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
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
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
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
……
有时一首歌、一句词往往会敲打着你的心扉,打动你感染你,让你思绪万千,泪流满面,让你辗转反侧,回忆良多。
王海英好像特别喜爱这首《怒放的生命》,无论是她的公司举办活动,还是在全国各地讲座的课堂上,这首歌都是必不可少的,好像是专门为她所写一样,因为这几句词,写出了她的故事,因为这几句词,让她深深地感动。
王海英,一个十分女性的名字,让人能联想到的是,大海的宁静和披着晨光的浪花,似玉的美石和英华般的草木之美,当你看见她用一双拐杖支撑柔弱的身体行走在眼前的时候,你看见的是步履的艰难和其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坚韧。
一场高烧和一个小板櫈
王海英出生在浙江青田山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青田地处浙南山区,这里四面环山,山多田少,地理条件恶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直到1990年代末才基本脱贫。著名的青田石就出自这里,大山给青田带来了世间奇石,也给青田带来了贫穷,正是因为地少人多,加之盛产青田石,青田石和贫穷成为了青田两大特色,早在17、18世纪的时候,青田人就开始已贩卖青田石雕为业走出青田,甚至远去欧洲,他们以远离家园的方式逃离贫困,去寻找自己的理想生活。
王海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地方。
她来到这个世界时,是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本该也有一个健康的人生,但这种健全人的身体给她的时间只是太短暂。“三岁那年,在我还没有能力去理解这个人世间的时候,一个肢体健康的人生就结束了。”
一场高烧改变了她的命运。那时候因为农村医疗条件不太好,再加上家里比较贫穷,以为是一般的感冒发烧,后来高烧不退,家里人把她送到村卫生室、再送到乡卫生院,最后送到县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得了小儿麻痹症,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永远的留下了腿部残疾,从此,王海英由一个肢体健全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肢体残疾的小女孩。
幼小的王海英像家乡青田的杨梅一样可爱,在自家屋前的小路上高兴的跳跃时,常常是小手也陪着身子一起舞动着,可是这不再让她拥有。“从医院回到家里,体能是慢慢恢复了,但永远没办法恢复到像正常人一样行走。”
回到家中的王海英还弄不清这一切是为什么,她却清楚地知道,去了一趟医院好像家里的一切都有所不同。她说:“我原本可以用小手够到的家里吃饭的桌面,再也够不着了,感觉家里的房子比以前高出了很多,天空也更高远了,后来我才知道,因为我无法站立,比原来的高度矮去了很多。”
虽然遭受如此不幸,只有三岁的她还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命运确确实实已经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让她的人生成为了依靠拐杖行走的摇摇晃晃的人生。
“父母给我准备了一个四方小板櫈,我每挪动一个地方,或是去找村里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都得靠这个四方小板櫈,一步一步挪动自己幼小的身躯。”一个人的行动靠小板櫈去实现是多么艰难,可以想象,与其说王海英是靠这个小板櫈“挪动自己幼小的身躯”,不如说是在艰难地爬行。
后来,王海英才慢慢知道,因为残疾根本就没有小朋友同她一起玩耍,或并不愿意同她一起玩耍。
王海英的童年注定是孤单的,村里同龄的小朋友不再是她的小伙伴,她不能同她们一起跳橡皮筋,她不能同她们一起去采摘路边无名的小花,只能静静地坐在家中,她的伙伴是这个无法与之交流的四方小板櫈。远远望着窗外的一切,低处是其他的小朋友在山中快乐无邪地嬉戏玩耍,高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和空旷宁静的天空,自己似乎总是窗外美丽世界的旁观者。
人生之路,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或许会遇到许多坎坷。“孩提的我像其他的孩子一样,都是一张白纸,在我还无法去感受一件事物轻重的时候,这样一个坎坷就落在我的这张白纸上。”人生给了她与其他孩子一样的一张白纸,可是命运之神似乎在一开始就并没有在这张白纸描绘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而是狂乱的涂鸦。
一个愿望和一篇作文
翻阅历史,无数优秀的残疾人因奋发读书,而成为一个个闪烁在历史长河的巨人展现在我们面前……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他师从鬼谷子,被同窗庞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致双腿残疾,但他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在军事方面展现出独特才能,并著有《孙膑兵法》。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他继续发愤读书和著书,以残疾之身完成了光照千秋的《史记》。
……
生活在山里的王海英可能并不知晓这些历史人物,但是内心原始的求知欲驱使着她。
九岁那年,她看见村里与自己同龄的小朋友,还有比自己小的小朋友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他们一个两个或三五成群,快乐地走在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在她看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什么叫“上学”?“上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能清楚地描述,她渴望去了解。
一天,她独自走出家门,撑着代替四方小板櫈与她为伴的小拐杖,去了邻村的村办小学。两公里对常人来说可能并不算远,但两公里的崎岖的山路对一个撑着一双拐杖的人来说,又是何等的艰难。她要去学校看过究竟。她在操场边远远望去,她看见学生们整齐划一的课间操,她透过教室窗口,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这一切让她感到新奇也更加坚定了上学读书的愿望。
中午的时候,从田里回到家里的父母发现她不在家,于是四处寻找,从中午找到下午,从下午找到黄昏,最后无奈只有在家里焦急地等待。
王海英回到村里的時候早已是夜幕降临,整个村里是一片安静,但她的内心是沸腾的。
见她回来了,父亲焦急地问她:“这一天去了哪里,你妈妈都急坏了”。
她默不作答,只是淡淡地说道:“我……要上学、要读书……”endprint
这时,在王海英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她知道,只有学习才能增长见识,有学问才能有出息。经过自己的软磨硬泡,父母终于同意她上学。
作为一名腿脚不方便的人,她注定有着和肢体健全的人有不太一样的成长经历,承受比一般人更多的坎坷和挫折。她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奔跑、跳跃,从来没上过一堂体育课,可王海英从来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过。
小学的设施很简陋,同学们每周从家里带米到学校,一日三餐是把米放在自己用饭盒中送到食堂里去蒸,说是食堂其实也只是能蒸蒸饭,没有就餐的地方,大伙都是把蒸好饭拿回回到自己的宿舍吃饭,王海英也是一樣。刚从蒸笼取出的饭盒都比较烫手,她学会了计算时间,等饭盒凉一些,她用衣服包好饭盒再用嘴衔着衣角,撑着双拐像学步的小鸭子,一步一步的衔着自己的食物回窝。这一衔就是七个年头。
有一次,她去学校边上的小溪洗衣服,因腿脚不便,人也瘦小,提不起装满水的水桶,一不小心,一头栽进水里,虽说幸被路过的一位大叔拉上岸来,但被溪水灌了一肚子,险些搭上性命。
她撑着拐杖到家里到学校,一走就是几十里路,每次都是清晨出门,披星戴月回来。拐杖不知用坏了多少支,腋下、手上的肿块、老茧长了又消,消了又长。王海英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小学写的一篇作文《花雨伞与小拐杖》,这也是她最喜欢的一篇作文,因为这是她童年学习的一个缩影,她在其中写道:“每当下雨的时候,妈妈总是把花雨伞捆绑在我的身上,我两只手都拿着拐杖,肩上背着书包吃力的行走在求学的路上……”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王海英去了公社小学读书,学校离家更远了,上学的路对王海英来说也更加艰难,尤其是在下雨下雪的时候,常常是摔得一身泥。疼爱女儿的母亲心想,一个女儿家能念几年书,识得一些字就行了,何必去遭这个罪,几次都打算让她辍学,所以她那时最怕的事就是失学。
正在这个时候,校长的爱人发现学校来一个残疾女生,而且勤奋好学,她对王海英的情况有所了解后,给王海英讲述了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面对疾病的故事。王海英听后如获至宝,她通过张海迪看到了自己的希望,还把张海迪的故事转述给父母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家人支持自己继续读书。从此以后,疼爱女儿的父亲,一有时间就送她去学校或从学校把她接回来,每次父亲陪她走在家与学校的这段路上,从来不会扶着她走路,尽管女儿多次摔跤,父亲依旧狠下心来让她自己站起来继续走,让她自己用双手抓紧了拐杖的把手,一步一步走自己的路,希望通过生活的磨砺,让女儿变得更加坚强。
求学路上的艰辛挡不住她对学习的痴迷,学习积极分子的奖状贴满了房间的墙壁,十七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丽水卫校,却因残疾被拒之门外。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王海英一时间万念俱灰。“本想学医来养活自己,让自己慢慢的站起来,但希望破灭了……”
平静下来的她意识到放弃其实是对命运的屈服,她不能认输,她要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去证明自我的生命价值,要有积极的态度面对,并全力以赴去解决,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走出阴霾。
一次奇遇和一块钱
在哥哥的鼓励下,王海英来到温州学习做裁缝的手艺。
王海英在学习做裁缝的同时,还开残疾人摩托车载客,穿梭往返在温州的大街小巷,希望能挣点钱贴补生活开支。
一个人的得与失,往往是有定数,在一个地方失去了一些,就一定会在另一个地方找回一些。就像命运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就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对于王海英来说,也不例外。
1992年6年的一天,王海英在安澜码头接到一位乘客,车资五元送到市民政局。
途中乘客向她问道:“你这位小姑娘戴个眼睛,斯斯文文,小小年纪的,为什么不去多读点书,跑摩托车载客难看死了。”那知道,这位乘客的一席话正是她心中之痛,她一阵哭了起来,越哭越厉害,最后摩托车都无法正常驾驶,只好停在路边。乘客不知就里,束手无策地说,“你别哭了,这样吧,我给你二十元车资……”
经过一路上的交谈,乘客大至上了解了她求学和辍学的经历,问道:“你还想不想读书,你愿意的话,我带你去杭州上学……”
到了市民政局,乘客与在大门口等待他的人一番寒暄后,指着坐在摩托车的王海英说,“这是我刚刚在路上捡到的一位学生。”还让王海英留下地址和联系电话。
原来这位乘客是来到温州招生的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不日,市民政局找到王海英,通知她去杭州上学,学习会计专业,还向她发放了三千元的助学补贴。
正是这次奇遇,让她得到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再一次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
两年的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王海英怀揣着视之为弥足珍贵的毕业证书从杭州回到温州,同时也怀揣着对未来、对青春的美好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她住在哥哥店里,由于学习过一段时间的裁缝,有些挑针走线的基础,她一边帮做裁缝哥哥打下手,一边每天翻看报纸上的招聘启事,希望通过自己的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然而,接下来的求职之路意外艰辛。
只要在报上看到有关财务、文员方面的招聘,哪怕再远,王海英都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信心满满地跑过去应聘,接待人员几乎都是满面笑容,很委婉地拒绝,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希望而去,一次又一次失望而归。“他们说我拄着拐杖不方便,不适合那份工作。”后来,王海英才渐渐明白,他们是不想招用残疾人,是歧视残疾人。“可刚走出校门的我,思想非常单纯,对他们的话全都信以为真,于是就一家不成,再跑一家。”
她的求职之路一走就是两年,在这两年时间中,她三天两头地跑出去找工作,前前后后找了两百多家单位,无一不是被拒绝。
王海英最难忘的一次应聘经历,也是她最后的一次应聘经历。endprint
1996年10月的一天,她看到温州来福门鞋城一家鞋店贴出一张招聘启事,招聘一名会计。王海英心想这正好适合自己,心中顿时充满了希望。
店主是一个十分漂亮和干练的女人,看到店主招呼着店里的顾客,很是忙碌,王海英打算等她忙完这阵子再进去应聘,于是自觉地站在门外等待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位店主发现了门外的王海英,一边招呼顾客,一边从抽屉里拿1元钱,扔给了她……
毫无疑问,“这个店主把我当着了一个乞丐,认为我是一个要饭的。”
店主的这一举动刺激了王海英敏感的神经,猛地刺在了她内心的痛处,严重地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两年来艰难求职所遭受的种种委屈瞬间像火山一样爆发。
她一邊撕心裂肺地哭喊着“我不是要饭的”,“我不是要饭的”,一边发疯似地挥舞着手中的拐杖,狠狠地扫向整齐摆放的鞋架,把那些鞋子扫得七零八落……
周围的人纷纷围了过来,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为手里拿着毕业证书的王海英说话,为她打抱不平,指责这位店主的不是……店主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妥,最终为自己的行为做出了道歉。
那天,王海英没有坐公交车,是走回去的。原本坐车只要二十分钟的路,她一路流着伤心的泪,她一路默默地走着,整整走了五个多小时……
回到家后,哥哥问她,是不是在外面受委屈了。王海英把事情的原委讲给哥哥听,哥哥安慰她说:“艰辛和委屈或许是你在社会上赚到的第一桶金,老板娘有什么了不起的,找不到工作就不找了,以后我们也可以去创业。”
这个经历让王海英脑海中闪现了一个念头,那就是做健康的人,健康不仅体现表外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心灵的健康。自己要立志创业,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事,用行动证明自己能行。后来,“做健康人,做健康事,持之以恒”这十二个字成为了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一条重要内容。
浙江省残疾人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知道她的求职遭遇后,鼓励她不要灰心,还热心地帮助她跟当地民政部门接洽,最终把她安排在温州一家福利企业工作,当了一名会计。
在这里,她一干就是八年。
一次创业和一双“翅膀”
2004年的一天,王海英在报纸上看到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现了一个新型的专业服务行业——中介代理机构,专业开展为企业记帐、报税、退税、代理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等业务,准入门槛不高,只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专职从业人员,主管代理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还有就是固定的办公场所以及健全的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当时,中国经济又正出现新一轮的高增长期,市场潜力巨大。
她凭借几年历练,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很适合自己的创业机会,加之温州是一个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一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值得自己去博一把。这年,她毅然辞去了工作,筹措十万元,在闹市区租了一间五十平方米的写字楼,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去实践自己的创业梦想。
公司开业的日子是2004年3月15日。王海英说“3.15”这个日子很好记,这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天也刚好是自己的生日。她用这种方式给自己送了一个生日礼物。
创业是艰难的,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三个人和几张旧办公桌椅。
第一单业务是熟人介绍来的客户,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王海英心想一单两单业务朋友可以介绍和推荐,公司要生存和成长仅仅依靠朋友间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公司苦于没有资金做宣传,她便同员工一起到火车站、汽车站及各个加油站,给来往的出租车司机送上一瓶纯净水,换得在副驾驶位置上张贴公司广告条的回报。三个月下,温州相当一部分出租车都贴有她公司的广告。
一天,一名聋哑人来公司办理退税业务,往日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解释清楚的业务,王海英通过手写的方式与聋哑人整整“谈”了一天。看到这位聋哑人同为残疾人,也深知残疾人创业不易,她免收了费用。从此以后,王海英立下了一条规矩,凡来公司办理业务的残疾人和下岗工人一律免收任何费用。
王海英是这样对待每一位残疾人客户,但客户又会怎样看待残疾人呢,加之此前在求职过程的种种经历,王海英曾经也彷徨过,因此有客户在公司的时候,她在办公室总是尽量不站立不走动,在客户面前回避身体上的缺陷。
一天下午,附近一家医院的客户来公司进行财务预算方面的咨询,因为没有其他员工在,交谈间,王海英不经意间站立起来准备去给客户倒一杯水,这时客户发现她行走不方便,连忙问到,“你什么时候摔成这个,怎么不到我们医院去看看。”此刻,王海英见已经无法回避,于是全盘道出自己的情况。这时,王海英为这家医院服务已达三年之久。这个下午,再也没有谈财务预算,客户与她谈到的是自立自强,是人生的价值……
回避当属无奈之举,更多的还是得勇敢地面对。“那时,我外出接业务乘坐的可不像现在的小轿车,而是残疾人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再苦再难也不放弃,一步步地走了过来……”
面对自己的拐杖,王海英说:“一位朋友给我的拐杖起了另外一个名字‘翅膀,就是这样一对拐杖就成了一双‘翅膀,拐杖就是我飞翔的‘翅膀。拐杖不再是王海英的束缚,让自己依靠这一双“翅膀”飞翔在自己的天空。后来,她的一位在海口从事形象设计的朋友一次性送给她八副花梨木拐杖,还请画家在拐杖画上了美丽的翅膀。
创业的道路上,王海英就这样撑着拐杖一路走来。
鹿城工商分局鼓楼工商所所长孙瑞珍见证了王海英创业之路,“她的公司在温州同行业中做得相当不错,难能可贵的是,一个残疾人能将公司办成这样的规模,实在不易……她是一路苦过来的人。”
王海英是坚强的,一次她登上黄山,正常人一般用一个多小时,而她用了四个多小时,一位外国游客看到,不禁竖起了大拇指。还有一次,电梯停电,她因为赶时间,硬是拄着拐杖上下二十一层楼梯。健全的人能做的,她做到了,健全人不能做的,她也做到了。
在公司成立第八年的时候,她将公司搬迁到温州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车站大道,公司也由原来基础性的企业中介服务开始向上市指导、财务管理咨询、集团组建、企业改制、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转变,成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综合性专业企业服务咨询机构。王海英也由一位普通的会计成长为业界颇有名气的企业财务管理专家。endprint
2012年11月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栏目“今日最美新闻人”版块播出了王海英的创业故事。
电台的广播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她,也知道了她的故事。
一位叫“惠水南岸”的听众说,王海英虽然身有残疾,但是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掌握了很多社会技能,我们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辛酸的故事,但是她确实做到了,而且还帮助了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大爱让我们感动,也给了我们力量。还有一位叫“当作人杰”的听众称赞道,人中俊杰,不容易!身残志坚,不平凡!
一份感恩和一堂课
随着公司的壮大,残疾人员工也越来越多,王海英给这个团队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天使团队”。公司因此成为浙江服务业第一家由残疾人开办的福利企业。
熟识王海英的五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鞠占富说:“她关爱残疾人,担起了许多正常人都没有承担起的社会责任。”
2007年11月,王海英以个人名义在五马街道五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起成功了“王海英助残扶贫基金”,并投入启动资金20万元,用于救助没钱医治的残疾人和特困新温州人。
当时有记者采访她,为什么要成立为样一个基金?“我的一切都来是这个社会,我已经很满足,我能做的和我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回报这个社会,感恩这个社会。”王海英说。
冰心的《赠葛洛》写道:“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对王海英来说,无不是如此,她在拐杖上的翱翔之旅,有过生活上的困顿,有过身体上的抱恙,但一直也有“爱”与“情”的相随。于是,在面对有需要帮助的人,“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也就是她不二的选择。
12月间,《温州日报》刊发了一则消息:“短暂的生命里,有人因无畏而壮烈,有人因真情而厚重,有人因承诺而美丽,有人因执著而震撼——2007年,谁感动了你……”面向社会征集“200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不日,一封没有署名的推荐信寄到了评选活动组委会,推荐的人物就是王海英。王海英是怎样一位“感动人物”?又是谁写了这封没有署名的推荐信?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很是纳闷。经过调查,解开了这些疑问,发现原来是公司员工陈秀丽代表全体同仁悄悄地写了一封推荐信。
组委会的工作人员辗转找到陈秀丽,问她为什么会写这封推荐信,陈秀丽告诉他们说,因为我被她感动,感动之处不仅仅是她帮助他人和自强自立,更重要是她的一种精神,她的这种精神告诉我,残疾不可怕,人生无志则空有躯体。
2008年04月,颁奖典礼如期举行。王海英当选为“2007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给她的颁奖辞写道:“……不以残损自卑,不以成就自傲,始终向着心中渴求的光明,蓬勃绽放。残缺的是身体,挺起的是信念,她为我们树立的,不仅是自主创业的典范,更是人生的标杆。”
2011年底,一场金融风波开始席卷温州全城。不时有工厂开工不足和倒闭的消息,大批外来人员返乡,闹市区抢手的商铺租金普遍下降1/3,关门的酒行、餐馆更是随处可见,温州人感受到这个冬天的寒冷。溫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之地,民间资本雄厚,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发生过如些困境。
王海英以一个企业财务管理咨询专家的身份在审视这一切,她有服务过数千家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在她看来,这场金融风波的发生和漫延,就企业来看,表面上是中小企业盲目贷款、非理性投资造成的,实质上是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经营不规范、缺乏资金运转风险预见性差造成的。同时,她深知中国中小民营企业之痛,通过研究发现,中国的企业80%是中小民营企业,其中有70%是企业寿命不超过三年,这里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内部治理的问题,其中财务管理就是众多企业的一个短板。
经过深思熟虑,在2013年,已是省人大代表的王海英,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她要做的不仅仅是关注和帮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而是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帮助中国中小民营企业构建健康的财务管理理念和体制,为它们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2013年5月17日,她的第一堂讲座在上海举办,面对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位民营企业家,她在讲台上讲到:“我不是一个演讲者,我是一个分享者,更多的是财务管理实操经验的分享……”她的讲座有一个核心内容,也是每课必讲的内容,就是健康的企业财税思维。“我们办企业在开办之日就有一个不请自来的股东,这个股东就是国家,纳税就是国家这个股东应有的分红,所以应缴尽缴、应享尽享是每一个企业应有的义务和权益。”她的分享不仅是用深入浅出、精于实操、生动有效地破解财务管理之道,更重要地是分享如何让企业在阳光下和生存发展,成为一个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有责任感的企业。
高小平是广州的一位企业主,听了王海英的讲座后说:“海英老师是一位杰出的传播者,是一位有责任感的财务管理实战家,她在讲授财务管理知识的过程中,传播的是一种企业家的家国情怀。”
几年来,王海英作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专家和现代企业管理的传播者,在上海、郑州、哈尔滨、武汉、西安、温州等地举办财务管理讲座200多场次,让数千家民营企业业主从中受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要做的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守护者,更重要的改变企业主的财税思维和应有的担当。”王海英说。
一份荣誉和一个证明
2014年5月17日,对王海英来说是一个值得荣耀的日子。
上午9时30分,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同出席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的代表亲切握手,并合影留念。
当总书记走到王海英面前时,她向总书记汇报说:“总书记好,我是来自浙江温州的王海英。总书记握着她的手微笑着说:“好……温州人都很优秀。”总书记的一句话给予王海英极大地鼓舞。
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全体与会代表说到:“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我们都要凝心聚力,在实现人生梦想的同时,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美好梦想早日实现。”
王海英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受鼓舞。“我当时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我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残疾人,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只是以拐杖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并在这个天空中以拐杖为‘翅膀飞翔,没想到党和国家给我这样一个巨大的荣誉,我无以为报……‘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只有更好地做好自己。”王海英说。
好一个“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这句话是张海迪一篇自述文章的标题,发表在1983年2月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进入王海英的脑海不得而知,但言语中道出了她对荣誉、对生活、对事业所抱的态度。
从北京载誉归来后,王海英参加了浙江省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她在一次报告会上讲到:“身体的残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和心灵的残疾,只要意志坚强和充满信心,健全人能做到的,我们残疾人也一定能做到。通过创业实践,我更加坚定地认为残疾只是人的一个身体特征,就像高矮胖瘦一样,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一定能实现美好的人生理想。”
这段话,与其说是对正能量的一种表述不如说是她对自己的一个证明。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并不缺乏豪言壮语的说教,因为充满正能量的行为才最能感染人、鼓舞人,因为充满正能量的行为才是最美的。
现在,在办公室很难见到王海英的身影,她的“翅膀”带着她像天使一样踩着云朵飞翔在全国各地,继续着为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健康财务管理的传经布道之旅。
对每一个人来说,命运可能无法选择,但是面对命运的态度可以选择。
她的选择是自强。
她的选择是回报。
她的选择是责任。
……
责任编辑/魏建军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