫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40元,已达到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平均水平,人均粮食达到424公斤。
在栽下“摇钱树”的同时,提高农民素质也至关重要。否则像前面提到的盐井沟的魏老五,连自家有几只鸡都数不清,纵有摇钱树也摇不下钱来。因此,劳务、卫生、科技扶贫和各类人才技能培训成了这一时期的重要内容。2003年—2005年三年间,全市的5所劳务扶贫基地学校培训输出的贫困农民工由2005年4750人增加到2008年的7250人,其中786人獲得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3149人获得初级证书资格,实用技术培训25.20万人次。与此同时,扶贫部门还利用党校、学习班、专题论坛等平台,对404个扶贫新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了参与式扶贫培训。新建、改扩建贫困村学校教室5430平方米;改扩建村文化活动室、广播室3950平方米。为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市县两级扶贫部门改扩建贫困乡(镇)卫生院25所1.04万平方米,新增医疗设备117台(套),新增病床73人,配备医务人员258人,贫困村农户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5%,实现了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建无公害蔬菜基地11个,带动了3800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一时期,全市扶贫开发资金投入5.58亿元,其中国家各类扶贫资金2.10亿元。endprint
产业扶贫方面,市扶贫部门投入扶贫资金375万元;在全市25个扶贫村进行村级互助发展资金试点,投入产业化扶贫资金760万元;金融部门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2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原材料基地,带动8万户贫困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建粮油、果蔬、柠檬、蚕桑、中药等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5.16万亩;建标准化养猪养羊示范户1800户,使全市已实施扶贫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60元。
再说“救救孩子”。如前所述:上世纪90年代初,工业化浪潮卷走了青壮劳动力,留下年幼的孩子在祖辈的照看下野蛮生长。如今许多留守儿童少年已经长大成人,留守老人开始照看重孙辈后代。这些孩子的世界除了日渐边缘化的乡村校园,还有网吧互联网上的成人节目和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环境。父母亲管不到他们,祖父母溺爱他们,曾祖父母看不住他们。他们青春躁动,价值观扭曲,远比父辈叛逆,不知责任理想为何物,非常容易成为毒品贩子和各种犯罪团伙的俘虏。30年来,中国已经由无毒国家成了毒品重灾区,各地戒毒所经常人满为患,城市建筑工地脚手架上的农民工一想起家里的孩子就心里发紧头脑发晕!
这是难中之难。安岳县检察院的李建英检察长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敏锐把握未成年人犯罪形势,强化司法保护。
2008年至2010年,安岳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未成年人76人,不起诉14人,不批准逮捕46人;批准逮捕侵害未成年人的成年犯罪嫌疑人37人,不起诉3人——由此可以看出检察机关“捕、诉、监、防”一体化办案模式和对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方针。他们在帮助留守青少年戒除网瘾、远离毒品上有一整套卓有成效的办法。
二、准确捕捉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确保职责制度全覆盖。
该检察院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制定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如《未检办工作流程》、《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细则》、《关于在检察环节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刑事和解工作的规定》、《关于建立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的实施意见》等。
三、重视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立体开展矫正与预防。
1、建设风格清新、功能多样、实用性强的“未检专门办案区”;2、成立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用爱护航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室”;3、打造后续教育、技能帮教、引领回归的“涉罪未成年人观护基地”。2016年,该院已向安岳鑫永宏汽车维修有限公司等观护基地送交3名涉罪未成年观护对象,并派员和他们共同学习修车技术共同生活。现在,其中2名考察期满后已由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四、充分发挥司法保护实效,纵深化扩大预防工作目标。
2017年,安岳县检察院在“一(未检专门办案)区、一(关心下一代工作)室、一(观护)基地”的基础上,开展“一(法制教育课)堂、一(法制教育舞)台、一(警示教育)基地”建设。
保护留守青少年,防范未成年犯罪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需要司法机关的铁腕柔肠和创新。如今,安岳县检察院在这方面是全国先进,他们对弱小生灵的呵护是爱的最高境界。
除了司法保护,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也至关重要。为了给资阳5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就地建一个每天放学后就可去的温暖安全的“家”,市关工委、团市委、市扶贫移民局以村委会办公用地及原有儿童活动阵地为依托,每个村建起一至三个“童村之家”。每个“家”配备一名“童村妈妈(爸爸)”,负责对儿童进行课外辅导和功课作业指导。2016年4月22日,市关工委主任陈莉萍主持了有扶贫局、群团负责人及驻村第一书记参加的“童村同在”项目试点工作协调会,明确了10万元专用资金。截止2017年2月,6个村9个“童村之家”的书架、书籍、玩具、体育用品共计支出28878.5元;为购买场地及志愿者人身保险费支出32400元;志愿者劳务补贴15600元。6个村项目共投入76878.5元。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脱贫攻坚要下足“绣花”功夫,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要求:“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一些基层干部认为送几只鸡几只羊给贫困户养,就是扶贫了。对照“绣花”扶贫,有很大差距。送鸡送羊送猪帮种水果固然是栽种“摇钱树”,但碎片化的耕地、小农生产方式、零星的种养殖业以及无序的乡村旅游,根本不能与市场对接;不能抵御巨大的市场风险,在与上、下游商家交易中根本没有话语权。怎么办呢?只有集体才有话语权和抵御市场风险的实力;只有集体才能实行集约化、规模化低成本高效益的生产;只有集体才能实现农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然而此集体非彼集体,不是以前的大队生产队,而是类似于欧美农牧业公司和日韩农业株式会社这样的实体。流转土地,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农业产业园可以斩断穷根,但不是每一片土地都符合条件引来资本。几乎所有偏远贫瘠的乡村只能另想办法。
资阳市政协信访办副主任李伟,在去安岳县岳源乡宝林村当第一书记的时候,已经50岁了。这个村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2760元,老单身汉、残疾人贫困户起串串。李伟拄着拐杖,跛着在雨天山路上扭伤了的脚踝,厚着脸皮软泡硬磨,硬是让电力公司把规划外的线路拖进了山村。他还向省市县三级财政争取到205万扶贫资金,硬化了道路,种下了柠檬,让病残特困户得到了救治搬进了新房。除了在两年的时间里把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元,李偉的得意之笔就是集体猪场。现代化的圈舍设施和几百头生态黑猪长得肥壮自不必说,为了引进和留住63岁的畜牧土专家朱纪诚,他居然承诺辅导这个饲养员的大学生儿子报考公务员。李伟呀李伟,这样为集体栽种摇钱树,除了你,还有谁干得出来?
乐至县高寺镇燕子村党支部书记秦希俊,也是看到了小农经济的致命缺陷,他发展集体经济的方法是把20亩集体机动地和贫困户易地搬迁后的老宅基地集中起来栽种甜脆李。果树没起势前在树下套种越南香葱头。这样的规模实在太小,但不少留守老人,特别是那些一天天衰老的老单身汉都愿意以土地入股。秦支书对未来充满信心。他向我们描绘了他心目中的集体蚕房、猪场、养鸡场和黑山羊种群。他说在市县扶贫部门的主导下,各方面都已准备停当,2018年年底就可实现。愿他早日美梦成真。endprint
难题破解之资阳答案
脱贫攻坚,硬件需要过关,软件更要过硬:资阳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在扶贫工作中创新了如下扶贫开发新机制:
1、创建了项目村竞争入围机制和“三权保障机制”;2、建立了扶贫龙头企业与贫困村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3、创立了政策保障机制、扶贫培训机制、输出就业机制、扶贫维权机制、跟踪服务机制,打响了“资阳建工”、“拧都川妹”、“简阳送奶工”、“帅乡家政”、“车城机械”、“资阳青工”等地方品牌。
为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资阳市落实了如下举措:
1、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四个县市区都编制了10年扶贫规划,404个贫困村编制了群众参与式村级扶贫规划,实现了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工作到村,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领导协助抓、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年度考核。2016年4月简阳市划归成都后目标任务作相应调整;2、组织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定点扶持、对口帮扶、经济合作等形式,三年里投入定点帮扶资金及物资1850万元。3、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提高了扶贫开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抓点带面,实行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坚持“以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原则,推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推广“劳务订单培训”和扶贫村及分配项目启动申报制,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积极引导村民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市已实现分配项目的地方村民自筹资金4327.52万元,投工投劳折资6315.23万元。
有了新的机制和创新,还要有相应的人才和项目。
在村级干部队伍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优秀人物。是他们坚守理想满怀爱心,以心甘情愿的奉献精神和创造性的工作开创了资阳扶贫工作的大好局面。
这里我们还要介绍一个人,是个真正的专家,他叫李坤清,54岁,系资阳市雁江区农技中心的高级农艺师。1987年,李坤清绵阳农专毕业,分配到资阳县(现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局经济作物站工作,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他两个儿子,其中一个严重弱智,23岁了生活还不能自理。研究蔬菜水果栽培、帮助农民治理作物病虫害,成了李坤清排遣内心痛苦的最佳办法。由于专注,他成了专家,或专家中的权威。无论春夏秋冬天旱暑热,他随喊随到风雨无阻,只要他出手便立竿见影手到病除。
30年来,每年他待在乡下田间的时间都在200天以上。每年他在种植现场指导农民超过1000人次。2009年,他在全省率先推广药剂拌种技术,有效解决花生蛴螬和蚜虫之害,亩增产花生50公斤。近5年來,累计推广10万亩,由此增收2000万元以上。
李坤清是能人,他帮助雁江区临江镇李家坝的徐光明搞6分地的大棚黄瓜,当年就卖了6000元;李坤清是好人,他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农民增收致富上。作为高级农艺师,他先后获得四川省农牧厅丰收计划三等奖、丰收计划二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资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在《四川农业科技》杂志上发表论文四篇;与他人合著了《南方秋冬蔬菜露地栽培技术》、《南方稻田蔬菜栽培技术》、《图说南方生姜高效栽培》、《图说菜用鱼腥草栽培技术》、《生姜高效生产实用技术》等5部共55万字的专业技术著作。
有了好的机制,有了优秀的人才,还要有好的发展模式。
今昔“变脸”——乐至县荣家沟村
从城市的繁华到山村的贫穷总有两条路,一条用公里来计算,它让我们举步维艰,走得汗流浃背;一条用情感来衡量,它让我们步履沉重,泪流满面。荣家沟位于乐至县石佛镇,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它朴实宁静,宁静得几乎与世隔绝,朴实得几乎自给自足;这是一方耕地不足一千亩的区域,常住人口几乎全是老弱病残。这里,北与遂宁接壤,南靠蟠龙河水库;这里,没有通往城里的柏油路;这里,没有村委会办公室;这里,楼房都屈指可数;这里,以农业为主,没有特色产业;这里,村民年平均收入2000余元;这里,所辖11个社,387户,总人口1129人;这里,今年被资阳市委定为定点扶贫村,也成为资阳市工商局2010年的帮扶对象。
第一次拨通村支书的电话,听他谈起村里的故事,我们感慨万千,竟不知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贫穷落后的地方。我们想,或许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我们踏上了前往荣家沟的小路。村口的指示牌斑驳倾斜,随着步步深入,我们一行人情感的天平也渐渐倾斜。今天是乡上逢场的日子,村里多户人家都赶集去了,每家的房子都很破旧,我们对带路的村长说,哪家有人就去哪家看看吧,于是,我们接触了好几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找到了他们不同的故事……
一、老书记——为党为村民鞠躬尽瘁
喻安元,解放初期开始担任荣家沟的支部书记,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为村党委工作付出了青春。他住在村口的大杂院,在一间破旧的瓦屋里,两位80高龄的老人相依为命。他们的儿子外出打工,却没有尽到赡养责任,仅靠孙女偶尔寄点钱回家。老两口身体欠佳,不能做重体力活,地里的庄稼全是靠天收,洒下种子后能收几颗是几颗。平日,都是邻居帮他们挑水,吃的米也是街上买来的。院子里有2只鸡,平日里的油盐酱醋都是靠鸡蛋兑换。老书记看到我们来了,艰难地站起身,拉着我们每个人的手念着“感谢党的看望,我就知道党没有忘记我们。”我们无言以对,只有阵阵心酸!老书记家凌乱简陋,灯光暗淡。最显眼的摆设就是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我未能开启它,后来才得知,这电视是老书记花了80元买回家的废品,根本不能使用。老书记买回它是因为自己是书记,得带头让家里有“现代化”的电器。这个家只剩下老书记和他的老伴了,两个儿子出去打工后就没有了音信。家里太穷,但这也是生养他们的地方。那两孩儿啊,你们可曾知道,你们那80多的老父亲每天都坐在屋檐下张望!那两孩儿啊,你们可曾知道,今天是乡上逢场的日子,家里没有米了,父亲走不动,你们那80多岁的老母亲要走过几十里崎岖的山路,去乡上卖蛋,然后再换几斤米回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每周要这样来回两趟!那两孩儿啊,你们老父母说了,他们走后,这老房子还是给你们哥俩留着,他们只会带走这两口薄棺材和两副枯骨。老俩口剩下的生命是残留的,剩下的体力也是残留的,于是他贫瘠的土地只能依靠“天命”,撒下种,能收几颗算几颗。endprint
二、文家——清贫却让人感动的家庭
一个整洁干净的农家小院,一位文姓老人,82岁。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患间歇性精神病,长期靠药物控制。老人有2个孙子,均在外上大学。老人跟着三儿子文三,大儿子也靠三儿子照顾。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务全是文三媳妇承担。文三所有的收入都是靠种农作物,喂家禽。这么多人需要他来养活,生活可谓捉襟见肘。他每个月给上大学的孩子寄200元生活费,而且上大学的学费全是贷款。文三,靠双肩挑起养家的重担;文三老婆,靠双手料理好家务;文三孩子,贫困仍不能摧毁求学的信心。文三的担子很重。儿子很听话,知道家里困难,一个月只要200元生活费,在学校食堂基本上用免费汤泡饭。文三媳妇告诉我,她最害怕的是每年9月,因为儿子要缴学费了,两个月前,儿子买好了去学校的火车票,可是学费还是没有着落,信用社怕他家还不上,助学贷款迟迟不肯给予,她和儿子哭了一场。毕竟,儿子是家里唯一的希望,能上大学或许就能走出贫穷!文三媳妇还说,文三有鼻咽癌,不敢去医治,因为害怕知道了今后信用社更不会帮助,当然,他们也没有医治的钱。文三和媳妇养了很多猪,他们每天都觉得累,但想到一年可以卖10个左右猪崽,5头左右猪,再累也得扛下来。毕竟,他们心里有一个寄托!文三说得最多的还是期盼政府把路修修,没有路,他的猪不方便运出去,那些收猪的贩子也因为费力,给出收猪的价格要便宜许多。看着用血汗养大的猪卖不到好价钱,文三家很是惋惜!
三、荣海舟——长寿却辛酸的百岁老人
荣海舟已经106岁了,儿子儿媳也已经80多岁了,可他们却不能安享晚年。儿子听力不好,儿媳患脑血栓长期靠药物控制,孙子患有肾结石,孙媳妇是位大凉山的彝族姑娘,嫁过来以后得了肺结核,现在又患有骨结核,家里还有一个7岁的小曾孙。家里生活来源都靠患肾结石的孙子在外打工。因为治病,他们已经负债累累。因为没有劳动力,他们吃的粮食都是靠买,80高龄的老人靠喂鸡、喂猪换回谷子。搁在角落布满尘埃的棺材与百岁老人荣海舟一起,见证了两个世纪,经历了清代、民国、新中国。老人在这遥远的山村很少出门,他很想坐坐汽车,但不知道他能否熬到路通到村口那天。
孙媳妇李永华,大凉山的彝族姑娘,嫁过来以后得了肺结核,现在又患有骨结核,家里还有一个7岁的小曾孙。见到记者突然就跪下了:“救救我的女儿吧!她是咱家的希望”。李永华早就写好打算交给政府的信。在这朴实的语言中,我们阅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深深的爱,在这温暖的亲情里,诠释着母爱的博大。
四、田贵员——威风凛凛的抗美老兵
几年前,他的老伴去世,他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因为精神问题多年前走失至今未归,二女儿婚姻不幸,带着15歲的残疾孩子和老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们靠着国家的补贴艰难地生活着。虽然只有一处简陋的藏身之所,虽然厨房只用三块石头拼凑而成,虽然他已不见当年的霸气。可他,依然有傲气的眼神,依然有清晰的记忆。田贵员,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如今86岁的高龄,谈起鸭绿江,谈起彭德怀,谈起在朝鲜的日子,贫困生活中的他依然精神矍铄。老人不是怀念抗美援朝的艰苦生活,而是这半个世纪后,老人的生活依然如此。经过岁月的吞噬,老人的名字会从人世间消失,但老人的记忆却依旧清晰:“我是特务连的兵,我是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兵,也是最后一批离开朝鲜的兵。”曾经,老人在朝鲜战场卧冰雪抗击美帝国主义;如今,老人的床上还垫着谷草和席子,盖的是打着补丁、硬邦邦、黑黝黝的光板棉絮。怎么不叫人心酸!
五、李成富——生活艰辛的老党员
他93岁,老伴82岁,老两口都是“举步维艰”,大儿子几年前被电烧死,女儿被烫伤致残丧失劳动力,小儿子在成都打工,媳妇因病摘除一只眼球、一块牙腮骨,导致视力模糊,说话不清。他们家,全是石头和泥巴砌成的;他们家,没有像样的桌子板凳;他们家,连吃饭都成问题。村长告诉我们,有一次邻居家扔了两只死猪仔在粪池里,他们都捡来吃了。因为媳妇的病,家里已经欠账两万多,对于这个破旧的家,“幸福生活”真的遥不可及。她家的厨房、厕所、猪圈都在同一草棚里。我们去的时候,她刚做完午饭,还没有来得及吃,就听到猪也饿得嗷嗷叫。于是舒显贵也顾不上吃饭,把猪草放进了锅中。这天是赶场天,据说加了一个泡菜,在更多的日子,他们都是靠一碗黑乎乎的红苕稀饭延续着生命。他们是贫穷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不知道富有是什么样。但他们很好客,知道我们一行人跋涉而来也没有吃饭,赶忙张罗着给我们做顿稀饭,可我们看到,他们家没有米了。在凌乱的灶台上,只有一小碗发了芽的土豆讽刺着贫富的差距。
六、杨仁兰——在家等死的中年妇女
45岁的她,患骨髓炎,不能干重体力活。有2个儿子,大儿子在外打工,小儿子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肝病,家里的大小事都落在丈夫一个人身上。家里的庄稼,除了给家禽吃,其他都拿去看病换药了。她做手术需要60万,对于偏僻乡村的普通农家,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没有钱加强营养,更没有钱治病,只好在家等死。她说她不怕死,只觉得亏欠丈夫和儿子,这些年,欠他们太多太多。丈夫翻出了杨仁兰的病历,那些X光片早就受潮不能用了。杨仁兰说自己根本没有打算保留这些资料,因为自己看不起病,这些病历犹如废纸。她希望老天收她的那天早点到来,因为那样,丈夫和孩子们就少了一些负担。等死是减少负担的一种最好方式。我不知道这是无奈还是什么?或许对她而言,死真的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七、荣松柏——母亲和儿子的眼泪
他是一个中年男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老婆生下孩子便弃他而去。家里有个几乎瘫痪的母亲,一个患尿毒症的儿子。每月支付药费2000余元,因为治病,家里一贫如洗,还欠债6万多元。他母亲告诉我们,家里几乎每顿都是吃红苕,因为没有偿还能力,已经没有亲戚肯借钱给他们了,信用社也不肯贷款给他们。她的病都是自己上山找草药吃,家里所有的钱都拿去给孙子做透析。他20岁的儿子很无奈:“很多次我都想到了死,但是奶奶的眼泪让我不忍心,如果我没有得病该多好。”荣松柏去地里干活去了,我们突然的造访,让她母亲吃了一惊,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有点惊慌。今天走了很多家庭,每个家庭都是一灯如豆,一贫如洗,我们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情愫,因为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走几家,当贫困成为一个村庄的普遍现状,我们心中道德的砝码不断加重。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写着写着,控制不住了,就如我写这个帖子,也是每写一个故事,控制不住了。这个村庄,会摄走我们很多泪水。endprint
八、赵生右——她是我老婆
他60岁,老婆40岁,女儿19岁。他身上患有脓疮,肚子上做过手术,至今还在流脓,老婆是个痴呆,不能说话不能做事不能自理,女儿在外打工。村长说,赵生右老婆只听赵生右的话,真应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俗语。1994年4月1日,他家的房子被烧,本来就贫穷的家更是雪上加霜。后来东拼西凑总算重修了房子,可他又得了病,痴呆老婆做任何事都必须要他看着。他是家里的支柱,他病了,家也就垮了。他说:“她不能离开我,我死了谁照顾她。”“延续香火”是每个农民最朴实的心愿,一个没路的村落,一个依靠双手种地的庄稼汉却花了40年才“如偿”。没有恋爱的罗曼蒂克,没有婚礼的海誓山盟,“她是我的老婆”赵生右平淡的一句介绍,诠释了爱情的实质。赵生右家也只有一间房,吃、喝、拉都在这土地上。这也是我们结束采访前的最后一户人家。
这一天,我们从文明走进了没落。在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文明和没落在脑海里一直是个概念词,我觉得两者距离会很远。但今天,我却用车轮和步履丈量出了距离。15里山路外,有汽车楼房电脑;15里山路里,却只有电灯和期盼的眼神!临走时,赵生友肚子的脓水又浸透了,她老婆赶忙去找纸换上。“她是我老婆,她只听我的。”赵生右再次骄傲地说。
离开村庄时,村里的广播突然响起:“村民们,今天有个好消息,有记者来我们村庄了,记者会把我们村庄的情况向上反映,政府会更重视我们村的。村民们,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要相信政府,相信自己,我们村会有希望的……”那广播一遍又一遍重复着,飘荡在山村的每个角落,我想这广播能飘多远?能飘多久?……
为节省篇幅,我们删去了近20幅图片及其配文并对文章进行了编辑。两年后我们来到荣家沟已是另一番气象。这里的贫困户全部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在蟠龙湖边发展乡村旅游是政府给他们栽种的摇钱树。因而易地搬迁都是集中建在水边。清一色的民宿装修足以让非贫困户们眼红,招徕生意绝对没问题。现在这儿道路硬化了,果园在起势了,几十户村民在成都来的技师培训下学习烹饪,将来好在自己的农家乐里大展拳脚。这是个以个体经营为主的发展模式,但由于过去穷得太出名,国家扶贫的力度特别大。加之旅游是支柱产业,因而不存在市场风险问题。
荣家沟,贫困已成为历史——有谁能说没有承受共产党的雨露阳光?
解决“三农”问题脱贫攻坚,在乐至县还有着另一种模式:
蒋雪莲,四川圣美园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39岁,蓬溪县人。15年来,一直在乐至发展。前5年从事饲料销售,近10年从事生猪养殖。现有员工34人,圈养种猪2400头,年出栏仔猪60000头。2017年,圣美园农牧有限公司引来泰国正大集团,在乐至县龙门乡农科村建设种养结合循环利用项目。企业总投资1.5亿元,租地400亩,带动周边7个村共7000亩,建设园区打造平台,引种植业主入驻,免费向业主提供糟液。固体有机肥有偿使用:每吨300元。现入驻业主已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土地撂荒、农民贫困失业以及环保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这是一种典型的公司+贫困户+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公司投资40万,22户贫困户由政府贴息、公司担保贷款110万。公司提供种苗、饲料。管理团队由入股贫困户选出。合作社设计规模年出栏肥猪4000头,由泰国正大集团收购,每头保证盈利180元,合作社年盈利60万元。这种模式,贫困户不投资,有土地股分红,还可在养殖场里就业挣工资。其本质是以土地换红利和就业。新型的生产关系让农民成了农业工人,但利益分配差异太大。
也有投巨资把家乡建设成童话世界的“活菩萨”企业家。周方成,63岁,于安岳县文化镇燕桥村人。七十年代担任基层领导干部,1986年当选四川省人民大会代表。他在内江东兴区办过饲料厂、化工厂、商贸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卓有成就。
雁江区中和镇37岁的镇委副书记黄小玉有着一个女人的名字,从政前却是一名威名赫赫的警官。受镇党委书记罗永春的委托,他介绍了中和镇2017年脱贫攻坚的情况,表明了让全镇与全市全区同步脱贫的信心。他说他的底气来自于一大批像干沟村第一书记李小林、明月村第一书记潘清山、村主任舒世华这样埋头苦干的基层干部;来自于党的政策和区委罗道坤书记及区长文勇的大力支持。我知道他手里还有一张不肯轻易示人的王牌:杨勇和他的鸡鸣山专业合作社。
杨勇,人稱“杨老九”,47岁,大专文化,党员。2000年前是水利、农技工作者,2013年开始充当农业生产职业经理人。先是利用农业机械在明月村搞水稻生产“四代”:代耕、代种、代防病、代收割。每亩收500元谷种、育秧、插秧、农药、化肥、机械及人工费。算下来,村民每亩能净收600元。这起码解决了种粮亏本和土地撂荒的问题,更为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杨勇说,如果能铲除多余的田埂,把碎片化的小块田地整理成大田并有足够的晒场放置粮食烘干设备,那就更好了。
2013年,杨勇在明月村以每亩年522元(租期30年)的租金流转了150亩坡薄地,对土地进行整理后种上了中华血橙。这种果子挂果快,果型大、水分足、甜度高、口感好,易于保管运输。2016年3月果树开始挂果,周边的村民迅速跟进,甚至邻近的凉风村也来加入了“雁江区中和镇杨老九植保专业合作社”,规模达到3000亩。
中华血橙技术要求高,亩产可达8000斤,以2015年市场价每斤7元算——不,以最滥市的每斤8毛算也是每亩收入6400元,果树起势前套种冬瓜南瓜早花椰菜,每亩还可增收800元。杨勇是以技术、种苗、管理入股,占股权20%。村民是以土地入股,集体占股权80%。杨勇是将国家有关补贴全数分给股东,自己的20%还要承担三个管理人员的工资。这样的模式自是吸引人。于是,乐至县宝林镇的双碑村率先以400亩土地来加盟,2016年110个贫困户仅套种作物一项就人均收入2000元——一步脱贫!如今,雁江区保和镇金星村、六石包村、石坝子村、迎龙村、伍隍镇铺子村都已经与杨勇签约,只待秋后启动项目了。
杨勇的脸上透出一种自信的微笑。这是他作为一个党员对自己信仰的自信,是他对自己正在建设的新农业文化和农业企业制度的自信。其发展模式的可行,关键在于它的公平、理性、带动性及可持续性。这里面有科技的含量,有市场的远景,更有共产党人的情怀。以土地入股的村民,不仅是每天上班挣合作社工资的农业工人,还是按土地多少分红的老板,是农业企业的主人。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这是私营农业企业里的打工仔所不能比拟的。为保证水果的食品安全,果园四周的若干个摄像头后面都有睁大的警惕的眼睛——我看好这个模式。
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多么严峻的挑战,多么壮丽的史诗!这是自三皇五帝以来从未有过的巨变,是生命最舒展最绚烂的时光,是盛世真相的写照,是饱含生命之爱的超凡入圣的终极关怀。外地来资阳的人都说,这片丘陵大地上的山变了,水变了,甚至人的精神面貌也变了。资阳市委市政府对此既自豪又谨慎:对贫困状况的科学评估正确定位、机制创新、重视人才、科学模式以及目标锁定、对策和措施制定上的精准无误,是破解“三农”难题的资阳答案。但巩固成果、防止返贫,需要长期的扶贫政策和长效产业支撑;需要把最落后最贫穷的地方建设成资阳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的漫长过程,是泽被苍生流芳百世的善举。伟大的斗争、伟大的工程、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梦想。脱贫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座城市有爱,你的声音我听得见!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